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4318A - 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4318A
CN102954318A CN2012104414609A CN201210441460A CN102954318A CN 102954318 A CN102954318 A CN 102954318A CN 2012104414609 A CN2012104414609 A CN 2012104414609A CN 201210441460 A CN201210441460 A CN 201210441460A CN 102954318 A CN102954318 A CN 102954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ix
conical
casing
cylindrica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1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4318B (zh
Inventor
刘宇
吕春光
邱明星
田静
贾智元
李健
王东
石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Shenyang Engin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VIC Shenyang Engin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Shenyang Engin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VIC Shenyang Engin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2104414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43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4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4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4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43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锥面螺旋线在圆锥面机匣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利用柱面螺旋线、锥面螺旋线和柱面螺旋线在圆锥面与圆柱面结合的机匣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利用锥面螺旋线控制规律,控制锥面螺旋线在圆锥面机匣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利用柱面螺旋线控制规律,控制柱面螺旋线在圆柱面机匣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利用锥面螺旋线和柱面螺旋线控制规律,控制锥面螺旋线和柱面螺旋线在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本发明的优点:可快速修改不同加强筋布局,适用于圆锥面机匣、圆柱面机匣以及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外表面加强筋布局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钛合金和先进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其结构先进制造工艺的发展,钛合金和复合材料加筋格栅机匣结构以其优良承载和抗损伤能力以及低成本制造等独特的优点已成为近当代航空、航天、船舶和高速运载机械中最有竞争性的先进结构形式之一。就加强筋布局设计而言,目前多采用直线或圆周线控制加强筋的布局设计,但在利用螺旋线控制加强筋布局设计方面尚属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出的加强筋布局形式相较于传统矩形网格加强筋形式,可以更好地传递扭矩和弯矩,提高机匣筒体刚度和各向加强筋的利用效率,特提供了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锥面螺旋线1在圆锥面机匣3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利用柱面螺旋线2在圆柱面机匣4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利用锥面螺旋线1和柱面螺旋线2在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5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锥面螺旋线1控制规律,控制锥面螺旋线1在圆锥面机匣3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柱面螺旋线2控制规律,控制柱面螺旋线2在圆柱面机匣4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锥面螺旋线1和柱面螺旋线2控制规律,控制锥面螺旋线1和柱面螺旋线2在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5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在图2所示坐标系,符合右手定则,按公式101设计圆锥面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
X=ρ·sinα0cosθ
Y=ρ·sinα0sinθ
Z=(ρ-ρ0)·cosα0
ρ = ρ 0 · e ( θ · sin α 0 tan β ) - - - 101
式中ρ——圆锥面机匣筒体外壁面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ρ0——圆锥面机匣筒体进口截面外缘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α0——圆锥面机匣扩张角,即圆锥面半顶角
θ——锥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锥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在图4所示坐标系,符合右手定则,按公式102设计圆柱面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
X=R·cosθ
Y=R·sinθ
Z=R·θ·cotβ              102
式中R——圆柱面机匣筒体外径
θ——柱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柱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在图6所示坐标系,符合右手定则,按公式103、104设计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
锥面螺旋线
X=ρ·sinα0cosθ
Y=ρ·sinα0sinθ
Z=(ρ-ρ0)·cosα0
ρ = ρ 0 e ( θ · sin α 0 tan β ) - - - 103
式中ρ——圆锥面机匣筒体外壁面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ρ0——圆锥面机匣筒体出口截面外缘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α0——圆锥面机匣扩张角,即圆锥面半顶角
θ——锥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锥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柱面螺旋线
X=R·cosθ
Y=R·sinθ
Z=R·θ·cotβ            104
式中R——圆柱面机匣筒体外径
θ——柱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柱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在确定了圆锥面机匣、圆柱面机匣或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的基本尺寸后,公式101和102中的ρ0、α0、β、R均为常数,而唯一的自变量θ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加强筋布局的结构设计结果;
变量θ影响螺旋线起点和终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和螺旋线长度,可用公式105表示: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41
式中θ0——柱面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用弧度表示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42
——整条柱面螺旋线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t——取值在[0,1]之间:当t=0时,θ=θ0,表示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当t=1时,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43
表示螺旋线终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当0<t<1时,θ可以表示螺旋线上起点与终点之间任意一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
在利用公式101~104设计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公式101~104的利用需满足在图2、图4、图6所示的坐标系下,对于圆锥面机匣和圆柱面机匣,坐标系XC-YC平面与机匣进口截面重合,原点设置在机匣进口截面圆心上;对于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为保证加强筋在圆锥面和圆柱面交界处的连续性,坐标系XC-YC平面与圆锥面和圆柱面交界面重合,原点设置在交界面圆心上;
公式105中共有θ0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51
两个自变量,一般地,为保证加强筋在机匣上分布的对称性,并方便建模,θ0可取值0;同时,考虑到螺旋线应贯穿整个机匣外表面,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52
可在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53
之间取值;
利用公式101~105设计出的是一条机匣表面贯穿机匣进出口截面的加强筋引导线,后续还需要根据机匣强度计算分析结果,得到合适的加强筋截面高度、宽度。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可快速修改不同加强筋布局,并可进行改型产品的快速设计,适用于圆锥面机匣、圆柱面机匣以及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外表面加强筋布局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圆锥面机匣加强筋布局示意图;
图2为圆锥面机匣加强筋布局坐标系示意图;
图3为圆柱面机匣加强筋布局示意图;
图4为圆柱面机匣加强筋布局坐标系示意图;
图5为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加强筋布局示意图;
图6为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加强筋布局坐标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锥面螺旋线1在圆锥面机匣3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利用柱面螺旋线2在圆柱面机匣4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利用锥面螺旋线1和柱面螺旋线2在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5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锥面螺旋线1控制规律,控制锥面螺旋线1在圆锥面机匣3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柱面螺旋线2控制规律,控制柱面螺旋线2在圆柱面机匣4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锥面螺旋线1和柱面螺旋线2控制规律,控制锥面螺旋线1和柱面螺旋线2在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5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在图2所示坐标系,符合右手定则,按公式101设计圆锥面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
X=ρ·sinα0cosθ
Y=ρ·sinα0sinθ
Z=(ρ-ρ0)·cosα0
ρ = ρ 0 · e ( θ · sin α 0 tan β ) - - - 101
式中ρ——圆锥面机匣筒体外壁面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ρ0——圆锥面机匣筒体进口截面外缘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α0——圆锥面机匣扩张角,即圆锥面半顶角
θ——锥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锥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在图4所示坐标系,符合右手定则,按公式102设计圆柱面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
X=R·cosθ
Y=R·sinθ
Z=R·θ·cotβ           102
式中R——圆柱面机匣筒体外径
θ——柱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柱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在图6所示坐标系,符合右手定则,按公式103、104设计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
锥面螺旋线
X=ρ·sinα0cosθ
Y=ρ·sinα0sinθ
Z=(ρ-ρ0)·cosα0
ρ = ρ 0 e ( θ · sin α 0 tan β ) - - - 103
式中ρ——圆锥面机匣筒体外壁面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ρ0——圆锥面机匣筒体出口截面外缘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α0——圆锥面机匣扩张角,即圆锥面半顶角
θ——锥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锥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柱面螺旋线
X=R·cosθ
Y=R·sinθ
Z=R·θ·cotβ        104
式中R——圆柱面机匣筒体外径
θ——柱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柱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在确定了圆锥面机匣、圆柱面机匣或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的基本尺寸后,公式101和102中的ρ0、α0、β、R均为常数,而唯一的自变量θ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加强筋布局的结构设计结果;
变量θ影响螺旋线起点和终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和螺旋线长度,可用公式105表示: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81
式中θ0——柱面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用弧度表示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82
——整条柱面螺旋线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t——取值在[0,1]之间:当t=0时,θ=θ0,表示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当t=1时,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83
表示螺旋线终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当0<t<1时,θ可以表示螺旋线上起点与终点之间任意一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
在利用公式101~104设计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公式101~104的利用需满足在图2、图4、图6所示的坐标系下,对于圆锥面机匣和圆柱面机匣,坐标系XC-YC平面与机匣进口截面重合,原点设置在机匣进口截面圆心上;对于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为保证加强筋在圆锥面和圆柱面交界处的连续性,坐标系XC-YC平面与圆锥面和圆柱面交界面重合,原点设置在交界面圆心上;
公式105中共有θ0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91
两个自变量,一般地,为保证加强筋在机匣上分布的对称性,并方便建模,θ0可取值0;同时,考虑到螺旋线应贯穿整个机匣外表面,
Figure BDA00002371193700092
可在之间取值;
利用公式101~105设计出的是一条机匣表面贯穿机匣进出口截面的加强筋引导线,后续还需要根据机匣强度计算分析结果,得到合适的加强筋截面高度、宽度。

Claims (1)

1.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锥面螺旋线(1)在圆锥面机匣(3)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利用柱面螺旋线(2)在圆柱面机匣(4)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利用锥面螺旋线(1)和柱面螺旋线(2)在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5)外表面开展加强筋布局设计;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锥面螺旋线(1)控制规律,控制锥面螺旋线(1)在圆锥面机匣(3)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柱面螺旋线(2)控制规律,控制柱面螺旋线(2)在圆柱面机匣(4)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在选定的坐标系下,利用锥面螺旋线(1)和柱面螺旋线(2)控制规律,控制锥面螺旋线(1)和柱面螺旋线(2)在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5)外表面上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在坐标系中,符合右手定则,按公式(101)设计圆锥面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
X=ρ·sinα0cosθ
Y=ρ·sinα0sinθ
Z=(ρ-ρ0)·cosα0
ρ = ρ 0 · e ( θ · sin α 0 tan β ) - - - ( 101 )
式中ρ——圆锥面机匣筒体外壁面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ρ0——圆锥面机匣筒体进口截面外缘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α0——圆锥面机匣扩张角,即圆锥面半顶角
θ——锥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锥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在坐标系中,符合右手定则,按公式(102)设计圆柱面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
X=R·cosθ
Y=R·sinθ
Z=R·θ·cotβ           (102)
式中R——圆柱面机匣筒体外径
θ——柱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柱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在坐标系中,符合右手定则,按公式(103)、(104)设计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
锥面螺旋线
X=ρ·sinα0cosθ
Y=ρ·sinα0sinθ
Z=(ρ-ρ0)·cosα0
ρ = ρ 0 e ( θ · sin α 0 tan β ) - - - ( 103 )
式中ρ——圆锥面机匣筒体外壁面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ρ0——圆锥面机匣筒体出口截面外缘上任一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
α0——圆锥面机匣扩张角,即圆锥面半顶角
θ——锥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锥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柱面螺旋线
X=R·cosθ
Y=R·sinθ
Z=R·θ·cotβ             (104)
式中R——圆柱面机匣筒体外径
θ——柱面螺旋线上某点相对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β——柱面螺旋线的螺旋角,对于等格栅网格,β=60°
在确定了圆锥面机匣、圆柱面机匣或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的基本尺寸后,公式(101)和(102)中的ρ0、α0、β、R均为常数,而唯一的自变量θ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加强筋布局的结构设计结果;
变量θ影响螺旋线起点和终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和螺旋线长度,可用公式(105)表示:
Figure FDA00002371193600031
式中θ0——柱面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用弧度表示
Figure FDA00002371193600032
——整条柱面螺旋线绕Z轴旋转的角度,用弧度表示
t——取值在[0,1]之间:当t=0时,θ=θ0,表示螺旋线起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当t=1时,
Figure FDA00002371193600033
表示螺旋线终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当0<t<1时,θ可以表示螺旋线上起点与终点之间任意一点绕Z轴旋转的角向位置
在利用公式(101)~(104)设计机匣等格栅加强筋布局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公式(101)~(104)的利用需满足在坐标系下,对于圆锥面机匣和圆柱面机匣,坐标系XC-YC平面与机匣进口截面重合,原点设置在机匣进口截面圆心上;对于圆锥面、圆柱面结合的机匣,为保证加强筋在圆锥面和圆柱面交界处的连续性,坐标系XC-YC平面与圆锥面和圆柱面交界面重合,原点设置在交界面圆心上;
公式(105)中共有θ0
Figure FDA00002371193600041
两个自变量,一般地,为保证加强筋在机匣上分布的对称性,并方便建模,θ0可取值0;同时,考虑到螺旋线应贯穿整个机匣外表面,
Figure FDA00002371193600042
可在
Figure FDA00002371193600043
之间取值;
利用公式(101)~(105)设计出的是一条机匣表面贯穿机匣进出口截面的加强筋引导线,后续还需要根据机匣强度计算分析结果,得到合适的加强筋截面高度、宽度。
CN201210441460.9A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Active CN1029543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1460.9A CN102954318B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1460.9A CN102954318B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4318A true CN102954318A (zh) 2013-03-06
CN102954318B CN102954318B (zh) 2014-08-06

Family

ID=47763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1460.9A Active CN102954318B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431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0042A (zh) * 2013-05-24 2013-09-18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用于布置三维角筋的方法
CN105756726A (zh) * 2014-12-19 2016-07-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提高机匣刚度的方法
CN113779711A (zh) * 2021-08-16 2021-12-10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基于化学铣工艺的外涵道机匣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8857A1 (de) * 2005-08-17 2007-02-22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Doppelschalig aufgebauter Mittelkasten
CN101092977A (zh) * 2007-07-23 2007-12-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处理机匣设计方法
EP1902951A1 (fr) * 2006-09-20 2008-03-26 Snecma Système propulsif à pylone intégré pour avion
US20080134688A1 (en) * 2006-12-06 2008-06-12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otatable integrated segmented mid-turbine frames
FR2921341A1 (fr) * 2007-09-25 2009-03-27 Snecma Sa Accrochage d'un turboreacteur sous l'aile d'un aeronef
CN102248380A (zh) * 2011-07-04 2011-11-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动机整体机匣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8857A1 (de) * 2005-08-17 2007-02-22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Doppelschalig aufgebauter Mittelkasten
EP1902951A1 (fr) * 2006-09-20 2008-03-26 Snecma Système propulsif à pylone intégré pour avion
US20080134688A1 (en) * 2006-12-06 2008-06-12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otatable integrated segmented mid-turbine frames
CN101092977A (zh) * 2007-07-23 2007-12-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处理机匣设计方法
FR2921341A1 (fr) * 2007-09-25 2009-03-27 Snecma Sa Accrochage d'un turboreacteur sous l'aile d'un aeronef
CN102248380A (zh) * 2011-07-04 2011-11-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动机整体机匣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春光,邱明星,田静,李健: "航空发动机外涵机匣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航空发动机》, vol. 38, no. 1, 28 February 2012 (2012-02-28), pages 29 - 32 *
宣海军,陆晓,洪伟荣,廖连芳: "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研究综述", 《航空动力学报》, vol. 25, no. 8, 31 August 2010 (2010-08-31), pages 1860 - 1867 *
赵文涛,陈果,李琼,杨飞益: "航空发动机机匣支承动刚度有限元计算及验证", 《航空计算技术》, vol. 41, no. 5, 30 September 2011 (2011-09-30), pages 34 - 4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0042A (zh) * 2013-05-24 2013-09-18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用于布置三维角筋的方法
CN105756726A (zh) * 2014-12-19 2016-07-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提高机匣刚度的方法
CN105756726B (zh) * 2014-12-19 2017-12-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提高机匣刚度的方法
CN113779711A (zh) * 2021-08-16 2021-12-10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基于化学铣工艺的外涵道机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4318B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49271U (zh) 3d打印头
CN102954318B (zh) 一种薄壁机匣新型加强筋布局设计方法
CN107963236A (zh) 基于密切锥理论的定平面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5082156B (zh) 一种基于速度最优控制的空间轨迹平滑方法
Chu et al. Tool path planning for five-axis flank milling with developable surface approximation
CN104251235B (zh) 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离心泵蜗壳设计方法
EP3316153A1 (en) Fairing method for asymmetric ship
CN105843234A (zh) 一种uuv对圆形障碍物几何绕行的二维航路规划方法
CN108100291B (zh) 一种给定三维前缘线的吻切乘波体设计方法
CN108860451A (zh) 科考船侧推孔装置放样建造安装工艺
CN110716493A (zh) 一种五轴微线段加工路径光顺方法
CN110182380A (zh) 基于典型内转进气道的高超声速内外流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3272901A (zh) 一种导管实样取制方法
CN102331714A (zh) 球头立铣刀s形刃曲线的形成方法
CN102699817A (zh) 一种大口径非球面气囊抛光进动控制方法
CN105676787A (zh) 一种椭圆弧插补算法
JP2003276690A (ja) サイドスラスタおよびそのサイドスラスタを備えた船舶、並びにサイドスラスタの製造方法
CN102790483A (zh) 汽轮发电机定子线棒三维参数化建模与实体成型制造方法
CN106844987A (zh) 基于非正交螺旋面生成立铣刀圆弧刀体刀刃曲线的方法
CN105270590B (zh) 船尾整流板和船舶
JP2007331549A (ja) 船尾ダクト及びそれを取り付けた船舶
CN104985329B (zh) 双曲率立体化铣零件激光刻型加工方法
CN107000825B (zh) 推进效率提高装置
Tang et al. 3D winding path modeling on truncated conical shell with proposed outer-contour expanding and convex helix algorithms
CN102161059A (zh) 铝合金大直径薄壁管数控弯曲的偏心芯头及其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