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0270B -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0270B
CN102900270B CN201210417703.5A CN201210417703A CN102900270B CN 102900270 B CN102900270 B CN 102900270B CN 201210417703 A CN201210417703 A CN 201210417703A CN 102900270 B CN102900270 B CN 102900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ler lever
dead bolt
lock
control mechanism
lock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177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0270A (zh
Inventor
王斌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ngch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ngche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ngch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177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0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0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0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0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02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包括锁舌构件,设置在一个处于所述锁壳或所述锁舌(1)内的容纳空间(2)内的触发组件,作用在所述锁壳与所述锁舌构件之间进行锁止的锁止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一个触杆(3),以及向所述触杆(3)施加偏压力的触杆偏压机构(4);所述触杆(3)的一端突出于所述锁壳前面板,构成致动头(5);所述触杆(3)的另一端为触发部(8);所述致动头(5)受门框上朝关门或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有效位置或触发无效位置,使所述锁止组件解除对所述锁舌构件的锁止使锁舌自动弹出,对门进行锁闭,或保持对所述锁舌构件的锁止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具体地说,是对一种触杆式锁出控制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防盗锁的锁出动作通常是通过钥匙旋转或者手动旋转锁柄使锁舌伸出来实现的,锁舌伸出后,必须使用钥匙沿与开门时相反的方向旋转使锁舌缩回后才能关门,而且在关门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使用钥匙来锁住门,而不能自动实现锁出动作,这种防盗锁由于锁舌不能自动伸出,所以在使用者忘记旋转钥匙或锁柄时,就使得使用这种锁的门失去防盗的作用,另外,即使没有忘记旋转钥匙或者锁柄,也会因需要旋转钥匙或者锁柄而延长锁门的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锁舌不能自动弹出而使得由于使用者的疏忽造成防盗门失去防盗作用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604490Y提供了一种机械结构的锁出控制机构,该锁出控制机构包括一个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由一个垂直于锁壳前面板布置并可相对于锁壳体滑动地安装的触杆和向所述触杆施加趋向于伸出所述前面板的偏压力的触杆弹簧组成,所述触杆的一突出端突出于所述前面板并安装一滚轮;一个作用在锁壳体与锁舌构件之间的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一个可在锁舌锁止位置和锁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的锁止杆和一个向所述锁止杆施加趋向于锁舌锁止位置的偏压力的锁止杆偏压件;设置在所述触发组件与所述锁止组件之间的单向制动机构,所述单向制动机构包括一个拨动件、一个拨动件的偏压件和成型在所述触杆和所述锁止杆之一上的制动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关门时,当装有此发明的锁出控制机构的自动门锁的门进入门框时,突出于所述锁壳体前面板的所述触杆带有滚轮的一端与门框接触并被门框压入所述锁壳体内,同时,所述触杆的另一端挤压安装在所述锁止杆上的所述单向制动机构的作为拨动件使用的滑销的致动端,使所述滑销克服作为所述拨动件的偏压件使用的滑销弹簧的偏压力退入成型在所述锁止杆的销孔中,而后当所述触杆在所述锁壳体内的一端上成型的所述制动钩越过所述滑销后,所述滑销在所述滑销弹簧的偏压力作用下,从所述销孔中弹出并与所述触杆上的所述制动钩啮合。当所述触杆带有滚轮的一端遇到所述门框上的锁舌孔时,所述触杆在所述触杆弹簧的偏压力作用下从所述锁壳体内弹出。同时,所述触杆上的所述致动钩带动所述滑销,并使所述锁止杆克服所述锁止杆弹簧的偏压力绕其枢轴转动,使所述锁止杆上的所述锁止台脱离与所述锁舌构件的啮合,这时失去了所述锁止杆的锁止作用的所述锁舌构件在所述锁出弹簧的偏压力作用下向所述锁舌弹出方向移动,并使所述锁舌卡入所述门框上的锁舌孔内,由此完成上锁过程。
根据上述的工作过程可知,使用该发明提供的锁出控制机构的自动门锁能够在关门之后,使锁舌自动弹出从而实现自动锁门,避免了旋转钥匙或者锁柄进行锁门。但是,这种锁出机构由于在锁打开之后,门扇离开门框过程中会遇到与门框的一次碰撞,这样所述触杆带有滚轮的一端与门框接触并被门框压入所述锁壳体内,就会再次发生触杆带动所述锁止杆脱离与所述锁舌构件的啮合而使所述锁舌构件自动弹出的情形,而发生这种情形之后,人如果想在门内或者门外重新关门,必须使用钥匙插入锁体使所述锁舌构件重新收缩进所述锁舌孔内,然后才能关上,造成关门的不方便。目前,在使用带有此种锁出控制机构的门锁时,使用者仅能依靠保持开锁时的转动钥匙状态来拉开门扇才能使保证开锁后所述锁舌构件不会自动弹出,使用起来比较费力。
在现有技术中,所述锁止组件中的致动部可以设置在锁壳上,也可以设置在锁舌上。例如中国专利文献201362993Y公开了一种门锁锁出控制机构中控制部件的致动装置,具有沿垂直于锁壳的面板方向设置的致动杆以及用于使所述致动杆在完成控制动作后复位的复位偏压部件,所述致动杆通过一个支点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锁壳内。在此文献中所述致动杆就设置在所述锁壳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触杆与致动部接触后就会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进行解锁。而致动部设置在锁舌上的情形可以从中国专利文献CN2849050Y中找到,这篇文献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锁舌构件上的锁止组件,其包括一个锁止部件,所述锁止组件具有一个锁止凸挡和一个限位阻挡,一个锁止偏压件在所述锁止部件上作用一个趋向于将所述限位阻挡靠向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部件的偏压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械自动锁在开锁之后所述锁出控制机构遇到门框会使所述锁舌构件自动弹出,需要使用钥匙才能使所述锁舌构件缩进之后才能关门、从而造成关门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门开之后锁舌构件不会自动弹出,而在关门之后所述锁舌构件又能自动伸出将门锁闭的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包括
锁舌构件,安装在锁壳的空腔内,包括锁舌,安装所述锁舌的安装板及锁出偏压机构,所述锁舌构件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往复移动;
触发组件,设置在一个处于所述锁壳或所述锁舌内的容纳空间内,包括一个布置在沿门扇开闭方向上垂直于锁壳底板的平面内并可相对于锁壳体移动地安装的触杆,以及向所述触杆施加趋向于伸出所述前面板的偏压力的触杆偏压机构;所述触杆的一端突出于所述锁壳前面板,构成致动头;所述触杆的另一端为触发部;
锁止组件,作用在所述锁壳与所述锁舌构件之间,至少对缩回的所述锁舌构件进行锁止,所述锁止组件上设置有受所述触发部触动而解除所述锁止组件对所述锁舌构件相对所述锁壳的锁止的致动部件;
所述致动头受门框上朝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无效位置,所述触杆向所述锁壳内移动,所述触发部不触动所述致动部件而使所述锁止组件保持对所述锁舌构件的锁止状态;所述致动头受门框上朝关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有效位置,所述触发部触动所述致动部件而使所述锁舌构件自动弹出,对门进行锁闭。
所述致动头受门框上朝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为所述致动头与门框上的锁舌孔边缘碰撞产生的作用力;所述致动头受门框上朝关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为所述致动头与所述门框边缘碰撞产生的作用力。
所述触杆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整体移动的方式,随所述致动头在所述触发有效位置与所述触发无效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触杆以整体转动的方式移动。
所述触杆偏压机构包括在所述触杆设置的第一偏压支承部,在所述锁壳或所述锁舌内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侧壁上设置的第二偏压支承部,以及在所述第一偏压支承部与所述第二偏压支承部之间的偏压件。
所述触杆围绕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位置固定设置的支点转动;在所述锁壳或者锁舌上位于所述触杆转动朝向的两侧位置的其中任意一侧,还设置有限制所述触杆转动的限动部件,通过限制所述触杆向此侧的转动来确定所述致动头的所述触发有效位置。
所述第一偏压支承部为设置在所述触杆上的的凸台;所述第二偏压支承部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包括供所述触杆穿过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向内突出的环形凸缘;所述偏压件为设置在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凸台之间的弹簧;所述支点包括与所述套管轴线垂直地设置在所述套管上的转轴及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侧壁上的转轴支承座;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转轴支承座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第一偏压支承部为设置在所述触杆上的的凸台;所述第二偏压支承部为设置在所述锁壳或所述锁舌内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侧壁上固定设置具有所述触杆穿过通道的支板;所述偏压件为设置在所述支板与所述凸台之间的弹簧;所述支板上位的所述通道的处于所述触杆转动朝向的两侧边缘中的任意一侧边缘构成所述支点。
所述触杆围绕所述触发部与所述致动部件的结合点作为支点转动;在所述触杆转动朝向的两侧位置的其中任意一侧设有第一卡止结构,在所述锁舌构件上位于所述触杆转动朝向与所述第一卡止结构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止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卡止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止结构的卡合来确定所述致动头的所述触发无效位置。
所述第一偏压支承部为设置在所述触杆上的的凸台;所述第二偏压支承部为设置在所述锁壳或所述锁舌内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侧壁上固定设置具有所述触杆穿过通道的支板;所述偏压件为设置在所述支板与所述凸台之间的弹簧。
所述致动部件为与所述锁舌同步移动的部件。
所述触杆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整体平动的方式移动。
在所述锁壳或者所述锁舌上设有与所述触杆之间的导轨结构,所述导轨结构垂直于所述锁舌构件移动方向,并垂直于所述锁壳底板设置。
所述导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触发组件上的滑块,及固定设置在所述锁壳或者所述锁舌上适于所述滑块滑动的滑槽。
所述触杆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所述致动头部分在所述触发有效位置与所述触发无效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移动。
所述触杆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所述致动头部分平动的方式移动。
所述致动头包括头部本体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头部本体以倾斜面连接,所述倾斜面从所述致动头一侧向所述触发部一侧朝向所述触发无效位置一侧倾斜;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头部本体之间设有复位定位机构。
所述触杆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所述致动头部分转动的方式移动。
所述致动头包括头部本体和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头部本体以一枢轴连接,所述旋转件可向所述触发无效位置一侧偏转;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头部本体之间设有复位定位机构,而在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所述旋转件转动的限动定位机构,来限制所述旋转件向此侧转动。
所述致动头设有滚轮,所述滚轮通过一轴销与所述致动头枢转地连接。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为,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致动头受门框上朝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无效位置,所述触杆向所述锁壳内移动,所述触发部不触动所述致动部件而使所述锁止组件保持对所述锁舌构件的锁止状态,从而实现开门后门扇打开时所述锁舌不会自动弹出;通过设置所述致动头受门框上朝关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有效位置,所述触发部触动所述致动部件而使所述锁舌构件自动弹出,对门进行锁闭,从而实现锁门时所述锁舌能够自动弹出。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锁出控制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出控制机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发组件的分解图,其中管状容纳空沿轴线剖开;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无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有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无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有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无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有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无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有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所述锁出控制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无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有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无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的所述触杆处于触发有效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锁舌、2-容纳空间、3-触杆、4-触杆偏压机构、41-凸台、42-套管、43-环形凸缘、44-弹簧、45-转轴、46-支板、47-通孔、5-致动头、6-滚轮、7-轴销、8-触发部、9-致动部件、10-支撑板、11-限动部件、12-卡止槽、13-卡止板、14-滑块、15-滑槽、16-滑块复位弹簧、17-保持板、18-旋转件、19-安装槽、20-限位凸起、21-扭簧、22-滑动件、23-倾斜面、24-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一步的说明中,术语“锁出”的含义为锁舌机构移动到锁舌伸出锁舌面板的状态。术语“锁入”的含义为锁舌机构移动到锁舌缩入锁舌面板的状态。相应地“锁出方向”是指锁舌机构锁出过程的移动方向。“锁入方向”即指锁舌机构锁入过程的移动方向。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包括锁舌构件、触发组件及锁止组件。其中所述锁舌构件安装在锁壳的空腔内,包括锁舌1,安装所述锁舌1的安装板及锁出偏压机构,所述锁舌构件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触发组件设置在一个处于所述锁舌1内的容纳空间2内,包括一个布置在沿门扇开闭方向上垂直于锁壳底板的平面内并可相对于锁壳体移动地安装的触杆3,以及向所述触杆3施加趋向于伸出所述前面板的偏压力的触杆偏压机构4;所述触杆3的一端突出于所述锁壳前面板构成致动头5,所述致动头5设有滚轮6,所述滚轮6通过一轴销7与所述致动头5枢转地连接;所述触杆3的另一端为触发部8;所述锁止组件作用在所述锁壳与所述锁舌构件之间,对缩回的所述锁舌构件进行锁止,所述锁止组件上设置有受所述触发部8触动而解除所述锁止组件对所述锁舌构件相对所述锁壳的锁止的致动部件9。图1-3中显示了所述锁舌构件中的所述锁舌1,安装在所述锁舌1的所述容纳空间2内的所述触发组件以及一个所述锁止组件中的所述致动部件9。其中所述触杆偏压机构4包括成型在所述触杆3上的凸台41,设置在所述锁舌1内的所述容纳空间2内的套管42,所述套管42包括供所述触杆3穿过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向内突出的环形凸缘43,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凸缘43与所述凸台41之间的弹簧44。所述触杆3围绕与所述容纳空间2相对位置固定设置的支点转动,在所述套管42上与所述套管42轴线垂直地设置有转轴45,在所述容纳空间2两个相对的侧壁上通过冲压成型有支撑板10,在所述支撑板10的伸向空腔内的一端的端部成型有圆弧状的凹缘,两相对的凹缘之间形成一个圆形的转轴支承座;所述转轴45通过所述转轴支承座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内;在所述锁舌1上位于所述触杆3转动朝向的一侧,还通过冲压成型有限制所述触杆3转动的限动部件11,通过限制所述触杆3向此侧的转动,来确定所述致动头5的所述触发有效位置,使所述触发部8对准所述锁止组件中的所述致动部件9。
当开门时,开启自动门锁,所述锁舌1机构达到锁入位置,所述锁止组件将所述锁舌1机构与所述锁壳相对锁定。转动门扇过程中,所述致动头5的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锁舌孔的边缘碰撞,所述触杆3发生在门开闭方向且垂直于所述锁壳底板的平面内围绕所述转轴45发生整体转动。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锁舌孔的边缘碰撞后,带动所述套管42同步围绕所述转轴45发生向远离所述限定部件的一侧的转动,从而使所述触发部8偏离所述致动部件9,此时所述触杆3处于触发无效位置。在进一步开门的过程中,受门框的进一步压迫所述触杆3克服所述弹簧44的偏压力缩入所述容纳空间2时,由于所述触杆3不能与所述致动部件9接触,所以无法驱动所述致动部件9件进行解锁动作,见图2中虚线显示的所述触杆3状态。因此,所述锁止组件保持锁止状态,不能使所述锁舌构件自动弹出。这样省去了为了开门过程中必须施以钥匙保持开锁扭力才能把所述锁舌构件缩回所述锁壳内的步骤。当所述致动头5离开所述门框之后,在所述弹簧44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致动头5再次伸出所述锁壳前面板。当关门时,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边缘碰撞后,带动所述套管42同步围绕所述转轴45发生朝向所述限动部件11一侧转动的趋势,由于所述限动部件11的阻挡定位,使所述触杆3的触发部8对准所述致动部件9,所述致动头5被保持在触发有效位置,见图2中实线显示的所述触杆3状态。在进一步关门的过程中,受门框的进一步压迫,所述触杆3克服所述弹簧44的偏压力缩入所述容纳空间2时,所述触杆3只能向所述致动部件9的移动,进而触动所述致动部件9促使所述致动部件9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解除锁止状态,所述锁舌1自动弹出,从而完成自动锁闭。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致动部件9设置在所述触杆3的沿着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纵向轴线上,因此,在所述触杆3围绕所述转轴45不能发生转动,而只能发生沿所述触杆3纵向轴线上的移动时,所述触发部8与所述致动部件9件解除从而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解除锁止状态。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所述致动部件9也可以设置在偏离所述触杆3的沿着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纵向轴线的位置。在此种情况下,在开门后门扇打开时,所述触杆3和套管42受到的阻挡不能围绕所述转轴45发生转动,而只能发生沿着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纵向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既所述触杆3处于触发无效位置,所以不能与所述致动部件9接触而无法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进行解除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舌1不能自动弹出。所述触杆3在所述弹簧44的回复力作用下自动归位后,当锁门时,所述致动头5受到所述门框边缘的推动力带动所述套管42同步围绕所述转轴45发生转动,在设置在这一侧的所述限动部件11的定位作用下,所述触发部8对准所述致动部件9,即所述触杆3处于触发有效位置,当所述门框进一步对所述致动头5推挤,使所述触杆3的所述触发部触动所述致动部件9时,促使所述致动部件9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解除锁止状态,所述锁舌1自动弹出,从而完成自动锁闭。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实施例如图4和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锁壳的锁止的所述致动部件9设置在所述锁舌构件上。其中所述触杆偏压机构4包括成型在所述触杆3上的凸台41,固定设置在所述锁舌1的所述容纳空间2内的侧壁上支板46,所述支板46具有作为所述触杆穿过通道的通孔47,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板46与所述凸台41之间的弹簧44。所述触杆3的所述触发部8成型有卡槽10,所述触杆3围绕所述卡槽10与所述致动部件9的结合点作为支点转动;在所述触杆3转动朝向的一侧对应于所述支板46的所述通孔47处设有作为第一卡止结构的卡止槽12,所述通孔47的对应通孔47边缘作为第二卡止结构,通过所述卡止槽12与所述通孔47边缘的卡合来确定所述致动头5的所述触发无效位置。
当开锁后门扇打开时,所述致动头5的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锁舌孔的边缘碰撞后,所述触杆3围绕所述触发部8的所述支点发生转动,直至成型在所述触杆3上的所述卡止槽12与所述支板46上的所述通孔47边缘的卡合,此时所述触杆3处于触发无效位置。在进一步开门的过程中,受门框的进一步压迫所述触杆3缩入所述锁壳内时,由于所述触杆3与所述锁舌构件卡合在一起,带动所述锁舌构件一起克服锁出偏压机构的偏压力向所述锁壳内移动,使得所述触杆3不能推动所述致动部件9,所以无法驱动所述致动部件9件进行解锁动作。因此,所述锁止组件保持锁止状态,见图4,不能使所述锁舌构件自动弹出。当所述致动头5离开所述门框之后,在所述锁出偏压机构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致动头5随所述锁舌构件再次伸出所述锁壳前面板。当关门时,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边缘碰撞后,带动所述触杆3向相反方向转动,所述致动头5被推到触发有效位置,见图5,并施加向所述锁舌1内推动所述触杆3移动的作用力,由于所述触杆3在这一侧与所述锁舌构件之间没有相应的卡合结构,使得所述触杆3的所述触发部8推动所述致动部件9。
图6和7给出了与所述第二实施例原理相近似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所述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触杆3转动朝向的一侧的所述凸台41的下缘作为所述卡止槽12,在与所述锁舌1的所述容纳空间的腔壁相应的一侧上冲压出一个同样是伸入到所述锁舌1所述容纳空间内部的卡止板13。当开门后门扇打开时,所述触杆3向所述卡止板13的一侧移动,从而使所述触杆3的所述凸台41的下缘抵靠在所述卡止板13上,此时触杆3处于触发无效状态,见图6,从而在所述触杆3向所述锁壳内移动时也带动所述锁舌构件移动,所以不能驱动所述致动部件9来解除所述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舌1不能自动弹出;当锁门时,所述触杆3向相反一侧移动,受到所述支板46的阻挡而不能发生转动,此时所述触杆3处于触发有效位置,由于所述触杆3在这一侧与所述锁舌构件之间没有相应的卡合结构,门框边缘碰撞所述滚轮6,使得所述触杆3的所述触发部8推动所述致动部件9,来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解除锁止状态。
如图8和9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在结构上的区别在于,所述触杆偏压机构4包括成型在所述触杆3上的凸台41,固定设置在所述锁舌1的所述容纳空间2内的侧壁上支板46,所述支板46具有作为所述触杆穿过通道的通孔47,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板46与所述凸台41之间的弹簧44。所述通孔47处于所述触杆3转动朝向的两侧边缘中的任意一侧边缘构成所述支点;在所述锁舌1上位于所述触杆3转动朝向的一侧,还通过冲压成型有限制所述触杆3转动的限动部件11,限制所述触杆3向此侧的转动,来确定所述致动头5的所述触发有效位置,使所述触发部8对准所述锁止组件中的所述致动部件9。
当开锁后门扇打开时,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锁舌孔的边缘碰撞后,所述触杆3围绕所述支板46构成的支点向远离所述限定部件的方向转动,从而使所述触发部8偏离所述致动部件9,此时所述触杆3处于触发无效位置,见图8,由于所述触杆3不能与所述致动部件9接触,所以无法驱动所述致动部件9进行解锁动作,因此,所述锁止组件保持锁止状态,不能使所述锁舌构件自动弹出。当关门时,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边缘碰撞后,所述触杆3绕所述支板46构成的支点发生朝向所述限动部件11一侧转动的趋势,由于所述限动部件11的阻挡定位,使所述触杆3的触发部8对准所述致动部件9,所述致动头5被保持在触发有效位置,见图9。在进一步关门的过程中,受门框的进一步压迫,所述触杆3克服所述弹簧44的偏压力缩入所述容纳空间2时,所述触杆3只能向所述致动部件9的移动,进而触动所述致动部件9促使所述致动部件9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解除锁止状态,所述锁舌1自动弹出,从而完成自动锁闭。
图10、11、12给出了本发明所述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图,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在所述套管42上设置有滑块14,在所述容纳空间2两个相对的侧壁上通过冲压成型有支撑板10,在两侧相对的所述支撑板10的伸向空腔内的一端的端部成型有垂直于所述锁舌1机构移动方向,并垂直于所述锁壳底板的滑槽15;所述滑块14通过所述滑槽1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内,所述滑槽15的一端构成限位端来确定所述触杆3的所述触发有效位置。在所述滑块14与所述支撑板10之间设有滑块复位弹簧16。
当开门后门扇打开时,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锁舌孔的边缘碰撞后,所述触杆3向远离所述限位端的一侧移动的趋势,所述滑块14克服所述滑块复位弹簧16的偏压力带动所述触杆3而向远离所述限位端的一侧做平行移动,所述触杆3的所述触发部偏离所述致动件,此时触杆3处于触发无效位置,见图10,所述触杆3的触发部8无法与所述致动部件9接触,所以无法驱动所述致动部件9件进行解锁动作,因此,所述锁止组件保持锁止状态,不能使所述锁舌构件自动弹出。当所述滚轮6不与所述门框边缘接触时,所述滑块14在所述滑块复位弹簧16的回复力作用下自动归位。当锁门时,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边缘碰撞后,所述触杆3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向所述限位端的一侧的平移的趋势,由于受到所述限位端的阻挡,所述触发部8对准所述致动部件9,此时触杆3处于触发有效位置,见图11。
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复位弹簧16也可以不设。关门时通过门框边缘的推动使所述触发组件复位,也是可行的。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如图13和14所示,其包括锁舌构件、安装在锁舌1内部的触发组件以及在所述触发组件的触动下保持锁止或者解除锁止状态的锁止组件。所述锁舌构件安装在所述锁壳的所述容纳空间2内,可以穿过成型于锁壳前面板上的锁舌孔,其中所述触杆3的所述致动头5可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伸出或者缩进所述锁壳;在所述所述容纳空间2的两侧壁上冲压出垂直所述侧壁的保持板17,用于可滑动地夹持所述致动头5,保持所述触杆3在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的移动。所述触杆偏压机构4包括成型在所述触杆3上的凸台41,固定设置在所述锁舌1的所述容纳空间2内的侧壁上的支板46,所述支板46具有作为所述触杆穿过通道的通孔47,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板46与所述凸台41之间的弹簧44。所述致动头5包括一个头部本体及通过一个枢轴与所述头部本体铰接的旋转件18,所述头部本体上成型有一个安装槽19,所述旋转件18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9中。复位定位机构包括在所述安装槽19的一侧设置的限位凸起20,及在所述头部本体与所述旋转件18之间设有向所述旋转件18施加靠向所述限位凸起20的偏压力的扭簧21。
当开门后门扇打开时,所述致动头5与门框上的锁舌孔的边缘碰撞后,所述触杆3上的所述旋转板产生转动,使得所述致动头5克服所述扭簧的偏压力缩回所述锁舌1的所述容纳空间2之内,此时致动头5处于触发无效位置,由于所述触杆3不能发生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方向上的移动,所以其所述触发部8不能与所述锁止组件的所述致动部件9接触,而无法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进行解除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舌1不能自动弹出。当所述致动头5离开所述门框后所述旋转板在所述扭簧21的偏压力作用下回复到抵靠所述限位凸起20的位置,此位置为所述触发有效位置。当锁门时,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边缘碰撞后,所述触杆3上的所述旋转杆由于所述限位凸起20的阻挡不能转动,使得所述触杆3只能发生沿垂直于所述锁舌面板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触杆3受到门框的推挤使所述触发部8推动所述致动部件9,促使所述致动部件9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解除锁止状态,所述锁舌1自动弹出,从而完成自动锁闭。
图15和16给出了本发明所述的第七实施例,所述第七实施例与所述第六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七实施例的所述致动头5包括一个头部本体及一个与所述头部本体滑动连接的滑动件22,所述滑动件22与所述头部本体以倾斜面23并通过一个燕尾槽滑轨(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倾斜面23从所述致动头5一侧向所述触发部8一侧朝向所述触发无效位置一侧倾斜;在所述滑动件22与所述头部本体之间设有作为复位定位机构的扭簧24及设置在燕尾槽滑轨上的限位块(图中未示出)。
当开门后门扇打开时,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锁舌孔的边缘碰撞后,由于没有任何限动部件11的阻挡,所述滑动件22沿倾斜平面发生向所述触发部8方向的平动,从而带动所述致动头5的所述滚轮6缩回所述锁舌1的所述容纳空间2之内,此时触杆3处于触发无效位置,由于所述触发部8不能发生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方向上的移动,所以不能推动所述致动部件9,而无法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进行解除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舌1不能自动弹出,当所述致动头5离开所述门框后所述滑动件22在所述扭簧的偏压力作用下回复到所述限位块所限定的位置,此位置为所述触发有效位置。当锁门时,所述滚轮6与门框上的边缘碰撞后,由于受到所述限位块的阻挡,所述滑动件22不能滑动,使得所述触杆3只能发生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上移动,此时触杆3处于触发有效位置,此时所述触杆3受到门框的推挤使所述触发部8推动所述致动部件9,促使所述致动部件9驱动所述锁止组件解除锁止状态,所述锁舌1自动弹出,从而完成自动锁闭。
从以上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这些结构不仅适用于安装在锁舌1中的所述容纳空间2中,也可以安装在锁壳的所述容纳空间2中。这当中所需要进行的结构上的调整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所具备的知识及常规设计手段即可完成的。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述受门框上的作用力也可以是物理场力,例如磁场力,通过相斥或相吸的作用关系来实现所述致动头5在触发无效位置与触发有效位置之间移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0)

1.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包括
锁舌构件,安装在锁壳的空腔内,包括锁舌(1),安装所述锁舌(1)的安装板及锁出偏压机构,所述锁舌构件沿垂直于所述锁壳前面板的方向往复移动;
触发组件,设置在一个处于所述锁壳或所述锁舌(1)内的容纳空间(2)内,包括一个布置在沿门扇开闭方向上垂直于锁壳底板的平面内并可相对于锁壳体移动地安装的触杆(3),以及向所述触杆(3)施加趋向于伸出所述前面板的偏压力的触杆偏压机构(4);所述触杆(3)的一端突出于所述锁壳前面板,构成致动头(5);所述触杆(3)的另一端为触发部(8);
锁止组件,作用在所述锁壳与所述锁舌构件之间,至少对缩回的所述锁舌构件进行锁止,所述锁止组件上设置有受所述触发部(8)触动而解除所述锁止组件对所述锁舌构件相对所述锁壳的锁止的致动部件(9);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头(5)受门框上朝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无效位置,所述触杆(3)向所述锁壳内移动,所述触发部(8)不触动所述致动部件(9)而使所述锁止组件保持对所述锁舌构件的锁止状态;所述致动头(5)受门框上朝关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而移动到触发有效位置,所述触发部(8)触动所述致动部件(9)而使所述锁舌构件自动弹出,对门进行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头(5)受门框上朝开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为所述致动头(5)与门框上的锁舌孔边缘碰撞产生的作用力;所述致动头(5)受门框上朝关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为所述致动头(5)与所述门框边缘碰撞产生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3)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整体移动的方式,随所述致动头(5)在所述触发有效位置与所述触发无效位置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3)以整体转动的方式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偏压机构(4)包括在所述触杆(3)设置的第一偏压支承部,在所述锁壳或所述锁舌(1)内的所述容纳空间(2)内的侧壁上设置的第二偏压支承部,以及在所述第一偏压支承部与所述第二偏压支承部之间的偏压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3)围绕与所述容纳空间(2)相对位置固定设置的支点转动;在所述锁壳或者锁舌(1)上位于所述触杆(3)转动朝向的两侧位置的其中任意一侧,还设置有限制所述触杆(3)转动的限动部件,通过限制所述触杆(3)向此侧的转动来确定所述致动头(5)的所述触发有效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压支承部为设置在所述触杆(3)上的凸台(41);所述第二偏压支承部包括套管(42),所述套管(42)包括供所述触杆(3)穿过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有向内突出的环形凸缘(43);所述偏压件为设置在所述环形凸缘(43)与所述凸台(41)之间的弹簧(44);所述支点包括与所述套管(42)轴线垂直地设置在所述套管(42)上的转轴(45)及固定在所述容纳空间(2)侧壁上的转轴(45)支承座;所述转轴(45)通过所述转轴(45)支承座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偏压支承部为设置在所述触杆(3)上的的凸台(41);所述第二偏压支承部为固定设置在所述锁壳或所述锁舌(1)内的所述容纳空间(2)内的侧壁上具有所述触杆(3)穿过通道的支板(46);所述偏压件为设置在所述支板(46)与所述凸台(41)之间的弹簧(44);所述支板(46)上的所述通道处于所述触杆(3)转动朝向的两侧边缘中的任意一侧边缘构成所述支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3)围绕所述触发部(8)与所述致动部件(9)的结合点作为支点转动;在所述触杆(3)转动朝向的两侧位置的其中任意一侧设有第一卡止结构,在所述锁舌构件上位于所述触杆(3)转动朝向与所述第一卡止结构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卡止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卡止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止结构的卡合来确定所述致动头(5)的所述触发无效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偏压支承部为设置在所述触杆(3)上的的凸台(41);所述第二偏压支承部为设置在所述锁壳或所述锁舌(1)内的所述容纳空间(2)内的侧壁上固定设置具有所述触杆(3)穿过通道的支板(46);所述偏压件为设置在所述支板(46)与所述凸台(41)之间的弹簧(44)。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件(9)为与所述锁舌(1)同步移动的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3)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整体平动的方式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壳或者所述锁舌(1)上设有与所述触杆(3)之间的导轨结构,所述导轨结构垂直于所述锁舌构件移动方向,并垂直于所述锁壳底板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触发组件上的滑块(14),及固定设置在所述锁壳或者所述锁舌(1)上适于所述滑块(14)滑动的滑槽(15)。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3)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所述致动头(5)部分在所述触发有效位置与所述触发无效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3)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所述致动头(5)部分平动的方式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头(5)包括头部本体(18)和滑动件(22),所述滑动件(22)与所述头部本体(18)以倾斜面(23)连接,所述倾斜面(23)从所述致动头(5)一侧向所述触发部(8)一侧朝向所述触发无效位置一侧倾斜;在所述滑动件(22)与所述头部本体(18)之间设有复位定位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杆(3)在垂直于所述锁壳的底板的平面内以所述致动头(5)部分转动的方式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头(5)包括头部本体(18)和旋转件(18),所述头部本体(18)与所述旋转件(18)以一枢轴连接,所述旋转件(18)可向所述触发无效位置一侧偏转;在所述旋转件(18)与所述头部本体(18)之间设有复位定位机构,而在转动方向相反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所述旋转件(18)转动的限动定位机构,来限制所述旋转件(18)向此侧转动。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头(5)设有滚轮(6),所述滚轮(6)通过一轴销(7)与所述致动头(5)枢转地连接。
CN201210417703.5A 2012-10-26 2012-10-26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0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7703.5A CN102900270B (zh) 2012-10-26 2012-10-26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7703.5A CN102900270B (zh) 2012-10-26 2012-10-26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0270A CN102900270A (zh) 2013-01-30
CN102900270B true CN102900270B (zh) 2014-12-17

Family

ID=47572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1770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0270B (zh) 2012-10-26 2012-10-26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02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1008B (zh) * 2017-01-24 2022-06-17 浙江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及其自动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7219Y (zh) * 1999-06-08 2000-07-12 徐至涵 一种锁舌自动伸出锁定机构
CN2604490Y (zh) * 2003-07-28 2004-02-25 王力集团有限公司 门锁锁出控制机构
CN2849050Y (zh) * 2005-07-07 2006-12-20 王力集团有限公司 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JP5017044B2 (ja) * 2007-10-04 2012-09-05 美和ロック株式会社 錠前のトリガー機構
ES2334299B1 (es) * 2007-11-06 2010-08-09 Talleres De Escoriaza S.A. Reenvio automatico reversible para cerraduras multipunto.
CN102041929A (zh) * 2010-12-21 2011-05-04 应赤 一种长寿命自动锁
CN202970131U (zh) * 2012-10-26 2013-06-05 能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0270A (zh)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6572B2 (en) Window restrictor
GB2461107A (en) Sash window restrictor having a protruding member and retaining mechanism
KR102569910B1 (ko) 도어 오프너
KR20140024306A (ko) 열림 버튼이 있는 도어 잠금 장치
CA2895850C (en) Latch mechanism for an exit device
CN202970131U (zh)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CN102900270B (zh) 一种自动门锁的锁出控制机构
DK2673434T3 (en) Lock with a latch and a second latch to ensure a rigelbevægelsesforløb
CN205382797U (zh) 一种安全门锁
US8875549B2 (en) Lock assembly
CN104563670B (zh) 一种自动门锁锁出控制机构
KR101524775B1 (ko) 다중 래치 통합 배치형 멀티 록 장치 및 설치 방향 선택장치
KR101382281B1 (ko) 차량의 연료도어 장치
KR102633868B1 (ko) 차량용 전동식 도어 래치
CN105442956A (zh) 一种安全门锁
CN108518131B (zh) 一种锁具及其旋转式限位装置
KR200459647Y1 (ko) 미닫이식 방범창 또는 방충망 도어의 잠금장치
KR200458319Y1 (ko) 소형 금고용 서랍 개폐장치
CN2604490Y (zh) 门锁锁出控制机构
CN216008121U (zh) 一种智能锁锁体
CN218991192U (zh) 门锁的齿条组件
KR200475377Y1 (ko) 도어 잠금장치
RU2605176C2 (ru)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ный замок для дверей
CN110670957B (zh) 车锁、开锁方法及闭锁方法
TWI626361B (zh) Automatic lo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ANGLI SECURITY PRODUCT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NGCHENG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9

Address after: 9 No. 321300 Zhejiang province Yongkang City Hardware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ark Avenue South

Patentee after: WANGLI SECURITY PRODUCT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1300, No. 888, Jin Du Road, Yongk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nhua,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Nengcheng Group Co., 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Assignee: Wangli Group Co., Ltd.

Assignor: Nengcheng Group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33000005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ocking control mechanism of automatic door lock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403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