CN103000739A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0739A
CN103000739A CN2011102759357A CN201110275935A CN103000739A CN 103000739 A CN103000739 A CN 103000739A CN 2011102759357 A CN2011102759357 A CN 2011102759357A CN 201110275935 A CN201110275935 A CN 201110275935A CN 103000739 A CN103000739 A CN 103000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circuit
electric curr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suppl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59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0739B (zh
Inventor
刘若鹏
刘京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2759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007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00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0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0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0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4Solar cells from Group III-V materials

Landscapes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电路的电源装置包括基片、设置于基片上的PN结和电路,其中,PN结吸收周围环境的电磁波,并将吸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将电流输入到电路;电路接收PN结输入的电流,将接收到的电流作为电路的电源使用。本发明有效的将电源与电路进行集成,使两者能够在同一芯片上运行,减小了电路的空间体积,极大的提高了电路系统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高度发展,片上系统已经从设想变为可能,用户对片上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片上实验室”为例,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被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会对芯片的体积提出较高的要求,因而器件的小型化发展是未来半导体产品的发展趋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子系统的工作离不开电源,电源的来源会是多种多样,比如电能、电磁波、动能、热能、压力、声音等。
但是现有技术中,无论何种能源的电源都没有与电路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上。这意味着如果不能解决片上电源问题,未来电子器件无论小型化到何种程度,都会需要一个体型相对庞大的外接电源或是电池才能工作。
如何将电源与电路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使两者在同一芯片上运行,减小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是电子设备领域研究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以将电源与电路进行有效的集成,使两者在同一芯片上运行,减小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路的电源装置,所述电路的电源装置包括基片,设置于所述基片上的PN结和电路,其中,
所述PN结,用于吸收周围环境的电磁波,并将吸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将所述电流输入到所述电路;
所述电路,用于接收所述PN结输入的电流,将接收到的电流作为所述电路的电源使用。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电路采用半导体材料。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半导体材料为元素半导体,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化合物半导体或者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的PN结为单个PN结、复合PN结、多个PN结串联、多个PN结并联或者多个PN结混联。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电磁波包括光能、X射线以及辐射。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的电源装置,所述电路的电源装置包括基片,设置于所述基片上的PN结和电路,其中,
所述PN结,用于吸收周围环境的电磁波,并将吸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将所述电流输入到所述电路;
所述电路,用于接收所述PN结输入的电流,将接收到的电流作为所述电路的电源使用。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电路采用半导体材料。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半导体材料为元素半导体,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化合物半导体或者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的PN结为单个PN结、复合PN结、多个PN结串联、多个PN结并联或者多个PN结混联。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电磁波包括光能、X射线以及辐射。
通过以上实施例,本发明有效的将电源与电路系统进行集成,使两者能够在同一芯片上运行,减小了电路的空间体积,极大的提高了电路系统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P基片中一个PN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A-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P基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PN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A-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N基片中产生PN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对应本发明实施例图3A所提供的PN结的测量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的电源装置的结构,包括基片(substrate)11,设置于基片11上的PN结12和电路13。
其中,PN结12吸收周围环境的电磁波,并将吸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再将电流输入到电路13;
电路13接收PN结12输入的电流,将接收到的电流作为电路13的电源使用。
优选的,电磁波包括光能、X射线以及其它可用的多种辐射,光能可为太阳光等。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波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此处不一一列举。
优选的,电路13采用半导体材料。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半导体材料为元素半导体,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化合物半导体或者非晶态与液态半导体,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半导体材料,此处不一一列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PN结12也为半导体材料,PN结12包括P端和N端,其中,PN结12中的电流由P端流向N端。
其中,PN结12可以为单个PN结、复合PN结、多个PN结串联、多个PN结并联或者多个PN结混联。
其中,基片11包括P基片(P-substrate)和N基片(N-substrate)。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半导体加工工艺将PN结12与电路13集成到基片11上,当例如太阳光或X射线照射半导体的PN结12时,就会在PN结12的P端和N端出现电势差,形成电压,进而产生电流。
下面具体的描述PN结12的结构。
图2A-D是在P基片中一个PN结的结构。
其中,图2A是单一PN结的结构;图2B是复合PN结的结构;图2C为n个图2A所示的PN结的结构的并联,图2D为n个图2B所示的PN结的结构的并联,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图2A中的N-type区域是半导体工艺中P基片中可能加工出来的任何N-type结构(N型结构),譬如可能是一个N-diffusionregion(N扩散区域),或者是一个N-well(N型槽),也可能是一个deep N-well(深入的N型槽)。当电路使用图2A所示的PN结作为电源时,P基片作为电源的正极,N-type端作为电源的负极。
图2B中的N-type是一个槽(well)结构,譬如可能是N-well,也可能是deep N-well,此well与P基片短路。此N-type well中的的P区域是半导体工艺中在N-type well中能够加工出的任何P-type结构,譬如可能是一个P-well,也可能是一个P扩散区域(P-diffusion region)。当电路使用图2B所示的PN结作为电源时,P-type(P型结构)区域作为电源的正极,与P基片短路的N-type区域作为电源的负极。
在图2A-D中,PN结中的P端作为电源的正极,N端作为电源的负极。
图3A-D是在P基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PN结的结构。
其中,图3A为一个图2A所示的PN结和一个图2B所示的PN结串联。图3B为n个图2B所示的PN结串联,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图3C为基于图3A,把其中的每个子结构中多个相同的子结构并联所得,其中n和m都是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图3D为基于图3B,把每个子结构展开,其中m,n1,n2,......nm是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图3A为一个图2A所示的PN结和一个图2B所示的PN结串联而成,当电路使用图3A所示的PN结多为电源时,图2A所示的PN结中的N-type结构作为电源的负极,而图2B中的P-type结构作为电源的正极。
由于图3B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2B所示的PN结串联而成,从而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N结光电压。此时,每一个子结构中的P-type区域连接到下一个子结构的N-type well,以此类推。当电路使用图3B所示的PN结作为电源时,P基片作为电源的负极,最后一个子结构的P-type区域作为电源的正极。
图4A-D是在N基片中产生PN结的结构。
其中,图4A对应图2A所示的PN结,图4B对应图2B所示的PN结,图4C对应图3A所示的PN结,图4D对应图3B所示的PN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保持图2A-D和图3A-D中的PN结的结构和连接都不变,将所有的N-type区域转换成P-type,将所有的P-type区域转换成N-type,从而得到图4A-D所示的PN结。
在图4A-D中,P端作为电源的正极,N端作为电源的负极。鉴于图2 A-D和图3A-D中已有针对PN结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细述。
请参阅图5,图5是图3A所示的PN结中电压与电流关系的测试结果。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能量来自电磁波,比如光能。因此外界的光线越强,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也就越高。在光的照射下,当作为电源的PN结不输出任何电流时,两端的电压最大,当输出最大电流时,两端的电压会降低成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半导体加工工艺,将PN结与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PN结吸收电磁波,并将电磁波转化成电能供电路作为电源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无污染,寿命长等优点。而且,由于将PN结与电路集成到同一芯片上,大大促进了片上系统的微型化,减小了电路的空间体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的电源装置,鉴于该电源装置在上文已有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有效的将电源与电路系统进行集成,使两者能够在同一芯片上运行,减小了电路的空间体积,极大的提高了电路系统空间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电路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的电源装置包括基片、设置于所述基片上的PN结和电路,其中,
所述PN结,吸收周围环境的电磁波,并将吸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将所述电流输入到所述电路;
所述电路,接收所述PN结输入的电流,将接收到的电流作为所述电路的电源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采用半导体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材料为元素半导体,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化合物半导体、非晶态半导体或者液态半导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N结为单个PN结、复合PN结、多个PN结串联、多个PN结并联或者多个PN结混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波包括光能、X射线以及辐射。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路的电源装置,所述电路的电源装置包括基片,设置于所述基片上的PN结和电路,其中,
所述PN结,吸收周围环境的电磁波,并将吸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将所述电流输入到所述电路;
所述电路,接收所述PN结输入的电流,将接收到的电流作为所述电路的电源使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采用半导体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材料为元素半导体,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有机化合物半导体、非晶态半导体或者液态半导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N结为单个PN结、复合PN结、多个PN结串联、多个PN结并联或者多个PN结混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波包括光能、X射线以及辐射。
CN201110275935.7A 2011-09-16 2011-09-16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 Active CN103000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5935.7A CN103000739B (zh) 2011-09-16 2011-09-16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5935.7A CN103000739B (zh) 2011-09-16 2011-09-16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0739A true CN103000739A (zh) 2013-03-27
CN103000739B CN103000739B (zh) 2016-01-06

Family

ID=47929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5935.7A Active CN103000739B (zh) 2011-09-16 2011-09-16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0073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3386A (en) * 1977-12-15 1979-07-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02734A (zh) * 1993-11-06 1995-05-17 杨永清 新能源供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217722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Takahiro Komatsu Organic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organic photodiode and image sensor using the same, organic diod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304051A (zh) * 2007-05-09 2008-11-1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渐变式超晶格结构的太阳电池
CN101366125A (zh) * 2006-04-12 2009-0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00257A (zh) * 2010-02-26 2010-08-11 镇江绿洲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双结并联的多结薄膜太阳能光伏器件
CN102124571A (zh) * 2008-08-19 2011-07-13 Tg太阳能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57622A (zh) * 2011-03-08 2011-08-17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串联式单片集成多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3386A (en) * 1977-12-15 1979-07-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02734A (zh) * 1993-11-06 1995-05-17 杨永清 新能源供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US20050217722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Takahiro Komatsu Organic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organic photodiode and image sensor using the same, organic diod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366125A (zh) * 2006-04-12 2009-0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04051A (zh) * 2007-05-09 2008-11-12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渐变式超晶格结构的太阳电池
CN102124571A (zh) * 2008-08-19 2011-07-13 Tg太阳能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00257A (zh) * 2010-02-26 2010-08-11 镇江绿洲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双结并联的多结薄膜太阳能光伏器件
CN102157622A (zh) * 2011-03-08 2011-08-17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串联式单片集成多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0739B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riguchi Integration of series-connected on-chip solar battery in a triple-well CMOS LSI
US9947807B2 (en) Solar module with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JP2016532319A (ja) 金属化のための位置合わせ
KR101221501B1 (ko) 나노와이어를 이용한 발전 장치
CN111416010B (zh) 一种太阳电池电路高压防护设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0739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电路的电源装置
CN109244161B (zh) 一种半刚性太阳电池模块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18531B (zh) 基于塞贝克效应的高速控制芯片热电回收结构
KR20100121031A (ko) 다중 재생에너지 수집 장치
CN111146233B (zh) 显示装置
CN106877810A (zh) 太阳能光伏板电池子串级优化电路结构及优化方式
JP3184620U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Hsieh et al. A hybrid ambient energy harvesting integrated chip (IC)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portable applications
CN205986763U (zh) 接线片及应用其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TWI514602B (zh) Can be a combination of two-way combination of solar modules
Zenibayashi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 on-chip solar cell for microsystem
CN220087165U (zh) 一种利用工业废水余热的热电转化装置
CN204794120U (zh) 一种应用于太阳能蓄电设备的分布式光伏电网
CN213213167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电路
Cruz-Campa et al. Thin and small form factor cells: Simulated behavior
KR101099585B1 (ko) 솔라 셀 반도체 패키지
KR20140098897A (ko) 방사선 차폐재를 이용한 원자력 전지
CN206834185U (zh) 一种低成本太阳能电池
TWI448727B (zh) 太陽能充電裝置以及太陽能筆記本電腦
CN104882499A (zh) 一种热伏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