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7454A - 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 - Google Patents

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7454A
CN102907454A CN2011102206861A CN201110220686A CN102907454A CN 102907454 A CN102907454 A CN 102907454A CN 2011102206861 A CN2011102206861 A CN 2011102206861A CN 201110220686 A CN201110220686 A CN 201110220686A CN 102907454 A CN102907454 A CN 102907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ianidin
mti
silafluofene
rice
chrysanthemum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06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2206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74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7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7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几种组合杀虫剂的配比及其应用。所述发明的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是噻虫胺和醚菊酯、噻虫胺和氟硅菊酯、呋虫胺和醚菊酯、呋虫胺和氟硅菊酯。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噻虫胺或呋虫胺的含量为40%~1%,醚菊酯或氟硅菊酯的含量为1%~50%。噻虫胺或呋虫胺与醚菊酯配比在40∶1~1∶40,优选配比为20∶1~1∶20;噻虫胺或呋虫胺与氟硅酸菊酯配比在50∶1~1∶50,优选配比为25∶1~1∶25。本发明的四种组合杀虫剂杀虫谱广、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有利于减少用药次数和减少环境污染,可有效延缓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产生。可用于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

Description

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呋虫胺或噻虫胺和醚菊酯或氟硅菊酯组合杀虫剂及其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来,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水稻病虫害发生普遍;尤其是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在江淮稻区发生更为严重,表现为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在我国各稻区呈现大发生或特大发生态势,往往一个代次有3~4个峰次,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由于防治不当或不及时,给我国的水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同时江淮稻区水稻钻蛀性害虫有回升趋势,特别二化螟发生量较以往更加严重。在这三大害虫发生量均较大时,对药剂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更大的难题。往往需要用许多农药、密集的施药次数才能控制危害。
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药剂有毒死蜱、杀虫单、氟虫腈、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啶脲、氟铃脲及菊酯类药剂,这些药剂中有的毒性较高,有些对水生生物毒性较大,有些药剂杀虫谱比较窄,害虫对部分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等,使得目前生产上存在乱用药、随意加大施药量、连续用药等的现象,造成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加重、害虫抗药性提高等不良后果。
呋虫胺(英文通用名:dinotefuran,化学名称:1-甲基-2-硝基-3-(四氢-3-呋喃甲基)胍)是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报道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和半翅目害虫。
近年来,国内外农药企业先后开发出许多新的杀虫剂用于防治水稻害虫,它们都表现为作用位点独特、用药量小、对环境良好、对水生生物等非靶标生物毒性极低等。
噻虫胺(英文通用名:clothianidin,化学名称:1-(2-氯-5-噻唑基甲基)-3-甲基-2-硝基胍)属新烟碱类广谱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结合位于神经后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噻虫胺是一种活性高、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的广谱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其他害虫均有效。适用于叶面喷雾、土壤处理使用。
醚菊酯(英文通用名:ethofenprox,化学名称: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基-3-苯氧基苄基醚)是内吸性杀虫剂,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有高效。醚菊酯不属于菊酯类农药,因在其结构中无菊酸但因空间结构和拟除虫菊酯有相似之处,所以仍称为类似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但是事实上醚菊酯不属于拟除虫菊酯类
氟硅菊酯(英文通用名:silafluofen,化学名称:(4-乙氧基苯)[4-氟-(3-苯氧基苯)丙基]二甲基硅烷)是一种含硅的新型有机杀虫剂,它具有活性高,对哺乳动物和鱼类毒性低、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氟硅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唯一对鱼类和甲壳纲生物毒性极低的杀虫剂。近期的研究表明,氟硅菊酯对稻飞虱、苹果黄蚜、水稻螟虫均有较高活性和防治效果。
对于上述杀虫剂在水稻生产上应用也存在杀虫谱比较窄的的缺点,农民需要用不同药剂防治不同害虫,既费工费时也不节约农本。根据这一生产实际,我们应用这些新药剂发明一种可以同时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的药剂,并可有效治理稻飞虱抗性、对天敌安全、对环境友好的新的复配杀虫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鳞翅目(螟蛾科、夜蛾科、菜蛾科)、半翅目((飞虱科、叶蝉科、飞虱科、蚜虫科、粉虱科)、鞘翅目(象甲科、叶甲科)、双翅目潜蝇科害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对环境影响小的复配杀虫剂及其防治害虫的方法。
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的组分I:呋虫胺和噻虫胺的一种;本发明组合杀虫剂的组分II:醚菊酯和氟硅菊酯的一种。
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之一是以呋虫胺和醚菊酯为组分的组合杀虫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呋虫胺和醚菊酯重量百分比为40∶1~1∶40。
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之二是以噻虫胺和醚菊酯为组分的组合杀虫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噻虫胺和醚菊酯重量百分比为40∶1~1∶40。
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之三是以呋虫胺和氟硅菊酯为组分的组合杀虫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呋虫胺和氟硅菊酯重量百分比为50∶1~1∶50。
本发明的组合杀虫剂之四是以噻虫胺和氟硅菊酯为组分的组合杀虫剂,其中的有效成分为噻虫胺和氟硅菊酯重量百分比为50∶1~1∶50。
本发明的噻虫胺和醚菊酯或氟硅菊酯的一种复配杀虫剂时,可加入常规量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且按常用方法制得可湿性粉剂、胶悬剂、微乳剂、乳油、水分散颗粒剂或颗粒剂等。
本发明的杀虫剂防治螟蛾科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方法是: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发生期,按照每公顷中噻虫胺和醚菊酯总量(有效成分量,下同)50~100克、噻虫胺和氟硅菊酯总量50~100克、呋虫胺和醚菊酯总量50~100克、呋虫胺和氟硅菊酯总量60~100克兑水450~900千克喷雾。
本发明的杀虫剂防治螟蛾科害虫(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等)的方法是:在害虫卵孵盛期,按照每公顷中噻虫胺和醚菊酯总量60~120克、噻虫胺和氟硅菊酯总量50~100克、呋虫胺和醚菊酯总量40~120克、呋虫胺和氟硅菊酯总量50~120克兑水600~1200千克喷雾。
本发明的杀虫剂防治水稻飞虱科和叶蝉科害虫的方法是:在稻飞虱若虫高峰期或叶蝉盛发期,按照每公顷中噻虫胺和醚菊酯总量(有效成分量,下同)30~90克、噻虫胺和氟硅菊酯总量40~80克、呋虫胺和醚菊酯总量60~120克、呋虫胺和氟硅菊酯总量50~120克兑水750~1500千克喷雾。
本发明的益处
1、扩大杀虫剂谱和提高药效。噻虫胺或呋虫胺与醚菊酯或氟硅菊酯的杀虫谱有较大区别,混用后可以扩大杀虫谱。上述两类杀虫剂间有着协同增效作用,混用后可提高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2、迟缓害虫抗药性产生。噻虫胺和呋虫胺作用机理是结合位于神经后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扰乱神经传递使害虫麻痹而致死;醚菊酯和氟硅菊酯作用于神经膜钠离子通道。由于药剂之间作用位点不同,害虫产生抗药性几率下降
3、节省药本和工本。由于把不同杀虫谱的农药混合使用,使得农民施药一次即可控制多种害虫的危害,极大地减少农民喷药次数。且混用后药剂用量下降,也减少了农民在控制害虫上的开支。
4、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喷药次数和喷药量,环境中农药面源污染源减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呋虫胺和醚菊酯、氟硅菊酯对稻纵卷叶螟协同性测定
95%呋虫胺TC、94%醚菊酯TC、93%氟硅菊酯TC用丙酮溶解成5000μg/ml母液,并加入3%吐温-80(作乳化剂和展布剂用)。同时用呋虫胺母液与不同量的醚菊酯、氟硅菊酯母液配制不同比例的样品,样品中呋虫胺∶醚菊酯的比例分别为40∶1、20∶1、30∶1、10∶1、1∶1、1∶10、1∶20、1∶30、1∶40;样品中呋虫胺∶氟硅菊酯的比例分别为50∶1、25∶1、10∶1、1∶1、1∶10、1∶25、1∶50;试验样品和母液用0.5%吐温-80水溶液稀释系列浓度的药液,采用浸虫法测定各浓度药液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活性。将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在各浓度药液中浸10s后,将处理后幼虫接到水稻植株的叶片上,每药剂浓度处理20头幼虫,试验重复3次,处理后3d调查残留活虫数,计算药剂处理的试虫校正死亡率,并用药剂浓度对数-试虫死亡率几率值计算各药剂和样品的毒力回归式和致死中浓度(LC50);按孙云沛法(1960)计算各混配药剂的共毒系数(CTC),评价各药剂间对稻纵卷叶螟的协同作用。试验结果如表1。
表1:呋虫胺和醚菊酯、氟硅菊酯复配样品对稻纵卷叶螟的协同作用
Figure BSA00000549829400041
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和醚菊酯按40∶1、20∶1、30∶1、10∶1、1∶30、1∶40混配后,其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呋虫胺与醚菊酯按40~10∶1-1∶30~40组合后对稻纵卷叶螟有增效作用;呋虫胺和醚菊酯按1∶1、1∶10、1∶20混配后其共毒系数大于80且小于120,说明呋虫胺和醚菊酯按1∶1、1∶10、1∶20混配后对稻纵卷叶螟的作用是两组成成分的相加作用。
试验结果也表明,呋虫胺和氟硅菊酯按25∶1、10∶1、1∶1、1∶50混配后,其对稻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呋虫胺与氟硅菊酯按25~1∶1-1∶50组合后对稻纵卷叶螟有增效作用;呋虫胺和氟硅菊酯按50∶1、1∶10、1∶25混配后其共毒系数大于80且小于120,说明呋虫胺和氟硅菊酯按50∶1、1∶10、1∶25混配后对稻纵卷叶螟的作用是两组成成分的相加作用。
实施例2:噻虫胺和醚菊酯、氟硅菊酯对稻飞虱协同性测定
94%噻虫胺TC、94%醚菊酯TC、93%氟硅菊酯TC用丙酮溶解成5000μg/ml母液,并加入3%吐温-80(作乳化剂和展布剂用)。同时用噻虫胺母液与不同量的醚菊酯、氟硅菊酯母液配制不同比例的样品,样品中噻虫胺∶醚菊酯的比例分别为40∶1、20∶1、30∶1、10∶1、1∶1、1∶10、1∶20、1∶30、1∶40;样品中噻虫胺∶氟硅菊酯的比例分别为50∶1、25∶1、10∶1、1∶1、1∶10、1∶25、1∶50;试验样品和母液用0.5%吐温-80水溶液稀释系列浓度的药液,采用浸苗法测定各浓度药液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将3叶期稻苗(品种:镇稻10号)在各浓度药液中浸30s后,在室内风干至叶片上无明显水渍后每3株稻苗置于一试管中,每试管中接入预饲养的褐飞虱3龄若虫30头,用纱布扎紧试管口,试验重复3次,在28℃光照培养箱中饲养3d后调查残留活虫数,计算药剂处理的试虫校正死亡率,并用药剂浓度对数-试虫死亡率几率值计算各药剂和样品的毒力回归式和致死中浓度(LC50);按孙云沛法(1960)计算各混配药剂的共毒系数(CTC),评价各药剂间对稻飞虱的协同作用。试验结果如表2。
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和醚菊酯按1∶10~40混配后,其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极显著大于120,说明噻虫胺与醚菊酯按1∶10~40组合后对稻飞虱有增效作用;噻虫胺和醚菊酯按1~40∶1混配后其共毒系数大于80且小于120,说明噻虫胺和醚菊酯按1~40∶1混配后对稻飞虱的作用是两组成成分的相加作用。
试验结果也表明,噻虫胺和氟硅菊酯按50∶1-1∶50混配后,其对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噻虫胺与氟硅菊酯按50∶1-1∶50组合后对稻飞虱有增效作用。
表2:噻虫胺和醚菊酯、氟硅菊酯复配样品对稻飞虱的协同作用
Figure BSA00000549829400051
实施例3:组合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称取噻虫胺原药(折百计算,下同)20g,醚菊酯原药5g,加入木质素磺酸钠10g,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g,填充料轻质碳酸钙63g,经气流粉碎后过250目筛,制得25%噻虫胺·醚菊酯WP;
称取噻虫胺原药(折百计算,下同)35g,氟硅菊酯原药5g,加入木质素磺酸钠15g,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g,填充料轻质碳酸钙40g,经气流粉碎后过250目筛,制得40%噻虫胺·氟硅菊酯WP;
称取呋虫胺原药(折百计算,下同)40g,醚菊酯原药2g,加入木质素磺酸钠13g,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g,填充料轻质碳酸钙43g,经气流粉碎后过250目筛,制得42%呋虫胺·醚菊酯WP;
称取呋虫胺原药(折百计算,下同)30g,氟硅菊酯原药2g,加入木质素磺酸钠15g,K12(十二烷基硫酸钠)2g,填充料轻质碳酸钙51g,经气流粉碎后过250目筛,制得32%呋虫胺·氟硅菊酯WP;
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本发明的4个制剂和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吡蚜酮在田间稻飞虱发生期兑水600L/hm2喷雾,各处理重复3次,施药前和施药后1、3、7、14、28d调查百穴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用各处理区的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
表3:本发明组合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Figure BSA00000549829400061
试验结果表明(表3),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吡蚜酮(25%WP,300g/hm2)对稻飞虱的速效性差,施药后1、3天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仅为45.8%、73.2%;而本发明试制的4种组合杀虫剂其速效性和持效期均优于吡蚜酮。
实施例4:组合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称取噻虫胺原药(折百计算,下同)2g,醚菊酯原药38g,加入有机溶剂5%~25%,助溶剂3%~8%,乳化剂5%~25%,防冻剂0.1%~5%,用水补足到100ml,制成40%噻虫胺·醚菊酯ME;
称取噻虫胺原药(折百计算,下同)2g,氟硅菊酯原药28g,加入上述的助剂制成30%噻虫胺·氟硅菊酯ME;
称取呋虫胺原药(折百计算,下同)10g,醚菊酯原药40g,加入上述的助剂制成50%呋虫胺·醚菊酯ME;
称取呋虫胺原药(折百计算,下同)5g,氟硅菊酯原药35g,加入上述的助剂制得40%呋虫胺·氟硅菊酯ME;
上述微乳剂试制中,有机溶剂为150#溶剂油,助溶剂为环己酮,乳化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系列混合剂,防冻剂为乙二醇。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杀虫剂各组分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再加入助溶剂,在原药完全溶解后加入乳化剂并使乳化剂溶解。在50~90rpm/min条件下加入水和防冻剂,搅拌30min得到均匀透明的微乳剂。
用上述制成的各试制样品在田间条件下比较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试验在稻纵卷叶螟幼虫2龄盛期喷药,药剂按450L/hm2兑水量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在施药后7d、14d在各试验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50株稻苗叶片的卷叶率,计算防治效果。各处理重复3次。
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噻虫胺与醚菊酯或氟硅菊酯混配制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组成单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同样,呋虫胺与醚菊酯或氟硅菊酯混配制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组成单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表4:本发明组合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Figure BSA00000549829400071
实施例5:组合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称取噻虫胺原药(折百计算,下同)40g,醚菊酯原药5g,将两原药加入水中,在搅拌釜中搅拌至均相液体,加入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0.5%~10%,湿润剂(烷基萘磺酸盐)0.5%~10%,搅拌均匀后;在60~120rpm/min机械搅拌下缓慢加入用水稀释后的增稠剂(聚乙烯醇)0.1%~5%,防冻剂(乙二醇)0.1%~5%,消泡剂(硅油)0.01%~3%,用水补足到100ml,研磨时采用空气压缩管道输送料液,采用4台串联的砂磨机(填装细氧化锆珠和粗氧化锆珠)进行连续砂磨,制成45%噻虫胺·醚菊酯SC;
称取噻虫胺原药40g,氟硅菊酯原药5g,按上述方法制成45%噻虫胺·氟硅菊酯SC;
称取呋虫胺原药15g,醚菊酯原药15g,按上述方法制成30%呋虫胺·醚菊酯SC;
称取呋虫胺原药28g,氟硅菊酯原药2g,加入上述的助剂制得30%呋虫胺·氟硅菊酯SC;
用上述制成的各试制样品在田间条件下比较其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试验在二化螟卵孵盛期喷药,药剂按900L/hm2兑水量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在施药后21d在各试验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50株水稻的虫伤株率(包括枯心苗),计算防治效果。各处理重复3次。
试验结果如表5。
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低于呋虫胺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呋虫胺对二化螟的防治与醚菊酯、氟硅菊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没有明显差异。试验表明,噻虫胺和醚菊酯、氟硅菊酯混配后显著提高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显著高于两组成单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同样,呋虫胺和醚菊酯、氟硅菊酯混配后显著提高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显著高于两组成单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表5:本发明组合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Figure BSA00000549829400081

Claims (8)

1.一种组合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噻虫胺或呋虫胺和醚菊酯,以质量百分比计,噻虫胺或呋虫胺的含量为40%~1%、醚菊酯的含量为1%~40%,余量为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且噻虫胺或呋虫胺和醚菊酯的配比在40∶1~1∶40间;优选配比为20∶1~1∶20。
2.一种组合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噻虫胺或呋虫胺和氟硅菊酯,以质量百分比计,噻虫胺或呋虫胺的含量为50%~1%、氟硅菊酯的含量为1%~50%,余量为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且噻虫胺或呋虫胺和氟硅菊酯的配比在50∶1~1∶50间;优选配比为25∶1~1∶25。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主成分外,加入辅助成分为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常规加工方法制成的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可溶性液剂、可溶性粉剂、浓乳剂、水分散粒剂和颗粒剂等。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其为主成分加入其它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使用或加工的农药制剂。
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水稻钻蛀性害虫上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稻纵卷叶螟及其它夜蛾科害虫上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稻飞虱、叶蝉、蚜虫等半翅目害虫上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稻象甲等甲虫类害虫上的应用。
CN2011102206861A 2011-08-03 2011-08-03 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 Pending CN1029074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06861A CN102907454A (zh) 2011-08-03 2011-08-03 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06861A CN102907454A (zh) 2011-08-03 2011-08-03 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7454A true CN102907454A (zh) 2013-02-06

Family

ID=47606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06861A Pending CN102907454A (zh) 2011-08-03 2011-08-03 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745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3282B1 (en) 2014-05-22 2014-10-07 Sumitomo Corporation Topical liquid insecticide compositions
JP5791776B1 (ja) * 2014-05-22 2015-10-07 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局所用液状殺虫剤組成物
CN115088729A (zh) * 2022-06-20 2022-09-23 赤天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含噻虫胺和联苯菊酯的药肥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7609A (ja) * 1995-02-10 1996-08-27 Mitsui Toatsu Chem Inc 殺虫、殺ダニ剤組成物
CN102239878A (zh) * 2011-07-05 2011-11-16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含有呋虫胺的杀虫剂组合物、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5406A (zh) * 2010-09-28 2012-04-18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呋虫胺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7609A (ja) * 1995-02-10 1996-08-27 Mitsui Toatsu Chem Inc 殺虫、殺ダニ剤組成物
CN102415406A (zh) * 2010-09-28 2012-04-18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呋虫胺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239878A (zh) * 2011-07-05 2011-11-16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含有呋虫胺的杀虫剂组合物、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程志明: "新型杀虫剂呋虫胺的创制", 《世界农药》, vol. 27, no. 1, 25 February 2005 (2005-02-25), pages 1 - 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3282B1 (en) 2014-05-22 2014-10-07 Sumitomo Corporation Topical liquid insecticide compositions
JP5791776B1 (ja) * 2014-05-22 2015-10-07 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局所用液状殺虫剤組成物
CN115088729A (zh) * 2022-06-20 2022-09-23 赤天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含噻虫胺和联苯菊酯的药肥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3036B (zh) 含有吡丙醚微胶囊的杀虫剂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5751B (zh) 茶皂素与昆虫生长调节剂混配的杀虫剂
CN101743969B (zh) 茶皂素与新烟碱类杀虫剂混配的杀虫剂
CN102630696A (zh) 一种含溴氰虫酰胺和新烟碱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3918696A (zh)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与新烟碱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3385251A (zh) 一种含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55752B (zh) 茶皂素与吡咯及吡唑类杀虫剂混配的杀虫剂
CN104396982B (zh) 一种含有敌草隆和丙炔氟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2365970A (zh) 含有噻虫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084862B (zh) 一种含有乙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1406192A (zh) 一种复配杀螨剂及其应用
CN101617688A (zh) 一种含有噻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55821B (zh) 茶皂素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混配的杀虫剂
CN102365973A (zh) 含有噻虫胺和毒死蜱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63899A (zh) 一种高效农药组合物
CN104970037A (zh) 一种含吡蚜酮和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907454A (zh) 防治水稻害虫的组合杀虫剂
CN102599151B (zh) 一种含茶皂素、烷基糖苷和黄腐酸的表面活性剂
CN103918673A (zh)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与生物源类的杀虫组合物
CN103098808A (zh) 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960280A (zh)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的高效杀虫组合物
CN105794827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7347903A (zh) 一种含有环氧虫啉和苦参碱的农药组合物
CN103404531A (zh) 一种楝素和吡虫啉的生物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88906A (zh) 含有噻虫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