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9866A -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9866A
CN102939866A CN2012104680895A CN201210468089A CN102939866A CN 102939866 A CN102939866 A CN 102939866A CN 2012104680895 A CN2012104680895 A CN 2012104680895A CN 201210468089 A CN201210468089 A CN 201210468089A CN 102939866 A CN102939866 A CN 102939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er
agricultural chemicals
mixture
quality
pyrrolido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80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9866B (zh
Inventor
徐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Bi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4680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9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9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9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9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在农作物的生育期内,至少施用一次由常规用量50~100%的农药制剂与增效助剂组成的可施用形式的稀释混合物,其中的农药制剂/增效助剂的比例为1~200克或毫升/1.5~300克或毫升,且增效助剂在可施用的稀释混合物中为被稀释成150~30000倍的状态,所说的增效助剂由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和N-R-2-吡咯烷酮组成,其中N-R-2-吡咯烷酮的取代基R为H或C1—12的烷基。大量试验显示,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大幅度增加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包括可以使水稻增产1.2%~17.5%、小麦1.5%~20.5%、草莓51%、柑桔48%、茶叶鲜重52%、梨54.5%,并使农产品的品质得到提高,同时可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了环境保护质量。

Description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农业生产中,为控制害虫、病菌、病毒等危害及除草等,根据作物生长期的实际情况和防治需要,尚离不开施用各种农药。在通过使用农药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减少和避免因病虫草害造成损失的同时,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有些农药在使用后,还能产生促进植物生长、保鲜、抗逆等积极作用,因此目前已被国际上称之为具有“植物的健康作用”的农药,如现已有研究报道唑类、印楝、鱼藤、寡雄腐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农药,都可对植物有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报道也显示,并非所有的农药都是能产生此类积极作用的“植物的健康作用”农药。因而,对目前已有报道/使用的农药,按此作用标准又可以被划分为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农药和不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农药两大类,并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和研究。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特别是,不仅能使目前认为是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农药能具有更为显著的增产效果,而且还能使目前已被认为是不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农药同样也能产生增产和/或提高产品品质的效果。
本发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是在农作物的生育期内,至少施用一次由常规用量50~100%的农药制剂与增效助剂组成的可施用形式的稀释混合物,其中的农药制剂/增效助剂的比例为1~200克或毫升/1.5~300克或毫升,且增效助剂在可施用的稀释混合物中为被稀释成150~30000倍的状态,所说的增效助剂由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和N-R-2-吡咯烷酮组成,其中N-R-2-吡咯烷酮的取代基R为H或C1—12的烷基。
根据农药的使用常识和惯例,并非是将农药原药或其商品制剂直接施用于农作物上,而是根据不同的农药和/或被施用农作物的种类和/或施用时期,将相应的农药稀释成不同比例的稀释液(通常为水分散液或水溶液)后再施用,同理,所说的增效助剂同样也应为其相应的稀释液。据此,本发明所说的农药/增效助剂的可施用形式混合物的含义,即是指所说的农药制剂和增效助剂均被稀释成可直接施用状态的相应倍数的稀释液。
上述的施用混合物中,所说的农药制剂/增效助剂的比例为相应的农药通常为其相应的商品农药制剂与增效助剂纯品的比例。根据不同农药制剂实际使用时的使用量单位有克或毫升的不同,所说的增效助剂的比例,以采用与农药制剂的用量单位相同的克或毫升为宜。
本发明所说的农作物的生育期,对于一年生的作物,是指其一年内从种子播种至收获期间生命的全周期;对于多年生的作物,如果树、茶树等,主要是指其一年内的生长/生育期间(包括休眠期)。本发明方法中所说的农药,包括对各种农业害虫、病菌、病毒以及杂草具有抑制或杀灭功能/作用的各类杀虫、杀菌、抗病毒农药,以及除草农药,也包括生长调节剂。所说增效助剂中的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包括目前可以在农药中使用的包括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65、吐温-80、吐温-85等各种吐温类成分。
进一步的实验显示,在本发明上述方法中所说施用的混合物中所含的农药成分比例,即与常规防治时的施用量(即常规用量)的减少比例,在与相应的防治效果有关外,对农作物的产量和/或品质的影响同样直接相关。例如,试验显示,采用常规用量50%~100%的农药与所说增效助剂配合施用,都可以表现出使作物增产/或品质改善的结果。其中,以采用常规的农药用量65~85%(即减量15~35%)时,使作物增产和/或提高品质的效果更明显;采用常规的农药用量50~60%(即减量40~50%)时,则可以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而采用常规农药用量的低于50%时,则常表现为负增产和品质下降的结果。因此,本发明上述方法在所说施用的混合物中,所含农药成分的进一步优选比例是其常规用量的50%~85%,更好的农药含量比例为其常规用量的50%~60%。
上述所说施用的混合物中的增效助剂,是采用本申请人在公告号为CN1069165C专利中提供的“农药增效助剂”的组成形式,其各成分的体积组成为: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       15~95%
N-R-2-吡咯烷酮          5~85%
农药常用溶剂            0~50%。
其中,优选直接采用该文献中提出的各种组成形式的增效助剂组合物。例如:各成分的体积组成为: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        30~85%,
N-R-2-吡咯烷酮           8~60%,
农药常用溶剂             0~50%。
更优选的增效助剂体积组成为: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        45~70%,
N-R-2-吡咯烷酮          10~40%,
农药常用溶剂             0~50%。
上述各增效助剂中所说N-R-2-吡咯烷酮的取代基R,一般可以为H或C1—12的烷基,对其中的烷基R,可以优选甲基、乙基、辛基、十二烷基等常用成分中的一种。
增效助剂中所说的农药常用溶剂,可以为目前已有报道和/或使用的甲醇、乙醇、甲苯、二甲苯、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等常用的溶剂,其中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N,N-二甲基乙酰胺(DMAC)。
上述组成中的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可以为目前常用的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度65、吐温-80或吐温-85等常用吐温成分中的至少一种,试验结果显示,改变所说吐温类表面活性剂的品种以及单一或组合使用,对本发明所说改善产量/品质的影响都并不显著。所说N-R-2-吡咯烷酮化合物中取代基R的改变,对本发明所说改善产量/品质的影响也不十分明显,而用量对效果的影响则相对更为明显。
试验结果还显示,在本发明所施用的上述混合物中,增效助剂的使用量(或所用其溶液的稀释程度)对作物的产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所说的增效助剂的使用量在每亩3~90克时都可以有不同幅度增产/提高品质的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是每亩使用量6~75克,更好的为每亩使用量7.5~60克。
大量的试验结果进一步显示,作物在试验范围内的增产幅度及产品品质的提高程度,还与在农作物的全生育期内采用本发明上述方法施用所说混合物的次数相关,施用次数多的效果明显优于施用次数少的。例如,在作物全生育期内控制各种有病虫害时数次全部按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施药,既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而且增产幅度最大;而只在防治一种病虫害时采用本发明上述方法施用一次的,则虽也同样实现了对相应病虫害的控制,但相应的增产幅度较小。在作物的全生育期中病、虫、草害发生严重,且多次采用本发明上述方法施药防治病虫害的,其增产的幅度明显;而因病虫害发生较轻,采用本发明上述方式施药次较数少的,增产的幅度相应也小。例如,对草莓、番茄、辣椒、水稻、小麦、棉花、茶树、葡萄、苹果、柑桔、梨、荔枝等易发生严重病虫害的作物,在全生育期内施药次数在3~5次,甚至更多次,其增产幅度显著;而对于油菜、樱桃等发生病虫害常较轻的作物,在全生育期施药次数常仅为1~2次,其增产幅度也明显较小。因此,本申请上述方法优选的是在农作物的生育期内至少3次施用所说的混合物,特别是在农作物的生育期内施用3~5次以上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包括并非为防治病害或除草等目的而采用本发明方法的施药)。
大多农药对于农作物而言,通常认为是有毒或有害的物质,随农药施用量的不同,对农作物可以造成“隐形伤害”或“显形伤害”。当农药施用量超过一定限量时,在作物上即可表现出被称为“药害”的显形伤害。在正常施用量的情况下,作物虽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但对作物仍会有“隐形伤害”的影响。本发明的上述方法,采用的以低于正常施用量的“低剂量”方式施用农药,并配合所说的增效助剂,获得了使作物产品的产量增长和品质最好的结果;不减少农药使用量伤害大,增产幅度最小。这就意味“低剂量”的农药对生物体虽然也是可能带来一定伤害的负面因素,但这种低剂量的伤害性刺激,可能同时还会产生激活其自身代谢功能的作用,不仅可以通过其代谢过程平衡或消除这种伤害性刺激的不利影响,而且还能起到促进其生长发育的作用,反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改善了产品品质。这是生物体的一种本能特性,也是值得引起重视和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的。因此,在农作物的全生育期内,采用在配合所说增效助剂的同时尽量减少农药用量的本发明上述方法施药,并增加施用次数,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还可以达到显著提高作物产品产量和/或品质的目的。
本发明上述方法所施用的混合物,所说的农药成分和增效助剂,可以采用在施用前将所说的增效助剂与单剂或复配制剂的农药按所说的方式进行混合后的施用(通常称为桶混),也可以是由生产或销售商将相应的增效助剂与农药原药、助剂按所说的方式混合调制(通常称为调配)成的单剂或复配制剂的农药向购买/使用者提供的相应农药调制制剂产品/商品。
经委托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四川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在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稻湖南省陇回县示范基地亩产926.6公斤、安徽省霍山县低海拔示范基地亩产1000公斤攻关等试验示范的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以农药控制各种病虫草害时,采用本发明的上述方法施药后,不仅可以确保防治效果,而且还可以同时获得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或改善产品的品质的效果。这种积极效果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在目前已被国际上称之为具有“植物的健康作用”的各种农药上,对于目前已被认为是“不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农药,在可以产生优于或相当于按常规用量的防治效果的同时,同样也可以产生大幅度增加作物的产量和/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效果。例如可以使水稻增产1.2%~17.5%、小麦1.5%~20.5%、草莓51%、柑桔48%、茶叶鲜重52%、梨54.5%等,相应农产品的品质也明显提高,而且降低了农药的残留,不仅可节省农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特别是开辟了农药增产、改善品质的一条新途径,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作物的安全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的适用性。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农药成分(NY)及增效助剂(Z)分别表示为:
A:48%毒死蜱乳油;B: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C:10.8%高效吡氟氯草灵乳油;            D:0.3%印楝素乳油;
E:15%丙环唑·15%苯醚甲环唑乳油;      F: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G:40%稻瘟灵乳油;H: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J: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K:25%丙环唑乳油;
L: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M:70%吡虫灵水分散粒剂
N:8.8%精喹禾灵乳油;                   P:25%咪鲜胺乳油;
Q:5%阿维菌素乳油;                    R: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S:43%戊唑醇悬浮剂;                   T:50%草除灵悬浮剂;
U: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           V: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W:73%炔螨特乳油;X:40%杀扑磷乳油;
Y:2.5%溴氰菊酯乳油;Aa: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Ac: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Ae: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
Af:2.5%联苯菊酯乳油;Ag: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
Ah:24%虫螨腈悬浮剂;Ai: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Aj: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Ak:24%螺螨酯悬浮剂;
Al: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              Am: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
Ao:20%虫酰肼悬浮剂;Ap:10%溴虫腈悬浮剂;
Z:为各增效助剂的组成(v%)如表1所示(具体内容参见公告号CN1069165C文献的“农药增效助剂”):
表1   各增效助剂的组成(v%)
Figure BDA0000242983931
实施例1~2
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不同组成农药增效助剂与农药的混合物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瘟病,并以农药常量为对照,比较药效和对增产的作用效果。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
表2   实施例1~2的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42983932
Figure BDA0000242983933
实施例3
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不同使用量农药增效助剂与农药的混合物防治水稻纹枯病,并以农药常量为对照,比较药效和对增产的作用效果。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
表3    实施例3的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42983934
实施例4~6
在防治不同作物的病、虫、草害时,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由目前被认为是“非植物健康作用”的不同农药与增效助剂组成的混合物进行防治,并分别与采用常量同样农药的常规方式(包括单剂农药和同时也与本发明方法中同样增效助剂相配合的两种方式)进行防治相对照。
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
表4   实施例4~6的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42983935
实施例7~9
    在防治不同作物的病、虫害时,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由目前被认为是具有“植物健康作用”的不同农药与增效助剂组成的混合物进行防治,并分别与采用常量同样农药的常规方式(包括单剂农药和同时也与本发明方法中同样增效助剂相配合的两种方式)进行防治相对照。
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
表5    实施例7~9的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42983936
Figure BDA0000242983937
实施例10~13
在水稻全生育期内防治病、虫害时,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由不同农药与增效助剂组成的混合物,并与采用常量相同农药的常规方式防治进行对照。
实验方法:对同一块田水稻,在其全生育期内为防治不同病虫害共施药4次(分别为实施例10~13):在水稻破口期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施药1次;先后间隔10天防治纹枯病各施药1次;先后间隔50余天防治二化螟各施药1次。
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表中的亩产量为该试验田块的作物最终结果。
表6    在水稻全生育期防治病虫害的对比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42983938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采用本发明方法施药与按常量施药的常规方式相比,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提高2.03%,大米品质显著提高。
实施例14~17
在小麦全生育期内防治病、虫、草害,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由不同农药与增效助剂组成的混合物,并与采用常量相同农药的常规方式防治进行对照。
试验方法:对同一块田小麦,在其全生育期内分别共施药6次: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1次;赤霉病1次、蚜虫3次,防除杂草1次
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表中的亩产量为该试验田块的作物最终结果。
表7     在小麦全生育期防治病、虫、草害的对比试验结果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采用本发明方法施药与按常量施药的常规方式相比,小麦粗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蛋白质减量分别比常量提高1.3%、1.1%、0.2%、0.8%,水分降低1.1%。
实施例18~22
在草莓全生育期内防治各种病虫害,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由不同农药与增效助剂组成的混合物,并与采用常量相同农药的常规方式防治进行对照。
试验方法:对同一块田草莓,在其全生育期内防治各种病害共施药18次:防治炭疽病2次、灰霉病初发期后共6次(其中另3次施用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白粉病初发期后共4次(另2次施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虫螨共6次、除草采用人工拔除。
试验结果如表8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表中的亩产量为该试验田块的作物多次采收产量最终平均结果。
表8    在草莓全生育期防治病虫害的对比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429839310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采用本发明方法施药与按常量施药的常规方式相比,草莓可溶性总糖增加,酸度降低。
实施例23~26
在柑橘当年生长生育期内防治各种病虫害,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由不同农药与增效助剂组成的混合物,并与采用常量相同农药的常规方式防治进行对照。
试验方法:对同一田块的柑橘,在其当年生长生育期内防治各种病虫害共施药8次:防治炭疽病2次、全爪螨2次、矢尖蚧2次、橘蚜2次。
试验结果如表9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表中的亩产量为该试验地块的作物最终结果。
表9    在柑橘当年生长生育期防治病虫害的对比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2429839311
实施例27~31
在梨树当年生长生育期内防治各种病虫害,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由不同农药与增效助剂组成的混合物,并与采用常量相同农药的常规方式防治进行对照。
试验方法:对同一田块的梨树,在其当年生长生育期内防治各种病害共施药8次(其中包括5次为同时防治两种对象):防治梨锈病2次、梨木虱3次、黑斑病3次、梨小食心虫3次、梨瘿蚊2次。
试验结果如表10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表中的亩产量为该试验地块的作物最终结果。
表10    在梨树当年生长生育期防治病虫害的对比试验结果
实施例32~34
在茶树当年生长生育期内防治虫螨,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由两种农药混配(各减常量70%)与增效助剂组成的混合物,并与采用常量相同农药的常规方式防治进行对照。
试验方法:对同一田块得的茶树,在其当年生长生育期内防治各种病害共施药11次:防治茶小绿叶蝉7次、茶毛虫茶尺蠖2次、茶跗线螨2次。茶叶共采摘15次。
试验结果如表11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表中的亩产量为该试验地块的作物多次采收产量最终平均结果。
表11   在茶树当年生长生育期防治虫螨的对比试验结果
实施例35~39
在辣椒全生育期防治各种病虫害,采用本发明方法,施用由两种农药混配(各减量70%、60%、50%、40%)与增效助剂组成的混合物,并与采用常量相同农药的常规方式防治进行对照。
试验方法:对同一田块的辣椒,在其全生育期内防治各种病害共施药11次:防治疫病2次、菌核病2次、炭疽病3次、蚜虫2次、斜纹夜蛾2次。
试验结果如表12所示。表中各农药成分的“%”表示为在所施用混合物组成中,相应农药制剂的用量相当于常规用量的比例。表中的亩产量为该试验地块的作物最终结果。
表12    辣椒全生育期防治病虫害的对比试验结果

Claims (10)

1.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农作物的生育期内,至少施用一次由常规用量50~100%的农药制剂与增效助剂组成的可施用形式的稀释混合物,其中的农药制剂/增效助剂的比例为1~200克或毫升/1.5~300克或毫升,且增效助剂在可施用的稀释混合物中为被稀释成150~30000倍的状态,所说的增效助剂由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和N-R-2-吡咯烷酮组成,其中N-R-2-吡咯烷酮的取代基R为H或C1—12的烷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施用混合物中的农药成分含量为其常规用量的65%~8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施用混合物中的农药成分含量为其常规用量的50%~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施用混合物中增效助剂的每亩使用量为3~90克,优选为6~75克,更好的为7.5~60克。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施用混合物中的增效助剂的体积组成为: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        15~95%,
             N-R-2-吡咯烷酮           5~85%,
             农药常用溶剂             0~5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施用混合物中的增效助剂的体积组成为: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        30~85%,
    N-R-2-吡咯烷酮           8~60%,
    农药常用溶剂             0~5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施用混合物中增效助剂的体积组成为:
    吐温类表面活性剂        45~70%,
    N-R-2-吡咯烷酮          10~40%,
    农药常用溶剂             0~5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施用混合物中增效助剂中所说的N-R-2-吡咯烷酮为N-H-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辛基-2-吡咯烷酮、N-十二烷基-2-吡咯烷酮中的任一种。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施用混合物中增效助剂中所说的农药常用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N,N-二甲基乙酰胺。
10.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说的混合物在农作物的全生育期内至少施用3次,优选施用3~5次。
CN201210468089.5A 2012-11-19 2012-11-19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 Active CN102939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8089.5A CN102939866B (zh) 2012-11-19 2012-11-19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8089.5A CN102939866B (zh) 2012-11-19 2012-11-19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866A true CN102939866A (zh) 2013-02-27
CN102939866B CN102939866B (zh) 2015-01-07

Family

ID=4772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8089.5A Active CN102939866B (zh) 2012-11-19 2012-11-19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986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436A1 (zh) * 2016-11-15 2018-05-24 徐建军 缩短残留农药半衰期和/或完全降解时间的降残方法
CN111285734A (zh) * 2020-03-12 2020-06-16 徐建军 提高农作物对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CN112400572A (zh) * 2020-11-10 2021-02-26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蜜柚黑斑病综合防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峰山: "除草剂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 *
郭继平: "植物源性农药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现代农村科技》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436A1 (zh) * 2016-11-15 2018-05-24 徐建军 缩短残留农药半衰期和/或完全降解时间的降残方法
CN111285734A (zh) * 2020-03-12 2020-06-16 徐建军 提高农作物对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CN112400572A (zh) * 2020-11-10 2021-02-26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种蜜柚黑斑病综合防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9866B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9866B (zh)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或品质的方法
CN102805095B (zh) 含纳他霉素的复配杀菌剂及其用途
CN103444721B (zh) 一种杀菌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其用途
CN104738045B (zh) 一种含藻酸丙二醇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7668194A (zh) 咯菌腈联合壳寡糖在防治水果、蔬菜贮藏病害中的应用
CN105010368B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26101B (zh) 一种含丁氟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CN109221127A (zh)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4757014B (zh) 一种含有异菌脲和噻虫嗪的农药组合物
CN103988847B (zh) 含有壳寡糖与二硫氰基甲烷的杀菌组合物
CN107027785A (zh) 一种含有四唑虫酰胺和抗生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7646859A (zh) 一种增效减量生物—化学农药组合物在防治麦类赤霉病中的用途
CN105010355A (zh) 用于水稻田的杀菌杀虫组合物及其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
CN104770391A (zh) 一种用于防治辣椒根结线虫的农药组合物
CN105265460B (zh)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46523B (zh)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CN104094948B (zh) 一种含噻虫嗪、咯菌腈的三元复配农药
CN105475339B (zh) 一种含炔螨特与乙氰菊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549173A (zh) 一种含有氟噁唑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4770389B (zh) 一种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的农药组合物
CN102823626A (zh) 一种真菌生物蛋白水分散粒剂
CN107258793A (zh) 一种含有四唑虫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7047571A (zh) 一种含有四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4054739B (zh) 吡螨胺杀螨组合物
CN107535503A (zh) 一种含有氟噁唑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8

Address after: 610200,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Shuangliu County Dongsheng Street office Three Mile dam community six Club

Patentee after: Sichuan Shu Feng Chem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200 Sichuan city of Chengdu province Shuangliu County Dongsheng Street Tong Road No. 84

Patentee before: Xu Jianju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200 Sichuan Chengdu Shuangliu District Dongsheng Subdistrict Office Three Mile dam community six.

Patentee after: Sichuan Shu Feng Crop Scie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200 Sichuan Chengdu Shuangliu County Dongsheng Subdistrict Office Three Mile dam community six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Shu Feng Chemical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7

Address after: 610000 125, Tengfei ten road, Southwest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Chengdu bio 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200 Sichuan Chengdu Shuangliu District Dongsheng Subdistrict Office Three Mile dam community six.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Shu Feng Crop Scienc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