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5257A - 规格相关的冷膜压印 - Google Patents

规格相关的冷膜压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5257A
CN102985257A CN2011800350692A CN201180035069A CN102985257A CN 102985257 A CN102985257 A CN 102985257A CN 2011800350692 A CN2011800350692 A CN 2011800350692A CN 201180035069 A CN201180035069 A CN 201180035069A CN 102985257 A CN102985257 A CN 102985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pressure roller
film
print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50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5257B (zh
Inventor
J.舍尔齐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roland AG
Original Assignee
Manroland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roland AG filed Critical Manroland AG
Publication of CN102985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5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5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5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2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embossing
    • B41F19/06Printing and embossing between a negative and a positive forme after inking and wiping the negative forme; Printing from an ink band treated with colour or "gold"
    • B41F19/062Presses of the rotary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9/00Printing presses using a heated printing foil
    • B41P2219/50Printing presses using a heated printing foil combined with existing presses
    • B41P2219/51Converting existing presses to foil printing pr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9/00Printing presses using a heated printing foil
    • B41P2219/60Using more than one printing foil

Landscapes

  • Rotary Press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在覆层模块中用于将成像层由转移膜转移到印刷材料上的膜供给应在其实用性上被扩展。对此,在覆层模块中为了由转移膜(5)传递层布置有受限的按压面。因此能够针对性地控制膜进给。在此,转移膜优选地以受限的宽度且大约切向地被引导经过压辊(3)。为了限制按压面,设置有用于按压罩(10)的规格垫(30,31,32)。

Description

规格相关的冷膜压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将成像层由载体膜(Traegerfolie)转移到印刷张(Druckbogen)上的装置和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的前序部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借助于膜转移工艺(Folietransferverfahren)在印刷张上制造金属层。由此在文件EP 0 569 520 B1中说明了一种印刷材料和一种使用该材料的印刷装置。在此显示了一种处理纸张的机器,其具有推纸器(Anleger)和支臂(Ausleger),其中,在两个总成之间布置有印刷机构和覆层模块(Beschichtungsmodul)。在印刷机构的至少一个中,借助于平版印刷工艺来涂覆粘合剂模(Klebstoffmuster)。该粘合剂模以冷的印刷工艺来涂覆且具有确定的成像的体(Sujet)。在紧接印刷机构的带有压印滚筒(Gegendruckzylinder)和压辊(Presswalze)的覆层模块中设置有膜引导部。其这样来设计,使得由膜储存滚子(Folienvorratsrolle)将膜带(Folienstreifen)或者转移膜(Transferfolie)引导通过在压印滚筒与压辊之间覆层模块的转移间隙(Transferspalt)。膜带在出口侧上在离开覆层模块之后又被卷起。转移膜具有载体层,在其上可涂覆成像层(如例如由铝构成的金属层)。在金属层与载体膜之间设置有分隔层,其负责使金属层能够从载体层取下。
在印刷张运输通过印刷机构时,每个印刷张设有粘合剂模。此后,印刷张被引导通过覆层模块,其中,置于压印滚筒上的印刷张借助于压辊被带到与膜材料相连接。在此,处于向下的金属层与在印刷张上设有粘合剂的区域达到紧密连接。在进一步运输印刷张之后,金属层仅附着在设有粘合剂的模的区域中。即在粘合剂模的区域中从载体膜提取金属层。以该方式所使用的转移膜又被卷起。印刷张被置于经涂覆的状态中。
由文件DE 102009026438 A1已知一种用于冷膜压印(Kaltfolienpraegen)的装置。在该装置中,在覆层模块中用于将成像层由转移膜转移到印刷材料上的膜供给应在其实用性上被扩展。对此,在覆层模块中为了由转移膜传递层布置有受限的按压面。因此能够针对性地控制膜进给(Folienvorschub)。在此,转移膜优选地以受限的宽度且大约切向地被引导经过压辊。为了膜存储和膜输送,为此关联有专门的可按节奏运行的输送装置。膜进给的调时(Taktung)可关于滚筒有效面(Zylinderwirkflaeche)的在周缘处存在的中断或关于在滚筒有效面的宽度上或在周缘处对于转移膜可变的转移区来执行。
由文件DE 102 13 651 A1已知一种带有用于加工机器中的柔韧的上提升部(Aufzug)的紧固装置的滚筒。该滚筒具有用于柔韧的上提升部的紧固装置,其设有布置在滚筒周缘内的固定装置。其用于下提升部在滚筒周缘与布置在滚筒上的上提升部之间的特别固定。下提升部由柔韧的载体材料构成,在其上有间距地布置有多个垫型(Unterlageform)。该固定装置可驱动。在固定装置中容纳在端侧的固定区域中的下提升部由此可在滚筒周缘上移动。因此,相应至少一个垫型可相对于上提升部定位。
已知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中例如使用这样的覆层模块。已知的装置不利的是,其不能灵活地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设置一种装置,借助于其能够可靠地、经济地且精确地实现将成像层(例如金属化层)传递到印刷张上,其中,该装置对于扩大范围的应用应可操作。尤其应使局部的膜涂覆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的解决方案在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置中且在根据权利要求13的特征的方法中示出。
该装置设置有用于引导膜幅(Folienbahn)的节拍系统(Taktsystem),其中,按压面根据待涂覆的规格在压辊处突出。
以有利的方式,该装置特征在于,压辊具有按压面,其占据印刷张的总面积的部分面积。
以有利的方式,这样的按压面实施为用于整面地设置在压辊上的橡胶布(Gummituch)的可在橡胶布之下张紧的部段。
对此,不同的提升部材料可应用于按压罩(Pressbespannung)。可使用:
- 适合于压辊的橡胶布/按压罩的所谓的垫张(Unterlagebogen)或者还有规格张(Formatbogen),其仅延伸到对于膜转移有效的面上,
- 垫张/规格张,其与橡胶布/与按压罩共同在压辊处被撑开,
- 垫张/规格张,其相应本身可被张紧且在橡胶布/按压罩之下在压辊处被锁止。
- 可粘贴到压辊上的垫部段,其在压辊的表面上被定位在有效区域中且由橡胶布铺设(ueberspannen)。
作为相应的局部的按压罩的中性的底层结构,对于压辊表面的整个区域设置成使用带有或不带有缓冲作用的垫,例如此处还又使用凹版印刷布(Unterdrucktuch),其用于整个表面的平整(Nivellierung),而规格张本身仅处于膜转移的工作区域中。
作为张紧系统得出一种张紧心轴(Spannspindel)(如在橡胶滚筒中已知)或者还有所谓的用于印刷布或印刷板的组合张紧轨,如由橡胶滚筒或成形滚筒(Formzylinder)已知的那样。按压滚筒提升部(Presszylinderaufzug)的表面根据结构还适合于成型的压印。
由此对于冷膜压印的方法得出扩大的应用范围。通过所准备的按压滚筒提升部实现缩短装调时间。此外可引入自动记录装置(Registerautomation)。
为了解决可添加,例如经由记录钉(Registerpin)可实施带有记录系统的按压滚筒。此外,按压滚筒可调节,例如以用于自动的印刷板张紧(Druckplattenspannung)的记录系统的类型。在此,侧面记录和周缘记录(如对于成形滚筒)可调节,其中,该调节能够以可机动地和/或自动地实施的方式来建立。此外,按压滚筒提升部可设有记录刻痕。
该装置以有利的方式也可使用,以便由此实现膜利用的改善,即转移膜被划分成一个或多个较小宽度的子膜幅(Teilfolienbahn)。与前述方法相组合,由此还可并排地使用不同的膜类型。
为了确保涂覆工艺的经济形可设置成这样来控制膜进给,使得如果不实现成像层或者金属化层的传递,那么转移膜被停止。
以有利的方式转移膜的控制这样实现,使得在通过压辊的相对于引导纸张的压印滚筒的表面收回的表面区域时膜进给被停止,其中,压辊那么可在转移膜下方滑动地通过,因为转移膜那么不夹在转移间隙中的有效面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其中:
图1示出了带有膜转移装置的印刷机的基本图示,
图2示出了带有膜转移装置的覆层模块的构造,
图3和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按压罩在压辊处的布置,
图5a和5b显示了按压罩的备选的构造,
图6和7显示了在压辊处的另外的根据本发明的按压罩以及
图8显示了在压辊处的另一根据本发明的可装配的且可拆卸的按压罩。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纸张旋转印刷机的零件,其包含两个印刷机构且被用于以下目的:
- 印刷张首先设有平的或成像的(bildgebend)粘合剂模(Klebstoffmuster)(作为涂覆机构(Auftragwerk)1的印刷机构)。
- 在连续印刷机构中,印刷张与转移膜5共同在压力下被引导通过转移间隙6(覆层机构2)。
涂覆机构1可以是带有上色机构11、印版滚筒(Plattenzylinder)12和印刷布滚筒13的已知的胶印机构(Offsetdruckwerk)。印刷布滚筒13与压印滚筒4共同起作用。
覆层机构2同样可由胶印机构形成。在覆层机构2中的转移间隙6通过压辊3和压印滚筒4来形成。压辊3可相应于印刷布滚筒。压辊3也可相应于涂布模块(Lackmodul)的成形滚筒。在用于膜转移的覆层机构2内示出用于转移膜的导幅部(Bahnfuehrung)14。在此,转移膜5通过覆层机构2的保护装置15一再来实施。
膜储存滚子8在纸张供给的侧面上关联于覆层机构2。膜储存滚子8具有旋转驱动器7用于连续地调节转移膜至覆层机构2的供给。在膜供给中,用于引导转移膜5的转向辊或者张紧辊可以以大致恒定的张力相对于压辊3来设置。在印刷机构的出口侧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所消耗的膜材料的膜收集滚子9。在膜收集滚子9处的旋转驱动器7是始终有利的。其甚至可设置成,转移膜5借助于旋转驱动器7在出口侧被输送而在入口侧借助于制动器拉紧地被保持。
压辊3(作为印刷布滚筒或成形滚筒或单独的压辊)在其表面上承载可压缩的或缓冲的(例如还设有可压缩的中间层的)元件。对此,压辊3可设有按压罩10(例如作为塑料套,类似于橡胶布或者印刷布),其被固定在张紧装置处的滚筒通道(Zylinderkanal)中。
为了确保覆层工艺的经济性可设置成,由膜储存滚子8至转移间隙6和至膜收集滚子9的转移膜5的膜进给可逐步地控制,其中,如果不应实现成像的或覆盖的层的传递,那么转移膜5被停止。
所属的装置优选地包含用于转移膜5的相应的进给控制装置,其负责使在压印滚筒4的滚筒通道26通过期间,至少膜幅的处于压辊3和压印滚筒4的区域中的部分静止。对此,之后在图2至4中来详细说明。
当转移膜5被划分成较小宽度的一个或多个子膜幅时,得出所说明的类型的膜利用的另一改善方案。因此在借助于用于调时子膜幅中的每个的膜进给的装置进行相应地控制的情况下即使在印刷张内覆层区域的长度区域性不同时也可改善转移膜5的利用。
此外,在由涂覆机构1和覆层机构2如此形成的膜施加模块中可设置有干燥器16,借助于其可干燥粘胶层(Kleberauftrag)或整个膜覆层。此处可考虑例如UV干燥器。
此外,膜施加模块可包含用于探测纸张表面的监控装置17。监控装置17使能够评估涂覆的图像内容和确定膜涂覆中的缺陷。这样的监控装置也可设置成与膜施加模块所集成到其中的印刷机相联系。其那么例如可布置在印刷机的纸张支臂或最后的印刷机构中。
在膜导辊14处或在其之间借可助于检验膜幅5的幅张力(Bahnspannung)来监控转移膜5的运输。在膜幅引导部中,对此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幅张力测量装置19。
此外,为了使膜幅5稳定在第一转向滚子与至转移机构的第一输入滚子之间可布置有稳定装置30,以减少膜幅5的颤动。稳定装置30具有例如两个可旋转地支承的滚子,其设置用于在导辊处可变地调节膜幅5的包角,由此可根据运行状态调节对膜幅5的导引作用和缓冲作用。稳定装置30的调节可与用于幅张力调节的装置19和必要时用于幅断裂监控的传感装置20相联系地来进行。
幅张力测量装置的电气信号被评估。对此可实现不同的运行状态:
1.在可预设的最小值之上的幅拉力(Bahnzug)被评估为对于膜幅5的存在的信号且供给给机器控制部。
2.可预设的幅拉力的最大值的超出经由膜储存滚子8或膜收集滚子9的跳动辊(Taenzerwalze)18或滚子驱动器7被减小。因此可避免不允许的幅应变或幅撕裂。
3.在低于最小可预设的幅拉力的情况中检查幅张力调节是否还是激活的。如果经由跳动辊18或制动器不能实现幅张力的提高,则辨识出幅撕裂。
附加地获得的关于幅张力的信息作为实际值(尤其与所提及的评估相关联)可被用于印刷或转移过程的控制。对此,该系统可联结到印刷机的控制台处,经由其可输入用于最大和最小幅张力的额定值。这可取决于所使用的转移膜5的类型和在覆层模块2中与印刷材料、粘胶或按压罩的特性相关联的印刷或转移条件。
必要的数据可经由接口直接由膜储存滚子处的数据载体读入且借助于来自于在覆层模块2处转移过程的调节的参数值被改变。
涉及膜转移的工艺在所说明的根据图1的印刷机或涂装机(Applikationsmaschine)中如下来实施:
设置成至少在跟着覆层机构2的印刷机构50中施加彩色印刷到以金属层图像式地涂覆的印刷张上。在此,印刷张从覆层机构2由压印滚筒4经由纸张转移筒(Bogentransfertrommel)或纸张转移单元被转递到印刷机构50的压印滚筒40处。
印刷机构50通常在胶印机构中具有压印滚筒40、与其相关联的橡胶或印刷布滚筒41和与其相关联的印版滚筒43。此处,印版滚筒43示意性示出地关联有上色机构和湿润机构。
在压印滚筒40与印刷布滚筒41之间形成另一印刷间隙60。在该印刷间隙60中,印刷颜料从在印版滚筒43上撑开的印刷板44出来经由布置在印刷布滚筒41上的盖罩42(Bezug)被施加到印刷张上。
在印刷布滚筒41与压印滚筒40的表面之间的印刷间隙60的间隙量借助于与印刷布滚筒41相关联的调节装置45可调节。在此,在胶版印刷的领域中通常提及印刷压力调节(Druckbeistellung),因为所提及的调节涉及待处理的印刷材料(其应在印刷间隙60中被印刷)的厚度尺寸。为此,印刷压力(Druckpressung)是必要的,以便将印刷颜料由印刷布滚筒41传递到保持在压印滚筒40处的印刷材料上。
关于转移间隙6的调节借助于与压辊3相关联的另外的调节装置46实现。
调节装置45、46专业上通常在胶版印刷机中应用在印刷机构的印刷布或橡胶滚筒处或在涂布模块的成形滚筒处。
此外,作为压辊3的表面在按压罩10中应设置有成轮廓的或分段的按压面。对此,根据本发明代替整面的按压区域使用在压辊3上限定到一个或多个待涂覆的区域上的分段的按压区域。
分段的按压面可作为绝缘的面元件、作为环状的狭窄的包围压辊3的面元件、作为跟随母线(Mantellinie)的覆盖受限的周缘截段的在压辊3的宽度上伸展的面元件或者但是以多个这样的面元件的形式来成形且由此形成按压罩10。
在按压罩10中的这些受限的分段的按压面的功能是,(类似于在通过压辊3和相对的压印滚筒4的滚筒通道的情况中)当分段的按压面接触转移膜5地通过转移间隙6时,那么才存在转移膜5的夹紧。换言之,按压面应仅可在这些区域中(在那里成像层实际也可由转移膜5传递到印刷张上)作用到转移膜5上。
因此在带有设置在按压罩10中的分段的按压面的覆层模块2中可获得两个效果:
I. 首先,当待涂覆的区域处于印刷张的图像区域内任何地方且尚未达到分段的按压面的区域或者分段的按压面的区域已在待涂覆的纸张区域的终端之前终止时,为了实施膜调时,转移膜5除了经过通道(Kanaldurchlauf)的时间段之外那么还以非常有利的方式在进给中被停止。当分段的按压面在压辊3与压印滚筒4之间的转移间隙6内作用时,转移膜5那么才即须被运输。由此转移膜5的充分利用可在待涂覆的印刷张之间几乎完全地实现。
在此,在使用环状的按压面的情况中膜运输仅在经过通道时被停止。
在使用以滚筒宽的、在部分周缘上伸展的单个或多个部段的形式的按压面的情况中,附加地可在压辊3的周缘处的自由的面期间停止膜进给。
II. 所说明的类型的膜利用的另一改进方案由此得出,即转移膜5被划分成较小宽度的一个或多个子膜幅。这尤其与分段的按压面相联系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分段的按压面,转移膜5被限定到按压面的宽度上来使用。膜消耗的节省是重要的。在转移间隙6中的膜引导通过转移膜5的狭窄的幅整面地支承在分段的按压面上(至少在转移间隙6中)来显著改善。
因此在借助于用于转移膜幅中的每个的膜进给的调时的一个或多个装置的相应的控制中,即使在覆层区域在印刷张内区域性地不一样长的情况中也可改善转移膜5的充分利用。对此,每个子膜幅仅精确地在可涂覆成像的表面层的区域中被继续输送。在非待覆层的区域中,每个子膜幅可独立于其它子膜幅被停止,其中,因此不产生不需要的膜消耗。
与前述的方法相组合,由此还可并排地使用不同的膜类型。因此使能够产生不同膜颜色或者不同光泽或结构的表面。
对于局部的按压罩的构造可使用不同的本身已知的工作材料。可应用:
- 适合于压辊的按压罩/橡胶布的所谓的垫张或者还有规格张,其仅延伸到对于膜转移有效的面上,
- 垫张/规格张,其在压辊处与橡胶布/与按压罩共同被撑开,
- 垫张/规格张,其相应自身可被张紧且在压辊处在橡胶布/按压罩之下被锁止,
- 可粘到压辊上的垫部段,其在压辊的表面上被定位在有效区域中且由橡胶布铺设。
作为带有分段的按压面的相应的按压罩10的底层结构,可使用带有或不带有缓冲效果的垫、例如凹版印刷布(但是仅在不带有刚性载体层的按压罩的情况中)。
在压辊3的滚筒通道中用于固定按压罩10的张紧系统可以是如在橡胶滚筒或用于印刷布或印刷板的组合张紧轨中的张紧心轴,如由橡胶滚筒或成形滚筒已知的那样。按压罩10的表面根据构造还适合于成形的压印。由此对于冷膜压印的方法得出扩展的应用范围。
在使用所提及的元件的情况下能够非常简单且快速地操作膜施加模块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装置,其允许膜幅5的有节奏的输送。在此,作为运行变体可从之前所实施的实际情况来引用:
- 在通过压辊3和压印滚筒4的滚筒通道时的通道调时,
- 规格调时或主体调时(Sujettaktung),其涉及涂覆或施加长度相关,在限制到在压辊3的周缘处的膜转移的规格长度上的膜供给的情况中以及
- 在将膜引导限制于由在压辊3的按压罩10中分段的按压区域限定的膜供给的情况中的压印区域调时。
对于膜供给(还有导出)膜滚子8、9的驱动通常连续地设置,因为膜滚子8、9的质量对于驱动运动的快速变换而言太大。由此,在膜幅的制动直至在膜幅5的供给和导出区域中在转移区域中重新加速的情况中相对于膜滚子8、9的运动得出多余的或缺少的膜长度。此外,在膜开动与规格或涂装起动之间的这样的过渡区域关于相应所使用的根据本发明所使用的规格垫不一样大,如之后还将与图5相关联地所阐述的那样。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出解决方案,其可缓冲在膜幅5的连续的再输送(Nachfoerderung)或传送(Abfoerderung)的情况中积累的多余的或缺乏的幅块。其原则上已利用跳动辊18说明为膜存储的一变体。但是,跳动辊10不足够精确地在膜转移过程中在所说明的以高速进行的调时的情况中可控制,特别地其通常远离消耗地点且靠近膜滚子8、9布置,以便在那里维持幅张力。
在图2至5中因此说明在冷膜工艺中用于在膜调时的情况中快速均衡幅移动的另外的可能性。
在图2中相应于图1示出膜转移模块。此处布置跳动辊18,以便调整幅张力。为了平衡在膜输送中的较大的变化,如在不带有膜消耗(通道调时、规格调时、关于压印区域的调时)的转移区域(在压辊3与压印滚筒4之间的膜转移的区域)中停止幅输送的情况中那样,在新的膜幅5进入转移间隙6中之前而在用过的膜幅5从转移间隙6中离开之后附加地布置有称为驱动组22的辊对23、24。
此处,驱动组22对于所有下面的实施形式一起来说明且各显示了个辊对,其可夹紧膜幅5且由此限定地鉴于所期望的运输路径引导。驱动组22的辊对在图2中由各一个膜导辊24和驱动辊23构成。不仅膜导辊24而且驱动辊23可至少部分地驱动。在此,驱动辊23的驱动不仅可在膜幅5的运输方向上(从膜滚子8至9)指向,而且可产生回程运动。这是有意义的,因为膜幅5在制动时不立即停住且由此移出超过期望的停止点。由此,膜幅5的一块不能被利用。当在膜幅5的制动和停止之后在转移区域中执行较短的限定的回程时,该步骤减少或消除该不必要的膜消耗。对此,驱动辊23的驱动器可快速地控制。驱动辊23本身可分段,以便能够快速地实施交替的驱动运动。此外,膜导辊24可相对于驱动辊23来回摆动,但是其也可持续地在驱动辊23处保持使用。
由此也可设置成,膜导辊24执行或多或少由膜幅5控制的运动,而驱动辊23实施输送运动和回程运动。膜导辊24在限定的时间段上关于膜运输方向仅通过受控地作用置于驱动辊23上的膜幅5而实施转回的运动。驱动辊23那么对着膜幅5的运行方向执行连续的运输运动。这是可能的,因为膜幅5在该时刻由于缺少的通过压辊3的压紧在转移区域中可对着压印滚筒4自由移动。
此外,驱动组22也可通过制动在膜静止的时刻此处至少在至转移间隙6的供给侧上在转移区域中在必要的张力下保持膜幅5,因此在重新开始膜转移时利用由压辊3压向压印滚筒4立即又达到良好的转移质量。
驱动组22的系统即使在膜导辊24分段布置的情况中在按规格宽的驱动辊23的情况中不仅适合于引导完全规格宽的膜幅5而且适合于引导必要时还分布地布置的子膜幅5。对此,膜导辊24的部段能够在相对于压辊3的轴向上相应地可调节到子膜幅5的位置上地来布置。
驱动组22可由此来简化,即驱动辊23以粗糙的或粘附性的表面或作为抽吸辊(Saugwalze)来实施。在由膜幅5相应较大地包围的情况中,那么在驱动辊23处可实现足够用于可靠地引导膜幅5的附着。那么可取消也以分段的形式的膜导辊24。这鉴于驱动辊23的按规格宽的实施方案也毫无疑问。实施为抽吸辊的驱动辊23那么可实施成使得在需要时在分段中对应于相应待处理的膜幅宽度来设置可控的抽吸装置。
用于在进给的调时中平衡转移膜幅5的输送路径的跳动组件也可以以借助于负压运行的用于转移膜幅5的回环引导部(Schlaufenfuehrung)的形式来实施。
膜供给和导出可利用可控制的或自调整的系统(如在膜滚子8、9处的摩擦轴和单独驱动器)以按规格宽的膜滚子的变体或以多个子膜滚子来实施。
此外设置成,转移膜幅5在转移间隙6的区域中在近似相切的路径中被引导经过压辊3。对此,膜截段5.1在膜进入转移间隙6中的的区域中由膜导辊14关于通过转移间隙6的切线以相应的角度被导引进入其中。
此外,膜截段5.2在膜从转移间隙6出去的区域中由另一膜导辊而或出口侧的驱动辊23关于通过转移间隙6的切线以相应的角度被从其中导出。
通过在膜截段5.1与5.2之间的角度或者在膜截段5.1或5.2与通过转移间隙6的切线(参见图4中的相切线T)的角度的构造,一方面实现,在压印滚筒4处的把手在通过滚筒通道26时不能压入转移膜幅5中且损害它。这尤其涉及转移膜幅5在转移间隙6处的出口侧,因为在那里所谓的把手背可略微伸入压辊3的滚筒通道27的区域中且被压向自由张紧的转移膜幅5。
此外,在膜截段5.1与5.2之间的角度但是也如此地来选择,使得转移膜幅5仅在非常窄的区域中接触压辊3的表面。理想地,这应在压辊3的整个宽度上仅是在压辊3的周缘处的若干mm长度的接触条。通过狭窄的接触条的构造保证,通过转移膜5可尽可能立即被停止,转移膜幅5的运动的调时在释放或压力降低的时刻在转移膜5处在转移间隙6中可快速实现。在新的转移区域的下一开端(按压体的开端或滚筒通道的终端)处的输送运动的再次开始的情况中同样适用。
膜截段5.1和5.2的延伸部关于切线T的布置在图4中同样示意性地示出。
在图3和4中示出了用于按压罩10的规格垫的根据本发明的布置。
在图3中以平的图示显示了用于压辊3的按压罩10。在其中标出用于所设置的膜转移的工作区域。关于压辊3的旋转方向的工作方向在上边缘处通过方向箭头示出。工作区域通过三个规格垫30、31、32来标记,其联接于按压罩10的左边缘(印刷开端)且逆着工作方向在规格棱边(Formatkante)K1、K2、K3处终止。规格垫30、31、32设有相应地匹配于需要的工作区域的宽度且设有相应于布置在工作区域中的规格棱边K1、K2、K3的工作规格的相应期望的长度且由此覆盖在压辊10的周缘处按压体的不同区域。
在图4中,该布置示意性地以标记的旋转方向传递到通过形成转移间隙6的压辊3和所属的压印滚筒4的滚筒剖面上。在此,规格垫30、31、32彼此在视图中相叠且因此不一样厚地绘制。规格棱边K1、K2、K3现在处于压辊3的表面的不同的周缘点处。按压罩10虚线地置于规格垫30、31、32之上且跟随其表面轮廓。如果在那里印刷张与贴靠在压辊3处的转移膜幅5共同被引导,则在规格棱边K1、K2、K3的区域中形成在按压罩10的表面中的细微的凸部(Absatz),在其结束之后实现在转移间隙6中相应的压力减小。由于压力减小在那里不再能实现膜转移,因为转移膜5不再夹紧。这此处关于垫30且对于所属的规格棱边K1示出。
在压辊3的宽度上得出对于两个垫31和32关于其规格棱边K2和K3相应相同的状态。因此,转移膜5在不同的周缘位置中关于按压体的三个工作区域被释放。优选地,转移膜5在该情况中对于规格垫30、31、32相应于按压体的工作区域的宽度被划分成三个转移膜幅。当现在对于转移膜5的子幅中的每个设置有用于根据上述说明调时的装置,每个子膜幅可在释放的时刻在规格棱边K1、K2、K3中的一个通过转移间隙6时在运输中被停止,因为其那么不再夹紧在转移间隙6中。因此可实现膜消耗的显著节省。同样的适用于随后的滚筒通道27。
在图4中此外显示了在转移间隙6之前和之后转移膜幅5在膜截段5.1和5.2中的引导,如这已与图2相关联地所说明的那样。此处,在压辊3处通过转移间隙6的切线T作为点划线示出。在此可辨识出,膜截段5.2在转移膜幅5的出口侧上相对于相切线T的角度可大于膜截段5.1在转移间隙6之前的入口侧上的角度。相对于相切线T确定膜截段5.1和5.2的相应的角度的膜导引元件虚线地作为导引滚子来表示。
在图5a和5b中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按压罩在压辊3的卷开地示出的表面上的布置。在此,压辊3的表面在它的在旋转方向上的伸展中以规格长度38来标明。该表面联接有滚筒通道27。
在图5a中,在压辊3的表面上布置有在整个表面上伸展的垫张39。在垫张39上布置有用于在冷膜转移中的按压的规格垫30。按压罩10安装到垫张39和规格垫30之上。在压辊处3的固定利用已知的张紧器件实现。
作为备选,在图5b中在压辊3的表面上安装有在整个表面上伸展的规格垫31。规格垫31构造为已知技术的凸版印刷板或涂布板(Lackplatte)。由这样的凸版印刷板加工出利用已知的板制造方法生产的按压体,其相对于凸版印刷板的在规格长度38上伸展的底面缩短。相应地可构造已知类型的涂布板。按压体形成规格垫31的用于涉及在冷膜转移中所期望的印刷规格的按压的按压面。在规格垫31上安装按压罩10。按压罩10在压辊3处的固定此处也利用已知的张紧器件实现。此外,在根据图5b的布置中也可在凸版印刷板或涂布板之下设置有垫张。
当在根据图5b的布置中删去按压罩10时,同样可构造有效的规格垫31,其中,其那么在膜转移中可直接使用于到选取的印刷规格上的所期望的按压。
如上面另外已说明的那样,过渡区域ü在从在相应限定的印刷规格或按压体之外的区域直至在规格垫30或31的边缘处的印刷规格的开端的相应示出的过渡中在根据图5a和5b的布置中可确定。
所使用的印刷规格或按压体在此称为施加长度AL。
过渡区域ü通过压辊3的按压罩10的支承部或如凸版印刷板或剥离的涂布板的基本区域或垫张39的支承部直到规格垫30或者31上的过渡得出。
对于过渡区域ü那么在膜调时中可调节用于膜幅5的加速运动和制动运动的起停斜面。这出于安全性原因是必要的,以确保完全的膜转移。如果在图5b中实施不带有按压罩10的布置,那么该过渡区域ü(如在虚线箭头中所示)几乎被减小到零。起停斜面那么可非常短。起停斜面可经由用于膜幅5的驱动的相应的控制软件来调节且对于两个规格棱边(即在开始中和在结束中)可相同或不同地调节。
与施加长度AL相关联,用于膜调时的控制参数经由控制台自动地或者由操作人员手动地输入。膜调时的控制那么根据规格垫30、31的或由规格垫30、31和按压罩10构成的构造的类型自动地以匹配的起停斜面实现。
鉴于过渡区域ü和施加长度AL之前所说明的关系也适用于根据图3、4和6至8的布置。
在图6和7中显示了带有涉及相同长度的印刷规格的规格垫32、33、34的按压罩10的布置,其可具有在压辊3的周向上相同的长度,但是以与压辊3的在规格长度38上延伸的工作表面相应不同的关联关于其周向来布置。
在图6中显示了压辊3的表面的三个展开方案。压辊3的有效的工作表面在此通过边界箭头作为规格长度38来标明,其在压辊3的周缘的方向上延伸。压辊3的工作表面在此由滚筒通道27来限制,其此处相应在规格长度38的右端处、即在印刷终端29处示出且其按意义在压辊3处延伸直至印刷开端28。
在子图的每个中显示了在压辊3的工作表面上的规格垫32或33或34,其中,其相应覆盖用于冷膜转移的较短的印刷规格,其不在整个规格长度38上延伸。按压罩10在此然而相应在其整个规格长度38上覆盖压辊3。
在第一子图中,规格垫32从印刷开端28延伸直至与印刷终端29相间隔的位置。因此,用于冷膜转移的印刷规格可被覆盖,其相应于规格长度38的规格垫32(在印刷开端28处开始而在印刷终端29前终止)在较短的印刷规格上延伸。
在第二子图中,规格垫33有间距地在印刷开端28之后延伸直至与印刷终端29相间隔的位置。因此,用于冷膜转移的印刷规格可被覆盖,其相应于规格长度37的规格垫33(在印刷开端28之后开始而在印刷终端29之前终止)在较短的印刷规格上延伸。
在第三子图中,规格垫34有间距地在印刷开端28之后延伸直至印刷终端29。因此,用于冷膜转移的印刷规格可被覆盖,其相应于规格长度38的规格垫34(在印刷开端28之后开始而在印刷终端29处终止)在较短的印刷规格上结束。
在图7中以对压辊3的展开地示出的工作面的俯视图显示了规格垫32、33、34的布置。
规格垫32在此在相应于图6中的第一子图标明的狭窄的工作轨迹A中示出。
规格垫33在此在相应于图6中的第一子图标明的狭窄的工作轨迹B中示出。
规格垫34在此在相应于图6中的第一子图标明的狭窄的工作轨迹C中示出。
规格垫32、33、34但是也可在其相对于规格长度38的相应的位置中横向于压辊3的运动方向或者周向在整个宽度上延伸。
利用所示出的布置,对于在压辊3的宽度上延伸的规格垫32、33、34,可获得在规格垫32、33、34相对于印刷开端28和/或相对于印刷终端29的间距的范围中在平的冷膜转移中的膜节省,因为在未被规格垫30覆盖且滚筒通道27在其中延伸的区域中膜运输在压辊3和压印滚筒4与印刷张一起旋转期间可被停止。在这些区域中,转移膜5在转移间隙6的区域中未被夹紧。
对于布置在工作轨迹A、B、C中的规格垫32、33、34,在使用较小宽度的协调于工作轨迹A、B、C的子膜幅的情况下相应地在子膜幅的每个处可获得膜节省。在此,当相应的子膜幅不在压辊3上的按压罩10与布置在所关联的压印滚筒4上印刷张之间被夹紧用于执行在转移间隙6的区域中的膜转移时,子膜幅的运输在之前相应所说明的区域中被停止。该功能性对于每个子膜幅当然也对于滚筒通道27的区域适用。
最后,在图8中显示了规格垫34、35、36和37在压辊3的工作面上的分布的布置。工作面又由规格长度38来标明。
在压辊3的工作面上,在各工作轨迹D、E和F中分布地安装规格垫34至37。
在工作轨迹D中,规格垫34最接近地关联于印刷开端28。
在工作轨迹E中,规格垫35和36相继布置,其中,规格垫36最接近地关联于印刷终端29。
在工作轨迹F中,规格垫37安装在印刷开端28与印刷终端29之间的中间区域中。
带有按压罩10的有效的按压面的构造在压辊3的周向上在整个工作面的图示右侧示意性地示出。
这样的布置可通过规格垫34至37在装配垫48上的预装配的安装来实现。对此,规格垫34至37可构造为自粘的元件。其也可借助于磁性地起作用的附着器件被安装。同样地,此处可相应于图5b使用已知技术的凸版印刷板或涂布板,在其处相应地加工出规格垫34至37。装配垫48或相应的凸版印刷板优选地为了直立地装配在压辊3上设有记录装置47。其例如构造为在印刷开端28处的已知的记录刻痕且与相应的击打装置(例如记录销)在压辊3处共同起作用。预制的按压体由此可被产生且容易地在压辊3上安装在覆层模块2中。
此外,与记录装置47相联系或独立于此地可设置有此处未显示的与装配垫48相联系的调节装置。借助于这样的调节装置,装配垫48可在按压罩10之下独立地来定位,以便调节规格垫34至37的按压体在压辊3的工作面上的位置。
根据图8的实施形式尤其适合于用于减少的冷膜转移的子膜幅的应用。覆层模块2的膜供给和膜导出那么设有用于展开和卷起子膜幅的装置。
此处,子膜幅仅如由规格垫34至37所规定的那么宽地来选择。膜运输那么对于每个子膜幅在压辊3处的未提高的面的区域中和在滚筒通道27的区域中被单独地停止。
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运行方式的措施可简单地且对于压辊3的通用的结构形式以成形滚筒或印刷布滚筒或橡胶滚筒的形式实现。
规格垫30至37在此可整面地或还部分面地(参见图3、7和8)以几乎每个可考虑的布置被安装在压辊3上。在此可与按压罩10共同或单独地实施装配。规格垫30至37可形成为传统使用的用于橡胶布的垫张或还形成为可粘到压辊3的表面上的由自粘的膜构成的垫。规格垫30至37在此由所谓的经校准的材料形成,其厚度精确地确定且其平整度非常好,以便确保对于在转移间隙6中的冷膜转移均匀的进给压力(Beistelldruck)。
作为原则上有利的且可简单使用的布置,剥离的橡胶布或涂布板被用于产生规格垫30至37。垫张或涂布板那么优选地具有金属载体板和光聚合物表面。在此那么不须使用附加地覆盖的按压罩10。
作为另外的有利的且可简单使用的布置,一个或多个协调于按压体或施加长度A的垫张的应用设置有橡胶布作为按压罩10,从而垫张那么使在期望的施加长度AL上的冷膜转移成为可能。
附图标记清单
1 涂覆机构
2 覆层模块
3 压辊
4 压印滚筒
5 转移膜/膜幅
6 转移间隙
7 滚子驱动器
8 膜储存滚子
9 膜收集滚子
10 按压罩
11 上色/湿润机构
12 印版滚筒
13 印刷布/橡胶滚筒
14 膜导引装置
15 印刷机构保护部
16 干燥器
17 检查装置/监控系统
18 跳动辊
19 幅张力监控部
20 幅撕裂监控部
21 印刷滚筒鼓风装置
22 驱动组
23 膜导辊
24 驱动辊
25 膜导辊
26 压印滚筒的滚筒通道
27 压辊的滚筒通道
28 印刷开端
29 印刷终端
30 规格垫
31 规格垫
32 规格垫
33 规格垫
34 规格垫
35 规格垫
36 规格垫
37 规格垫
38 规格长度
39 垫张
40 压印滚筒
41 印刷布滚筒
42 印刷布/橡胶布
43 印版滚筒
44 印刷板
45 调节装置
46 调节装置
47 记录装置
48 装配垫
50 印刷机构
60 印刷间隙
K1 规格棱边
K2 规格棱边
K3 规格棱边
A 工作轨迹
B 工作轨迹
C 工作轨迹
D 工作轨迹
E 工作轨迹
F 工作轨迹
T 切线、相切线
ü 过渡区域
AL 施加长度。

Claims (14)

1. 一种用于将成像层由载体膜转移到印刷张上的装置,其至少带有用于以粘胶图像式涂覆所述印刷张的涂覆机构(1);且带有用于将所述成像层由所述载体膜在压印滚筒(4)与压辊(3)之间的转移间隙(6)中传递到所述印刷张上的覆层模块(2),其中,所述载体膜以经涂覆的侧面贴靠在所述印刷张处与其共同被引导通过所述转移间隙(6),并且在此,所述成像层被图像式地传递到所述印刷张上;且带有用于将所述转移膜(5)供给至所述覆层机构(2)且用于从所述覆层机构(2)引离的带有用于在工作方向上移动所述转移膜的驱动器的装置,其中,所述转移膜(5)的膜进给借助于用于膜引导的装置能够这样控制,使得如果在所述覆层机构(2)的转移间隙(6)中不实现成像层到印刷张上的传递,那么所述转移膜(5)的运输被停止,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转移膜(5)的膜引导相联系的控制这样来设置,使得所述膜运输在确定的时刻在输送所述转移膜(5)通过所述转移间隙(6)时被停止地中断或开始,
其中,所述按压滚筒(3)的表面具有按压罩(10),其设置有画出所述按压罩(10)在所述压辊(3)上的支承面的且延伸直至按压面的轮廓的一个或多个规格垫(30至37),其中,所述按压面在所述压辊(3)上被限定到待最大涂覆的区域上,并且
其中,在通过所述压辊(3)在由所述规格垫(30至37)限制到待涂覆的所述区域上的所述按压面之外的区域时所述膜进给被停止,其中,所述压辊(3)在所述转移膜(5)进一步接触的情况下滑动地通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膜(5)被划分成一个或多个子膜幅,且所述子膜幅被定位或彼此并排地供给给所述转移间隙(6),其中,所述子膜幅设有相同的或彼此不同的成像层且能够产生不同颜色的和/或不同光泽的和/或不同表面结构的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格垫(30,31,32)构造为校准的用于橡胶布的垫张(39)且构造为与所述按压罩(10)能够共同在所述压辊(3)处张紧的用于橡胶布的垫张(39)或者构造为单独地固定的且在所述按压罩(10)之下在所述压辊(3)处能够装配和固定的用于橡胶布的垫张(39)。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格垫(30至32)构造为校准的且单侧附着地构造的垫张并且附着地安装在所述压辊(3)的表面上,并且其借助于所述按压罩(10)被铺设。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规格垫(30至32)被构造为校准的且单侧附着地装备的垫张(39)、附着地安装在所述压辊(3)的表面上且借助于所述按压罩(10)被铺设。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格垫(30至32)构造为凹版印刷布且所述凹版印刷布与所述按压罩(10)共同固定在所述压辊(3)处或者所述凹版印刷布被单独地固定且在所述按压罩(10)之下在所述压辊(3)处被装配和固定。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格垫(31)构造为凸版印刷模,其中,在所述凸版印刷模上加工出包括所述膜转移的区域的一件式或多件式的按压体,所述规格垫张紧地或附着地安装在所述压辊(3)的表面上并且构造为单独地固定或能够与所述按压罩(10)共同地在所述压辊(3)处张紧,并且所述规格垫借助于所述按压罩(10)被铺设。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规格垫(33至37)构造为单个元件,所述规格垫(33至37)单侧附着地来构造并且所述规格垫(33至37)可松开地附着地安装在所述压辊(3)的表面上,其中,设置有粘性的或磁性的附着,并且其借助于所述按压罩(10)被铺设。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规格垫(33至37)构造为单个元件,所述规格垫(33至37)单侧附着地来构造并且所述规格垫(33至37)可松开地附着地安装在装配垫(48)上,其中,设置有粘性的或磁性的附着,带有所述规格垫(33至37)的所述装配垫(48)固定在所述压辊(3)的表面上并且带有所述规格垫(33至37)的所述装配垫(48)借助于所述按压罩(10)被铺设。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格垫(30至37)或带有规格垫(33至37)的装配垫(48)或以凸版印刷板的类型的规格垫(31)借助于记录装置(47)可定位地安装在所述压辊(3)处。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格垫(30至37)或带有规格垫(33至37)的装配垫(48)或以凸版印刷板的类型的规格垫(31)借助于调节装置和可选地附加的记录装置(47)在所述压辊(3)的工作面上且相对于或与所述按压罩(10)共同被可定位地安装。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幅(5)关联有可控制的输送装置用于以处理所述膜转移的节奏制动和加速,其中,构造为辊对的所述输送装置(22,23)夹紧地引导所述膜幅(5)且所述辊对能够至少部分地驱动。
13. 一种用于在处理纸张的机器、尤其纸张旋转印刷机中在应用由成像层和载体膜形成的用于将成像层由所述载体膜转移到所述印刷张上的转移膜(5)的情况下涂覆印刷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利用涂覆机构(1)实现以粘胶图像式地涂覆印刷张,并且
-借助于覆层模块(2)实现所述成像层由所述载体膜传递到所述印刷张上,其中,在所述覆层模块(2)中压印滚筒(4)和压辊(3)具有共同的转移间隙(6),所述转移膜(5)能够在压力下这样引导通过所述转移间隙(6),使得其以经涂覆的侧面被放到在所述压印滚筒(4)上所引导的所述印刷张上,
- 其中,一个/多个所述成像层在所述印刷张从所述转移间隙(6)离开之后在设有粘胶的图像式的区域的范围中表面适合地附着在所述印刷张上且被从所述载体膜取下,其中,所述转移膜(5)在所述转移间隙(6)中至少在图像式的一个/多个覆层的区域中被压向所述印刷张并且
-按压罩(10)在压辊(3)上的表面的部分提高通过将规格垫(30至37)在所述按压罩(10)之下在所述压辊(3)上插入实施为按压体的按压面的区域中来执行,并且
- 当在所述转移膜(5)与置于所述压印滚筒(4)处引导的印刷材料之间的接触被建立时,所述转移膜(5)才被输送通过所述转移间隙(6),所述转移膜(5)置于在所述压辊(3)的表面上置于所述规格垫(30至37)上的所述按压罩(10)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辊3上一个或多个规格垫(30至37)单独地或与所述按压罩(10)相联系地张紧或者借助于装配垫(48)固定在所述压辊(3)的表面上,其中,所述装配垫(48)设置为磁膜、粘性膜或凹版印刷布,所述规格垫(30至37)附着地被安装在其上,这样使得其作为按压体具有面积与图像式的所述覆层的延展面积相匹配的按压面,并且所述转移膜(5)关于周缘和/或轴向于所述压辊(3)观察仅在设有按压面的周缘截段和/或轴向截段的区域中被供给给所述转移间隙(6)。
CN201180035069.2A 2010-05-17 2011-05-06 规格相关的冷膜压印 Active CN102985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29028.9 2010-05-17
DE102010029028 2010-05-17
DE102011007462A DE102011007462A1 (de) 2010-05-17 2011-04-15 Formatbezogenes Kaltfolienprägen
DE102011007462.7 2011-04-15
PCT/EP2011/057273 WO2011144462A1 (de) 2010-05-17 2011-05-06 Formatbezogenes kaltfolienprä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5257A true CN102985257A (zh) 2013-03-20
CN102985257B CN102985257B (zh) 2016-04-27

Family

ID=44859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5069.2A Active CN102985257B (zh) 2010-05-17 2011-05-06 规格相关的冷膜压印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571694B1 (zh)
CN (1) CN102985257B (zh)
DE (1) DE102011007462A1 (zh)
DK (1) DK2571694T3 (zh)
PL (1) PL2571694T3 (zh)
WO (1) WO201114446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0282A1 (zh) * 2013-07-03 2015-01-08 Li Zhongrong 兼具冷烫功能的多色印刷机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47228A1 (de) * 1999-10-01 2001-04-05 Koenig & Bauer Ag Zylinder
DE10213651A1 (de) * 2002-03-27 2003-10-16 Roland Man Druckmasch Zylinder mit einer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biegsamen, oberen Aufzug in einer Verarbeitungsmaschine
CN1942317A (zh) * 2004-04-13 2007-04-04 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 用于压印膜印刷的装置
DE102006015249A1 (de) * 2006-04-01 2007-10-04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Druckmaschine mit Prägeeinrichtung
DE102006060830A1 (de) * 2006-12-22 2008-06-26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Kaltfolienapplikation mit Prägung
DE102009026438A1 (de) * 2008-05-28 2009-12-03 Manroland Ag Vorrichtung zum Kaltfolienprä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72008B1 (fr) 1991-01-29 1994-09-02 Cros Jean Pierre Materiau pour impression et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d'impression au moyen de ce materiau.
DE19814966C2 (de) * 1998-04-03 2000-03-09 Friedrich Eicher Vorrichtung zum Perforieren, Rillen oder Stanzen für Ein- oder Mehrfarben-Bogenrotationsdruckmaschin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47228A1 (de) * 1999-10-01 2001-04-05 Koenig & Bauer Ag Zylinder
DE10213651A1 (de) * 2002-03-27 2003-10-16 Roland Man Druckmasch Zylinder mit einer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biegsamen, oberen Aufzug in einer Verarbeitungsmaschine
CN1942317A (zh) * 2004-04-13 2007-04-04 曼·罗兰·德鲁克马辛伦公司 用于压印膜印刷的装置
DE102006015249A1 (de) * 2006-04-01 2007-10-04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Druckmaschine mit Prägeeinrichtung
DE102006060830A1 (de) * 2006-12-22 2008-06-26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Kaltfolienapplikation mit Prägung
DE102009026438A1 (de) * 2008-05-28 2009-12-03 Manroland Ag Vorrichtung zum Kaltfolienpräg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0282A1 (zh) * 2013-07-03 2015-01-08 Li Zhongrong 兼具冷烫功能的多色印刷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1694A1 (de) 2013-03-27
DK2571694T3 (en) 2015-06-29
EP2571694B1 (de) 2015-03-18
WO2011144462A1 (de) 2011-11-24
CN102985257B (zh) 2016-04-27
PL2571694T3 (pl) 2015-08-31
DE102011007462A1 (de) 201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7440B2 (en) Embossing device
CN100584606C (zh) 压印装置
US8011411B2 (en) Pad for embossing device
US20080196662A1 (en) Film guide for an embossing device
CN109177531B (zh) 打印系统的环形柔性皮带
US20070144661A1 (en) Method for cold film embossing
CN102046382B (zh) 用于冷薄膜压印的装置
CN1814445B (zh) 冷薄膜压印用的薄膜输送装置以及输送方法
CN101563228B (zh) 从载体薄膜向印张转移图像层的设备及薄膜导向机构
US8057625B2 (en) Overprintable embossing coating
US20080271836A1 (en) Device for Embossed Foil Printing
JP2007532354A (ja) エンボス装置
JP2011520650A (ja) 加工機内において枚葉紙材料にコールドフィルム材料を付着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264543B (zh) 带有印刷机构的冷薄膜机组的运行
US20100147168A1 (en) Stamping foil unit
CN101415557A (zh) 具有压印装置的印刷机
CN102985257B (zh) 规格相关的冷膜压印
JP2007176173A (ja) エンボス装置におけるフィルムガイ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