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1671B - 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81671B CN102981671B CN201210418111.5A CN201210418111A CN102981671B CN 102981671 B CN102981671 B CN 102981671B CN 201210418111 A CN201210418111 A CN 201210418111A CN 102981671 B CN102981671 B CN 1029816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point
- touch
- point
- effective value
- energy vari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142 basic te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9 data en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06F3/041661—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using detection at multiple resolutions, e.g. coarse and fine scanning; using detection within a limited area, e.g. object tracking window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6—Zoom, i.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or inter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zooming oper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检测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以判断是否有触控点存在。当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且其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将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的触控点判断为第一类型触控点;另一方面,当触控点中有至少一个的面积大于第二预设值,则将面积大于第二预设值的触控点判断为第二类型触控点,并在后续启动检测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及根据检测结果而得到第二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其中,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第二有效值高于第一有效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点检测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时至今日,触控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数据输入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控方式也由刚开始的单点触控演变为多点触控,甚至还想在多点触控时利用具有不同接触面积的多种接触物体来进行不同的触控操作。
有许多研究试着同时在电容式触控面板上使用笔尖与手指进行触控操作。然而,尖细的笔尖与手指在点压面板时所回馈的能量变化差距甚大,若针对笔尖设计检测能量变化,则手指按压时所检测到的能量变化范围会很大,进而衍生出精确度与线性度上的问题;而若针对手指设计检测能量变化,则笔尖按压时的能量变化就几乎无法察觉。或有人将笔尖的面积增加以加强能量变化的幅度,但随着笔尖的面积增加,原本以笔尖触控而达到精细控制的目的也将无法达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检测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以判断是否有触控点存在。当检测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而判断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且其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就将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的触控点判断为第一类型触控点;另一方面,当触控点中有至少一个的面积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则将面积大于第二预设值的触控点判断为第二类型触控点,并在后续启动检测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及根据检测结果而得到第二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其中,第一预设值小于第二预设值,第二有效值高于第一有效值。
由一第一方向循序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并且由不同于该第一方向循序检测该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
在判断存在该第一类型触控点时,还设定一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真;否则就将该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设定为伪。
在判断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时,还设定一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真,否则就将该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设定为伪。
还包括:
当不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则不启动检测该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相关操作。
还包括:
当判断存在该第一类型触控点时,还根据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结果而得到该第一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
还包括:
当不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则再次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以判断是否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
本发明提出另一种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适于检测具有多个触控感应元件的触控装置是否受到触控。此一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先取得通过检测触控感应元件而得的第一基础检测结果,并以第一放大倍率处理第一基础检测结果而得到对应的第一扫描结果。当第一扫描结果中没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某一个预设值时,就以第一扫描结果来判定属于第一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而当第一扫描结果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前述的预设值时,则进一步取得通过检测触控感应元件而得的第二基础检测结果,的后以第二放大倍率处理第二基础检测结果而得到对应的第二扫描结果,最后再以该一扫描结果来判定属于第一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并以第二扫描结果来判定属于第二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
由一第一方向扫描该些触控感应元件而得到该第一基础检测结果并且由不同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扫描该些触控感应元件而得到该第二基础检测结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
图2A为利用手指进行触控并以第一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
图2B为利用笔尖进行触控并以第一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
图2C为利用手指进行触控并以第二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
图2D为利用笔尖进行触控并以第二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设定存在第一类型触控点并取得坐标位置时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设定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时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
图6A与图6B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210、240:手指触碰处以及附近区域
212:手指触碰处的较外围区域
214、242:手指触碰处的最外围区域
220、260:笔尖触碰处
222、262:笔尖触碰处的外围区域
S100~S11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
S302~S306:设定存在第一类型触控点并取得坐标位置时的执行步骤
S402~S404:设定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时的流程图
S500~S514: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
S602~S636: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A与图1B,其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进行触控扫描以撷取相对应的第一扫描结果(步骤S100),接下来再判断第一扫描结果之中是否存在着位于预设值(后称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步骤S102),以判断是否存在触控点,所述的能量可以是电容值或者电阻值等可检测触控面板的能量变化,但不以此为限。
具体来说,假设使用笔尖触碰触控装置的面板时会在扫描结果中造成最大约10单位左右的能量变化,另假设使用手指触碰触控装置的面板时会在扫描结果中造成最大约1000单位左右的能量变化,那么第一有效值就可以设定为10单位,而且这个第一有效值会被用作此次检测能量变化时的上限。此外,在某一个程度以下的能量变化会被视作噪声而不是因触碰而产生的能量变化,而在此实施例中则假设低于5%的能量变化则被视作噪声。换言之,即使有超过10单位的能量变化,在步骤S102中仍然只会将此能量变化视为是10单位的能量变化;而能量变化在0.5单位以下(10单位的5%)者,则会被视为没有触碰,换言之,第一有效值的有效范围是介于0.5~10单位。
请合并参照图2A与图2B,其分别为利用手指与笔尖进行触控,并以前述的第一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如图2A所示,由于手指的接触面积较大且造成的能量变化也比较大,所以在手指触碰处以及附近区域210(较密斜线区)都会造成10单位以上的能量变化;在较外围的区域212(交叉斜线区)也会造成约0.5单位以上到10单位以下,足可辨识的能量变化;而在最外围的区域214(较疏斜线区)则将造成0.5单位以下的能量变化。相反的,如图2B所示,由于笔尖的接触面积较小且造成的能量变化也比较小,所以在笔尖触碰处220将会造成0.5单位以上到10单位以下的能量变化,而在外围区域222(斜线区)则可能只产生0.5单位以下的能量变化。
只要触碰的压力大于一临界值,在步骤S102中就可以找到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有效值的有效范围之间的能量变化(也就是超过0.5单位的能量变化);或者说,只要触碰的压力大于一临界值,就可以产生至少一个触控点。而若是在步骤S102中无法找到位于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那么就表示在触控装置上没有触控点存在。此时流程就会回到步骤S100以重新进行扫描。相反的,假若在步骤S102中找到一个以上位于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那么流程就会进入步骤S104以判断触控点的类型。
正如图2A与图2B所示,由于第一有效值设定的比较低,所以可以较为准确地找到笔尖所指的坐标位置,例如此实施例中的笔尖触碰处220;相对的,手指的触碰则会因为足以辨识的能量变化区域范围较大(包括区域210与区域212),所以很难找出准确的坐标位置。有鉴于此,在步骤S104中就会根据触控点的面积进行区隔,来判断究竟这一个触控点是属于第一类型的触控点(使用笔尖进行触碰)或属于第二类型的触控点(使用手指进行触碰)。如前所述,由于两类物体所造成的能量变化差距很大,因此只要选择好恰当的第一有效值,就可以造成两者在可辨识能量变化的区域范围的面积上有明显的差距。据此,可以设定一个预设值(后称第一预设值),使笔尖所产生的触控点的面积能固定小于此第一预设值,并使手指所产生的触控点的面积能固定大于此第一预设值。如此一来,若在步骤S104的判断下发现触控点的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此触控点就会是第一类型的触控点,因此就使流程进入步骤S106;相对地,若在步骤S104的判断下发现触控点的面积不小于第一预设值,则此触控点就会是第二类型的触控点,因此就使流程进入步骤S108。
必须说明的是,此处虽然仅以第一预设值作为触控点区域的分隔,但在其他的做法中,也可以以触控点面积小于第一预设值做为一个分类标准而定义出第一类型触控点,另外再以触控点面积大于另一个预设值(后称第二预设值)做为一个分类标准而定义出第二类型触控点。在这种做法中,第二预设值应大于第一预设值,如此才不会出现判断上的混乱。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6当判断存在第一类型触控点时,根据检测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结果设定实际上存在第一类型触控点,并且取得目前这一个第一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请参照图3,其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设定存在第一类型触控点并取得坐标位置时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运作时可以通过步骤S302先判断某一个标记(后称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是否为真来决定后续操作,所述的触控点检测标记是用来判定是否存在触控点,若有触控点则为真值,反之则为伪值。其中,这一个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真(True)的时候,表示在触控装置上存在着第一类型触控点;相对地,当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伪(Fal se)的时候,则表示在触控装置上不存在第一类型触控点。于是,若在步骤S302判断出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为伪,则流程进入步骤S304以设定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为真,接下来再使流程进入步骤S306以取得目前这一个触控点(第一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若在步骤S302判断出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为真,则流程可以直接进入步骤S306以取得目前触控点的坐标位置。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实际上可以不需要进行步骤S302的判断而采用每次都设定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为真的做法。也就是说,从步骤S104之后直接进入步骤S304,然后再接步骤S306。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一个判断的流程,但缺点在于必须重复无条件的对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进行写入真值的操作。
请再度参照图1A与图1B,当在步骤S104判断出目前触控点的面积不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时候,流程将会进入步骤S108以设定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关于步骤S108的详细流程请参照图4。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在设定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时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运作时可以通过步骤S402先判断某一个标记(后称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是否为真来决定后续操作。其中,当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真的时候,表示在触控装置上存在着第二类型触控点;相对地,当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伪的时候,则表示在触控装置上不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于是,若在步骤S402判断出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为伪,则流程进入步骤S404以设定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为真,之后再使流程进入步骤S110。而若在步骤S402判断出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为真,则流程直接进入步骤S110以确认是否还有其他触控点需要进行判断。
类似的,如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知,实际上可以不需要进行步骤S402的判断而采用每次都设定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为真的做法。也就是说,从步骤S104之后直接进入步骤S404。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一个判断的流程,但缺点在于必须重复无条件的对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进行写入真值的操作。
必须说明的是,前述只提到如何将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与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设定为真,而没有特别提到如何将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与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设定为伪,这是因为将两者的值设定为伪的操作并不一定会在步骤S106与步骤S108中进行。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在步骤S100进行扫描的时候一并把两个标记的值都设定为伪,之后经过步骤S106或步骤S108的处理,若有第一类型触控点则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就会被设定为真,若有第二类型触控点则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就会被设定为真;反过来说,假若没有第一类型触控点存在,则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就会被保持在伪,而若没有第二类型触控点存在,则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也会被保持在伪。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先利用计数器的方式来计算第一类型触控点与第二类型触控点的数量,之后再根据所计算的数量来决定如何设定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与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
请再度参考图1A与图1B,在经过步骤S106或步骤S108的处理之后,流程即进入步骤S110以确认是否所有的触控点都已经经过步骤S104的处理。假如还有触控点还没有受到处理,则流程回到步骤S104以处理下一个触控点面积的判断;如果所有的触控点面积都已经被步骤S104所判断过,则流程进入步骤S112以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假如在步骤S108中使用了上述于判断触控点类型后对应设定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方式,那么在步骤S112中就可以通过取得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的值而得知是否存在有第二类型触控点。在本实施例中,假若在步骤S112的确认下发现不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则流程直接结束;但是若在步骤S112的确认下发现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则必须进入后续流程如图1B所示以处理第二类型触控点的相关事宜。
当确认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之后,为了取得第二类型触控点的精确坐标位置,需要经过再次扫描以获取对应的第二扫描结果(步骤S114),之后经由触控感应元件取得扫描结果并且经由处理器(图未示)判断而得知这些第二类型触控点是否实质上存在,并可藉此得到这些第二类型触控点的精确坐标位置(步骤S116)。其中,在步骤S116里可以通过判断第二扫描结果中各触碰点的面积大小而决定此触碰点究竟是否就是属于第二类型触控点。换言之,有可能在步骤S112中判断存在有第二类型触控点,但在步骤S114根据第二有效值进行扫描而取得的第二扫描结果中,先前判断的第二类型触控点可能因为能量太低而被视为噪声,则原先被判断为第二类型触控点的这一个触控点就不是实质上存在的第二类型触控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原先被判断为第二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可能在第二扫描结果中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面积,如此一来则有可能更进一步判断此触控点是否属于另一种物件触碰所产生的另一类型的触控点。
在一种做法中,前述在步骤S100中会进行一次扫描,而在步骤S114中会进行另一次扫描。而且,对于XY轴都可以输入扫描信号的触控面板来说,可以采用在第一次扫描时从X轴输入信号并从Y轴循序检测信号(或者相反地,从Y轴输入信号并从X轴循序检测信号),并在第二次扫描时从Y轴输入信号并从X轴循序检测信号(或者相反地,从X轴输入信号并从Y轴循序检测信号)。由于前后两次扫描时的信号是从不同方向的线路进行循序检测,所以可以分别设计不同的检测标准,例如设定不同的有效值,或者使用不同的信号放大增益值(Gain),藉此以能适当地调整容易被辨识的能量变化范围。
在另外一种做法中,可以考虑提高前述作为标准的第一有效值,来改变扫描结果。也就是说,同样是以S100扫描而得的能量数据为基础,但在步骤S114中将原本做为标准的第一有效值(例如10)提高为第二有效值(例如1000),则此时能量变化在50单位(也就是1000单位的5%)以下的部分将被视作噪声。如此一来,所得出的扫描结果也将从图2A与图2B所示的状况对应变化为如图2C与图2D所示的状况。请参考图2C与图2D,其分别为利用手指与笔尖进行触控,并以前述的第二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而得的能量变化分布示意图。如图2C所示,虽然手指的接触面积较大且造成的能量变化也比较大,但在改以第二有效值为基准进行判断之后,可以发现在手指触碰附近造成约50单位以上到1000单位以下的能量变化的区域240的面积比图2A中的区域210与区域212的合并面积减少很多。较外围的区域242则表示能量变化在50单位以下被视为噪声的区域,因此在判断触控点的坐标位置的时候,只有区域240对触控点坐标位置的判断有所影响,而区域242则对触控点的判断并无影响,所以改以第二有效值为基准来进行判断,可以更精确的取得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另如图2D所示,由于笔尖触碰时所造成的能量变化大多在10单位以下,远低于被视为噪声的50单位能量变化的标准,所以无论是笔尖按压处260或者是外围的区域262,实际上都不会在此时被判断为触控点。
上述实施例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但实际上可以有许多地方进行微小的调动。举例来说,可以取消步骤S108与步骤S112针对是否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的记录与判断,并改为无论如何都进行步骤S114与步骤S116的操作以直接由此处来获知是否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及其坐标位置。此外,在执行完步骤S116之后的结束只是表示一次完整扫描的流程完结而已,实际上对于持续运作的触控装置而言,在步骤S116之后应该以直接回到步骤S100重新开始下一次扫描操作为佳。同样的,在步骤S112判断不存在第二类型触控点之后的结束也只是表示一次完整扫描的流程完结而已,实际上来说也应该直接回到步骤S100重新开始下一次的扫描操作为较佳的选择。
接下来请参照图5,其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步骤S500通过触控装置中的触控感应元件而取得第一基础检测结果;之后会以一个放大倍率(后称第一放大倍率)来对第一基础检测结果进行放大处理,并藉此而得到相对应的第一扫描结果,并将此第一扫描结果暂存到一组寄存器中(步骤S502)。接下来,在步骤S504中会利用前述的第一扫描结果来判定是否有任何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某一个预设值(例如,前一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第一预设值)。假若没有任何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预设值,则直接以第一扫描结果来判定第一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步骤S506),并将判断所得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输出(步骤S514);相对的,假若找到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预设值,则除了同样要进行步骤S506以判定第一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之外,还要进行另一次的触控感应元件扫描以藉此取得第二基础检测结果(步骤S508)。类似的,第二基础检测结果会被另一个放大倍率(后称第二放大倍率)加以放大,并藉此得到相对应的第二扫描结果(步骤S510)。此第二扫描结果会被用来判定第二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步骤S512),而且判定出来的第二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会跟在步骤S506中判定得到的第一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一起被输出以作为后续处理之用(步骤S514)。所述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的判定可以有多种方法例如是选取受到触控点的平均值或者是根据受到触控点进行差分运算来得到较无噪声干扰的坐标位置。
诚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存在许多细节的可变化性。举例来说,在步骤S504判定是否有任何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时候,也可以一并判断是否存在着触控点,一旦判定不存在任何触控点,则流程可以直接进入步骤S514以回报没有任何触控点存在,而不需要进行步骤S506~S512的操作。再举例来说,当要得到第一基础检测结果与第二基础检测结果时,对于触控感应元件的扫描可以是从同一个方向来进行,但是也可以是从不同方向,如前一个实施例一样,采用在第一次扫描时从X轴输入信号并从Y轴循序检测信号(或者相反地,从Y轴输入信号并从X轴循序检测信号),并在第二次扫描时从Y轴输入信号并从X轴循序检测信号(或者相反地,从X轴输入信号并从Y轴循序检测信号)的方式来进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照前述概念进行设计,在整体处理方式不变的前提下,使用不同的实际设计来完成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然此等变化极为繁复,为简洁说明内容,在此不多加说明。
接下来请参照图6A与图6B,其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执行步骤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类型触控点以笔尖触控点代入,而第二类型触控点则是以手指触控点代入,来欲使实施例更为清楚,方便进行对应的设计。
如图6A与图6B所示,首先先进行一次笔触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存入第一缓冲区中(步骤S602)。所谓的笔触扫描,意思就是以判断是否有笔尖触碰为要的扫描方式,其详细执行方法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类型触控点取得的相关部分以及现有的各项扫描技术,在此不多说明;相对的,后续将提到的手指扫描,意思就是以判断是否有手指触碰为要的扫描方式,其详细执行方法同样可以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二类型触控点取得的相关部分以及现有的各项扫描技术。
接下来将取出最近扫描的结果(步骤S604)。也就是说,若最近的扫描结果是储存在第一缓冲区中,就从第一缓冲区中读取对应的数据;而若最近的扫描结果是储存在另外的缓冲区,例如是第二缓冲区中,那么就从第二缓冲区中读取对应的数据。在读取数据之后,将先根据此份数据来判断是否有笔尖触碰(步骤S606)。假若有笔尖触碰,则设定笔尖触控判断标记的值为1,或称设定其值为“真”(步骤S608);相对的,假若没有笔尖触碰,则设定笔尖触控判断标记的值为0,或称设定其值为“伪”(步骤S610)。接下来,同样利用由步骤S604所读出的数据来判断是否有手指触碰(步骤S612)。假若有手指触碰,则设定手指触控判断标记的值为1(步骤S614),并设定接下来要进行手指扫描(步骤S616);相对的,假若没有手指触碰,则设定手指触控判断标记的值为0(步骤S618),并设定接下来要进行笔触扫描(步骤S620)。
在前述步骤S616或S620设定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开始依据设定的扫描方式来进行另一次的扫描,且逐步将扫描所取得的扫描结果存入第一缓冲区之外的第二缓冲区中(步骤S622)。在步骤S622进行扫描并储存数据于第二缓冲区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步骤S624以根据先前所设定的笔尖触控判断标记的值来决定后续的处理流程变化(步骤S624)。假若在步骤S624中判断出笔尖触控判断标记的值为1,则利用自第一缓冲区中所读取的数据,配合触控点判断机制例如是处理器来获取各笔尖触控点的坐标位置(步骤S626)。而当步骤S624判断出笔尖触控判断标记的值为0,或者在进行完步骤S626的操作之后,流程将进入步骤S628以根据先前设定的手指触控判断标记的值来决定后续的处理流程变化。
假若在步骤S628中判断出手指触控判断标记的值为0,就可以直接输出先前所找到的笔尖触控点的坐标位置(步骤S630)并结束流程。在这种状况下,先前于步骤S622进行扫描并储存于第二缓冲区中的数据将被用来替代下一轮于步骤S604中所读取的数据;也就是说,步骤S622的操作相当于是下一次流程开始进行时的步骤S602的操作,而下一次流程中的步骤S604所读取的数据所处的缓冲区也将是此次步骤S622扫描后所储存的缓冲区。
假若在步骤S628中判断出手指触控判断标记的值为1,则必须进一步读取最近扫描的数据,也就是读取步骤S622中扫描所得的扫描结果(步骤S632)。接下来则进行另一次的笔触扫描(步骤S634)并储存数据,且在进行此次笔触扫描的同时,根据步骤S632所读取的数据来取得各个手指触控点的坐标位置(步骤S636)。当坐标位置找到之后,流程即进入步骤S630以同时提供先前取得的笔尖触控点的坐标位置以及手指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在这种状况下,先前于步骤S634进行扫描并储存于缓冲区中的数据将被用来替代下一轮于步骤S604中所读取的数据;也就是说,步骤S634的操作相当于是下一次流程开始进行时的步骤S602的操作,而下一次流程中的步骤S604所读取的数据所处的缓冲区也将是此次步骤S634扫描后所储存的缓冲区。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针对第一类型触控点的扫描所取得的数据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针对第二类型触控点的扫描,此外并利用不同的参数来进行不同类型触控点的扫描操作,因此可以简单的获得不同类型触控点的准确坐标位置。再者,只有在需要进行第二类型触控点的扫描时才启动对应的扫描操作,这样也可以在特殊状况下减少扫描的次数,达到节能节时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更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9)
1.一种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一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
根据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结果,判断是否有触控点存在;
当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且其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小于一第一预设值,则判断面积小于该第一预设值的触控点为一第一类型触控点;
当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且其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一第二预设值,则判断面积大于该第二预设值的触控点为一第二类型触控点;
当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则启动检测一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以及
根据检测该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结果,判断该第二类型触控点是否实际存在,
其中,该第二有效值高于该第一有效值,该第二预设值大于该第一预设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一第一方向循序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并且由不同于该第一方向循序检测该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存在该第一类型触控点时,还设定一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真;否则就将该第一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设定为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时,还设定一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为真,否则就将该第二类型触控点检测标记设定为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不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则不启动检测该第二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操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判断存在该第一类型触控点时,还根据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的结果而得到该第一类型触控点的坐标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不存在该第二类型触控点,则再次检测该第一有效值以下的能量变化以判断是否有一个以上的触控点存在。
8.一种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适于检测一触控装置是否受到触控,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包括多个触控感应元件,该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包括:
取得检测该些触控感应元件所得的一第一基础检测结果;
以一第一放大倍率处理该第一基础检测结果而得到对应的一第一扫描结果;
当该第一扫描结果中没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一预设值时,以该第一扫描结果来判定属于一第一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以及
当该第一扫描结果中有一个触控点的面积大于该预设值时,所执行的操作包括:
取得检测该些触控感应元件所得的一第二基础检测结果;
以一第二放大倍率处理该第二基础检测结果而得到对应的一第二扫描结果;以及
以该第一扫描结果来判定属于该第一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并以该第二扫描结果来判定属于一第二类型触控点的触控点的坐标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一第一方向扫描该些触控感应元件而得到该第一基础检测结果并且由不同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扫描该些触控感应元件而得到该第二基础检测结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2568 | 2012-09-06 | ||
TW101132568A TWI472974B (zh) | 2012-09-06 | 2012-09-06 | 多類物體觸控點偵測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81671A CN102981671A (zh) | 2013-03-20 |
CN102981671B true CN102981671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47855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1811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1671B (zh) | 2012-09-06 | 2012-10-26 | 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40062913A1 (zh) |
CN (1) | CN102981671B (zh) |
TW (1) | TWI4729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06910A1 (ja) * | 2013-01-04 | 2014-07-10 | 株式会社ユビキタス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入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
JOP20200096A1 (ar) | 2014-01-31 | 2017-06-16 |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 | جزيئات جسم مضاد لـ tim-3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
MA41044A (fr) | 2014-10-08 | 2017-08-15 | Novartis Ag | Compositions et procédés d'utilisation pour une réponse immunitaire accrue et traitement contre le cancer |
CR20170143A (es) | 2014-10-14 | 2017-06-19 | Dana Farber Cancer Inst Inc | Moléculas de anticuerpo que se unen a pd-l1 y usos de las mismas |
KR102301621B1 (ko) * | 2015-01-16 | 2021-09-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스타일러스 펜, 터치 패널 및 이들을 구비한 좌표 측정 시스템 |
JP6415344B2 (ja) * | 2015-02-04 | 2018-10-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9996189B2 (en) * | 2016-05-05 | 2018-06-12 | Nvidia Corporation | Detecting a tool used on a touch screen |
US11003288B2 (en) * | 2019-06-21 | 2021-05-11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Active input sensing using regional scanning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8042A (zh) * | 2008-01-15 | 2009-07-22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接口及其运作方法 |
CN101493742A (zh) * | 2009-03-03 | 2009-07-2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检测方法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90348B2 (en) * | 2000-12-26 | 2007-03-1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touchscreen data input |
US7855719B2 (en) * | 2007-02-27 | 2010-12-21 | Inventec Corporation | Touch input method and portable terminal apparatus |
TWI340338B (en) * | 2007-05-15 | 2011-04-11 | Htc Corp |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input tools for a handheld device |
WO2009109014A1 (en) * | 2008-03-05 | 2009-09-11 | Rpo Pty Limited | Methods for operation of a touch input device |
US8289289B2 (en) * | 2008-04-03 | 2012-10-16 | N-trig, Ltd. | Multi-touch and single touch detection |
JP2010003098A (ja) * | 2008-06-20 | 2010-01-07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入力装置、操作受付方法および操作受付プログラム |
US8836645B2 (en) * | 2008-12-09 | 2014-09-16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Touch input interpretation |
US8325147B2 (en) * | 2008-12-19 | 2012-12-0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Touch scree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onfigured for a plurality of resolutions |
TW201037573A (en) * | 2009-04-10 | 2010-10-16 | Foxconn Comm Technology Corp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ouch materials |
US8154529B2 (en) * | 2009-05-14 | 2012-04-10 | Atmel Corporation | Two-dimensional touch sensors |
US8451237B2 (en) * | 2009-07-06 | 2013-05-28 | Atmel Corporation | Sensitivity control as a function of touch shape |
TWI563442B (en) * | 2009-09-23 | 2016-12-21 | Egalax Empia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 detection |
TWI525480B (zh) * | 2010-06-14 | 2016-03-11 | Sitronix Technology Corp |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detection method |
US20130307788A1 (en) * | 2012-05-16 | 2013-11-21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use of force sensing touch panels |
-
2012
- 2012-09-06 TW TW101132568A patent/TWI47297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10-26 CN CN201210418111.5A patent/CN10298167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3-12 US US13/795,007 patent/US2014006291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
- 2015-07-13 US US14/797,563 patent/US2015031702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8042A (zh) * | 2008-01-15 | 2009-07-22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接口及其运作方法 |
CN101493742A (zh) * | 2009-03-03 | 2009-07-2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检测方法及电容式触控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17029A1 (en) | 2015-11-05 |
US20140062913A1 (en) | 2014-03-06 |
TW201411430A (zh) | 2014-03-16 |
TWI472974B (zh) | 2015-02-11 |
CN102981671A (zh) | 2013-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81671B (zh) | 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 | |
TWI401597B (zh) | 電容式觸控面板之漂移補償裝置及其方法 | |
US9798428B2 (en) | Touch detecting method, touch detecting system and touch terminal for touch sensor | |
US20140375577A1 (en) | Method of identifying edge swipe gesture and method of opening window control bar using the identifying method | |
US9395852B2 (en) |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edge swipe gestures that enter a touch sensor from an edge and other similar but non-edge swipe actions | |
CN103197810B (zh) | 触控面板扫描方法 | |
TWI533170B (zh) | 具觸控板的電子裝置及其雜訊偵測與操作模式設定方法 | |
CN101943968A (zh) | 依据触摸形状的灵敏度控制 | |
TWI502458B (zh) | 觸控面板之液體識別方法 | |
US9851834B2 (en) | Time domain differential techniques to characterize various stimuli | |
WO2019062243A1 (zh) | 触摸操作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130215047A1 (en) | Scan method for 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
US20160054831A1 (en) | Capacitive touch device and method identifying touch object on the same | |
US20150227310A1 (en) | Operation device | |
US9846519B2 (en) |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KR20140077000A (ko) | 터치 패널 및 이에 대한 디지타이저 펜의 위치 감지 방법 | |
US2015019306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touch pressure of touch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TWI446252B (zh) | 用以決定一電容式位置感測面板上壓觸點位置的電路、觸控面板模組以及偵測電容式位置感測面板上之壓觸點的方法 | |
CN103309496A (zh) | 输入控制装置和输入控制方法 | |
CN102262492A (zh) | 一种触控识别方法 | |
KR102092664B1 (ko) | 차동 터치 센싱 시스템의 좌표 선택 회로 및 방법 | |
US10599257B2 (en) | Touch screen device having improved floating mode entry conditions | |
CN110134269B (zh) | 通过环状触摸岛验证多指触摸检测的电子设备及相关方法 | |
US9152270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touch sensitivity of touch-based devices | |
US9152272B2 (en) | Multi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for touchpa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