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4050B - 基站天线 - Google Patents

基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4050B
CN102904050B CN201110216337.2A CN201110216337A CN102904050B CN 102904050 B CN102904050 B CN 102904050B CN 201110216337 A CN201110216337 A CN 201110216337A CN 102904050 B CN102904050 B CN 102904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refractive index
metamaterial unit
diameter
concentrically r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63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4050A (zh
Inventor
刘若鹏
季春霖
岳玉涛
洪运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2163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405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4635 priority patent/WO20130169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4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4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振子的天线模块及对应这些振子设置的超材料模块,所述超材料模块包括超材料片层,所述超材料片层由多个超材料单元排列而成,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有小孔;所述超材料片层正对每一振子的区域形成一折射率分布区,让所述小孔排布于位于以正对每一振子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的多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从而形成多个折射率圆,由若干折射率圆构成一个圆环区域,同一折射率圆上各点的折射率相同,随着折射率圆的直径的增大,各个折射率圆的折射率减小且减小量增大;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折射率圆的折射率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的最大直径折射率圆的折射率,以提高基站天线的方向性和增益。

Description

基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基站天线是保证移动通信终端实现无线接入的重要设备。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基站的分布越来越密集,对基站天线的方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避免相互干扰,让电磁波传播的更远。
一般,我们用半功率角来表示基站天线的方向性。功率方向图中,在包含主瓣最大辐射方向的某一平面内,把相对最大辐射方向功率通量密度下降到一半处(或小于最大值3dB)的两点之间的夹角称为半功率角。场强方向图中,在包含主瓣最大辐射方向的某一平面内,把相对最大辐射方向场强下降到0.707倍处的夹角也称为半功率角。半功率角亦称半功率带宽。半功率带宽包括水平面半功率带宽和垂直面半功率带宽。而基站天线的电磁波的传播距离是由垂直面半功率带宽决定的。垂直面半功率带宽越小,基站天线的增益越大,方向性好,电磁波的传播距离就越远,反之,基站天线的增益就越小,方向性差,电磁波的传播距离也就越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半功率带宽小、方向性好的基站天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站天线,包括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振子的天线模块及对应这些振子设置的超材料模块,所述超材料模块包括至少一个超材料片层,每个超材料片层由多个超材料单元排列而成,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有小孔;每个超材料片层正对每一振子的区域形成一折射率分布区,让所述小孔排布于位于每个折射率分布区内以正对每一振子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的多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以便形成以正对相应振子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的多个折射率圆,每个折射率分布区由若干同心的折射率圆构成一个圆环区域,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折射率圆上各点的折射率相同,而随着折射率圆的直径的增大,各个折射率圆的折射率减小且减小量增大;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折射率圆的折射率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的最大直径折射率圆的折射率。
优选地,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深度相等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增大;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小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
优选地,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深度相等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相同,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减小;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
优选地,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直径相等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相同,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增大;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小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
优选地,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直径相等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相同,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减小;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
优选地,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以上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几何尺寸相同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增多;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少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
优选地,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以上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几何尺寸相同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减少;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少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小孔内填充的是空气。
优选地,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几何尺寸相同的圆孔,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减小;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
优选地,所述超材料模块的各个超材料片层对应同一振子形成相同的折射率分布区和圆环区域,各个超材料片层对应同一振子的直径相同的折射率圆的折射率均相同。
本发明的基站天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超材料模块的超材料片层上形成多个小孔,并让所述小孔的排布满足一定的规律,以便在多个圆环区域内形成若干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圆,从而使由振子发射出的电磁波穿过所述超材料模块时改变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减小了基站天线的半功率带宽,提高了其方向性和增益,让电磁波传播的更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站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天线模块的正面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超材料模块的一个超材料片层的正面放大图;
图4是图3中对应一个振子的折射率分布区被分割为多个圆环区域的正面放大图;
图5是对应图4所示的多个圆环区域的一个折射率圆分布示意图;
图6是对应一个振子的折射率分布区内的小孔的第一排布示意图;
图7是对应一个振子的折射率分布区内的小孔的第二排布示意图;
图8是对应一个振子的折射率分布区内的小孔的第三排布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对应一个振子的超材料片模块对电磁波的汇聚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的名称为:
10基站天线、12天线模块、14底板、16振子、20超材料模块、22超材料片层、222基板、223超材料单元、224小孔、24圆环区域、25折射率圆、26折射率分布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天线,通过在天线的电磁波发射方向上设置一超材料模块来使半功率带宽变小,以提高其方向性和增益。
我们知道,电磁波由一种均匀介质传播进入另外一种均匀介质时会发生折射,这是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导致的。而对于非均匀介质来说,电磁波在介质内部也会发生折射且向折射率比较大的位置偏折。而折射率等于也即介质的折射率取决于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超材料是一种以人工微结构为基本单元并以特定方式进行空间排布、具有特殊电磁响应的人工复合材料,人们常利用人工微结构的拓扑形状和几何尺寸来改变空间中各点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可见,我们可以利用人工微结构的拓扑形状和/或几何尺寸来调制空间各点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从而使空间各点的折射率以某种规律变化,以控制电磁波的传播,并应用于具有特殊电磁响应需求的场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基站天线10包括天线模块12和超材料模块20,所述天线模块12包括底板14及阵列排布于所述底板14的振子16。图中所示为每两排相邻振子16相互交错排列的4×9阵列,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为任何数量的振子16以任意方式排列,如矩阵排布。所述超材料模块20包括多个沿垂直于片层表面的方向(也即基站天线的电磁波发射方向)叠加而成的超材料片层22,图中所示为3个超材料片层22两两相互之间直接前、后表面相粘接在一起的情形。具体实施时,所述超材料片层22的数目可依据需求来增减,各个超材料片层22也可等间距地排列组装在一起,并可在所述超材料模块20两侧设置阻抗匹配层,以减少电磁波反射。由于每个超材料片层22的折射率分布规律均相同,故在下面仅选取一个超材料片层22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一般,从每一振子16发射出的电磁波可近似看作为球面波,而要远距离传播,需要将其转变为平面波。也就是说,所述超材料模块20要将球面波形式的电磁波汇聚并转变为平面波形式的电磁波。故,如图3及图4所示,在所述超材料片层22上以正对每一振子16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形成多个同心的圆环区域24,让每一圆环区域24内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规律:以正对每一振子16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形成多个同心的折射率圆25,同一折射率圆25上各点的折射率相同,而随着折射率圆25的直径的增大,各个折射率圆25的折射率减小且减小量增大。而各个圆环区域24内最小直径折射率圆25的折射率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24内最大直径的折射率圆25的折射率。如此,在所述超材料片层22上对应每一振子16由这些圆环区域24形成一折射率分布区26,如图3中由虚线分隔形成的区域。
作为示例,图4用虚线画出四个同心圆,其中两两相邻同心圆之间共形成三个所述圆环区域24。由于最靠近所述超材料片层22正对振子16的中心的位置处的同心圆的直径为零,图中用一个点表示。假如我们将距离相应振子16的中心越来越远的三个圆环区域24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圆环区域24,且第一圆环区域24内随着折射率圆25的直径的增大其折射率分别为n11,n12,…,n1p,第二圆环区域24内随着折射率圆25的直径的增大其折射率分别为n21,n22,…,n2m,第三圆环区域24内随着折射率圆25的直径的增大其折射率分别为n31,n32,…,n3n,则有如下关系式:
n11≥n12≥…≥n1p    (1)
n21≥n22≥…≥n2m    (2)
n31≥n32≥…≥n3n    (3)
n21>n1p             (4)
n31>n2m             (5)
其中p、m、n均为大于0的自然数,式(1)、(2)、(3)均不能同时取等号。优选p=m=n。
为了直观地表示所述超材料片层22的对应一个振子16的多个圆环区域24的折射率分布规律,我们以正对振子16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画出多个同心圆来表示折射率圆25,用线的疏密表示折射率的大小,线越密折射率越大,线越疏折射率越小,则对应一个振子16的折射率分布区26内的多个圆环区域24的折射率分布规律如图5所示。
且让各个超材料片层22上对应同一振子16形成相同的圆环区域24及折射率分布区26,而各个超材料片层22上的相应圆环区域24内的直径相同的折射率圆25的折射率均相同。
下面介绍如何在各个超材料片层22上通过设置小孔类型的人工微结构来形成上述折射率分布规律:如图6所示,每个超材料片层22包括基板222和形成在所述基板22上的多个小孔224。所述基板222可由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或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小孔224可根据所述基板222的材质不同对应采用合适的工艺形成于所述基板222上。例如当所述基板222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时,可通过钻床钻孔、冲压成型或者注塑成型等工艺在所述基板222上形成所述小孔224,而当所述基板222由陶瓷材料制成时则可通过钻床钻孔、冲压成型或者高温烧结等工艺在所述基板222上形成所述小孔224。一般,我们将每个小孔224及其所在的基板222部分人为定义为一个超材料单元223,且每个超材料单元223的尺寸应小于所需响应的电磁波波长的五分之一,优选为十分之一,以使所述超材料片层22对电磁波产生连续响应。
由实验可知,当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内填充的介质相同且其折射率小于所述基材222的折射率时,所述小孔224占整个超材料单元223的体积越大,所述超材料单元223的折射率越小;当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内填充的介质相同且其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材222的折射率时,所述小孔224占整个超材料单元223的体积越大,所述超材料单元223的折射率越大;当所述小孔224占整个超材料单元223的体积相同时,所述小孔224内填充的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与所述超材料单元223的折射率成正比。所述小孔224占整个超材料单元223的体积可通过在所述超材料单元223上形成一个几何尺寸不同的小孔224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所述超材料单元223上形成多个尺寸相同的小孔224实现。下面一一进行说明。
由超材料改变电磁波传播路径的原理可知,我们可让每个超材料片层22的基板222上的小孔224是深度相等的圆孔并排布于位于每个折射率分布区26内以正对每一振子16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的多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上,由位于若干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形成一个圆环区域24,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24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直径相同,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直径亦增大。各个圆环区域24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直径小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24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直径。由于不同直径同心圆上的小孔224与所述基板222的相应部分一起表征了不同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从而在每个超材料片层22上形成对应每一振子16的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多个折射率圆25,且这些折射率圆25的折射率呈现分段或不连续分布,以便形成多个折射率分布相同或不同的圆环区域24,但直径更大的圆环区域24内的最小直径折射率圆25的折射率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24内的最大直径折射率圆25的折射率。
图6所示仅为对应一个振子16的折射率分布区26内的小孔224的一个阵列排布示意图。由前可知,每个超材料片层22可看作是由多个超材料单元223排列而成。我们知道,每个超材料单元223的尺寸一般都很微小,可以近似看作一个点,这样,圆便可以看作是由多个超材料单元223沿圆周堆叠而成的。可见,我们可以在所述基板222上正对振子16的位置划分出一个区域,并在每一区域内以正对相应振子16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形成多个圆环区域24,而将这些超材料单元223分隔在这些圆环区域24内。让位于每个圆环区域24内的超材料单元223随着距离所述正对振子16的中心的超材料单元223越远,在大致位于以正对相应振子16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的各个同心圆上的超材料单元223上依次设置直径增大而深度相同的圆孔,距离所述正对振子16的中心的超材料单元223相同远近处的超材料单元223上设置直径相同的圆孔,且各个圆环区域24内最靠近所述振子16的中心的超材料单元223上设置的圆孔的直径小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24内距离所述振子16的中心最远的超材料单元223上设置的圆孔的直径,从而使各个圆环区域24之间的折射率圆25的折射率呈分段或不连续分布。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让具有相同直径的所述小孔224排布于以正对每一振子16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的多个同心圆上,在每个由位于若干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形成的圆环区域24内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只通过调整所述小孔224的深度来调制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让不同直径的同心圆上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在相应的折射率分布区26内形成多个折射率呈分段或不连续分布的折射率圆25。
另外,我们也可在一个超材料单元223内形成一个以上几何尺寸(即直径和深度均相等)相同的圆孔,通过每个超材料单元223上开设的圆孔的多少来调整其折射率。如图7所示,所述超材料片层22上对应每一振子16的折射率分布区26内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分布规律是:让所述小孔224排布于位于所述折射率分布区26内以正对相应振子16的中心为圆心的多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上,由位于若干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形成一个圆环区域24,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24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增多。各个圆环区域24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小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24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由于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形成一个以上几何尺寸相同的圆孔,这样能简化在所述基材222上形成所述小孔224的工艺。图7中,每个超材料单元223上仅形成一个所述小孔224。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形成个数相同或不相同的所述小孔244,只要保证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体积均相等即可。
以上所述的几个实施例中,所述小孔224内填充的均是空气,其折射率肯定小于所述基板222的折射率。事实上,也可在所述小孔224内填充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板222的折射率的介质,如对于图7所示的情况,所述超材料片层22上对应每一振子16的折射率分布区26内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分布规律是:让所述小孔224排布于位于所述折射率分布区26内以正对相应振子16的中心为圆心的多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上,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24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减少。各个圆环区域24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24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的数量。
如图8所示,为分布在所述超材料片层22上对应一个振子16的折射率分布区26内的几何尺寸相同的各个小孔224内填充不同折射率的介质的填充示意图。故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在所述小孔224的填充规律为:以正对振子16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形成的多个同心圆上排布几何尺寸均相同的小孔224,由位于若干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形成一个圆环区域24,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24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减小。各个圆环区域24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24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223上的小孔224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若用阴影线的疏密来表示所述小孔224中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的大小,则对应一个振子16的折射率分布区26内的各个小孔224填充的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分布如图8所述。
而各个超材料片层22叠加在一起,且各个超材料片层22上对应同一振子16形成相同的折射率分布区26和圆环区域24,各个超材料片层22上对应同一振子16的直径相同的折射率圆的折射率均相同。
如图9所示,为球面波形式的电磁波穿过本发明对应一个振子16的超材料模块20时各个超材料片层22对其进行汇聚并转变为平面波形式的电磁波射出的示意图。可见,通过在所述超材料模块20的各个超材料片层22上形成具有某种排布规律的小孔224或在小孔224内填充相同或不同介质来调制各个超材料单元223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进而在所述超材料片层22上形成多个具有折射率分布不连续的折射率圆的圆环区域24,使电磁波向特定的方向偏折,从而让球面波形式的电磁波汇聚并转变为平面波形式的电磁波,减小了基站天线的半功率带宽变小,提高了其方向性和增益,让电磁波传播的更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多个具体实施方式和/或实施例,不应当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改进和润饰,而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比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式可以几个结合起来使用,亦能得到所述超材料片层22所需的分段式或不连续的折射率分布。所述小孔224也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孔。

Claims (10)

1.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振子的天线模块及对应这些振子设置的超材料模块,所述超材料模块包括多个超材料片层,所述多个超材料片层沿垂直于片层表面的方向直接相互叠加,每个超材料片层由多个超材料单元排列而成,每个超材料片层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小孔,所述基板由高分子聚合物或陶瓷材料制成,每个超材料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孔;每个超材料片层正对每一振子的区域形成一折射率分布区,让所述小孔排布于位于每个折射率分布区内以正对每一振子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的多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以便形成以正对相应振子的中心的位置为圆心的多个折射率圆,每个折射率分布区由若干同心的折射率圆构成一个圆环区域,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折射率圆上各点的折射率相同,而随着折射率圆的直径的增大,各个折射率圆的折射率减小且减小量增大;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折射率圆的折射率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的最大直径折射率圆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深度相等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增大;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小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深度相等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相同,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减小;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直径相等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圆环区域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相同,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增大;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小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直径相等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每个折射率分布区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相同,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减小;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以上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几何尺寸相同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增多;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少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一个以上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几何尺寸相同的圆孔,当所述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时,排布于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减少;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少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2、4或6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内填充的是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超材料单元上形成个数相同的所述小孔,而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是几何尺寸相同的圆孔,排布于每个折射率分布区内的同一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相同,随着同心圆的直径的增大,排布于各个同心圆的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减小;各个圆环区域内最小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直径更小的相邻圆环区域内最大直径同心圆的各个超材料单元上的小孔内填充的介质的折射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模块的各个超材料片层对应同一振子形成相同的折射率分布区和圆环区域,各个超材料片层对应同一振子的直径相同的折射率圆的折射率均相同。
CN201110216337.2A 2011-07-29 2011-07-29 基站天线 Active CN102904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6337.2A CN102904050B (zh) 2011-07-29 2011-07-29 基站天线
PCT/CN2011/084635 WO2013016939A1 (zh) 2011-07-29 2011-12-26 基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6337.2A CN102904050B (zh) 2011-07-29 2011-07-29 基站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050A CN102904050A (zh) 2013-01-30
CN102904050B true CN102904050B (zh) 2015-06-17

Family

ID=47576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6337.2A Active CN102904050B (zh) 2011-07-29 2011-07-29 基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405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5936A (ja) * 1999-09-09 2001-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基板及び誘電体レンズアンテナ、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99659A (zh) * 2009-11-04 2010-04-28 东南大学 一种透镜天线
JP2011112942A (ja) * 2009-11-27 2011-06-09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光偏向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0432B1 (en) * 2008-02-07 2009-08-0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amaterial gradient index lens
US8300294B2 (en) * 2009-09-18 2012-10-3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Planar gradient index optical metamateria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5936A (ja) * 1999-09-09 2001-03-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基板及び誘電体レンズアンテナ、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99659A (zh) * 2009-11-04 2010-04-28 东南大学 一种透镜天线
JP2011112942A (ja) * 2009-11-27 2011-06-09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光偏向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050A (zh)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0036B (zh) 基站天线
CN102480048B (zh) 基站天线
CN102480044B (zh) 基站天线
CN102480056B (zh) 基站天线
CN102480049B (zh) 基站天线
CN102480045B (zh) 基站天线
CN102570044B (zh) 基站天线
CN102904049B (zh) 基站天线
CN102904051B (zh) 基站天线
CN102480043B (zh) 基站天线
CN102480050B (zh) 基站天线
CN102904050B (zh) 基站天线
CN102904048B (zh) 基站天线
CN102800974B (zh) 一种基站天线
CN103036041B (zh) 基站天线
CN102480046B (zh) 基站天线
CN102891371B (zh) 基站天线
CN102891370B (zh) 基站天线
CN102800975B (zh) 一种基站天线
CN103036040B (zh) 基站天线
CN103367906A (zh) 定向传播天线罩和定向天线系统
CN102480047B (zh) 基站天线
CN102810749B (zh) 一种基站天线
WO2013016939A1 (zh) 基站天线
WO2013016940A1 (zh) 基站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