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0383A - 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0383A
CN102880383A CN2012102950669A CN201210295066A CN102880383A CN 102880383 A CN102880383 A CN 102880383A CN 2012102950669 A CN2012102950669 A CN 2012102950669A CN 201210295066 A CN201210295066 A CN 201210295066A CN 102880383 A CN102880383 A CN 102880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ntact surface
application program
jiao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50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0383B (zh
Inventor
徐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rp filed Critical TCL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950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80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80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0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0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03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应用程序界面切换领域,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如果是,则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第一界面是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是待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本发明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在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界面切换的转场特效中加入类3D翻转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用程序界面切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几乎所有的智能电视系统都会涉及界面的切换。相比智能电视发展的初期,界面的切换效果的种类更加繁多,而且也有了一定的优化,让人感觉更美观。比如,在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中,存在很多种页面的跳转,有一个应用程序到另一应用程序的跳转(如在一个程序中点击图片,进入图片播放器;在一个程序中点击链接,打开浏览器),也有应用程序内部的跳转(如从新闻列表页面进入一条新闻详情页面)。
然而,目前,从一个应用程序跳转到另一个应用程序时,界面的切换效果还是使用现在的普遍效果,如淡入淡出、或者简单平移等二维切换效果。
但是,科技日新月异,智能电视的硬件也越来越好,用户期盼更好的切换效果出现,因此现有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二维切换效果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二维切换效果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
如果是,则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第一界面是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是待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
所述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为:
在所述第一界面下启动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位于所述第二界面之前并遮盖住所述第二界面;
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
交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的前后位置;
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跳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如果是,则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第一界面是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是待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
第二界面启动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下启动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位于所述第二界面之前并遮盖住所述第二界面;
第二界面显现模块,用于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
位置交换模块,用于交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的前后位置;
第一界面隐藏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当前的应用跳转是应用程序间界面的跳转时,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在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界面切换的转场特效中加入类3D翻转的效果,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视觉需求,给更多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并且由于导入了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效果与应用程序内部界面间的切换效果不同,增强了用户的体验,利于用户的认知,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Android系统界面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四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五种类3D转场效果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当前的应用跳转是应用程序间界面的跳转时,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在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界面切换的转场特效中加入类3D翻转的效果。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3,否则执行步骤S102。
在本实施例中,当应用跳转的时候,将待打开的应用程序的包名与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的包名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包名相同,则表示只是在应用程序内部跳转,即不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执行步骤S102,否则执行步骤S103。
在步骤S102中,采用默认的二维转场效果来实现应用程序内两个界面之间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当是在应用程序内部跳转时,使用简单平移或者淡入淡出等二维转场效果来实现应用程序内两个界面之间的切换,同时也可以使用如立方体等现有的3D转场实现。
在步骤S103中,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第一界面是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是待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为:
在所述第一界面下启动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位于所述第二界面之前并遮盖住所述第二界面;
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
交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的前后位置;
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具体的,实现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的步骤可以为:
步骤1、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小;
步骤2、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大。
其中,逐渐变小和变大的变化率为交换两界面位置之前所述界面缩放大小的变化量与整个转场完成所需时间的一半的比值,所述第一角是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界面的四个顶角中任一个角,所述第二角是指所述第二界面的四个顶角中任一个角,当所述第一角是左上角时,所述第二角是右下角,当所述第一角是右下角时,所述第二角是左上角,这时转场视觉效果最好。第一方向是指向下或向上方向,而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具体的,实现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的步骤还可以为:
步骤11、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逐渐变小,直至与所述第二界面错开一定距离;
步骤12、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逐渐变大,直至与所述第一界面且错开一定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界面是在第一界面初始状态时第一角所在位置与第二界面初始状态时与第一角相对应角所在位置之间形成的轨迹上平移,如第一界面以左上角为旋转原点时,则第一界面在第一界面初始状态左上角位置与第二界面初始状态时左上角位置之间平移;同理第二界面是在所述第二界面初始状态时第二角与所述第一界面初始状态时与第二角相对应角所在位置之间形成的轨迹上平移。
具体的,实现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的步骤可以为:
步骤21、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一界面继续变小到所述第二界面的初始大小;
步骤22、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继续变大至所述第一界面的初始大小。
其中,以第一界面初始状态水平方向为X轴,顺直方向为Y轴,垂直该第一界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为Z轴,所述下边是指在初始状态时,与X轴平行且与X轴距离最近的所述第一界面或者所述第二界面的边缘线。
具体的,实现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的步骤还可以为:
步骤31、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继续变小,直到所述第一界面逐渐变小至所述第二界面的初始大小,且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步骤32、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直至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继续变大到所述第一界面的初始大小。
详细地,以下以5个实现效果来介绍实现类3D转场效果的方法,详述如下:
第一种实现效果,如图2①-2⑤所示,其中,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旋转和缩放变化而不进行平移变化,图中标示为a的界面为第一界面(即当前显示界面),标示为b的界面为第二界面(即待打开的界面):
步骤A、所述第一界面a以左上角为原点,沿向下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a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小,缩小后的第一界面a的大小以所述第一界面a的初始大小的四分之一为合适,当然,缩小到更小尺寸范围也是可以接受的,其中,所述第一界面a的初始大小是显示设备全屏时屏幕的大小。
步骤B、所述第二界面b以所述第二界面b的右下角为原点,沿向上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b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大,其中,变大后的所述第二界面b的大小是所述第一界面a的初始大小的四分之一为合适。
步骤C、交换所述第一界面a与所述第二界面b的前后位置。
步骤D、使所述第二界面b位于所述第一界面a之前,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b逐渐变大直至所述第一界面a的初始大小,并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a。
第二种和第三种实现效果,如图3①-3⑤和4①-4⑤所示,其中,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分别进行旋转、平移以及缩放变化,图3表示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左上角,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右下角,所述第一方向为向下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向上方向的效果示意图,图4表示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右下角,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左上角,所述第一方向为向上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向下方向的效果示示意图,其中,图中标示为a的界面为第一界面,标示为b的界面为第二界面:
步骤A1、所述第一界面a以所述第一界面a的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a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逐渐变小,缩小后的第一界面a的大小为所述第一界面a的初始大小的四分之一为合适;
步骤A2、所述第二界面b以所述第二界面b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b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逐渐变大;
步骤A3、当所述第一界面a和所述第二界面b平行且错开一定距离时,交换所述第一界面a与所述第二界面b的前后位置,即交换所述第一界面a和所述第二界面b的Z轴坐标Zorder;
在本实施例中,这时,所述第一界面a和所述第二界面b的下边与X轴的夹角均为45度。
其中,Android系统所有显示界面都是以一个窗口Window的形式存在的,界面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Zorder(即Z值)越大的界面,越在前面显示,其中,实际界面之间是紧贴的,这里只是要表达清关系,所以两两界面之间是有距离的。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新打开的第二界面肯定是在先前打开的第一界面的之后的,也就是说新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的Zorder值会小于已经开启第一界面的Zorder值(一般先打开的应用程序肯定会覆盖新打开的应用程序),所以,在应用程序转场开始时,先要把新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的Zorder值设置到先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的Zorder之后,也就是减小新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的Zorder值。当两个界面相平行且错开一定距离时(本实施例是在动画的中间时间点),交换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的Zorder值,使得新开启应用程序的界面可以覆盖先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界面a和第二界面b的下边各自与X轴达到45度夹角的时候,两个界面平行并且错开,该时间为全部动画时间的一半,其中,位于前方的是第一界面,位于后方的是第二界面。当然也可根据屏幕大小调整夹角的度数,一般为20度到70度之间,45度的显示效果比较好看。
在本实施例中,当到达动画的中间时间点并改变两个界面的Zorder后,两个界面开始朝与步骤A1和步骤A2相反的方向旋转,直至所述第一界面a的下边和所述第二界面b的下边均和X轴平行,先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继续变小并回到新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的最初始状态的位置和大小,新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继续变大直到与先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的初始大小相同,也就是变成先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的最初时候的全屏状态,具体步骤如步骤A4和步骤A5。
步骤A4、所述第一界面a以所述第一界面a的第一角为原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a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继续变小到所述第二界面b的初始大小;
步骤A5、所述第二界面b以所述第二界面b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b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二界面b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b继续变大回到所述第一界面a的初始大小。
其中,通过该方法最后实现的类3D转场效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当新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占满全屏幕,并彻底遮盖住后面的先开启的应用程序的界面后,用户便可以操作新开启的应用程序。
第四种实现效果,如图6①-6⑤所示,其中,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只进行旋转和平移而大小不发生任何变化,图中标示为a的界面为第一界面,标示为b的界面为第二界面,在图6①中虚线框为b界面,而在图6⑤中虚线框为a界面:
步骤A11、所述第一界面a以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a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并且向第三方向平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为左上角,第一方向为向下方向,第三方向为向左方向。
步骤B12、所述第二界面b以所述第二界面b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b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并且向第四方向平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角为右下角,第二方向为向上方向,第四方向为向右方向。
步骤C13、当两界面错开(界面没有交集)后,交换所述第一界面a与所述第二界面b的前后位置,使所述第二界面b位于所述第一界面a之前,。
步骤D14、两界面开始作反方向运动,第一界面a不断向第四方向平移,并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第二界面b向第三方向平移,并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到最终第二界面b遮盖住第一界面a。
第五种实现效果,如图7①-7⑤所示,其中,第一界面进行旋转、平移和缩放变化,而第二界面在前半段时间内(两界面没错开之前)不做任何变化,图中标示为a的界面为第一界面,标示为b的界面为第二界面:
步骤A21、所述第一界面a以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a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向第三方向平移且逐渐变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为左上角,第一方向为向下方向,第三方向为向左方向。
步骤B22、当两界面错开(界面没有交集)后,交换所述第一界面a与所述第二界面b的前后位置,使所述第二界面b位于所述第一界面a之前。
步骤C23、第二界面b逐渐变大,第一界面a以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a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并向第四方向平移,直到第二界面b变为第一界面a的初始大小,第一界面a被第二界面b完全遮盖住,在本实施例中,该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方向相反,为向右方向。此步骤中第二界面b也可以不进行放大变化,只要第二界面b能遮盖住第一界面a即可。
本实施例,当检测到是应用程序间界面的跳转时,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在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界面切换的转场特效中加入类3D翻转的效果,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视觉需求,给更多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并且由于导入了应用程序与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效果与应用程序内部界面间的切换效果不同,增强了用户的体验,利于用户的认知,效果非常好。
实施例二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该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装置可以是内置于电视中的软件单元、硬件单元或者软硬件结合的单元,该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装置包括:跳转判断单元81、第一切换单元82和第二切换单元83。
其中,跳转判断单元81,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
第一切换单元82,用于如果是,则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第一界面是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是待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
第二切换单元83,用于如果不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则采用二维转场效果来实现应用程序内两个界面之间的切换。
具体的,所述第一切换单元82包括:第二界面启动模块821、第二界面显现模块822、位置交换模块823和第一界面隐藏模块824。
其中,第二界面启动模块821,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下启动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位于所述第二界面之前并遮盖住所述第二界面;
第二界面显现模块822,用于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
位置交换模块823,用于交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的前后位置;
第一界面隐藏模块824,用于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具体的,所述第二界面显现模块822可以为:第一界面第一处理子模块和第二界面第一处理子模块。
其中,第一界面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小;
第二界面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大。
具体的,所述第一界面隐藏模块824可以为:第一界面第二处理子模块和第二界面第二处理子模块。
其中,第一界面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一界面继续变小到所述第二界面的初始大小;
第二界面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继续变大至所述第一界面的初始大小。
具体的,所述第二界面显现模块822还可以为:第一界面第三处理子模块和第二界面第三处理子模块。
其中,第一界面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逐渐变小,直至与所述第二界面错开一定距离;
第二界面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逐渐变大,直至与所述第一界面且错开一定距离。
具体的,所述第一界面隐藏模块824还可以为:第一界面第四处理子模块和第二界面第四处理子模块。
其中,第一界面第四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继续变小,直到所述第一界面逐渐变小至所述第二界面的初始大小,且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第二界面第四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直至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继续变大到所述第一界面的初始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装置可以应用在前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一中,详情参见上述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简约大方的类3D效果可以美化智能电视在转场时候的呆板效果,因为3D方式的跳转让人会产生很高档很华丽的感觉,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其次,本发明使用在应用程序到另一应用程序的跳转(有别于一般的跳转),这种效果可以给用户一种引导,简单的说,是给用户产生一种操作直觉,这种直觉暗示是非常高明的用户体验手段,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一种操作模式,很轻松的知道了应用程序已经跳转到另一应用程序了,而没有学习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
如果是,则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第一界面是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是待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
所述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为:
在所述第一界面下启动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位于所述第二界面之前并遮盖住所述第二界面;
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
交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的前后位置;
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小;
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一界面继续变小到所述第二界面的初始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并逐渐变小,直至与所述第二界面错开一定距离;
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继续变小,直到所述第一界面逐渐变小至所述第二界面的初始大小,且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大;
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具体还包括:
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继续变大至所述第一界面的初始大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具体还包括:
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逐渐变大,直至所述第一界面和所述第二界面平行且错开一定距离;
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具体还包括:
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继续变大到所述第一界面的初始大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否,则采用二维转场效果来实现应用程序内两个界面之间的切换。
7.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跳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
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如果是,则根据预先设置的类3D转场策略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进行处理,所述第一界面是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是待打开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界面;
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
第二界面启动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下启动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位于所述第二界面之前并遮盖住所述第二界面;
第二界面显现模块,用于旋转所述第一界面,所述第二界面显现;
位置交换模块,用于交换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的前后位置;
第一界面隐藏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显现模块包括:
第一界面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小;
第二界面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且逐渐变大;
所述第一界面隐藏模块包括:
第一界面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一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一界面继续变小到所述第二界面的初始大小;
第二界面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直至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继续变大至所述第一界面的初始大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显现模块包括:
第一界面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逐渐变小,直至与所述第二界面错开一定距离;
第二界面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逐渐变大,直至与所述第一界面且错开一定距离;
所述第一界面隐藏模块包括:
第一界面第四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界面以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角为原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且继续变小,直到所述第一界面逐渐变小至所述第二界面的初始大小,且第二界面遮盖住所述第一界面;
第二界面第四处理子模块,用于所述第二界面以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二角为原点,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界面所在的平面内旋转,同时平移,直至所述第二界面的下边和X轴平行,同时使所述第二界面继续变大到所述第一界面的初始大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如果不需要开启新的应用程序,则采用二维转场效果来实现应用程序内两个界面之间的切换。
CN201210295066.9A 2012-08-17 2012-08-17 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80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5066.9A CN102880383B (zh) 2012-08-17 2012-08-17 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5066.9A CN102880383B (zh) 2012-08-17 2012-08-17 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0383A true CN102880383A (zh) 2013-01-16
CN102880383B CN102880383B (zh) 2016-08-03

Family

ID=47481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506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80383B (zh) 2012-08-17 2012-08-17 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80383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5472A (zh) * 2013-11-04 2014-02-26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78819A (zh) * 2014-06-30 2016-01-27 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用户交互界面的应用导航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5488833A (zh) * 2014-10-09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2d控件实现3d转场动画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88870A (zh) * 2014-12-31 2016-10-0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触摸操作次数移动设备
CN106933454A (zh) * 2017-03-28 2017-07-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和系统
WO2017193462A1 (zh) * 2016-05-09 2017-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7465953A (zh) * 2017-07-14 2017-12-12 腾讯音乐娱乐(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界面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8153456A (zh) * 2016-12-05 2018-06-12 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134471A (zh) * 2019-04-01 2019-08-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切换动画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07141A (zh) * 2021-07-12 2021-09-17 广州繁星互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界面更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680A (zh) * 2008-02-01 2008-07-23 嘉兴闻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动态切换的手机及手机界面动态切换的方法
CN101609561A (zh) * 2009-06-30 2009-12-23 广州市八丁动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动画间平滑过渡的方法
US20110175908A1 (en) * 2010-01-15 2011-07-2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Image Effect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680A (zh) * 2008-02-01 2008-07-23 嘉兴闻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动态切换的手机及手机界面动态切换的方法
CN101609561A (zh) * 2009-06-30 2009-12-23 广州市八丁动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动画间平滑过渡的方法
US20110175908A1 (en) * 2010-01-15 2011-07-2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Image Effect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5472A (zh) * 2013-11-04 2014-02-26 天脉聚源(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278819A (zh) * 2014-06-30 2016-01-27 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用户交互界面的应用导航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5278819B (zh) * 2014-06-30 2018-09-25 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用户交互界面的应用导航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5488833A (zh) * 2014-10-09 2016-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2d控件实现3d转场动画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88870A (zh) * 2014-12-31 2016-10-0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触摸操作次数移动设备
CN105988870B (zh) * 2014-12-31 2020-11-17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触摸操作次数移动设备
WO2017193462A1 (zh) * 2016-05-09 2017-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8153456A (zh) * 2016-12-05 2018-06-12 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153456B (zh) * 2016-12-05 2021-08-20 珠海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933454B (zh) * 2017-03-28 2021-01-2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和系统
CN106933454A (zh) * 2017-03-28 2017-07-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和系统
CN107465953A (zh) * 2017-07-14 2017-12-12 腾讯音乐娱乐(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界面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0134471A (zh) * 2019-04-01 2019-08-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切换动画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07141A (zh) * 2021-07-12 2021-09-17 广州繁星互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界面更新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0383B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0383A (zh) 一种应用程序间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
US11132118B2 (en) User interface editor
CN102323874B (zh) 一种立体用户界面的实现方法、系统及多媒体终端
JP5784047B2 (ja) マルチスクリーンのホールド及びページフリップジェスチャー
CN102830964B (zh) 一种显示多任务界面的方法及装置
KR20190136085A (ko) 스크린상 코멘트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CN102750089A (zh) 一种环绕屏幕边缘显示的用户界面的显示方法
EP2595042A2 (en) Mobile device for executing multiple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for same
CN106210858B (zh) 一种终端界面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090044123A1 (en) Action builds and smart builds for use in a presentation application
CN103543925B (zh) 一种操作图片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38949A (zh)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3365402A (zh) 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2006907A1 (zh)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界面动态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67787A (zh) 一种智能电视的交互系统及方法
US20160021427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pparatus and smart television
CN106648375A (zh) 一种移动终端横向视频播放页面操作方法及系统
CN104536649A (zh) 一种页面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905721A (zh) 一种直播间交互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TWI633482B (zh) Grid moving display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CN102404627A (zh) 智能电视交互方法
US20140215383A1 (en) Parallax scrolling user interface
CN107770629A (zh) 一种图片及视频轮播方法
CN103503430A (zh) 播放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2905185A (zh) 全语音控制html5视频播放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