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6148B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6148B
CN102986148B CN201180029353.9A CN201180029353A CN102986148B CN 102986148 B CN102986148 B CN 102986148B CN 201180029353 A CN201180029353 A CN 201180029353A CN 102986148 B CN102986148 B CN 102986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node
pdcch
pdsch
antenna port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93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6148A (zh
Inventor
金学成
徐翰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86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6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6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6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中继节点使用的,用于从基站接收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的方法。更具体地说,该方法包括步骤:通过使用中继节点特定参考信号来解调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R-PDCCH);和在从解调的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检测到特定的下行链路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预定的天线端口和加扰标识符(ID),在经由单个天线端口传送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的假设之下,解调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在此处,特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对应于指定后退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预定的天线端口和加扰ID可以分别对应于天线端口7和加扰ID?0。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本发明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现在将大致地描述3GPPLTE(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以下称为“LTE”)通信系统。
图1举例说明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的E-UMTS网络结构的概略图。在此处,E-UMTS(演进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对应于从传统的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发展来的系统。3GPP目前正在实现对于E-UMTS的基础标准化过程。通常,E-UMTS也可以称为LTE系统。对于UMTS和E-UMTS的技术规范的细节,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无线接入网络”的版本7和版本8。
参考图1,E-UMTS包括用户设备(UE)(120)、基站(e节点B,eNB)110a和110b,和接入网关(AG),其位于网络(E-UTRAN)的一端并且连接到外部网络。基站可以同时地传送用于广播服务、多播服务和/或单播服务的多个数据流。
对于一个基站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小区被设置为1.25、2.5、5、10和20Mhz带宽中的一个,以提供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传输服务给若干用户设备。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为提供不同的带宽。此外,一个基站控制对于多个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接收。该基站将下行链路数据的下行链路(DL)调度信息传送给相应的用户设备,以通知与将传送数据的时间域和频率域、编码、数据大小和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相关的信息。此外,该基站将上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UL)调度信息传送给相应的用户设备,以通知与可以由相应用户设备使用的时间域和频率域、编码、数据大小和HARQ相关的信息。用于传送用户业务或者控制业务的接口可以在基站之间使用。核心网(CN)可以包括用于UE的用户注册的AG和网络节点等等。AG在TA(跟踪区)单元的基础上管理UE的移动性,其中一个TA单元包括多个小区。
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基于WCDMA开发至LTE。但是,用户和制造商以及提供者的需求和期待正在不断地增长。此外,由于正在不断地开发其他的无线接入技术,该无线通信技术需要重新地演进以便在未来保证竞争性。因此,正在需要以下特征,诸如对于每比特降低的成本、扩展服务可用性、灵活频带的使用、简单的结构和开放的接口、以及用户设备足够的功率消耗。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基于如上所述进行的论述,在下文中,本发明提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中继节点使用的,用于从基站接收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R-PDSCH)的方法中,用于接收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的方法包括步骤:通过使用中继节点特定参考信号来解调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R-PDCCH);和在从解调的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检测到特定的下行链路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使用预定的天线端口和加扰标识符(ID),在经由单个天线端口传送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的假设之下,解调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
同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作为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该中继节点包括:接收模块,配置为从基站接收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R-PDCCH)和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R-PDSCH);和处理器,配置为基于中继节点特定参考信号来解调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和配置为按照特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来解码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该特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是从解调的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检测的,并且其中通过使用预定的天线端口和加扰标识符(ID),在经由单个天线端口传送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的假设之下,该处理器可以解调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
在此处,中继节点特定参考信号可以对应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特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对应于指定后退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指定后退模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对应于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1A。
优选地,预定的天线端口和加扰ID可以分别对应于在解调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期间所使用的中继节点特定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和加扰ID,并且预定的天线端口和加扰ID可以分别对应于天线端口7和加扰ID0。
有益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节点可以有效地从基站接收控制信道。
本申请附加的效果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参阅以下内容时部分地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申请的实践中获悉。
附图说明
图1举例说明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的E-UMTS网络结构的概略图。
图2基于3GPP无线接入网络标准举例说明在用户设备和E-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的控制面结构和用户面结构。
图3举例说明在3GPP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这样的物理信道传送信号的常规方法。
图4举例说明在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示范结构。
图5举例说明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示范结构。
图6举例说明示出多天线(MIMO)通信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举例说明在LTE系统中参考信号的结构,该LTE系统支持使用4个发送天线的下行链路传输。
图8举例说明在用于传送PDSCH的传输模式和由PDCCH指定的DCI格式之间的关系。
图9举例说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回程链路和中继接入链路的结构。
图10举例说明示范的中继节点资源划分。
图11举例说明从一个资源块对分配用于DM-RS的12个资源元素的例子。
图12举例说明从一个资源块对分配用于DM-RS的24个资源元素的例子。
图13举例说明示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现在将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例子在随附的附图中举例说明。提供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以便于理解本发明的结构、操作和其他的特征。本发明以下的实施例对应于在3GPP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例子。
本发明的描述将通过使用LTE系统和LTE-A系统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这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因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与以上描述的定义相对应的任何其他系统。此外,本发明的描述将还基于FDD方法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这也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因此本发明也可易于被修改并且应用于H-FDD方法或者TDD方法。
图2基于3GPP无线接入网络标准举例说明在用户设备和E-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的控制面结构和用户面结构。控制面指的是经由其传送控制消息的路径。在此处,该控制消息由用户设备(UE)和网络使用以便管理单元。并且,用户面指的是经由其传送从应用层产生的数据的路径。这样的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或者因特网分组数据等等。
第一层对应于物理层,其使用物理信道给高层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该物理层经由传输信道连接到媒体访问控制层,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对应于高层。并且,在此处,数据经由传输信道在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之间传输。在发送端的物理层和接收端的物理层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数据经由物理信道在物理层之间传输。在此处,物理层将时间和频率作为无线资源使用。更具体地说,在下行链路中,物理信道通过使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方案来调制,并且在上行链路中,物理信道通过使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方案来调制。
第二层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经由逻辑信道对无线链路控制(RLC)层(其对应于高层)提供服务。第二层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RLC层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在MAC内的功能块实现。第二层的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执行头部压缩功能,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控制信息,以便在具有窄带宽的无线(或者无线电)接口中有效地传送IP分组,诸如IPv4或者IPv6。
位于第三层的最下部分中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仅仅在控制面中定义。并且,与无线承载(RB)的配置、重新配置和释放相关地,RRC层执行控制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作用。RB指的是由第二层提供以便在UE和网络之间传送(或者传输)数据的服务。为了这样做,UE和网络的RRC层彼此交换RRC消息。如果在UE的RRC层和网络的RRC层之间存在RRC连接,则用户设备处于RRC连接模式。并且,不然的话,该用户设备处于RRC空闲模式。NAS(非接入层)层位于RRC层之上,其执行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的作用。
配置基站(eNB)的一个小区被设置为1.25、2.5、5、10和20Mhz带宽中的一个,从而给若干用户设备提供下行链路或者上行链路传输服务。不同的小区可以被设置为提供不同的带宽。
在网络中,传送数据给UE的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传送系统信息的BCH(广播信道)、传送寻呼消息的PCH(寻呼信道)、和下行链路SCH(共享信道),其传送除系统信息以外的信息,诸如用户业务或者控制消息。在下行链路多播或者广播服务的业务信息或者控制消息的情况下,相应的数据可以经由下行链路SCH传送,或者也可以经由单独的下行链路MCH(多播信道)传送。同时,从UE到网络传送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传送初始控制消息的RACH(随机接入信道),和上行链路SCH(共享信道),其传送除系统信息以外的信息,诸如用户业务或者控制消息。处于比传输信道更高水平并且被映射到传输信道的逻辑信道包括BCCH(广播信道)、PCCH(寻呼控制信道)、CCCH(公共控制信道)、MCCH(多播控制信道)、MTCH(多播业务信道)等等。
图3举例说明在3GPP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这样的物理信道传送信号的常规方法。
当重新进入小区的时候,或者当电源接通的时候,用户设备执行初始小区搜索,诸如与基站同步(S301)。为了这样做,该用户设备通过从基站接收主要同步信道(P-SCH)和辅助同步信道(S-SCH)来与基站同步,然后获取信息,诸如小区ID等等。此后,该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物理广播信道在该小区内获取广播信息。同时,在初始小区搜索的步骤中,该用户设备可以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RS)以便验证下行链路信道状态。
一旦用户设备已经完成初始小区搜索,相应的用户设备可以基于在PDCCH中携带的相应信息,通过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获取更加详细的系统信息(S302)。
同时,如果用户设备最初接入基站,或者如果没有用于信号传输的无线资源,该用户设备可以相对于该基站执行随机接入过程(RACH)(S303至S306)。为了这样做,该用户设备可以经由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将特定序列传送给前导(S303和S305),并且可以经由PDCCH和对应于PDCCH的PDSCH接收相应于前导的响应消息(S304和S306)。在基于冲突的RACH的情况下,可以另外执行冲突解决步骤。
在执行以上描述的处理步骤之后,该用户设备可以执行PDCCH/PDSCH接收(S307)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输(S308),作为常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特别地,该用户设备经由PDCCH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在此处,DCI包括控制信息,诸如相应于用户设备的资源分配信息。在此处,DCI的格式可以取决于其使用目的而变化。
同时,该控制信息由用户设备传送给基站,或者由用户设备经由上行链路从基站接收,该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上行链路ACK/NACK信号、CQI(信道质量指示符)、PMI(预编码矩阵索引)、RI(秩指示符)等等。在3GPPLTE系统的情况下,该用户设备可以经由PUSCH和/或PUCCH传送控制信息,诸如以上描述的CQI/PMI/RI。
图4举例说明在LTE系统中使用的无线帧的示范结构。
参考图4,无线帧具有10ms(327200×Ts)的长度,并且由10个子帧配置,每个子帧具有相同的大小。每个子帧具有1ms的长度,并且由2个时隙配置。每个时隙具有0.5ms(15360×Ts)的长度。在此处,Ts表示采样时间,并且表示为Ts=1/(15kHz×2048)=3.2552×10-8(近似地33ns)。一个时隙在时间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率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在LTE系统中,一个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7(6)个OFDM符号。TTI(传输时间间隔)对应于数据传送期间的单位时间,其可以被决定作为一个或多个子帧单元。在此处,以上描述的无线帧结构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因此,包括在无线帧中子帧的数目、包括在子帧中时隙的数目,或者包括在时隙中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不同地变化。
图5举例说明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示范结构。
参考图5,一个子帧由14个OFDM符号配置。取决于子帧设置,最初的一个至三个OFDM符号用作控制区,并且剩余的13-11个OFDM符号用作数据区。参考该图,R1至R4分别地表示用于天线0至3的参考信号(RS)或者导频信号。不考虑控制区和数据区,根据一贯的模式RS在子帧内是固定的。控制信道被分配给没有分配RS的控制区的资源。并且,业务信道被分配给没有分配RS的数据区的资源。分配给控制区的控制信道可以包括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等等。
作为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通知用户设备对于每个子帧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符号的数目。PCFICH位于第一OFDM符号,并且以比PHICH和PDCCH更高的优先级来配置。PCFICH由4个REG(资源元素组)配置,并且每个REG基于小区ID(小区标识)在控制区内分布(distributed)(或者扩展(spread))。一个REG由4个RE(资源元素)配置。RE表示由一个子载波×一个OFDM符号所限定的最小物理资源。PCFICH值表示取决于带宽而从1到3或者从2到4变动的值,并且通过使用QPSK(四相相移键控)调制PCFICH值。
作为物理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用于传送相应于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ACK/NACK。更具体地说,PHICH表示经由其传送用于ULHARQ的DLACK/NACK信息的信道。PHICH由一个REG组成,并且被小区特定地加扰(cell-specificallyscrambled)。ACK/NACK由1比特表示,并且通过使用BPSK(二相相移键控)调制。调制的ACK/NACK通过扩展因子(SF)=2或者4而分布(或者扩展)。映射到相同的资源的多个PHICH配置PHICH组。按照扩展码的数目决定在PHICH组中复用的PHICH的数目。PHICH(组)被重复3次以便在频率域和/或时间域中获得分集增益。
作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被分配给子帧的最初n个OFDM符号。在此处,n是等于或者大于1的整数,并且n由PCFICH指定。PDCCH由一个或多个CCE配置。PDCCH通知每个用户设备或者用户设备组与PCH(寻呼信道)和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上行链路调度许可、HARQ信息等等。PCH(寻呼信道)和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被经由PDSCH传送。因此,除了特定控制信息或者特定服务数据,该基站和用户设备通常经由PDSCH传送和接收数据。
与PDSCH的数据被传送给其的用户设备(一个用户设备或者多个用户设备)有关的信息,和有关用户设备如何接收和解码所传送的PDSCH数据的信息被包括在PDCCH中,并且被传送。例如,假设以利用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A”的CRC掩码来处理特定的PDCCH,并且也假设与通过使用无线资源(例如,频率位置)而传送的数据有关的信息“B”和传输格式信息(例如,传输块大小、调制方法、编码信息等等)“C”被经由特定子帧传送。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区内的用户设备使用其自己的RNTI以便监视PDCCH。并且,当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携带RNTI“A”的时候,相应的用户设备接收PDCCH,然后通过接收的PDCCH信息接收由“B”和“C”指示的PDSCH。
现在将描述MIMO系统。MIMO(多输入多输出)对应于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的方法。在此处,通过使用这种方法使得数据传输和接收效率可以增强。更具体地说,通过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端或者接收端中使用多个天线,容量可以提高,并且性能可以增强。在下文中,在本文献中,MIMO也可以称为“多个天线(或者多天线)”。
在多天线技术中,一个完整消息的接收不取决于单个天线路径。代替地,在多天线技术中,可以通过组合(或者合并)从多个天线接收的多个段来完成数据。当使用多天线技术的时候,在具有特定大小的小区区域内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增强,或者系统覆盖范围可以通过保证特定的数据传输速率而增大。此外,这种技术可以在移动通信终端和中继站中广泛地使用。此外,通过使用多天线技术,可以克服在使用单个天线的现有技术移动通信期间出现的在传输大小方面的限制。
示出常规多天线(MIMO)通信系统结构的示意图在图6中示出。在此处,NT个发送天线安装在发送端中,并且NR个接收天线安装在接收端中。如上所述,当发送端和接收端两者使用多个天线的时候,与仅仅是发送端和接收端中的任一个使用多个天线的时候相比较,理论的信道传输容量可以进一步增加。信道传输容量与天线数目成比例地增加。因此,传输速率可以增强,并且频率速率也可以增强。如果当使用单个天线时的最大传输速率称为R0,理论上,当使用多个天线时的传输速率可以提高最大传输速率R0乘以速率增加率R1那么多,如等式1所示。
[等式1]
Ri=min(NT,NR)
例如,在使用4个发送天线和4个接收天线的MIMO通信系统中,可以获得单个天线系统4倍的理论传输速率。多天线系统的这种理论容量增加的证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找到和证实。并且,从那时以来,用于实际上增强数据传输速率的各种技术已经在研究和开发。并且,在这样的技术之中,一些技术已经在各种无线通信标准中应用,诸如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无线LAN。
迄今为止,与多天线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在许多方面积极地和不同地实现,诸如在多种信道环境和多址环境下在与多天线通信容量计算相关的信息理论方面的研究,在描绘多天线系统的无线信道测量和模型方面的研究,在用于增强传输可靠性和用于增强传输速率的时间/空间信号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等等。
为了提供多天线系统中的通信方法的更详细说明,该通信方法的数学模拟可以示出如下。如图6所示,假设在此处存在NT个发送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首先,在传送的信号(或者传输信号)的情况下,由于可用于传输的最大信息数目等于NT,当存在NT个发送天线的时候,传输信息可以以矢量的形式表示,如以下的等式2所示。
[等式2]
同时,发送功率可以对于传输信息中的每个而变化。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当发送功率中的每个被称为的时候,其发送功率被调整的传输信息可以以矢量形式表示,如以下的等式3所示。
[等式3]
s ^ = [ s ^ 1 , s ^ 2 , · · · , s ^ N T ] T = [ P 1 s 1 , P 2 s 2 , · · · , P N T s N T ] T
此外,通过使用发送功率的对角矩阵P,可以如以下的等式4所示来表示。
[等式4]
同时,当加权矩阵W应用于其发送功率被调整的信息矢量的时候,将考虑实际上传送的NT个发送信号的配置。在此处,该加权矩阵执行按照传输信道状态(或者情形)适当地将传输信息分布到每个天线的作用。这样的发送信号可以通过使用矢量X如等式5所示来表示。在此处,Wij表示在第i个发送天线和第j个信息之间的权重。W称为加权矩阵或者预编码矩阵。
[等式5]
通常,信道矩阵的秩的物理含义可以定义为能够在给定信道中传送的每个相互不同的信息的最大数目。因此,由于信道矩阵的秩定义为独立的行和独立的列的数目之中的最小数,所以矩阵的秩不能大于行的数目或者列的数目。例如,以数学形式,信道矩阵H的秩(秩(H))被限制在等式6中示出的范围。
[等式6]
秩(H)≤min(NT,NR)
此外,也将通过使用多天线技术传送的不同信息中的每个定义为“传输流”或者简单地“流”。这种“流”也可以称为“层”。明显地,传输流的数目不能大于具有传送信息的最大数目的信道的秩,其中每组信息相互不同。因此,该信道矩阵H可以如以下等式7所示来表示。
[等式7]
流的#≤秩(H)≤min(NT,NR)
在此处,“流的#”表示流的数目。同时,应当注意到,一个流可以经由至少一个或多个天线传送。
将至少一个或多个流对应于多个天线的多种方法可以存在。在下文中可以按照多天线技术的类型来描述这些方法。在通过经过多个天线而传送一个流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对应于空间分集方案。并且,在通过经过多个天线而传送多个流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对应于空间复用方案。明显地,对应于空间分集方案和空间复用方案的混合形式的中间方法也可以存在。
在下文中,将对参考信号进行详细说明。通常,为了测量信道,已经为发送端和接收端两者所知的参考信号被随同数据一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这种参考信号可以不仅执行信道测量的功能,而且也执行通知调制方法的功能,以便可以执行解调处理。参考信号可以分类为用于基站和特定用户设备(UE)的专用参考信号(RS)(DRS),即,UE特定参考信号,以及分类为公共参考信号(RS)(CRS),其对应于在相应小区内所有用户设备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此外,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包括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的CQI/PMI/RI并且将该测量报告给基站的参考信号,并且这也可以称为CSI-RS(信道状态信息-RS)。
图7举例说明在LTE系统中参考信号的结构,该LTE系统支持使用4个发送天线的下行链路传输。最特别地,图7a举例说明正常循环前缀的情形,并且图7b举例说明扩展循环前缀的情形。
参考图7,在网格中标记的数字0至3每个对应于CRS(公共参考信号),其指的是对应于天线端口0至3中的每个并且被传送用于信道测量和数据解调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并且,对应于小区特定RS的CRS可以通过经过数据信息区和全体控制信息区而被传送给用户设备。
此外,在网格中标记的字母“D”表示下行链路DM-RS(解调-RS),其对应于UE特定参考信号。在此处,DM-RS支持经由数据区的单个天线端口传输,即,PDSCH。经由高层对用户设备以信号通知有关是否存在对应于UE特定RS的DM-RS的信息。
同时,参考信号到资源块(RB)的映射规则可以如以下等式8至等式10所示来表示。以下示出的等式8对应于表示CRS映射规则的等式。另外,以下示出的等式9对应于表示DRS映射规则的等式,其中常规CP应用于DRS,并且以下示出的等式10对应于表示DRS映射规则的等式,其中扩展CP应用于DRS。
[等式8]
k=6m+(v+vshift)mod6
m = 0,1 , . . . , 2 · N RB DL - 1
m ′ = m + N RB max , DL - N RB DL
v shift = N ID cell mod 6
[等式9]
k = ( k ′ ) mod N sc RB + N sc RB · n PRB
l = 3 l ′ = 0 6 l ′ = 1 2 l ′ = 2 5 l ′ = 3
m ′ = 0,1 , . . . , 3 N RB PDSCH - 1
v shift = N ID cell mod 3
[等式10]
k = ( k ′ ) mod N sc RB + N sc RB · n PRB
l = 4 l ′ ∈ { 0,2 } 1 l ′ = 1
m ′ = 0,1 , . . . , 4 N RB PDSCH - 1
v shift = N ID cell mod 3
参考等式8至等式10,k和p每个表示子载波索引和天线端口。ns、中的每个可以分别表示分配给下行链路的RB的数目、索引时隙的数目和小区ID的数目。在此处,RS的位置可以按照Vshift值在频率域方面变化。
在下文中,按照在当前的LTE标准文献中的描述,现在将描述用于传送PDSCH的传输模式(TM)。
图8举例说明用于传送PDSCH的传输模式和由PDCCH指定的DCI格式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有关用户设备将如何接收和解码PDSCH数据的信息被包括在PDCCH中,并且被传送。因此,PDDCH可以被以称为“A”的RNTI(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而CRC掩码,并且可以包括有关用于接收PDSCH的DCI格式的信息。
参考图8,表示了按照使PDCCH被掩码的RNTI类型的DCI格式。最特别地,在C-RNTI和SPSC-RNTI的情况下,图8示出传输模式及其相应的DCI格式,即,基于传输模式的DCI格式。另外,可以不考虑每个传输模式而应用的DCI格式1A也在此处限定。
最特别地,DCI格式1A对应于用于调度PDSCH代码字的后退模式(fallbackmode)DCI格式,其用于在传输模式变化期间,或者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RRC连接的重新配置过程期间执行稳定的信号传输和接收的目的。例如,当应用重新配置的参数的时间点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重新配置过程期间不匹配(或者重合)的时候,基站可以通过使用DCI格式1A传送PDSCH。
更具体地说,按照当前的标准文献,不考虑传输模式,如果从以C-RNTI掩码的PDCCH检测到DCI格式1A,在通过使用单个天线端口的CRS解调PDCCH的情况下,在执行天线端口0的单个天线传输的假设之下解码PDSCH。在其它情况下,在通过使用发送分集方法传送PDSCH的假设之下执行解码。
同时,在LTE-A系统(其是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中,所期望的是在当前标准中不支持的CoMP(协同多点(CoordinatedMultiplePoint))方法将被支持用于数据传输速率的增强。在此处,CoMP系统指的是其中2个或更多个基站或者小区与用户设备执行协作通信,以便在位于盲区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小区或者扇区)之间增强通信性能的系统。
CoMP方法可以分类为协作MIMO格式的联合处理方法(即,CoMP联合处理(CoMP-JP)方法)和CoMP协同调度/波束形成方法。
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在CoMP-JP方法中,用户设备可以从执行CoMP的每个基站同时立即地接收数据。然后,通过组合从基站接收的信号,该用户设备可以增强接收性能。做为选择,在CoMP协同调度/波束形成方法(CoMP-CS)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执行波束形成经由单个基站立即地接收数据。
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在CoMP-JP方法中,每个基站可以从用户设备同时地接收PUSCH信号。做为选择,在CoMP协同调度/波束形成方法(CoMP-CS)中,仅仅一个基站可以接收PUSCH。此时,有关是否将使用CoMP协同调度/波束形成方法(CoMP-CS)的决定通过协作小区(或者基站)来判定。
同时,如果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是差(或者有缺陷的),可以安装中继节点(RN),以便具有更加增强的信道状态的无线信道可以被提供给用户设备。此外,通过在具有差信道状态的小区边界区中从基站采用和使用中继节点,可以提供具有更快速率的数据信道,并且小区服务区可以被扩展。如上所述,当前被最广泛地使用的中继节点对应于被采用以在无线(或者无线电)通信系统内解决无线盲区的技术。
与先前的方法相反,该先前方法被限制在通过简单地放大信号而传送信号的转发器的功能,近来的方法已经演进为更加智能的形式。此外,中继节点技术对应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内降低额外基站安装的成本和维持回程网络的成本所需的技术,以及同时地扩展服务覆盖范围和增强数据处理速率所需的技术。由于正在逐渐地开发中继节点技术,所以在现有技术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中继节点需要被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支持。
在3GPPLTE-A(高级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系统中,通过采用将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接入(或者链路连接)转发给中继节点的功能,每个具有不同属性的两种类型的链路可以被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频带中的每个。在基站和中继节点的链路之间配置的接入链路部分被定义和表示为回程链路。并且,在FDD(频分双工)或者TDD(时分双工)方法中通过使用下行链路资源实现的传输可以称为回程下行链路,并且在FDD(频分双工)或者TDD(时分双工)方法中通过使用上行链路资源实现的传输可以称为回程上行链路。
图9举例说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回程链路和中继接入链路的结构。
参考图9,由于中继节点被采用用于转发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接入(或者链路连接)的功能,所以每个具有不同属性的两种类型的链路可以被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频带中的每个。在此处,在基站和中继节点的链路之间配置的接入链路部分被定义和表示为回程链路。当通过使用下行链路频带(在频分双工(FDD)的情况下)或者下行链路子帧(在时分双工(TDD)的情况下)资源来实现回程链路的传输的时候,该回程链路可以称为回程下行链路,并且当通过使用上行链路频带(在FDD的情况下)或者上行链路子帧(在TDD的情况下)资源来实现回程链路的传输的时候,该回程链路可以称为回程上行链路。
另一方面,在中继节点和一系列用户设备之间配置的接入链路部分被定义和表示为中继接入链路。当通过使用下行链路频带(在FDD的情况下)或者下行链路子帧(在TDD的情况下)资源来实现中继接入链路的传输的时候,该中继接入链路可以称为接入下行链路,并且当通过使用上行链路频带(在FDD的情况下)或者下行链路子帧(在TDD的情况下)资源来实现中继接入链路的传输的时候,该中继接入链路可以称为接入上行链路。
中继节点(RN)可以经由中继回程下行链路从基站接收信息,并且可以经由中继回程上行链路将信息传送给基站。此外,中继节点可以经由中继接入下行链路将信息传送到用户设备,并且可以经由中继接入上行链路从用户设备接收信息。
同时,与中继节点的频带(或者频谱)的使用相关地,“带内”指的是回程链路工作在与接入链路相同频带中的情形,并且“带外”指的是回程链路工作在与接入链路不同频带中的情形。在带内和带外两者中,按照传统LTE系统(例如,版本8)工作的用户设备(以下称为遗留用户设备)应能够接入施主小区(donorcell)。
取决于用户设备是否识别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可以分类为透明中继节点或者不透明中继节点。当很难识别用户设备是否正在经由中继节点与网络通信的时候,中继节点被确定为是透明的,并且当识别到用户设备正在经由中继节点与网络通信的时候,中继节点被确定为是不透明的。
与中继节点的控制相关地,中继节点可以被识别为配置为施主小区的一部分的中继节点,或者其自己控制小区的中继节点。
被配置为施主小区的一部分的中继节点可以具有中继节点标识符(ID)。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该中继节点不具有其自己的小区标识。当RRM(无线资源管理)的至少一部分由相应小区所属的基站控制的时候(即使RRM的剩余部分位于中继节点中),中继节点称为配置为施主小区的一部分的中继节点。最好是,这样的中继节点可以支持遗留用户设备。例如,多种类型的中继节点,诸如智能转发器,解码和转发中继,L2(第二层)中继节点,以及类型2中继节点对应于这样的中继节点。
在其自己控制小区的中继节点的情况下,该中继节点可以控制一个小区或者多个小区,并且由中继节点控制的小区可以每个提供有唯一的物理层小区标识,并且可以使用相同的RRM机制。从用户设备的视角,在接入由中继节点控制的小区和接入由常规基站控制的小区之间没有差别。最好是,由这样的中继节点控制的小区可以支持遗留用户设备。例如,自回程(self-backhauling)中继节点,L3(第三层)中继节点,类型1中继节点和类型1a中继节点可以对应于这样的中继节点。
作为带内中继节点,类型1中继节点控制多个小区,并且多个小区中的每个可以被用户设备视为与施主小区相区别的单独小区。此外,该多个小区中的每个具有其自己的物理小区ID(在LTE版本8中定义),并且中继节点可以传送其同步信道、参考信号等等。在单小区工作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从中继节点直接接收调度信息和HARQ反馈,并且可以将其控制信道(调度请求(SR)、CQI、ACK/NACK等等)传送给中继节点。此外,类型1中继节点可以被遗留用户设备(按照LTE版本8系统工作的用户设备)视为遗留基站(按照LTE版本8系统工作的基站)。更具体地说,提供向后兼容。同时,对于按照LTE-A系统工作的用户设备,类型1中继节点可以被视为除遗留基站以外的基站。因此,性能可以增强。
除了作为带外中继节点工作之外,类型1a中继节点具有与以上描述的类型1中继节点相同的特点和特征。类型1a中继节点的操作可以被配置为使得由L1(第一层)的操作所引起的影响可以被最小化或消除。
作为带内中继节点,类型2中继节点不具有单独的物理小区ID,并且因此类型2中继节点不创建(或者配置)新的小区。类型2中继节点对应于用于遗留用户设备的透明中继节点,并且遗留用户设备不能识别类型2中继节点的存在。类型2中继节点可以传送PDSCH,但是不传送至少CRS和PDCCH。
同时,为了使得中继节点能够作为带内中继节点工作,对应于时间-频率域的一部分资源应被保留用于回程链路,并且这个资源可以被配置为使得相应的资源无法用于接入链路。这称为资源分割。
在中继节点中资源分割的常规原理可以描述如下。可以通过使用时分复用(TDM)方案在单个载波频率内复用回程下行链路和接入下行链路(即,回程下行链路和接入下行链路中的仅一个被在特定时间激活)。类似地,可以通过使用TDM方案在单个载波频率内复用回程上行链路和接入上行链路(即,回程上行链路和接入上行链路中的仅一个被在特定时间激活)。
FDD中的回程链路复用可以被描述为在下行链路频带中执行回程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在上行链路频带中执行回程上行链路传输。TDD中的回程链路复用可以被描述为在基站和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执行回程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在基站和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回程上行链路传输。
在带内中继节点的情况下,例如,当来自基站的回程下行链路接收和到用户设备的接入下行链路传输被在预定频带中同时实现的时候,从中继节点的发送端传送的信号可以由中继节点的接收端接收。并且因此,在中继节点的RF前端可能发生信号干扰或者RF拥塞。类似地,当来自用户设备的接入上行链路接收和到基站的回程上行链路传输被在预定频带中同时实现的时候,在中继节点的RF前端中可能发生信号干扰。因此,在中继节点中,如果未能在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之间提供充分的分割(例如,通过地理上充分地间隔它们(例如,在地上/地下)来安装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则很难在一个频带内实现同时的接收和传输。
用于解决信号干扰这样的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配置操作使得中继节点不传送信号给用户设备,同时中继节点从施主小区接收信号。更具体地说,在从中继节点到用户设备的传输中形成间隙时段(gapperiod)。并且,用户设备(包括遗留用户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间隙时段期间不期待来自中继节点的任何种类的传输。可以通过配置MBSFN(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来设置这个间隙时段。
图10举例说明示范的中继节点资源划分。
在图10中,第一子帧对应于常规子帧,其中下行链路(即,接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和数据被从中继站传送到用户设备。并且,第二子帧对应于MBSFN子帧,其中控制信号在下行链路子帧的控制区中被从中继节点传送给用户设备,并且其中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剩余区中不执行从中继节点到用户设备的传输。在此处,在遗留用户设备的情况下,由于期待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传输下行链路物理层信道(PDCCH)(换句话说,由于需要中继节点去在中继节点自身的区域内支持遗留用户设备,以使得相应的遗留用户设备可以在每个子帧中接收PDCCH,并且执行测量功能),以便允许遗留用户设备执行正确操作,所以需要从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传送PDCCH。因此,在子帧(第二子帧(1020))中,该子帧被配置去执行从基站到中继节点的下行链路(即,回程下行链路)传输,在该子帧的最初N个OFDM符号部分(其中N=1、2或者3)中,替代于接收回程下行链路,需要中继节点去执行接入下行链路传输。分别地,由于PDCCH在第二子帧的控制区中被从中继节点传送到用户设备,所以可以提供对于遗留用户设备(其由中继节点服务)的向后兼容。在第二子帧的剩余区域中,在不执行从中继节点到用户设备的传输的时候,该中继节点可以从基站接收传输。因此,通过使用这样的资源分割方法,接入下行链路传输和回程下行链路接收可以不在带内中继节点中同时地执行。
现在将详细描述使用MBSFN子帧的第二子帧。第二子帧的控制区可以称为中继节点非监听部分(non-hearingsection)。中继节点非监听部分指的是不接收回程下行链路信号并且传送接入下行链路信号的部分。如上所述,这个部分可以被配置为具有1、2或者3个OFDM的长度。在中继节点非监听部分中,中继节点可以执行到用户设备的接入下行链路传输,并且在剩余区域中,中继节点可以从基站接收回程下行链路。此时,由于中继节点无法在相同的频带中同时执行传输和接收,所以对于中继节点来说需要相当大量的时间来从传输模式切换到接收模式。因此,需要设置保护时间(GT)以使得该中继节点可以在回程下行链路接收区的最初部分期间在传输/接收模式之间切换。类似地,甚至当中继节点操作去从基站接收回程下行链路以及传送接入下行链路给用户设备时,需要设置保护时间(GT)以使得中继节点可以在传输/接收模式之间切换。时间域值可以作为这种保护时间的长度而给出,例如,k(k≥1)个时间采样(Ts)可以作为保护时间的长度而给出,或者至少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长度可以作为保护时间长度而给出。做为选择,在中继节点回程下行链路子帧被连续地配置的情况下,或者取决于预定的子帧定时对准关系,子帧的最后部分的保护时间可以不被限定也不被配置。为了保持这样的向后兼容,可以仅仅在频率域中限定保护时间,其被配置用于回程下行链路子帧传输(在接入下行链路部分中配置保护时间的情况下,不能支持遗留用户设备)。在除去保护时间的回程下行链路接收部分中,中继节点可以从基站接收PDCCH和PDSCH。作为中继节点特定物理信道,这样的信道也可以称为R-PDCCH(中继PDCCH)和R-PDSCH(中继PDSCH)。
同时,R-PDSCH可以基于两种类型的参考信号,即,CRS或者DM-RS来执行解调。但是,在当传送下行链路信号给中继基站的时候基站使用MBSFN子帧的情况下,用于解调PDSCH的CSR(通过使用发送分集方法传送其)不存在于MBSFN子帧中。因此,最好是中继基站使用在所有类型的子帧中可发送的DM-RS,以便解调R-PDSCH。
此外,如果在解码R-PDCCH之后检测到的DCI格式对应于DCI格式1A(其被应用于以上描述的后退模式),基站可以经由其来向中继节点通知秩信息的字段不存在于DCI格式1A中。因此,如果作为解码R-PDCCH以及最特别地下行链路许可(DL许可)的结果而检测到DCI格式1A,则中继节点无法知道(或者意识到)可以被从第二时隙传送的R-PDSCH的实际传输秩,该下行链路许可被从单个子帧内的第一时隙传送。
当中继节点检测到DCI格式1A作为R-PDSCH的解码结果的时候,本发明提出一种假设:相应于R-PDCCH的R-PDSCH的传输对应于具有最高可靠性等级的单个天线端口传输。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在基站正在执行经由秩1的R-PDSCH传输的假设之下,中继节点解调和解码R-PDSCH。
图11举例说明从一个资源块对(oneresourceblockpair)分配用于DM-RS的12个资源元素的例子,和图12举例说明从一个资源块对分配用于DM-RS的24个资源元素的例子。
需要的DMRS的资源元素的数目可以取决于R-PDSCH的实际传输秩而变化。在此处,在秩对应于秩1或者秩2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上在单个资源块对中需要12个资源元素。并且,在秩对应于秩3或者更高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在单个资源块对中需要24个资源元素。因此,在中继节点不知道实际传输秩的状态下,为了使中继节点解码R-PDSCH,该中继节点需要对用于解调和解码R-PDSCH的DMRS资源元素的数目的假设。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本发明,作为对R-PDCCH执行盲目解码的结果,如果检测到指定后退模式的DCI格式1A作为用于R-PDSCH的传输格式,则在经由单个天线传输端口,即,始终经由秩1传送R-PDSCH的假设之下,解调和解码R-PDSCH。因此,当解码R-PDSCH的时候,最好是12个资源元素被分配作为用于DM-RS的资源元素,如图11所示。
例如,即使以2个或者4个天线端口(作为用于DM-RS的天线端口)通过高层信号用信号通知中继节点,检测DCI格式1A的中继节点也可以解调和解码R-PDSCH,在始终经由秩1传送R-PDSCH,并且DM-RS被分配给12个资源元素的假设之下。
此外,在基站传送可被解调为DM-RS(其对应于基站特定的参考信号)的R-PDCCH的情况下,即,在基站传送基于DM-RS的R-PDCCH给中继节点的情况下,并且当中继节点从R-PDCCH检测到被应用于后退模式的DCI格式1A作为R-PDSCH的传输格式的时候,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预定的逻辑天线端口来解码数据,即,R-PDSCH的方法。在此处,逻辑天线端口被定义为天线端口和加扰ID。
更具体地说,可以进行配置使得可以通过使用DM-RS的逻辑天线端口,即,天线端口和加扰ID来解调和解码R-PDSCH,该DM-RS的逻辑天线端口用于R-PDCCH解调。并且,最好是用于R-PDCCH解调的DM-RS的逻辑天线端口对应于具有0(或者1)的加扰ID的天线端口7(或者8)。这是因为在已经通过使用DM-RS成功地解调和解码R-PDCCH的情况下,很可能以波束形成来处理用于R-PDCCH解调的逻辑天线端口,使得可以在逻辑天线端口和相应的中继节点之间保持良好的通信。
因此,在中继节点已经解码了基于DM-RS的R-PDCCH以便检测DCI格式1A的情况下,该中继节点可以在执行单个天线端口传输的假设之下解码R-PDSCH。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通过使用DM-RS的逻辑天线端口,例如通过使用具有0(或者1)的加扰ID的天线端口7(或者8)来解调和解码R-PDSCH,该DM-RS的逻辑天线端口用于解调R-PDCCH。
图13举例说明示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结构的模块图。
参考图13,通信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1310)、存储器(1320)、RF模块(1330)、显示模块(1340)和用户接口模块(1350)。
通信设备(1300)是提供以简化本发明的描述的示范说明。此外,该通信设备(1300)可以进一步包括必要的模块。此外,在通信设备(1300)中,一些模块可以被分成更多的分割模块。参考图13,处理器(1310)的一个例子被配置去执行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更具体地说,对于处理器(1310)的详细操作,可以参照在图1至图12中示出的本发明的描述。
存储器(1320)连接到处理器(1310),并且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程序代码、数据等等。RF模块(1330)连接到处理器(1310),并且执行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或者无线)信号,或者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的功能。为了这样做,RF模块(1330)执行模拟转换、放大、滤波和频率上行链路转换或者上述的逆处理。显示模块(1340)连接到处理器(1310),并且显示多种信息。显示模块(1340)将不被仅限制为在此处给出的例子。换句话说,常规已知的元件,诸如LCD(液晶显示器)、LED(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也可以用作显示模块(1340)。用户接口模块(1350)连接到处理器(1310),并且用户接口模块(1350)可以由诸如小键盘、触摸屏等等的常规已知的用户接口的组合来配置。
本发明的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对应于本发明的要素和特点以及特征的预定组合。另外,除非另外提及,否则本发明的特征可以被认为是本发明可选择的特点。在此处,本发明的每个要素或者特征也可以在不与本发明的其他要素或者特征结合的情况下操作或者执行。做为选择,可以通过组合本发明的一些要素和/或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的操作顺序可以变化。此外,本发明的任何一个特定实施例的配置或者特征的一部分也可以包括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或者被其共享,或者本发明的任何一个实施例的配置或者特征的一部分可以替换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相应配置或者特征。此外,很明显,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不具有任何明显的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组合以配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或者在提交本发明的专利申请之后,可以在本发明的修改期间增加新的权利要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通过主要地着眼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接收关系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偶尔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描述为由基站执行的本发明的特定操作也可以由基站的上层节点执行。更具体地说,在由包括基站的多个网络节点所组成的网络中,很明显,被执行以便与终端通信的多种操作可以由基站执行或者除基站以外的网络节点执行。在此处,术语基站(BS)可以由其他的术语,诸如固定站、节点B、e节点B(eNB)、接入点(AP)等等来替换。
本发明的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方法来实现。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的形式,或者以硬件、固件和/或软件的组合来实现。
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数字信号处理设备)、PLD(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等中的至少一个来实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在以固件或者软件的形式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以执行以上描述的功能或者操作的模块、进程或者函数的形式实现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驱动。在此处,存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者外部,并且存储单元可以通过使用已经公开的广泛的方法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其接收数据。
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必要特征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以另一个具体配置(或者形式)来实现本发明。因此,在所有方面中,本发明的详细说明意欲被理解和解释为没有限制的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将基于本发明的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决定,并且将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意欲覆盖本发明的改进和变化,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的范围内,并且不意欲将本发明仅仅限制在此处呈现的例子。
工业实用性
虽然通过主要着眼于应用于3GPPLTE系统(除了3GPPLTE系统之外)的例子描述了以上描述的决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及其装置,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该传输块被从基站传送到中继节点,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更广范围的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0)

1.一种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R-PDSCH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R-PDCCH和R-PDSCH;
基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解调R-PDCCH;和
如果基于DM-RS来解调R-PDCCH,并且从R-PDCCH解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1A,则基于预定的天线端口和预定的加扰标识符来解码所述R-PDSCH,
其中,所述预定的天线端口和所述预定的加扰标识符分别对应于天线端口7和加扰标识符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天线端口7是限定所述DM-RS的天线端口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所述预定的天线端口和所述预定的加扰标识符来解码所述R-PDCCH。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DCI格式1A被用于一个PDSCH代码字的调度。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DCI格式1A不包括有关传输秩的信息。
6.一种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该中继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基站接收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R-PDCCH和中继节点特定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R-PDSCH;和
处理器,用于基于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解调所述R-PDCCH,
其中如果基于所述DM-RS来解调R-PDCCH,并且从所述R-PDCCH解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1A,则处理器基于预定的天线端口和预定的加扰标识符来解码R-PDSCH,
其中,所述预定的天线端口和预定的加扰标识符分别对应于天线端口7和加扰标识符0。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天线端口7是限定DM-RS的天线端口中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6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器使用预定的天线端口和预定的加扰标识符来解码所述R-PDCCH。
9.根据权利要求6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CI格式1A被用于一个PDSCH代码字的调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CI格式1A不包括有关传输秩的信息。
CN201180029353.9A 2010-10-21 2011-05-1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29861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0562510P 2010-10-21 2010-10-21
US40523710P 2010-10-21 2010-10-21
US61/405,237 2010-10-21
US61/405,625 2010-10-21
KR1020110026760A KR101769375B1 (ko) 2010-10-21 2011-03-25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노드가 기지국으로부터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011-0026760 2011-03-25
PCT/KR2011/003670 WO2012053715A1 (en) 2010-10-21 2011-05-18 Method of receiving data from base station at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6148A CN102986148A (zh) 2013-03-20
CN102986148B true CN102986148B (zh) 2016-05-04

Family

ID=46262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9353.9A Active CN102986148B (zh) 2010-10-21 2011-05-1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8923304B2 (zh)
EP (1) EP2630737B1 (zh)
JP (1) JP5612760B2 (zh)
KR (1) KR101769375B1 (zh)
CN (1) CN102986148B (zh)
AU (1) AU2011318816B2 (zh)
CA (1) CA2799132C (zh)
MX (1) MX2012013171A (zh)
WO (1) WO20120537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78768C (en) 2009-10-25 2016-01-26 Lg Electronics Inc. Backhaul downlink signal decoding method of relay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 using same
US8965430B2 (en) * 2011-06-30 2015-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modes used b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ers
KR20140034281A (ko) * 2011-07-27 2014-03-19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다운링크 제어 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기지국,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05933981B (zh) 2011-08-08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GB2493784B (en) 2011-08-19 2016-04-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GB2498767A (en) * 2012-01-27 2013-07-31 Renesas Mobile Corp Identifying a specific antenna port using a CRC masking encoding scheme
CN102711251B (zh) * 2012-05-07 2014-09-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导频端口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9350440B2 (en) 2012-07-15 2016-05-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set network coding with multiple antennas by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67173B2 (en) 2012-07-27 2018-01-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07521B2 (en) * 2012-11-01 2016-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scheme and quasi co-location assumption of antenna ports for PDSCH of transmission mode 10 for LTE advanced
CN104969503B (zh) * 2013-01-17 2018-01-30 英特尔Ip公司 在lte网络中操作用户设备的方法及相关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420576B2 (en) * 2013-04-23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DSCH transmission schemes with compac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format in new carrier type (NCT) in LTE
CN104219021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虚拟多天线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77807B (zh) * 2013-12-27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密钥上下文分发方法,移动管理实体及基站
EP3175574A4 (en) * 2014-08-01 2018-03-07 Intel IP Corporation Pdcch design for narrowband deployment
KR101656586B1 (ko) * 2014-08-11 2016-09-12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임의접근채널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US9942944B2 (en) * 2014-12-29 2018-04-10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work-initiated discovery and path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multi-hop underlay networks
AU2015380194B2 (en) * 2015-01-30 2018-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transmission coordination on wireless backhaul path
KR20190100277A (ko) * 2016-12-22 2019-08-28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불연속 수신을 위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7231775B2 (ja) * 2017-11-02 2023-03-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7066372B2 (ja) * 2017-11-02 2022-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1582000B2 (en) * 2018-05-11 2023-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ont load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signal
US11606176B2 (en) * 2018-06-29 2023-03-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an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ssociation design
KR20240031959A (ko) * 2021-07-12 2024-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를 기반으로 물리 공유 채널을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033A (zh) * 2009-04-20 2010-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下行子帧的控制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1052B2 (en) * 2008-07-14 2015-05-12 Lg Electronics Inc. Up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in system supporting an uplink multiple access transmission mode
KR20100035088A (ko) * 2008-09-25 2010-04-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협력 통신 방법 및 그 기지국
KR101357923B1 (ko) * 2008-10-23 2014-02-03 에릭슨 엘지 주식회사 자기간섭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과 그를 위한 릴레이 시스템
WO2010077938A1 (en) 2008-12-17 2010-07-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release b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00094424A (ko) * 2009-02-18 2010-08-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중계기
KR20100099655A (ko) * 2009-03-03 2010-09-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의 데이터 수신방법 및 장치
US8400906B2 (en) * 2009-03-11 2013-03-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backhaul transmission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relay
WO2010105098A1 (en) 2009-03-13 2010-09-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lay 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US8537724B2 (en) * 2009-03-17 2013-09-17 Motorola Mobility Llc Relay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44210B2 (en) * 2009-05-19 2014-0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ackhaul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766648C (en) * 2009-06-24 2015-01-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antenna management
WO2011019168A2 (en) * 2009-08-13 2011-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641388B1 (ko) * 2009-08-19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의 참조신호 이용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중계국
CN102014527B (zh) * 2009-09-29 2014-04-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回程链路上解调导频的发送及信道解调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724648B2 (en) * 2009-09-30 2014-05-13 Nokia Corporation Enhanced control signaling for backhaul link
TWI545912B (zh) * 2009-10-01 2016-08-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上鏈控制資料傳輸
US9030977B2 (en) * 2009-10-15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determination
CA2778768C (en) * 2009-10-25 2016-01-26 Lg Electronics Inc. Backhaul downlink signal decoding method of relay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 using same
KR101714439B1 (ko) * 2009-10-28 2017-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지국으로부터 제어정보를 수신하는 중계기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9014080B2 (en) * 2009-10-30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lay backhaul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164577A1 (en) * 2010-01-06 2011-07-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ntra-Donor Cell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Type 1 Relay
KR101733489B1 (ko) * 2010-01-17 2017-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99272B1 (ko) * 2010-02-03 2017-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32946A2 (ko) * 2010-04-22 2011-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릴레이 노드 간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730903B2 (en) * 2010-04-22 2014-05-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for radio link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relay station
KR101821213B1 (ko) 2010-04-23 2018-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릴레이 노드 간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37583B2 (en) * 2010-05-03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vailability for PDSCH in relay backhaul transmissions
US8831119B2 (en) * 2010-06-28 2014-09-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multi-node system
US9380567B2 (en) * 2010-08-16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rch space design for relay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PDCCH)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033A (zh) * 2009-04-20 2010-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下行子帧的控制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36585A1 (en) 2015-02-05
US20130064174A1 (en) 2013-03-14
MX2012013171A (es) 2012-11-29
EP2630737A4 (en) 2014-09-24
CA2799132A1 (en) 2012-04-26
US9148883B2 (en) 2015-09-29
CN102986148A (zh) 2013-03-20
KR101769375B1 (ko) 2017-08-18
CA2799132C (en) 2016-02-02
JP2013534075A (ja) 2013-08-29
AU2011318816B2 (en) 2014-11-06
KR20120041649A (ko) 2012-05-02
EP2630737B1 (en) 2019-07-31
JP5612760B2 (ja) 2014-10-22
US8923304B2 (en) 2014-12-30
EP2630737A1 (en) 2013-08-28
WO2012053715A1 (en) 2012-04-26
AU2011318816A1 (en)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614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中继节点处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170275B (zh) 在基于多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数据信道的方法
CN104137440B (zh) 在基于多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4499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中继节点的搜索空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87528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收发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80579B (zh) 在应用了载波聚合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44409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决定资源特定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503342B (zh) 在具有应用了载波聚合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回程链路子帧的方法和设备
CN10495410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3763012B (zh) 发射和接收参考信号序列的方法
CN10466298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995856B (zh)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测量信道和干扰的方法
CN102844990B (zh) 在多用户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收发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84499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将控制信道传输到中继节点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91878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中继节点报告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09466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081690B (zh) 确定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基准信号天线端口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5046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csi‑rs的信道评估方法及其装置
CN10420598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及其设备
CN104798329A (zh) 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33586A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CN104521309B (zh) 基于干扰测量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4191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基于资源捆绑的预编码器的方法及其装置
JP2014207678A (ja) 中継局のバックホールダウンリンク信号復号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る中継局
CN10376580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复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