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1968A - 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1968A
CN102961968A CN201210298139XA CN201210298139A CN102961968A CN 102961968 A CN102961968 A CN 102961968A CN 201210298139X A CN201210298139X A CN 201210298139XA CN 201210298139 A CN201210298139 A CN 201210298139A CN 102961968 A CN102961968 A CN 102961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smosis membrane
reverse
membrane element
pressure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813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1968B (zh
Inventor
菅原聪
今冈静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61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1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1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19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其具有:载置台、第一移动构件、第二移动构件、通过使与开口部相向的杆向压力容器侧移动,将载置在载置台上的反渗透膜元件推入压力容器,通过使经连结构件与被收容在压力容器的反渗透膜元件连接的杆向从压力容器离开的方向移动,将反渗透膜元件从压力容器取出的驱动构件、控制第一移动构件以及第二移动构件的移动量,使被配置在载置台上的反渗透膜元件与多个开口部的任意一个相向,使驱动构件驱动的控制部。

Description

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以及包含它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尤其涉及即使在具有多个收容反渗透膜元件的压力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反渗透膜元件的更换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了反渗透膜元件的海水淡水化设备中,作为更换反渗透膜元件的方法,已知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具体地说,将被装填在压力容器(器皿)内的多个反渗透膜元件中的使用后的反渗透膜元件从器皿的一方的开口部(供给水侧或者透过水侧)拔出,且从另一方的开口部插入新的反渗透膜元件,收容在器皿内。
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反渗透膜元件的更换方法是缩短维护期间(实施方式中以一年为单位),仅更换端部的反渗透膜元件的方法。在这样的方法中,存在维护频度增多,运转效率不良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中,由于在器皿的开口部的供给水侧和过滤水侧这双方都需要作业人员,所以,更换作业必然需要多个作业人员,还存在作业效率差这样的问题。
但是,在考虑海水淡水化设备的运转效率,将收容在器皿内的反渗透膜元件进行全部更换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那样的问题。海水淡水化设备中,近年以处理水的大量化为目的,反渗透膜元件的直径被大型化,且也谋求由器皿的长大化带来的收容数的增加。因此,相对于器皿插入反渗透膜元件时的滑动阻力(摩擦阻力)增加,产生难以通过人力进行向器皿的插入作业以及取出作业这样的问题。
减轻这样的作业者的作业负担的情况进入视野,专利文献2公开了用于谋求反渗透膜元件的更换作业的自动化的手段。专利文献2公开的手段是在海水淡水化设备中,在垂直方向配置器皿,相对于器皿以悬吊方式或者推入方式收容反渗透膜元件的手段。根据这样的手段,作业人员没有必要进行将反渗透膜元件提起,使之旋转、推入这样的作业,作业负担减轻。
但是,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手段中,由于器皿被垂直配置,所以,反渗透膜元件的收容数越是增加,花费到拉起或者推入的负荷就越增大。由于该负荷是向反渗透膜元件的自重附加重力加速度的负荷,所以,很明显,比将配置成水平状态的反渗透膜元件推入时的滑动阻力(摩擦阻力)大。
另外,在相对于配置成垂直状态的器皿装填作为重物的反渗透膜元件的作业中,伴随有反渗透膜元件落下这样的危险,在作业的安全性方面产生担忧。
对此,专利文献3公开了用于谋求降低插入反渗透膜元件时的滑动阻力的手段。具体地说,是在器皿的内周面实施降低与反渗透元件之间的摩擦阻力的处理的手段。这里,作为降低摩擦阻力处理的具体的手段,没有被特别限定,但是,可以说只要在器皿的内周面设置凸部、凹部、滑移性高的部件以及旋转体等的手段即可。若实施这样的手段,使反渗透膜元件的滑动阻力减低,则认为反渗透膜元件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作业性也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142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1/007326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9/104750号
但是,在使用了反渗透膜元件的海水淡水化设备中,将收容反渗透膜元件的压力容器水平地配置,且具有以将反渗透膜元件插入的器皿的开口部朝向同一面的方式,将多个器皿捆扎的模块构造。据此,成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排列开口部的状态,反渗透膜元件的更换伴随有高位置作业。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是将保持了更换的反渗透膜元件的升降臂放到叉式起重机等,将反渗透膜元件提起到开口部的高度,由作业人员将反渗透膜元件从开口部插入。因此,因为在提高作业效率方面存在界限,且伴随有作业人员进行的高位置作业,所以,在作业的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中,以提供一种谋求反渗透膜元件相对于多个压力容器的插入作业以及取出作业的效率化,且能够维持作业的安全性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以及包含它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为目的。
发明内容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有关本发明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是具备多个对卷取了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元件进行收容的压力容器,且通过捆扎配置成使插入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上述压力容器的开口部朝向同一方向,从将多个上述开口部配置在同一面的反渗透膜模块更换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与上述开口部相向地配置,以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部朝向将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从上述开口部推入上述压力容器的方向的状态载置着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载置台、使上述载置台向与上述推入的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构件、使上述载置台向与上述推入方向以及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构件、通过使与上述开口部相向的杆向上述压力容器侧移动,将载置在上述载置台上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推入上述压力容器,通过使经连结构件与被收容在上述压力容器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连接的杆向从上述压力容器离开的方向移动,将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从上述压力容器取出的驱动构件、控制上述第一移动构件以及第二移动构件的移动量,使被配置在上述载置台上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与多个上述开口部的任意一个相向,使上述驱动构件驱动的控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迅速且安全地进行反渗透膜元件相对于反渗透膜模块的更换。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载置台上,设置能够对搭载在上述载置台上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位置在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进行调整的第三移动构件和使用被配置在上述开口部的标靶,调整上述载置台和上述开口部的相对位置的相对位置调整构件。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能够由使用配置在开口部的标靶进行调整的相对位置调整构件,调整由第一移动构件以及第二移动构件移动后的载置台和开口部的相对位置的偏移,所以,能够将反渗透膜元件切实地插入开口部,另外,能够将被收容在压力容器的反渗透膜元件切实地取出。
而且,其特征在于,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具有将上述反渗透膜卷绕在周围,并将由上述反渗透膜过滤的过滤水排出的中心管,上述杆能够将上述中心管插通,上述连结构件是被配置在上述杆的前端,且能够插通上述中心管,通过由空气压或者液压而膨胀并压接在上述中心管,而将上述中心管和上述杆连结的空心的弹性部件,上述控制部能够进行经上述驱动构件,将上述杆从上述压力容器拉出的控制,通过在由上述连结构件,将上述中心管和上述杆连结后进行将上述杆从上述压力容器拉出的控制,能够将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从上述压力容器取出。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将被收容在压力容器的反渗透膜元件取出。
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容器能够被多个上述反渗透膜元件插入,且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在上述压力容器内被串联连接,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具有将上述反渗透膜卷绕在周围,且将由上述反渗透膜过滤的过滤水排出的中心管,在上述压力容器内相邻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彼此,通过由能够嵌入上述中心管的空心的接头,将相互邻接的上述中心管彼此连接而被连接,在上述接头的内壁配置从上述内壁突出的突出部,上述杆能够将上述中心管插通,上述连结构件被配置在上述杆的前端,且具有与上述突出部卡合的形状,上述控制部能够进行经上述驱动构件将上述杆从上述压力容器拉出的控制,通过在使上述连结构件与卡合部卡合后,进行将上述杆从上述压力容器拉出的控制,而能够将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与上述接头一起从上述压力容器取出。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将被收容在压力容器的反渗透膜元件取出。
而且,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构件是具有以上述杆为前端的可伸缩构造,能够在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插入方向伸缩的多级式液压缸。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驱动构件能够将反渗透膜元件推入到压力容器的进深,且在杆收缩时驱动构件变短,所以,能够减小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的占有区域。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驱动构件配置算出上述杆的放出量的编码器。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能够检查杆的实际的放出量,所以,能够切实地进行反渗透膜元件的插入以及取出。
而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载置台配置装填了多个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装填构件,上述装填构件能够在将在上述载置台上载置了上述驱动构件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插入上述压力容器后,将新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向上述载置台上载置。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能够向反渗透膜元件的压力容器连续地进行插入,所以,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一方面,有关本发明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配置在与上述反渗透膜模块的多个上述开口部相向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成为能够迅速且安全地进行被收容在压力容器的反渗透膜元件的更换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那样的特征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以及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能够使以往最需要劳力的反渗透膜元件相对于压力容器的更换作业自动化,能够谋求作业的迅速以及安全。另外,即使压力容器被配置在高位置,也能够将反渗透膜元件自动地插入压力容器,或者将收容在压力容器的使用后的反渗透膜元件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以及成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装置的应用对象的反渗透膜模块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图(省略载置台的记载)。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载置台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载置台的俯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的动作(推入前)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的动作(推入后)的示意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示意图,图10(A)是收缩时的示意图,图10(B)是伸长时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动作(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动作(第一级伸长时)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动作(第二级伸长时)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构件,将RO膜元件取出的工序的图。
图15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连结构件,将RO膜元件取出的情况的图。
图16是图15的A-A线剖视图。
图17是图15的B-B线剖视图。
图18是图15的C向视图,是表示连结构件在卡合部通过时的图。
图19是图15的C向视图,是表示连结构件在卡合部通过后,使连结构件旋转,将RO膜元件取出时的配置的图。
图2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的示意图。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的示意图。
图2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该实施方式记载的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在没有特定记载的情况下,并非是将该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它的主旨,只不过是单纯的说明例。另外,图中,X轴(水平方向)、Y轴(水平方向)、Z轴(上下方向)是相互正交的轴。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以及成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装置的应用对象的反渗透膜模块100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立体图(省略载置台的记载)。成为本实施方式的应用对象的反渗透膜模块100例如是从海水提取淡水的部件,由该反渗透膜模块100和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形成反渗透膜过滤装置。
反渗透膜模块100是以将配置成长度方向为水平(Y轴方向)的缸形状的多个压力容器102(器皿)捆扎了的样态被固定,在各压力容器102收容反渗透膜元件(下面单称RO(Revers Osmosis)膜元件))的部件。另外,在反渗透膜模块100中,用于插入或者取出RO膜元件108(图3)的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被配置成形成同一面(反渗透膜模块100的-Y轴侧的面)。即、如图1、图2所示,压力容器102被支撑在框架106,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以及上下方向(Z轴方向)被排列成矩阵状,开口部104形成排列面(XZ平面)。
图3是表示反渗透膜元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RO膜元件108在中心管110的外周,使形成为袋状的反渗透膜112和用于原水(含盐水)通过的网眼衬垫114成为层,卷绕成卷筒状。在被形成为袋状的反渗透膜112的内部作为用于使被透过的水通过的衬垫,配置流路材116。这样的结构的RO膜元件108中,原水(含盐水)从一方(-Y轴侧)的端部(供给水侧)的开口部104流入被配置在反渗透膜112之间的网眼衬垫114。通过付与流入到网眼衬垫114的原水浸透压力以上的压力,原水中的水透过反渗透膜112,流入形成为袋状的反渗透膜112内部的流路材116。流入到流路材116的水(过滤水)流入中心管110,从被设置在另一方(+Y轴侧)的端部(过滤水侧)的中心的孔(与中心管110相连的孔)被排出。另外,未被过滤而是残留在网眼衬垫114的浓缩水从另一方的端部侧的网眼衬垫114排出。
该RO膜元件108在压力容器102内被收容多个,在压力容器102内被原水加压,通过该加压,原水在反渗透膜分离为过滤水和浓缩水。这里,相互相邻的RO膜元件108通过中心管110彼此由嵌入中心管110的端部的空心的接头118连接而以被收容在压力容器102内的状态被串联连接(参见图15)。据此,由各RO膜元件108过滤的过滤水在连成一根的中心管110通过,被排出到压力容器102的外部。另外,从前级的RO膜元件108排出的浓缩水向下一级的RO膜元件108供给,被分离为过滤水和浓缩水,从最后级的RO膜元件108排出的浓缩水被排出到压力容器102的外部。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主要由堆垛起重机12、载置台38(在图2中未图示出)、控制部36构成。堆垛起重机12由在竖直方向(Z轴方向)立起的状态下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的矩形的框部14(第一移动构件)、配置有载置台38且被安装在框部14并沿框部14与载置台38一起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接货台22(第二移动构件)形成外形。框部14被配置成与反渗透膜模块100的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排列面:XZ平面)相向。而且,在配置框部14的地板面上配置框部14行驶的轨道16,轨道16的长度方向朝向与在水平方向排列压力容器102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第一方向:X方向)。而且,通过配置在框部14的下端的行驶车轮18在轨道16上移动,框部14能够移动到排列面(XZ面)的水平方向(X方向)的两端部。
因此,即使框部14在轨道16上行驶,与框部14相向的开口部104交替,框部14和与框部14相向的开口部104(排列面)的距离也为一定。进而,轨道16与反渗透膜模块100的排列面(XZ面)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的端部的相向的位置相比进一步被延伸设置,框部14能够移动到成为从与排列面(XZ面)的相向位置离开的位置的准备区域122(图2)。据此,能够在准备区域122将RO膜元件108轻易地载置在载置台38上,或者在准备区域122轻易地将被配置在载置台38上的使用后的RO膜元件108取出。
另外,在行驶车轮18配置同轴的齿轮(未图示出),能够从与该齿轮(未图示出)啮合的行驶马达20接受动力,在轨道16上行驶。行驶马达20能够由控制部36控制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能够与该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相应地以任意的旋转量使行驶车轮18向任意的方向旋转,使框部14移动到任意的位置。
接货台22以将框部14从厚度方向夹入的样态被配置,被配置在接货台22上的滚动接触辊24以将框部14从厚度方向(Y轴方向)夹住的方式抵接,由链条26吊下。链条26能够接受来自升降马达28的动力,在上下方向(第二方向:Z方向)移动。升降马达28能够由控制部36控制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通过与该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对应地控制链条26的输送方向以及放出量,能够使接货台22向任意的高度位置移动。
另外,如图2所示,地板面上与轨道16平行地配置进行向堆垛起重机12侧的电力供给的绝缘台车30,堆垛起重机12、控制部36(载置台38)总是由绝缘台车30供给电力。另外,在框部14的上端所通过的位置在水平且与轨道16的同一方向配置导向器轨道32,通过配置在框部14的上端的滚动接触辊34与导向器轨道32抵接来防止框部14的翻倒。
控制部36是对行驶马达20、升降马达28还有使后述的驱动构件58、72驱动的驱动马达70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进行控制的部件。另外,控制部36是进行使载置台38向与被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中的任意一个相向的位置移动,将配置在载置台38上的RO膜元件108插入(推入)压力容器102,或者将被收容在压力容器102的使用后的RO膜元件108取出的控制的部件。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在堆垛起重机12的下部,但也可以与堆垛起重机12隔断地配置。
控制部36保持构成反渗透膜模块100的各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和载置台38相向的位置以及以一定的角度分辨率,将载置台38配置在准备区域122时的行驶马达20、升降马达28的旋转量数据化了的旋转量信息(或者是以某个旋转位置为基准的旋转角度的信息,是包括环绕成分的信息)。另外,控制部36总是获取将行驶马达20、升降马达28的当前的旋转量数据化了的旋转量信息。再有,控制部36能够与各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和载置台38相向的位置的信息以及准备区域122的位置信息对应地选择旋转量信息。
另外,控制部36能够在通过键操作等被输入成为新的移动目的地的开口部104的位置信息等时,算出与当前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旋转量信息和与移动目的地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旋转量信息的差量,将与相应于该差量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对应的输出信号分别向行驶马达20、升降马达28输出,使载置台38向与新的移动目的地的开口部104相向的位置等移动。
另外,堆垛起重机12、导向器轨道32、载置台38是被设计成在载置台38像后述那样将RO膜元件108插入压力容器102时或者将被收容在压力容器102的使用后的RO膜元件108取出时,相对于以RO膜元件108的重量以及RO膜元件108和压力容器102的摩擦阻力为起因而受到的反作用力维持刚性,能够切实地进行RO膜元件108的出入的部件。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载置台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载置台的俯视图。载置台38是被配置·固定在接货台22上,且用于载置RO膜元件108的台。载置台38由竖立设置在接货台22的支柱状的第一部件40、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具有长度方向,被安装在第一部件40上,且能够在与第一部件40的相对位置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滑动的第二部件46、被安装在第二部件46上,且能够在与第二部件46的相对位置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滑动的第三部件50构成全体。
第一部件40和第二部件46经升降移动构件(第三移动构件)连接。升降移动构件是使第二部件46的与第一部件40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滑动的线性导向器,具有被安装在第一部件40上,且以上下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以其长度方向作为旋转轴旋转的滚珠丝杠42、使滚珠丝杠42旋转的马达44、被安装在第二部件46上,且与滚珠丝杠42旋合的滑块(未图示出:与第二部件46一体化)。因此,第二部件46能够依靠滚珠丝杠42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在与第一部件40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滑动。
第二部件46和第三部件50经水平移动构件(第三移动构件)连接。水平移动构件是使第三部件50的与第二部件46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滑动的线性导向器,具有被安装在第二部件46上,且将水平方向(X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能够以其长度方向为旋转轴旋转的滚珠丝杠48、使滚珠丝杠48旋转的马达(未图示出)、被安装在第三部件50上,且与滚珠丝杠48旋合的滑块(未图示出:与第三部件50一体化)。因此,第三部件50能够依靠滚珠丝杠48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在与第二部件46的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滑动。
在第三部件50配置水平地支撑RO膜元件108的支撑部52、将被配置在支撑部52的RO膜元件108向压力容器102推出,或者将被收容在压力容器102的使用后的RO膜元件108取出的驱动构件58、72(参见图6、图7)、使用配置在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的标靶,调整开口部104和载置台38(配置在支撑部52上的RO膜元件108)的相对位置的偏移(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偏移)的相对位置调整构件(未图示出)。
相对位置调整构件(未图示出)是在前述的控制部36使载置台38向与规定的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相向的位置移动后,由控制部36驱动的部件。相对位置调整构件例如也可以做成具有配置在第三部件50上,且使光轴朝向将RO膜元件108向压力容器102插入的方向,对被映照在该方向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进行摄影的照相机(未图示出)、从图像数据识别被配置在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的规定位置的标靶(未图示出),对升降移动构件的马达44和水平移动构件的马达(未图示出)的旋转量进行控制,以使标靶(未图示出)成为图像中的规定的位置的相对位置调整部(未图示出)的结构。
另外,例如,也可以做成具有被配置在第三部件50,向被配置在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的规定位置的标靶(未图示出)发出激光的传送部(未图示出)、被安装在第三部件50上,接收由标靶(未图示出)反射的激光的接收部(未图示出)、对升降移动构件的马达44和水平移动构件的马达(未图示出)的旋转量进行控制,使接收部(未图示出)接收来自传送部(未图示出)的激光的相对位置调整部(未图示出)的结构。
在前者的结构中,在标靶(未图示出)在图像中成为规定的位置(例如中心)的情况下,有必要预先进行调整,以使压力容器102的中心轴和RO膜元件108的中心轴以同轴配置。另外,在后者的结构中,标靶(未图示出)例如使用激光的反射率高的镜子,在接收部(未图示出)接收到激光的反射光时(或者反射光成为了最大强度时),有必要预先调整,以使压力容器102的中心轴和RO膜元件108的中心轴以同轴配置。
这样,因为能够由使用配置在开口部104(也可以是开口部104以外的场所)的标靶(未图示出)进行调整的相对位置调整构件(未图示出)对由框部14(第一移动构件)以及接货台22(第二移动构件)移动后的载置台38和开口部104的相对位置的偏移进行调整,所以,能够将反渗透膜元件切实地插入开口部104,另外,能够像后述那样,将被收容在压力容器102的RO膜元件108切实地取出。另外,相对位置调整构件(未图示出)是进行载置台38的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小的位置偏移的微调整的部件,但也可以由控制部36直接进行基于前述的相对位置调整部(未图示出)的控制。
支撑部52具有与RO膜元件108的侧面滚动接触的滚动接触辊52a,支撑部52被配置成滚动接触辊52a的与RO膜元件108的滚动接触位置模仿RO膜元件108的侧面。而且,支撑部52被排列成从RO膜元件108的端面方向看,RO膜元件108由滚动接触辊52a两点支撑(参见图1)(也可以是三点支撑以上),在RO膜元件108向压力容器102的插入方向(Y轴方向)并列地排列。滚动接触辊52a的旋转轴朝向与将RO膜元件108推入的方向(+Y轴方向)或者取出的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在RO膜元件108被杆56推入,在载置台38上移动时,滚动接触辊52a由与RO膜元件108的摩擦力而旋转。据此,能够降低杆56将RO膜元件108推入时的(拉入时的)摩擦阻力。另外,也可以替代滚动接触辊52a,配置与RO膜元件108的摩擦阻力小的材料。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示意图。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58是通过链条驱动使杆56驱动的部件。为了配置驱动构件58,在第三部件50配置内部空间50a,在第三部件50的+Z轴侧的面的支撑部52之间的位置配置在Y轴方向具有长度方向,且将内部空间50a开放的狭缝50b(参见图5)。而且,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58将在该内部空间50a被缠挂在驱动齿轮60和从动齿轮62之间的链条64和被紧固在链条64上的滑块66作为基本被构成。滑块66将狭缝50b贯通,露出在外部,在滑块66的露出的部分连接在将RO膜元件108插入的方向(+Y轴方向)具有长度方向的杆56。这里,驱动构件58的驱动马达70(图6中未图示出)被配置成驱动驱动齿轮60。另外,考虑压力容器10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以及RO膜元件108的长度,设计驱动齿轮60和从动齿轮62之间的长度(杆56的放出量)。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由驱动马达70(图6中未图示出)驱动的驱动齿轮60的转动进行滑块66以及杆56的Y轴方向的滑动。
另外,可以在滑块66的下部设置用于提高滑块66的稳定性的滑动导向器68。另外,在使用杆56将RO膜元件108插入(推入)压力容器102时,在杆56的+Y轴侧的前端配置比RO膜元件108的中心管110的内径大,且比RO膜元件108的端部小的抵接板56a。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72与上述的升降移动构件以及水平移动构件同样,由线性导向器使杆56驱动。驱动构件72具有被配置在第三部件50的内部空间50a,且将Y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以该长度方向为旋转轴旋转的滚珠丝杠74、使滚珠丝杠74旋转的驱动马达70、与滚珠丝杠74旋合且被配置在RO膜元件108的插入方向的延长线上并从狭缝50b露出的滑块76,在滑块76的从狭缝50b露出的部分安装杆56。另外,考虑压力容器10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以及RO膜元件108的长度,设计驱动构件72的放出量(滚珠丝杠74的长度)。
前述的控制部36为了使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58、72驱动,而保持将杆56被输送到最+Y轴侧时的驱动马达70的旋转量数据化了的旋转量信息、将杆56被输送到最-Y轴侧时的驱动马达70的旋转量数据化了的旋转量信息。再有,控制部36总是获取将驱动马达70的当前的旋转量数据化了的旋转量信息。另外,控制部36能够与杆56被输送到最-Y轴侧时的位置信息以及杆56被输送到+Y轴侧时的位置信息对应地分别提取旋转量信息。
因此,控制部36若在通过键操作等被输入杆56被输送到最+Y轴侧时的位置信息或者被输送到最-Y轴侧时的位置信息,则能够算出与之对应的旋转量信息和驱动马达70的当前的旋转量信息的差量,将与相应于该差量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对应的输出信号向驱动马达70输出,使杆56向规定的位置移动。即、能够将载置在载置台38上的RO膜元件108推入,使之插入压力容器102,或者像后述那样,将被收容在压力容器102的RO膜元件108拉出,从压力容器102取出。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的动作(推入前),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的动作(推入后)。对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这里,对向压力容器102插入(推入)RO膜元件108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起动时,堆垛起重机12成为处于与准备区域122相向的位置,载置台38为最低的位置的状态。另外,配置在载置台38上的驱动构件58、72的驱动马达70为杆56滑动到最-Y轴侧的状态时的旋转量。
首先,在准备区域122,作业人员使用升降机等将RO膜元件108载置在载置台38(支撑部52)(参见图1)。此时,配置在杆56的+Y轴侧的前端的抵接板56a与RO膜元件108的-Y轴侧的端部相向或抵接。
而且,作业人员通过键操作等在控制部36输入将RO膜元件108插入的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的位置的信息,控制部36向行驶马达20以及升降马达28输出输出信号,以便载置台38成为与上述开口部104相向的位置。而且,在载置台38向与上述开口部104相向的位置移动后,控制部36使相对位置调整构件(未图示出)驱动,进行载置台38的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的微调整,以使RO膜元件108的中心轴和压力容器102的中心轴成为同轴(图8)。
而且,作业人员通过键操作等向控制部36输入杆56最向+Y轴侧输送时的位置信息。这样一来,控制部36向驱动构件58、72的驱动马达70输出输出信号,使驱动马达70驱动,使杆56向+Y轴侧移动。据此,杆56向+Y轴侧(压力容器102侧)移动,且杆56将RO膜元件108推入压力容器102侧。而且,通过杆56到达输送到最+Y轴侧的位置,驱动马达70的驱动停止(图9)。
接着,作业人员将杆56最向-Y轴侧输送时的位置信息向控制部36输入,控制部36向驱动马达70输出输出信号,使杆56向-Y轴侧移动,进而,作业人员将载置台38成为与准备区域122相向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向控制部36输入,控制部36向行驶马达20以及升降马达28输出输出信号,使堆垛起重机12(框部14、接货台22)向与准备区域122相向的位置移动。
如上所述,因为在一个压力容器102收容多个RO膜元件108,所以,反复上述的工序,反复向同一压力容器102插入RO膜元件108的作业。此时,在新插入的RO膜元件108的中心管110的+Y轴侧的端部预先嵌入在长度方向的两端被嵌入中心管110的接头118(参见图15)。而且,在向已经插入有RO膜元件108的压力容器102插入新的RO膜元件108时,接头118被嵌入已经被插入的RO膜元件108的中心管110的-Y轴侧的端部(参见图15),且杆56将新的RO膜元件108与已经被插入的RO膜元件108一起推入压力容器102内。该作业一直反复进行直至压力容器102内被RO膜元件108完全充填,在一个压力容器102收容了规定数量的RO膜元件108后,在其它的压力容器102反复进行上述的作业。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在具有在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配置成矩阵状的压力容器102的反渗透膜模块100中,能够不依靠人力由堆垛起重机12切实地使RO膜元件108向与各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相向的位置移动,不依靠人力由相对位置调整构件(未图示出)修正载置台38和开口部104的错位,以便使RO膜元件108的中心轴和压力容器102的中心轴成为同轴,不依靠人力通过配置在载置台38上的杆56向+Y轴方向的驱动,将RO膜元件108切实地插入(推入)压力容器102内,能够迅速且安全地进行反渗透膜元件相对于反渗透膜模块100的插入。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示意图,图10(A)是表示收缩时的示意图,图10(B)是表示伸长时的示意图。另外,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动作(收缩时),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动作(第一级伸长时),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动作(第二级伸长时)。
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58、72中,由于每反复一次将RO膜元件108插入一个压力容器102的作业,杆56推出的RO膜元件108的个数增加,所以,RO膜元件108和压力容器102的摩擦阻力增加,驱动构件58、72的负担增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从最初就将搭载在载置台38上的RO膜元件108深深地推入压力容器102的内部,做成缸杆为可伸缩型的多级式油压缸78。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多级式油压缸78以内部具备油室(未图示出)的缸80、通过工作油相对于油室的流入而从缸80向+Y轴侧伸张的第一杆82、通过工作油的流入而进一步从第一杆82向+Y轴侧伸长的第二杆84为基本而被构成。多级式油压缸78经泵(未图示出)与储存了工作油的备用箱(未图示出)连接,泵(未图示出)能够正转·反转,能够将工作油以一定的压力从备用箱(未图示出)侧向多级式油压缸78侧供给,另外,以一定的吸引力(压力)吸引多级式油压缸78内的工作油,向准备箱供给。因此,多级式油压缸78能够通过泵(未图示出)的正转·反转,以一定的力向+Y轴方向伸长,或以一定的力向-Y轴方向收缩。另外,该泵(未图示出)的驱动能够根据来自上述的控制部36的驱动信号进行。
如图11至图13所示,多级式油压缸78被配置在载置台38的第三部件50的与支撑部52相比成为-Y轴侧的位置,第二杆84的前端抵接RO膜元件108的-Y轴侧的端部(图11)。而且,若由泵(未图示出)供给工作油,则第一杆82与第二杆84一起从缸80向+Y轴方向延出(图12),在第一杆82相对于缸80延出完成后,第二杆84从第一杆82进一步向+Y轴方向延出(图13)。而且,在第一杆82、第二杆84延出的同时,RO膜元件108被插入压力容器102内。
另外,在多级式油压缸78的缸80(也可以是第三部件50)安装金属丝(未图示出)的卷取机构(未图示出)和将金属丝(未图示出)的放出量数据化的编码器(未图示出)。而且,金属丝(未图示出)的前端被安装在第二杆84的前端。编码器(未图示出)向控制部36输出金属丝(未图示出)的放出量的信息。据此,控制部36能够保持多级式油压缸78最为收缩了的状态下的金属丝(未图示出)的放出量的信息和最为伸长了的当前的放出量的信息,另外,还能够获取当前的放出量的信息。因此,控制部36能够对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的多级式油压缸78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58、72同样地进行控制。
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与有关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58、72相比,能够将RO膜元件108深深地推入压力容器102的内部。因此,降低了后推入的RO膜元件108推先推入的RO膜元件108的状况。因此,即使在RO膜元件108的装填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推入时的摩擦阻力与RO膜元件108的装填数量相应地增加的情况。另外,在杆56收缩时,因为第一杆82以及第二杆84被收容在缸80,多级式油压缸78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变短,所以,能够减小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的占有区域。再有,因为能够由编码器(未图示出)检查第二杆84的实际的放出量,所以,能够切实地进行RO膜元件108的插入以及后述的取出。
图14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构件,将RO膜元件取出的工序。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不仅能够将RO膜元件108插入压力容器102,还能够使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将被收容在压力容器102的使用后的RO膜元件108从压力容器102取出。在这种情况下,在前述的杆56(第二杆84也能够与杆56同样地应用)的前端配置连结构件86。连结构件86是内部为空心的弹性部件,空心的内部与注入管88连接。而且,通过经注入管88向连结构件86的内部施加空气压或者液压,连结构件86膨胀,连结构件86的外壁压接中心管110的内壁。因此,杆56能够通过连结构件86相对于中心管110的压接力(摩擦力)与中心管110连结。
另外,连结构件86被设计成被施加空气压或者液压前的外径比中心管110的内径小,能够插通中心管110,在以未插入中心管110的状态施加了空气压或者液压的情况下,其外径比中心管110的内径大,能够与中心管110的内壁抵接。另外,注入管88与以一定的压力供给空气或者液体的压缩机(未图示出)连接,该压缩机(未图示出)的驱动·停止的控制能够由控制部36进行。
将使用了上述的连结构件86的RO膜元件108从压力容器102取出的工序如下。首先,如图14的上级所示,由控制部36将杆56向+Y轴方向输送,将被施加空气压或者液压前的连结构件86插入中心管110。接着,如图14的中级所示,由控制部36驱动压缩机(未图示出),以一定的压力向连结构件86的内部供给空气或机油等液体,使连结构件86膨胀。据此,连结构件86的外壁与中心管110的内壁压接,通过其压接力(摩擦力)将杆56和中心管110连结。而且,如图14的下级所示,在连结构件86压接在中心管110的状态下,控制部36进行将杆56向-Y轴方向拉入的控制。这样一来,通过连结构件86和中心管110的摩擦力,将RO膜元件108与连结构件86一起向-Y轴方向拉入,从压力容器102取出,载置在载置台38的支撑部52上(参见图4等)。
另外,控制部36能够通过停止压缩机(未图示出)的驱动来解除向连结构件86的空气压或者液压,解除连结构件86和中心管110的压接,通过使杆56进一步向-Y轴方向移动,能够将杆56从被载置在载置部38上的RO膜元件108拉出。但是,考虑到载置台38由堆垛起重机12而移动时的安全性,希望在由控制部36使载置部38移动到准备区域122后进行。
图15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连结构件,将RO膜元件取出的情况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图15的A-A线剖视图,图17是表示图15的B-B线剖视图,图18是图15的C向视图,表示连结构件在卡合部通过时,图19是图15的C向视图,表示在连结构件在卡合部通过后,使连结构件旋转,将RO膜元件取出时的配置。
如图15所示,RO膜元件108在压力容器102(图15中未图示出)内经接头118连接。接头118是能够嵌入空心管的空心的部件,将相互相邻的空心管彼此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安装在杆56的前端(抵接板56a)的连结构件90和设置在接头118上的突起部120,将RO膜元件108与接头118一起取出。
连结构件90如图15所示,是被设计成其外形比接头118的内径小的圆筒形的部件,与杆56同轴地被安装在杆56的前端。另外,在连结构件90中,在Y轴方向具有长度方向的槽92以将连结构件90的中心轴作为中心四次对称的方式配置在其外周。而且,如图16所示,在连结构件90的成为相互相邻的槽92彼此之间的位置配置与突起部120卡合(抵接)的凸部94。
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在接头118的内壁配置从该内壁突出的突起部120。突起部120与槽92同样,被设计成在Y轴方向具有长度方向,具有比槽92的宽度窄的宽度,且具有比槽92的深度短的高度,以将接头118的中心轴作为中心四次对称的方式被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杆56被做成具有比中心管110的内径小的外径的杆,从图16所示的方向(Y轴方向)看,杆56做成被设计为从槽92挤出的杆。这里,杆56做成具有能够将长度方向的中心轴作为中心旋转的结构,该旋转控制能够由控制部36进行的杆。据此,如图18所示,在调整杆56的旋转角度,使突起部120和槽92相互相向的情况下,连结构件90能够在突起部120通过,而不存在突起部120和连结构件90干涉的情况。另外,如图19所示,在调整杆56的旋转角度,使突起部120和凸部94相互相向的情况下,凸部94和突起部120卡合(抵接)。
将使用了上述的连结构件90以及突起部120的RO膜元件108取出的工序如下所述。首先,由控制部36使前端安装了连结构件90的杆56向+Y轴方向移动,将连结构件90以及杆56插入中心管110。此时,由控制部36调整杆56的旋转角度,以使连结构件90和突起部120的配置成为图18的配置。而且,将杆56进一步向中心管110的进深侧输送,输送杆56直至连结构件90完全通过接头118的突起部120。而且,控制部36进行使杆56旋转,将杆56向-Y轴方向输送的控制,以使连结构件90和突起部120的配置成为图19的配置。
据此,连结构件90的凸部94与突起部120卡合(抵接),连结构件90将突起部120向-Y轴方向拉入。因此,将与连结构件90相比被配置在-Y轴侧的RO膜元件108与接头118一起向-Y轴方向拉入,从压力容器102取出,并载置在载置台38的支撑部52上。另外,在与连结构件90相比被配置在+Y轴侧的RO膜元件108和接头118的摩擦力比该RO膜元件108和压力容器102的摩擦力小的情况下,该RO膜元件108和接头118的连接被解除,该RO膜元件108残留在压力容器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能够在将RO膜元件108从压力容器102取出并载置在载置台38后,在使杆56旋转以使连结构件90和突起部120的配置成为图18的配置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使杆56向-Y轴侧移动,能够将杆56以及连结构件90从RO膜元件108取出。但是,希望考虑上述的安全性,在由控制部36使载置部移动到准备区域122后进行。另外,虽然被配置在连结构件90的槽92以及突起部120分别配置有四个,但只要分别为一个以上即可,另外,虽然为四次对称,但也可以是其它的旋转对称性的配置,另外,也可以不是旋转对称性的配置。
由使用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构件86或者第二实施方式的连结构件90的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进行的RO膜元件108的取出的工序如下。首先,在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立起时的状态与上述的RO膜元件108的插入工序相同,但是,在被配置在载置台38上的杆56安装上述的连结构件86或者连结构件90。而且,上述的RO膜元件108的与插入工序同样在与成为取出对象的压力容器102的开口部104相向的位置配置载置台38。而且,使用上述的连结构件86或者连结构件90,将RO膜元件108从压力容器102取出,使载置台38向准备区域122移动,作业人员使用升降机等,将载置在载置台38上的使用后的RO膜元件108取出。如上所述,因为在压力容器102收容多个RO膜元件108,所以,反复进行上述工序,直至所有的RO膜元件108被取出。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能够与RO膜元件108的插入工序同样,迅速且安全地进行RO膜元件108从反渗透膜模块100取出。因此,通过在进行上述的RO膜元件108的取出工序后,进行上述的RO膜元件108的插入工序,能够将压力容器102内的使用后的RO膜元件108更换为新的RO膜元件108。
图2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图2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如图20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具有在第三部件50的配置支撑部52的部分水平地配置朝向搬出方向的皮带传送器96,在该皮带传送器96上配置了多个RO膜元件108的结构。而且,从+Y轴方向与作为驱动构件的多级式油压缸78相向的RO膜元件108通过使多级式油压缸78向+Y轴方向伸长而向+Y轴方向被推出,被插入压力容器102。而且,在一旦使多级式油压缸78收缩后,使皮带传送器96驱动,将新的RO膜元件108以从+Y轴方向与多级式油压缸78相向的方式搬送,反复上述的推入工序以及搬送工序,能够将RO膜元件108连续地插入压力容器102。
如图2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被配置在第三部件50的配置支撑部52的部分,具有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地竖立设置多级卡盒98的结构。另外,各卡盒98的与Y轴相向的面被开口,卡盒98的与+Y轴相向的面与压力容器102相向,与-Y轴相向的面与多级式油压缸78相向。而且,在各卡盒98配置RO膜元件108。在上述结构中,使配置在最下级的卡盒98的RO膜元件108与多级式油压缸78相向,由多级式油压缸78推入该RO膜元件108,并插入压力容器102。而且,在一旦使多级式油压缸78收缩后,将一个上级卡盒98下降一级,使下一个RO膜元件108与多级式油压缸78相向,反复进行上述的推入工序以及使卡盒98下降一级的工序。
图22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同样,但是,卡盒98的移动方向朝向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反的方向。能够由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装填构件,在本实施方式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0中,连续地进行RO膜元件108向压力容器102的插入,能够提高处理速度。另外,驱动构件不仅能够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多级式油压缸78,还能够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58、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构件72。
符号说明
10: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12:堆垛起重机;14:框部;16:轨道;18:行驶车轮;20:行驶马达;22:接货台;24:滚动接触辊;26:链条;28:升降马达;30:绝缘台车(絶縁トロリ);32:导向器轨道;34:滚动接触辊;36:控制部;38:载置台;40:第一部件;42:滚珠丝杠;44:马达;46:第二部件;48:滚珠丝杠;50:第三部件;50a:内部空间;50b:狭缝;52:支撑部;52a:滚动接触辊;56:杆;56a:抵接板;58:驱动构件;60:驱动齿轮;62:从动齿轮;64:链条;66:滑块;68:滑动导向器;70:驱动马达;72:驱动构件;74:滚珠丝杠;76:滑块;78:多级式油压缸;80:缸;82:第一杆;84:第二杆;86:连结构件;88:注入管;90:连结构件;92:槽;94:凸部;96:皮带传送器;98:卡盒;100:反浸透膜模块;102:压力容器;104:开口部;106:框架;108:RO膜元件;110:中心管;112:反渗透膜;114:网眼衬垫;116:流路材;118:接头;120:突起部;122:准备区域。

Claims (8)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是具备多个对卷取了反渗透膜的反渗透膜元件进行收容的压力容器,且通过捆扎配置成使插入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上述压力容器的开口部朝向同一方向,从将多个上述开口部配置在同一面的反渗透膜模块更换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与上述开口部相向地配置,以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部朝向将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从上述开口部推入上述压力容器的方向的状态载置着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载置台、
使上述载置台向与上述推入的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构件、
使上述载置台向与上述推入方向以及上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构件、
通过使与上述开口部相向的杆向上述压力容器侧移动,将载置在上述载置台上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推入上述压力容器,通过使经连结构件与被收容在上述压力容器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连接的杆向从上述压力容器离开的方向移动,将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从上述压力容器取出的驱动构件、
控制上述第一移动构件以及第二移动构件的移动量,使被配置在上述载置台上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与多个上述开口部的任意一个相向,使上述驱动构件驱动的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载置台上,
设置能够对搭载在上述载置台上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位置在上述第一方向以及上述第二方向进行调整的第三移动构件和使用被配置在上述开口部的标靶,调整上述载置台和上述开口部的相对位置的相对位置调整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具有将上述反渗透膜卷绕在周围,并将由上述反渗透膜过滤的过滤水排出的中心管,
上述杆能够将上述中心管插通,
上述连结构件是
被配置在上述杆的前端,且能够插通上述中心管,通过由空气压或者液压而膨胀并压接在上述中心管,而将上述中心管和上述杆连结的空心的弹性部件,
上述控制部
能够进行经上述驱动构件,将上述杆从上述压力容器拉出的控制,通过在由上述连结构件,将上述中心管和上述杆连结后进行将上述杆从上述压力容器拉出的控制,能够将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从上述压力容器取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容器能够被多个上述反渗透膜元件插入,且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在上述压力容器内被串联连接,
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具有将上述反渗透膜卷绕在周围,且将由上述反渗透膜过滤的过滤水排出的中心管,
在上述压力容器内相邻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彼此,通过由能够嵌入上述中心管的空心的接头,将相互邻接的上述中心管彼此连接而被连接,
在上述接头的内壁配置从上述内壁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杆能够将上述中心管插通,
上述连结构件
被配置在上述杆的前端,且具有与上述突出部卡合的形状,
上述控制部
能够进行经上述驱动构件将上述杆从上述压力容器拉出的控制,通过在使上述连结构件与卡合部卡合后,进行将上述杆从上述压力容器拉出的控制,而能够将上述反渗透膜元件与上述接头一起从上述压力容器取出。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构件是
具有以上述杆为前端的可伸缩构造,能够在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插入方向伸缩的多级式液压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驱动构件配置算出上述杆的放出量的编码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载置台
配置装填了多个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装填构件,
上述装填构件
能够在将在上述载置台上载置了上述驱动构件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插入上述压力容器后,将新的上述反渗透膜元件向上述载置台上载置。
8.一种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配置在与上述反渗透膜模块的多个上述开口部相向的位置。
CN201210298139.XA 2011-08-31 2012-08-21 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61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0097 2011-08-31
JP2011190097A JP5704538B2 (ja) 2011-08-31 2011-08-31 逆浸透膜エレメント交換装置、逆浸透膜ろ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1968A true CN102961968A (zh) 2013-03-13
CN102961968B CN102961968B (zh) 2015-02-18

Family

ID=47792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813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61968B (zh) 2011-08-31 2012-08-21 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04538B2 (zh)
CN (1) CN10296196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1018A (zh) * 2016-05-19 2016-09-07 苏州优斯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更换方便的超滤机
CN111995003A (zh) * 2020-09-11 2020-11-27 杭州亿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反渗透净水机过滤组件制造组装系统
CN113846293A (zh) * 2021-09-15 2021-12-28 无锡尚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源的移动装置及物理气相沉积装置
CN115155316A (zh) * 2022-08-18 2022-10-11 淄博瀚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楼宇酸化水的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6040891A (zh) * 2023-03-28 2023-05-02 江苏常淼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水净水一体净化设备
CN116272381A (zh) * 2023-04-07 2023-06-2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海水淡化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52316A (ja) * 2011-08-31 2013-03-21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逆浸透膜エレメント交換装置
JP2013052317A (ja) * 2011-08-31 2013-03-21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Ro膜エレメント交換装置
JP6102483B2 (ja) * 2013-05-09 2017-03-29 東洋紡株式会社 エレメント装填方法
WO2015044783A2 (en) 2013-09-26 2015-04-02 Alto Solution Sa Self supporting structure
WO2016151408A2 (en) * 2015-03-25 2016-09-29 Alto Solution Sa Self supporting structure
KR200489197Y1 (ko) * 2018-01-19 2019-05-16 대한민국 조수기 반투막 분리공구
JP7110744B2 (ja) * 2018-06-14 2022-08-02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及び水処理装置連結ユニット
JP7022337B2 (ja) * 2018-06-18 2022-02-18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
US20220001333A1 (en) 2018-11-08 2022-01-06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A.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of a filtration unit in a membrane filtration apparatus
WO2023007480A1 (en) * 2021-07-26 2023-02-02 Mekorot Water Company Lt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d delivering elongated objects
US11857927B2 (en) 2021-11-03 2024-01-02 Complete Water Solutions, LLC Reverse osmosis filter ram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4239A (ja) * 1992-10-02 1994-04-26 Japan Organo Co Ltd 逆浸透膜装置における逆浸透膜交換方法
CN200988194Y (zh) * 2006-08-31 2007-12-12 苏智彬 一种反渗透膜件安装工具
CN101820981A (zh) * 2007-10-12 2010-09-01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将过滤膜组件安装到框架结构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09727A (zh) * 2008-02-21 2010-12-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膜元件用压力容器和使用它的膜过滤装置、以及膜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11007326A1 (en) * 2009-07-16 2011-01-20 I.D.E. Technologies Ltd. Vertical desalination 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43839Y1 (zh) * 1970-03-26 1973-12-17
JPS577203A (en) * 1980-06-17 1982-01-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Apparatus for replacing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of reverse osmosis separation pipe
JPS6041608U (ja) * 1983-08-31 1985-03-23 太陽鉄工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器付きテレスコ−プ式シリンダ
JPS61220008A (ja) * 1985-03-26 1986-09-30 Kyoei Seigyo Kiki Kk 位置決め方式
JP2851306B2 (ja) * 1989-07-20 1999-01-27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ブル搬送システム
WO2009087642A2 (en) * 2008-01-10 2009-07-16 I.D.E. Technologies Ltd. Desalination system and element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4239A (ja) * 1992-10-02 1994-04-26 Japan Organo Co Ltd 逆浸透膜装置における逆浸透膜交換方法
CN200988194Y (zh) * 2006-08-31 2007-12-12 苏智彬 一种反渗透膜件安装工具
CN101820981A (zh) * 2007-10-12 2010-09-01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将过滤膜组件安装到框架结构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09727A (zh) * 2008-02-21 2010-12-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膜元件用压力容器和使用它的膜过滤装置、以及膜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11007326A1 (en) * 2009-07-16 2011-01-20 I.D.E. Technologies Ltd. Vertical desalination element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1018A (zh) * 2016-05-19 2016-09-07 苏州优斯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更换方便的超滤机
CN111995003A (zh) * 2020-09-11 2020-11-27 杭州亿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反渗透净水机过滤组件制造组装系统
CN111995003B (zh) * 2020-09-11 2021-03-23 中山博力高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饮用水反渗透净水机过滤组件制造组装系统
CN113846293A (zh) * 2021-09-15 2021-12-28 无锡尚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源的移动装置及物理气相沉积装置
CN115155316A (zh) * 2022-08-18 2022-10-11 淄博瀚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楼宇酸化水的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5155316B (zh) * 2022-08-18 2023-07-28 淄博瀚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楼宇酸化水的水处理方法
CN116040891A (zh) * 2023-03-28 2023-05-02 江苏常淼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水净水一体净化设备
CN116040891B (zh) * 2023-03-28 2023-06-06 江苏常淼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水净水一体净化设备
CN116272381A (zh) * 2023-04-07 2023-06-2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海水淡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04538B2 (ja) 2015-04-22
CN102961968B (zh) 2015-02-18
JP2013052318A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1968A (zh) 反渗透膜元件更换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
CN201415882Y (zh) 墙地砖自动装箱生产线的码垛机构
CN111807210B (zh) 一种钢卷搬运专用起重机
KR101000716B1 (ko) 다차종 대응 범용 스토리지 취출 장치
CN104555317B (zh) 一种自动循环供料系统
CN102424262B (zh) 一种干坯编组运坯机
CN105377721A (zh) 物品搬运用箱的搬运装置
TW201437477A (zh) 用於裝卸用於一風力渦輪機之塔節段強化籠架的抓取裝置
CN105714707B (zh) 交通锥自动收放车
CN103196735A (zh) 环境水体原位监测仪水样全自动过滤装置
CN112779137A (zh) 一种干细胞培养方法
CN104197856A (zh) 一种在位表面形貌检测工作台
CN207917751U (zh) 半挂车纵梁零件储放装置
CN100356229C (zh) 用于自动扫描显微镜的载物片供给设备
CN105923160B (zh) 一种物流无人机夹持装置
CN102837960A (zh) 一种瓷砖垫板储存机
CN110833891A (zh) 一种矿山机械辅助传输装置
CN110939396A (zh) 一种煤矿钻机用钻杆箱
CN107905105A (zh) 一种桥梁架设定位结构及其定位施工方法
CN106032662B (zh) 一种桥梁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2644785B (zh) 一种石油专用管道打包对齐设备及其方法
CN206189598U (zh) 移动楼板升降机构
CN204999342U (zh) 一种全自动卸垛、码垛、装车生产线
CN112497137A (zh) 发动机装配系统
CN101797133B (zh) 擦窗机平台电动调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