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6175A - 在网络系统中建立转发路径的技术 - Google Patents
在网络系统中建立转发路径的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86175A CN102986175A CN2011800343824A CN201180034382A CN102986175A CN 102986175 A CN102986175 A CN 102986175A CN 2011800343824 A CN2011800343824 A CN 2011800343824A CN 201180034382 A CN201180034382 A CN 201180034382A CN 102986175 A CN102986175 A CN 1029861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link
- service
- interconnecting nodes
-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8—Association of rou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互连节点以在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系统内建立转发路径的技术,所述转发路径用于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多个网络互连节点,能够与至所述第二网络的多个外部链路相连接;一个或更多个内部链路,将网络互连节点彼此连接。该技术的方法实施包括:针对给定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在外部链路和网络的另一互连节点之间,或在网络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向网络发送或从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该方法还包括:针对给定服务,确定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以建立包括该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和外部链路在内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确定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公开涉及确定互连节点以在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系统内建立转发路径的技术,所述转发路径用于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
背景技术
大型通信系统通常包括可经由网络互连方案彼此互连的多个网络。通常,通信系统中的每个网络包括通过内部链路互连的多个网络节点,而网络作为整体经由外部链路互连。
为了确保网络间的可靠通信,必须有在网络改变(如,网络节点故障、内部链路故障、或外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每个网络中应采取何种动作的规则。
服务接口通常提供与服务有关的不同能力,如,服务选择、优先级选择和服务访问保护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供应商骨干桥接网络(PBBN)标准定义了各种服务接口类型。所谓类型III服务接口表示节点冗余服务接口。类型III服务接口受层2网关协议(L2GP)控制,并且可以形成节点冗余网络互连的基础。术语“节点冗余”指网络互连能够“幸免于”节点故障。
然而,已经发现:基于类型III服务接口的节点冗余网络互连并不总是能够令人满意地应付网络改变,如,网络节点故障、内部链路故障或外部链路故障。作为示例,在特定情况下,第一网络中的故障可能在第二网络中传播。具体地讲,如果第一网络的主动边缘节点具有故障,至第二网络的主动服务接口链路(即,外部链路)可能改变,从而第二网络必须相应地适配。此外,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与服务有关的特定分配(如,服务至外部网络网络接口分配)可能耦合。
发明内容
需要定义使得可以对网络改变(如,网络节点故障、内部链路故障或外部链路故障)灵活地做出反应以在网络改变期间保持通信系统的网络间的通信的机制。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互连节点以在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系统内建立转发路径的方法,所述转发路径用于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多个网络互连节点,能够与至所述第二网络的多个外部链路相连接;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内部链路,将网络互连节点彼此连接。所述方法包括:针对给定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在外部链路和网络的另一互连节点之间或在网络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向网络发送或从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给定服务,确定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以建立包括该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和外部链路在内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确定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系统内确定转发路径的方法,所述转发路径用于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经由网络互连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网络互连包括:多个第一网络互连节点,设置在第一网络中,多个第二网络互连节点,设置在第二网络中;多个外部链路,将第一网络互连节点与第二网络互连节点相连接;一个或更多个第一内部链路,连接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并设置在第一网络中;以及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内部链路,连接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并设置在第二网络中。所述方法包括:针对给定服务,向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和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在外部链路和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的另一互连节点之间或在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向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发送或从该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给定服务,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确定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一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和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二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间的转发路径,其中,每个转发路径仅包括两个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
针对给定服务,可以向外部链路分配外部链路信息,并且可以基于针对服务向外部链路分配的外部链路信息,确定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一网络的互连节点和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二网络的互连节点间的转发路径。这样,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对网络改变的反应可以考虑外部链路改变。
可以由第一网络在第一分配过程中执行向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以及可选地至少部分地向外部链路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并且可以由第二网络在第二分配过程中执行向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以及可选地至少部分地向外部链路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所述分配过程。彼此独立地执行分配过程使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的每一个灵活地对网络改变做出反应,这是由于每个网络并不一定关心对应的另一网络的状态或设置。
在第一分配过程中,第一网络可以针对给定服务分配以下至少一项:向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指示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应以何种优先级被用作用于服务的转发路径的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以及向外部链路分配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指示外部链路应以何种优先级被用于服务的转发路径。在第二分配过程中,第二网络可以针对给定服务分配以下至少一项:向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指示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应以何种优先级被用作用于服务的转发路径的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以及向外部链路分配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指示外部链路应以何种优先级被用于服务的转发路径。使用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和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使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的每一个对网络改变做出反应,并且还可以使第一网络的反应与第二网络的反应协调。
可以向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和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发第一网络所产生的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并且可以向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和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分发第二网络所产生的互连节点身份信息。这使得网络可以在对网络改变做出反应时考虑对应的另一网络的互连节点身份信息。
服务中的至少一些服务可以是一致服务,在一致服务中,转发路径的用于将数据从第一网络发送至第二网络的部分与转发路径的用于将数据从第二网络发送至第一网络的部分一致。在一致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以下变形。
在针对一致服务产生了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后,可以针对一致服务产生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这样,第一网络的反应可以与第二网络的反应协调。针对一致服务产生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可以包括:针对各个网络互连节点,确定直接连接至网络互连节点,以及针对一致服务向直接连接的外部链路中的哪一个分配了最高优先级;以及针对一致服务,向所述网络互连节点分配所述最高优先级。
针对一致服务向外部链路分配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可以是基于对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都可用的信息产生的。这样,可以确保: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独立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时,不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的不一致性。例如,针对一致服务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可以是基于分别向可用外部链路分配的链路标识号以及向一致服务分配的服务标识号产生的。
作为另一具体示例,可以使用以下步骤产生针对一致服务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根据链路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对可用外部链路进行排序;确定m:=(服务标识号)模(可用外部链路的数目);以及向第m个外部链路分配最高优先级,并根据链路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向其他外部链路分配其他优先级。
服务中的至少一些服务可以是非一致服务,在非一致服务中,转发路径的用于将数据从第一网络发送至第二网络的部分与转发路径的用于将数据从第二网络发送至第一网络的部分不一致。在非一致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以下变形。
第一网络可以针对非一致服务,针对转发路径中经从第一网络向第二网络发送针对服务的基于服务的数据的部分,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并且第二网络可以针对非一致服务,针对转发路径中经从第二网络向第一网络发送针对服务的基于服务的数据的部分,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因此,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可以彼此独立操作。
根据一个变形,对于每个非一致服务,从第一网络向第二网络发信号通知被该服务用于从第一网络向第二网络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的当前外部链路;并且从第二网络向第一网络发信号通知被该服务用于从第二网络向第一网络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的当前外部链路。这样,每个网络在不打扰另一网络的操作的情况下知晓对网络改变做出反应所需的所有信息。
在针对非一致服务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前,针对非一致服务产生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这使得可以有效且透明地创建优先级信息。
作为示例,在非一致服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步骤产生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根据互连节点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对可用互连节点进行排序;确定m:=(互连节点标识号)模(可用互连节点的数目);以及向第m个互连节点分配最高优先级,并根据互连节点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向其他互连节点分配其他优先级。
更具体地,使用以下步骤针对非一致服务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确定是否多于一个外部链路连接至网络互连节点;如果连接了多于一个外部链路,执行以下处理:根据网络互连节点的端口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对所连接的外部链路进行排序;确定m:=(服务标识号)模(可用外部链路的数目);以及向第m个外部链路分配最高优先级,并根据端口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向其他外部链路分配其他优先级。
根据一个实现,向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转发指示外部链路身份的外部链路身份信息。因此,网络互连节点可以容易地确定外部链路是否已发生故障。可以向第一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以及可选地向第二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转发内部链路身份信息,所述内部链路身份信息指示在第一网络中提供的内部链路的身份。此外,可以向第二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以及可选地向第一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转发内部链路身份信息,所述内部链路身份信息指示在第二网络中设置的内部链路的身份。例如,可以使用CCM消息或LACPDU交换链路身份信息。可以使用其他通信协议。
根据示例实现,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内,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内部链路在两个网络互连节点之间发送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用于控制用户数据的发送。这样,可以增加网络改变的情况下保持数据通信的机率。
在外部链路故障、内部链路故障、网络互连节点故障、或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中网络互连节点数目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针对给定服务,基于向转发路径受影响的服务分配的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和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重新定义转发路径,其中,可以由第一网络实现对转发路径的属于第一网络的至少一部分的重新定义,并且可以由第二网络实现对转发路径的属于第二网络的至少一部分的重新定义。以下,讨论这些故障情形中的一些可能反应:
在外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分别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针对受故障外部链路影响的给定服务,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来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以及针对受故障外部链路影响的给定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所确定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来确定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在网络互连节点故障的情况下,针对受故障互连节点影响的给定服务,可以在故障网络互连节点所在的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在必要时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节点,并向最高优先级可用节点分配主动身份;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基于身份信息和所选择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此外,针对受故障互连节点影响的给定服务,可以在另一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以及基于身份信息和所选择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在内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故障内部链路所在的网络中,可以执行以下步骤:改变身份信息,使得针对每个服务向单个公共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主动身份;针对每个服务,去激活连接至与连接至公共网络互连节点的外部链路不同的外部链路的网络互连节点的端口;针对给定服务,选择连接至公共网络互连节点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针对给定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所选择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此外,可以在另一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针对受去激活端口影响的给定服务,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以及针对受去激活端口影响的给定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所确定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在内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故障内部链路所在的网络中,可以执行以下步骤:确定对于哪些一致服务,经由外部链路接收的基于服务的数据的目的地是由于内部链路故障不可用的网络互连节点;针对如此确定的一致服务,基于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互连节点;针对如此确定的一致服务,向最高优先级可用互连节点分配主动身份;以及针对如此确定的一致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外部链路信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此外,在内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故障内部链路所在的网络中,可以执行以下步骤:确定对于哪些非一致服务,经由外部链路接收的基于服务的数据的目的地是由于内部链路故障不可用的网络互连节点;针对如此确定的非一致服务,基于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互连节点;针对如此确定的非一致服务,向最高优先级可用互连节点分配主动身份;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确定哪个外部链路将被用于非一致服务,以从故障内部链路所在的网络向另一网络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向另一网络发信号通知该外部链路;以及针对一致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外部链路信息,确定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可以使用公共束标识号代替一组服务的服务标识号,在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这样,可以同时针对多个服务(例如,一组服务)高效地处理对网络改变的反应。一组服务可以包括:在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之一中经由相同外部链路接收并在该网络中被路由至相同网络互连节点的服务。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部分,所述程序代码部分用于在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或更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个的步骤。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备选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被提供用于下载在这样的记录介质上。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包括:多个网络互连节点,能够与至另一网络的多个外部链路相连接;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内部链路,将网络互连节点彼此连接。所述网络具有执行以下处理的功能:针对给定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在外部链路和网络的另一互连节点之间或在网络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向网络发送或从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以及针对给定服务,确定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以建立包括该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和外部链路在内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确定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系统,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经由网络互连彼此相连。所述网络互连包括:多个第一网络互连节点,设置在第一网络中;多个第二网络互连节点,设置在第二网络中;多个外部链路,将第一网络互连节点与第二网络互连节点相连接;一个或更多个第一内部链路,连接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并设置在第一网络中;以及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内部链路,连接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并设置在第二网络中。所述网络系统包括执行以下处理的功能:针对给定服务,向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和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在外部链路和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的另一互连节点之间或在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向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发送或从该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所述网络系统还包括执行以下处理的功能:针对给定服务,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确定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一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和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二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间的转发路径,其中,每个转发路径仅包括两个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所示的示例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其中,
图1示出了网络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2示出了建立离开网络的转发路径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4示出了在网络系统的网络互连内建立转发路径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6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7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8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9示出了主动节点挑选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转发路径挑选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12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13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14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状态的示意方框图;
图15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状态的示意方框图;
图16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状态的示意方框图;
图17示出了链路优先级分配方案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18示出了链路优先级分配方案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9示出了节点优先级分配方案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0示出了链路优先级分配方案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1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22示出了网络系统中的外部链路故障处理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23示出了网络系统中的外部链路故障处理的实施例的示意方框图;
图24示出了网络系统的实施例的状态的示意方框图;
图25示出了网络系统中的内部链路故障处理的示意方框图;
图26示出了网络系统中的内部链路故障处理的示意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了具体细节(如,具体的设备、系统和网络配置以及具体的方法、步骤和功能),以提供对此处给出的技术的透彻理解。要理解的是,可以在背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实现该技术。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意识到:可以使用结合编程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发挥作用的软件、使用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一个或更多个DSP和/或一个或更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来实现此处描述的方法、步骤和功能。还将意识到:可以用处理器和耦接至存储器的存储器来实现此处公开的技术以及特别是网络功能,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一个或更多个程序,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程序执行此处公开的方法、步骤和功能。
此处提出的任一网络和网络系统可以基于以太网标准或任意其他标准。网络和网络系统可以包括符合供应商骨干桥接网(PBBN)标准和/或外部网络网络接口(ENNI)标准(例如,MEF 26,第1阶段)。作为示例,服务接口可以符合所谓类型III服务接口定义并受L2GP控制。
图1示出了网络100的实施例,网络100包括:能够与至另一网络(未示出)的多个外部链路104相连接的多个网络互连节点102;以及将网络互连节点102彼此连接的一个或更多个内部链路106。虽然图1仅示出了两个网络互连节点102,网络100还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网络互连节点102。
网络100具有执行以下处理的功能:针对给定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102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在外部链路104和另一互连节点102之间或在两个其他互连节点102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向网络100发送或从网络100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网络100还具有执行以下处理的功能:针对给定服务,确定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102,以建立包括该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102和外部链路104在内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确定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102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
在本上下文中,术语互连节点102的“主动身份”或“被动身份”指互连节点102在网络互连150中的角色(例如,从“使用”和“备份”的意义上说)。除非为了监测和故障管理的目的在该上下文中使用,该术语通常不指互连节点102可运行或坏掉或者“运转”或“不运转”。
图1所示的网络100能够针对给定服务选择转发路径,如图2的流程图所示。在第一步骤S1中,针对给定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102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在外部链路104和网络100的另一互连节点102之间,或在网络100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102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向网络100发送或从网络100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
在第二步骤S2中,针对给定服务,确定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102,以建立包括该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102和外部链路104在内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确定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102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
图3示出了包括经由网络互连150彼此连接的第一网络100和第二网络200的网络系统300。网络互连150包括:在第一网络中设置的多个第一网络互连节点102A;在第二网络200中设置的多个第二网络互连节点102B;将第一网络互连节点102A与第二网络互连节点102B相连接的多个外部链路104;连接第一网络互连节点102A并设置在第一网络10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内部链路106A;以及连接第二网络互连节点102B并设置在第二网络20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内部链路106B。
网络系统300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处理的功能:针对给定服务,向第一网络互连节点102A和第二网络互连节点102B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在外部链路104和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所属的网络100、200的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之间,或在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所属的网络100、200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102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向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所属的网络100、200发送或从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
网络系统300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处理的功能:针对给定服务,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102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确定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一网络100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和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二网络200的网络互连节点102间的转发路径,其中,每个转发路径仅包括两个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
在本上下文中,术语“网络系统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分别只是网络部分(定义网络互连所需的部分)而不是通常意义下完整网络的情形。此外,将意识到的是,网络系统还可以包括多个两个网络(或网络部分)。
图3所示的网络系统300能够针对给定服务选择转发路径,如图4的流程图所示。在第一步骤S1中,针对给定服务,向第一网络互连节点102A和第二网络互连节点102B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外部链路104和在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所属的网络100、200的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之间,或在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所属的网络100、200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102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向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所属的网络100、200发送或从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
在第二步骤S2中,针对给定服务,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102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确定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一网络100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和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第二网络200的网络互连节点102间的转发路径,其中,每个转发路径仅包括两个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102。
在以下描述中,网络100、200还可以被表示为“供应商网络”。如此处理解的,供应商是负责运营特定网络的实体。
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操作网络系统所需的功能,如,可以满足以下需求之一或全部的节点冗余(例如,基于以太网的)网络互连:A)网络互连链路或节点的故障不导致供应商网络的状态改变;B)供应商(即,网络100、200的运营商能够彼此独立地针对每个服务设置他们的网络互连节点偏好。
如图3所示,能够支持上述需求的最简单的网络互连拓扑是4-节点环。因此,以下讨论涉及基于4-节点环拓扑操作网络互连(如,以太网网络互连)的实施例。当然,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还适用于具有任意数目节点和内部/外部链路的网络。
以下,将更详细地讨论包括主动节点挑选、工作和备份路径控制以及网络互连监测功能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可由图1的网络100、图3的网络系统300、或任意其他网络系统来实现。
根据实施例,每个供应商可以针对每个服务选择一个主动网络互连节点102,导致供应商的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变为被动。图5示出了这种选择的示例。允许主动网络互连节点102(图5所示的示例中的节点A和D)在网络互连150和附接的供应商网络之间转发帧。即,允许节点A在网络互连150和附接的供应商网络100之间转发帧,并允许节点D在网络互连150和附接的供应商网络200之间转发帧。不允许被动网络互连节点102在网络互连150和附接的供应商网络之间转发帧。这样,可以避免环路。
网络互连节点102针对每个服务建立无环的工作路径和无环的保护路径。基于两个供应商网络100、200的网络互连节点102针对给定服务的(主动/被动)身份以及基于协调的外部网络互连链路优先级配置,确定工作和保护路径。在两个供应商网络100、200协调。
图6示出了针对服务选择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的示例。针对给定服务,所分配的工作路径是用于该服务的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转发路径。针对给定服务,所分配的保护路径是用于该服务的具有较低优先级的转发路径。
允许主动网络互连节点(图5和6中的节点A和D)102在网络互连150和附接的供应商网络之间转发帧。此外,主动网络互连节点102基于路径的可用性在工作和保护路径间切换。不允许被动网络互连节点102(图5和6中的节点B和C)在网络互连150和附接的供应商网络之间转发帧。另一方面,允许被动网络互连节点102在网络互连链路104、106之间转发帧。
如图7所示,可以监测所有网络互连链路104、106的物理的或虚拟的身份。为了管理较长的网络互连路径(4-节点环中的2-跳路径),可以将非附接链路的身份信息传播至非附接网络互连节点。图8示出了该情形。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将不直接连接至网络互连节点A的链路104B和106B(由粗体箭头指示)的身份信息传播至网络互连节点A。
应注意的是:将链路106B的身份信息转播至节点A是可选的,在如以下更详细地讨论的虚拟节点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不传播身份信息(由于该链路的存在对于节点A是隐藏的)。然而,在虚拟节点方案中,也可以在特定情况下传播身份信息。
每个供应商网络100、200可以运行自身的主动节点挑选协议。该协议可以运行于供应商网络100、200的网络互连节点102上。备选地或可选地,该协议可以集成至供应商网络100、200的路由协议中。主动节点挑选协议确保针对每个服务将一个网络互连节点102选为活动的。供应商网络100、200的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变为被动。该选择可以基于预先配置的网络互连节点优先级。
图9的流程图中示出了根据主动节点挑选协议的主动节点挑选过程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当特定网络互连节点102启动时或当确定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变为可用时,在步骤S1中,在特定网络互连节点102中触发主动节点挑选过程。在步骤S2中,确定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是否已变为可用。如果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尚未变为可用,则在步骤S5确定特定网络互连节点102是主动网络互连节点。如果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已变为可用,则在步骤S3确定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是否具有比特定网络互连节点102更高的优先级。如果“不具有”,则在步骤S5确定特定网络互连节点102是主动网络互连节点。如果“具有”,则在步骤S4确定特定网络互连节点102是被动网络互连节点。
如果主动网络互连节点102发生故障,主动节点挑选可以选择相同供应商网络100、200的另一网络互连节点102(即,被动主动网络互连节点102变为主动)。针对每个服务选择主动网络互连节点102。
参与主动节点挑选的网络互连节点102可以通过它们所属的供应商网络100、200通信。此外,参与主动节点挑选的网络互连节点102还可以通过网络互连150通信。
根据实施例,可以使用定义了网络互连节点102的转发行为的工作和备份路径控制功能。工作和保护路径控制可以针对每个服务定义不同的路径(即,可以以服务为单位工作)。
在如图3所示的4-节点环中,工作/保护路径控制可以使用以下信息作为输入(所有输入参数针对每个服务可以是不同的):本地供应商100、200的互连节点102的角色,即,互连节点102自身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对等供应商的互连节点102的角色,即,外部网络互连链路104所连接的其相邻互连节点102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以及外部网络互连链路优先级。
工作路径在两个主动网络互连节点102间伸展,并且其与连接网络100、200的较高(最高优先级外部链路104相交。备份路径在两个主动网络互连节点102间延伸,并且其并入了连接网络100、200的较低(最低)优先级外部链路104。主动节点102在网络互连150和附接的供应商网络100、200(即,主动网络互连节点102所属的网络)之间转发帧。如果对应路径可用,主动节点102将帧转发至工作路径。否则,主动节点102将帧转发至保护路径。被动节点102不在网络互连150和供应商网络100、200之间转发帧。另一方面,被动节点102在不同的网络互连端口之间转发帧。
图10示出了工作和保护路径控制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如果输入设置(如,主动/被动身份信息设置)改变或者如果网络互连节点102不运转了,在步骤S1中(例如,在特定网络互连节点102中)触发工作和保护路径控制处理。在步骤S2确定网络互连节点102是否是主动的。如果网络互连节点102不是主动的,则在步骤S6中确定仅在网络互连端口之间转发去往网络互连的帧。如果网络互连节点102是主动的,则在步骤S3中确定工作路径是否运转。如果工作路径运转,则在步骤S5确定将去往网络互连的帧转发至工作路径。如果工作路径不运转了,则在步骤S4确定将去往网络互连的帧转发至保护路径。
网络互连节点102可以经由主动节点挑选发现它们的主动/被动身份。就此而言,可以将主动/被动节点选择信息传播至对等供应商的网络互连节点102。例如,可以使用通知消息向对等供应商的网络互连节点102通知网络互连节点102的主动/被动身份是否改变。
可以在供应商之间协调并在所有网络互连节点102中配置连接网络100、200的外部链路104的优先级。4-节点环中的链路优先级可以布尔型的,指示外部网络互连链路104是否是优选的。
所有网络互连节点102可以采集直接附接链路104、106和非附接链路104、106的身份信息。可以通过使用现有链路监测方案,例如通过CCM(连续性检查消息)消息,来监测附接链路104、106的身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将非直接附接链路104、106的身份信息传播至非附接节点102。例如,如果将CCM用于监测附接链路104、106,则通过向具有发送方网络互连节点102的其他附接链路104、106的身份信息的CCM消息添加新的TLV(类型长度值)。
故障可以触发将业务从工作路径重定向至保护路径。所使用的链路监测检测直接附接链路104、106的崩溃,而网络互连节点102基于接收到的传播信息变为意识到非附接链路104、106的崩溃。
图11示出了网络系统300的联网情形。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网络100、200连接至任意数目的外部链路104。网络互连(NI)150包括:外部链路104、附接至外部链路104的节点102、以及连接相同网络100、200的节点的内部链路106。如果对对等网络100、200隐藏形成虚拟节点(VN)的内部链路106和节点102(即,如果对等网络100、200将VN感知为单个设备),属于相同网络100、200的节点102可以形成被称为VN的实体。在该情况下,节点A和B可以形成第一虚拟节点VN1,并且节点C和D可以形成第二虚拟节点VN2。
根据可能的实现,使用以下功能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以使NI150可运行并且容错:
A)挑选,用于针对特定服务选择主动节点102和主动外部链路104,以提供无环无重复连接。挑选还参与对特定故障的处理。
B)自动供应,用于在预定配置缺失的情况下针对外部链路104上的服务传送和业务分发提供缺省的操作参数。
C)监测,用于检测故障事件。
D)故障管理,用于处理故障事件。
此处描述的技术的功能还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形(例如,当不隐藏VN信息时)。
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例中,属于相同网络100、200的节点102可以形成VN。包括VN的节点间的连接被称为内部链路106。此时,VN由外部链路104连接,外部链路104因此连接两个网络100、200。外部链路104可以形成链路聚合组(LAG),如图12所示。基于VN的方法意味着:VN彼此独立地运行它们的控制,并对对等网络100、200隐藏VN内部信息。然而,它们提供至彼此的标准接口(即,在外部链路104上交换标准帧)。在不同网络的VN中,VN内部控制可以是相同的。图11仅示出了两节点VN,然而,VN由多于两个的节点102和相应的内部链路106组成。
在NI150内,可以应用两种转发原则:如果对于给定服务前向和反向路径是相同的,则转发是一致的。否则,转发是非一致的。在以下描述中,将首先描述NI150的操作所需的功能,接着将讨论它们的可能实现。将首选描述挑选功能。
根据示例实现,NI150彼此提供无环且无重复的帧传送。即,对等网络100、200应接受网络100、200发送的帧的单一拷贝。此外,由网络100、200发送至NI150以发送至对等网络100、200帧不应被发送回发起网络100、200。此外,必须在NI150内确保无环转发。
根据一种变形,提供可以由两个网络100、200彼此独立运行的所谓挑选功能,以实现无环且无重复转发。挑选针对特定服务选择供应商100、200的单个主动NI节点102。此外,选择主动节点102的至附接网络100、200的单个主动端口。此外,通过挑选针对给定服务选择单个外部链路104(因而选择对应的单个主动端口)。根据选择结果和所应用的转发机制,挑选可以使用其他配置。
图13示出了主动节点选择的结果的示例。为了提供环预防,允许主动NI节点102(图13的示例中的节点A和D)在NI150和对应的附接网络100、200之间转发帧。与此相反,不允许被动NI节点102(图13的示例中的节点B和C)在NI150和对应的附接网络100、200间转发帧。
可以基于运营商的“服务至NI节点”分配来执行主动节点102的挑选,所述“服务至NI节点”分配可通过配置实现(例如,可以配置针对每个服务的节点和/或链路优先级)。挑选针对特定服务选择最高优先级节点102作为主动节点,并且其他节点102是被动节点。如果缺少运营商配置,可以通过挑选执行自动供应。如果配置了优先级值,则可以始终基于运营商100、200在自身节点102上配置的节点优先级来执行节点挑选。图9示出了针对每个服务的主动节点挑选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在所谓的挑选协议中实现该挑选功能(例如,节点102在分组数据单元或PDU中交换优先级信息,然后分别独立做出与其他节点判决一致的独立判决)。在节点102所属的网络100、200内交换这些PDU。
外部链路挑选方法可以取决于服务类型(即,是否是一致的)。针对非一致服务,链路挑选必须仅选择出站外部链路104。如果主动节点102具有单个外部链路104,则不存在选择,该单个链路是出站链路104。如果主动节点102具有多个外部链路104,则挑选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外部链路作为出站链路104。与此相反,针对一致服务,入站和出站链路104是相同的,仅在通过某种方式协调外部链路优先级的情况下可以确保一致服务。针对特定的一致服务,链路挑选可以简单地选择最高优先级外部链路104。
由于在链路104、106或节点102不运转了的情况下执行重新挑选,挑选协议可以处理故障,稍后对此进行详细描述。重新挑选可以始终被执行为使得:首先将主动节点102、链路104、106或端口设置为被动,此后将新的主动节点仅设置为主动。
如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的,对于一致和非一致服务,转发规则可以(稍有)不同。
针对一致服务,入站和出站外部链路104是相同的,因此在主动节点102,对于传入和传出的外部业务,相同端口是主动的。因此,主动端口没有方向,即,在一致服务的情况下,主动端口对于两个方向都是主动的。在挑选期间,供应商将其最高优先级NI节点102选为主动节点,并将所有其他节点选择为被动节点。基于协调的优先级,挑选可以接着针对服务选择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104,该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104将是单个主动外部链路104。
图14示出了针对一致服务的挑选结果的示例。节点A是第一网络100的主动节点102,节点D是第二网络200的主动节点102。外部链路104A具有比其他外部链路104B、104C更高的优先级,因此,挑选将外部链路104A选择为主动链路。由于挑选的结果,节点C需要在节点A和D之间发送业务。节点C知晓外部链路优先级,并且能够向附接至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外部链路104A的NI节点102转发帧。一般地,被动节点仅能够在外部链路104和另一NI节点102之间而不能在外部链路104和附接网络100、200之间发送业务。如果主动节点102直接附接至主动外部链路104(如本示例中的节点A),则主动节点102在NI150和网络100、200之间桥渡帧。如果主动节点102不直接连接至主动外部链路104(如本示例中的节点D),则主动节点102在附接网络100、200和附接至主动链路的被动节点102(如本示例中的节点C)之间转发帧。
协调的链路优先级不意味着对节点优先级的协调,在图14中也对此进行了示意。即,网络运营商可以独立于协调的链路优先级因而独立于对等网络100、200针对服务优选任意NI节点102。
针对非一致服务,入站和出站链路104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每个网络100、200可以仅选择其出站链路104因而选择其出站端口,但接受对等网络100、200选择的任意入站链路104,该入站链路104是对等网络100、200的出站链路104。因此,在每个端口中必须接受入站业务。在挑选期间,每个供应商100、200可以将其最高优先级NI节点102选为主动节点,并且所有其他节点是被动节点。挑选接着可以针对服务将连接至主动节点102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104选为出站链路104。
图15示出了针对非一致服务的挑选结果的示例。由于帧业务被导向这一事实,端口也被导向,如图15的箭头所示。
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网络100挑选节点A作为主动节点,意味着对于出站业务使用外部链路104A。网络200挑选节点D,意味着对于出站业务使用外部链路104。然而,被动节点B和C必须接受它们的所有外部端口的入站业务,并将入站业务导向至主动节点102,如端口的箭头所示。通常,被动节点102向主动节点102发送从外部链路104接收的帧。主动节点102向其出站链路104发送从网络100、200接收的帧,并向网络100、200发送从外部链路104或从被动节点102接收的帧。此外,主动节点102可以实现水平划分(即,它们可以向附接网络100、200但不向任何外部链路104转发被动节点102接收到的帧)。
因此,挑选的结果以及为了实现挑选结果而要采取的动作可以取决于所应用的转发方法,即,其是否是一致的。挑选是NI150中所需的一般性功能。挑选与是否使用VN概念无关。
服务可以组成束。如果能够实现简单化,可以特别使用捆绑,因此束可以用于:
A)减少所需的信令量,即,针对每个束而不是针对每个服务发信令通知出站链路;
B)减少在检测到故障后所要管理的事件量(例如,故障管理是针对每个束而不是针对每个服务的);
C)减少所需的配置量,即,针对每个束而不是针对每个服务配置链路优先级列表;
D)减少转发表项的数目(例如,转发是针对每个束而不是针对每个服务的)。
可以区分两类捆绑:
A)数据平面捆绑,用以简化转发;在每帧中反映数据平面捆绑,并基于束ID而不是服务ID来进行转发判决;
B)控制平面捆绑,用以简化控制(配置、信令、故障管理);控制平面捆绑不出现在数据帧中,并且基于束ID而不是服务ID来进行控制平面判决。
当属于相同网络100、200的NI节点102节点间的数据连接不运转(如图16所示)时,可以通过考虑最复杂的故障事件来确定捆绑的粒度。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C-D链路106B不运转了。由于内部链路106B属于网络200,网络200对该故障作出反应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处理该故障是可接受的,并且不会影响到未受影响的网络100。因此,所有者网络200可以使用在所有者网络200中可用的恢复或保护机制来保护内部链路106B和/或可以将受影响的服务从节点D移至节点C。
在这样的故障情形下,有用的捆绑粒度可以被精确地确定为受影响服务的集合。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对节点C接收的目的地为节点D的那些服务进行反应。节点C必须变为这些服务的主动节点,节点D必须变为被动节点。
应当对在相同外部链路104上承载的目的地为相同NI节点102的服务应用捆绑。对于一致服务,捆绑可以是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捆绑。由于更复杂的转发,对于非一致服务可能不那么直接。对于非一致服务也可以使用控制平面捆绑。然而,使用数据平面捆绑可以取决于实现是否提供特征以保持束的转发规则。
根据示例实施例,执行自动供应。如果缺少配置,自动供应执行缺省分配。自动供应的任务是在尚未配置优先级的情况下为挑选提供输入。自动供应的输入可以是服务ID,并且可以存在其他输入。根据一实施例,对于一致和非一致服务自动供应稍有不同,因此以下彼此独立地讨论一致和非一致服务。每个服务缺省地被看作为非一致的;在该情况下,必须对其进行配置(例如,通过设置标记,标记服务是一致的)。可以无需网络100、200间的任何信令,彼此独立地在每个网络100、200中应用自动供应方法。网络运营商可以手动覆盖自动供应结果。在该情况下,挑选可以按照手动配置的值操作。对于一致服务,始终应对手动覆盖进行协调。
由于必须在相同的外部链路104上承载一致服务,自动供应的主要任务可以被配置为针对服务确定外部链路优先级。为了能够针对在与工作路径相同的外部链路104上承载的服务支持捆绑,对于组成束的服务外部链路优先级必须是相同的。即,工作路径以及备份路径的顺序必须相同。因此,对于每个工作路径,备份链路优先级应是固定的。即,自动供应必须针对特定服务确定哪个外部链路是最高优先级外部链路,即,暗示备份链路优先级的工作路径。因此,在两个网络100、200中彼此独立运行的自动供应方法必须针对特定服务产生相同的外部链路优先级。因此,必须基于NI150所连接的网络100、200同时可用的一些数目,来确定优先级。如果针对外部链路104实现某种监测方式,两个网络100、200至少交换监测PDU,从而从对等网络100、200获得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优先级选择的基础。如果使用LAG将外部链路104分组,则LAG ID和链路ID对网络100、200都是可用的。链路ID由链路104所连接的端口的ID组成。在LAG最初被设计用于的情形下,其毫无疑义地标识作为连接两个节点102的组合链路的链路104,这是由于在节点102内两个端口始终具有不同的端口ID。然而,如果如NI150的情况那样多个节点102声明是相同系统(即,虚拟节点VN),则应在虚拟节点VN内使用唯一的端口ID。
第一任务可以是针对外部链路104确定备份优先级,可以独立于任意服务至链路或节点分配来完成该任务。根据实施例,备份链路优先级分配的目标是提供公平使用(例如,将所有链路使用与最高优先级备份、次要备份等相同的次数)。为了实现该目标,可以使用基于链路ID来确定备份链路优先级这一简单的方法,图7针对六个外部链路的示例对此进行了示意。
如可从图17导出的,首先,按词典顺序对外部链路104排序,如左列所示。接着,针对每个链路104确定备份优先级。一种简单透明的方法是保持词典顺序并应用某种移位,在该示例中移1位。即,对于链路104,最高优先级备份链路是词典顺序中的下一位,并且还根据词典顺序分配其他备份优先级。例如,如果链路3是工作路径,则链路4是最高优先级备份,并且链路5、链路6、链路1、链路2是后继优先级备份。
对于每个缺少配置的一致服务,可以通过自动供应算法选择用于工作路径的链路104。自动供应方法可以在两个网络100、200中彼此独立运行。然而,对于特定服务,自动供应的两个实例必须选择相同的外部链路104,因此,方法必须依赖于对网络100、200都可用的数据。因此,根据一实施例,可以使用在NI内应用的服务ID、链路ID以及以n表示的外部链路数目。可以使用如图18所示的以下方法在外部链路104上分发业务:
计算服务ID关于外部链路104数目的模,表示为m=服务ID模n。然后,从按词典排序的链路ID列表中选择第m个外部链路。接着,针对服务给出整个外部链路优先级列表:第m个链路具有最高优先级,是工作路径链路,并且通过属于第m个链路的备份优先级列表确定所有其他优先级。如果以移位值1应用上述备份优先级列表分配方法,则外部链路优先级分配方法可以被概括为如图18所示:在步骤S1中,该方法开始。在步骤S2中,循着链路ID按照词典顺序对链路排序。在步骤S3中,确定m:=服务ID模外部链路数目。在步骤S3中,向第m个链路分配最高优先级,并根据其他链路的词典顺序向其他链路分配其他优先级。在步骤S5中,方法终止。
即,按词典排序的链路ID列表确定链路优先级列表,并且最高优先级链路104由模运算确定。如果不应在特定外部链路104上承载服务,则针对该特定服务,特定外部链路104的优先级值被设置为空。
如果直接附接只最高优先级外部链路104的节点102是主动节点,NI150内的转发是最高效的。因此,提出以下用于分配节点优先级的自动供应方法:使用针对特定服务确定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作为附接至外部链路104的节点102的优先级。如果存在多个附接至相同节点102的外部链路104,则应该使用最高优先级值。
如果使用捆绑,则自动供应也可以分配束ID。如上所述,束由用于服务的外部链路104和自身网络100、200中的目的地节点102确定。假设在束池中存储未使用的束ID。可以通过针对每个外部链路104对在该特定外部链路104上承载的服务的不同目的地求和,来确定所需的束ID数目。可以使用以下束ID分配自动供应方法:根据外部链路优先级针对服务分配束ID,然后从空闲束ID的池中按升序分配目的地节点优先级值。
针对非一致服务,可以通过自动供应方法来确定节点优先级列表进而连接至相同节点102的外部链路104(如果存在多个的话)的优先级列表,这是由于外部链路104确定了用于服务的出站链路104。
为了针对非一致服务分配节点优先级,可以重用用于针对一致服务的外部链路优先级分配的算法(图18),以简化实现。图19示出了这种算法的示例:在步骤S1中,该方法开始。在步骤S2中,根据自身节点102的节点ID按词典顺序对自身节点102排序。在步骤S3中,确定服务ID关于自身节点102数目的模m。在步骤S4中,向第m个节点102分配最高优先级,并且根据其他节点102的词典顺序分配其他节点102的优先级。在步骤S5中,该方法终止。
这样,针对附接有单个外部链路104的节点102,优先级分配结束。然而,附接至相同节点的多个外部链路104需要另一优先级列表。可以逐节点地对此进行确定。图20示出了这种算法的示例:在步骤S1中,该方法开始。在步骤S2中,根据自身节点102内的外部链路104端口ID,按词典顺序对连接至相同自身节点102的外部链路104进行排序。在步骤S3中,将m确定为服务ID关于连接至给定节点102的外部链路104数目的模。在步骤S4中,向第m个链路104分配最高优先级,并且根据它们的词典顺序分配其他优先级。在步骤S5中,该方法终止。
对于非一致服务,节点优先级可以优先于链路优先级,对于配置值也应如此。即,不允许使最高优先级出站链路104附接至例如节点A,第二高优先级出站链路104附接至节点B,且第三高优先级出站链路104再次附接至节点A。在该示例中,节点A的两条链路具有比附接至节点B的链路104高的出站优先级,这是由于节点A具有比节点B高的优先级。
如果使用捆绑,则可能必须在网络100、200之间协调服务ID至束ID的分配,否则束ID不可用于故障处理。因此,如果捆绑用于非一致服务,自动供应的第一任务可以是服务ID至束ID分配。可以将以下方法用于该分配:保持束ID的池。(注意,这指示期望在NI中使用的束的数目。)接着,确定服务ID关于束数目(b)的模,并将其表示为c。接着,向服务ID分配第c个束ID。如果第c个束ID不是空闲的而已在使用,则确定服务ID模b-i,其中,i=1...b-1,直至找到未使用的束ID。
如果使用捆绑,则节点优先级分配方法可以与图19所示的相同,并且外部链路优先级分配可以与图20所示的相同,但使用束ID代替服务ID。
属于相同网络100、200的NI节点102必须交换控制消息,并且还可以交换数据帧。为了提高方案的存活能力,可以划分控制和数据业务。彼此独立地针对控制和数据业务提供保护。针对控制业务提供更好的保护。图21示出了分离的示例。在图21中,在节点A和B之间,第一内部链路2100用于控制数据业务,第二链路2200用于内容数据业务。
划分具有多种优势。如果内容数据链路不运转了,则控制数据链路仍可存活,因此可以分离链路和节点故障事件。此外,不太可能发生这些节点无法彼此通信的被称为脑裂的最坏故障情形,这是由于多个故障才能引起脑裂。区分两种故障事件。如果用于控制业务的内部连接中断,是脑裂情形。然而,如果仅内容数据链路不运转了但控制数据链路可用,则这是内部链路故障。
无论链路是物理的还是虚拟的,可以针对每个链路,对所有的外部和内部链路进行一次监测。即,也可以彼此独立地监测虚拟节点内的控制和数据平面。取代针对每个服务的监测,可以应用链路级监测。
可以使用CCM消息来完成链路监测。备选地,可以使用LACPDU来监测外部链路104。
基于VN的NI150的关键属性是:其对对等网络100、200隐藏VN内部信息(例如,内部链路身份)。存在多种备选,用于基于所使用的不同的协调和信令方法操作这样的NI150。此外,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VN内部链路106的故障。以下是备选。针对所有服务可以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处理内部链路故障,或者可以应用针对每个服务的区分。所应用的转发原则对于服务可以是一致或非一致的。外部链路优先级可以是协调的或未协调的,如果是未协调的,可以使用信令。如果应用捆绑,则捆绑可以是协调的或未协调的。
即,根据示例实施例,可以使用以下三个方案备选:
1.一般处理:在该实施例中,如果VN内部链路106,不存在针对每个服务的区分。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在附加网络100、200既不存在信令也不存在协调。因此,在该示例中,转发基本是非一致的。由于缺少协调,其仅在偶然情况下一致。该实施例的优势在于:恢复动作不彼此依赖,并且在外部链路104上不存在信令。
2.一致处理:在该实施例中应用一致转发和协调的链路优先级,但不对束(如果存在的话)进行协调,并且无需两个网络100、200间的信令。外部链路优先级的协调对一致服务是必要的。由于协调的外部链路优先级暗示了捆绑的可能性,无需对束进行协调。
3.非一致处理:在该实施例中使用非一致转发。如果存在的束话必须对束进行协调,否则无法理解束,并且必须针对每个服务进行所有动作。针对非一致服务,不必协调链路优先级,但必须向对等运营商100、200发信号通知出站链路选择,以进行适当的故障处理。
下表总结了这些选项。
如以下详细描述的,选项间的差异在于它们的操作。具体地讲,在不同选项中,对故障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循着所应用的故障管理详细描述它们的操作。
根据一实施例,如果可能的话,外部链路故障不应引起附接网络100、200中任一个的任何状态改变。因此,保持挑选所选择的节点102。在任一方案选项中在任一侧无改变。
对于上述所有三个方案候选,操作是相同的。为了处理故障,选择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104以承载业务,并且根据新外部链路选择更新NI节点端口。因此,帧被重定向至新外部链路104。从新外部链路104接收的帧被发送至与故障前相同的主动节点102。如果保持束,可以针对每个束执行至新外部链路104的重定向,备选地,可以针对每个服务执行重定向。如上所述,针对一致和非一致服务,转发的操作可以是相同的。图22和图23所示的示例示出了针对两种服务的外部链路故障处理。
由于通过外部链路104的重新挑选来处理故障,挑选协议的任务是处理该类型的故障。链路和节点故障间不存在竞争条件,这是由于无法判决故障是链路还是对等节点故障的网络100、200无论如何以相同方式对链路和对等节点故障二者做出反应。
在节点故障的情况下,对等网络的恢复动作与外部链路故障的情况相同,因此,对于所有三个方案选项操作是相同的。如果节点102发生故障,节点102的所有者网络执行挑选(称为重新挑选)。因此,选择最高优先级可用节点102和最高优先级可用链路104、106。对等供应商100、200仅重新选择外部链路104。在一致服务的情况下,网络100、200针对特定服务再次选择相同的最高优先级外部链路104。可以独立地或按束处理服务,以应对节点故障。对该故障的处理也是重新挑选,因此可以通过挑选协议来执行。
在节点102和内部链路故障间存在竞争条件。根据实施例,这是通过划分VN内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业务,取不同的物理路径,并独立监测来解决的,即,如果控制和数据平面路径不可用指示节点故障。
在内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仅相同网络100、200的NI节点102间的数据连接不运转了,但控制连接仍然可用。(如果控制信道不运转了,则出现脑裂情形。)
VN概念的关键特性是其对对等网络100、200隐藏VN内部细节。因此,如果发生VN内部故障,则VN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解决内部故障并不应依赖于来自对等VN的恢复动作。可以通过重新挑选来解决故障。
恢复动作对于上述三个方案备选是不同的,因此,单独予以讨论。然而,公共特征是:应用某种重新挑选来解决故障,即,挑选协议处理故障。
对内部链路106崩溃的最简单的处理是所有服务移至单个公共节点102并且所有其他节点106关闭它们的外部链路104的时候。从而,对等网络100、200觉察到外部链路不运转了,因此,对等网络100、200将其所有NI业务重定向至仍可用的外部链路104从而重定向至仍可用的公共节点102。可以预先配置哪个节点是公共节点102。该实施例无需两个网络100、200间的任何信令或协调,因此,是最简单的方案。
图24更具体地示出了这种操作。在图24所示的示例中,如果A-B数据链路不运转了,则所有服务移至节点A,即,节点A对于所有服务变为主动节点。接着,节点B使其外部链路104B、104C进入管理关闭状态。从而,节点C和D适配于剩下的外部链路104A(即,将其用于所有业务)。可以针对每个服务或针对每个束执行故障处理。
一致服务要求协调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以确保前向和反向路径相同,从而允许更复杂的故障处理。即,仅针对受影响的服务必须改变主动节点102,由于确保一致性,VN能够确定受影响的服务。VN始终知晓单个外部链路104,对等运营商100、200可以发送一致服务,这是由于协调的链路优先级确保两个VN选择相同的外部链路104。图25示出了这样的操作。在图25所示的示例中,VN1内部链路(即,A-B链路)不运转了。此时,A-B链路所承载的服务(例如,如粗线所示的通过节点B发送的节点A和D间服务)需要重新挑选。对于这些服务,节点B变为主动节点。
通常,在相同的外部链路104上接收的且目的地为不可用节点102的服务需要重新挑选。这表示可能的捆绑粒度,从而可以针对每个束或针对每个服务处理故障。在两个网络100、200间协调影响捆绑的外部链路优先级。
在非一致服务的情况下,VN没有与预期服务的帧在哪个外部链路104上有关的线索。因此,除非通过某种方式向VN通知对等VN对外部链路104的使用,VN没有与故障后是否应执行重新挑选有关的线索。即,必须向对等网络100、200发信号通知出站链路,以支持适当的故障处理。接着,VN能够在VN内部链路106A崩溃后判决是否需要重新挑选。图26示出了针对示例网络的这样的操作。在图26所示的示例中,在具有挑选结果后,针对特定服务,VN1发信号通知其出站链路是A-C,VN2发信号通知其出站链路是D-B。如果VN1内部A-B链路不运转了,则VN1必须仅针对在D-B链路上接收的服务提供重新挑选。
通常,在相同外部链路104上接收且目的地为不可用节点102的服务需要重新挑选。这表示提出的捆绑粒度,从而可以针对每个束或针对每个服务处理故障。如果使用捆绑,则必须对束进行协调,否则束没有意义且必须基于服务ID来进行每个动作。此外,如果信令也是针对束的则重新挑选可以仅基于束,否则重新挑选必须是基于服务的。影响捆绑的外部链路优先级可以仅由对等网络100、200确定。
如果NI150同时提供一致和非一致服务,可以结合方式使用一致性和非一致性方法。然而,一致性和非一致性方法中的任一个都不能与一般方法结合使用,这是由于一般方法使链路处于管理中断状态,因此是独立的方法。
根据示例实施例,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平行的内部链路106连接虚拟节点VN内相同的互连节点102(例如,A和B)。这样,并行的内部链路106可以彼此保护。这些内部链路106属于有权使用将它们用于业务转发的网络互连150。实际上可以将这些内部链路106实现为网络100、200内的覆盖隧道。在该情况下,对覆盖隧道的控制属于网络100、200的控制协议,即,如果隧道坏掉了,网络协议负责恢复/保护隧道。然而,网络互连150使用隧道进行业务转发。
通常,可以通过关闭其端口来去激活外部链路104。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上述实施例针对两个接口类型(针对S标记接口以及针对I标记接口)的可能应用。
在S标记接口的情况下,服务ID可以是SVID。即,在上述实施例中将SVID用作服务ID。如果使用SVID来标识NI150内的特定服务不同于附接网络100、200内的特定服务,则在网络至NI边界端口使用VID转换。还可以使用VID转换来实现哪个NI节点端口是主动的以及哪个NI节点端口被阻塞。例如,可以通过VID转换实施NI150和附接网络100、200间的单个主动端口。
可以使用捆绑。可以使用与MSTP中的VID至MSTI捆绑类似的捆绑。因此,如果希望,可以使用针对每个MSTI针对每个端口的变量来实现NI150。以下,假设BID表示束ID。
在S标记接口的情况下,转发判决基于SVID。即使使用捆绑,也与MSTP操作类似地通过在帧中携带的SVID来确定BID,其中,VID确定所分配的MSTI。因此,SVID用于进行适当的转发判决,判决是否应用了数据捆绑。控制平面捆绑具有减少必须维护的控制平面变量的数目的优势。
可以针对一致和非一致服务使用相同的捆绑原则:在附接外部链路104中接收的且目的地在相同的NI节点102中的SVID可以属于相同的束。如果使用该类型的捆绑,则可以基于BID执行用于故障处理的重新挑选。在非一致服务的情况下,需要基于BID发信号通知出站链路选择。如果不使用捆绑,则与发信号通知出站链路选择类似地,针对每个SVID进行重新挑选。在S标记接口的情况下,MVRP可用于发信号通知出站链路选择。然而,如上所述,转发对于一致和非一致服务是不同的。
如图14所示,在NI150内针对一致服务存在单个主动路径。因此,对于一致服务,捆绑可用于主动路径实施。即,针对每个端口针对每个BID的转发变量仅对于包括单个点到点主动路径的端口为真。因此,控制平面捆绑也可以用作数据平面捆绑。
如图15所示,对于非一致服务,端口状态不那么简单。首先,端口状态是有向的,在MSTP实现中不是如此。因此,将需要扩展,以提供基于BID的路径实施,例如,分离入口和出口端口状态。因此,对于非一致服务,应用数据平面捆绑不那么有利。
对于非一致服务,可以通过VID转换实现主动节点102中的水平划分。可以将VID转换表用作入口VID转换,并且出口VID转换实现另一方向。因此,可以通过VID转换表实现所需转发方向。使用这些表在主动节点中实现该水平划分。连接至被动节点102的端口处的入口表将用作服务标识符的SVID转换为不用于服务标识的桥本地SVID。仅该端口和在NI间活动的端口属于桥本地SVID的成员集合,从而帧被转发至网络100、200。在主动节点102的至网络100、200的出口端口处,出口VID转换将桥本地SVID转换为用于在网络100、200内标识服务的SVID,该SVID可以与用于在NI150内标识服务的SVID相同。从而,不在任意外部链路104上发出从被动节点102接收的帧。
在I标记接口的情况下,NI150内的服务ID可以是I-SID。可以将B-VID用于控制和数据平面捆绑。如果要使用其他捆绑,则可以使用MSTI(如以上针对S标记接口描述的MSTI)对B-VID进行分组。由于可缩放性问题以及桥的转发实现,可以在S标记接口中使用基于B-VID的捆绑。转发判决基于B-VID,即,至少使用基于B-VID的数据平面捆绑。B-VID还可以基于控制平面捆绑。在上节中针对SVID描述的一切也能够适用于B-VID。要注意的是,它们甚至具有相同的以太类型。
即,针对非一致服务,必须基于B-VID实现例如水平划分。还可以使用VID转换来实现哪个NI节点端口是主动的以及哪个NI节点端口被阻塞。例如,可以通过VID转换实施NI150和附接网络100、200间的单个主动端口。
上述实施例可以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首先,满足了新出现的网络需求。此外,实现了网络供应商彼此独立地设置他们的网络互连节点优先级的机会。支持将网络内部链路和网络互连链路和节点故障的隔离。
上述网络互连150易于实现和操作,并且可以应用网络互连恢复方案,以控制ENNI(外部网络网络接口)。此外,还可以将其用于层2(L2)双互连,其中,两个网络由位于L2的两个链路相连。该双互连可以是内部或外部的。此外,所提出的网络互连适用于形成虚拟节点的任意数目的网络互连节点102以及连接网络100、200的任意外部链路104。如果不使用虚拟节点原理,可以使用所提出的方法的一些实施例。
上述方法使得能够对网络改变(如,网络节点故障、内部/外部链路故障)极为灵活地做出反应。这样,易于保持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间的通信。特别地,可以独立地执行第一网络对网络改变的反应而与第二网络对网络改变的反应无关。
虽然已参照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本发明不限于此处描述和示意的具体实施例。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仅是说明性的。相应地,本意上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Claims (34)
1.一种确定互连节点以在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系统内建立转发路径的方法,所述转发路径用于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
多个网络互连节点,能够与至所述第二网络的多个外部链路相连接,
一个或更多个内部链路,将所述网络互连节点彼此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给定服务,向所述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在外部链路和网络的另一互连节点之间,或在网络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向网络发送或从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以及
针对给定服务,确定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以建立包括该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和外部链路在内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确定基于针对服务向所述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
2.一种在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系统内确定转发路径的方法,所述转发路径用于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经由网络互连彼此连接,所述网络互连包括:
多个第一网络互连节点,设置在所述第一网络中;
多个第二网络互连节点,设置在所述第二网络中;
多个外部链路,将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相连接;
一个或更多个第一内部链路,连接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并设置在所述第一网络中;以及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内部链路,连接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网络中,
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给定服务,向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在外部链路和具有被动身份的所述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的另一互连节点之间,或在具有被动身份的所述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向具有主动身份的所述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发送或从该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以及
针对给定服务,基于针对服务向所述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确定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所述第一网络的互连节点和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互连节点间的转发路径,其中,每个转发路径仅包括两个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针对给定服务,向外部链路分配外部链路信息,并且基于针对服务向外部链路分配的外部链路信息,确定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所述第一网络的互连节点和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互连节点间的转发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
其中,由所述第一网络在第一分配过程中执行向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以及,可选地,至少部分地向外部链路分配外部链路信息,
其中,由所述第二网络在第二分配过程中执行向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以及,可选地,至少部分地向外部链路分配外部链路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彼此独立地执行所述分配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一分配过程中,所述第一网络针对给定服务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向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指示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应以何种优先级被用作用于服务的转发路径的、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以及
向外部链路分配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指示外部链路应以何种优先级被用于服务的转发路径,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二分配过程中,所述第二网络针对给定服务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向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指示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应以何种优先级被用作用于服务的转发路径的、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以及
向外部链路分配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指示外部链路应以何种优先级被用于服务的转发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向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发由所述第一网络产生的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并且向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和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分发由所述第二网络产生的互连节点身份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服务中的至少一些服务是一致服务,在一致服务中,转发路径的用于将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的部分与转发路径的用于将数据从所述第二网络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的部分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针对一致服务产生了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后,针对一致服务产生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中,针对一致服务产生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包括:
针对各个网络互连节点,确定直接连接至网络互连节点的外部链路,以及针对一致服务向直接连接的外部链路中的哪一个分配最高优先级,以及
针对一致服务,向所述网络互连节点分配所述最高优先级。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针对一致服务向外部链路分配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是基于对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都可用的信息产生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
其中,针对一致服务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是基于分别向可用外部链路分配的链路标识号以及向一致服务分配的服务标识号产生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以下步骤产生针对一致服务的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
根据链路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对可用外部链路进行排序,
确定m:=(服务标识号)模(可用外部链路的数目),以及
向第m个外部链路分配最高优先级,并根据链路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向其他外部链路分配其他优先级。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服务中的至少一些服务是非一致服务,在非一致服务中,转发路径的用于将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的部分与转发路径的用于将数据从所述第二网络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的部分不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针对非一致服务,为从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第二网络针对所述服务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所经的转发路径的部分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所述第二网络针对非一致服务,为从所述第二网络向所述第一网络针对所述服务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所经的转发路径的部分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其中,针对每个非一致服务,从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第二网络发信号通知由该服务从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所使用的当前外部链路;从所述第二网络向所述第一网络发信号通知由该服务从所述第二网络向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所使用的当前外部链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针对非一致服务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前,针对非一致服务产生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非一致服务的情况下,使用以下步骤产生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
根据互连节点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对可用互连节点进行排序,
确定m:=(互连节点标识号)模(可用互连节点的数目),以及
向第m个互连节点分配最高优先级,并根据互连节点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向其他互连节点分配其他优先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以下步骤针对非一致服务产生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
确定是否多于一个外部链路连接至网络互连节点,
如果连接了多于一个外部链路,执行以下处理:
根据网络互连节点的端口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对所连接的外部链路进行排序,
确定m:=(服务标识号)模(可用外部链路的数目),以及
向第m个外部链路分配最高优先级,并根据端口标识号的词典顺序向其他外部链路分配其他优先级。
19.根据权利要求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向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转发指示外部链路身份的外部链路身份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向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以及,可选地,向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转发内部链路身份信息,所述内部链路身份信息指示在所述第一网络中设置的内部链路的身份,并且向所述第二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以及,可选地,向所述第一网络的网络互连节点转发内部链路身份信息,所述内部链路身份信息指示在所述第二网络中设置的内部链路的身份。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CCM消息或LACPDU交换链路身份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内,分别使用不同的内部链路在两个网络互连节点之间发送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用于控制用户数据的发送。
23.根据权利要求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外部链路故障、内部链路故障、网络互连节点故障、或所述第一网络或所述第二网络中网络互连节点数目改变的情况下,针对给定服务,基于向转发路径受影响的服务分配的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和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重新定义转发路径,其中,由所述第一网络实现对转发路径属于所述第一网络的至少一部分的重新定义,并且由所述第二网络实现对转发路径属于所述第二网络的至少一部分的重新定义。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外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分别在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
针对受故障外部链路影响的给定服务,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来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以及
针对受故障外部链路影响的给定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所确定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来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25.根据权利要求2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网络互连节点故障的情况下,针对受故障互连节点影响的给定服务,在故障网络互连节点所在的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
如果需要,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节点,并向最高优先级可用节点分配主动身份,
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
基于身份信息和所选择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其中,针对受故障互连节点影响的给定服务,在另一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
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以及
基于身份信息和所选择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内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故障内部链路所在的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
改变身份信息,使得针对每个服务向单个公共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主动身份,
针对每个服务,去激活连接至与连接至公共网络互连节点的外部链路不同的外部链路的网络互连节点的端口,
针对给定服务,选择连接至公共网络互连节点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
针对给定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所选择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其中,在另一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
针对受去激活端口影响的给定服务,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以及
针对受去激活端口影响的给定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所确定的最高优先级可用外部链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2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内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故障内部链路所在的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对于哪些一致服务,经由外部链路接收的基于服务的数据去往由于内部链路故障而不可用的网络互连节点,
针对所确定的一致服务,基于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互连节点,
针对所确定的一致服务,向最高优先级可用互连节点分配主动身份,以及
针对所确定的一致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外部链路信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28.根据权利要求2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内部链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故障内部链路所在的网络中,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对于哪些非一致服务,经由外部链路接收的基于服务的数据去往由于内部链路故障而不可用的网络互连节点,
针对所确定的非一致服务,基于互连节点优先级信息,确定最高优先级可用互连节点,
针对所确定的非一致服务,向最高优先级可用互连节点分配主动身份,
基于外部链路优先级信息,确定哪个外部链路将被用于非一致服务,以从故障内部链路所在的网络向另一网络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向另一网络发信号通知该外部链路,以及
针对一致服务,基于身份信息和外部链路信息,定义新转发路径的一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使用公共束标识号而不是针对一组服务的服务标识号,在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一组服务包括:在所述第一网络或所述第二网络之一中经由相同外部链路接收的、并在该网络中被路由至相同网络互连节点的服务。
3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部分,所述程序代码部分用于在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或更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时执行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步骤。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
33.一种网络,包括:
多个网络互连节点,能够与至另一网络的多个外部链路相连接,
一个或更多个内部链路,将所述网络互连节点彼此连接,
所述网络具有执行以下处理的功能:
针对给定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在外部链路和网络的另一互连节点之间,或在网络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向网络发送或从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以及
针对给定服务,确定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以建立包括该具有主动身份的互连节点和外部链路在内的转发路径,其中,所述确定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
34.一种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网络系统,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经由网络互连彼此相连,所述网络互连包括:
多个第一网络互连节点,设置在所述第一网络中;
多个第二网络互连节点,设置在所述第二网络中;
多个外部链路,将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与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相连接;
一个或更多个第一内部链路,连接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并设置在所述第一网络中;以及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内部链路,连接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网络中,
所述网络系统包括执行以下处理的功能:
针对给定服务,向所述第一网络互连节点和所述第二网络互连节点分配互连节点身份信息,其中,仅允许被分配了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在外部链路和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的另一互连节点之间,或在具有被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的两个其他互连节点之间发送基于服务的数据,并且仅允许被分配了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向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所属的网络发送或从该网络接收基于服务的数据,以及
针对给定服务,基于针对服务向网络互连节点分配的相应的身份信息,确定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所述第一网络的互连节点和具有主动身份且属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互连节点间的转发路径,其中,每个转发路径仅包括两个具有主动身份的网络互连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6370510P | 2010-07-13 | 2010-07-13 | |
US61/363,705 | 2010-07-13 | ||
US38273310P | 2010-09-14 | 2010-09-14 | |
US61/382,733 | 2010-09-14 | ||
PCT/EP2011/003506 WO2012007164A1 (en) | 2010-07-13 | 2011-07-13 | Technique for establishing a forwarding path in a network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86175A true CN102986175A (zh) | 2013-03-20 |
CN102986175B CN102986175B (zh) | 2016-02-17 |
Family
ID=4436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34382.4A Active CN102986175B (zh) | 2010-07-13 | 2011-07-13 | 在网络系统中建立转发路径的技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17594B2 (zh) |
EP (1) | EP2594041B1 (zh) |
CN (1) | CN102986175B (zh) |
WO (1) | WO201200716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9623A (zh) * | 2016-07-08 | 2016-1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转发路径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
CN113642239A (zh) * | 2021-07-16 | 2021-11-12 | 北京融数联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联邦学习建模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56054B2 (en) | 2008-05-16 | 2016-09-2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interests and content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8923293B2 (en) | 2009-10-21 | 2014-12-30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Adaptive multi-interface use for content networking |
US20120294143A1 (en) * | 2011-05-19 | 2012-11-22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Enabling circuit-switched services during mobility management congestion control |
US8908537B2 (en) * | 2012-01-27 | 2014-12-09 | Alcatel Lucent | Redundant network connections |
WO2013127414A1 (en) * | 2012-03-02 | 2013-09-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bundling in link aggregation |
US9781005B2 (en) | 2012-03-02 | 2017-10-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ensuring congruency in link aggregation |
IN2014DN08942A (zh) * | 2012-05-15 | 2015-05-2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
JP6036118B2 (ja) * | 2012-09-28 | 2016-11-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 |
JP5907033B2 (ja) | 2012-09-28 | 2016-04-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 |
US9280546B2 (en) | 2012-10-31 | 2016-03-08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digital content using a location-independent name |
US9400800B2 (en) | 2012-11-19 | 2016-07-26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Data transport by named content synchronization |
US10430839B2 (en) | 2012-12-12 | 2019-10-0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stributed advertisement insertion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
US9978025B2 (en) | 2013-03-20 | 2018-05-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Ordered-element naming for name-based packet forwarding |
US9935791B2 (en) | 2013-05-20 | 2018-04-0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name resolution across heterogeneous architectures |
US9185120B2 (en) | 2013-05-23 | 2015-11-10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tigating interest flooding attacks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
US9444722B2 (en) | 2013-08-01 | 2016-09-13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outing paths in a custodian-based routing architecture |
US9548887B2 (en) * | 2013-08-09 | 2017-01-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oactive creation of multicast state in an overlay transport network to achieve fast convergence on failover |
US9407549B2 (en) | 2013-10-29 | 2016-08-02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sh-based forwarding of packets with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variable-length identifiers |
US9282050B2 (en) | 2013-10-30 | 2016-03-08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nimum path MTU discovery in content centric networks |
US9276840B2 (en) | 2013-10-30 | 2016-03-01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Interest messages with a payload for a named data network |
US9401864B2 (en) | 2013-10-31 | 2016-07-26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Express header for packets with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variable-length identifiers |
US10129365B2 (en) | 2013-11-13 | 2018-11-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fetching remote content based on static and dynamic recommendations |
US10101801B2 (en) | 2013-11-13 | 2018-10-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fetching content in a data stream |
US9311377B2 (en) | 2013-11-13 | 2016-04-12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erver handoff in a name-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
US10089655B2 (en) | 2013-11-27 | 2018-10-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lable data broadcasting |
US9503358B2 (en) * | 2013-12-05 | 2016-11-22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Distance-based routing in a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 |
US9379979B2 (en) | 2014-01-14 | 2016-06-28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virtual interface for a set of mutual-listener devices |
US10098051B2 (en) | 2014-01-22 | 2018-10-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Gateways and routing in software-defined manets |
US10172068B2 (en) | 2014-01-22 | 2019-01-0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ervice-oriented routing in software-defined MANETs |
US9374304B2 (en) | 2014-01-24 | 2016-06-21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End-to end route tracing over a named-data network |
US9954678B2 (en) | 2014-02-06 | 2018-04-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tent-based transport security |
US9531679B2 (en) | 2014-02-06 | 2016-12-2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Content-based transport security for distributed producers |
US9678998B2 (en) | 2014-02-28 | 2017-06-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tent name resolution for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 |
US10089651B2 (en) | 2014-03-03 | 2018-10-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eaming advertisements in a scalable data broadcasting system |
US9836540B2 (en) | 2014-03-04 | 2017-12-0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storage access in a content-centric network |
US9391896B2 (en) | 2014-03-10 | 2016-07-12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forwarding using a conjunctive normal form strategy in a content-centric network |
US9626413B2 (en) | 2014-03-10 | 2017-04-18 | Cisco System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king content popularity in a content-centric network |
US9473405B2 (en) | 2014-03-10 | 2016-10-18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Concurrent hashes and sub-hashes on data streams |
US9407432B2 (en) | 2014-03-19 | 2016-08-02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and secure distribution of digital content |
US9916601B2 (en) | 2014-03-21 | 2018-03-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arketplace for presenting advertisements in a scalable data broadcasting system |
US9363179B2 (en) | 2014-03-26 | 2016-06-0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ulti-publisher routing protocol for named data networks |
US9363086B2 (en) | 2014-03-31 | 2016-06-0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Aggregate signing of data in 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 |
US9716622B2 (en) | 2014-04-01 | 2017-07-2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name configuration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
US10075521B2 (en) | 2014-04-07 | 2018-09-1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llection synchronization using equality matched network names |
US9473576B2 (en) | 2014-04-07 | 2016-10-18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ervice discovery using collection synchronization with exact names |
US9390289B2 (en) | 2014-04-07 | 2016-07-12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ecure collection synchronization using matched network names |
US9451032B2 (en) | 2014-04-10 | 2016-09-20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
US9203885B2 (en) | 2014-04-28 | 2015-12-01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bidirectional streams over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992281B2 (en) | 2014-05-01 | 2018-06-0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ccountable content stores for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s |
US9609014B2 (en) | 2014-05-22 | 2017-03-28 | Cisco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insertion of malicious content at a named data network router |
US9455835B2 (en) | 2014-05-23 | 2016-09-2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ircular link resolution with hash-based names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
US9276751B2 (en) | 2014-05-28 | 2016-03-01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ircular link resolution with computable hash-based names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
US9537719B2 (en) | 2014-06-19 | 2017-01-03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a minimal-cost CCN topology |
US9467377B2 (en) | 2014-06-19 | 2016-10-11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Associating consumer states with interests in a content-centric network |
US9516144B2 (en) | 2014-06-19 | 2016-12-06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Cut-through forwarding of CCNx message fragments with IP encapsulation |
US9426113B2 (en) | 2014-06-30 | 2016-08-23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evices over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699198B2 (en) | 2014-07-07 | 2017-07-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allel secure content bootstrapping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
US9621354B2 (en) | 2014-07-17 | 2017-04-11 | Cisco Systems, Inc. | Reconstructable content objects |
US9959156B2 (en) | 2014-07-17 | 2018-05-0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terest return control message |
US9590887B2 (en) | 2014-07-18 | 2017-03-07 | Cisco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keeping interest alive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729616B2 (en) | 2014-07-18 | 2017-08-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Reputation-based strategy for forwarding and responding to interests over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535968B2 (en) | 2014-07-21 | 2017-01-03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nameless objects using self-certifying names |
US9882964B2 (en) | 2014-08-08 | 2018-01-3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xplicit strategy feedback in name-based forwarding |
US9503365B2 (en) | 2014-08-11 | 2016-11-22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Reputation-based instruction processing over an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 |
US9729662B2 (en) | 2014-08-11 | 2017-08-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obabilistic lazy-forwarding technique without valida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391777B2 (en) | 2014-08-15 | 2016-07-12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key resolution over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467492B2 (en) | 2014-08-19 | 2016-10-11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nstructable all-in-one content stream |
US9800637B2 (en) | 2014-08-19 | 2017-10-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in-one content stream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
US9497282B2 (en) | 2014-08-27 | 2016-11-15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Network coding for content-centric network |
US10204013B2 (en) | 2014-09-03 | 2019-02-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distributed and fault-tolerant state over an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 |
US9553812B2 (en) | 2014-09-09 | 2017-01-24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Interest keep alives at intermediate routers in a CCN |
GB201417149D0 (en) * | 2014-09-29 | 2014-11-12 |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 Method of operating a network node, network nod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
US10069933B2 (en) | 2014-10-23 | 2018-09-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virtual interfaces based on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
US9536059B2 (en) | 2014-12-15 | 2017-01-03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renamed content using manifest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590948B2 (en) | 2014-12-15 | 2017-03-07 | Cisco Systems, Inc. | CCN routing using hardware-assisted hash tables |
US10237189B2 (en) | 2014-12-16 | 2019-03-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ance-based interest forwarding |
US9846881B2 (en) | 2014-12-19 | 2017-12-19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Frugal user engagement help systems |
US9473475B2 (en) | 2014-12-22 | 2016-10-18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Low-cost authenticated signing delegation in 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 |
US10003520B2 (en) | 2014-12-22 | 2018-06-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name-based content routing using link-state information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 |
US9660825B2 (en) | 2014-12-24 | 2017-05-2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source multicasting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
US9916457B2 (en) | 2015-01-12 | 2018-03-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ecoupled name security binding for CCN objects |
US9954795B2 (en) | 2015-01-12 | 2018-04-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CCN manifests |
US9832291B2 (en) | 2015-01-12 | 2017-11-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uto-configurable transport stack |
US9602596B2 (en) | 2015-01-12 | 2017-03-21 | Cisco Systems, Inc. | Peer-to-peer sharing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946743B2 (en) | 2015-01-12 | 2018-04-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Order encoded manifest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462006B2 (en) | 2015-01-21 | 2016-10-04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Network-layer application-specific trust model |
US9552493B2 (en) | 2015-02-03 | 2017-01-24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Access control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 |
US10333840B2 (en) | 2015-02-06 | 2019-06-2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demand content exchange with adaptive naming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 |
US10075401B2 (en) | 2015-03-18 | 2018-09-1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ending interest table behavior |
US9813329B2 (en) * | 2015-06-01 | 2017-11-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multi-chassis redundancy using anycast and GTP TEID |
US10116605B2 (en) | 2015-06-22 | 2018-10-3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ransport stack name scheme and identity management |
US10075402B2 (en) | 2015-06-24 | 2018-09-1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Flexible command and control in content centric networks |
US10701038B2 (en) | 2015-07-27 | 2020-06-3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tent negotia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986034B2 (en) | 2015-08-03 | 2018-05-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ransferring state in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stacks |
US10610144B2 (en) | 2015-08-19 | 2020-04-0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Interactive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and condition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system |
US9832123B2 (en) | 2015-09-11 | 2017-11-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Network named fragment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355999B2 (en) | 2015-09-23 | 2019-07-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Flow control with network named fragments |
US9977809B2 (en) | 2015-09-24 | 2018-05-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formation and data framework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313227B2 (en) | 2015-09-24 | 2019-06-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undetected interest looping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 |
US10454820B2 (en) | 2015-09-29 | 2019-10-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teless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
US10263965B2 (en) | 2015-10-16 | 2019-04-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ncrypted CCNx |
US9794238B2 (en) | 2015-10-29 | 2017-10-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for key exchange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09446B2 (en) | 2015-11-02 | 2018-06-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Header compression for CCN messages using dictionary learning |
US9807205B2 (en) | 2015-11-02 | 2017-10-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Header compression for CCN messages using dictionary |
US10021222B2 (en) | 2015-11-04 | 2018-07-1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Bit-aligned header compression for CCN messages using dictionary |
US10097521B2 (en) | 2015-11-20 | 2018-10-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ransparent encryp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912776B2 (en) | 2015-12-02 | 2018-03-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xplicit content deletion command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97346B2 (en) | 2015-12-09 | 2018-10-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Key catalog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78062B2 (en) | 2015-12-15 | 2018-09-18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Device health estimation by combining contextual information with sensor data |
US10257271B2 (en) | 2016-01-11 | 2019-04-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handra-Toueg consensu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949301B2 (en) | 2016-01-20 | 2018-04-1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ethods for fast, secure and privacy-friendly internet connection discovery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10305864B2 (en) | 2016-01-25 | 2019-05-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est encryp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43016B2 (en) | 2016-02-29 | 2018-08-0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name encryption agreement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51071B2 (en) | 2016-03-04 | 2018-08-1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histor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38633B2 (en) | 2016-03-04 | 2018-07-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otocol to query for histor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742596B2 (en) | 2016-03-04 | 2020-08-1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a collision probability of hash-based names using a publisher identifier |
US10003507B2 (en) | 2016-03-04 | 2018-06-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ransport session state protocol |
US9832116B2 (en) | 2016-03-14 | 2017-11-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djusting entries in a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212196B2 (en) | 2016-03-16 | 2019-02-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terface discovery and authentication in a name-based network |
US10067948B2 (en) | 2016-03-18 | 2018-09-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ata deduping in 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 manifests |
US11436656B2 (en) | 2016-03-18 | 2022-09-06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eal-time egocentric collaborative filter on large datasets |
US10091330B2 (en) | 2016-03-23 | 2018-10-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terest scheduling by an information and data framework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33639B2 (en) | 2016-03-25 | 2018-07-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packet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using anonymous datagrams |
US10320760B2 (en) | 2016-04-01 | 2019-06-1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tating and caching content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930146B2 (en) | 2016-04-04 | 2018-03-2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content centric networking messages |
US10425503B2 (en) | 2016-04-07 | 2019-09-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hared pending interest table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27578B2 (en) | 2016-04-11 | 2018-07-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able prefix querie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404450B2 (en) | 2016-05-02 | 2019-09-0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chematized access control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320675B2 (en) | 2016-05-04 | 2019-06-1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packets in a stateless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547589B2 (en) | 2016-05-09 | 2020-01-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small computer systems interface protocol over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63414B2 (en) | 2016-05-13 | 2018-08-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Updating a transport stack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84764B2 (en) | 2016-05-13 | 2018-09-2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for a secure encryption proxy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103989B2 (en) | 2016-06-13 | 2018-10-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tent object return message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305865B2 (en) | 2016-06-21 | 2019-05-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ermutation-based content encryption with manifest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148572B2 (en) | 2016-06-27 | 2018-12-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est group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09266B2 (en) | 2016-07-05 | 2018-06-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ference counted pending interest table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9992097B2 (en) | 2016-07-11 | 2018-06-0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ggybacking routing information in interest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122624B2 (en) | 2016-07-25 | 2018-11-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phemeral entries in a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69729B2 (en) | 2016-08-08 | 2018-09-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ottling traffic based on a forwarding information base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956412B2 (en) | 2016-08-09 | 2021-03-2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junctive normal form attribute matching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033642B2 (en) | 2016-09-19 | 2018-07-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optimal routing decisions based on device-specific parameter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212248B2 (en) | 2016-10-03 | 2019-02-1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ache management on high availability router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447805B2 (en) | 2016-10-10 | 2019-10-1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stributed consensus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135948B2 (en) | 2016-10-31 | 2018-11-2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 migra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243851B2 (en) | 2016-11-21 | 2019-03-2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er connection informa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
US10164873B1 (en) | 2017-06-01 | 2018-12-25 | Ciena Corporation | All-or-none switchover to address split-brain problems in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
US10686650B2 (en) * | 2017-09-20 | 2020-06-16 | Dell Products L.P. | Stack link fault response system |
US11218381B2 (en) | 2019-10-04 | 2022-01-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ervice tagging optimization for intent-based networking |
US11088928B2 (en) * | 2019-10-15 | 2021-08-1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ervice aware conditional path monitoring |
US11201799B2 (en) | 2019-10-15 | 2021-12-1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telligent selection of vantage points for monitoring subservices based on potential impact to services |
US11228507B2 (en) | 2019-12-05 | 2022-01-1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Baselining service-tagged data from subservices of a service for service assuranc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5283A (zh) * | 1998-06-19 | 2000-11-29 | 尤尼斯菲尔解决方案公司 | 在执行ip转发和atm交换的设备中的服务设施质量 |
WO2010052028A1 (en) * | 2008-11-07 | 2010-05-1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Inter-network carrier ethernet service protec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86841B2 (en) * | 2005-05-31 | 2009-09-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gainst failure of a TE-LSP tail-end node |
US7855950B2 (en) * | 2005-08-01 | 2010-12-2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gruent forwarding paths for unicast and multicast traffic |
US8543718B2 (en) | 2006-03-02 | 2013-09-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echnique for efficiently and dynamically maintain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on a bundle of links |
WO2008120267A1 (ja) | 2007-03-28 | 2008-10-09 | Fujitsu Limited | エッジノード冗長システム |
US7898965B2 (en) * | 2007-10-12 | 2011-03-01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IP network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sing ethernet OAM |
US7787388B2 (en) * | 2008-05-23 | 2010-08-31 | Egenera, Inc. | Method of and a system for autonomously identifying which node in a two-node system has failed |
EP2452469A1 (en) | 2009-07-10 | 2012-05-1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veying traffic |
US8503314B2 (en) * | 2009-09-18 | 2013-08-0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Diversity monitoring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ircuits |
-
2011
- 2011-07-12 US US13/181,020 patent/US8817594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7-13 CN CN201180034382.4A patent/CN102986175B/zh active Active
- 2011-07-13 WO PCT/EP2011/003506 patent/WO201200716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7-13 EP EP11734016.6A patent/EP2594041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5283A (zh) * | 1998-06-19 | 2000-11-29 | 尤尼斯菲尔解决方案公司 | 在执行ip转发和atm交换的设备中的服务设施质量 |
WO2010052028A1 (en) * | 2008-11-07 | 2010-05-1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Inter-network carrier ethernet service protection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09623A (zh) * | 2016-07-08 | 2016-1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转发路径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
CN106209623B (zh) * | 2016-07-08 | 2020-0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转发路径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
US10812372B2 (en) | 2016-07-08 | 2020-10-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orwarding path and control device |
CN113642239A (zh) * | 2021-07-16 | 2021-11-12 | 北京融数联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联邦学习建模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007164A1 (en) | 2012-01-19 |
CN102986175B (zh) | 2016-02-17 |
EP2594041B1 (en) | 2014-04-30 |
US8817594B2 (en) | 2014-08-26 |
US20120106322A1 (en) | 2012-05-03 |
EP2594041A1 (en) | 2013-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86175B (zh) | 在网络系统中建立转发路径的技术 | |
CN101155109B (zh) | 一种以太网交换系统及设备 | |
US9088484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loops in a network by controlling broadcasts | |
CN1947390B (zh) | 虚拟网络设备集群 | |
US7558194B2 (en)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fault tolerance | |
CN1939004B (zh) | 虚拟网络设备中的分布式转发 | |
CN101960798B (zh) | 多机箱端口信道上的分布式生成树协议 | |
US763960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virtual switch link failures | |
CN101789907B (zh) | 虚拟网络设备集群 | |
JP6105155B2 (ja) | Drniにおける同一端内システムの間で情報を交換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0449521C (zh) | 网络拓扑的恢复机制 | |
CN101652963B (zh) | 重配通信网络的方法 | |
EP1741239B1 (en) | Intelligent adjunct network device | |
CN105897459A (zh) | 多级交换机结构故障检测和处理 | |
CN102549982A (zh) | 在计算机网络中控制数据转发的技术 | |
CN104488238A (zh) | 用于网络环境中集群链路聚合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 |
JP5404938B2 (ja)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
EP2911355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low path negoti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 | |
TW201517579A (zh) | 冗餘環路節點、網路節點及實現支援環路保護協定之冗餘節點之方法 | |
CN101803288B (zh) | 用于提供意外堆栈结合保护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04639437A (zh) | 堆叠系统中广播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 |
CN109005030A (zh) | 一种量子网络中密钥业务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 |
WO2014075594A1 (zh) | 基于多环结构网络相交环的业务的传输保护方法及装置 | |
CN102388580B (zh) | 用于保护通信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780511A (zh) |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