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3981B - 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3981B
CN102983981B CN201210460587.5A CN201210460587A CN102983981B CN 102983981 B CN102983981 B CN 102983981B CN 201210460587 A CN201210460587 A CN 201210460587A CN 102983981 B CN102983981 B CN 1029839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adjacent
signaling interface
line card
web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05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3981A (zh
Inventor
孙胜柏
王海军
钱民
郝英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605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839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83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3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3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3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线卡和网板以正交结构安装在背板上;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常规间距的N倍;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常规间距的N倍;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常规间距的N倍;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常规间距的N倍。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降低TX管脚与RX管脚相邻造成的近端串扰,提高Serdes的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换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交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增大交换能力及减少Serdes(串行器/解串器,SERializer/DESerializer)的数量,单通道Serdes的速率越来越高。现今,Serdes的速率已经由原来的1G、5G、6.25G向10G、25G发展。但随着传输速率的大大提高,Serdes在同等长度链路上的损耗也大大增加。
现有典型Serdes的插损(Insertion loss)图如图1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频率,纵坐标表示链路的插损值。由图1可知,Serdes经过链路传输后信号都有一定的衰减,其频率越高,衰减越大。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一的框式设备的结构图,线卡1a和网板2a都插在背板3a上,在背板3a上的Serdes走线将两者相连接。由图2可以看出,整个Serdes链路经过线卡1a->背板3a->网板2a的路径很长,其链路损耗很大,无法满足支持10G、25G等高速Serdes的要求。
目前,为了解决图2所示传统网络设备Serdes链路损耗过大的问题,一般采用正交连接器结构,如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二的框式设备的结构图。图3中,直接将线卡1b和网板2b正交连接,使得在背板3b上的走线基本等于0,大大缩短了Serdes的链路长度。
图3所示网络设备的背板3b两侧使用相同的直公连接器(vertical male header),线卡1b和网板2b使用相同的弯母连接器(curve female header)。参照图4a和图4b,分别为图3所示正交连接器的管脚分布的俯视图和侧视图。由图可知,线卡1b的连接器的一行经正交连接后对应网板2b的连接器的一列。
具体的,现有技术中,一路信号的发送端TX管脚和接收端RX管脚分别位于背板的两侧,即若线卡1b的TX管脚和RX管脚为上下分布,则正交映射到背板另一侧后,网板2b的TX管脚和RX管脚为左右分布;反过来同样,线卡1b为左右分布,则网板2b为上下分布。这样,对于线卡1b和网板2b,都有一行或一列的TX管脚是与RX管脚相邻的。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Serdes信号的衰减,TX管脚对RX管脚的近端串扰较大,即相邻TX管脚对RX管脚的干扰最大。尤其当Serdes的传输速率提高时,相邻TX管脚和RX管脚之间的近端串扰随之增大,且RX管脚对信号的敏感度加强,使得RX管脚对接收信号的要求增大。
由此可见,现有的网络设备由于存在TX管脚与RX管脚相邻的情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Serdes传输速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能够有效降低TX管脚与RX管脚相邻造成的近端串扰,提高Serdes的传输速率。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线卡、网板以及背板;所述线卡和网板以正交结构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和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发送端TX管脚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接收端RX管脚之间的间距为常规间距;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所述N大于1小于等于3。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在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1倍。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在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1倍。
结合上述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常规间距为1mm至4mm。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线卡、网板以及背板;所述线卡和网板以正交结构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和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发送端TX管脚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接收端RX管脚之间的间距为常规间距;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所述N大于1小于3。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在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1倍。
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在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1倍。
本发明所述网络设备中,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发送端TX管脚与的接收端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常规间距的1至3倍;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
而对网络设备而言,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距离与近端串扰是成反比的,即为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距离越大,两者之间产生的近端串扰越小。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增大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和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可以有效降低TX管脚与RX管脚相邻造成的近端串扰,提高Serdes的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典型Serdes的插损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一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图;
图3为现有技术二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图;
图4a为图3所示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的俯视图;
图4b为图3所示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的侧视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的俯视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的侧视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线卡的管脚分布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线卡的管脚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发送端TX管脚与接收端RX管脚相邻造成的近端串扰,提高Serdes的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采用正交连接器,实现线卡与网板的正交连接,使得Serdes在背板上的走线约等于0,大大缩短Serdes的链路损耗。
对于正交架构的网络设备而言,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距离与近端串扰是成反比的。即为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距离越大,两者之间产生的近端串扰越小;反之,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距离越小,两者之间产生的近端串扰越大。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降低TX管脚与RX管脚的近端干扰的核心思路在于:分别增大所述线卡上和所述网板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背板、线卡和网板。其中,所述线卡和网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两侧,通过正交连接器,以正交结构安装在所述背板上。
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和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RX管脚之间的间距为常规间距。
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线卡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网板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所述N大于1小于3。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中,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发送端TX管脚与接收端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常规间距的1至3倍;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
而对网络设备而言,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距离与近端串扰是成反比的,即为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距离越大,两者之间产生的近端串扰越小。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通过增大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和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可以有效降低TX管脚与RX管脚相邻造成的近端串扰,提高Serdes的传输速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5a和图5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具体来说,是该网络设备的线卡的信号接口的管脚通过正交连接器与网板的信号接口管脚连接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参照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线卡10和网板20分别设置在背板30的两侧,通过正交连接器(图中未示出)构成正交连接架构。所述正交连接器包括连接线卡10的弯母连接器,连接网板20的弯母连接器,以及背板30两侧的分别连接上述两个弯母连接器的直公连接器。
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和网板20的信号接口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连接片(Wafer),每个连接片上设置多个管脚。
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和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的连接片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连接片上的管脚作为的发送端TX管脚,一部分连接片上的管脚作为的接收端。
由于所述线卡10和网板20采用正交连接架构,则线卡10的连接片的一行经正交连接后对应网板20的连接片的一列。若线卡10的TX管脚和RX管脚为上下分布,正交映射后网板20的TX管脚和RX管脚为左右分布;反过来同样,线卡10的TX管脚和RX管脚为左右分布,则网板20的TX管脚和RX管脚为上下分布。
参照图5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线卡10的信号接口上的TX管脚和RX管脚为上下分布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5a中,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上,TX管脚与RX管脚为上下分布。设定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分别为A1和B1(见图5a中所示)。由于所述线卡10与网板20是正交连接的,线卡10的连接片的一行经正交连接后对应网板20的连接片的一列。则线卡10上连接片A1和B1正交映射到网板20上时对应的管脚行分别为A2和B2,见图5b中所示。
对应的,图5b中,所述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TX管脚与RX管脚为左右分布。设定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为C1和D1(见图5b中所示)。同样的,网板20上连接片C1和D1正交映射到线卡10上时对应的管脚列分别为C2和D2。
如图5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线卡10上连接片A1的TX管脚与连接片B1的RX管脚之间的近端串扰,可以增大所述连接片A1的TX管脚与连接片B1的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
结合图5b可见,由于线卡10上的管脚与网板20上的管脚呈正交映射关系,因此,当增大所述线卡10上连接片A1的TX管脚与连接片B1的RX管脚之间的有效距离时,还必须对应的增大所述线卡10上连接片A1和连接片B1正交映射到网板20上时对应的管脚行A2和B2之间的有效间距。具体的,即为增大所述线卡10的连接片A1上的TX管脚和连接片B1上的RX管脚正交映射到网板20上时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
同样的,如图5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网板20上连接片C1的TX管脚与连接片D1的RX管脚之间的近端串扰,可以增大所述连接片C1的TX管脚与连接片D1的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
结合图5a可见,由于网板20上的管脚与线卡10上的管脚呈正交映射关系,因此,当增大所述网板20上连接片C1的TX管脚与连接片D1的RX管脚之间的有效距离时,还必须对应的增大所述网板20上连接片C1和连接片D1正交映射到线卡10上时对应的管脚行C2和D2之间的有效间距。具体的,即为增大所述网板20的连接片C1上的TX管脚和连接片D1上的RX管脚正交映射到线卡10上时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如图5c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加上述各有效间距后,可以将所述线卡10和网板20上的管脚分别区分为四个区域。此时,可以任意设定所述线卡10上任意两块区域上的管脚作为TX管脚,余下两块区域上的管脚作为RX管脚,并按照正交映射原理来设定所述网板20上的TX管脚和RX管脚。当然,同样的,也可以任意设定所述网板20上任意两块区域上的管脚作为TX管脚,余下两块区域上的管脚作为RX管脚,并按照正交映射原理来设定所述线卡10上的TX管脚和RX管脚。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要增大线卡10的信号接口和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至于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和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之间和相邻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可以仍保持不变,将此间距视为常规间距。所述常规间距为:在常规情况下,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和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连接片上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减小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近端串扰,可以将线卡10的信号接口和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大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N可以大于1小于3。
同时,将所述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线卡10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也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将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网板20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也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N可以大于1小于3。
其中,在本发明最佳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各有效间距增大至所述常规间距的2倍。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所述常规间距一般可以为1mm至4mm。
结合仿真实验可知,通常情况下,所述常规间距为1mm至4mm,其典型值为2.68mm。当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和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2.68mm时,其近端串扰在-30db左右;当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和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1倍即为5.36mm时,所述近端串扰在-42db左右,近端串扰减小为原来的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具体实施方式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参照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线卡的管脚分布图。图6中,仅以线卡10的信号接口的管脚分布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网板20的管脚分布与之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S+和S-代表差分Serdes信号;G表示GND(地)信号。
如图6所示,增大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连接片A1和B1的厚度,使得所述连接片A1上的管脚TX管脚和连接片B1上的管脚RX管脚之间的有效距离增大。
具体的,将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连接片A1和B1的厚度增大至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片A1上的管脚TX管脚和连接片B1上的管脚RX管脚之间的有效距离增大至常规间距的1至3倍。
同样的,将所述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连接片C1和D1的厚度增大至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片C1上的管脚TX管脚和连接片D1上的管脚RX管脚之间的有效距离增大至常规间距的1至3倍。
同时,如图6所示,增大所述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线卡10上对应的连接片上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原来的1至3倍,见图6中管脚列C2和D2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原来的1至3倍具体为:在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2倍。
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原来的1至3倍具体为: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2倍。
参照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线卡的信号接口的管脚分布图。图7中,仅以线卡10的管脚分布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网板20的管脚分布与之相同。
如图7所示,在所述线卡1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连接片A1和B1之间增加连接片M1,使得所述连接片A1上的管脚TX管脚和连接片B1上的管脚RX管脚之间的有效距离增大。其中,所述连接片M1接地。
具体的,所述连接片M1的厚度可以设定为常规间距的1至2倍,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片A1上的管脚TX管脚和连接片B1上的管脚RX管脚之间的有效距离增大至常规间距的1至3倍。
同样的,在所述网板20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C1和D1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片C1上的管脚TX管脚和连接片D1上的管脚RX管脚之间的有效距离增大。
具体的,所述连接片C1和连接片D1之间新增的连接片的厚度可以设定为常规间距的1至2倍,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片C1上的管脚TX管脚和连接片D1上的管脚RX管脚之间的有效距离增大至常规间距的1至3倍。
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线卡、网板以及背板;所述线卡和网板以正交结构安装在所述背板上。
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和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发送端TX管脚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接收端RX管脚之间的间距为常规间距。
具体的,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步骤S2: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线卡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
步骤S3: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步骤S4: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网板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其中,N大于1小于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S1至步骤S4的顺序可以不分先后。
其中,步骤S1中所述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可以具体为: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
其中,步骤S3中所述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可以具体为: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
其中,步骤S1中所述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可以具体为:在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2倍。
其中,步骤S3中所述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可以具体为:在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2倍。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中,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发送端TX管脚与接收端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常规间距的1至3倍;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1至3倍。
而对网络设备而言,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距离与近端串扰是成反比的,即为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距离越大,两者之间产生的近端串扰越小。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通过增大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和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可以有效降低TX管脚与RX管脚相邻造成的近端串扰,提高Serdes的传输速率。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线卡、网板以及背板;所述线卡和网板以正交结构安装在所述背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和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发送端TX管脚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接收端RX管脚之间的间距为常规间距;
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所述N大于1小于等于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
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
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
在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1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
在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1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间距为1mm至4mm。
7.一种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线卡、网板以及背板;所述线卡和网板以正交结构安装在所述背板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和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发送端TX管脚之间的间距、以及相邻的接收端RX管脚之间的间距为常规间距;
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的TX管脚与RX管脚正交映射到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对应的各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所述N大于1小于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
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
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的厚度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
在所述线卡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1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之间的有效间距增加至所述常规间距的N倍具体为:
在所述网板的信号接口上相邻TX管脚与RX管脚所在的连接片之间增加一片接地的连接片;所述接地的连接片的厚度为所述常规间距的N-1倍。
CN201210460587.5A 2012-11-15 2012-11-15 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 Active CN1029839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0587.5A CN102983981B (zh) 2012-11-15 2012-11-15 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0587.5A CN102983981B (zh) 2012-11-15 2012-11-15 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3981A CN102983981A (zh) 2013-03-20
CN102983981B true CN102983981B (zh) 2015-05-27

Family

ID=47857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0587.5A Active CN102983981B (zh) 2012-11-15 2012-11-15 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839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0698B (zh) * 2016-12-30 202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rossbar非正交架构的交换机背板互联装置及方法
CN107239427B (zh) * 2017-06-09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网板连接系统和通信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339A (zh) * 2003-08-05 2006-09-13 Fci公司 具有可选择地被指定作为信号或者接地触点的触点的电连接器
US7945884B1 (en) * 2008-04-08 2011-05-17 Force 10 Networks, Inc. Backplane routing arrangement with decreased crosstalk
CN102497308A (zh) * 2011-11-30 2012-06-1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多槽位交换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339A (zh) * 2003-08-05 2006-09-13 Fci公司 具有可选择地被指定作为信号或者接地触点的触点的电连接器
US7945884B1 (en) * 2008-04-08 2011-05-17 Force 10 Networks, Inc. Backplane routing arrangement with decreased crosstalk
CN102497308A (zh) * 2011-11-30 2012-06-1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多槽位交换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3981A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7665B (zh) 具有双触点差分信号端子的高速背板插座连接器
CN102859685B (zh) 用于收发器封装的互连图案
KR20070012740A (ko) 밸런싱 커패시턴스 시스템 및 방법에 의한 누화 보상
CN205846279U (zh) 具有双触点差分信号端子的高速背板插座连接器
CN102083277B (zh) 印刷电路板及其布线方法
CN109830849A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102983981B (zh) 一种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管脚分布方法
CN107003479B (zh) 导体扭曲减轻的中间板互连系统
US11581107B2 (en) Flat cable and WIFI connection line
CN109600906A (zh) 一种连接器及信号传输单元
CN201956543U (zh) 一种实现连接器与pcb板地屏蔽系统互通的装置
CN104994040B (zh)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及其应用的端口复用方法
CN109830850A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112673413A (zh) 接收卡和显示控制卡组件
CN109830854A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屏蔽组件、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209497046U (zh) 兼容式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02522645B (zh) 一种背板连接器的近端串扰改善方法
CN210200292U (zh) 接收卡
CN210199748U (zh) 有线网络传输子卡和显示控制卡组件
CN207319892U (zh) 网络变压模块
CN209418860U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103716259A (zh) 高速传输接口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CN113451810A (zh) 一种改善了差分阻抗和插入损耗的背板连接器基座
CN206313260U (zh) 一种优化pcie信号的互连器
CN109950749A (zh) 电连接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