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7761B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7761B
CN102937761B CN201210444320.7A CN201210444320A CN102937761B CN 102937761 B CN102937761 B CN 102937761B CN 201210444320 A CN201210444320 A CN 201210444320A CN 102937761 B CN102937761 B CN 102937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de
display panels
liquid cryst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443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7761A (zh
Inventor
谢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443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7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7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7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7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7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提供单盒厚的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简化工艺的难度。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为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由横纵交叉的栅线和数据线划分出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位于所述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经所述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所述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Display,TFT-LC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在当前的平板显示器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液晶显示器件并非自发光显示器件,因此液晶显示器通常需要借助光源进行显示。根据液晶显示器采用光源类型的不同,目前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主要可以分为透射式、反射式和透反式三大类。其中,透反式液晶显示器的每一个像素单元区域通常又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两部分,背光源发出的光可以通过透射区出射,外界环境的光则可以被反射区反射,这样一种结构的透反式液晶显示器兼具透射式和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优点,可同时在光线充足和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因此透反式液晶显示器已在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透反式液晶显示器的不足之处在于,透射区出射的光线只经过一次液晶分子层,而反射区出射的光线则经过了两次液晶分子层,反射区的光程为透射区光程的两倍,由于透射区和反射区存在光程差,经透射区与反射区出射的光线相位延迟量不匹配,从而严重影响显示效果。为保证透射区和反射区的相位延迟量一致,现有的透反式液晶显示器通常采用双盒厚的结构,通过改变透射区或反射区的光程实现透射区和反射区的相位延迟量一致,但制作这样一种双盒厚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将大大增加工艺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提供单盒厚的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简化工艺的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为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由横纵交叉的栅线和数据线划分出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还包括:
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
位于所述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经所述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所述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为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由横纵交叉的栅线、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划分出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还包括:
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所述条状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透射区的第一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反射区的第二像素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公共电极;
位于所述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和位于所述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相等;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在通电情况下,由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分别向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施加不同电压,以使得经所述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所述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为透反式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像素区域内设置有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两相邻条状电极之间将产生具有水平分量的倾斜电场,从而改变液晶分子的相位延迟量。通过将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小于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或者,通过将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等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且在通电时位于同一像素区域的第一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间的压差大于第二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间的压差;使得经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由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是单盒厚的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在不加电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中像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在加电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在不加电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中像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在加电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为液晶层13,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基板11包括由横纵交叉的栅线21和数据线22划分出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像素区域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还包括:
如图1所示,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14。
其中,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14的间距d1小于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14的间距d2。
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经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
上述像素区域可以是指像素结构中可透光的区域。例如,第一基板11可为阵列基板,如图2所示,在第一基板11靠近液晶层13的内侧还设置有栅线21,与栅线交叉设置的数据线22,栅线21与数据线22限定出多个像素区域;第二基板12可以为彩膜基板,在第二基板12靠近液晶层13的内侧设置有黑矩阵图形,以及阵列形式排列的R(红)、G(绿)、B(蓝)滤光结构;其中,黑矩阵图形与交叉设置的栅线21、数据线22相对应。当然,这仅是一个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所做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为透反式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像素区域内设置有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两相邻条状电极之间将产生具有水平分量的倾斜电场,从而改变液晶分子的相位延迟量。通过将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小于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使得经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由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是单盒厚的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基板11的外侧还包括钝化层111、第一透明基板112以及第一偏光片113。其中,第一基板11的外侧是指该第一基板11相对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第一透明基板112具体可以是采用玻璃或透明树脂等具有一定坚固性的透明材料制成。
第一透明基板112上设置有反射层114,该反射层114覆盖区域为反射区,该反射层114未覆盖区域为透射区。
其中,钝化层111覆盖反射层114,且位于透射区的钝化层111的厚度t1大于位于反射区的钝化层111的厚度t2,以使得该钝化层111的表面相平。这样一来,通过设置厚度不均的钝化层,可以消除第一透明基板112与反射层114之间的段差,保证了第一基板11表面的平整性。
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透射区均是指背光透过第一基板、液晶层以及第二基板而射出的区域;反射区均是指设置有反射层113的区域,在反射区环境光经第二基板、液晶层照射至反射层,再经该反射层反射后,经液晶层、第二基板而射出。
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12的外侧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板121以及第二偏光片122。其中,第二基板12的外侧是指该第二基板12相对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第二透明基板121同样可以采用玻璃或透明树脂等具有一定坚固性的透明材料制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113的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片122光轴方向可以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条状电极14具体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1内侧的像素电极141以及位于第二基板12内侧的公共电极142,且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12的内侧均是指相对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像素电极是指通过开关单元(例如,可以是薄膜晶体管)与数据线连接的电极,公共电极是指和公共电极线连接的电极。其中,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间隔设置是指在沿基板方向上为相互平行的间隔排列,即从垂直于基板方向上进行仰视或俯视,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相互平行并间隔排列。
为了使相邻的条状电极14之间产生稳定均匀的倾斜电场,该条状电极14可以采用统一的尺寸及形状。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条状电极14的宽度a可以在2-6μm之间,且其高度h可以在0.1-0.5μm之间,进一步地,该条状电极14可以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的突起结构。这样一来,可以使得两个相邻的倾斜电场的强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这样一种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均为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在通电情况下,分别位于液晶层13两侧的相邻的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之间将产生具有水平分量的倾斜电场,从而改变液晶分子的相位延迟量。
又由于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小于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改变了透射区与反射区的电场的分布,即改变了电场线倾斜角度,由于透射区的电极间距较小,电场线的方向更接近于垂直于面板的方向,液晶分子在此电场作用下,将受到较小的水平电场分量的作用,如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则会产生较大的水平相位延迟;而在反射区,其电极间距小于透射区,因此电场线的方向更接近于平行于面板的方向,液晶分子在此电场的作用下,将收到较大的水平电场分量的作用,如同样为负性液晶分子,则会产生较小的水平相位延迟,最终使得经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由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是单盒厚的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难度。
下面参照图2,对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上的像素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看到,像素区域中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23,其中,薄膜晶体管23的栅极231与栅线21电连接,源极232与数据线22电连接,漏极233则电连接像素电极141,公共电极142与像素电极141间隔设置,其中,公共电极142与彩膜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线(图2中未示出)电连接,像素电极141以及公共电极141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小于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这样在通电情况下,数据线22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23向像素电极141施加电压,公共电极142由公共电极线提供电压,使得像素电极141与公共电极142之间产生具有一定水平分量的倾斜电场,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层可以采用负性液晶分子,当电场足够强时,负性液晶分子将垂直于电场方向排列。
为了驱动液晶以改善透射区与反射区之间的相位延迟差,需要严格控制透射区与反射区电场的倾斜角度,这就要求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必须小于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两者的比例关系的确定与负性液晶的性质(如:折射率性质,介电各向异性性质等)相关。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测试方法针对包含特定一种负性液晶的面板,确定两间距的比例关系。首先,按照预先设定的几个间距比值制造不同的测试面板,并且,这些测试面板中均填充上述特定的一种负性液晶。其次,绘制这几个测试面板的透射区和反射区的V-T(电压-透过率)曲线特性,若一测试面板的透射区和反射区的曲线特性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则说明透射区的相位延迟大致为反射区的相位延迟的2倍,那么该测试面板的比例关系就可以作为实际生产中的参考值。优选的,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d1在3-8μm之间,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d2在8-15μm之间。
下面,针对上述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如何实现半透半反显示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液晶显示面板在不加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不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均垂直于基板取向。示例性的,液晶盒的厚度优选为4.4μm,条状电极的宽度优选为4μm,该条状电极的高度优选为0.2μm,透射区条状电极间距为5μm,反射区条状电极的间距为10μm。对于这样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透射区和反射区的光线经过该液晶层不会发生旋光,从而也就不会产生相位延迟量,若第一偏光片113和第二偏光片122的偏振方向呈90度夹角,出射光线会被第一偏光片113完全挡住,从而实现良好的暗态显示。
图3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加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像素电极141与公共电极142之间产生倾斜电场,透射区和反射区的负性液晶分子由于受倾斜电场的影响而逐渐变为倾斜排列,从而产生水平方向的相位延迟;在透射区,像素电极141与公共电极142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产生具有较大竖直分量的倾斜电场,在反射区,像素电极141与公共电极142之间的间距较大,倾斜电场的竖直分量小于透射区倾斜电场的竖直分量。由于负性液晶分子垂直于电场方向排列,因此位于透射区的负性液晶分子将具有更大的水平倾斜量。示例性的,液晶盒的厚度同样优选为4.4μm,条状电极的宽度优选为4μm,该条状电极的高度优选为0.2μm,透射区条状电极间距为5μm,反射区条状电极的间距为10μm。负性液晶在透射区倾斜电场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相位延迟Δn1,同时,反射区的负性液晶在倾斜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小的水平相位延迟Δn2。因此,通过对反射区第二像素电极间距或透射区与反射区之间电压的优化,使得经过透射区的光线会产生比反射区更多的水平相位延迟,即大概为Δn透射区=2*Δn反射区。而反射区的光线因为反射的缘故相当于两次经过液晶层,光程加倍,也就是d反射区=2*d透射区。综上,可以得到透射区(Δn*d)=反射区(Δn*d),从而实现了透射区和反射区的相位延迟量的匹配,并最终达到半透半反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如图4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为液晶层13,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基板11包括由横纵交叉的栅线71、第一数据线721和第二数据线722划分出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还包括:
如图4所示,位于该像素区域内的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14,条状电极14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1内侧透射区的第一像素电极141、位于第一基板11内侧反射区的第二像素电极142以及位于第二基板12内侧的公共电极143。
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14的间距d3和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14的间距d4相等。
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在通电情况下,由第一数据线721、第二数据线722分别向第一像素电极141、第二像素电极142施加不同电压,以使得经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
上述像素区域可以是指像素结构中可透光的区域。例如,第一基板11可为阵列基板,如图5所示,在第一基板11靠近液晶层13的内侧还设置有栅线71,与栅线71交叉设置的第一数据线721以及第二数据线722,栅线71与第一数据线721以及第二数据线722限定出多个像素区域,在该像素区域内第二数据线722与第一数据线721平行设置;第二基板12可以为彩膜基板,在第二基板12靠近液晶层13的内侧设置有黑矩阵图形,以及阵列形式排列的R(红)、G(绿)、B(蓝)滤光结构;其中,黑矩阵图形与交叉设置的栅线71、第一数据线721以及第二数据线722相对应。当然,这仅是一个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所做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为透反式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像素区域内设置有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两相邻条状电极之间将产生具有水平分量的倾斜电场,从而改变液晶分子的相位延迟量。
通过将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等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且在通电时位于同一像素区域的第一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间的压差大于第二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间的压差,使得经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由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是单盒厚的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难度。
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的,如图4所示,在第一基板11的外侧还包括钝化层111、第一透明基板112以及第一偏光片113。其中,第一基板11的外侧是指该第一基板11相对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第一透明基板112具体可以是采用玻璃或透明树脂等具有一定坚固性的透明材料制成。
第一透明基板112上设置有反射层114,该反射层114覆盖区域为反射区,该反射层114未覆盖区域为透射区。
其中,钝化层111覆盖反射层114,且位于透射区的钝化层111的厚度t1大于位于反射区的钝化层111的厚度t2,以使得该钝化层111的表面相平。这样一来,通过设置厚度不均的钝化层,可以消除第一透明基板112与反射层114之间的段差,保证了第一基板11表面的平整性。
在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透射区均是指背光透过第一基板、液晶层以及第二基板而射出的区域;反射区均是指设置有反射层113的区域,在反射区环境光经第二基板、液晶层照射至反射层,再经该反射层反射后,经液晶层、第二基板而射出。
进一步地,在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二基板12的外侧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板121以及第二偏光片122。其中,第二基板12的外侧是指该第二基板12相对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第二透明基板121同样可以采用玻璃或透明树脂等具有一定坚固性的透明材料制成。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113的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片122光轴方向可以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条状电极14具体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1内侧的像素电极141以及位于第二基板12内侧的公共电极142,且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11以及第二基板12的内侧均是指相对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像素电极是指通过开关单元(例如,可以是薄膜晶体管)与数据线连接的电极,公共电极是指和公共电极线连接的电极。其中,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间隔设置是指在沿基板方向上为相互平行的间隔排列,即从垂直于基板方向上进行仰视或俯视,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相互平行并间隔排列。
为了使相邻的条状电极14之间产生稳定均匀的倾斜电场,该条状电极14可以采用统一的尺寸及形状。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条状电极14的宽度a可以在2-6μm之间,且其高度h可以在0.1-0.5μm之间,进一步地,该条状电极14可以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的突起结构。这样一来,可以使得两个相邻的倾斜电场的强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这样一种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均为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在通电情况下,分别位于液晶层13两侧的相邻的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2之间将产生具有水平分量的倾斜电场,从而改变液晶分子的相位延迟量。且在通电时位于同一像素区域的第一像素电极141和公共电极143间的压差大于第二像素电极142和公共电极143间的压差,这样一来,位于反射区的液晶分子在倾斜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小于透射区液晶分子的相位延迟量,从而使得经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由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是单盒厚的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难度。
下面参照图5,对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上的像素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可以看到,像素区域中还设置有第一薄膜晶体管73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74,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73的栅极731与栅线71电连接,源极732与第一数据线721电连接,漏极733电连接位于透射区的面状的第一像素电极141,第二薄膜晶体管74的栅极741与栅线71电连接,源极742与第二数据线722电连接,漏极743则与位于反射区间隔排列的条状的第二像素电极142电连接,公共电极143相对于像素电极141和像素电极142间隔设置。这样在通电情况下,第一数据线721可以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73向第一像素电极141施加电压,第二数据线722可以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74向第二像素电极142施加电压,公共电极143由彩膜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线(图5中未示出)提供电压,使得第一像素电极141以及第二像素电极142与公共电极143之间产生具有一定水平分量的倾斜电场,以驱动液晶液晶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线721与第二数据线722可以相互平行地设置于像素区域内的任意位置。在如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数据线721和第二数据线722分别位于像素区域的两侧。这样一来,位于当前像素区域的第二数据线722与相邻像素区域的第一数据线721紧密相邻,从而无需额外增加黑矩阵结构以遮挡第二数据线722,保证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进一步地,第一数据线721、第二数据线722可以分别向第一像素电极141、第二像素电极142施加不同电压,使得经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层可以采用负性液晶分子,当电场足够强时,负性液晶分子将垂直于电场方向排列。
在通电情况下,可以由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分别向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施加不同电压,至于施加给两像素电极的电压值的确定与负性液晶的性质(如:折射率性质,介电各向异性性质等)相关。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测试方法针对包含特定一种负性液晶的面板,确定两电压值的比例关系。首先,预先制造测试面板,该测试面板中填充上述特定的一种负性液晶。其次,通过第一数据线给透射区的第一像素电极施加电压,通过第二数据线给反射区的第二像素电极施加电压,分别绘制该测试面板的透射区和反射区的V-T(电压-透过率)曲线特性,分析两区域的曲线特性,并且依次得到在各个透过率一致的位置处所对应的第一、第二数据线的电压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上述施加给两像素电极的电压值不加限定,以实际生产中能够使得同一像素区域的透射区和反射区的光线通过负性液晶层所产生的相位延迟量相同为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像素区域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均可以在3-15μm之间。
采用这样一种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像素电极通过第一数据线进行供电,第二像素电极通过第二数据线进行供电。这样一来,通过改变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二像素的驱动电压即可以有效控制液晶层所产生的相位延迟量,从而大大增加了液晶显示面板控制的灵活性。
下面,针对上述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如何实现半透半反显示进行详细描述。
图4为液晶显示面板在不加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不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均垂直于基板取向。对于这样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透射区和反射区的光线经过该液晶层不会发生旋光,从而也就不会产生相位延迟量,若第一偏光片113和第二偏光片122的偏振方向呈90度夹角,出射光线会被第一偏光片113完全挡住,从而实现良好的暗态显示。
图6为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加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像素电极141、第二像素电极142均与公共电极143之间产生倾斜电场,透射区和反射区的负性液晶分子由于受倾斜电场的影响而逐渐变为倾斜排列,产生水平方向的相位延迟;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d1与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d2相同,即d1=d2,从而此时无需考虑透射区和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对所产生的水平电场的影响。在透射区,第一像素电极141与公共电极143之间的电压较大,从而产生具有较大竖直分量的倾斜电场,在反射区,第二像素电极142与公共电极143之间的电压较小,倾斜电场的竖直分量小于透射区倾斜电场的竖直分量。负性液晶在透射区倾斜电场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相位延迟Δn1,同时,反射区的负性液晶在倾斜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小的水平相位延迟Δn2。因此,通过对反射区第二像素电极间距或透射区与反射区之间电压的优化,使得经过透射区的光线会产生比反射区更多的水平相位延迟,即大概为Δn透射区=2*Δn反射区。而反射区的光线因为反射的缘故相当于两次经过液晶层,光程加倍,也就是d反射区=2*d透射区。综上,可以得到透射区(Δn*d)=反射区(Δn*d),从而实现了透射区和反射区的相位延迟量的匹配,并最终达到半透半反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要保护的结构,故与本发明不相关的结构在各实施例及附图中做简化或省略处理,并且在各实施例及附图中做简化或省略处理的结构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容易得到的,故在本实施例不加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在前述实施例中已做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为透反式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像素区域内设置有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两相邻条状电极之间将产生具有水平分量的倾斜电场,从而改变液晶分子的相位延迟量。通过将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小于位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或者,通过将位于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等于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且在通电时位于同一像素区域的第一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间的压差大于第二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间的压差;使得经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由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是单盒厚的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透反式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艺的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为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由横纵交叉的栅线和数据线划分出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
所述条状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的像素电极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公共电极;
所述像素电极的条状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的条状电极间隔设置;
位于所述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经所述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所述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侧还包括钝化层、第一透明基板以及第一偏光片;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覆盖区域为反射区,所述反射层未覆盖区域为透射区;
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反射层,位于透射区的所述钝化层的厚度大于位于反射区的所述钝化层的厚度,以使得所述钝化层的表面相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外侧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状电极的宽度在2-6μm之间,且其高度在0.1-0.5μ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电极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的突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在3-8μm之间;
位于所述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在8-15μm之间。
7.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为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由横纵交叉的栅线、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划分出的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具有突起结构的条状电极,所述条状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透射区的第一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内侧反射区的第二像素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内侧的公共电极;
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包含的条状电极和位于所述透射区的公共电极包含的条状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包含的条状电极和位于所述反射区的公共电极包含的条状电极间隔设置;
位于所述透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和位于所述反射区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相等;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为单盒厚,在通电情况下,由所示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分别向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施加不同电压,以使得经所述透射区出射的透射光的相位延迟量与经所述反射区出射的反射光的相位延迟量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分置于所述像素区域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侧还包括钝化层、第一透明基板以及第一偏光片;
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覆盖区域为反射区,所述反射层未覆盖区域为透射区;
所述钝化层覆盖所述反射层,位于透射区的所述钝化层的厚度大于位于反射区的所述钝化层的厚度,以使得所述钝化层的表面相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外侧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状电极的宽度在2-6μm之间,且其高度在0.1-0.5μ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电极为等腰三角形的突起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位于像素区域的相邻条状电极的间距在3-15μm之间。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1210444320.7A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937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4320.7A CN102937761B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44320.7A CN102937761B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7761A CN102937761A (zh) 2013-02-20
CN102937761B true CN102937761B (zh) 2015-05-27

Family

ID=4769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44320.7A Active CN102937761B (zh) 2012-11-08 2012-11-08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77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4957B (zh) * 2012-11-15 2015-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
CN103529607B (zh) * 2013-10-29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529606B (zh) * 2013-10-29 2017-08-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298036A (zh) * 2014-10-09 2015-01-2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CN104460130B (zh) * 2014-12-10 2018-04-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反式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4991386B (zh) * 2015-08-04 2019-02-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反式蓝相液晶面板
CN105652494A (zh) * 2016-01-20 2016-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773A (zh) * 2005-05-25 2006-11-29 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174069A (zh) * 2006-10-31 2008-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813842A (zh) * 2009-12-16 2010-08-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64587B (en) * 2004-02-06 2006-10-21 Au Optronics Cor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00110351A1 (en) * 2008-11-03 2010-05-06 Hyang-Yul Kim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9773A (zh) * 2005-05-25 2006-11-29 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174069A (zh) * 2006-10-31 2008-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813842A (zh) * 2009-12-16 2010-08-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7761A (zh)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7761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314819B2 (en) Displays with integrated backlighting
US722141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955304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460886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0517011C (zh) 半穿透半反射液晶显示装置
KR100863571B1 (ko) 전기활성 고분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화소 및 이를 채용한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183193A (zh) 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照明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773298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2879957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969899A (zh)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09088B (zh) 背光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方法
CN10436051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液晶显示面板
CN202600306U (zh) 一种蓝相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572951A (zh) 显示装置及其反射式显示面板
CN10198899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096963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gray sca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944958B (zh)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
CN10423818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41454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880859B (zh) 具有最小化边框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5652510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19012922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981300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460129A (zh) 透反式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