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21127A -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21127A CN109221127A CN201811131131.8A CN201811131131A CN109221127A CN 109221127 A CN109221127 A CN 109221127A CN 201811131131 A CN201811131131 A CN 201811131131A CN 109221127 A CN109221127 A CN 1092211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ve constituent
- bromine worm
- fluorobenzene bisamide
- worm fluorobenzene
- ac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6—N-acyl derivativ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a double or triple bond to nitrogen, e.g. cyanates, cyanamid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the sequences of atoms O—N—S, X—O—S, N—N—S, O—N—N or O-halogen,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bonds each atom has and with no atom of these sequences forming part of a heterocyclic r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该组合物的主要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其中活性成分A为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中任意的一种,且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1:80~80:1,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本发明组合物可防治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且减少了农药用药量,对人畜安全,无药害,环境相容性好;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是由日本三井农业化学公司和巴斯夫共同合作开发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主要用于防除绿叶蔬菜、多年生作物和谷物等作物上的鳞翅目、鞘翅目、白蚁以及蚊蝇等害虫。
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为新烟碱类的杀虫剂,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共毒系数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发明人大量试验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和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环境相容性极好,极大地减少了农药用药量,并且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复配在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除了包含溴虫氟苯双酰胺和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中任意一种的两种活性组分外,还包含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载体。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为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中任意的一种,且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优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40~40:1;更优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20~2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上害虫的应用,防治害虫包括:粉虱、介壳虫、粘虫、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斜纹夜蛾。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包含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60%、活性成分B 0.1%~80%、分散剂5%~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6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填料余量。
将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1~2%、增稠剂0.05~1%、抗冻剂1~8%、去离子水加至100%。
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乳化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40%、活性成分B0.1%~50%、乳化剂2%~12%,分散剂2%~10%、消泡剂1%~2%、增稠剂0.05%~1%、抗冻剂1%~8%、稳定剂0.05%~3%、去离子水加至100%。
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稳定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A原药,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活性成分A悬浮剂,然后将活性成分B原药、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活性成分A0.1%~40%、活性成分B0.1%~50%、溶剂0%~30%、乳化剂1%~15%、共乳化剂0%~8%、抗冻剂0%~10%、增稠剂0.05%~1%、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将上述配方混合,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溶剂0%~30%、乳化剂3%~20%、共乳化剂0%~12%、抗冻剂0%~10%、增稠剂0.05%~1%、消泡剂0.01%~2%、稳定剂0%~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将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原药溶解在装有溶剂和助溶剂的均化器中;将乳化剂、稳定剂以及抗冻剂、水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均化器中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澈透明的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溴虫氟苯双酰胺和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
(2)扩大了防治谱,对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的粉虱、介壳虫、粘虫、黄条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斜纹夜蛾等均有较高活性;
(3)减少了农药的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施例1~18可湿性粉剂
将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1~18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19~36水分散粒剂
将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表2实施例19~36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37~54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表3实施例37~54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55~60悬乳剂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溴虫氟苯双酰胺,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然后将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
表4实施例55~60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61~72水乳剂
将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5。
表5实施例61~72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1~5中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施例73~75微乳剂
将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充分混合成均匀透明的油相,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搅拌加热,使之迅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6。
表6实施例73~75各组分及重量份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溴虫氟苯双酰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溴虫氟苯双酰胺的TI×P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的TI×P活性成分B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活性成分B为活性成分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溴虫氟苯双酰胺为溴虫氟苯双酰胺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注:活性成分B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中任意的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害虫:水稻稻飞虱。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虫氟苯双酰胺、噻虫嗪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一
表7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嗪不同配比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
由表7可知,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嗪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的配在80:1至1:8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嗪得配比在20:1至1:2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嗪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嗪配比在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时复配对粉虱、介壳虫、粘虫、黄条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215。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害虫:十字花科蔬菜蚜虫。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虫氟苯双酰胺、吡虫啉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二
表8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吡虫啉不同配比对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毒力测定
由表8可知,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吡虫啉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配比在80:1至1:8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吡虫啉的配比在20:1至1:2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吡虫啉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吡虫啉配比在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时复配对粉虱、介壳虫、粘虫、黄条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215。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害虫:甘蓝蚜虫。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虫氟苯双酰胺、啶虫脒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三
表9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啶虫脒不同配比对甘蓝蚜虫的毒力测定
由表9可知,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啶虫脒复配防治甘蓝蚜虫的配比在80:1至1:8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啶虫脒的配比在20:1至1:2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啶虫脒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啶虫脒配比在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时复配对粉虱、介壳虫、粘虫、黄条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220。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害虫:柑橘蚜虫。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虫氟苯双酰胺、烯啶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四
表10溴虫氟苯双酰胺与烯啶虫胺不同配比对柑橘蚜虫的毒力测定
由表10可知,溴虫氟苯双酰胺与烯啶虫胺复配防治柑橘蚜虫的配比在80:1至1:8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烯啶虫胺的配比在20:1至1:2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与烯啶虫胺配比在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时复配对粉虱、介壳虫、粘虫、黄条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225。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害虫:水稻稻飞虱。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虫氟苯双酰胺、呋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五
表11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呋虫胺不同配比对水稻稻飞虱的毒力测定
由表11可知,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呋虫胺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的配比在80:1至1:8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呋虫胺的配比在20:1至1:2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呋虫胺重量比为1:2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呋虫胺配比在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时复配对粉虱、介壳虫、粘虫、黄条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220。
应用实施例七:
供试害虫:梨木虱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虫氟苯双酰胺、噻虫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六
表12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胺不同配比对梨木虱的毒力测定
由表12可知,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胺复配防治梨木虱的配比在80:1至1:8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80:1至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胺的配比在20:1至1:2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胺重量比为1:2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发现,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噻虫胺配比在20:1、15: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时复配对粉虱、介壳虫、粘虫、黄条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220。
药效试验部分:试验药剂由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自配)、35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市购)、21%噻虫嗪悬浮剂(市购)、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市购)、10%烯啶虫胺水剂(市购)、30%呋虫胺悬浮剂(市购)、20%噻虫胺悬浮剂(市购)。
应用实施例八 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白菜小菜蛾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渭南市大荔县,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白菜小菜蛾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3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白菜小菜蛾药效试验
由表13可以看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白菜小菜蛾,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 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茄子蓟马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江苏省苏州市,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白菜小菜蛾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4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茄子蓟马药效试验
由表14可以看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茄子蓟马,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 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湖南省长沙市郊区,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水稻稻飞虱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5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由表15可以看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同时对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效也在97%以上,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一 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烟粉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番茄烟粉虱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6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烟粉虱药效试验
由表16可以看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烟粉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二 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梨木虱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梨树梨木虱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7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梨树梨木虱药效试验
由表17可以看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梨树梨木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三 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柑橘介壳虫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柑橘介壳虫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8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柑橘介壳虫药效试验
由表18可以看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柑橘介壳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四 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水稻稻飞虱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9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由表19可以看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五 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甘蓝甜菜夜蛾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甘蓝甜菜夜蛾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0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甘蓝甜菜夜蛾药效试验
由表20可以看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甘蓝甜菜夜蛾,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同时对甘蓝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防效也在97%以上,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六 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柑橘树蚜虫药效试验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试验采用常规喷雾法,药前调查柑橘树蚜虫虫害指数,于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30天、60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1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柑橘树蚜虫药效试验
由表21可以看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柑橘树蚜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时间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溴虫氟苯双酰胺与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复配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后对各类作物的粉虱、介壳虫、粘虫、黄条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斜纹夜蛾等常见害虫的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Claims (6)
1.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为溴虫氟苯双酰胺,活性成分B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中任意的一种,且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40~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20~2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害虫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防治害虫为粉虱、介壳虫、粘虫、跳甲、棉铃虫、蓟马、梨木虱、叶蝉、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蚜虫或斜纹夜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31131.8A CN109221127A (zh) | 2018-09-27 | 2018-09-27 |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31131.8A CN109221127A (zh) | 2018-09-27 | 2018-09-27 |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21127A true CN109221127A (zh) | 2019-01-18 |
Family
ID=65057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31131.8A Pending CN109221127A (zh) | 2018-09-27 | 2018-09-27 |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2112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3331A (zh) * | 2019-03-05 | 2019-07-3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
CN111374143A (zh) * | 2018-12-27 | 2020-07-07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57294A (ja) * | 2010-01-29 | 2011-08-18 |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 有害生物防除組成物 |
CN106061254A (zh) * | 2013-10-18 | 2016-10-26 | 巴斯夫农业化学品有限公司 | 农药活性羧酰胺衍生物在土壤和种子施用和处理方法中的用途 |
-
2018
- 2018-09-27 CN CN201811131131.8A patent/CN10922112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157294A (ja) * | 2010-01-29 | 2011-08-18 |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 有害生物防除組成物 |
CN106061254A (zh) * | 2013-10-18 | 2016-10-26 | 巴斯夫农业化学品有限公司 | 农药活性羧酰胺衍生物在土壤和种子施用和处理方法中的用途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74143A (zh) * | 2018-12-27 | 2020-07-07 |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CN110063331A (zh) * | 2019-03-05 | 2019-07-30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96431B (zh) | 一种含藻酸丙二醇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 |
CN103907634A (zh) |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与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6614677A (zh) | 一种含乙唑螨腈的杀虫农药组合物 | |
CN109221183A (zh) | 一种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和生物源农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9221127A (zh) | 一种含有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4738045B (zh) | 一种含藻酸丙二醇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651503A (zh) | 一种含氟吡呋喃酮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416426A (zh) | 一种含噻唑膦与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104383B (zh) | 一种含螺甲螨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 |
CN107027785A (zh) | 一种含有四唑虫酰胺和抗生素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794859B (zh) | 一种含块状耳霉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7047571A (zh) | 一种含有四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7535503A (zh) | 一种含有氟噁唑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9418284A (zh) | 一种含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7258793A (zh) | 一种含有四唑虫酰胺和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10012909A (zh) | 一种含有血根碱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7549173A (zh) | 一种含有氟噁唑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580830A (zh) | 一种含氟氧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8077286A (zh) |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和丁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746523B (zh) |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746526B (zh) |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960295A (zh) | 一种含耳霉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503875A (zh) | 一种含溴虫苯甲酰胺的高效农药组合物 | |
CN105941409A (zh) | 一种含环虫腈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 |
CN104285960B (zh) | 一种含哒螨灵和杀虫环的杀虫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