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572A -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572A
CN102957572A CN2011102439344A CN201110243934A CN102957572A CN 102957572 A CN102957572 A CN 102957572A CN 2011102439344 A CN2011102439344 A CN 2011102439344A CN 201110243934 A CN201110243934 A CN 201110243934A CN 102957572 A CN102957572 A CN 102957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
value
simulation
grid
dynamic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39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7572B (zh
Inventor
曹艳霞
王姝杰
王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1102439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757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9430 priority patent/WO20130263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7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7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用以在达到静态仿真评估效率的同时实现动态仿真评估性能。该方法为:将通过动态预仿真的方式评估出的静态指标值与动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半静态仿真的动静接口,再通过静态仿真输出量获得UE的空口性能参数,以及根据一定的映射方法将空口性能参数映射到动静接口,获得动态仿真的相关输出量,从而在达到静态仿真评估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动态仿真评估的性能效果,即在提高了仿真评估效率的前提下通过仿真评估结果体现了信道的时变特性,以及传输模式和检测算法等算法的处理增益,既保证了仿真评估性能的可靠性,又节省了仿真评估所需的处理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现有的LTE(长期演进)网络规划软件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估时,主要是采用静态仿真或者动态仿真的方式,通过静态输出量或者动态输出量的直接计算或者映射到链路曲线以获得系统的评估性能。其中,所谓的静态仿真即是指:对移动通信系统场景进行多次抓拍,并根据每一次抓拍结果建立一个理想系统平衡点,然后统计系统在达到理想平衡时的性能,模拟系统平均性能指标;而所谓的动态仿真是一种离散事件仿真方法,它模拟在一定的蜂窝网络拓扑结构中,用户终端按照一定模型发生移动,开机、关机,小区搜索、小区更新,业务到达,业务数据产生和传输,信息交互,小区间切换,测量与上报,通信结束等事件,还包括其他网络单元的行为(如:基站数据接收和发送,天线赋形,测量上报,无线资源的管理等过程)以及网络中各个单元之间的信息和信令交互过程。
然而,静态仿真方式和动态仿真方式各有其不完善的一面,前者仿真效率相对较高,但没有充分考虑信道的时变特性,以及各种物理层算法带来的增益,而后者尽管较可靠地反映了网络性能,但仿真效率较低。有鉴于此,现有技术下,在系统仿真评估中,为了提高仿真效率且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技术人员期望能够设计一种仿真方式,可以在达到静态评估效率的同时获得动态评估性能,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仿真方式能够很好的实现该预期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法及装置,用以在达到静态仿真评估效率的同时实现动态仿真评估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包括:
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静态仿真,获得相应的静态指标值;
根据预先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时确定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与所述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行系统性能评估。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仿真单元,用于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静态仿真,获得相应的静态指标值;
映射单元,用于根据预先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时确定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与所述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评估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行系统性能评估。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通过静态仿真获得的静态指标值,采用一定的方式映射到通过动态预真提取出的动静接口,从而获得相应的动态指标值,再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而获得UE的吞吐量、小区吞吐量等用户级及系统级性能指标,以完成系统性能评估;即将通过动态预仿真的方式评估出的静态指标值与动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半静态仿真的动静接口,再通过静态仿真输出量获得UE的空口性能参数,以及根据一定的映射方法将空口性能参数映射到动静接口,获得动态仿真的相关输出量,从而在达到静态仿真评估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动态仿真评估的性能效果,即在提高了仿真评估效率的前提下通过仿真评估结果体现了信道的时变特性,以及传输模式和检测算法等算法的处理增益,既保证了仿真评估性能的可靠性,又节省了仿真评估所需的处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FullBuffer业务的动态预仿真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BS vs C/I&I0/N0”三维关系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半静态仿真评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仿真评估装置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中,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系统性能评估方法,期望通过静态的评估效率获得动态评估性能。为实现半静态仿真的目标,需要先通过动态预仿真获得动静接口,再通过静态仿真的输出量映射动静接口,获得半静态仿真输出的性能指标,其中,所谓的动态预仿真实际上是在静态仿真之前进行的一次完整的动态仿真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后续的静态仿真提取动静接口,所谓的动静接口,也称为半静态接口,即是指通过动态预仿真确定的静态指标值和动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谓的动静接口的提取,即是通过动态预仿真统计输出的用户级的C/I(用户空口信噪比)和I0/N0(干扰噪声比值)等静态指标值,以及SNR(信干噪比)信息、TBS(数据块大小)信息和调度次数信息等动态指标值,并分别分析C/I信息、I0/N0信息与TBS信息、SNR信息、调度次数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三个三维关系平面,这三个三维关系平面即是提取出的动静接口。基于上述获得的动静接口,将静态仿真输出的C/I,I0/N0映射到动静接口,在动静接口曲线对应的栅格中获得对应C/I,I0/N0的TBS信息、SNR信息和调度次数信息,最后,再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到的系统吞吐量信息和信噪比信息,从而完成系统性能评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仿真评估装置(也可称为系统性能评估装置)进行动态预仿真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100:仿真评估装置基于FullBuffer业务,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输出各UE的静态指示值和动态指标值。
本实施例中,所谓的基于FullBuffer业务实质上不是实际网络中真实的业务,可以认为是“灌包”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在测试或者验证某种方案时,保证业务源持续有数据发送,避免采用真实业务时出现断流等影响测试性能,下同,将不再赘述。
实际应用中,仿真中的业务源还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型产生、如,可以根据足够长的时间序列来驱动,该足够长的时间序列可以是实时记录的业务数据;上述基于FullBuffer业务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UE的静态指标值至少包括C/I和I0/N0,其中,C为UE的接收功率,I=I0+N0,I0为系统干扰,N0为系统底噪;而UE的动态指标值至少包括调度的TBS信息、SINR信息和调度次数信息。
步骤110:仿真评估装置基于不同类的静态指标值确定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并按照设定步长值,分别根据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进行grid(栅格)切片,形成多个栅格。
例如,本实施例中,各UE的静态指标值分为C/I和I0/N0两类,从而将C/I作为第一维度,而将I0/N0作为第二维度,换言之,也可以看作是将C/I作为x轴,而将I0/No作为y轴。那么,在执行步骤110时,具体包括:
首先,仿真评估装置采用第一维度C/I,按照设定步长进行grid切片,形成多个C/I grid区间,
其次,仿真评估装置采用第二维度I0/N0,按照设定步长对上述多个C/I grid区间进行grid切片,形成多个栅格。
步骤120:仿真评估装置分别将每一类动态指标值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根据各栅格内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取值,确定相应动态指标值与第一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及第二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本实施例中,各UE的动态指标值分为调度的TBS信息、SNR信息和调度次数信息,则在执行步骤120时,具体包括:
首先,仿真评估装置将TBS信息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TBS信息对应的采样点,即仿真得到的各UE的TBS信息,以及根据每一个栅格内的TBS信息采样点平均取值,确定TBS信息与C/I及I0/N0之间的三维对应关系,即而拟合出一个“TBS vs C/I&I0/N0”的三维关系平面,具体如图2所示。
其次,仿真评估装置将SNR信息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SNR信息对应的采样点,即仿真得到的各UE的SNR信息,以及根据每一个栅格内的SNR信息采样点平均取值,确定SNR信息与C/I及I0/N0之间的三维对应关系,即而拟合出一个“SNR vs C/I&I0/N0”的三维关系平面。
最后,仿真评估装置根据调度次数信息确定调度频率β(单位:次/用户/秒),并将调度频率β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调度频率β对应的采样点,即仿真得到的各UE的调度次数信息分别对应的调度频率β,以及根据每一个栅格内的调度频率采样点平均取值,确定调度频率β与C/I及I0/N0之间的三维对应关系,即而拟合出一个“βvs C/I&I0/N0”的三维关系平面。其中,调度频率β采用如下的计算方式:
Figure BDA0000085679870000051
(单位:次/用户/秒)
当然,为进一步提高动静接口的提取精度,也可以按照设定次数采用步骤1000-步骤1020进行多次动态预仿真,并对多次动态预仿真后获得的同一类三维关系平面上的采样点进行平均处理(例如,线性平均处理),从而获得相应的“TBS vs C/I&I0/N0”三维关系平面、“SNR vs C/I&I0/N0”三维关系平面和“βvs C/I&I0/N0”三维关系平面。
按照上述方法确定的“TBS vs C/I&I0/N0”三维关系平面、“SNR vs C/I &I0/N0”三维关系平面和“βvs C/I&I0/N0”三维关系平面即是静态指标值和动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也称为动静接口,或,半静态接口。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各种仿真输出的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的保存形式可以有多种,既可以采用文本文件的保存形式,也可以采用图、表等能够反映参数间对应关系的其他保存形式,图2仅为举例。
当然,实际应用中,静态指标值和动态指标值也可以分别包含其他参数,例如,路损测量参数、信道衰减参数、天线增益等等,仿真评估装置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也可以选择其他类的静态指标值和动态指标值来分别建立第一维度、第二维度和第三维度,以确定相应的三维关系平面,上述C/I、I0/N0、TBS信息、SNR信息和调度次数信息仅为一种举例,并不局限于此。
基于上述实施例,下面将介绍动静接口在半静态仿真评估中的应用,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仿真评估装置基于动态预仿真的结果进行半静态仿真评估的详细流程如下:
步骤300:仿真评估装置基于FullBuffer业务,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静态仿真,获得相应的静态指标值。
具体为:在步骤300时,半静态仿真评估装置首先要进行初始UE接入过程(接入的UE数小于系统配置的最大UE数),接着,半静态仿真评估装置完成UE的接纳控制过程,确定各UE的归属地(包括归属基站、归属扇区等等),然后,半静态仿真评估装置计算各UE的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及天线增益等信息,从而计算出各UE的C/I和I0/N0。
步骤310:仿真评估装置根据预先基于FullBuffer业务,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时确定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与所述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具体为:仿真装置根据在步骤300中计算出的各UE的C/I和I0/N0,在动静接口“TBS vs C/I&I0/N0”的三维关系平面上,通过插值获得各UE的TBS信息,记为TBSueid,单位:kbits;
仿真装置根据在步骤300中计算出的各UE的C/I和I0/N0,在动静接口“SNR vs C/I&I0/N0”的三维关系平面上,通过插值获得各UE的平均SNR信息,记为
Figure BDA0000085679870000071
仿真装置根据在步骤300中计算出的各UE的C/I和I0/N0,在动静接口“βvs C/I&I0/N0”的三维关系平面上,通过插值获得各用户的调度频率记为βueid,单位:次/用户/秒。
步骤320:仿真评估装置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行系统性能评估。
本实施例中,所谓的进行系统性能评估,即是指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分别针对每一个UE确定以下几种参数,OTA(吞吐量)参数和Service参数(以下简称OAT和Service),以及SNR信息;然后,再根据各UE的OTA和SRN信息,计算每个小区(各小区已预先仿真规划完毕)的OTA与SNR,即可获得各小区的小区吞吐量和小区信噪比,从而完成系统性能评估;其中,OTA和Service分别从不同角度表征小区或用户的吞吐量,OTA定义为小区内正确接收的用户信息比特数与有效传输时间的比值(有效传输时间即是传输用户信息比特所用的时间,包括初传和重传时间);而Service定义为平均每小区或每扇区单位时间内正确传输的数据量。
对于Fullbuffer业务而言,由于业务源数据充足,因而在系统参数配置相同的情况下,OTA参数和Service参数这两个性能指标的值是相同的,而在系统参数配置不相同的情况下,还需要根据比例因子折算OTA参数和等效的Service参数的值。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310中获得的动静接口为不同UE数下的通用接口,因此,在动态预仿真和静态仿真分别使用不同UE数的情况下,仿真评估装置均可以通过拟合的方式获得各UE的OTA参数和Service参数。
具体为:在执行步骤320时,仿真评估装置首先要判断静态仿真时采用的系统配置参数和动态预仿真时采用的系统配置参数是否一致,即判断静态仿真时针对的应用场景和动态预仿真时针对的应用场景是否一致,如,判断接入的UE数是否一致;
若是,则仿真评估装置基于在步骤310中获得的各UE的TBS信息和调度频率β,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OTA和Service数据,如,针对某一个UE,OTA=Service=TBSueidueid,单位Kbit。
否则,则仿真评估装置先基于在步骤310中获得的各UE的TBS信息和调度频率β以及比例因子,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OTA,其中,所谓的比例因子为动态预仿真时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与静态仿真时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的比值;然后,仿真评估装置再基于各UE的OTA、静态预仿真时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静态仿真时采用的系统带宽和动态预仿真时调度每UE最大分配的PRB数目,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Service数据。
如,本实施例中,假设动态预仿真时采用的系统带宽为N_RB,表示为系统带宽包含的PRB数目,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为UE_NUM_INTERFACE,本次静态仿真时采用的系统带宽为N_RB,表示为系统带宽包含的PRB数目,调度每UE最大分配的PRB数目为N_RB_UE,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为UE_NUM_CURRENT,当前UE拟合后的OTA表示为OTA_UEn,当前UE拟合后的Service表示为Service_UEn,比例因子表示为FACTOR_UE;则针对某一个UE,OTA_UEn=TBSueidueid*FACTOR_UE;FACTOR_UE=(UE_NUM_INTERFACE/UE_NUM_CURRENT);当满足UE_NUM_CURRENT≤(N_RB/N_RB_UE)条件时,UE速率将受限于调度每UE最大分配的PRB数目N_RB_UE,此时,Service_UEn=OTA_UEn*UE_NUM_CURRENT*N_RB_UE/N_RB;系统包含的RRB数目和每个UE能够分配的最大RRB数目决定了一个子帧内能够调度的最大UE数,而UE_NUM_CURRENT>(N_RB/N_RB_UE)这种情况下已经是负荷较重的情况,而在实际的静态仿真中,通常不会超过此种情况进行仿真。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仿真评估装置包括第一仿真单元40、映射单元41和评估单元42,其中,
第一仿真单元40,用于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静态仿真,获得相应的静态指标值;
映射单元41,用于根据预先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时确定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与上述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评估单元42,用于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行系统性能评估。
如图4所示,仿真评估装置中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有第二仿真单元43,用于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以确定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为: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仿真,输出各UE的静态指标值和动态指标值,基于不同类的静态指标值确定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并按照设定步长值,分别根据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进行栅格切片,形成多个栅格;分别将每一类动态指标值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以及分别根据各栅格内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取值,确定相应动态指标值与第一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及第二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然,第二仿真单元43不是必须设置的功能模块,也可以由其他装置代为执行动态预仿真,而将仿真结果输入仿真评估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通过静态仿真获得的静态指标值,采用一定的方式映射到通过动态预真提取出的动静接口,从而获得相应的动态指标值,再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而获得UE的吞吐量、小区吞吐量等用户级及系统级性能指标,以完成系统性能评估;即将通过动态预仿真的方式评估出的静态指标值与动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半静态仿真的动静接口,再通过静态仿真输出量获得UE的空口性能参数,以及根据一定的映射方法将空口性能参数映射到动静接口,获得动态仿真的相关输出量,从而在达到静态仿真评估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动态仿真评估的性能效果,即在提高了仿真评估效率的前提下通过仿真评估结果体现了信道的时变特性,以及传输模式和检测算法等算法的处理增益,既保证了仿真评估性能的可靠性,又节省了仿真评估所需的处理时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静态仿真,获得相应的静态指标值;
根据预先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时确定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与所述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行系统性能评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以确定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仿真,输出各用户设备UE的静态指标值和动态指标值;
基于不同类的静态指标值确定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并按照设定步长值,分别根据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进行栅格切片,形成多个栅格;
分别将每一类动态指标值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以及分别根据各栅格内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取值,确定相应动态指标值与第一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及第二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指标值至少包括用户空口信噪比C/I和干扰噪声比值I0/N0,其中,C为UE的接收功率,I=I0+N0,I0为系统干扰,N0为系统底噪,所述动态指标值至少包括数据块大小TBS信息、信干噪比SNR信息和调度次数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不同类的静态指标值确定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并按照设定步长值,分别根据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进行栅格切片,形成多个栅格,包括:
将C/I作为第一维度,按照设定步长进行栅格grid切片,形成多个C/I grid区间;
将I0/N0作为第二维度,按照设定步长对所述多个C/I grid区间进行grid切片,形成多个栅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将每一类动态指标值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根据各栅格内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取值,确定相应动态指标值与第一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及第二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将TBS信息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TBS信息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根据每一个栅格内的TBS信息采样点平均取值,确定TBS信息与C/I及I0/N0之间的三维对应关系;
将SNR信息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SNR信息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根据每一个栅格内的SNR信息采样点平均取值,确定SNR信息与C/I及I0/N0之间的三维对应关系;
根据调度次数信息确定调度频率β,并将调度频率β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调度频率β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根据每一个栅格内的调度频率采样点平均取值,确定调度频率β与C/I及I0/N0之间的三维对应关系。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以确定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按照设定次数进行动态预仿真,并根据各次仿真结果的平均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静态仿真,获得相应的静态指标值,包括:
进行初始用户设备UE接入,完成UE的接纳控制,并确定各UE的归属地以及计算各UE的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及天线增益,并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计算出各UE的静态指标值。
8.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行系统性能评估,包括:
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吞吐量OTA参数和Service参数,以及SNR信息;
根据各UE的OTA参数计算每个小区内UE的OTA参数之和,以获得各小区的小区吞吐量;
根据各UE的SNR信息计算每个小区的平均SNR,以获得各小区的小区SNR。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OTA参数和Service参数,包括:
判断静态仿真时采用的系统配置参数和动态预仿真时采用的系统配置参数是否一致;
若是,则基于各UE的TBS信息和调度频率β,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OTA参数和Service参数,且OTA参数等于Service参数;
否则,基于各UE的TBS信息和调度频率β以及比例因子,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OTA参数,其中,所述比例因子为动态预仿真时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与静态仿真时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的比值;以及基于各UE的OTA参数、静态预仿真时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静态仿真时采用的系统带宽和动态预仿真时调度每UE最大分配的物理资源块PRB数目,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Service参数。
10.一种系统性能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仿真单元,用于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静态仿真,获得相应的静态指标值;
映射单元,用于根据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时确定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与所述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评估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行系统性能评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仿真单元,用于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以确定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仿真,输出各用户设备UE的静态指标值和动态指标值;基于不同类的静态指标值确定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并按照设定步长值,分别根据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进行栅格切片,形成多个栅格;分别将每一类动态指标值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以及分别根据各栅格内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取值,确定相应动态指标值与第一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及第二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仿真单元和第二仿真单元获得的静态指标值至少包括用户空口信噪比C/I和干扰噪声比值I0/N0,其中,C为UE的接收功率,I=I0+N0,I0为系统干扰,N0为系统底噪,所述第二仿真单元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至少包括数据块大小TBS信息、信干噪比SNR信息和调度次数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仿真单元基于不同类的静态指标值确定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并按照设定步长值,分别根据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进行栅格切片,形成多个栅格,包括:
将C/I作为第一维度,按照设定步长进行栅格grid切片,形成多个C/I grid区间;
将I0/N0作为第二维度,按照设定步长对所述多个C/I grid区间进行grid切片,形成多个栅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仿真单元分别将每一类动态指标值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根据各栅格内每一类动态指标值对应的采样点取值,确定相应动态指标值与第一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及第二维度对应的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将TBS信息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TBS信息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根据每一个栅格内的TBS信息采样点平均取值,确定TBS信息与C/I及I0/N0之间的三维对应关系;
将SNR信息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SNR信息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根据每一个栅格内的SNR信息采样点平均取值,确定SNR信息与C/I及I0/N0之间的三维对应关系;
根据调度次数信息确定调度频率β,并将调度频率β作为第三维度,在各栅格内分别确定调度频率β对应的采样点,以及根据每一个栅格内的调度频率采样点平均取值,确定调度频率β与C/I及I0/N0之间的三维对应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仿真单元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动态预仿真,以确定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按照设定次数进行动态预仿真,并根据各次仿真结果的平均处理结果确定所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单元针对设定的应用场景进行静态仿真,获得相应的静态指标值时,进行初始用户设备UE接入,完成UE的接纳控制,并确定各UE的归属地以及计算各UE的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及天线增益,并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计算出各UE的静态指标值。
17.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单元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行系统性能评估,包括:
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吞吐量OTA参数和Service参数,以及SNR信息;
根据各UE的OTA参数计算每个小区内UE的OTA参数之和,以获得各小区的小区吞吐量;
根据各UE的SNR信息计算每个小区的平均SNR,以获得各小区的小区SNR。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单元根据获得的动态指标值,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OTA参数和Service参数,包括:
判断静态仿真时采用的系统配置参数和动态预仿真时采用的系统配置参数是否一致;
若是,则基于各UE的TBS信息和调度频率β,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OTA参数和Service参数,且OTA参数等于Service参数;
否则,基于各UE的TBS信息和调度频率β以及比例因子,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OTA参数,其中,所述比例因子为动态预仿真时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与静态仿真时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的比值;以及基于各UE的OTA参数、静态预仿真时每小区接入最大UE数、静态仿真时采用的系统带宽和动态预仿真时调度每UE最大分配的物理资源块PRB数目,分别确定每一个UE的Service参数。
CN201110243934.4A 2011-08-24 2011-08-24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957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3934.4A CN102957572B (zh) 2011-08-24 2011-08-24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PCT/CN2012/079430 WO2013026350A1 (zh) 2011-08-24 2012-07-31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3934.4A CN102957572B (zh) 2011-08-24 2011-08-24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572A true CN102957572A (zh) 2013-03-06
CN102957572B CN102957572B (zh) 2016-01-27

Family

ID=4774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3934.4A Active CN102957572B (zh) 2011-08-24 2011-08-24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7572B (zh)
WO (1) WO201302635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143A (zh) * 2015-01-13 2015-05-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室外小区平均吞吐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35707A (zh) * 2013-12-24 2015-06-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天线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446328A (zh) * 2015-08-10 2017-02-22 新思科技有限公司 在存在泄漏和/或动态切换的情况下对电压域的评估
CN108804826A (zh) * 2018-06-12 2018-11-13 重庆穗通汽车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与装置
CN115087006A (zh) * 2022-06-20 2022-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帧结构系统下行仿真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3088B (zh) * 2017-12-21 2022-02-22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基于内动态映射的无人机控制系统评估与仿真实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630A (zh) * 2006-03-09 2006-10-11 西安交通大学 无线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动态仿真方法
US20070014263A1 (en) * 2003-11-28 2007-01-18 Marco Ferrato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s of a mobile telephony network
CN101568145A (zh) * 2009-05-15 2009-10-28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cqi上报实现方法
CN101998476A (zh) * 2009-08-31 2011-03-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小区吞吐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76103A (zh) * 2011-02-24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续调度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6171C (zh) * 2006-03-17 2009-10-28 北京邮电大学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层性能的快速仿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4263A1 (en) * 2003-11-28 2007-01-18 Marco Ferrato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s of a mobile telephony network
CN1845630A (zh) * 2006-03-09 2006-10-11 西安交通大学 无线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动态仿真方法
CN101568145A (zh) * 2009-05-15 2009-10-28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cqi上报实现方法
CN101998476A (zh) * 2009-08-31 2011-03-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小区吞吐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76103A (zh) * 2011-02-24 2011-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续调度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珂等: "TD-LTE系统上行性能评估与HPSS技术的研究", 《软件》, vol. 31, no. 12, 20 December 2010 (2010-12-20)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5707A (zh) * 2013-12-24 2015-06-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天线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640143A (zh) * 2015-01-13 2015-05-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室外小区平均吞吐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40143B (zh) * 2015-01-13 2018-03-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室外小区平均吞吐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46328A (zh) * 2015-08-10 2017-02-22 新思科技有限公司 在存在泄漏和/或动态切换的情况下对电压域的评估
CN106446328B (zh) * 2015-08-10 2021-09-21 新思科技有限公司 在存在泄漏和/或动态切换的情况下对电压域的评估
CN108804826A (zh) * 2018-06-12 2018-11-13 重庆穗通汽车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与装置
CN115087006A (zh) * 2022-06-20 2022-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帧结构系统下行仿真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087006B (zh) * 2022-06-20 2024-04-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帧结构系统下行仿真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572B (zh) 2016-01-27
WO2013026350A1 (zh) 201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0075B (zh) 一种基站部署位置的寻址方法及装置
CN102957572A (zh) 一种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6982436A (zh) 一种室内外网络覆盖的检测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451532A (zh) 一种基站位置的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05376089A (zh) 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3797755B (zh) 一种网络关键性绩效指标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JP7486659B2 (ja) 基地局の省エネルギー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CN102984745A (zh) Wi-Fi AP位置及路径损耗模型的联合估测方法
CN108293193A (zh) 一种用于完成路测数据的高效计算方法
CN104684091B (zh) 网络架构调整方法、装置、网络调度控制器及基站
CN110831057B (zh) 网络覆盖状况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8032939A (ja) 品質推定装置及び品質推定方法
CN107517465B (zh) 一种对fdd-lte基站站址的筛选方法和装置
CN109982365B (zh) 基于仿真和mro数据的天馈问题核查方法及装置
CN107995630B (zh) 一种无线网络覆盖的信号数据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447677B (zh) 一种高负荷地理栅格识别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958090B (zh) 一种信道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2958089B (zh) 一种进行仿真的方法和设备
CN110839257B (zh) 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00438A (zh) 通信网络数据建模实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873557A (zh) 基站的重叠覆盖率计算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2612068B (zh) 一种确定lte系统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14339913A (zh) 无线网络的邻小区更新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052098A (zh) 一种北向性能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CN110536356B (zh) 一种公专网干扰排查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