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0017B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0017B
CN102960017B CN201180029868.9A CN201180029868A CN102960017B CN 102960017 B CN102960017 B CN 102960017B CN 201180029868 A CN201180029868 A CN 201180029868A CN 102960017 B CN102960017 B CN 102960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model
information
precoder
reception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98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0017A (zh
Inventor
野上智造
示泽寿之
相羽立志
黄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60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0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0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375Passband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14Multi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102)包括:用于与基站装置(101)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509、511、512);以及用于生成对适当的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的生成单元(507)。通信单元在周期性地对基站装置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第1反馈模式下,在第1定时报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且在与第1定时不同的第2定时报告秩指示符和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而在非周期性地对基站装置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第2反馈模式下,在相同的定时报告秩指示符、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基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接入)、LTE(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先进))或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这样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将基站装置(基站、发送站、下行链路发送装置、上行链路接收装置、eNodeB)或相当于基站装置的发送站所覆盖的区域设为以小区(Cell)状多个配置的蜂窝构成,能扩大通信区。另外,通过在相邻的小区间或扇区间使用不同的频率,即使是位于小区端(小区边缘)区域或扇区端部区域的终端装置(移动站、接收站、上行链路发送装置、下行链路接收装置、移动终端、UE;用户设备),也能不受来自多个基站的发送信号的干扰地进行通信。然而,在这样的方式下,存在频率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通过在相邻的小区间或扇区间利用同一频率,能使频率利用效率得以提高,但需要针对位于小区端部区域的终端装置的干扰的对策。
另外,通过根据基站与终端装置之间的传输路状况来自适应地控制调制方式、编码率(MCS;调制编码方案)、空间复用数(层数、秩)、预编码器(precoder)等,能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在非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进行这些控制的方法。
图26是表示在LTE中自适应地控制预编码器的基站2601和终端装置2602的图。在LTE中,在对于所发送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2603而预编码器被自适应地控制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602参照从基站2601发送来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2603中所含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ReferenceSignal),来计算对适当的空间复用数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RI(RankIndicator)、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预编码矩阵信息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并经由上行链路的信道2604报告给基站2601。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与周期性地报告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模式有关的内容。被设定了用于报告预编码器信息的反馈模式的终端装置使用包含给定的多个预编码矩阵在内的表即码本,来计算与该码本中的适当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索引即PMI,并报告给基站。
先行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GroupRadioAccessNetwork;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layerprocedures(Release8),2008年12月,3GPPTS36.213V8.8.0(2009-9)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的通信方式下,只能报告对一个码本中所规定的预编码矩阵进行表示的信息,因此实现适当的预编码器的指定以及应用困难,成为了阻碍传输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进行使用了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高效的预编码器信息的指定以及应用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本发明的一形态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其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以及生成单元,其用于生成对适当的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通信单元在周期性地对基站装置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第1反馈模式下,在第1定时报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并在与第1定时不同的第2定时报告秩指示符和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在非周期性地对基站装置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第2反馈模式下,在相同的定时报告秩指示符、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
(2)优选地,通信单元在第1反馈模式与第2反馈模式之间切换接收质量信息的编码处理的单位。
(3)优选地,在第1反馈模式下,通信单元将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将秩指示符与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合在一起编码。
(4)更优选地,在第2反馈模式下,通信单元将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将秩指示符与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分开编码。
(5)优选地,在第1反馈模式下,通信单元将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将秩指示符与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分开编码。
(6)更优选地,在第2反馈模式下,通信单元将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
(7)优选地,在第2反馈模式下,通信单元使用不同的重排算法来对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进行重排。
(8)优选地,在第2反馈模式下,通信单元以不同的空间复用数来报告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9)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基站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其用于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其用于对终端装置设定周期性地报告包含对适当的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内的接收质量信息的第1反馈模式或非周期性地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第2反馈模式。控制单元,在设定了第1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设定用于报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的第1定时、以及与第1定时不同的用于报告秩指示符和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第2定时,在设定了第2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分配用于同时报告秩指示符、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的资源。
(10)优选地,基站装置还包括:提取单元,其用于提取来自终端装置的信息。提取单元,在设定了第1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在第1定时提取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并在第2定时提取秩指示符和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在设定了第2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同时提取秩指示符、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
(11)更优选地,控制单元在第1反馈模式与第2反馈模式之间切换接收质量信息的解码处理的单位。
(12)本发明的又一形态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以及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其用于对终端装置设定周期性地报告包含对适当的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内的接收质量信息的第1反馈模式或非周期性地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第2反馈模式。控制单元,在设定了第1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设定用于报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的第1定时、以及与第1定时不同的用于报告秩指示符和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第2定时,在设定了第2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分配用于同时报告秩指示符、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的资源。终端装置,在第1反馈模式下,在第1定时报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并在第2定时报告秩指示符和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在第2反馈模式下,使用资源来报告秩指示符、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
(13)本发明的又一形态所涉及的通信方法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本通信方法包括:生成对适当的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步骤;在周期性地对基站装置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第1反馈模式下,在第1定时报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并在与第1定时不同的第2定时报告秩指示符和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步骤;以及在非周期性地对基站装置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第2反馈模式下,在相同的定时报告秩指示符、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的步骤。
(14)本发明的又一形态所涉及的通信方法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本通信方法包括:对终端装置设定周期性地报告包含对适当的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内的接收质量信息的第1反馈模式或非周期性地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第2反馈模式的步骤;在设定了第1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设定用于报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的第1定时、以及与第1定时不同的用于报告秩指示符和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第2定时的步骤;以及在设定了第2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分配用于同时报告秩指示符、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接收质量指示符的资源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进行使用了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高效的预编码器信息的指定以及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模块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模块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码本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码本的另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编码处理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信息生成部的内部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信息生成部的内部处理的另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用于指定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秩与部分预编码器的组合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程的另一例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另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信息生成部的内部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另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另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信息生成部的内部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另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小区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小区构成的另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对图中的同一或相当部分赋予同一标号且不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概略构成图。同图的通信系统假设为LTE-A系统,构成为包括:构成小区的基站装置(基站、发送站、下行链路发送装置、上行链路接收装置、eNodeB)101、以及终端装置(移动站、接收站、上行链路发送装置、下行链路接收装置、移动终端、UE;用户设备)102。在对于所发送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103而预编码器被自适应地控制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02参照从基站101发送来的下行链路发送信号103中所含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ReferenceSignal),计算对适当的空间复用数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RI(RankIndicator)、对适当的预编码器(PreferredPrecoder)进行指定的多个部分预编码器信息PI(PrecoderInformation)、以及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调制方式、编码率、传输块的长度等)进行指定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并经由上行链路的信道104将各自的信息报告给基站101。CQI相对于对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在此,针对将部分预编码器信息1(PI1、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部分预编码器信息2(PI2、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作为部分预编码器信息PI进行报告的情况进行说明。作为适当的预编码器,例如,能在考虑了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的基础上,使用计算使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更大那样的预编码器这样的方法等。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下行链路使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接入方式。在下行链路中,分配有: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以及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等。另外,与PDSCH的一部分复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RS;ReferenceSignal)。下行链路的无线帧由下行链路的资源块(RB;ResourceBlock)对来构成。该下行链路的RB对是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确定的宽度的频率带(RB带宽)以及时间带(2个时隙=1个子帧)组成。1个下行链路的RB对由时域上连续的2个下行链路的RB(RB带宽×时隙)构成。1个下行链路的RB在频域上由12个子载波构成,在时域上由7个OFDM符号构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对终端装置标识符、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信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信息、调制方式、编码率、重传参数等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发送的物理信道。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上行链路采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在上行链路中分配有: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以及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等。另外,对PUSCH或PUCCH的一部分分配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上行链路的无线帧由上行链路的RB对来构成。该上行链路的RB对是上行链路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确定的宽度的频率带(RB带宽)以及时间带(2个时隙=1个子帧)组成。1个上行链路的RB对由时域上连续的2个上行链路的RB(RB带宽×时隙)构成。1个上行链路的RB在频域上由12个子载波构成,在时域上由7个SC-FDMA符号构成。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的模块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基站装置包括: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1、OFDM信号发送部404、发送天线(基站发送天线)405、接收天线(基站接收天线)406、SC-FDMA信号接收部407、滤波器部408、码字处理部410、以及上级层411。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1包括: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生成部402、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403。滤波器部408包括反馈信息提取部409。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的模块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终端装置包括:接收天线(终端接收天线)501、OFDM信号接收部502、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503、上级层506、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码字生成部508、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SC-FDMA信号发送部511、以及发送天线(终端发送天线)512。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503包括: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提取部504、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提取部505。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包括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510。
首先,参照图4以及图5来说明下行链路的收发的流程。在基站装置中,从上级层411送来的每个码字(物理层中的发送数据序列)的发送数据(也称为传输块),在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1中通过纠错编码、速率匹配处理、以及PSK(相移键控)调制或QAM(正交振幅调制)调制等的调制处理被变换成调制符号序列。调制符号序列被映射至调制符号序列的映射单位即资源元素(RE;ResourceElement),并由通过上级层指示的预编码器来实施预编码处理。此外,将下行链路中的RE与各OFDM符号上的各子载波对应地进行规定。此时,从上级层411发送来的发送数据序列包含RRC(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用的控制数据。另外,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生成部402中,通过上级层411的指示来生成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此,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所含的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中的发送参数、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上行链路的发送参数、CQI请求等的信息。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403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RS(DownLinkReferenceSignal)。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1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及DLRS映射至下行链路子帧内的RE。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1中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子帧在OFDM信号发送部404中被调制成OFDM信号,并经由发送天线405进行发送。
在终端装置中,经由接收天线501在OFDM信号接收部502中接收OFDM信号,实施OFDM解调处理。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503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提取接收数据并送往上级层506。更具体而言,实施与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1中的调制处理、速率匹配处理、纠错编码对应的解调处理、速率匹配处理、纠错解码等。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提取部504对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403中被生成且在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1中被映射的DLRS进行提取,并送往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提取部505对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生成部402中被生成且在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1中被映射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所含的控制信息进行提取,并送往上级层506。
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5来说明上行链路的收发的流程。在终端装置中,从上级层506送来的每个码字的发送数据(也称为传输块)在码字生成部508中通过纠错编码、速率匹配处理等的处理被变换成码字CW(CodeWord)。反馈信息生成部507遵照上级层506的指示,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提取部504中所提取出的DLRS来对RI、PI1、PI2、CQI等进行编码,由此生成反馈信息。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510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LRS(UpLinkReferenceSignal)。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在以给定的方法对码字调制符号序列和反馈信息进行重排后,与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一并映射至上行链路子帧。SC-FDMA信号发送部511对上行链路子帧实施SC-FDMA调制来生成SC-FDMA信号,并经由发送天线512进行发送。
在基站装置中,经由接收天线406,在SC-FDMA信号接收部407中接收SC-FDMA信号,实施SC-FDMA解调处理。滤波器部408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子帧中提取码字并送往码字处理部410。码字处理部410从码字提取接收数据并送往上级层411。更具体而言,通过实施与码字生成部508中的速率匹配处理、纠错编码对应的速率匹配处理、纠错解码等,来提取接收数据。滤波器部408内的反馈信息提取部409遵照来自上级层的指示,对在反馈信息生成部507中被生成且在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1中被映射的反馈信息进行提取且解码,并送往上级层411。在此,在由滤波器部408进行的滤波处理中,针对每根接收天线406的接收信号,使用ZF(迫零)、MMSE(最小均方误差)、MLD(最大似然检测)等的方法,来检查每个码字的信号。
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码本的一例。该码本的尺寸为4,通过指定能以4比特表征的索引i作为PI1,能唯一地决定与i对应的W1 i
图7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码本的另一例。该码本的尺寸为16,通过指定能以4比特表征的索引j作为PI2,能唯一地决定与j对应的W2 j
能使用PI1表示的W1 i和PI2表示的W2 j,来指定适当的预编码器。在此,作为适当的预编码器,例如能采用在考虑了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的基础上,使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功率、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下行链路的传输速率变得更大的预编码器。
此外,图6以及图7所示的码本只是一例,还能使用其他的码本。例如,还能使用与图6以及图7所示的码本的码本尺寸不同的码本尺寸的码本。另外,尽管在此针对W1 i以及W2 j各自示出了1种码本,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能按每个空间复用数(秩、层数)来使用不同的码本。在此情况下,优选使用之前刚报告过的RI表示的层数的码本。
设按照使适当的预编码器F表现为F=A(i)B(j)的方式在系统中进行约定,报告i作为PI1且报告j作为PI2。在此,F是具有层数×天线端口数的尺寸的矩阵,A以及B是具有给定的尺寸的矩阵。本说明书中的矩阵可涵盖矢量以及标量这两者的概念。作为A以及B,例如能使用通过如下指定i、j而唯一地确定的任意的矩阵。
(1)设A(i)=W1 i,B(j)=V1+V2W2 j。在此,V1以及V2是由0或1的元素组成的给定的矩阵,W1 i是以给定的码本所指定的矩阵,W2 j是以给定的码本所指定的标量。
(2)设A(i)=W1 i,B(j)=W2 j。在此,W1 i以及W2 j是以给定的码本所指定的矩阵。
(3)设A(i)=[W1 iW1 i],B(j)=W2 j。在此,W1 i以及W2 j是以给定的码本所指定的矩阵。
此外,尽管在此说明了通过指定作为部分预编码器的W1 i以及W2 j来指定预编码器F的情况,但也可以将通过给定的运算从W1 i以及W2 j得到的A(i)以及B(j)称为部分预编码器。
图8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编码处理的概念图。在此,说明天线端口数为4、且层数为2、F=W1 iW2 j的情况。通过由PI1表征的预编码器即W1 i,各层的各天线端口的信号点移位(在此,相位在0至2π的范围内旋转),进而,通过由PI2表征的预编码器即W2 j,各层的各天线端口的信号点移位(在此,相位在0至2π的范围内旋转)。此外,图12所示的信号点的移位只是一例,并不限于此。
终端装置在首先报告PI1时,从由对各层的各天线端口的信号点施加固有的移位的预编码器群组成的码本中,决定适当的预编码器(应用了预编码器后的信号点变得适当的预编码器)。在此,图6所示那样的码本用于PI1的决定。终端装置在接下来报告PI2时,从码本中决定对应用了已报告的PI1所表征的预编码器后的信号点进一步应用了预编码器后的信号点适当的预编码器,并将其索引作为PI2进行报告。在此,图7所示那样的码本用于PI2的决定。可替代地,可以在决定PI2后决定PI1。
进而可替代地,终端装置还能同时决定PI1和PI2。在此情况下,针对PI1与PI2的各种组合,调查使W1 i与W2 j结合后的预编码器,并从中决定对适当的预编码器进行表现的PI1与PI2的组合即可。
如此,使用PI1以及PI2来表现的适当的预编码器,还能表现为对PI1所表现的预编码器与PI2所表现的预编码器进行了结合后的预编码器。此外,尽管在此作为预编码器的结合说明了按照表现为F=A(i)B(j)的方式在系统中进行约定的情况,但即使在表现为F=B(i)A(j)或F=K(A(i),B(j))等情况下在系统中约定其他的预编码器的结合方法,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K(X,Y)是表征矩阵X与矩阵Y的克罗内克积的运算符。
图9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程的一例。图9所示的过程是在对RI、PI1、PI2、W-CQI(宽带-CQI)进行周期性地反馈的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第1反馈模式)下的过程的一例。此外,W-CQI是代表系统带宽(分量载波带宽)的1个CQI。在本说明书中,反馈模式包含:从终端装置反馈至基站装置的接收质量信息的内容的组合、各自的内容的测量或生成方法、各自的内容的反馈方法、以及用于反馈的资源等的设定。
首先,基站使用RRC信令来设定终端装置中的反馈的参数,指示周期性的反馈(步骤S901)。被指示了周期性的反馈的终端装置遵照所设定的反馈的参数,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分别周期性地向基站装置报告RI及PI1(步骤S902)和PI2及W-CQI(步骤S903)。在为周期性地反馈S-CQI(子带-CQI)的反馈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还周期性地报告S-CQI。在此,S-CQI是将系统带宽(分量载波带宽)分割为多个窄带、代表分割出的频带BP(BandwidthPart)的CQI。尽管在此针对步骤S901中的、使用RRC信令设定终端装置中的反馈的参数、以及进行周期性的反馈的指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使用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动态的信令等来进行参数的设定和/或周期性的反馈的指示,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图10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模式的一例。图10所示的反馈模式与基于图9所示的过程的反馈模式对应。在该反馈模式下,周期性地进行RI、PI1、PI2、W-CQI的报告。更具体而言,在周期1的子帧(第1定时)中反馈W-CQI和PI2,在比周期1长的周期即周期2的子帧(第2定时)中反馈RI和PI1。另外,对RI和PI1进行报告的子帧(第2定时)相对于对W-CQI和PI2进行报告的子帧(第1定时)偏移给定的偏移值。基站装置使用图9所示的步骤S901中的信令来指定周期1、周期2、偏移值等参数。由此,能对终端装置设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周期性的资源。
接下来,针对周期性的反馈模式下的反馈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生成来进行说明。
图1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进程)的一例。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包含: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计算RI、PI1、PI2、W-CQI的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101;使用RI和PI1来计算反馈信息A的编码处理1102;以及使用PI2和W-CQI来计算反馈信息B的编码处理1103。以下,针对RI为3比特、PI1为2比特、PI2为4比特、W-CQI为4比特或7比特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以一般的周期性的反馈信息的报告中使用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容量为20比特来进行说明。此外,在此列举的信息量以及控制信道的容量只是一例,当然还能使用其他的值。
在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101中,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计算对既满足给定的质量、又得到高传输速率的适当的秩(秩1至秩8当中的任一者)进行表示的RI。另外,以上述那样的方法来计算PI1以及PI2。进而,在使用了由所计算出的PI1以及PI2指定的预编码器的情况下,计算对既满足给定的质量、又得到高传输速率的适当的传输速率进行表示的W-CQI。在此,在下行链路中发送的码字数为1个的情况下,表示该码字的传输速率的W-CQI以4比特来表现。在下行链路中发送的码字数为2个的情况下,以表示一码字的传输速率的指示符为4比特、且表示另一码字的传输速率的指示符为3比特的总共7比特来表现W-CQI。
在编码处理1102中,首先,结合RI的3比特与PI1的2比特来生成5比特的序列,并对结合后的序列进行纠错编码,由此来生成作为20比特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反馈信息A。同样,在编码处理1103中,首先结合PI2的4比特与W-CQI的3比特或7比特来生成7比特或11比特的序列,并对结合后的序列进行纠错编码,由此来生成作为20比特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反馈信息B。
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从上级层506接受对基于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反馈信息进行复用的子帧的指定。若是对RI以及PI1进行报告的子帧,则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将反馈信息A复用至上行链路子帧,若是对PI2以及W-CQI进行报告的子帧,则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将反馈信息B复用至上行链路子帧。
基站装置的反馈信息提取部409从上级层411接受对基于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反馈信息进行复用的子帧的指定。若是对RI以及PI1进行报告的子帧,则反馈信息提取部409进行与编码处理1102对应的解码处理,检测RI以及PI1。若是对PI2以及W-CQI进行报告的子帧,则反馈信息提取部409进行与编码处理1103对应的解码处理,检测PI2以及W-CQI。
如此,作为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的一部分的、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将RI与PI1合在一起编码,且将PI2与W-CQI合在一起编码。由此,在子帧内完成编码,因此基站装置或终端装置能按每个子帧来进行逐次的处理。另外,能减轻每个子帧的处理量。进而,由于编码中输入的比特数变得更多,因此能得到大的编码增益。
图12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的另一例。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包含: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计算RI与PI1的组合即(RI、PI1)、PI2、W-CQI的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201;使用(RI、PI1)来计算反馈信息C的编码处理1202;使用PI2和W-CQI来计算反馈信息B的编码处理1203。另外,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201参照(RI、PI1)表1204。此外,编码处理1203与图11中的编码处理1103为同样的处理即可。
图13示出用于指定秩与部分预编码器的组合的表。该表是在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201中所参照的(RI、PI1)表1204的一例。与以4比特来表现的索引分别对应地指定秩和部分预编码器。此外,在此所示的部分预编码器是图6的码本中所含的部分预编码器。部分预编码器的分辨率(能表现的部分预编码器的种类数)根据秩而不同。例如,在秩2或秩3的情况下,作为W1能指定4种部分预编码器,而在秩5或秩8的情况下,作为W1选择1种部分预编码器。此外,如上所述,还能取代图6的码本而使用依赖于秩的码本。在此情况下,通过中列的秩来从不同的码本选择图13的右列的部分预编码器即可。
在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201中,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在满足给定的质量的同时计算RI和PI1时,从(RI、PI1)表中所规定的RI与PI1的组合当中选择1个组合。进而,以上述那样的方法来计算PI2和CQI。
在编码处理1202中,首先,通过对表示RI与PI1的组合的4比特的序列进行纠错编码,来生成作为20比特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反馈信息C。尽管在此说明了使用比上述的RI和PI1总共所需的比特数即5比特少的比特数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对表现RI与PI1的组合的比特数还可以与表现RI以及PI1各自的比特数的合计值相同的或者是比其更多的比特数。
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从上级层506接受对基于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反馈信息进行复用的子帧的指定。若是对RI以及PI1进行报告的子帧,则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将反馈信息C复用至上行链路子帧,若是对PI2以及W-CQI进行报告的子帧,则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将反馈信息B复用至上行链路子帧。
基站装置的反馈信息提取部409从上级层411接受对基于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反馈信息进行复用的子帧的指定。若是对RI以及PI1进行报告的子帧,则反馈信息提取部409进行与编码处理1202对应的解码处理,检测RI以及PI1。若是对PI2以及W-CQI进行报告的子帧,则反馈信息提取部409进行与编码处理1203对应的解码处理,检测PI2以及W-CQI。
如此,作为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的一部分的、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选择RI与PI1的组合,并对表示选出的组合的指示符进行编码。由此,能减轻每个子帧的处理量。另外,通过秩来改变部分预编码器的分辨率等,能进行自由度更高的参数设定。
此外,尽管在到此为止的说明中,阐述了周期性的反馈是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进行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与对周期性的反馈进行报告的子帧相同的子帧中分配了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情况下,能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来报告反馈信息。在此情况下,使用与后述的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下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即可。
图14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过程的另一例。图14所示的过程是非周期性地反馈RI、PI1、PI2、W-CQI的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第2反馈模式)的过程的一例。
首先,基站使用RRC信令来设定终端装置中的反馈的参数(步骤S1401)。接下来,基站将对非周期性的反馈进行指示的信息即CQI请求通知给终端装置(步骤S1402)。另外,基站分配用于同时报告反馈信息的资源(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被指示了非周期性的反馈的终端装置使用所分配的资源,遵照所设定的反馈的参数,将RI、PI1、PI2、W-CQI同时报告给(在相同的定时)基站装置(步骤S1403)。在为反馈S-CQI的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还同时报告S-CQI。在此,终端装置同时报告多个频带BP的S-CQI。尽管在此说明了使用经由了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动态的信令来进行步骤S1402中的终端装置中的CQI请求的通知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即使以使用了RRC的准静态的信令等来进行非周期性的反馈的指示,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在此情况下,进一步优选对进行报告的子帧进行指定。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下的反馈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生成能使用与上述的周期性的反馈模式下的反馈信息的生成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更具体而言,作为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进行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处理。即,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将RI与PI1合在一起编码,且将PI2与W-CQI合在一起编码。其中,作为各编码处理的输出的编码比特序列的长度可以与周期性的反馈模式下的编码比特数不同。
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从上级层506接受对基于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反馈信息进行复用的子帧的指定。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在所指定的子帧中,将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和反馈信息B复用至上行链路子帧。在此,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对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反馈信息B、以及上行链路的码字即CW0进行符号序列的重排,并将重排后的符号序列映射至上行链路子帧内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图15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一例。图15所示的重排以及映射是以上行链路发送1个CW(CW0)的情况下的例子。ULRS被映射至第4个以及第11个SC-FDMA符号。对RI和PI1进行了编码后的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以及对PI2和CQI进行了编码后的反馈信息B如图15所示进行重排。
更具体而言,反馈信息B首先与CW0结合。此时,以反馈信息B、CW0的顺序来结合。其后,结合后的符号序列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第1个SC-FDMA符号的最前方、第2个SC-FDMA符号的最前方,…、第14个SC-FDMA符号的最前方、第1个SC-FDMA符号的前方起第2个,…这样,从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来进行重排。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按照被映射至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15所示,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后方)的方式进行重排(交织)。即,作为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的一部分的、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使用不同的重排算法(交织算法)来对PI1和PI2进行重排。在此,优选不将结合后的符号序列映射至对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进行映射的位置。但也可以将结合后的符号序列映射至对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进行映射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以反馈信息C来重写结合后的符号序列即可。
图16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另一例。图16所示的重排以及映射是以上行链路发送多个CW(CW0和CW1)的情况下的例子。此外,在此,以CW0以及CW1分别使用层1以及层2来被发送的情况来说明。ULRS被映射至各层的第4个以及第11个SC-FDMA符号。对RI和PI1进行了编码后的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以及对PI2和CQI进行了编码后的反馈信息B如图16所示重排。
更具体而言,反馈信息B首先与CW0结合。此时,以反馈信息B、CW0的顺序来结合。其后,结合后的符号序列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层1的第1个SC-FDMA符号的最前方、层1的第2个SC-FDMA符号的最前方,…、层1的第14个SC-FDMA符号的最前方、层1的第1个SC-FDMA符号的前方起第2个,…这样,从发送CW0的层的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来进行重排。另一方面,CW1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层2的第1个SC-FDMA符号的最前方、层2的第2个SC-FDMA符号的最前方,…、层2的第14个SC-FDMA符号的最前方、层2的第1个SC-FDMA符号的前方起第2个,…这样,从发送CW1的层的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来进行重排。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按照被映射至所有层中的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15所示,层1以及2的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后方)的方式进行重排。即,作为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的一部分的、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以不同的空间复用数来发送(报告)PI1和PI2。
这些重排以及映射处理在上级层506的指示下在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中进行。另一方面,基站装置内的反馈信息提取部409在上级层411的指示下,进行与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中的映射对应的解映射、以及使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中的重排还原那样的重排处理,由此来取得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和反馈信息B。由此,由于能提高RI或PI1等的重要度高的信息的检测精度,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另外,由于能提高PI2或CQI等的信息量多的信息的分集效果,因此还能提高接收质量。
如此,在第1反馈模式(周期性的反馈模式或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反馈的模式)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在不同的子帧报告将RI与PI1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1反馈信息(反馈信息A或者反馈信息C)、以及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反馈信息B)。
另一方面,在第2反馈模式(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或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反馈的模式)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在同一子帧报告第1反馈信息和第2反馈信息。
另外,在第2反馈模式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按照第1反馈信息被映射至离ULRS较近的位置的SC-FDMA符号的方式来对第1反馈信息进行重排。由此,在子帧内完成编码,因此基站装置或终端装置能按每个子帧进行逐次的处理。进而,能减轻每个子帧的处理量。另外,由于能提高RI或PI1等的重要度高的信息的检测精度,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另外,由于能提高PI2或CQI等的信息量多的信息的分集效果,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终端装置对将RI与PI1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1反馈信息、以及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进行报告的情况。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终端装置对将RI编码后的第3反馈信息、将PI1编码后的第4反馈信息、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进行报告的情况。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的模块构成分别能以与图4以及图5所示的模块构成同样的模块构成来实现。其中,反馈信息生成部507、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反馈信息提取部409中的处理的一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17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进程)的一例。该处理是第1反馈模式以及第2反馈模式下的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包含: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计算RI、PI1、PI2、W-CQI的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701;使用RI来计算反馈信息D(第3反馈信息)的编码处理1702;使用PI1来计算反馈信息E(第4反馈信息)的编码处理1703;使用PI2和W-CQI来计算反馈信息B的编码处理1704。在此,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701以及编码处理1703是与图11中的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101以及编码处理1103分别相同的处理。
在编码处理1702中,通过对RI的3比特进行纠错编码,来生成作为12比特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反馈信息D。同样,在编码处理1703中,通过对PI1的2比特进行纠错编码,来生成作为8比特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反馈信息E。即,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将RI与PI1分开编码。
在为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情况下,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从上级层506接受对基于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反馈信息进行复用的子帧的指定。若是对RI以及PI1进行报告的子帧,则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将反馈信息D和反馈信息E的总共20比特复用至上行链路子帧,若是对PI2以及W-CQI进行报告的子帧,则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将反馈信息B复用至上行链路子帧。
基站装置的反馈信息提取部409从上级层411接受对基于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反馈信息进行复用的子帧的指定。若是对RI以及PI1进行报告的子帧,则反馈信息提取部409进行与编码处理1702以及编码处理1703对应的解码处理,检测RI以及PI1。若是对PI2以及W-CQI进行报告的子帧,则反馈信息提取部409进行与编码处理1704对应的解码处理,检测PI2以及W-CQI。
另一方面,在为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情况下,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从上级层506接受对基于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反馈信息进行复用的子帧的指定。若是对接收质量信息进行报告的子帧,则反馈信息提取部409将反馈信息D、反馈信息E、反馈信息B复用至上行链路子帧。
基站装置的反馈信息提取部409从上级层411接受对基于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的反馈信息进行复用的子帧的指定。若是对接收质量信息进行报告的子帧,则反馈信息提取部409进行与编码处理1702、编码处理1703以及编码处理1704对应的解码处理,检测RI、PI1、PI2、以及W-CQI。其中,作为各编码处理的输出的编码比特序列的长度可以与周期性的反馈模式下的编码比特数不同。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在第1反馈模式以及第2反馈模式下,对将RI编码后的第3反馈信息、将PI1编码后的第4反馈信息、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进行报告的情况。除此之外,可以是,在第1反馈模式下,反馈信息生成部507、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反馈信息提取部409分别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反馈模式同样的处理,从而在第2反馈模式下,对将RI编码后的第3反馈信息、将PI1编码后的第4反馈信息、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进行报告。由此,能在第1反馈模式下抑制信息量的同时提高接收质量,另一方面,能在第2反馈模式下报告自由度更高的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图18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一例。图18所示的重排以及映射是在第2反馈模式下以上行链路来发送1个CW(CW0)的情况的例子。ULRS被映射至第4个以及第11个SC-FDMA符号。将RI编码后的反馈信息D、将PI1编码后的反馈信息E、将PI2与CQI编码后的反馈信息B如图18所示进行重排。
更具体而言,反馈信息B首先与CW0结合。此时,以反馈信息B、CW0的顺序来结合。其后,结合后的符号序列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从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进行重排。反馈信息D按照被映射至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18所示,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后方)的方式进行重排。同样,反馈信息E按照被映射至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18所示,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RI的前方、或者第3、5、10、12个SC-FDMA符号的前方等)的方式进行重排。
图19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另一例。图19所示的重排以及映射是在第2反馈模式下以上行链路发送多个CW(CW0和CW1)的情况下的例子。ULRS被映射至各层的第4个以及第11个SC-FDMA符号。反馈信息D、反馈信息E、反馈信息B如图19所示进行重排。
更具体而言,反馈信息B首先与CW0结合。此时,以反馈信息B、CW0的顺序来结合。其后,结合后的符号序列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从发送CW0的层的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进行重排。另一方面,CW1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从发送CW1的层的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进行重排。反馈信息D按照被映射至所有层中的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19所示,层1以及2的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后方)的方式进行重排。同样,反馈信息E按照被映射至所有层中的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19所示,层1以及2的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RI的前方)的方式进行重排。
图20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又一例。图20所示的重排以及映射是在第2反馈模式下以上行链路发送多个CW(CW0和CW1)的情况下的另一例。ULRS被映射至各层的第4个以及第11个SC-FDMA符号。反馈信息D、反馈信息E、反馈信息B如图20所示进行重排。
更具体而言,反馈信息B首先与CW0结合。此时,以反馈信息B、CW0的顺序来结合。其后,结合后的符号序列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从发送CW0的层的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进行重排。另一方面,CW1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从发送CW1的层的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进行重排。反馈信息D按照被映射至所有层中的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20所示,层1以及2的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后方)的方式进行重排。另一方面,反馈信息E按照被映射至发送CW0的层中的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20所示,层1的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RI的前方)的方式进行重排。或者,可以按照被映射至发送CW1的层(对并非与CQI结合的CW的CW进行发送的层)中的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进行重排。由此,能防止CW0的比特数过度变少。
这些重排以及映射处理在上级层506的指示下在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中进行。另一方面,基站装置内的反馈信息提取部409在上级层411的指示下,进行与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中的映射对应的解映射、以及使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中的重排还原那样的重排处理,由此来取得反馈信息D、反馈信息E、反馈信息B。由此,由于能提高RI或PI1等的重要度高的信息的检测精度,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另外,由于能提高PI2或CQI等的信息量多的信息的分集效果,因此还能提高接收质量。
在此,优选不将结合后的符号序列映射至对反馈信息D或反馈信息E进行映射的位置。但也可以将结合后的符号序列映射至对反馈信息D以及反馈信息E的两者或一者(例如,反馈信息E)进行映射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以反馈信息D以及反馈信息E的两者或一者(例如,反馈信息E)来重写结合后的符号序列即可。
如此,在第1反馈模式(周期性的反馈模式或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反馈的模式)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在不同的子帧报告将RI编码后的第4反馈信息(反馈信息D)以及将PI1编码后的第5反馈信息(反馈信息E)、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反馈信息B)。或者,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在不同的子帧报告将RI与PI1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1反馈信息(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反馈信息B)。
另一方面,在第2反馈模式(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或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反馈的模式)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在同一子帧报告第4反馈信息、第5反馈信息、第2反馈信息。另外,在第2反馈模式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按照第4反馈信息以及第5反馈信息被映射至离ULRS较近的位置的SC-FDMA符号的方式,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重排。由此,在子帧内完成编码,因此基站装置或终端装置能按每个子帧进行逐次的处理。进而,能减轻每个子帧的处理量。另外,由于能提高RI或PI1等的重要度高的信息的检测精度,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另外,由于能提高PI2或CQI等的信息量多的信息的分集效果,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
[第3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终端装置对将RI与PI1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1反馈信息、以及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进行报告的情况。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终端装置对将RI编码后的第3反馈信息、将PI1、PI2和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6反馈信息进行报告的情况。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的模块构成分别能以与图4以及图5所示的模块构成同样的模块构成来实现。其中,反馈信息生成部507、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反馈信息提取部409中的处理的一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反馈模式下,反馈信息生成部507、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反馈信息提取部409分别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或者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反馈模式同样的处理。
图2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进程)的一例。该处理是第2反馈模式下的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反馈信息生成部507的内部处理包含: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计算RI、PI1、PI2、W-CQI的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2101;使用RI来计算反馈信息D(第3反馈信息)的编码处理2102;使用PI1、PI2和W-CQI来计算反馈信息F(第6反馈信息)的编码处理2103。在此,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2101以及编码处理2103是与图11中的接收质量信息计算处理1101以及图17中的编码处理1702分别相同的处理。
在编码处理1703中,通过对PI1的2比特、PI2的4比特和W-CQI的4或7比特进行结合,并对结合后的比特序列进行纠错编码,来生成作为编码比特序列的反馈信息F。其中,编码比特序列的比特数可以与第1反馈模式不同。
图22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一例。图22所示的重排以及映射是在第2反馈模式下以上行链路来发送1个CW(CW0)的情况下的例子。ULRS被映射至第4个以及第11个SC-FDMA符号。将RI编码后的反馈信息D、与将PI1、PI2和CQI编码后的反馈信息F如图22进行重排。
更具体而言,反馈信息F首先与CW0结合。此时,以反馈信息F、CW0的顺序来结合。其后,结合后的符号序列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从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进行重排。反馈信息D按照被映射至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22所示,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后方)的方式进行重排。
图23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符号序列的重排以及映射的另一例。图23所示的重排以及映射是在第2反馈模式下以上行链路发送多个CW(CW0和CW1)的情况下的例子。ULRS被映射至各层的第4个以及第11个SC-FDMA符号。反馈信息D与反馈信息F如图23进行重排。
更具体而言,反馈信息F首先与CW0结合。此时,以反馈信息F、CW0的顺序进行结合。其后,结合后的符号序列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从发送CW0的层的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进行重排。另一方面,CW1从序列的排头起依次地,按照从发送CW1的层的各SC-FDMA符号的最前方起被依次映射的方式进行重排。反馈信息D按照被映射至所有层中的ULRS的附近的SC-FDMA符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如图22所示,层1以及2的第2、6、9、13个SC-FDMA符号的后方)的方式进行重排。
这些重排以及映射处理在上级层506的指示下在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中进行。另一方面,基站装置内的反馈信息提取部409在上级层411的指示下,进行与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中的映射对应的解映射、以及使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9中的重排还原那样的重排处理,由此取得反馈信息D以及反馈信息F。由此,能提高RI等的重要度高的信息的检测精度,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另外,由于能提高PI2或CQI等信息量多的信息的分集效果,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
如此,在第1反馈模式(周期性的反馈模式或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反馈的模式)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在不同的子帧报告将RI与PI1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1反馈信息(反馈信息A或反馈信息C)、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反馈信息B)。或者,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在不同的子帧报告将RI编码后的第3反馈信息(反馈信息D)以及将PI1编码后的第5反馈信息(反馈信息E)、将PI2与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2反馈信息(反馈信息B)。
另一方面,在第2反馈模式(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或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反馈的模式)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在同一子帧报告第3反馈信息、将PI1、PI2和CQI合在一起编码后的第6反馈信息(反馈信息F)。另外,在第2反馈模式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按照第4反馈信息被映射至离ULRS较近的位置的SC-FDMA符号的方式来对第4反馈信息进行重排。由此,在子帧内完成编码,因此基站装置或终端装置能按每个子帧进行逐次的处理。进而,能减轻每个子帧的处理量。另外,由于能提高RI或PI1等的重要度高的信息的检测精度,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另外,由于能提高PI2或CQI等的信息量多的信息的分集效果,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
另外,在第1反馈模式和第2反馈模式下,通过对接收质量信息的编码处理的单位(编码单位)进行切换,能得到与各自的反馈模式相适应的编码性能。
[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终端装置报告1个小区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针对终端装置报告多个小区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
图24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小区构成的一例。设终端装置在彼此不同的3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上与经覆盖的小区(Cell#0,Cell#1,Cell#2)连接。在此状态下,终端装置以1个上行链路(Cell#1-UL)来报告3个下行链路(Cell#0-DL、Cell#1-DL、Cell#2-DL)中的接收质量信息。
图25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小区构成的另一例。设终端装置在彼此不同的3个发送点(发送点0、发送点1、发送点2)上与经覆盖的小区(Cell#0、Cell#1、Cell#2)连接。在此状态下,终端装置以1个上行链路(Cell#1-UL)来报告3个下行链路(Cell#0-DL、Cell#1-DL、Cell#2-DL)中的接收质量信息。
基站装置对终端装置按Cell#0、Cell#1、Cell#2的每一个来设定反馈模式。在此,反馈模式既可以按每个小区单独设定,也可以公共地设定。
在Cell#0、Cell#1、Cell#2中全部设定了第1反馈模式(周期性的反馈模式或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反馈的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分别在不同的子帧报告Cell#0、Cell#1、Cell#2的每一个的将RI、PI1(或PI2)和CQI进行编码后的反馈信息。此时,作为RI、PI1(或PI2)和CQI的编码,能使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Cell#0、Cell#1、Cell#2的任一者中设定了第2反馈模式(非周期性的反馈模式或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反馈的模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在同一子帧报告Cell#0、Cell#1、Cell#2每一个中的将RI、PI1(或PI2)和CQI进行编码后的反馈信息。
在此,作为各反馈信息的重排以及映射的方法,首先对各小区中的反馈信息当中由相同的内容组成的反馈信息进行结合,并对结合后的反馈信息应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重排以及映射即可。由此,即使在报告多个小区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下,也在子帧内完成编码,因此基站装置或终端装置按每个子帧进行逐次的处理。另外,能减轻每个子帧的处理量。另外,由于能提高RI或PI1等的重要度高的信息的检测精度,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另外,由于能提高PI1、PI2、CQI等的信息量多的信息的分集效果,因此能提高接收质量。
此外,尽管在此说明了报告与不同的分量载波或者不同的发送点对应的多个小区中的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针对以其他的方法来规定的多个小区,也能同样地应用。另外,尽管说明了以1个上行链路来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即使是以2个以上的上行链路来报告接收质量信息的情况,通过着眼于1个上行链路,也能应用本发明。
此外,尽管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适当的预编码器报告给基站的情况,但关于报告不适当的预编码器的情况,通过使用同样的处理,也能高效地进行基站中的预编码处理。在此情况下,例如能使用在考虑了传播路径的基础上从码本中选择使接收信号功率变小的预编码器那样的方法等。
此外,可以将用于实现基站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功能、和/或终端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功能的程序记录至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取并执行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来进行各部的处理。此外,在此所谓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或周边设备等硬件。
另外,若在“计算机系统”利用了WWW系统的情况下,则还包含主页提供环境(或显示环境)。
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以及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进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包括诸如在通过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路那样的短时间、动态地保持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的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记录介质。另外,上述程序既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系统上已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的功能的程序。
另外,可以将基站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功能、和/或终端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功能集中在集成电路中来予以实现。基站装置和/或终端装置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地芯片化,又可以对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集成来芯片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手法不限于LSI(大规模集成电路),还可以以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在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还能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尽管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
标号说明
101、2601基站,102、2602终端装置,103、2603下行链路发送信号,104、2604上行链路的信道,401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402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生成部,403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404OFDM信号发送部,405、512发送天线,406、501接收天线,407SC-FDMA信号接收部,408滤波器部,409反馈信息提取部,410码字处理部,411、506上级层,502OFDM信号接收部,503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504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提取部,505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提取部,507反馈信息生成部,508码字生成部,509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10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511SC-FDMA信号发送部,1204(RI、PI1)表。

Claims (15)

1.一种终端装置,能将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通过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1反馈模式、以及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2反馈模式来向基站装置进行报告,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生成部,其用于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以及所述第2反馈模式中的各反馈模式下生成对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作为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和
通信部,其用于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预编码器通过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组合来指定,
所述通信部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下,在第1子帧报告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并在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报告所述秩指示符和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所述通信部在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在相同的子帧报告所述秩指示符、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部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与所述第2反馈模式之间切换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编码处理的单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下,所述通信部将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将所述秩指示符与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合在一起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所述通信部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所述通信部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
6.一种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将所述终端装置中的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1反馈模式、以及由所述终端装置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2反馈模式,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以及所述第2反馈模式中的各反馈模式下,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对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作为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之际,
在设定了所述第1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终端装置分配用于在第1子帧报告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资源、以及用于在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报告所述秩指示符和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资源,
在设定了所述第2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终端装置分配用于同时报告所述秩指示符、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还具备:提取部,其用于提取来自所述终端装置的信息,
在设定了所述第1反馈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提取部在第1定时提取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并在第2定时提取所述秩指示符和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在设定了所述第2反馈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提取部同时提取所述秩指示符、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与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切换解码处理的单位。
9.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以及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能对所述终端装置设定:将所述终端装置中的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1反馈模式、以及由所述终端装置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2反馈模式,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以及所述第2反馈模式中的各反馈模式下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对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作为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之际,
在设定了所述第1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终端装置分配用于在第1子帧报告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资源、以及用于在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报告所述秩指示符和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资源,
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下,在第1子帧报告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并在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报告所述秩指示符和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在相同的子帧报告所述秩指示符、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
10.一种终端装置中的处理方法,
在所述终端装置将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通过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1反馈模式、以及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2反馈模式来向基站装置进行报告时,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以及所述第2反馈模式中的各反馈模式下,生成对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作为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
所述预编码器通过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组合来指定,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下,在第1子帧报告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并在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报告所述秩指示符和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
在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在相同的子帧报告所述秩指示符、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
11.一种基站装置中的处理方法,所述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将所述终端装置中的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1反馈模式、以及由所述终端装置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2反馈模式,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以及所述第2反馈模式中的各反馈模式下,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对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作为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之际,
在设定了所述第1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终端装置分配用于在第1子帧报告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和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资源、以及用于在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报告所述秩指示符和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资源,
在设定了所述第2反馈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终端装置分配用于同时报告所述秩指示符、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的资源。
12.一种终端装置,能将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通过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1反馈模式、以及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且能发送比所述第1反馈模式大的信息量的第2反馈模式来进行报告,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
生成部,其用于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以及所述第2反馈模式中的各反馈模式下,生成对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对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作为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和
通信部,其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预编码器通过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组合来指定,
所述通信部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下,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秩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通过第1子帧来进行发送,并且将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通过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来进行发送,
所述通信部在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与所述秩指示符一起通过相同的子帧来进行发送。
13.一种终端装置中的处理方法,所述终端装置能将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通过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1反馈模式、以及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且能发送比所述第1反馈模式大的信息量的第2反馈模式来报告给基站装置,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以及所述第2反馈模式中的各反馈模式下,生成对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对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作为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
所述预编码器通过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的组合来指定,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下,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秩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通过第1子帧来进行发送,并且将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通过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来进行发送,
在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与所述秩指示符一起通过相同的子帧来进行发送。
14.一种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将所述终端装置中的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1反馈模式、以及由所述终端装置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2反馈模式,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以及所述第2反馈模式中的各反馈模式下,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对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对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作为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之际,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下,分配用于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秩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通过第1子帧来进行发送、并且将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通过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来进行发送的资源,
在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分配用于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与所述秩指示符一起通过相同的子帧来进行发送的资源。
15.一种基站装置中的处理方法,所述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设定:将所述终端装置中的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由所述终端装置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1反馈模式、以及由所述终端装置非周期性地进行报告的第2反馈模式,
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以及所述第2反馈模式中的各反馈模式下,所述基站装置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对秩进行指定的秩指示符、对预编码器进行指定的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对传输速率进行指定的接收质量指示符,作为所述与接收质量相关的信息之际,
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第1反馈模式下,分配用于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秩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通过第1子帧来进行发送、并且将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与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通过与所述第1子帧不同的第2子帧来进行发送的资源,
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第2反馈模式下,分配用于将所述第1部分预编码器信息、所述第2部分预编码器信息以及所述接收质量指示符合在一起编码并与所述秩指示符一起通过相同的子帧来进行发送的资源。
CN201180029868.9A 2010-06-18 2011-06-03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960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9054 2010-06-18
JP2010139054A JP5324526B2 (ja) 2010-06-18 2010-06-18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処理方法
PCT/JP2011/062806 WO2011158670A1 (ja) 2010-06-18 2011-06-03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0017A CN102960017A (zh) 2013-03-06
CN102960017B true CN102960017B (zh) 2016-06-22

Family

ID=4534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9868.9A Active CN102960017B (zh) 2010-06-18 2011-06-03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43953B2 (zh)
EP (1) EP2584820B1 (zh)
JP (1) JP5324526B2 (zh)
CN (1) CN102960017B (zh)
WO (1) WO20111586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3421B2 (en) 2010-09-02 2014-04-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8 TX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CSI feedback
WO2014199437A1 (ja) * 2013-06-10 2014-1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150139001A1 (en) * 2013-11-20 2015-05-21 Feng X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identification in multi-antenna systems
US9755767B2 (en) * 2014-10-31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chanism to measure, report, and allocate a highest possible rank for each cell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CA) mode receiver-limited user equipment (UE)
JP6394348B2 (ja) * 2014-12-11 2018-09-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006871A1 (ja) * 2015-07-03 2017-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9144377A1 (en) * 2018-01-26 2019-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precoding configuration
MX2020012430A (es) * 2018-05-23 2021-02-09 Ntt Docomo Inc Estacion bas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2279A (zh) * 2006-09-19 2010-01-20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基于相移的预编码的发送方法以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实施其的设备
CN101662343A (zh) * 2009-09-30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预编码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6202B1 (ko) * 2008-01-08 2014-1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기적/비주기적 채널상태정보 송수신 방법
US8259651B2 (en) * 2008-03-25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on an LT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KR101537591B1 (ko) 2008-04-07 2015-07-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imo 시스템에서 모드 적응 방법
KR101481583B1 (ko) * 2008-04-18 2015-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EP2117155B1 (en) 2008-05-06 2014-03-19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Control channel signalling for triggering the independent transmission of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KR100987458B1 (ko) * 2008-06-24 2010-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GB2467303B (en) * 2008-08-07 2012-07-11 Icera Inc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99761B2 (en) * 2010-05-14 2013-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UCCH feedback in 3GPP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2279A (zh) * 2006-09-19 2010-01-20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基于相移的预编码的发送方法以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实施其的设备
CN101662343A (zh) * 2009-09-30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预编码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58670A1 (ja) 2011-12-22
US20130094368A1 (en) 2013-04-18
JP5324526B2 (ja) 2013-10-23
JP2012004927A (ja) 2012-01-05
CN102960017A (zh) 2013-03-06
US9843953B2 (en) 2017-12-12
EP2584820A4 (en) 2015-09-09
EP2584820A1 (en) 2013-04-24
EP2584820B1 (en) 2018-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0017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8900227B (zh) 基站、终端、基站的方法及终端的方法
US988351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241922B (zh) 用于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方法以及基站
EP301169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101416783B1 (ko) 협력형 멀티포인트 전송을 위한 개선들
CN107925553A (zh) 用于关于pucch 的csi 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EP275301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9906397B2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echnique using channel combining and splitting
CN105723623A (zh) 具有网络协助的干扰消除/抑制方法
EP2346201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MIMO transmission
KR102304702B1 (ko) 채널 품질 지시자(cqi) 및 채널 상태 정보(csi)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A28131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bitmap
KR2021010657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분할 csi 보고를 가능하게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052049A (zh) 在使用多个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20120044990A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KR101377801B1 (ko)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CN102084684A (zh) 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和预编码矩阵使用方法
CN103181107A (zh) 移动站装置、处理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55481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集成电路
KR2021013142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 랭크 csi 보고를 가능하게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05761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포트 선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22301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2939732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JP2012114814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