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8249A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协调对等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协调对等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8249A
CN102948249A CN2011800317533A CN201180031753A CN102948249A CN 102948249 A CN102948249 A CN 102948249A CN 2011800317533 A CN2011800317533 A CN 2011800317533A CN 201180031753 A CN201180031753 A CN 201180031753A CN 102948249 A CN102948249 A CN 102948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equity
section point
evolved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17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尤卢皮纳
黄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48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8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2Network node acting on behalf of an other network entity, e.g. prox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提供了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可被配置成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协调对等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4月30日提交的题为“X2 Setup for Child EvolvedNodeB(用于子演进型B节点的X2建立)”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1/330,246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援引明确纳入于此。
背景
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协调对等通信。
背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语音、数据、视频等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以及传达信息,不管用户位于何处(例如,建筑内部或外部)以及用户是驻定的还是移动中的(例如,在交通工具中、步行中)。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多址系统包括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码分多址(C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微波接入全球互通性(WiMAX),以及各种其他系统。
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同时支持多个移动设备的通信。每个移动设备通过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通信,其中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至移动设备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移动设备至基站的通信链路。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等来建立。另外,移动设备在对等(P2P)无线网络配置中与其他移动设备通信(和/或基站与其他基站通信)。
对于无线通信系统,多址技术已在各种电信标准中被采纳以提供使不同的无线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以及甚至全球层面上进行通信的公共协议。新兴电信标准的一示例是长期演进(LTE)。LTE提供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颁布的一组针对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移动标准的增强。LTE被设计成通过提高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利用新频谱、以及更好地与在下行链路(DL)上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UL)上使用SC-FDMA以及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的其他开放标准更好地整合来更好地支持移动宽带因特网接入。然而,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长,存在要在LTE技术中作出进一步改进的需要。较佳地,这些改进应当适用于其他多址技术以及采用这些技术的电信标准。
概述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促成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促成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促成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其配置成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促成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处理系统,其配置成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促成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用于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的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促成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的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执行以使装置进行以下动作的代码: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执行以使装置进行以下动作的代码: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
附图简要说明
在结合附图理解下面阐述的具体说明时,本公开的特征、本质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始终作相应标识。
图1A是根据本公开各方面解说采用处理系统的装置的硬件实现的图示。
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用于为演进型B节点(即,演进型B节点或eNB)促成X2建立的系统的图示。
图1C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用于促成X2代理接口管理的系统的图示。
图2是根据本公开诸方面解说无线通信环境的图示。
图3A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网络架构的示例的图示。
图3B是根据本公开诸方面解说无线通信系统的图示。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为演进型B节点执行X2建立的系统的图示。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用于演进型B节点的X2建立的规程的图示。
图6和7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用于演进型B节点的X2建立的各种方法的图示。
图8是根据本公开各方面解说促成无线通信的方法体系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装置的功能性的概念图。
具体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组件以便避免湮没此类概念。
现在将参照各种装置和方法给出电信系统的若干方面。这些装置和方法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行描述并在附图中由各种框、模块、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统称为“元素”)来解说。这些元素可利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此类元素是实现成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
作为示例,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用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的“处理系统”来实现。处理器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电路、以及其他配置成执行本公开中通篇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合适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味着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它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软件可驻留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作为示例,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用盘(DVD))、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记忆卡、记忆棒、钥匙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式PROM(EPROM)、电可擦式PROM(EEPROM)、寄存器、可移动盘、以及任何其他用于存储可由计算机访问和读取的软件和/或指令的合适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驻留在处理系统中、在处理系统外部、或跨包括该处理系统在内的多个实体分布。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实施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作为示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封装材料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如何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的总体设计约束来最佳地实现本公开中通篇给出的所描述的功能性。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诸如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单载波FDMA(SC-FDMA)网络等。术语“网络”和“系统”常被可互换地利用。CDMA网络可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低码片率(LCR)。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IEEE 802.11、IEEE 802.16、IEEE 802.20、
Figure BDA00002656735500061
等无线电技术。UTRA、E-UTRA和GSM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长期演进(LTE)是即将发布的使用E-UTRA的UMTS版本。UTRA、E-UTRA、GSM、UMTS以及LTE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这些各种各样的无线电技术和标准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为了清楚起见,以下针对LTE来描述这些技术的某些方面,并且在以下描述的很大部分中利用LTE术语。利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是一种技术。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相近的性能以及本质上相同的总体复杂度。SC-FDMA信号因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而具有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SC-FDMA已吸引了极大的注意力,在其中较低PAPR在发射功率效率方面使移动终端受益极大的上行链路通信中尤其如此。它目前是3GPP长期演进(LTE)或演进UTRA中的上行链路多址方案中的工作设想。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被配置成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个终端经由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DL)是指从基站至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UL)是指从终端至基站的通信链路。此通信链路可经由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
MIMO系统采用多个(NT个)发射天线和多个(NR个)接收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由这NT个发射天线以及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被分解成NS个也称为空间信道的独立信道,其中NS≤min{NT,NR}。这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维。如果利用了由这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所创建的附加维度,则MIMO系统可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更高的吞吐量和/或更高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和反向链路传输是在相同的频率区域上,从而互易性原理允许从反向链路信道来估计前向链路信道。这在接入点处有多个天线可用时使得该接入点能够在前向链路上提取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系统将整个系统带宽有效地划分成多个副载波,这些副载波也可被称为频率子信道、频调或频槽。对于OFDM系统而言,首先用特定编码方案来编码要传送的数据(例如,信息比特)以生成经编码比特,并且这些经编码比特被进一步编组成多比特码元,这些多比特码元随后被映射至调制码元。每个调制码元对应于由用于数据传输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M-PSK或M-QAM)定义的信号星座中的一点。在可取决于每个频率副载波的带宽的每个时间区间,可在这些频率副载波中的每一个上传送调制码元。因而,OFDM可被用于对抗由频率选择性衰落导致的码元间干扰(ISI),频率选择性衰落可由跨系统带宽的不同衰减量来表征。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采用处理系统114和存储器105的装置100的实现的示例的概念图示。在一示例中,处理系统114可实现成具有由总线102表示的总线架构。取决于处理系统114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102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102将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般地由处理器104表示)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一般地由计算机可读介质106表示)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102还可链接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各种其他电路,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不再赘述。总线接口108提供总线102与收发机110之间的接口。收发机110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手段。取决于装置100的本质,还可提供用户接口112(例如,按键板、触摸板、监视器、显示器、扬声器、话筒、操纵杆)以与用户接口。
处理器104被配置成管理总线102和一般处理,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106上的软件的执行。软件在由处理器104执行时使处理系统114执行本文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106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器104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装置100可被配置成在对等网络中促成无线通信。装置100包括处理系统114,其可被配置成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在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公开的这些和各种其他方面。
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用于为子演进型B节点(即,演进型B节点或eNB)促成X2建立的系统120的概念图示。在一实现中,系统120可驻留在用户装备(UE)中。系统120包括可从例如接收机天线接收信号的接收机组件122。接收机组件122可对收到的信号执行典型动作,诸如滤波、放大、下变频等。接收机组件122可被配置成数字化经调理信号以获得采样。解调器124可被配置成获得对应每个码元周期的收到码元并且向处理器126提供收到码元。
处理器126可被配置成用于分析由接收机组件122收到的信息和/或生成供发射机128发射的信息。处理器126可被配置成控制系统120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分析由接收机组件122收到的信息,生成供发射机128发射的信息,和/或控制系统120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处理器126可包括配置成用于协调与附加UE的通信的控制器组件。
系统120可包括起作用地耦合到处理器126的存储器130。存储器130可被配置成存储与协调通信有关的信息和任何其它合适的信息。存储器130可被配置成存储与X2接口管理相关联的协议。各种方面的存储器130旨在包括而不限于这些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类型的存储器。系统120可包括码元调制器132,其中发射机128发射经调制信号。
图1C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配置成促成X2接口管理的系统140的图示。系统140可包括接入点(AP)或基站(BS)142。如图所示,基站142通过接收天线146接收来自一个或更多个通信设备144(例如,UE)的信号,并通过发射天线148向一个或更多个通信设备144发射。
在一实现中,基站142可包括从接收天线146接收信息并且起效地与解调接收到的信息的解调器152相关联的接收机150。经解调码元由处理器154进行分析,处理器154耦合到存储与X2接口管理有关的信息的存储器156。基站可包括调制器158以复用该信号,该信号由发射机160通过发射天线148向一个或更多个通信设备144发射。
图2是根据本公开诸方面解说无线通信环境200的图示。无线通信环境200包括多个接入点BS,这多个BS包括家用演进型B节点(HeNB)210,HeNB210中的每者可安装在相应的小规模网络环境中,该小规模网络环境可包括用户住宅、商业场所、室内/室外设施230、等等。HeNB 210可被配置成为相关联UE 220(例如,其包括在与HeNB 210相关联的封闭订户群(CSG)中)、任选地或者为异己或访客UE 220(例如,其未被配置成用于HeNB 210的该CSG)服务。每个HeNB 210进一步经由诸如DSL路由器、电缆调制解调器、宽带电力线连接、卫星因特网连接、或某种其他宽带因特网连接之类的网络接口来耦合到因特网240和移动运营商核心网250。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为了经由HeNB 210来实现无线服务,HeNB 210的所有者订阅通过移动运营商核心网250供应的诸如3G移动服务之类的移动服务。UE 220可被配置成使用本文描述的各种技术来在宏蜂窝环境中和/或在住宅式小规模网络环境中工作。由此,HeNB 210可与任何合适的现有UE220后向兼容。除宏蜂窝小区移动网络255以外,UE 220可由预定数目的诸如驻留在相应用户住宅、商业场所、或室内/室外设施230内的HeNB 210之类的HeNB 210来服务,并且不可以处于与移动运营商核心网250的宏蜂窝小区移动网络255的软切换状态。应领会,尽管本文所描述诸方面采用3GPP技术,但应理解,这些方面还可被应用于3GPP技术(版本99〔Rel99〕、版本5、版本6、版本7)、以及3GPP2技术(1xRTT、1xEV-DO版本0、修订版A、修订版B)及其他已知和相关技术。
图3A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长期演进(LTE)网络架构300的实施例的图示。LTE网络架构300可称为演进型分组系统(EPS)300。EPS 300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户装备(UE)302、演进型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UTRAN)304、演进型分组核心(EPC)310、归属订户服务器(HSS)320、以及运营商的IP服务322。EPS可与其他接入网互连,但为简单化,未示出那些实体/接口。如图3A中所示,EPS 300提供分组交换服务。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领会的,贯穿本公开给出的各种概念可扩展到提供电路交换服务的网络。另外,应当领会,EPS 300中的装置和/或设备中的每一个装置和/或设备可各自包括图1的装置100,而不会偏离本公开的范围。
E-UTRAN包括演进型B节点(eNodeB)306和/或一个或更多个其他演进型B节点308。演进型B节点306提供朝向UE 302的用户及控制面协议终接。演进型B节点306可经由X2接口(即,回程)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其他演进型B节点308。演进型B节点306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基站、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演进型B节点306为UE 302提供通往EPC 310的接入点。UE 302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GPS)、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功能设备。UE302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
演进型B节点306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 310。EPC 310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312、其他MME 314、服务网关316、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318。MME 312是处理UE 302与EPC 310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
MME 312被配置成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用户IP分组通过服务网关316来传递,服务网关316自身连接到PDN网关318。PDN网关318提供UE网际协议(IP)地址分配和/或其他功能。PDN网关318连接到运营商的IP服务322。运营商的IP服务322可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P多媒体子系统(IMS)、以及PS流送服务(PSS)。
图3B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具有多个基站(BS)360(例如,无线接入点、无线通信装置)和多个终端370(例如,AT)的无线通信系统350。至少一个BS 360可以是与这些终端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以指代接入点(AP)、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odeB)、或某种其他技术。每个BS 360向特定地理区域或覆盖区域提供通信覆盖,例如图8中解说为的标示为352a、352b和352c的地理区域。术语“蜂窝小区”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可以指基站和/或其覆盖区域。为了改善系统容量,BS地理区域/覆盖区域可被划分成多个较小区域354a、354b、和354c(例如,图8中的蜂窝小区352a中一个或更多个较小区域)。每个较小区域354a、354b、354c可由各自的基收发机子系统(BTS)来服务。术语“扇区”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可指BTS或其覆盖区域。对于扇区化的蜂窝小区,该蜂窝小区中所有扇区的BTS典型地共同位于该蜂窝小区的基站内。本文所描述的传输技术可用于具有扇区化蜂窝小区的系统以及具有非扇区化蜂窝小区的系统。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术语“基站”可指代或可不指代服务一扇区的固定站以及服务一蜂窝小区的固定站。
在一实现中,一个或更多个终端370可散布遍及系统350各处,并且每个终端370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370可指代移动装置、移动站、用户装备(UE)、用户设备、无线通信装置、接入终端(AT)、用户终端、或某种其他技术。每个终端370可包括诸如无线设备蜂窝电话之类的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等等。每个终端370在任何给定时刻可在下行链路(例如,DL)和上行链路(例如,UL)上与零个、一个、或多个BS 360通信。DL指代从基站到终端的前向通信链路,并且UL指代从终端到基站的反向通信链路。
对于集中式架构,系统控制器380耦合到诸BS 360并提供对BS 360的协调和控制。对于分布式架构,BS 360可以按需(例如,藉由通信地耦合各BS 360的有线或无线回程网络)彼此通信。DL上的数据传输以系统350的该DL可支持的最大数据率或以接近此最大数据率从一个接入点向一个接入终端发生。该DL的附加信道(例如,控制信道)可从多个接入点向一个接入终端传送。该UL上的数据传输可从一个接入终端向一个或更多个接入点发生。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配置成为子演进型B节点执行X2建立的系统400的图示。在一实现中,X2接口应用协议(X2AP)规范了演进型B节点向其邻居供应的服务。该X2AP包括用来处置E-UTRAN(演进型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地面无线电接入网)内的用户装备(UE)移动性的规程和用来处置至少两个对等演进型B节点之间非因UE而异的操作的规程。
在LTE网络中,根据一实现,施主演进型B节点(DeNodeB)可具有子演进型B节点,诸如中继演进型B节点(ReNodeB)和家用演进型B节点(HeNodeB)之类。子演进型B节点可由子演进型B节点和施主演进型B节点之间的回程链路来服务。子演进型B节点(子演进型B节点或家用演进型B节点)可被配置成维持与每个感兴趣演进型B节点的单独X2AP接口,该感兴趣演进型B节点包括其施主演进型B节点和在其施主演进型B节点之外或其外部的一些其他演进型B节点。由这多个X2接口诱发的通信和操作开销可能是不期望的。在一实现中,X2代理可被部署在施主演进型B节点处(或者在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的外部)以减少由子演进型B节点处置的X2接口的数目。在部署了X2代理的情况下,子演进型B节点可被配置成维持朝向该X2代理的单个X2接口,同时在该X2代理的外部的所有其他演进型B节点表现为在该X2代理之下的蜂窝小区。
在子演进型B节点建立与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X2AP(X2应用协议)通信信道之前,该子演进型B节点可向其MME(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S1消息以获取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IP(网际协议)地址。然而,当在该子演进型B节点和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之间有X2代理时,从该子演进型B节点的视角来看的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该IP地址可以仅是该X2代理的IP地址。由此,X2接口可在该子演进型B节点和该X2代理之间以及在该X2代理和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之间建立。为了支持该操作,系统400被配置成当在该子演进型B节点和位于X2代理的外部的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之间有该X2代理时为子演进型B节点提供X2建立规程。
参照图4,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系统400包括节点402,其可以是施主演进型B节点(即,DeNodeB或DeNB)。节点402可被配置成与第一网络实体404和至少第二网络实体406通信。该第一网络实体404可包括子演进型B节点并且该第二网络实体406(或另一网络实体)可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目标演进型B节点、或某种另一网络实体(或某个其他网络节点)。
节点402可包括配置成截取来自第一网络实体404的请求的截取组件408。该请求可发送自子演进型B节点(例如,第一网络实体404)并且旨在给移动性管理实体(例如,第二网络实体406)。该请求可在S1-AP上收到并且可以是对于一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的网际协议地址的请求。评估组件410被配置成查实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是否属于节点402。
取决于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属于还是不属于节点402,X2建立组件412被配置成选择性地执行嵌套的X2建立。例如,如果评估组件410确定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属于外部演进型B节点(并且不属于节点402),那么X2建立组件412确定X2接口是否被建立。如果该X2接口被建立,那么X2建立组件412决定不执行该嵌套的X2建立。
在一实现中,评估组件410可被配置成确定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不属于节点402。在该实例中,X2建立组件412可决定不执行该嵌套的X2建立。
在一实现中,评估组件410可被配置成确定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属于外部演进型B节点。在该实例中,X2建立组件412(或另一组件)可确定第一X2接口未被建立,并且X2建立组件412(或另一组件)可向MME转发该请求。X2建立组件412(或另一组件)可获得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IP地址并且可建立与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第二X2接口。
在一实现中,通信组件414可被配置成向第一网络实体404(例如,子演进型B节点)发送包括该网际协议(IP)地址的响应。该IP地址可以是X2代理网际协议地址。
系统400可包括起作用地耦合到节点402的存储器416。存储器416可外置于节点402或者可驻留在节点402内。存储器416可保持与从子演进型B节点接收对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的网际协议地址的请求并且确定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是否属于该无线通信装置有关的指令。存储器416可存储与选择性地执行嵌套的X2建立并且向该子演进型B节点发送包括该IP地址的响应有关的指令。
根据一些方面,与接收有关的指令可包括与截取该请求有关的指令,其中该请求原来是从该子演进型B节点发送到MME的。与发送有关的指令可包括与发送X2代理IP地址有关的指令。与确定有关的指令可包括与确定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属于外部演进型B节点有关的指令。该存储器还保持与确定X2接口被建立并且决定不执行该嵌套的X2建立有关的指令。
根据一些方面,与确定有关的指令可包括与确定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不属于该无线通信装置有关的指令以及与选择性地执行有关的指令集合包括与决定不执行该嵌套的X2建立有关的指令。与确定有关的指令可包括与确定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属于外部演进型B节点有关的指令。存储器416可被配置成保持与确定第一X2接口未被建立、向移动性管理实体转发该请求、获得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IP地址、并且建立与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第二X2接口有关的指令。存储器416可被配置成存储与X2建立管理、采取行动以控制节点和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等相关联的协议,以使得系统400可采用所存储的协议和/或算法如本文中所描述地在无线网络中实现改进的通信。应领会,本文中描述的数据存储(例如,存储器)组件可为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藉由示例而非限定,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式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充当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有许多形式可用,诸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以及直接存储器总线RAM(DRRAM)。所公开方面的存储器旨在包括而不限于这些以及其他合适类型的存储器。
至少一个处理器418可起作用地连接到节点402(和/或存储器416)以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促成X2建立管理。处理器418可包括配置成用于分析和/或生成由节点402所接收的信息的处理器、配置成用于控制系统400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的处理器、和/或配置成用于分析和生成由节点402所接收的信息并且控制系统400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的处理器。
根据一些方面,处理器418可被配置成执行X2建立。处理器418可包括第一模块,其被配置成截取对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的网际协议地址的请求,其中该请求发送自子演进型B节点。处理器418可包括第二模块,其被配置成查实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是否与至少一个处理器418相关联。处理器418可包括配置成选择性地执行嵌套的X2建立的第三模块和配置成向该子演进型B节点传送包括该IP地址的响应的第四模块。
根据一些方面,处理器418包括配置成确定第一X2接口未被建立的第五模块和配置成向MME转发该请求的第六模块。处理器418可包括配置成获得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IP地址的第七模块和配置成建立与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第二X2接口的第八模块。
就本文中所示出和描述的示例性系统而言,参照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流程图将更好地领会可根据所公开主题内容来实现的方法体系。虽然出于使解释简单化的目的,这些方法体系被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框,但是应当理解和领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并不受框的数目或次序的限定,因为某些框可按与本文所描绘和描述的那些次序不同的次序发生和/或与其他框基本上同时发生。
不仅如此,实现本文中描述的方法体系可能并不需要所解说的框的全体。将领会,与各框相关联的功能性可由软件、硬件、其组合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手段(例如,设备、系统、过程、组件)来实现。另外,还应领会,在本说明书通篇公开的方法体系能够被存储在制品上以便于将此类方法体系传送和转移到各种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和领会,方法体系可被替换地表示为诸如状态图中那样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状态或事件,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用于子演进型B节点的X2建立的规程500的图示。由诸框表示的是用户装备(UE)502、子演进型B节点504、施主演进型B节点/X2代理506、MME 508、和目标演进型B节点510。当子演进型B节点504获得由其UE 502发出的(例如,之前从未见过的)新CGI(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报告时,子演进型B节点504应当建立与该新CGI或该新CGI集合的X2通信信道。在一示例中,如果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尚未建立与目标演进型B节点的X2接口,那么框512内的操作可以是需要的。
在一实现中,规程500可被如下实现。
操作1:子演进型B节点504被配置成通过S1-AP接口来向其MME 508发送请求以获得该新CGI的IP地址和/或该新CGI集合的IP地址。
操作2: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被配置成接收或截取发送自子演进型B节点504的该请求并且检查这些CGI是属于至少一个外部演进型B节点(例如,目标演进型B节点510)还是其自身。在一示例中,如果这些CGI不属于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那么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向子演进型B节点504发送回S1-AP响应以指示这些CGI的IP地址是该X2代理的IP。在一实现中,如果该CGI属于外部演进型B节点,那么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被配置成检查是否已经建立与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X2接口。如果X2接口在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和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之间已经被建立,那么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被配置成向子演进型B节点504发送回S1-AP响应以指示这些CGI的IP地址是该X2代理的IP。如果没有此类X2接口,那么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被配置成在其自身和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之间执行嵌套的X2建立。
操作3: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被配置成通过S1-AP来向该子演进型B节点的MME 508转发该请求。MME 508被配置成向目标外部演进型B节点510转发该请求。外部演进型B节点510被配置成通过S1-AP来向MME 508发送响应以提供其IP地址。MME 508被配置成向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转发该S1-AP响应消息。
操作4:在施主演进型B节点508获得目标外部演进型B节点510的IP地址之后,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被配置成建立与具有该目标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IP地址的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510的X2接口。
操作5:在该X2接口被建立之后,施主演进型B节点506被配置成向子演进型B节点504发送回S1-AP响应消息以指示该目标CGI的IP地址是该X2代理的IP。
操作6:一旦该子演进型B节点504收到从其视角来看的其目标蜂窝小区的IP地址,子演进型B节点504就被配置成通过X2AP向该IP地址发送X2建立请求,该IP地址是该X2代理的IP。
在一实现中,图5的规程500当在子演进型B节点和位于X2代理之外或其外部的外部演进型B节点之间有该X2代理时包括用于子演进型B节点的X2建立规程。在一示例中,施主演进型B节点被配置成从该子演进型B节点接收或截取S1-AP消息。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用于子演进型B节点的X2建立的方法600的图示。在一实现中,方法600可由子演进型B节点执行。在602处,从UE收到CGI或CGI集合。该CGI或CGI集合(下文简单指称为CGI)可包括UE之前未报告过的新CGI。
在一实现中,如果这些CGI是新的,那么在604处,向MME发送请求以获得这些新CGI的IP地址。该请求可通过S1-AP接口来发送。在606处,接收对该请求的答复。在一示例中,如果这些CGI不属于截取604处的请求的施主演进型B节点,那么该答复可指示这些CGI的该IP地址是X2代理的IP。在一示例中,如果X2接口在外部演进型B节点和截取该请求的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之间已经被建立,那么在606处收到的该答复指示这些CGI的该IP地址是该X2代理的IP。在一示例中,在X2接口被建立之后,在606处收到的该响应指示该目标CGI的该IP地址是该X2代理的IP。在一实现中,在与收到该答复(例如,该目标蜂窝小区的IP地址)的大约同一时间,在608发送X2建立请求。该X2建立请求可通过X2AP来发送给该目标蜂窝小区的IP地址,该IP地址是该X2代理的IP。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解说用于子演进型B节点的X2建立的方法700的图示。方法700可由诸如施主演进型B节点(DeNodeB)之类的节点执行。在702处,从子演进型B节点接收对一个或更多个CGI的网际协议(IP)地址的请求。该请求可通过S1-AP接口来收到,其中该子演进型B节点原本向其MME发送该请求而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截取了该请求。
在704处,作出关于这些CGI是属于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还是属于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确定。在706处,如果这些CGI不属于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那么向该子演进型B节点发送响应。该响应指示这些CGI的IP地址是X2代理的IP。该响应可以是S1-AP响应。
在708处,如果这些CGI属于外部演进型B节点,那么可查实是否已经建立与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X2接口。如果该X2接口在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和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之间已经被建立(“是”),那么方法700行进至706,并且向该子演进型B节点发送响应。该响应可以是S1-AP响应并且可指示这些CGI的IP地址是该X2代理的IP。
在708,如果经查实该X2接口尚未被建立(“否”),那么在710处,在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和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之间选择性地执行嵌套的X2建立。在一示例中,该嵌套的X2建立是通过向该子演进型B节点的MME转发该请求来执行的,该请求可通过S1-AP来发送。该MME向目标外部演进型B节点转发该请求,该目标外部演进型B节点可用响应(通过S1-AP)来答复该MME并且对该MME通知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IP地址。该MME向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转发该S1-AP响应消息。在与收到该目标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IP地址的大约同一时间,该施主演进型B节点建立与具有该目标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IP地址的该外部演进型B节点的X2接口。在该X2接口被建立之后,方法700继续,在706处,向该子演进型B节点发送S1-AP响应消息以指示该目标CGI的IP地址是该X2代理的IP。在收到该IP地址之后,该子演进型B节点通过X2AP来向该X2代理的IP地址发送X2建立请求。
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括用于执行方法700的各种方面的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用于使计算机从子演进型B节点获得对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的网际协议地址的请求的第一代码集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用于使该计算机评估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或该蜂窝小区全局身份集合的第二代码集合以及用于使该计算机选择性地实现嵌套的X2建立的第三代码集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用于使该计算机向该子演进型B节点传达包括该网际协议地址的响应的第四代码集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用于使该计算机截取该请求的第五代码集合,其中该请求原来是从该子演进型B节点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的。
图8根据本公开诸方面解说用于促成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800。在810处,该方法包括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在一实现中,该方法包括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该第一节点的该第一对等连接。在812处,该方法包括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在一实现中,该方法包括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该第二节点的该第二对等连接。在814处,该方法包括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在一实现中,该方法包括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
在一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从该第一节点接收对该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的请求,基于该请求来获取该第二节点的该网络地址,并且基于所获取的该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在一实现中,接收该请求可包括在该第一节点和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之间截取该请求。该请求可包括请求该第二节点的该网络地址的S1消息,并且该第二节点的该网络地址可包括该第二节点的网际协议(IP)地址。
在一实现中,该方法还可包括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该第一节点的该第一对等连接,其中该第一对等连接可包括与该第一节点的第一X2通信信道。该方法还可包括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该第二节点的该第二对等连接,其中该第二对等连接可包括与该第二节点的第二X2通信信道。该方法还可包括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该第一节点的该第一对等连接并且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该第二节点的该第二对等连接。该第一对等连接可包括用于与该第一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一X2接口,并且该第二对等连接可包括用于与该第二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二X2接口。
在一实现中,该方法可由演进型B节点(例如,子演进型B节点或DeNB)实现,并且该第一节点可包括UE或子演进型B节点,该第二节点可包括邻UE或邻演进型B节点(例如,另一UE或另一子演进型B节点),并且该第一和第二节点是包括例如LTE通信网络的对等通信网络中的对等方。
图9是根据本公开各方面解说配置成促成无线通信的装置的功能性的框图900。该装置包括配置成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模块910、配置成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模块912、以及配置成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的模块914。在一实现中,模块910被配置成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模块912被配置成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并且模块914被配置成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该装置可包括执行前述流程图中的每个步骤的附加模块。因此,前述流程图中的每个步骤可由一模块执行,并且该装置可包括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在一实现中,该装置还可包括配置成用于从该第一节点接收对该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的请求的模块、配置成用于基于该请求来获取该第二节点的该网络地址的模块、以及配置成用于基于所获取的该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的模块。在一实现中,该装置还可包括,配置成用于接收该请求的模块可包括在该第一节点和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之间截取该请求。该请求可包括请求该第二节点的该网络地址的S1消息,并且该第二节点的该网络地址可包括该第二节点的网际协议(IP)地址。
在一实现中,该装置还可包括配置成用于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该第一节点的该第一对等连接的模块,其中该第一对等连接可包括与该第一节点的第一X2通信信道。该装置还可包括配置成用于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该第二节点的该第二对等连接的模块,其中该第二对等连接可包括与该第二节点的第二X2通信信道。该装置还可包括配置成用于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该第一节点的该第一对等连接的模块以及配置成用于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该第二节点的该第二对等连接的模块。该第一对等连接可包括用于与该第一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一X2接口,并且该第二对等连接可包括用于与该第二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二X2接口。
在一实现中,该装置可包括演进型B节点(例如,子演进型B节点或DeNB),并且该第一节点可包括UE或子演进型B节点,该第二节点可包括邻UE或邻演进型B节点(例如,另一UE或另一子演进型B节点),并且该第一和第二节点是包括例如LTE通信网络的对等通信网络中的对等方。参照图1A,在一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100包括处理系统114,以提供用于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的装置。
在一实现中,装置100包括处理系统114,以提供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的装置。
参照图1B,在一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120包括处理器126,以提供用于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的装置。
在一实现中,装置120包括处理器126,以提供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的装置。
参照图1C,在一配置中,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140包括处理器154,以提供用于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的装置。
在一实现中,装置140包括处理器154,以提供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经由该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该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的装置。
应该理解,在此所描述的各实施例可由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这些处理单元可以在以下各项中实现: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成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
在本主题公开的一方面,逻辑信道被分类成控制信道和话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其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DL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其是转送寻呼信息的DL信道。多播控制信道(MCCH),其是用于传送关于一个或若干个MTCH的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调度和控制信息的点对多点DL信道。一般而言,在建立了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之后,此信道仅由接收MBMS(注意,旧MCCH+MSCH)的UE(用户装备)使用。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点对点双向信道,该专用控制信道传送专用控制信息并由具有RRC连接的用户装备使用。逻辑话务信道包括专用于一个用户装备的用于用户信息的传递的专用话务信道(DTCH),该专用话务信道是点对点双向信道。逻辑话务信道还包括,点对多点DL信道的多播话务信道(MTCH)以用于传送话务数据。
传输信道被分类成DL传输信道和UL传输信道。DL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和寻呼信道(PCH)。用于支持用户装备功率节省(由网络向该用户装备指示DRX循环)的PCH在整个蜂窝小区上广播并被映射至可被用于其他控制/话务信道的PHY资源。UL传输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以及多个PHY信道。PHY信道包括一组DL信道和UL信道。
DL PHY信道包括:共用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共用控制信道(CCCH)、共享DL控制信道(SD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共享UL指派信道(SUACH)、确收信道(ACKCH)、D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UL功率控制信道(UPCCH)、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以及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
UL PHY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确收信道(ACKCH)、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共享请求信道(SREQCH)、UL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以及广播导频信道(BPICH)。
与本主题公开相关的其他术语包括:3G第三代,3GPP DRX第三代伙伴项目,ACLR毗邻信道泄漏比,ACPR毗邻信道功率比,ACS毗邻信道选择性,ADS高级设计系统,AMC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PR额外的最大功率减小,AP应用协议,ARQ自动重复请求,BCCH广播控制信道,BTS基收发机站,BW带宽,CCD循环延迟分集,CCDF互补累积分布函数,CDMA码分多址,CFI控制格式指标,Co-MIMO协作MIMO,CP循环前缀,CPICH公共导频信道,CPRI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QI信道质量指标,CRC循环冗余校验,CRS共用参考信号,CSI信道状态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指标,DFT离散傅立叶变换,DFT-SOFDM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L下行链路(基站向订户的传输),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PHY 500Mps物理层,DM-RS解调RS(也指代UE专用RS),DSP数字信号处理,DT开发工具集,DVSA数字向量信号分析,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DCH增强型专用信道,E-UTRAN演进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MBMS演进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eNB演进B节点,EPC演进分组核心,EPRE每资源元素的能量,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TRA演进UTRA,E-UTRAN演进UTRAN,EVM误差向量幅值,以及FDD频分双工。
又一些其他术语包括FFT快速傅立叶变换,FRC固定参考信道,FS 1帧结构类型1,FS2帧结构类型2,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DL硬件描述语言,HI HARQ指标,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PA高速分组接入,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IFFT逆FFT,IOT互操作性测试,IP网际协议,LO本地振荡器,LTE长期演进,MAC媒体接入控制,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SFN单频率网络上的多播/广播,MCH多播信道,MIMO多输入多输出,MISO多输入单输出,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P最大输出功率,MPR最大功率减小,MU-MIMO多用户MIMO,NAS非接入层,OBSAI开放基站架构接口,OFDM正交频分复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P-GW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PAPR峰均功率比,PAR峰均比,PBCH物理广播信道,P-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标信道,PCH寻呼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ICH物理混合ARQ指标信道,PHY物理层,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B物理资源块,PMCH物理多播信道,PMI预编码矩阵指标,P-SCH主同步信号,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及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其他术语包括QAM正交振幅调制,QoS服务质量,QCI QoS分类标识符,QPSK正交相移键控,RACH随机接入信道,RAT无线电接入技术,RB资源块,RE资源元素,RF射频,RFDE RF设计环境,RLC无线电链路控制,RMC参考测量信道,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RC无线电资源控制,RRM无线电资源管理,RS参考信号,RSCP收到信号码功率,RSPP参考信号收到功率,RSRQ参考信号收到质量,RSSI收到信号强度指标,RTD往返延迟,SAE系统架构演进,SAP服务接入点,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DF服务数据流,SFBC空频块编码,S-GW服务网关,SIMO单输入多输出,SISO单输入单输出,SNR信噪比,SRS探通参考信号,S-SCH副同步信号,SU-MIMO单用户MIMO,TDD时分双工,TDMA时分多址,TEID隧道端点标识符,TR技术报告,TrCH传输信道,TS技术规范,TTA电信技术协会,TTI传输时间区间,UCI上行链路控制指标,UE用户装备,UL上行链路(订户向基站的传输),UL-S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MB超移动宽带,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TRA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N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VSA向量信号分析仪,W-CDMA宽带码分多址。
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应该理解,在此所描述的各实施例可由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这些处理单元可以在以下各项中实现: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成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
当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程序代码或代码段中实现这些实施例时,它们可被存储在诸如存储组件的机器可读介质中。代码段可以代表规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是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何组合。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自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一代码段可被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信息、自变量、参数、数据等可使用包括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网络传输等任何合适的手段被传递、转发、或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诸方面,当在软件中实现时,各功能可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由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可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手段且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另外,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在各种实现中,以上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逻辑板块、模块、以及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更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此外,至少一个处理器可包括能作用于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步骤和/或动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和/或动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对于软件实现,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执行本文中所描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规程、函数等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器单元可在处理器内实现或外置于处理器,在后一种情形中存储器单元可通过本领域中所知的各种手段被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此外,至少一个处理器可包括可操作用于执行本文中所描述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模块。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他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以及CDMA的其他变体。此外,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另外,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此外,这些无线通信系统还可包括常常使用非配对未许可频谱、802.xx无线LAN、蓝牙以及任何其他短程或长程无线通信技术的对等(例如,移动-移动)自组织(ad hoc)网络系统。
利用单载波调制和频域均衡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是一种能与所公开的各方面联用的技术。SC-FDMA具有与OFDMA系统相近的性能以及本质上相近的总体复杂度。SC-FDMA信号因其固有的单载波结构而具有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SC-FDMA可用于上行链路通信中,其中较低的PAPR在发射功率效率的意义上能使移动终端受益。
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方面或特征可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被实现为方法、装置、或制造品。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制造品”旨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等)、智能卡、以及闪存设备(例如,EPROM、记忆卡、记忆棒、钥匙驱动器等)。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表示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他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以及能够存储、包括、和/或携带(诸)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他介质。此外,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具有可操作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本文中所描述功能的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
此外,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动作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其组合。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可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和写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另外,在一些方面,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另外,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另外,在一些方面,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动作可作为代码和/或指令之一或其任何组合或集合驻留在可被纳入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上。
尽管前面的公开讨论了解说性的方面和/或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其中可作出各种变更和改动而不会脱离所描述的这些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如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范围。相应地,本公开所描述的这些方面旨在涵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此类替换、修改和变形。此外,尽管所描述的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各种要素可能是以单数来描述或主张权利的,但是复数也是已构想了的,除非显式地声明了限定于单数。另外,任何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可与任何其他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联用,除非另外声明。
就术语“包括”在本详细描述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范畴而言,此类术语旨在以与术语“包含”于权利要求中被用作过渡词时所解读的相类似的方式作可兼之解。此外,无论是本详细描述还是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旨在意味着同“或”而非异“或”。即,除非另外指明或从上下文能清楚地看出,否则短语“X采用A或B”旨在表示任何自然的可兼排列。即,短语“X采用A或B”得到以下实例中任何实例的满足:X采用A;X采用B;或X采用A和B两者。另外,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冠词“一”和“某”一般应当被解释成表示“一个或更多个”,除非另外声明或者可从上下文中清楚看出是指单数形式。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旨在指示计算机相关实体,或者硬件、固件、软硬件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解说,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该计算设备两者皆可以是组件。一个或更多个组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的线程内,并且组件可局部化在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台或更多台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能从其上存储着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来执行。诸组件可借助于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诸如根据具有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其中该组件正借助于该信号与局部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跨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与其他系统中的另一个组件交互)来作此通信。
此外,在本文中描述了与移动设备有关的各种方面。移动设备也可被称为系统、订户单元、订户站、移动站、移动台、无线终端、节点、设备、远程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装置、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用户装备(UE)、以及诸如此类,并且可包括其功能性中的一些或全部。移动设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智能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设备、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无线调制解调器卡和/或用于通过无线系统通信的其它处理设备。此外,本文结合基站来描述各个方面。基站可用于与(诸)无线终端通信,并且也可被称为接入点、节点、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或某种其他网络实体,并可包括其功能集的一些或全部。
各种方面或特征以可包括数个设备、组件、模块及类似物的系统的形式来给出。将理解和领会,各种系统可包括外加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和/或可以不包括结合附图所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在各种实现中,也可以使用这些办法的组合。
另外,在本主题描述中,使用词语“示例性”(及其变体)来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或设计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方面或设计。相反,使用措辞“示例性”旨在以具体化的方式给出概念。

Claims (40)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
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
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对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的请求;
基于所述请求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以及
基于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请求包括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截取所述请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的S1消息,并且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网际协议地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对等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对等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X2通信信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对等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对等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X2通信信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对等连接;以及
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对等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等连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一X2接口,以及
所述第二对等连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二X2接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点包括第一演进型B节点设备,
所述第二节点包括第二演进型B节点设备,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演进型B节点设备是对等通信网络中的对等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是在长期演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
11.一种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配置成:
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
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
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成:
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对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的请求;
基于所述请求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以及
基于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请求包括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截取所述请求。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的S1消息,并且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网际协议地址。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成:
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对等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对等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X2通信信道。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成:
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对等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对等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X2通信信道。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成:
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对等连接;以及
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对等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等连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一X2接口,以及
所述第二对等连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二X2接口。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点包括第一演进型B节点设备,
所述第二节点包括第二演进型B节点设备,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演进型B节点设备是对等通信网络中的对等方。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是在长期演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
21.一种设备,包括:
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
用于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
用于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的装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对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的请求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请求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的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所述请求的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截取所述请求的装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的S1消息,并且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网际协议地址。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对等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X2通信信道。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对等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X2通信信道。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对等连接的装置;以及
用于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对等连接的装置。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等连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一X2接口,以及
所述第二对等连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二X2接口。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点包括第一演进型B节点设备,
所述第二节点包括第二演进型B节点设备,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演进型B节点设备是对等通信网络中的对等方。
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是在长期演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
3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包括能执行以使装置进行以下动作的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一节点的第一对等连接;
经由X2代理来提供与第二节点的第二对等连接;以及
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X2通信。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能执行以使装置进行以下动作的代码:
从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对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地址的请求;
基于所述请求来获取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以及
基于所获取的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经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对等连接来协调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之间的通信。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请求包括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移动性管理实体之间截取所述请求。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包括请求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的S1消息,并且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网络地址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网际协议地址。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能执行以使装置进行以下动作的代码:
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对等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对等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X2通信信道。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能执行以使装置进行以下动作的代码:
经由X2代理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对等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对等连接包括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X2通信信道。
37.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能执行以使装置进行以下动作的代码:
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一对等连接;以及
利用X2接口应用协议来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二对等连接。
3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等连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一X2接口,以及
所述第二对等连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节点的对等通信的第二X2接口。
39.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点包括第一演进型B节点设备,
所述第二节点包括第二演进型B节点设备,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演进型B节点设备是对等通信网络中的对等方。
40.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节点是在长期演进无线通信网络中的。
CN2011800317533A 2010-04-30 2011-04-29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协调对等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29482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3024610P 2010-04-30 2010-04-30
US61/330,246 2010-04-30
US13/096,636 US9332582B2 (en) 2010-04-30 2011-04-28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pee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13/096,636 2011-04-28
PCT/US2011/034566 WO2011137347A1 (en) 2010-04-30 2011-04-29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peer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8249A true CN102948249A (zh) 2013-02-27

Family

ID=44859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17533A Pending CN102948249A (zh) 2010-04-30 2011-04-29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协调对等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32582B2 (zh)
EP (1) EP2564655A1 (zh)
JP (1) JP5763175B2 (zh)
CN (1) CN102948249A (zh)
WO (1) WO20111373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1877A (zh) * 2019-01-08 2019-06-07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配网终端无线公网通信测试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8667B (zh) * 2010-05-07 2015-09-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基站间连接的方法
CN102244935A (zh) * 2010-05-11 2011-11-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通信关系的方法
EP2716129B1 (en) * 2011-06-03 2019-08-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arrier aggregation support for home base stations
US9106651B2 (en) * 2011-09-19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nding human input device commands over internet protocol
JP6169108B2 (ja) * 2012-01-31 2017-07-26 エスシーエー アイピーエルエ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モバイル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機器及び通信方法
WO2014104633A1 (en) * 2012-12-26 2014-07-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974228B (zh) 2013-01-30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x2代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84539B (zh) * 2013-05-23 2018-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数据再纠错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12776A (zh) * 2013-07-11 2016-05-25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代理基站的方法和系统
US9584985B2 (en) * 2013-07-30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a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using an MBMS relay device
US9516564B2 (en) 2014-04-25 2016-12-0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hancement of a cell reselection parameter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635566B2 (en) 2014-04-25 2017-04-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hancement of access points to support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621294B2 (en) 2014-10-02 2017-04-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hancement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with adaptive reduced-power almost blank subframes based on neighbor cell profile data
CN105281823A (zh) * 2015-09-06 2016-01-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星地混合网络双向中继通信系统mimo-copnc网络传输方法
KR101706629B1 (ko) * 2016-01-25 2017-02-16 주식회사 이노와이어리스 Mimo-ofdm 송신기에 대한 파워 캘리브레이션 방법
US10798557B2 (en) * 2018-12-20 2020-10-06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pace-based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US11206581B2 (en) 2018-12-20 2021-12-21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pace-based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CN110505683B (zh) * 2019-09-23 2021-06-0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平均一致性时钟同步的频率偏移估计方法
US11863359B1 (en) * 2021-05-11 2024-01-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ubcarrier pre-eq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channels
CN114598532B (zh) * 2022-03-11 2023-07-2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134A (zh) * 2006-02-28 200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服务器和方法以及具有该代理服务器的安全通信系统
CN101237663A (zh) * 2008-02-28 2008-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1674559A (zh) * 2008-08-11 2010-03-17 比克奇设计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
WO2010047647A1 (en) * 2008-10-20 2010-04-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se of a cell id and mask to retrieve home node b gateway addr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9585B2 (ja) * 2004-07-29 2011-12-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資源情報収集配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4998133B2 (ja) * 2007-08-07 2012-08-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リンク確立方法
EP2028890B1 (en) * 2007-08-12 2019-01-02 LG Electronics Inc. Handover method with link failure recovery,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for implementing such method
CN101889462B (zh) 2007-11-19 2016-08-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JP4998316B2 (ja) * 2008-02-20 2012-08-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処理方法並びにノード
EP2272272B1 (en) * 2008-04-30 2016-05-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f-backhauling in lte
US8743760B2 (en) * 2009-06-29 2014-06-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protoco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134A (zh) * 2006-02-28 200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服务器和方法以及具有该代理服务器的安全通信系统
CN101237663A (zh) * 2008-02-28 2008-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1674559A (zh) * 2008-08-11 2010-03-17 比克奇设计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
WO2010047647A1 (en) * 2008-10-20 2010-04-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se of a cell id and mask to retrieve home node b gateway addres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1877A (zh) * 2019-01-08 2019-06-07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配网终端无线公网通信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70994A1 (en) 2011-11-03
JP2013527706A (ja) 2013-06-27
WO2011137347A1 (en) 2011-11-03
EP2564655A1 (en) 2013-03-06
JP5763175B2 (ja) 2015-08-12
US9332582B2 (en) 2016-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4824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协调对等通信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US10389691B2 (en) Shared security context
KR101322343B1 (ko) 셀 간 mimo 시스템들에 대한 계층적 클러스터링 프레임워크
JP539449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mimo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周波数−時間における適応クラスタリングフレームワーク
CN101940035B (zh) 小区识别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2742334B (zh) 用于改变用户装备操作模式和信道或载波优先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53207B (zh) 用于由毫微微接入点进行时序和频率同步的系统和方法
CN109891799A (zh) 在新无线电中的解调参考信号管理
CN107113689A (zh) 针对多跳基础网络的网络发起的发现和路径选择程序
CN114245451B (zh) 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发射功率和跳频配置
TW201108801A (en) Over-the-air overload indicator
JP2017511644A (ja) ハードウェアおよびチャネル状態の制約に基づいた動作モード適応
CN104737588A (zh) 用户在共存无线系统之间的切换
CN102783230A (zh) 无线网络中的上行链路协作式多点通信
TWI753054B (zh) 用於5g/新無線電的同步信號選項
CN104604307A (zh) 用于具有同步传输接收的全双工无线系统中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78715A (zh) 动态本地网络指派
CN110313202A (zh) 控制具有增强型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的用户设备载波聚合配置
TW201242286A (en)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792591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TW201929587A (zh) 用於觸發使用者設備處的訂制下載的設定機制
KR20140031238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