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7577B - 幕墙系统、幕墙盖建方法及其使用的面材单元与盖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幕墙系统、幕墙盖建方法及其使用的面材单元与盖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77577B
CN102877577B CN201110196771.9A CN201110196771A CN102877577B CN 102877577 B CN102877577 B CN 102877577B CN 201110196771 A CN201110196771 A CN 201110196771A CN 102877577 B CN102877577 B CN 102877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aterial
curtain wall
unit
straight
public affai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67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77577A (zh
Inventor
丁明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967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775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7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7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7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75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幕墙系统由至少一幕墙支撑直料支撑复数个单元建构,此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的功能性单元:过渡单元及可结合上及/或下端过渡单元的相邻单元,此乃因每一单元具有一公性框料,用来固定具有母性框料的相邻单元。在每一过渡单元,一框架利用边料组合连接上框料及下框料。因此,此幕墙系统可轻易地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或上下混和的方式进行施工。

Description

幕墙系统、幕墙盖建方法及其使用的面材单元与盖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系统,尤其是一种幕墙系统的改进及其盖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丁氏美国专利US7,134,247所提及的幕墙的盖建方法是由下向上的程序,包括以下的步骤:
(1)将一个幕墙单位放进而扣入相邻的两根通常是竖直的直料,然后下滑与在下面已盖好的幕墙单元相扣;
(2)用两支螺丝将单元上横料锁定在两直料上;以及
(3)在上横料处放上水密条及档水条。
以上改良的幕墙系统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两直料间的横料,如此简化了盖建的方法,也减低了成本。
在城市中新盖或翻修工程,由于拥挤的市区,工程交通困难,因此通常最希望第一楼的幕墙最后才盖上,这就是最好能由上向下盖的构造方式;在翻修工程中,这种由上向下盖的方法还可避免雨水或杂物由翻修中的楼层掉到翻修好的下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幕墙系统可以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或上下混和的施工方法,达到以上各种施工法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幕墙支撑直料,以及复数单元,该复数单元利用该幕墙支撑直料支撑;
其中,该单元包括:复数施工单元,以及复数上相邻单元或/及下相邻单元;
每一该施工单元包括:一上突公性框料,一下突公性框料,及至少一边料,该至少一边料连接该上突公性框料及该下突公性框料,以组成每一该施工单元的框架;
该复数上相邻单元或/及下相邻单元,每一该相邻单元包括一母性框料,该母性框料与该上突公性框料或该下突公性框料接合。
该幕墙支撑直料更包括:
至少一直料头;以及
至少一管状料,连接该直料头,其中该直料头与位于其二侧的该相邻单元接合。
该直料头利用至少一紧固件连接至该管状料。
该下突公性框料在缺少一般横料的情况下,利用荷重紧固件装设于该直料头上。
还包括一挡水条及一水密条装设于该公性框料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幕墙系统的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将至少一单元放置于一幕墙支撑直料上,其中该单元包括一上突公性框料及/或一下突公性框料分别位于该单元的上侧及下侧;
利用紧固件将该下突公性框料锁固于该幕墙支撑直料上,以形成一巩固单元;以及
将至少一下相邻单元沿着竖直方向与该巩固单元接合,其中该下相邻单元包括一上端母性框料,用来接合该巩固单元的下突公性框料。
在该下突公性框料锁固于该幕墙支撑直料上的步骤后,更包括:
在该上端母性框料上安装一水密条及/或一挡水条。
该上端母性框料为单元的上框料时,该下突公性框料为单元的下框料。
该巩固单元固定于该幕墙支撑直料上利用至少一紧固件锁固在该上突公性框料或该下突公性框料,且其中该幕墙支撑直料包括至少一直料头,以及至少一管状料利用至少一紧固件连接该直料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幕墙系统的二面材单元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幕墙系统利用位于一建筑物的一个或多个楼板上的二竖直分开直料的至少其中之一来支撑,一第一面材单元包括一第一面材,及一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下框料、一第一上框料及一个或多个的第一侧框料连接该第一上框料及该第一下框料;以及
一第二面材单元包括一第二面材,及一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上框料、一第二下框料及一个或多个的第二侧框料连接该第二上框料及该第二下框料;
其中,该第一及第二侧框料可滑入接合至少一该直料,且该第二上框料可滑入接合该第一下框料,以及在该第一框架固定于至少一该直料上之后,在该第一及第二侧框料滑入接合该直料之后,以及在该第一下框料滑入接合该第二上框料之后,该第二框架可固接于至少一该两个直料上;该盖建方法包括:
设置该第一侧框料,以滑入接合至少一该两个直料;
第一次将该第一框架固定于至少一该两个直料上;
第二次设置该第二框架于该第一框架下方,以滑入接合至少一该两个直料;以及
第二次将该第二框架固定于至少一该两个直料上。
该第一下框料是第一公性框料,该第二上框料是第二母性框料,且该第二次设置步骤使该第二母性框料封闭接合该第一公性框料。
该第一面材单元在缺少一般横料的情况下直接利用该直料支撑。
在该第二次固定步骤之后,还包括安装挡水条及/或水密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独立的面材单元,且支撑在一建筑物的一个或多个上楼板的至少一竖直分开直料上,该幕墙系统包括:
一第一面材及一第一框架形成一第一面材单元,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下框料、一第一上框料,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框料连接该第一上、下框料;
一第二面材及一第二框架形成一第二面材单元,该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上框料、一第二下框料,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框料连接该第二上、下框料;以及
其中该第一及第二侧框料可滑入接合至少一该直料,且该第二上框料可滑入接合该第一下框料,以及在该第一框架直接固定于该直料上之后,在该第一及第二侧框料滑入接合该直料之后,以及在该第一下框料滑入接合该第二上框料之后,该第二框架可直接固接于该直料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第一幕墙面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面材;
一第一周围框架,分离地接触该第一面材,且包括第一周围框料,即第一上横料、一第二下横料及至少一侧框料;
至少一幕墙支撑直料,其中该侧料可密封接合一第一侧邻直料;
一上邻的第二周围框架,其中该第一上横料可密封接合该上邻的第二周围框架的一下横料;
一下邻的第三周围框架,其中该第一下横料可密封接合该下邻的第三周围框架的一相邻上横料;
其中,至少一该周围框料包括下突的一第一公性接头;以及
在固定该第三周围框架的前,将该第一公性接头固定至该第一侧邻直料上的手段。
其在缺少一般横料的情况下直接利用该直料支撑。
该面材包括至少一玻璃板。
该第一侧邻直料还包括一直料头,以及一连接该直料头的管状料。
该第一周围框架也包括一上突的第二公性接头,第二公性接头并能够固定于该第一侧邻直料。
该上邻的第二周围框架包括第二周围框料,其具有一下突的公性接头且在缺少一般横料的情况下直接固定于该第一侧邻直料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幕墙系统包括复数的面材单元和支撑面材单元的竖直直料,每个面材单元包括一片面材和一个独立的框架,面材单元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的单元:由上向下的施工单元、由下向上的施工单元和上下过渡的施工单元,每个单元框架由一个上横料、一个下横料及至少一个侧框料组合而成,侧框料是用来连接上、下横料并与直料可侧向滑行的结构相扣。每个由上向下的施工单元包括有一个下突的公性接头可直接固定到直料上;每个由下向上的施工单元则有一个上突的公性街头可直接固定到直料上;每个上、下过渡的施工单元则有一个上突的公性接头及一个下突的公性接头,这上突的或下突的接头可随意或全部锁定在直料上。这种上突的接头是设计与上单元的母性下横料以侧向可滑行的方式公母相接;这种下突的接头则是设计与下单元的母性上横料以侧向可滑行的方式公母相接;另有一个较好的直料设计是将直料头部及管状部分开而施工过程中用螺丝固定成一个复合直料,这种复合直料可将吸收工厂或工地的公差性能提高不少,也就是将施工的简易度提高。
本发明说明了多种不同的幕墙施工方法,包括左右向、由上向下、由下向上及上下混和的施工方法,其中一个改良的方法是将第一个下突单元在建筑物的上部,接下来是至少用一个螺丝在下突的公性接头固定在直料上,最后又放上第二个由上向下的施工单元与固定好的上单元相扣而将第二单元一样固定到直料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幕墙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a)为本发明的一个局部剖视图;
图2(b)为本发明的一个展开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单元接缝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单元接缝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幕墙;11、11a、11b-单元;12-水平接缝;13-竖直接缝;14-直料;15-隔热玻璃(面材);16-母性接头;17-公性接头;18、18a、18b-框架;19-边料;21-公性接头;22-母性接头;26-水密条;27-挡水条;34-螺丝;51-凹槽;52-公脚;61-管状料;62-直料头;63-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容易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使用本发明最好的模式,一些名词下定义如下:
复合直料:一个支撑幕墙的直料,由至少一支管状料及至少一支直料头组合而成。
单元(panel):在建筑物多数单元中的其中任何一个单元,包括一块面材及环绕且封闭面材边缘的框架,框架由复数片段的框料在工厂组合并封闭面材边缘。
公性框料(malepanelmember):一段框料,有外突的公性脚,在施工时用来与相邻的单元的母性框料相扣连接。
母性框料(femalepanelmember):一段框料,有内凹的母性槽,在施工时用来与相邻的单元的公性框料相扣连接。
水密条(watersealmember):一元件,在施工时安装于单元的框料上,以提供水密性能。
档水条(rainscreenmember):一元件,在施工时安装于单元的框料上,以提供系统的档水功能。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图1中沿剖面线3-3的剖视图如图2(a)所示,幕墙系统10包括多数的单元(单元11、11a或/及11b)支持在至少一支一般竖直的直料14上,直料14是固定在楼板边缘或其他建筑物(图中未示)上,图中所示的幕墙只有直料14而无横料,幕墙的水平接缝12和竖直接缝13在相邻的单元间形成(单元11、11a、11b)。图2(a)所示为一个改良的直料各由一个管状料61及一个直料头62组合而成;直料头62最好使用至少一个紧固件,如螺丝63,固定到管状料61上,换句话说,管状料61与直料头62是由间隔的螺丝63固定在一起而构成一个改良的复合直料14,但其他单一的直料或其他方式组合的直料均可适用。
单元11,11a,11b较佳者包括隔热玻璃15或其他面材,如图2(a)所示,幕墙10也可包括其他面材,如铝板、石板、复合板、三明治板等等。在图1所示,改良的单元11、11a、11b包括显框式的框架18、18a、18b,而每个框架可与面材15分开。这种显框式的框架18、18a、18b通常用铝挤型的框料沿面材15的四周组合而成。但其他建材也可做为框料,且框料与面材边缘的相对位置也可变化,比如说框料隐藏在不透明的面材后面,由外就看不到框料(隐框式),任何一个单元也可做成显框式和隐框式混合的框架。虽然图1所示的单元11、11a、11b都是平面的单元,但其他单元的造型均可适用。不管单元的造型如何,单元都是支持在至少一个直料上且与相邻的单元和直料扣接在一起,以构成一部分的幕墙10;只要单元间有相容的公母相接的设计,许多不同的单元均可适用。
一般水平的和竖直的幕墙接缝12、13都是在相邻的二个单元间形成,一个水平接缝12由上下相邻的二个单元11和11a或11a和11b间形成。接缝12通常介于二支相邻的直料14之间;一个竖直接缝13是在二个左右相邻的边料间形成且这相邻的边料是同时坐落在同一支直料上。然而,其他多种的幕墙接缝均可适用,诸如非直线的接缝,对角或其他方向的直线接缝,或者依造型需求设计出来的立体接缝。
改良的幕墙系统10包括复数个上下过渡(transition)的施工单元11a,复数个由下向上的施工单元11,其部分位于单元11a的上端相接(如图3所示),以及复数个由上向下的施工单元11b在单元11a的下端相接,如图4所示,每个上下过渡的施工单元11a有一个上突的公性框料或公性接头17(如图3所示),一个下突的公性框料或公性接头21(如图4所示),及至少一支边料19(见图2(a))与上、下接头17、21相连而构成上下过渡单元的框架18a。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示,单元框架均为长方形,与过渡单元相邻的由下向上的施工单元11及由上向下的施工单元11b各有一个母性接头16(见图3)或22(见图4)分别与上突接头17或下突接头21相扣连接。因此,所有高于过渡单元11a的幕墙接缝均与图3所示相似而所有低于过渡单元11a的幕墙接缝均与图4所示相似。也就是说以过渡单元为基准点,往上是由下向上施工,而往下是由上向下施工。
图3表示本发明一般幕墙接缝12的设计的局部剖视图,图3的剖面是取自图1中的剖面线2-2。由下向上的施工单元11包括可由外拆换或由内拆换的玻璃面材15,可由外拆换的设计较适用于梁带玻璃,而可由内拆换的设计较适用于视区玻璃。如图所示,上下过渡的施工单元11a是可由内拆换玻璃的设计较适用于幕墙系统10的视区。在上相邻的单元11的上端有个上突的公性接头(图中未示),而有个内凹的母性接头16在单元11的下端。图3所示幕墙接缝是由上单元11下端的母性接头16的凹槽51与过渡单元11a上端的公性接头17的公脚52相扣连接而成;此公性接头17也就是过渡单元11a的上横料的一部分,此过渡单元11a的接头17是用两支螺丝34或其他紧固件固定到相邻的两支直料14。一个水密条26及一个挡水条27就可安装上过渡单元11a的公性接头17。
图4表示本发明一般幕墙坐落于单元11a和11b的接缝12的设计。图中的剖面是取自图1中的剖面线2a-2a。上下过渡的施工单元11a是适用于视区可由内换装玻璃的单元。下邻的单元11b是可由内换装玻璃的单元适用于梁带区或视区而不易由内换装时的情况,这下单元11b有一个下端的公性接头(图中未示)及一个上端的母性接头22,也就是单元的上框料。上下过渡的施工单元11a有一个上端的公性接头17(见图3)及一个下端的公性接头21,也就是单元的下框料;幕墙接缝12是由过渡单元11a下端公性接头21的公性脚与相邻的下单元11b的上端的母性接头22的母性槽相扣连接而成。过渡单元11a的下端公性接头21可直接用螺丝34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到直料14上,用来支持单元的荷重,其他直接固定到直料的方式可包括焊接、夹接、或部分的公性接头21夹接在直料14上。单元框料与直料相接的方式避免了支架所需横料的需求,如图所示,水密条26是与上端的母性接头22合体的;挡水条27则安装于相邻单元11b上端的母性接头22上。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过渡单元11a有一个上突的公性接头17及一个下突的公性接头21,而上邻或下邻的单元11或11b各有一个母性接头22与上突的公性接头17及下突的公性接头21相连接,其他的单元11可简易的用由下向上的施工法固定而其他的单元11b可简易的用由上向下的施工法固定。也就是说由过渡单元11a或定位于墙顶的过渡单元(图中未示),以下的所有单元11b均可用由上向下的施工法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过渡单元有一个上凹的母性接头及一个下凹的母性接头(类似接头16、22),而相邻的单元11及/或11b在图1上刚好在上下相反的位置,也就是说下邻的单元11有个上突的公性接头17,而上邻的单元11b则有下突的公性接头21;如此的设计,所有下邻的单元11可简易的用由下向上的施工法固定,而所有上邻的单元11b则可简易的用由上向下的施工法固定。
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图中未示),就是只用一支过渡横料来取代过渡单元的功能,也就是一支料同时有上突及下突的公性接头与过渡单元11a的上下端相似;或者是一支料同时有上凹及下凹的母性接头,这种过渡料也可直接用扣件固定在屋顶或楼板上的结构体。还有一个可能的第三个变化的设计是用只有一方向的公性或母性的接头在过渡料上,比如在墙顶用一支只有下突的公性接头的过渡料,以作为由上往下的施工单元的起始点。
本发明也揭示一种的幕墙系统的施工方法,此方法可随意用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施工。依图3所示,由过渡单元11a以上的所有单元用由下向上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步骤:
(1)将一个过渡单元11a定位于墙面10较低的部位且扣接在相邻的两支直料14上;
(2)用单元固定螺丝34穿进过渡单元11a的上端公性接头17而固定到相邻的两支直料14;
(3)在过渡单元11a上端的公性接头17上,安装上挡水条料26及水密条27;以及
(4)过渡单元11a以上的单元11有一个与17相似的上端公性接头及一个下端能与17相容的母性接头16。施工时,将单元扣入相邻两个直料14之间,而后下滑形成过渡单元的公性接头与单元11的母性接头16相扣连接。
用相似的步骤,在过渡单元11a以下的幕墙系统10可简易的用由上向下的施工方法安装,依图4所示,这种施工法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步骤:
(1)将一个过渡单元11a定位于墙面10较高的部位且扣接在两支相邻的直料14上;
(2)用单元固定螺丝34穿进过渡单元11a的下端公性接头21而固定到相邻的两支直料14;
(3)过渡单元11a以下的单元11b有一个上端的母性接头16及一个与21相似的下端公性接头;施工时,先将单元11b扣入两相邻直料14间而上滑形成过渡单元11a的下端公性接头21与单元11b的上端母性接头16相扣连接;以及
(4)将单元11b的下端公性接头21固定在相邻两直料14上。
另外,除了以上二种施工方法外,本发明的幕墙系统10也可以不用过渡单元11a,例如,整个幕墙可使用单元11b全部由下向上安装或是用墙顶的过渡料起始而使用单元11全部由上向下安装。由下向上及由上向下混合的施工方法可随意在幕墙上分区施作,由上向下的施工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单元用螺丝在下端公性接头固定在相邻两直料上后,不必再安装分体的挡水条及水密条。
图2(a)表示本发明依据图1的剖面线3-3的剖视图的墙隙13的另一设计,此设计的直料14是个复合直料,由管状料61及直料头62用相间的螺丝63固定组合而成。此直料头62是设计与相邻两直料间的单元能配合相扣。
图中所示相邻的两单元全是过渡单元11a,图2(b)表示由左向右用复合直料较适合的施工步骤,如下列各步骤:
(1)将直料头62扣入右边已装好的过渡单元11a;
(2)至少用一个螺丝63将直料头62固定在管状料61上而构成一个复合直料14;
(3)将左边未安装的过渡单元11a侧向滑进与直料头62相扣的位置;以及
(4)将左边的过渡单元11a依图3或图4定位并用螺丝34固定。
以上侧向的施工步骤也适用于固定相邻的单元11或11b。虽然图2(b)所示为由左向右的施工方法,用相似的方式,可很容易换成由右向左的施工方法。
另外,加注的是单元的安装并不需要侧邻单元先安装好,因此正如美国专利US7,134,247一样,可随意漏空补空。比如有受损的单元的话,可先漏空而断续安装侧邻的单元,不会妨碍施工进度。
本发明的施工弹性很高,很适合新盖或翻修工程,因为各种侧向施工方法,如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及纵向施工方法,如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加上任何混合方式均可随工程需求而事先安排。这种侧向施工方法的弹性可解决许多施工管理的许多问题,比如说某种特殊单元太慢运到工地等等而不影响施工进度,因此用本发明的幕墙系统,承包商可省时又省钱。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幕墙支撑直料,以及复数单元,该复数单元利用该幕墙支撑直料支撑;
其中,该单元包括:复数施工单元,以及复数上相邻单元或/及下相邻单元;
每一该施工单元包括:一上突公性框料,一下突公性框料,及至少一边料,该至少一边料连接该上突公性框料及该下突公性框料,以组成每一该施工单元的框架;
该复数上相邻单元或/及下相邻单元,每一该相邻单元包括一母性框料,该母性框料与该上突公性框料或该下突公性框料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幕墙支撑直料更包括:
至少一直料头;以及
至少一管状料,连接该直料头,其中该直料头与位于其二侧的该相邻单元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直料头利用至少一紧固件连接至该管状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下突公性框料在缺少一般横料的情况下,利用荷重紧固件装设于该直料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挡水条及一水密条装设于该公性框料上。
6.一种幕墙系统的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将至少一单元放置于一幕墙支撑直料上,其中该单元包括一上突公性框料及/或一下突公性框料分别位于该单元的上侧及下侧;
利用紧固件将该下突公性框料锁固于该幕墙支撑直料上,以形成一巩固单元;以及
将至少一下相邻单元沿着竖直方向与该巩固单元接合,其中该下相邻单元包括一上端母性框料,用来接合该巩固单元的下突公性框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幕墙系统的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下突公性框料锁固于该幕墙支撑直料上的步骤后,更包括:
在该上端母性框料上安装一水密条及/或一挡水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幕墙系统的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上端母性框料为单元的上框料时,该下突公性框料为单元的下框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幕墙系统的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巩固单元固定于该幕墙支撑直料上利用至少一紧固件锁固在该上突公性框料或该下突公性框料,且其中该幕墙支撑直料包括至少一直料头,以及至少一管状料利用至少一紧固件连接该直料头。
10.一种幕墙系统的二面材单元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盖建方法可随意用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施工,该幕墙系统利用位于一建筑物的一个或多个楼板上的二竖直分开直料的至少其中之一来支撑,一第一面材单元包括一第一面材,及一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下框料、一第一上框料及一个或多个的第一侧框料连接该第一上框料及该第一下框料;以及
一第二面材单元包括一第二面材,及一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上框料、一第二下框料及一个或多个的第二侧框料连接该第二上框料及该第二下框料;
其中,该第一及第二侧框料可滑入接合至少一该直料,且该第二上框料可滑入接合该第一下框料,以及在该第一框架固定于至少一该直料上之后,在该第一及第二侧框料滑入接合该直料之后,以及在该第一下框料滑入接合该第二上框料之后,该第二框架可固接于至少一该两个直料上;该盖建方法包括:
设置该第一侧框料,以滑入接合至少一该两个直料;
第一次将该第一框架固定于至少一该两个直料上;
第二次设置该第二框架于该第一框架下方,以滑入接合至少一该两个直料;以及
第二次将该第二框架固定于至少一该两个直料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幕墙系统的二面材单元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下框料是第一公性框料,该第二上框料是第二母性框料,且该第二次设置步骤使该第二母性框料封闭接合该第一公性框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幕墙系统的二面材单元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材单元在缺少一般横料的情况下直接利用该直料支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幕墙系统的二面材单元盖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次固定步骤之后,还包括安装挡水条及/或水密条。
14.一种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独立的面材单元,且支撑在一建筑物的一个或多个上楼板的至少一竖直分开直料上,该幕墙系统包括:
一第一面材及一第一框架形成一第一面材单元,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下框料、一第一上框料,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一侧框料连接该第一上、下框料;
一第二面材及一第二框架形成一第二面材单元,该第二框架包括一第二上框料、一第二下框料,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侧框料连接该第二上、下框料;以及
其中该第一及第二侧框料可滑入接合至少一该直料,且该第二上框料可滑入接合该第一下框料,以及在该第一框架直接固定于该直料上之后,在该第一及第二侧框料滑入接合该直料之后,以及在该第一下框料滑入接合该第二上框料之后,该第二框架可直接固接于该直料上。
15.一种第一幕墙面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面材;
一第一周围框架,分离地接触该第一面材,且包括第一周围框料,即第一上横料、一第二下横料及至少一侧框料;
至少一幕墙支撑直料,其中该直料可密封接合一第一侧邻直料;
一上邻的第二周围框架,其中该第一上横料可密封接合该上邻的第二周围框架的一下横料;
一下邻的第三周围框架,其中该第二下横料可密封接合该下邻的第三周围框架的一相邻上横料;
其中,至少一该周围框料包括下突的一第一公性接头;以及
在固定该第三周围框架前,将该第一公性接头固定至该第一侧邻直料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幕墙面材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在缺少一般横料的情况下直接利用该直料支撑。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幕墙面材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面材包括至少一玻璃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幕墙面材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邻直料还包括一直料头,以及一连接该直料头的管状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幕墙面材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周围框架也包括一上突的第二公性接头,第二公性接头并能够固定于该第一侧邻直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幕墙面材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上邻的第二周围框架包括第二周围框料,其具有一下突的公性接头且在缺少一般横料的情况下直接固定于该第一侧邻直料上。
CN201110196771.9A 2011-07-14 2011-07-14 幕墙系统、幕墙盖建方法及其使用的面材单元与盖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77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6771.9A CN102877577B (zh) 2011-07-14 2011-07-14 幕墙系统、幕墙盖建方法及其使用的面材单元与盖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6771.9A CN102877577B (zh) 2011-07-14 2011-07-14 幕墙系统、幕墙盖建方法及其使用的面材单元与盖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7577A CN102877577A (zh) 2013-01-16
CN102877577B true CN102877577B (zh) 2016-06-08

Family

ID=47479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677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77577B (zh) 2011-07-14 2011-07-14 幕墙系统、幕墙盖建方法及其使用的面材单元与盖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775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3235B2 (en) * 2018-01-09 2019-10-15 Advanced Building Systems, Inc. Advanced curtain wall top-down renova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5263A (en) * 1986-05-23 1987-08-11 Ting Raymond M L Aluminum plate curtain wall structure
US5452552A (en) * 1993-03-18 1995-09-26 Ting; Raymond M. L. Leakproof framed panel curtain wall system
CN1452680A (zh) * 2000-04-26 2003-10-29 先进营造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型幕墙系统
CN2743446Y (zh) * 2004-11-03 2005-11-30 涂华山 装饰板/砖干挂幕墙结构
CN1886565A (zh) * 2003-11-26 2006-12-27 通世泰株式会社 幕墙
CN201214839Y (zh) * 2007-12-29 2009-04-01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元式幕墙垂直插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5263A (en) * 1986-05-23 1987-08-11 Ting Raymond M L Aluminum plate curtain wall structure
US5452552A (en) * 1993-03-18 1995-09-26 Ting; Raymond M. L. Leakproof framed panel curtain wall system
CN1452680A (zh) * 2000-04-26 2003-10-29 先进营造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型幕墙系统
CN1886565A (zh) * 2003-11-26 2006-12-27 通世泰株式会社 幕墙
CN2743446Y (zh) * 2004-11-03 2005-11-30 涂华山 装饰板/砖干挂幕墙结构
CN201214839Y (zh) * 2007-12-29 2009-04-01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元式幕墙垂直插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7577A (zh)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91325B2 (en) Curtain wall system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system
CN201184014Y (zh) 墙板及使用该墙板的铁甲移动机房
CN102877577B (zh) 幕墙系统、幕墙盖建方法及其使用的面材单元与盖建方法
US6860073B2 (en) Structure of a combinative interlocking board enclos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ipes
CN207453256U (zh) 一种模块化预制墙板
CN102605897B (zh) 防雨外墙板及防雨外墙的施工方法
CN207453257U (zh) 一种模块化预制女儿墙板
CN213868724U (zh) 一种卫生间大板地面系统
CN207453176U (zh) 一种承重墙体系
AU2010242547B2 (en) Facade system
GB2444110A (en) Tiling system comprising support rails and tiles for roof or wall
JP3912577B2 (ja)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における縦枠および横枠の接合部シール構造
JP2003232114A (ja) 壁パネル及び壁パネルの重ね合わせ構造
CN213234075U (zh) 一种横向铺设墙面彩钢板体系
JP2002364152A (ja) タイルパネル、および外壁パネル
CN214034525U (zh) 一种拼装式室内空间装饰面板
CN213143733U (zh) 石材地板系统
GB2294067A (en) A building block and associated framework
CN210621886U (zh) 一种组装式金属地漏构件及地面拼接系统
CN107558630A (zh) 一种承重墙体系
JPS6029560Y2 (ja) 建築外壁構造
CN106609629A (zh) 单元幕墙的内倒窗系统及由其形成的房屋幕墙
TW201303125A (zh) 幕牆系統及其蓋建方法
CN206015961U (zh) 一种石膏板隔墙的连接结构
CN106193390A (zh) 用于建筑物的立面附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