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9834A -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适配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适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9834A
CN102869834A CN2011800136326A CN201180013632A CN102869834A CN 102869834 A CN102869834 A CN 102869834A CN 2011800136326 A CN2011800136326 A CN 2011800136326A CN 201180013632 A CN201180013632 A CN 201180013632A CN 102869834 A CN102869834 A CN 102869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mating face
receptacle
elastomeric element
back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36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弗里德·博斯特林
阿德里安·贝德纳尔奇克
安德烈·胡诺尔德
妮科尔·维特霍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ssloh Werk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ossloh Werk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ssloh Werke GmbH filed Critical Vossloh Werk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869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9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9/00Fastening rails on sleepers, or the like
    • E01B9/02Fastening rails, tie-plates, or chairs directly on sleepers or foundations; Means therefor
    • E01B9/28Fastening on wooden or concrete sleepers or on masonry with clamp members
    • E01B9/30Fastening on wooden or concrete sleepers or on masonry with clamp members by resilient steel cli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9/00Fastening rails on sleepers, or the like
    • E01B9/02Fastening rails, tie-plates, or chairs directly on sleepers or foundations; Means therefor
    • E01B9/28Fastening on wooden or concrete sleepers or on masonry with clamp members
    • E01B9/30Fastening on wooden or concrete sleepers or on masonry with clamp members by resilient steel clips
    • E01B9/303Fastening on wooden or concrete sleepers or on masonry with clamp members by resilient steel clips the clip being a shaped b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轨道固定在基座(U)上的系统以及用于这样的系统(1)的一定的适配件(11-14)。该系统包括相对于基座(U)可通过夹紧件(15、16)进行夹紧的弹性部件(9、10),该弹性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弹簧臂(48、49),和一个适配件(11-14)。该适配件(11-14)具有接纳部(66),该弹性部件(9、10)的弹簧臂(48、49)的末端坐落于该接纳部中,其中,该适配件(11-14)具有在其周边形成的接合面区段(58-60),通过该接合面区段该适配件在完成装配的系统(1)中坐落于待固定轨道(S)的轨足(F)上。该适配件(11-14)在该弹簧臂(48、49)的末端上围绕转轴(D)可旋转地放置,而该适配件(11-14)在其周边具有至少两个接合面区段(58-60),该接合面区段之一依据各个适配件(11-14)的旋转位置分别倚靠于轨足(F)上。同时,适配件(11-14)的一个接合面区段(58-59)具有比另一接合面区段(59、60)距离适配件(11-14)的转轴(D)更大的间距(z1、z2)。

Description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适配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可以通过夹紧件相对于基座进行夹紧的、具有至少一个弹簧臂的弹性部件,以及具有接纳部的适配件,弹性部件的弹簧臂的末端坐落于该接纳部中。
本发明同样涉及为这种系统而设置的适配件。
背景技术
装入本发明的系统的适配件具有在周边形成的接合面区段,通过该接合面区段,该适配件在完成装配的系统中坐落于待固定轨道的轨足,从而使由弹性部件施加的弹性压制力作用于轨足。
前面类型的系统例如通过DE 20 2007 018 500U1已知。在已知的系统中,适配件使作为弹性部件装入的夹紧夹相对于轨道绝缘。此外,适配件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为了同时实现特别简单的装配,适配件在已知的系统中具有接纳部,该接纳部与对应于绝缘夹的末端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使弹性区段可以形状配合地装入其中。弹性部件的相关末端可以装入接纳部,从而使它周边的至少部分区段被适配件的材料包围。额外地,已知的适配件具有延伸至接纳部之下的接合面。该接合面确保了,对适配件时刻进行这样的引导,从而使其各个卡入接纳部的弹性部件末端始终保留在相关的接纳部中。以这种方式,适配件以简单的方式由预装配在已知系统引导板上的位置推移至轨足上,而无需装配工进行手动操作或通过装配机械进行特别措施。
在实践中受到高额负载的轨道固定的前提是,该轨道在彼此邻接的、通过此处提到的方式的系统形成的固定点尽量均匀地得到支撑。这里一方面涉及各个轨道固定点高度适宜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涉及通过弹性部件施加的压制力的强度。
为了对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基座(轨道装配于其上)的平整度的不均匀性加以均衡,在轨足和基座之间设有垫板,通过该垫板,将轨道抬高或降低至必要的水平面。同时,各个引导板保持在它们的原始位置,从而使轨足和引导板的相对位置随着轨道的高度匹配而发生变化。该变化影响了被支撑在引导板上的、相对于轨足起作用的弹性部件的张力。所以,在轨道高度调整的匹配过程中,不允许发生作用在邻接的固定点上的压制力的严重偏差。
发明内容
以此为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轨道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可以对压制力的差别简单地进行均衡,该压制力由于基座的构造不精确性以及轨道高度位置正在形成的匹配而需要调整。同样,应当提供一种简单而廉价的工具,用它可以顺利地进行这样的均衡。
鉴于固定轨道的系统,本发明的目的由此得以实现,即,这样的系统以权利要求1给出的方式形成。
鉴于对压制力的差别进行均衡的工具,上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6所述适配件得以实现。
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并在下面逐个示出。
在本发明的系统中,在现有技术中作为绝缘体插入的适配件承担了均衡部件的作用,用该部件,可以对各个弹性部件施加在待固定轨道的支座上的力加以调整。为了这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将适配件在弹性部件的弹簧臂的末端围绕转轴可旋转地放置,并且同时,在适配件的周边设置至少两个接合面区段,其中,取决于适配件的各个旋转位置分别有一个接合面区段靠近轨足。在此,适配件的其中一个接合面区段比另一接合面距离接合件转轴的间距要更大。
根据本发明,这样形成适配件,并设置在本发明的系统的弹簧部件的弹簧臂上,从而使该适配件以偏心部件的类型进行调整,从而鉴于弹性部件的夹紧和由弹性部件施加的力对弹性部件的自由端和轨足表面的之间的大体间距进行调整。因此使该间距以及由此发生的由弹性部件施加在轨道上的压制力由此增大,即,该适配件经接合面区段支撑在轨足上,该轨足具有距离弹性部件的弹簧臂的各个自由端大的间距。相应地,可以防止有效的压制力,即通过旋转适配件,从而使该适配件经接合面支撑在轨足上,该接合面以经距离所属的弹簧臂的自由端的小的间距设置。
用于本发明的系统的固定轨道的适配件(其具有接纳部,弹性部件的末端可以引入该接纳部)相应地特征在于,该适配件在其周边至少具有两个接合面区段,其中的每一个都为此而设置,即依据适配件的装配位置贴靠到待固定轨道的轨道支架上,而且其中的每一个接合面区段都具有距离接纳部中轴的间距,该间距不同于另一接合面区段到接纳部中轴的间距。
通过根据本发明设计的适配件可以实现,对两个邻接的轨道固定点由此实现高度均衡,即,轨足的高度经基座或承载各个轨道固定系统的其他若干个部件的垫板通过一个或数个中间层进行变化,其中,支撑各个弹性部件的引导板在此直接贴靠到垫板或基座上。伴随着轨足的支撑的高度变化的压制力的变化可以由此通过相应的适配件的调整同样得到均衡,该压制力在完成装配状态下由弹性部件施加在轨足上。
原则上,适配件的接合面区段可以具有任意形状,只要在装配位置确保适配件可靠地坐落于轨足上,并同时确保了压制力的准确传递。这一点特别简单地可以由此实现,即,该接合面区段分别形成为平的。将接合面区段设置为平的,这样做不仅具有这样的优势,即,使适配件可靠地坐落于轨足并且压制力同样可靠地大面积分布于轨足,而且还允许了,使各个接合面区段归于一定的、明确的调整值。因此例如可以考虑,从起始值出发,使通过适配件实现的高度均衡逐步地、一个一个接合面地提升一个固定量。这允许了装配人员,以当地恶劣的运行条件顺利地进行必要的调整,而无需进行广泛的测量。当接合面彼此邻接,并分别通过边棱相互隔开,特别精确、同时简单的可处理的调整会实现。在从一个接合面区段转换至另一个时,可以明确地感受到适配件的旋转。
本发明的另一在实践中有利的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适配件在圆周方向上形成为弹性的,而且,适配件的接纳部比对应于其弹性部件的弹簧臂的末端小一定尺寸,从而在装配状态下,适配件形状配合且力配合地维持在弹性部件的弹簧臂的末端上。该设计方案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将适配件对脱落保险地预装配在分别对应于其弹簧臂上。此外,对适配件和弹簧臂之间的力配合这样进行设计,从而使适配件在由预装配位置推进至最终装配位置时在作用的力下鉴于对应于其弹簧臂维持其位置。
将适配件位置正确地固定在对应于其弹簧臂上,这个做法可以由此得到支持,即,适配件的接纳部形成为盲孔开口,在其底部嵌入开口。该开口在此实现了,进入接纳部的湿气可以溢出,从而有效应对抗生成腐蚀的风险或冻伤风险。
前述适配件的弹性可以由此实现,即,将在径向上延伸的缝隙嵌入限定出接纳部的周边壁。通过该缝隙,在将弹簧臂进入接纳部时,适配件像环形弹簧那样展开,从而使适配件由于起作用的回位力以力配合得以维持,该力配合经弹簧臂的坐落于接纳部中的末端的整个周长起作用。在该接纳部形成为盲孔情况下,可以由此在底部区域形成开口,具体为,缝隙延伸至接纳部底部。
原则上,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轨道固定,即不依据,是否为生成压制力插入具有一个或两个弹簧臂的弹簧部件。然而特别有利地指出了,该弹性部件是具有两个弹簧臂的ω形张力夹,而且,为弹簧臂的每一个都分配适配件。这不仅允许了适配件的特别简单的装配,还允许了对单个弹簧臂的个体调整。
当然,在本发明的系统中适配件可使弹性部件相对于轨足电绝缘。为此目的,适配件例如由不导电材料,特别是塑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系统中,用特别简单的工具确保了,该适配件在实践中出现的负载下通过与其耦合的弹性部件安全地维持了各个预装配位置,直至该适配件进行预装配,这一点因此可以由此实现,即,设置有引导板,该引导板在其对应于轨足前侧具有接合面和滑动面,该滑动面在其自由上端邻接接合面,在接合面方向上上升,通过该引导板,适配件可以由预装配位置推进至装配位置,该预装配位置通过在引导板上形成的挡板确定,在预装配位置,适配件以其选择出的接合面区段坐落于引导板上,在装配位置,适配件以一个接合面区段坐落于待固定轨道的轨足上,从而使由弹性部件施加的弹性压制力传递至轨足。弹性部件在此同样设置在引导板上,在该引导板上为此目的通常形成有成型部件,其对弹性部件形成引导并确保其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引导板中,适配件在预装配位置由于施加在它上面的压制力压在挡板上,该力由弹性部件施加,该弹性部件经其各个弹簧臂与适配件耦合。为了推移至装配位置,必须使适配件以及由挡板出发斜向上引导的滑动面向上推移,结果是,由弹性部件施加的弹性力增加,并且必须克服额外的力负载。由于这有意地从外面施加的力发生,适配件和伴随其弹性部件自主地维持在预装配状态,直至完成装配过程开始。
如果在本发明的系统中有可能,为高度调节或为改善均匀性,以这样的均匀性将由系统的组成部分接纳的负载分布在基座上,随后装配或更换垫板,因此,这一点可以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即,设置垫板,该垫板横向待固定轨道经引导板的宽度延伸,该垫板为均衡引导板和对应的基座之间的高度差而设置,其中,该垫板的基本形状为矩形,并具有开口,用于为夹紧弹性部件而装入的夹紧件,而且其中,该垫板沿着接合线分为两个部件,该接合线分别从横向于对准待固定轨道的垫板的一个纵侧出发以距离垫板的窄侧的间距通向通孔,而且从那里,通孔在垫板的窄侧方向上被切开。在该设计方案中设置的垫板由此分为两个呈钝角彼此接合的部件,其中至少一个部件沿着垫板的窄侧经垫板的整个宽度延伸,并在该部件上形成一个区段,该区段在垫板纵向上延伸,该区段至少部分地接纳用于夹紧件的通孔。垫板的另一部件填满由第一部件切出的区段,其中,该部件限定出垫板的通孔的部分,该部分不被第一部件包围。
这样的垫板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的优势在于,该垫板的两个部件以简单的方式随后装在本发明的固定系统上,具体方式为,在轨道纵向上观察,一个部件从一侧,而另一部件从另一侧推移至固定系统的已经装配的另一部件之下。一旦垫板的两个部件完全被推进,它们就紧凑包围住夹紧件,从而尽管垫板分开,它还是像未分开的垫板那样确保置于垫板上的部件和材料的同样的大面积持续支撑。
垫板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在实践中的另一重要优势在于,垫板至少在其窄侧区域不是分开的。以这种方式确保了,在垫板承载较大压力或者基座具有一定弹性时,置于垫板上的部件和材料层更保险地得到支撑。其部件的经垫板的窄侧延伸的区段确保了,在高负载下垫板也维持其形状,而其两个部件不会彼此挤压。
对于垫板根据本发明的设计额外有利的是,其两个部件形成为相同的,由此实现廉价的简便的制造。
附图说明
下面,凭借阐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说明。附图中:
图1以分解图示出了固定轨道的系统;
图2以立体图示出了在完成装配状态下的系统;
图3从上方以立体图示出了垫板;
图4从上方以立体图示出了垫板的部件;
图5从下方以立体图示出了垫板的部件;
图6以立体图示出了引导板;
图7示出了具有置于引导板上的适配件的引导板;
图8以前视图示出了适配件;
图9以立体图示出了适配件。
附图标记说明
1       固定轨道S的系统
2、3    垫板
4       弹性中间层
5       压力分配板
6       高度调节板
7、8    引导板
9、10    弹性部件
11-14    适配件
15、16   夹紧件
17、18   垫片
19       接纳部
20、21   接纳部19的支撑肩部
22、23   塑料销
24、25   垫板2、3的部件
26、27   垫板2、3的纵侧
28、29   垫板2、3的窄侧
30、31   垫板2、3的通孔
32       垫板2、3的接合线
33、34   部件24、25的区段
35       部件24、25的凸出部
36       部件24、25的凹进部
37、38   部件24、25的肩部
39       部件24、25的凹槽
40       部件24、25的肋部
41       引导板7、8的支座
42       引导板7、8的接合面
42a      引导板7、8的中央支柱
42b      引导板7、8的凸出部
43       引导板7、8的底侧
44       引导板7、8的凹槽
45       引导板7、8的顶部
46       引导板7、8的支撑区段
47       引导板7、8的支撑面
48、49   弹性部件9、10的弹簧臂
50       引导板7、8的槽
51       引导板7、8的通孔
52、53   引导板7、8的平台
54、55   引导板7、8的挡板
56、57   引导板7、8的滑动面
58、59、 适配件11-14的接合面区段
60
61、62   适配件11-14的边棱
63、64   适配件11-14的标识区段
65       适配件11-14的缝隙
66       适配件11-14的接纳部
67       适配件11-14的开口
68       适配件11-14的底部
69       适配件11-14的前侧
a1       间距
a2       间距
D        适配件11-14的转轴
F        轨足
M        接纳部66的中点
S        轨道
U        基座
z1、z2、 间距
z3
具体实施方式
系统1用于将轨道S固定在例如由水泥轨枕或水泥板形成的固定的底座U上,该系统包括第一垫板2、第二垫板3、弹性中间层4、压力分配板5、高度调节板6、第一引导板7、第二引导板8、两个形成为ω型夹紧夹的弹性部件9、10,两对适配件11-14以及两个形成为夹紧螺栓的夹紧件15、16,该夹紧件经垫片17、18作用于弹性部件9、10的中央环上。
固定系统1坐落于接纳部19中,该接纳部在固定底座上一件式地形成,该接纳部在其平行于轨道S延伸的窄侧通过支撑肩部20、21受到限定。在存在于支撑肩部20、21之间的接纳部19的支承面中,邻近支撑肩部20、21分别将塑料销22、23装入底座U。在装配系统1时,为夹紧弹性部件9、10将夹紧件15、16拧入塑料销22、23。
由两个点对称部件24、25构成的垫板2、3呈矩形,其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纵侧26、27和两个同样彼此平行延伸的窄侧28、29,并经接纳部19的总宽度延伸。在此,分别将两个通孔30、31嵌入垫板2、3中,将该通孔的每一个分别邻近窄侧28、29,并在两个纵侧26、27之间的中部这样进行定位,从而使该通孔在嵌入接纳部19的垫板2、3上与陷入底座U的塑料销22、23的开口对齐中心。
接合线32(垫板2、3的两部件24、25各自在该线上接合)由纵侧26的边缘出发首先平行延伸至对应于第一通孔30的窄侧28的边缘,其中,到相关边缘的间距a1对应于通孔30边缘与窄侧28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接合线28的区段引至通孔30,从而在那里与窄侧28边缘大体上呈直角折弯,而使通孔30在其对应于纵侧26的边缘分开地引向另一通孔31方向。一旦通过通孔30,接合线32就在另一纵侧27方向上这样发生折弯,从而使该接合线在其对应于纵侧27的一侧遇到通孔31。在此,接合线32再次折弯,从而使该接合线大体上呈直角对齐地、在其对应于纵侧27的边缘,分离于另一窄侧29的边缘汇入通孔31,直至通过通孔31。在该位置,接合线32形成了平行于窄侧29边缘对齐的延伸线,直至该接合线到达纵侧27的边缘。在此,接合线32的平行于窄侧29的边缘延伸的区段的间距a2对应于通孔31的边缘和窄侧29的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
通过接合线32的延伸线,垫板2、3的两部件24、25各自具有一个区段33,该区段经窄侧28、29的整个宽度B延伸。相对区段33立着另一区段34,该另一区段邻近各个垫板2、3的纵侧26、27,而它在邻近区段33的区域内的宽度对应于垫板的半宽度B加上陷入其通孔30、31的半径,同时,它在其自由端区域的宽度等于各个垫板2、3的半宽度B减去各个另一通孔31、30的半径。
在垫板2、3的部件24、25的、彼此从属的、在接合状态下相互接合的边缘,相应地形成凸出部和凹进部35、36,该凸出部和凹进部在接合状态下彼此形状配合地重叠,并在装配状态下在高负载下阻止部件24、25在垂直于底座U的方向上抬起。
在垫板2、3的窄侧28、29,形成有肩部37、38,该肩部在区段33、34的装配位置上调整为指向上方,并经各个垫板2、3的总宽度B延伸。肩部37、38这样形成并进行调整,从而使该肩部在装入接纳部19的状态下齐平地倚靠于支撑肩部20、21。
为使重量最小化并为节约材料,在区段33、34区域将规则设置的凹槽39嵌入部件24、25的底侧,在该凹槽之间形成肋部40,该肋部在装配状态下处于接纳部19的支承面。
为了在本实施例中实现必要的高度均衡,在此,在接纳部19中对两个垫板2、3彼此堆叠设置。
在必要时进行的垫板2的后续装配中,垫板的部件24、25分别从接纳部19的纵侧推移至系统1的其他部件之下,直至它们彼此发生接合撞击而且它们的凸出部和凹进部35、36彼此咬合。在该位置,该部件用它们的通孔30、31以狭窄间距包围夹紧件15、16的螺栓杆,从而,尽管将垫板2、3分开,也可以保证系统1的位于它上面的部件的最大面积支撑。
在位于最上面的垫板3上,有弹性中间层4,该弹性中间层确保了通过系统1形成的轨道固定装置所需要的弹性。
在轨道车辆(未示出)驶过时由轨道S吸纳的负载通过置于中间层4上的压力分配板5大面积地分配在中间层4上。
中间层4和压力分配板5在它们的窄侧具有缝隙部,在该缝隙部中,在完成装配的装配位置下装有夹紧件15、16。
中间层4和压力分配板5的宽度分别小于垫板2、3的宽度B,从而沿着垫板2、3的纵侧26、27存在一个窄边缘带,引导板7、8通过自身的侧面的、对应于轨足F的支座41、42伫立于窄边缘带上。
为了在必要时均衡高度公差,在压力分配板5上立有高度调节板6,轨道S通过自身的轨道支架F立于该高度调节板上。
由加强塑料制成的引导板7、8形成为同样的。分别使其中之一以已知的方式设置在轨道S的一个纵侧上,从而对轨道S从侧面加以引导。同时,引导板7、8同样以已知的方式用作立于该引导板上的弹性部件9、10的支架。
引导板7、8在其对应于轨道支架F的前侧具有接合面42,通过该接合面,该引导板在完成装配状态侧立于轨足F上。接合面42在此突破两个开口,该开口从引导板7、8的底侧穿过嵌入其中的凹槽44。在凹槽44区域,形成有加固筋(在此不可见),该加固筋以在其上夹紧的弹性部件9、10承载引导板7、8的顶部45。
在远离接合面42的一侧,在引导板7、8上形成有设有凹槽和加固筋的支持区段46,在其自由上侧,形成有平的支撑面47。在该支撑面47,在预装配位置立有弹性部件9、10的过渡区段,该过渡区段将弹性部件9、10的弹簧臂48、49与其中央环相连。同时,支撑区段46限定了嵌入引导板7、8上侧的槽50,该槽平行于接合面42延伸,并在完成装配位置位于弹性部件9、10的过渡区段。
通孔51在中央位置嵌入引导板7、8的顶部45,各个夹紧件15、16的螺栓杆穿过该通孔。通孔51在此由环绕的凸缘所包围,通过该凸缘,一方面防止了水渗入通孔51,另一方面,形成了对弹性部件9、10的中间环的引导。
在通孔51两侧,以到通孔均匀的间距,在引导板7、8的上侧形成有平台52、53,该平台抵达前侧接合面42。平台52、53在完成装配系统中,一方面形成了对所属的弹性部件9、10的中间环的侧面引导。另一方面,从其上侧将楔形凹槽嵌入平台52、53。以该方式,在平台52、53的对应于支撑区段46的一端形成了向上凸出的挡板54、55和平的滑动面56、57。该滑动面56、57从挡板54、55出发在接合面42方向上连续升高,直至它抵达前面的、对应于接合面42的平台52、53的边棱。
在嵌入接合面42的开口之间,在接合面42区域存在有中央支柱42a,在其下端形成有由各个引导板8、9指明的、垂直于接合面42对齐的凸出部42b。凸出部42b在此这样进行定位,从而使它在完成装配位置位于轨足F之下。以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引导板8、9在实践中出现的负载下被抬起。
形成为ω形夹紧夹的弹性部件9、10在其弹簧臂48、49上具有弯曲的末端,该末端在完成装配的系统1中大体上平行于轨道S对齐。在该末端,分别将汇合的转轴D可旋转地放置,该转轴围绕适配件11-14的相关末端的纵轴而旋转。
适配件11-14从其前侧观察分别为五角形。在适配件11-14的外周,在此分别形成三个同样大的接合面区段58、59、60,该接合面区段彼此直接接合并且相互之间分别通过边棱61、62分开。在两个外接合面区段58、60额外连接有两个标识区段63、64。该标识区段63、64可以设有标记,该标记示出了弹簧张力的增大和减小,该增大和减小随着各个方向上的旋转而发生。
标识区段63、64通过缝隙65分开,该缝隙由径向嵌入适配件11-14,并抵达接纳部66,该接纳部从其前侧嵌入适配件11、14。缝隙65在接纳部66的底部68剪切出三角形的开口67,从而使在接纳部66中集中起来的湿气和蒸汽可以经开口67溢出接纳部66。
接纳部66的圆形开口的中点M基于适配件11-14前侧69的中点这样进行错置:相距接纳部66的中点M,使第一接合面区段58具有第一间距z1,第二接合面区段59具有第二间距z2,第三接合面区段60具有第三间距z3。此处z1<z2<z3。间距z1-z3之间差距分别为一毫米。
适配件11-14由不导电的塑料构成,该塑料至少在其周边方向具有一定弹性。
在去夹紧的、不放在弹簧臂48、49从属的末端上的状态下,适配件11-14的接纳部66具有这样的直径,该直径比弹簧臂48、49的圆形末端的直径同样小一定尺寸。在插上末端时,适配件11-14相应地在周边方向上张开,从而使它们由于作用于适配件11-14的返回力摩擦配合地,然而以一定的力消耗可转动地对所属的末端加以维持。适配件11-14的张开可以由于缝隙65简单地进行,该缝隙以简单的方式不仅防止湿气在各个适配件11-14的聚集,而且额外地简化了将适配件11-14插上弹簧臂48、49的各个末端的过程,并且确保了足够的弹性。
为预装配系统1,首先将垫板3置于底座U的接纳部19中。接着,将弹性层4置于垫板2上并将压力分配板5置于弹性层上。
然后,对引导板8、9这样进行定位,从而分别使其中之一以其支撑区段46倚靠于肩部37、38之一,该肩部再分别在底座U的支撑肩20、21上得到支撑。引导板8、9在此以侧面支座41、42包围中间层4和压力分配板5,从而使它们立于垫板3上。在此,中央支柱42a以其凸出部42b位于中间层4和压力分配板5的缝隙中。
接着,在压力分配板5上放置高度调节板6,其宽度对应于引导板7、8之间的稀疏间距。
接着,将弹性部件9、10通过固定在它上面的适配件11-14置于分别对应于其引导板7、8上,从而使其过渡区段坐落于各个支撑区段46的支撑面47上。在该位置,适配件11-14以其对应于各个滑动面56、57的接合面区段58-60位于各个滑动面56、57上,并且维持在各个挡板54、55上。在夹紧件15、16通过各个角度引导板7、8的通孔51以及垫板2的通孔30、31拧入所属的塑料销22、23之后,系统1在其预装配位置预夹紧。
在对轨道S进行定位之后,使弹性部件9、10在轨道S方向上进行推移,直至适配件11-14位于轨足F上对应于其一侧,而弹性部件9、10的过渡区段坐落于引导板7、8的槽50中。适配件11-14在此滑过滑动面56、57,直至它经过平台52、53的前自由边棱并坐落于轨足F上。
确定了,对应于轨足上侧和各个引导板7、8上侧之间的过大或过小的高度差,由弹性部件9、10之一将过小或过大的压制力施加在轨足F上,高度差可以由此得到均衡,即,对应于各个弹性部件9、10的适配件11-14围绕其各个转轴D这样进行旋转,从而使各个适配件11-14经接合面区段58、59、60以距离通过接纳部66中点M延伸的转轴D的更小间距(减小压制力)和更大间距(增大压制力)支撑在轨道底座F上。
适配件11-14由此实现了由弹性部件9、10施加的压制力的精确校准。同时,它使弹性部件9、10相对于轨道S绝缘。
确定了,通过系统1得到的固定点的高度对于轨道S总地而言过小,可以在后来将额外的垫板2以及必要时将额外的垫板以前述方式装入垫板3之下。

Claims (12)

1.一种将轨道固定在基座(U)上的系统,其具有
-相对于基座(U)可通过夹紧件(15、16)进行夹紧的弹性部件(9、10),所述弹性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弹簧臂(48、49),和
-适配件(11-14),其具有接纳部(66),所述弹性部件(9、10)的弹簧臂(48、49)的末端坐落于所述接纳部中,其中,所述适配件(11-14)具有在其周边形成的接合面区段(58-60),通过所述接合面区段,所述适配件在完成装配的系统(1)中坐落于待固定轨道(S)的轨足(F)上,从而使由弹性部件(9、10)施加的弹性压制力传递至轨足(F)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件(11-14)在所述弹簧臂(48、49)的末端上围绕转轴(D)可旋转地放置,而所述适配件(11-14)在其周边具有至少两个接合面区段(58-60),所述接合面区段之一依据各个适配件(11-14)的旋转位置分别倚靠于轨足(F)上,而适配件(11-14)的一个接合面区段(58-59)具有比另一接合面区段(59、60)距离适配件(11-14)的转轴(D)更大的间距(z1、z2)。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9、10)是具有两个弹簧臂(48、49)的ω形张力夹,每个弹簧臂(48、49)都分配有一个适配件(11-14)。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件(11-14)使弹性部件(9、10)相对于轨足(F)电绝缘。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引导板(7、8),所述引导板在它们的对应于轨足(F)的前侧具有接合面(42),并在它们的自由上侧具有邻接接合面(42)的、在接合面(42)方向上升高的滑动面(56、57),经所述滑动面,所述适配件(11-14)由预装配位置推进至装配位置,所述预装配位置是通过在引导板(7、8)上形成的挡板(54、55)所确定的,在所述预装配位置,所述适配件以其选出的接合面区段(58-60)坐落于引导板(7、8)上,在所述装配位置,所述适配件以所述接合面区段(58-60)坐落于待固定轨道(S)的轨足(F)上,从而使由弹性部件(9、10)施加的弹性压制力传递至轨足(F)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横向待固定轨道(S)经引导板(7、8)的宽度延伸的垫板(2、3),所述垫板为均衡引导板(7、8)和各个基座(U)之间的高度差而设置,其中,所述垫板(2、3)具有矩形的基本形状,并为了用于夹紧弹性部件(9、10)所采用的夹紧件(15、16)而具有通孔(30、31),而且其中,所述垫板(2、3)沿着接合线(32)分为两个部件(24、25),所述接合线分别从横向于对准待固定轨道(S)的垫板(2、3)的一个纵侧(26、27)出发以距离垫板的窄侧(28、29)的间距(a1、a2)通向通孔(30、31),而且从那里,所述通孔(30、31)在垫板(2、3)的窄侧(28、29)方向上被切开。
6.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1)的适配件,所述系统用于固定轨道(S),其中,所述适配件(11-14)具有接纳部(66),弹性部件(9、10)的末端能引入到所述接纳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件(11-14)在其周边具有至少两个接合面区段(58-60),其中的每一个接合面区段都设置用于,依据适配件(11-14)的装配位置,贴靠到待固定轨道(S)的一个轨足(F)上,而且其中的每一个接合面区段都具有到接纳部(66)的中轴(M)的间距(z1、z2、z3),所述间距不同于另一接合面区段(58-60)到接纳部(66)的中轴(M)的间距(z1、z2、z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面(58-60)分别形成为平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适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面区段(58-60)彼此邻接,并通过边棱(61、62)相互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适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件(11-14)在周边方向上形成为弹性的,而且,所述适配件(11-14)的接纳部(66)比对应于其弹性部件(9、10)的弹簧臂(48、49)的末端的外周要小一定尺寸,从而在装配位置下,所述适配件(11-14)形状配合且力配合地维持在所述弹性部件(9、10)的弹簧臂(48、49)的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适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件的接纳部(66)形成为盲孔开口,在盲孔开口的底部嵌入开口(67)。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适配件,其特征在于,径向上延伸的缝隙(65)嵌入限定出接纳部(66)的周边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适配件,其特征在于,缝隙(65)推进至接纳部(66)的底部,并在底部区域形成开口(67)。
CN2011800136326A 2010-03-12 2011-03-02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适配件 Pending CN1028698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56435.9 2010-03-12
EP10156435.9A EP2369056B1 (de) 2010-03-12 2010-03-12 System zum Befestigen einer Schiene und Adapterstück für ein solches System
PCT/EP2011/053076 WO2011110455A1 (de) 2010-03-12 2011-03-02 System zum befestigen einer schiene und adapterstück für ein solches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9834A true CN102869834A (zh) 2013-01-09

Family

ID=42537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36326A Pending CN102869834A (zh) 2010-03-12 2011-03-02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适配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40635A1 (zh)
EP (1) EP2369056B1 (zh)
CN (1) CN102869834A (zh)
DE (1) DE202010009770U1 (zh)
ES (1) ES2525249T3 (zh)
RU (1) RU2012143548A (zh)
WO (1) WO20111104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5364A (zh) * 2018-07-19 2020-01-31 施维哈克股份公司 导轨固定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24798T3 (es) * 2010-03-12 2014-12-12 Vossloh-Werke Gmbh Sistema para fijar un carril sobre un sustrato y placa de soporte para un sistema de este tipo
CA2809062A1 (en) * 2010-08-24 2012-03-01 Vossloh-Werke Gmbh System for fastening a rail and method for renovating a rail fastening point
DE102011003216B4 (de) 2011-01-26 2019-09-19 Hyperion Verwaltung Gmbh Befestigung für Schienen auf entlang eines Schienenweges verlegten Schwellen
EP3227494B1 (de) * 2014-12-02 2018-07-25 Vossloh-Werke GmbH Leichtbau-unterlegplatte für ein schienenprofil
DE102019130379A1 (de) * 2019-11-11 2021-05-12 Vossloh Fastening Systems Gmbh Schienenbefestigungspunkt, in dem eine schiene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auf einem untergrund befestigt is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7018500U1 (de) * 2007-02-19 2008-08-14 Vossloh-Werke Gmbh Isolier-Clip sowie System zum Befestigung einer Schien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CN201265129Y (zh) * 2008-05-15 2009-07-01 申智方 可多次使用的钢轨调高弹条扣件
CN201347523Y (zh) * 2008-02-22 2009-11-18 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 紧固钢轨的系统以及将钢轨紧固在基座上的装置
CN101815824A (zh) * 2007-09-27 2010-08-25 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 用于将铁轨固定的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张力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95178B (en) * 1994-11-16 1998-04-29 Pandrol Ltd Railway rail fastening assemblies including resilient railway rail fastening clips and associated insulators
DE102004031632A1 (de) * 2004-06-21 2006-01-26 Bwg Gmbh & Co. Kg Anordnung zum Befestigen einer Schiene
ES2524798T3 (es) * 2010-03-12 2014-12-12 Vossloh-Werke Gmbh Sistema para fijar un carril sobre un sustrato y placa de soporte para un sistema de este tipo
ES2483793T3 (es) * 2010-03-12 2014-08-07 Vossloh-Werke Gmbh Sistema para la fijación de un carril y placa de guía para un sistema de este tipo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7018500U1 (de) * 2007-02-19 2008-08-14 Vossloh-Werke Gmbh Isolier-Clip sowie System zum Befestigung einer Schien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CN101815824A (zh) * 2007-09-27 2010-08-25 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 用于将铁轨固定的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张力夹
CN201347523Y (zh) * 2008-02-22 2009-11-18 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 紧固钢轨的系统以及将钢轨紧固在基座上的装置
CN201265129Y (zh) * 2008-05-15 2009-07-01 申智方 可多次使用的钢轨调高弹条扣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5364A (zh) * 2018-07-19 2020-01-31 施维哈克股份公司 导轨固定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69056A1 (de) 2011-09-28
DE202010009770U1 (de) 2010-10-07
EP2369056B1 (de) 2014-09-03
US20130240635A1 (en) 2013-09-19
RU2012143548A (ru) 2014-04-20
WO2011110455A1 (de) 2011-09-15
ES2525249T3 (es) 2014-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1927B (zh)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引导板
CN102803610B (zh)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垫板
CN102869834A (zh) 用于固定轨道的系统以及这种系统的适配件
US8602317B2 (en) Support for a system for fastening a rail and a system for fastening a rail
CN102686804B (zh) 铁轨紧固装置
CN109312543B (zh) 用于形成轨道固定装置的系统和轨道固定装置
US5590833A (en) Expansion joint for part of a railway track
CN102939417A (zh) 用于从侧面引导轨道的引导板和将轨道固定在基座上的系统
MY194744A (en) Concrete based reinforced road structure covered by asphalt
RU2706157C2 (ru) Место крепления рельса и подкладная пластина
EP3183389A1 (en) Assemblies comprising a railway rail side post insulator and railway rail clip anchoring device for use therewith
EP3280842B1 (en) Track-mounting assembly
WO2010023453A1 (en) A support member
GB2536692A (en) Vertical and lateral adjustment in a railway rail fastening assembly
CN207003742U (zh) 三维可调支座系统
US9903074B2 (en) Railway rail anchoring device
CN201535418U (zh) 机床垫铁
CN1981089B (zh) 轨道紧固装置
CN206010872U (zh) 一种pcba板固定治具
CN108774924A (zh) 一种钢轨的扣件组装结构及对应的钢轨安装方法
MX2021001840A (es) Mecanismo de alineación.
CN212617102U (zh) 一种石油工业建筑管线水泥基座
AU622245B2 (en) Strap for the quick fastening of a railroad rail and tie equipped with such a strap
CN208733396U (zh) 一种可调整刚度分布的扣件系统
CN207273137U (zh) 一种新型定位打孔型叶片螺栓安装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