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8791B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8791B
CN102918791B CN201180028178.1A CN201180028178A CN102918791B CN 102918791 B CN102918791 B CN 102918791B CN 201180028178 A CN201180028178 A CN 201180028178A CN 102918791 B CN102918791 B CN 102918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qi
report
reporter sequence
many orders
channel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81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8791A (zh
Inventor
F.诺德斯特伦
C.伯格尔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2918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8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8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和设备通过操控在多秩CQI报告中报告CQI值所用的顺序或方式来增大通信吞吐量,所述多秩CQI报告根据报告顺序约束一个或多个此类值。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本发明规定:选择用于报告多个CQI值的报告顺序,以消除或至少减少由于将差分报告格式用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报告的CQI值而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附加地,本发明规定:鉴于差分报告约束,在单秩CQI报告或多秩CQI报告之间基于确定哪个对应于最高信道容量而进行选择。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具体地说,涉及这种网络中的信道质量报告。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传送条件随时间和空间而改变。因此,为了使基站(BS)正确调度数据到用户设备(UE)件的传送,使用适当的调制和编码率,UE定期向BS报告信道条件。在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一种方法中,UE发送常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该CQI是有效量化在UE处测量的信号质量的指标值。
当然,可能在同一BS上同时托管许多UE,并且所有UE都需要发送CQI报告。另外,每个UE可能具有多个CQI值要报告。例如,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下行链路信号的CQI报告可能需要UE连同一个或多个窄带CQI值一起来报告宽带CQI值,所述一个或多个窄带CQI值被限定到所关注的具体频率子带。这样,CQI报告必须含有尽可能少的位。
减少报告多个CQI值所需位数的一种方法采纳“差分”报告方法。用差分报告,一个或多个CQI值是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其它CQI值来报告的。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所标准化的长期演进(LTE)提供了差分报告的特定例子。假设LTEMIMO(多输入多输出)传送,从LTEUE到eNodeB的示例CQI报告包含如下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秩指示符(RI)、整个带宽的CQI值、部分带宽的CQI值和预编码矩阵指标(PMI),以指导由BS进行的传送预编码。
MIMO信道的“秩”定义在从MIMO传送器向MIMO接收器传送数据流时可使用多少层,并且最大秩被给定为min(NTX,NRX)。在此,“N”表示传送天线(TX)数量或接收天线(RX)数量。UE使用RI来指示优选秩,eNodeB可在确定适当的信道秩以用于向UE传送时使用该优选秩。
当前,LTE标准使用表示2个传送天线和2个接收天线的2×2基线天线配置,并且规定最大2个“码字”。码字是映射到调制符号的编码位,这些调制符号然后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层。因而,每个码字可理解为不同的数据流,其中这2个码字可具有应用于它们的不同调制和编码方案。另外,根据(当前)LTE标准,每个码字在其传送时可使用最高达2层。
因而,在下行链路上接收LTEMIMO传送的UE对于每个码字报告CQI值,其中对于其中一个码字报告的CQI值表示规定相对于对于另一个码字报告的CQI值的受限范围偏移的差分值。更详细地,假设“PUCCH1-1”的CQI报告模式和“秩2”传送。(该“PUCCH1-1”模式表示由UE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进行CQI报告,用于频分双工(FDD),假设AWGN信道条件。)在此上下文中,该UE对于第一码字(CW1)报告4位CQI,且对于第二码字(CW2)报告3位差分CQI。
该差分CQI定义为受差分偏移极限[-4,3]所约束的、对于第二码字确定的CQI值(CQI2)。换句话说,使用三位代替四位,相对于用于第一码字的CQI值来报告用于第二码字的CQI值。因此,CQI2可仅取落入约定的偏移区间[-4,3]内的8个指标值。对于有关这种公式的更多信息,一般而言还有CQI报告,在LTE上下文内,请参考如下两个文档:3GPP36.213,"Physicallayerprocedures",V9.1.0(2010);以及3GPP26.211,"PhysicalChannelsandModulation",V9.1.0(2010)。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通过操控在根据报告顺序约束一个或多个此类值的多秩CQI报告中报告CQI值所用的顺序或方式来增大通信吞吐量的方法和设备。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本发明规定:选择用于报告多个CQI值的报告顺序以消除或至少减少由于将差分报告格式用于报告的一个或多个CQI值引起的少报错误和多报错误。附加地,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规定:鉴于差分报告约束,在单秩CQI报告或多秩CQI报告之间基于确定哪个对应于最高信道容量而进行选择。
从而,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从第一通信收发器报告信道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从支持到第一通信收发器的多秩传送和单秩传送的第二通信收发器接收天线特定参考信号。
作为一个示例,在无线通信网络内,第一通信收发器是无线通信装置(诸如UE),并且第二通信收发器是支持基站。在任何情况下,该方法都还包含:基于评估根据所述参考信号所估计的信道条件来确定是否期望由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
另外,对于当期望多秩传送时的情况,该方法还包含:使用报告顺序向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发送报告两个或更多信道质量信息(CQI)值的多秩CQI报告,以便调节向所述第一通信收发器的多秩传送,所述报告顺序指定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作为绝对值来报告以及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作为相对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绝对值的偏移来报告。该方法还包含动态确定所述报告顺序以减少由于使用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
该方法的相同或其它实施例还规定:确定是否期望由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该确定基于:(a)估计反映单秩信道容量的第一度量和反映多秩信道容量的第二度量;(b)比较第一度量与第二度量;以及(c)至少部分基于多秩信道容量高于单秩信道容量来确定期望由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相反,期望由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单秩传送而不是多秩传送的确定是至少部分基于确定单秩信道容量高于多秩信道容量来进行的。对于期望单秩传送的情况,该方法包含:向第二通信收发器发送单秩CQI报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第一通信收发器,其包含接收器,所述接收器配置成从支持向第一通信收发器的多秩传送和单秩传送的第二通信收发器接收天线特定参考信号。再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第一通信收发器是无线通信装置(诸如UE或其它无线通信设备),而第二通信收发器是支持基站。在具体示例中,第一通信收发器是UE或按照LTE标准配置的其它设备,而第二通信收发器是配置用于在基于LTE的蜂窝通信网络中操作的eNodeB。
另外,根据这个实施例,第一通信收发器包含信道估计电路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所述信道估计电路配置成根据接收的参考信号生成信道估计,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配置成确定是否期望由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根据这种配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基于评估根据参考信号所估计的信道条件来确定是否期望多秩传送。对于当期望多秩传送时的情况,这些处理电路配置成向第二通信收发器发送多秩信道质量信息(CQI)报告,其报告两个或更多CQI值,以便用于调节向第一通信收发器的多秩传送。
具体地说,该报告使用指定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作为绝对值来报告以及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作为相对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绝对值的偏移来报告的报告顺序。对应地,这些处理电路动态确定该报告顺序以减少由于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
在同一或另一实施例中,这些处理电路配置成确定相比于单秩传送是否期望由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该确定是基于如下操作来进行的:估计反映单秩信道容量的第一度量和反映多秩信道容量的第二度量,并比较第一度量与第二度量。从而,期望由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的确定至少部分基于确定多秩信道容量高于单秩信道容量。相反,期望单秩传送的确定是至少部分基于确定单秩信道容量高于多秩信道容量来进行的。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特征和优点。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并看了附图后将认识到附加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收发器和第二收发器的示例实施例的框图,其中,按照本文提供的示教,第一收发器从第二收发器接收传送并向第二收发器提供对应的CQI报告。
图2是多秩CQI报告的图解,该多秩CQI报告包含两个或更多CQI值,其中一个或多个值是以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报告的,并且其中根据动态确定的报告顺序来对这些值排序。
图3是例证用于动态确定要用于在多秩CQI报告中报告两个或更多CQI值的报告顺序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逻辑流程图,该多秩CQI报告将有界差分报告格式应用于一个或多个所述CQI值。
图4是例证用于动态确定报告顺序以用于在多秩CQI报告中报告多个CQI值的更多示例处理细节的另一个逻辑流程图。
图5是例证根据本文公开的示教配置的示例处理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6和7是例证用于确定是使用单秩CQI报告还是使用多秩CQI报告的方法的不同实施例的逻辑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图1描绘了从第二通信收发器12接收单秩传送或多秩传送的第一收发器10的实施例。具体地说,第二通信收发器12(“收发器12”)配置成根据由收发器10反馈回收发器12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18调节它向第一通信收发器10(“收发器10”)的传送,其包含传送秩确定。
无线通信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MIMO信道矩阵的秩标识用于传送MIMO信号的层数。在这方面,信道秩将理解为指示可通过MIMO信道并行传送的数据流数量。如本文早前所提到的,MIMO信道的最大秩被给定为min(NTX,NRX),其中NTX表示可用于MIMO传送的传送天线数量,而NRX表示可用于接收MIMO传送的接收天线数量。
可能存在数据流到层的一对一映射,使得秩2传送表示2个信息流,其中每个流在其中一层上传送。然而,情况不总是这样。例如,给定数据流可映射在两个或更多层上。在基线LTE示例中,LTEMIMO传送器当在秩1传送模式下操作时在单层上传送1个码字,而当在秩2传送模式下操作时传送2个码字,各在不同层上。这里,LTE码字表示给定数据流的编码位,它们然后被映射到调制符号,以便传送。
因而,LTE基线根据2×2配置(2个传送天线和2个接收天线),并且具有最大2个码字,其表示为CW1和CW2。对于秩1传送(其仅提供一层(层1)),仅传送一个码字,例如CW1被映射到层1。对于秩2传送,传送两个码字,其中CW1映射到层1,并且CW2映射到层2。当然,可使用更高秩实现,并且在更高秩系统中可使用其它码字或流到层的映射。
在任何情况下,收发器12都被配置用于MIMO操作并且对应地包含两个或更多天线14,以便向收发器10传送。对应地,收发器10被配置用于MIMO操作并且包含两个或更多天线16,以便从收发器12接收传送。该MIMO布置提供空间复用MIMO和/或预编码MIMO,并且收发器12因而可使用单秩传送或使用多秩传送来向收发器10传送。
这样,由收发器10返回到收发器12的CQI报告18包含RI,该RI指示要用于向收发器10的传送的优选秩。收发器12又使用CQI报告18来选择单秩传送或多秩传送,以便向收发器10传送。当然,动态改变信道条件可能考虑或可能不考虑最大秩传送和用户(UE)调度判定,和/或在收发器12处的资源可用性也可能影响为传送选择的实际秩。
人们看到,收发器10包含接收器20,接收器20配置成从收发器12或从支持向收发器10的MIMO传送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其它收发器接收天线特定参考信号。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接收器20包含滤波器、放大器、增益控制和数字化电路,并且可包含用于每个接收天线的这种电路的链或分支,以提供对应于天线特定接收信号的数字样本流。
将认识到,一般而言,收发器10接收由收发器12在至少两个不同传送天线14上发送的信号。每个对应接收的信号然后由接收器20中的前端电路处理,该前端电路可包含ADC和FFT处理电路。收发器10然后使用所得到的已处理信号来执行对一个或多个从收发器12到收发器10的信道的估计。收发器10还可配置成提供对应的噪声协方差估计。根据信道估计和噪声协方差估计,例如可导出SNR,这些SNR然后被映射到CQI值。
更详细地,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收发器10包含信道估计电路22,信道估计电路22配置成根据所接收的参考信号来生成信道估计,所述所接收的参考信号可以是导频或由收发器12所传送信号中包含的其它已知符号/信号信息。另外,收发器10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24,这些处理电路24配置成基于评估根据这些参考信号所估计的信道条件来确定是否期望由收发器12进行的多秩传送。
在这方面,将认识到: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收发器10包含数字处理电路,诸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电路。具体地说,在至少一个此类实施例中,这些处理电路24是可编程数字处理电路,所述可编程数字处理电路被编程(配置)成基于它们对收发器10内的存储器或其它非瞬变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执行来根据本文示教操作。根据一个或多个此类配置,当期望多秩传送时,处理电路24配置成向收发器12发送多秩信道质量信息(CQI)报告18。对于基线LTE示例,报告18包含对应于这两个码字的两个CQI值(CQI1用于CW1并且CQI2用于CW2)。该报告顺序指定哪个CQI值作为“绝对”值被报告以及哪个CQI值是根据有界差分格式的偏移值。例如,如果CQI1在有序格式中是第一个,则它将作为4位值被报告,该4位值根据所定义的CQI/SIR映射(例如以dB为单位)指示第一码字的SIR/SINR。然后,作为排序第二的值,使用指示CQI2相对于CQI1的偏移的3位值来报告CQI2。超出这个基线示例,本发明考虑对于多层传送包含多个CQI值--例如每层一个CQI值的CQI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来报告这些按照层的CQI值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可使用绝对值来报告一个或多个其它值。广义上,本文的示教适用于报告内的CQI值的报告顺序指定是绝对范围还是差分(相对)范围用于报告这些具体CQI值的任何类型CQI报告。
也就是说,本发明适用于使用绝对值报告至少一个CQI值并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相对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绝对值来报告至少一个CQI值的CQI报告。有利地,处理电路24配置成动态确定报告顺序,以减少由于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
在这方面,将认识到:处理电路24可包含传送处理功能,并且在操作上与收发器10内所包含的传送器26相关联。这样,由处理电路24生成或以其他方式形成的数据和控制信令经由传送器26发送,所述数据和控制信令包含在此讨论的CQI报告18。作为示例,图2例证了用于CQI报告18的示例结构/格式,其中报告18包含秩指示符(RI)30,并且包含一个或多个CQI值32—例如对于多秩报告,报告18包含两个或更多CQI值,它们表示为32-1、32-2,依此类推。另外,根据本文设想的一个或多个报告标准,包含在这种多秩报告中的一个或多个CQI值32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作为相对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绝对值的偏移被报告—例如,CQI值32-2作为表示相对于4位绝对CQI值32-1的偏移的3位值被报告。
记住上面的报告格式细节,连同图1的示例设备,图3例证了描绘在收发器10处(例如由其处理电路24的适当配置)实现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逻辑流程图。该方法规定从收发器10报告信道质量,并且该方法包含:从收发器12接收天线特定参考信号,或者从支持向收发器10的多秩空间复用传送的另一通信收发器接收天线特定参考信号(块100)。
该方法还包含:基于评估根据这些参考信号所估计的信道条件来确定是否期望由收发器12进行的多秩传送(块102)。如果期望多秩传送(来自块104的“是”),则该方法包含动态确定报告顺序,以用于向收发器12发送多秩CQI报告18(块106),并根据动态确定的报告顺序来发送CQI报告18(块108)。相反,如果不期望多秩传送—即单秩传送是优选的—,则处理从退出块104的“否”路径流到块110,其中收发器10发送单秩CQI报告18。
关于确定作为单秩报告还是作为多秩报告来发送CQI报告18,处理电路24配置成基于有关最佳地使用收发器10与收发器12之间信道的某些评估进行该判定。
根据一个实施例,进行该确定包括:基于如下操作来确定(从收发器10的角度)是否期望由收发器12进行的多秩传送:(a)估计反映单秩信道容量的第一度量和反映多秩信道容量的第二度量;(b)比较第一度量与第二度量;以及(c)至少部分基于多秩信道容量高于单秩信道容量来确定期望由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相反,期望由收发器12进行的单秩传送而不是多秩传送的确定至少部分基于确定单秩信道容量高于多秩信道容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含:根据定义收发器10向收发器12发送CQI报告18的频繁程度的报告间隔定期—再次从收发器10的角度—来确定是期望由收发器12进行的单秩传送还是由收发器12进行的多秩传送。在此,在期望多秩传送的每种情况下,处理电路24执行动态确定报告顺序的步骤(例如块106)。
在进行上述确定时,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估计第一度量包括:估计第一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其假设由收发器12进行的分集传送)。例如,对于空间传送分集增益,基于将由收发器12使用两个或更多其天线14向收发器10传送相同信号而获得的接收信号增益来计算第一度量。
在这个方面,将认识到,收发器10的信道估计电路22配置成相对于收发器12处的具体传送天线14估计信道条,和/或在特定配对或组合的传送天线14与接收天线16之间估计信道条件。因而,处理电路24可估计将通过收发器12执行向收发器10的分集传送而获得的SNR增益或其它信号改进。
另一方面,估计第二度量预先假设由收发器12进行的多秩传送,其中收发器12经由空间复用来发送独立流,其中每个空间复用层携带不同流。这种传送配置相比于单秩传送(甚至用分集传送)提供了接收更多信息的潜力,但根据信道条件那种潜力可能未被实现。具体地说,假定将差分报告格式用于多秩CQI报告—例如,将绝对4位指标值用于第一空间复用信道来报告的CQI32-1和将差分3位偏移值用于第二空间复用信道来报告的CQI32-2,则可能未实现多秩传送的全部潜力。
返回到基线LTE示例,秩1传送使用单个码字(CW1),而秩2传送使用2个码字(CW1和CW2),其中CW1被映射到MIMO信道的层1,并且CW2被映射到MIMO信道的层2。在此上下文的一个实施例中,收发器10配置成将第一度量计算为对应于4位CQI值的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正如对于单个码字将报告的那样。另外,收发器10配置成将第二度量计算为所述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之和(对于2个码字(CW1和CW2)),其中使用全4位格式报告这两个码字其中之一的CQI,而使用3位差分报告格式来报告这两个码字中其余一个码字的CQI。这里,收发器10可测试哪种排序[CQI1(4位)、CQI2(3位)]或[CQI2(4位)、CQI1(3位)]得出最高或最好的第二度量。相同逻辑和顺序测试当然适用于报告多于2个CQI值的实施例,并且用于计算并测试不同报告顺序的实际逻辑将取决于考虑中的实际报告格式—即,哪些CQI值位置作为绝对值被报告,并且哪些CQI值位置作为偏移值(并且在什么约束下)被报告。
无论如何,作为具体优点,第二度量的计算考虑了由差分报告格式施加的具体约束。也就是说,用差分报告格式,以绝对全幅度格式报告第一质量估计的第一CQI值,并使用约束幅度、作为相对偏移来报告第二质量估计的第二CQI值。就第一估计与第二估计之间的质量差大于可使用差分格式报告的最大偏移而言,第二CQI值被误报—即,它被指示为没有它实际上那么好,或者没有它实际上那么差。
因而,根据本文的示教,估计第二度量包括:基于对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进行求和,来估计第二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所述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是对于在多秩MIMO传送中使用的码字或层所估计的。就多秩CQI报告18中要报告的CQI值32-1、32-2等都不会被差分报告格式剪裁(clip)而言,不需要调整第二度量。然而,就一个或多个多秩CQI值32将被差分报告格式剪裁而言,处理电路24配置成鉴于一个或多个剪裁的值来计算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用这种方式,处理电路24鉴于由差分报告格式施加的受约束CQI报告、在秩1传送的信道容量利用相比于多秩传送的信道容量利用之间进行智能比较。
如果期望由收发器12进行的多秩传送,则使用指定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作为绝对值来报告以及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作为相对于一个或多个这些绝对值的偏移来报告的报告顺序,收发器10向收发器12发送多秩信道质量信息(CQI)报告,其报告对应于相应空间复用层的两个或更多CQI值。结合这种报告,收发器10动态确定要使用的报告顺序,以减少由于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而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
在至少一个此类实施例中,动态确定该报告顺序包括:收发器10的处理电路24确定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是否限制要报告的任何CQI值32-1、32-2等,并且如果是,则确定另一个报告顺序是否减少或消除由这种限制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如果这种另一报告顺序减少或消除少报错误/多报错误,则采纳该另一报告顺序用于发送多秩CQI报告18。
广义上,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收发器10配置成通过确定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是否限制要报告的任何所述CQI值32来动态确定该报告顺序。(这里,“CQI值32”一般在复数意义上是指两个或更多CQI值,例如32-1和32-2。在基线LTE示例中,每个CQI值对应于一个码字。在其它上下文中,每个CQI值例如可对应于与MIMO传送相关联的给定层。如果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未限制要报告的任何CQI值32,则收发器10对于CQI报告18使用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然而,如果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有界差分报告格式的确限制要报告的任何CQI值32,则收发器10动态识别来自两个或更多可能报告顺序中的哪个报告顺序对应于最高有效信道容量,并使用所识别的报告顺序。“可能”报告顺序是指当在多秩CQI报告18内报告两个或更多CQI值32时可形成的有序排列(permutation)。
在一个实施例中,动态识别来自两个或更多可能报告顺序中的哪个报告顺序对应于最高有效信道容量包括:计算要按照由正在考虑的每一个可能报告顺序施加的任何限制来报告的CQI值的交互信息值之和,并选择对应于最大和的报告顺序。在这方面,将理解:CQI值表示或以其他方式涉及可表示为以dB为单位的信噪比(SNR)值等的基础信道质量。信道质量的SNR或其它此类质量测量又可被映射到信息承载度量或信道容量的其它度量,诸如交互信息值。当然,当SNR(或SINR)映射到CQI指标值时,可以形成CQI值与交互信息值之间的映射。继续基线LTE示例,假设收发器10接收到两个天线的天线特定参考信号,并对应地估计第一和第二CQI值32,其表示为CQI1和CQI2,其中CQI1表示第一码字(CW1)的估计信号质量,并且CQI2表示第二码字(CW2)的估计信号质量。假设CQI1的值是3,并且CQI2的值是1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值作为“指标”值,每个对应于不同的SNR范围,其例如可以用dB为单位来表示。)
用这些CQI值,第一码字CW1可携带0.38位/符号,从而给出第一交互信息值MI1=0.38。用其更高的相关联CQI值(12对比3),第二码字CW2可携带3.90位/符号,从而给出第二交互信息值MI2=0.39。(参考3GPP36.213的章节7.2.3中给出的表格,物理层程序V9.1.0(2010),用于将CQI映射到MI。)在对MI值求和的情况下,这两个码字一起可携带4.28位。
然而,对于报告顺序[CQI1,CQI2],必须使用由可允许偏移区间[-4,3]限定的差分格式作为相对CQI1的偏移值来报告CQI2。从该约束看到CQI2的最大可报告值是7。现在,为7的CQI值映射到为1.48的MI值。这个受约束值当与CQI1的MI值求和时给出1.86的总报告MI值。因而,不是能够报告该信道的完全的质量/容量,该差分报告格式的受约束性质引起显著少报—即,所报告的CQI的MI显著低于实际MI。
另外,与CW2和CQI2相关联的信道上的传送的误块率(BLER)变得很低,乃至为0,这是因为传送器12将那些传送编码成比实际信道质量低很多的所指示信道质量。少报因而导致对实际信道容量的利用不足。
在相反示例中,假设CQI1是12并且CQI2是3,并且必须使用上面详述的差分报告格式相对于CQI1来报告CQI2。在这种情况下,CQI2被报告为8,而不是3,并且因此显著多报了。因此,收发器12将对于大大高于实际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来编码其CW2传送,并且那些传送因此将遭受高错误率(实际上,BLER将接近1)。在BLER为1时,该信道实际上没有携带信息,并且因此,仅属于CW1传送的数据将对总吞吐量做贡献。
因而,收发器10的处理电路24被编程或以其他方式配置成动态确定要使用的报告顺序,以便将从收发器10发送的多秩CQI报告18中包含的CQI值32排序。也就是说,处理电路24在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中配置成确定[CQI1(4位)、CQI2(3位)]还是[CQI2(4位)、CQI1(3位)]更准确报告了实际信道条件。当然,这种处理和操作扩展到多于2个CQI,显然它们都不局限于4位和3位的报告格式。
图4例证了动态排序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该处理开始于假设第一报告顺序(块120)。第一报告顺序可以是默认排序,或者它可以是从最后的动态排序确定记得的排序。该处理继续确定所假设的报告顺序是否限制要报告的任何多秩CQI值32(块122)。也就是说,处理电路24确定对所假设的报告顺序中的任何CQI值32所应用的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是否将“剪裁”那些值中的任一个。
如果根据所假设的报告顺序不会剪裁任何CQI值32(来自块124的“否”),则该处理使用假设的报告排序继续形成/发送多秩CQI报告18(框126)。另一方面,如果使用所假设的报告排序将剪裁任何CQI值32(来自块124的“是”),则处理继续识别两个或更多可能报告顺序中的哪个对应于最高有效信道容量(块128)。一旦识别了这个“最佳”报告顺序,处理就继续形成/发送多秩CQI报告18(块130),其中根据所识别的最佳报告顺序对所包含的CQI值32进行排序。
在块128处理的一个示例中,识别最佳报告顺序包括:对于正被评估的每个可能分类顺序,按照将通过正被评估的报告顺序施加在那个CQI值32-x上的任何剪裁来计算要报告的每个CQI值32-x的交互信息值。那些交互信息值然后被求和,以获得所设想的报告顺序的总交互信息值。以类似方式,处理电路24获得正被评估的每一个可能报告顺序的总交互信息值、比较那些总交互信息值以识别最大总交互信息值并选择对应于那个最大值的报告顺序。
图5例证了用于执行上述处理或这种处理的变型的处理电路24的示例配置。在该例证中,信道估计电路22将按照天线的信道估计提供给信道容量估计器40,并提供给CQI报告控制器42。(将认识到:这些例证的电路可整体或部分实现为固定硬件处理电路,或可根据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执行而整体或部分实现为DSP或微处理器电路内的功能处理单元。)
CQI报告控制器42向信道容量估计器40提供了“受限”版本的CQI值32,它们是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可能多秩报告顺序的剪裁值。信道容量估计器40又估计由每一个可能报告顺序所表示的有效信道容量,并将那些有效信道容量或那些有效信道容量的对应指示提供给CQI报告控制器42。CQI报告控制器42使用那些指示的有效信道容量来识别最佳报告顺序,并根据那个最佳报告顺序来制定其CQI报告18。
当然,如早先所说明的那样,可能是单秩报告比多秩报告更优选。也就是说,在一些情况下,可使用多秩格式报告的信道容量可小于可使用单秩格式报告的信道容量。因而,信道容量估计器40可向CQI报告控制器42提供单秩对比多秩优选指示符,或者CQI报告控制器42可配置成自己进行该确定。
在任一情况下,将理解:处理电路24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配置成确定从收发器10的角度期望由收发器12进行的单秩传送,而不是多秩传送。在一个此类实施例中,该确定至少部分基于:确定单秩信道容量高于多秩信道容量,并且当期望单秩传送时,CQI报告控制器42向收发器12发送单秩CQI报告,而不是多秩CQI报告18。
进行此比较例如是通过确定单秩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这可基于:假设从收发器12到收发器10的多天线分集传送),并且然后将那个单秩度量与对于最佳多秩报告顺序所确定的类似度量进行比较。每当单秩信道容量度量(而不是多秩度量)更靠近实际信道容量时,单秩报告一般将是优选的。
图6例证了选择单秩CQI报告或多秩CQI报告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例证的处理,处理电路24将未受限的多秩信道容量与单秩信道容量相比较(块140)。这里,“未受限”意味着没有考虑任何差分格式报告约束的信道容量。如果未受限的多秩信道容量更大(来自块142的“是”),则选择多秩CQI报告格式。否则,选择单秩报告。在沿上述路线的具体实施例中,处理电路24配置成将第一度量(表示单秩传送)估计为第一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其假设由传送器12进行的分集传送),并将第二度量(其假设某一秩的多秩传送)估计为第二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通过将对于为多秩传送假设的各个空间复用层所估计的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求和来计算这个第二度量。更具体地说,对于每个可能多秩报告顺序进行这种计算,并将那些度量中的最佳度量与单秩度量相比较,并基于此,处理电路24判定优选的是单秩传送还是多秩传送。
图7的示例方法中描绘了这种处理。在此,处理包含比较“最佳”受限的多秩信道容量与该单秩信道容量(块150)。换句话说,处理电路24配置成在考虑由于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引起的任何少报或多报效应的情况下相对单秩信道容量比较多秩信道容量。如果最佳可报告多秩信道容量大于单秩信道容量(来自块152的“是”),则该处理继续形成/发送多秩CQI报告18。否则,选择单秩报告。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存在不同于上面给出示例的、可使用的其它信道容量度量或表达。另外,存在确定交互信息值的其它方法,诸如从SNR映射到交互信息,而不是从CQI映射。广义上,本发明设想处理电路24配置成识别用于在多秩CQI报告18中报告两个或更多CQI值32的报告顺序,其中所识别的报告顺序消除或减少了由于将差分报告格式用于那些CQI值中的任一个或多个CQI值而引起的少报和多报错误。这里,就有界差分报告格式剪裁报告的一个或多个CQI值而言,“少报”和“多报”表示报告的信道质量将夸大或少说实际信道质量/容量。
因而,根据本文给出的示教,收发器10制定并发送CQI报告18,其尽可能有利地给出对收发器10的实际条件的指示。在一个实例中通过切换多秩CQI报告18中的码字编号的含义(例如CW1变成CW2并且CW2变成前者CW1)获得了这种报告改进。因为这些报告的值在收发器12处可识别(例如基于它们的天线特定性质),所以在CQI报告18中对CQI值排序的动态切换不会打乱在收发器12处的操作,也不需要收发器10告知收发器12切换的顺序。
假设秩2情况(其中估计天线特定CQI1和CQI2),收发器10可配置成响应于确定CQI2>CQI1并且(MI1+MI2')<MI2,将CQI报告顺序从[CQI1,CQI2]切换到[CQI2,CQI1]。这里,“'”重音标记表示由于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得到的受限(剪裁)值。也就是说,假设CQI报告18中的排序第二的CQI值使用数量减少的位作为相对于第一CQI值的有界差分值被报告。因而,就该差分报告格式将剪裁或以其它方式限制那个报告值而言,处理电路24可计算对应约束的交互信息值MI'。当对于相反顺序满足相同条件时,或当使用秩1报告时,报告顺序可切换回。
值得注意的是,从在前面说明书和相关联附图中所给出示教中获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所公开发明的修改和其它实施例。因此,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修改和其它实施例也打算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尽管本文可采用特定术语,但是它们仅用于一般性且描述性的意义,而非限制的目的。

Claims (16)

1.一种从第一通信收发器报告信道质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二通信收发器接收天线特定参考信号,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支持向所述第一通信收发器的多秩传送和单秩传送;
基于评估根据所述参考信号所估计的信道条件来确定是否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以及
当期望多秩传送时:
使用报告顺序向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发送报告两个或更多信道质量信息(CQI)值的多秩CQI报告,以便用于调节向所述第一通信收发器的多秩传送,所述报告顺序指定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作为绝对值来报告以及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作为相对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绝对值的偏移来报告;以及
动态确定所述报告顺序以减少由于使用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而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其中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是由可允许偏移区间限定的差分格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如下操作来确定是否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估计反映单秩信道容量的第一度量和反映多秩信道容量的第二度量;比较所述第一度量与所述第二度量;以及至少部分基于所述多秩信道容量高于所述单秩信道容量来确定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至少部分基于确定所述单秩信道容量高于所述多秩信道容量来确定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单秩传送而不是多秩传送,并且当期望单秩传送时,向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发送单秩CQI报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根据定义所述第一通信收发器向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发送CQI报告的频繁程度的报告间隔来定期确定是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单秩传送还是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并且在期望多秩传送的每种情况下,执行动态确定所述报告顺序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估计所述第一度量包括:估计假设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单秩分集传送的第一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并且其中估计所述第二度量包括:基于将对于多秩传送所估计的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求和,来估计第二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动态确定所述报告顺序包括:确定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是否限制要报告的任何所述CQI值,并且如果是,则确定另一个报告顺序是否减少或消除由这种限制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并且如果是,则采纳所述另一报告顺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动态确定所述报告顺序包括:确定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是否限制要报告的任何所述CQI值;以及
如果所述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未限制要报告的任何所述CQI值,则对于所述CQI报告使用所述所假设的报告顺序;以及
如果所述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的确限制要报告的任何所述CQI值,则动态识别来自两个或更多可能报告顺序中的哪个报告顺序对应于最高有效信道容量,并使用所识别的报告顺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动态识别来自所述两个或更多可能报告顺序中的哪个报告顺序对应于最高有效信道容量包括:按照由正被考虑的每一个可能报告顺序施加的任何限制来计算要报告的所述CQI值的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之和,并选择对应于最大和的报告顺序。
9.第一通信收发器,包括:
接收器,配置成从第二通信收发器接收天线特定参考信号,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支持向所述第一通信收发器的多秩传送和单秩传送;
信道估计电路,配置成根据所接收的参考信号来生成信道估计;
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配置成基于评估根据所述参考信号所估计的信道条件来确定是否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并且当期望多秩传送时:
使用报告顺序向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发送报告两个或更多信道质量信息(CQI)值的多秩CQI报告,以便用于调节向所述第一通信收发器的多秩传送,所述报告顺序指定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作为绝对值来报告以及报告的哪个或哪些CQI值使用有界差分报告格式作为相对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绝对值的偏移来报告;以及
动态确定所述报告顺序以减少由于使用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而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其中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是由可允许偏移区间限定的差分格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通信收发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配置成:基于如下操作来确定是否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估计反映单秩信道容量的第一度量和反映多秩信道容量的第二度量;比较所述第一度量与所述第二度量;以及至少部分基于所述多秩信道容量高于所述单秩信道容量来确定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多秩传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通信收发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配置成至少部分基于确定所述单秩信道容量高于所述多秩信道容量来确定期望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单秩传送而不是多秩传送,并且当期望单秩传送时,向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发送单秩CQI报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通信收发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配置成:根据定义所述第一通信收发器向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发送CQI报告的频繁程度的报告间隔来定期确定是期望单秩传送还是期望多秩传送,并且在期望多秩传送的每种情况下,动态确定所述报告顺序。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通信收发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配置成:
将所述第一度量估计为假设由所述第二通信收发器进行的单秩分集传送的第一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以及
基于将对于多秩传送所估计的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求和,来将所述第二度量估计为第二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通信收发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配置成基于如下操作来动态确定所述报告顺序:确定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是否限制要报告的任何所述CQI值,并且如果是,则确定另一个报告顺序是否减少或消除由这种限制引起的少报错误或多报错误,并且如果是,则采纳所述另一报告顺序。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通信收发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配置成基于如下操作来动态确定所述报告顺序:确定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是否限制要报告的任何所述CQI值;以及
如果所述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未限制要报告的任何所述CQI值,则对于所述CQI报告使用所述所假设的报告顺序;以及
如果所述所假设的报告顺序的所述有界差分报告格式的确限制要报告的任何所述CQI值,则动态识别来自两个或更多可能报告顺序中的哪个报告顺序对应于最高有效信道容量,并使用所识别的报告顺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通信收发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配置成:基于如下操作来动态识别来自两个或更多可能报告顺序中的哪个报告顺序对应于最高有效信道容量:按照由正被考虑的每一个可能报告顺序施加的限制计算要报告的所述CQI值的交互信息值或其它信道容量度量之和,并选择对应于最大和的所述报告顺序。
CN201180028178.1A 2010-04-09 2011-04-01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918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2248310P 2010-04-09 2010-04-09
US61/322483 2010-04-09
US12/900559 2010-10-08
US12/900,559 US8213873B2 (en) 2010-04-09 2010-10-0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EP2011/055136 WO2011124537A1 (en) 2010-04-09 2011-04-0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8791A CN102918791A (zh) 2013-02-06
CN102918791B true CN102918791B (zh) 2015-12-16

Family

ID=44761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8178.1A Active CN102918791B (zh) 2010-04-09 2011-04-01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13873B2 (zh)
EP (1) EP2556611A1 (zh)
CN (1) CN102918791B (zh)
NZ (1) NZ602843A (zh)
RU (1) RU2553456C2 (zh)
WO (1) WO2011124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8457B (zh) 2010-01-16 2016-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GB2496458A (en) * 2011-11-14 2013-05-15 Renesas Mobile Corp Transmiss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10153811B2 (en) * 2012-06-14 2018-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communication-layer maximiza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20150195819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WO2016163819A1 (ko) * 2015-04-08 2016-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상태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391724B1 (ko) * 2015-12-18 2022-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직교 다중 접속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7137109A1 (en) 2016-02-08 2017-08-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of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8781100B (zh) * 2016-03-10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733592B (zh) 2016-08-10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案指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160060B2 (en) 2017-03-24 2021-10-26 Nokia Technologies Oy Differential reporting for beam groups or antenna panel groups
MX2019002597A (es) 2017-03-25 2019-07-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y dispositivo para recepcion de ptrs a fin de anular el ruido de fase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CN111525949B (zh) 2017-09-30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计算信道质量指示cqi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803309B (zh) * 2017-11-17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463144B2 (en) * 2018-11-02 2022-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8540A1 (en) * 2005-08-04 2008-03-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station device
CN101411110A (zh) * 2006-03-27 2009-04-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mimo和子带调度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
CN101682582A (zh) * 2007-06-15 2010-03-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中止分组化的无线通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7621B2 (en) * 2004-07-21 2009-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pacity based rank prediction for MIMO design
EP1995899B1 (en) * 2006-03-06 2015-07-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port information gener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report information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7830977B2 (en) 2006-05-01 2010-11-09 Intel Corporation Providing CQI feedback with common code rate to a transmitter station
JP4869997B2 (ja) * 2007-03-20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チャネル品質情報報告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US8797889B2 (en) * 2007-04-13 2014-08-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L Ericsson (Publ) Multi-carrier CQI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649831B2 (en) 2007-05-30 2010-0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user MIMO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62184B2 (ja) * 2007-08-14 2013-03-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チャネル品質情報報告方法
US8630184B2 (en) * 2007-08-15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mat
CN101843002B (zh) * 2007-08-31 2013-07-17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差分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
US20090067391A1 (en) * 2007-09-11 2009-03-12 Zukang Shen Separate Rank and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130612B2 (en) * 2008-01-07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ied uplink control signal formats
US20100035555A1 (en) * 2008-08-05 2010-0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ulti-cell cooperation techniques
US8750205B2 (en) * 2009-08-07 2014-06-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 rank CQI feedback for cellula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8540A1 (en) * 2005-08-04 2008-03-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bile station device
CN101411110A (zh) * 2006-03-27 2009-04-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mimo和子带调度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
CN101682582A (zh) * 2007-06-15 2010-03-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中止分组化的无线通信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MO Technologies in 3GPP LTE and LTE-Advanced;Juho Lee. et al;《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090101;正文第2、7章节 *
NEAR-OPTIMAL SELECTION OFTRANSMIT ANTENNAS FOR A MIMO CHANNEL BASED ON SHANNON CAPACITY;SumeetSandhu.etl;《2000.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thirty-fourth asilomar conference on OCT.29-NOV.1》;2000102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Z602843A (en) 2013-08-30
US8213873B2 (en) 2012-07-03
WO2011124537A1 (en) 2011-10-13
CN102918791A (zh) 2013-02-06
US20110250848A1 (en) 2011-10-13
RU2012147658A (ru) 2014-05-20
EP2556611A1 (en) 2013-02-13
RU2553456C2 (ru) 2015-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879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JP5547635B2 (ja) 多重入出力システムでチャンネル品質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
JP5335778B2 (ja) マルチユーザ・マルチ入力・マルチ出力(mu−mimo)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1789849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1877627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2835054B (zh) 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CN102237958B (zh) 一种基于pucch上报csi的方法及装置
AU2007356479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communica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856165B2 (en) Method of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12788767B (zh) 动态调整波束集合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3068974A1 (en) Differential cqi encoding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feedback
WO2017076347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量化反馈方法及终端
KR20100017428A (ko) Mimo 컨텍스트에서 통신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2857279A (zh) 一种在协作多点系统中进行信道质量测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6899378A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实例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JP2010526465A (ja) 複数ユーザのmimoシステムにおいて情報を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する方法
CN105075161A (zh) 移动站、基站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1902309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9644070B (zh) 1位信令反馈以配置或改变通信系统的装置
CN103580705B (zh) 在接收机电路中处理数据和接收机电路
KR101252859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128977B2 (en) Transmitt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network elements
KR20080052900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110047244A (ko) 무선통신장치 및 무선통신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