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8624B - 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8624B
CN102868624B CN201110189420.5A CN201110189420A CN102868624B CN 102868624 B CN102868624 B CN 102868624B CN 201110189420 A CN201110189420 A CN 201110189420A CN 102868624 B CN102868624 B CN 102868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light
electro
power path
network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94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8624A (zh
Inventor
吉内英也
石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894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8624B/zh
Priority to JP2012101492A priority patent/JP5866637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868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8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8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86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对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进行控制,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彼此之间通过传输路径来连接,并且具有电交换及光交换,由电交换交换的多个电路径和由光交换交换的多个光路径构成传送网络,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当传送网络中发现新的流量到达时,请求创建新的电路径,根据流量的参数以及传送网络的物理拓扑,计算新的电路径,对已有的电路径和新计算得到的电路径进行汇聚,根据汇聚的结果对所有光路径进行全局优化,根据全局优化的结果,对所有电路径、光路径以及从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Description

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尤其涉及通过使电交换的负载最小化从而将电路径汇聚到光路中的多层路由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文献1提出了一种光电复合类型的网络节点控制系统,用于将电路径复用到光路径中。其中的网管系统使每个网络节点测量通过电路的流量数量并在当测量到的流量数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产生切换请求信号,根据切换请求信号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切换控制信号,从而触发网络中其它网络节点建立光路径并且将电路径复用到光路径中。
现有文献2提出了一种把低容量流量汇聚到高容量干线中的方法,其中的网络节点在判断节点之间的流量汇聚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时,将节点间的流量汇聚到高容量干线中。
现有文献1:US Pat.6075630,NEC Corporation,“Electro/opticalcombined type network node control system”,filed Mar 2,1998.
现有文献2:US Pat.7372805,Lucent Technologies Inc,“Trafficgrooming methods for undersea trunk and branch architectures”,filed May 4,2001.
以上现有文献均提到了监测网络流量,并且在监测到的流量超过某预设阈值时更改网络的路径配置。然而现有文献存下如下缺陷:没有考虑被汇聚的电路径或流量的路径仅仅在部分片断上重合的情况,因此没有指出如何选择光路径或者干线的端点;此外,当创建新的电路径或流量时,对已经被汇聚了的电路径或流量并不进行重新全局优化,这使得汇聚的光路径或干线并不总是对当前网络状态最优。
例如,图1是一个具有5个节点的网络,其中每个节点包括光交换和电交换。在这个网络中,所有的电交换,即电交换101、102、103、104、105组成了网络的电层,而所有的光交换,即光交换106、107、108、109、110组成了网络的光层。在电层中存在虚拟的电路径111、112、113,经过电交换101、102、103。同时还存在虚拟的电路径114和115,经过电交换102、103、104、105。此时存在多个可能的方案将电层的电路径汇聚到光层的光路径。比如说方案1汇聚到经过光交换106、107、108的光路径116,以及经过光交换108、109、110的光路径117。而方案2汇聚到经过光交换106、107的光路径118,以及经过光交换107、108、109、110的光路径119。在现有文献中并未解决如何选择方案1或方案2或其它可能方案,从而并不能优化网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方法,通过传输路径来连接的、并且具有电路径交换负载及光路径交换负载的多个上述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位于由上述电路径交换负载交换的多个电路径和由上述光路径交换负载交换的多个光路径构成的传送网络中,该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当传送网络中发现新的流量到达时,请求创建新的电路径;步骤2,根据所述流量的参数以及传送网络的物理拓扑,计算所述新的电路径;步骤3,对已有的电路径和新计算得到的电路径进行汇聚,根据汇聚的结果对所有的光路径进行全局优化;以及步骤4,根据全局优化的结果,对所有的电路径、光路径以及从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由此,本发明即使在被汇聚的电路径或流量的路径仅仅在部分片断上重合的情况,也能够恰当地选择光路径或者干线的端点;当创建新的电路径或流量时,对已经被汇聚了的电路径或流量进行重新全局优化,这使得汇聚的光路径或干线总是对当前网络状态最优。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步骤3包括:步骤5,通过将多条电路径上的流量带宽相加赋给其中一条电路径,来合并具有完全相同路径的电路径;步骤6,判断所有的电路径的中间跳数是否为零,若中间跳数为零,则结束全局优化;若中间跳数不为零,则选择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来建立对应的光路径;以及步骤7,在选择出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时,判断光层资源是否耗尽,在光层资源耗尽的情况下,结束全局优化;在光层资源没有耗尽的情况下,将选择出的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加入到光路径中;通过删除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来使电路径变短,并再次判断所有的电路径的中间跳数是否为零。
由此,本发明通过如上所述的循环,在每个循环中都选出具有最大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作为光路径,也就是不断的为具有最大电交换的负载的电路径段建立直通光路径,使得该路径段上的电交换的负载被旁路,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剩余电路径的电交换的负载之和,直到消除所有可能被旁路的电交换的负载或者是光层资源耗尽。这样的循环所优化得到的最终结果即是在光层资源的限制下能最大化降低全网电交换的负载的光路径的组合。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所述流量的参数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和带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光层资源为光信道数或光信道带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对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进行控制,该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彼此之间通过传输路径来连接,并且具有电路径交换负载及光路径交换负载,由上述电路径交换负载交换的多个电路径和由上述光路径交换负载交换的多个光路径构成传送网络,该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当传送网络中发现新的流量到达时,请求创建新的电路径,根据上述流量的参数以及传送网络的物理拓扑,计算上述新的电路径,对已有的电路径和新计算得到的电路径进行汇聚,根据汇聚的结果对所有的光路径进行全局优化,根据全局优化的结果,对所有的电路径、光路径以及从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由此,本发明即使在被汇聚的电路径或流量的路径仅仅在部分片断上重合的情况,也能够恰当地选择光路径或者干线的端点;当创建新的电路径或流量时,对已经被汇聚了的电路径或流量进行重新全局优化,这使得汇聚的光路径或干线总是对当前网络状态最优。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所述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在对已有的电路径和新计算得到的电路径进行汇聚,并对所有的光路径进行全局优化时,通过将多条电路径上的流量带宽相加赋给其中一条电路径,来合并具有完全相同路径的电路径;判断所有的电路径的中间跳数是否为零,若中间跳数为零,则结束全局优化;若中间跳数不为零,则选择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来建立对应的光路径;在选择出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时,判断光层资源是否耗尽,在光层资源耗尽的情况下,结束全局优化;在光层资源没有耗尽的情况下,将选择出的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加入到光路路径中;通过删除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来使电路径变短,并再次判断所有的电路径的中间跳数是否为零。
由此,通过如上所述的循环,在每个循环中都选出具有最大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作为光路径,也就是不断的为具有最大电交换的负载的电路径段建立直通光路径,使得该路径段上的电交换被旁路,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剩余电路径的电交换的负载之和,直到消除所有可能被旁路的电交换的负载或者是光层资源耗尽。这样的循环所优化得到的最终结果即是在光层资源的限制下能最大化降低全网电交换的负载的光路径的组合。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传送网络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通信接口,向所述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输出控制信息并接收传送网络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以及路径计算单元,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通过计算得到优化的光路径、基于该光路径的电路径以及从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所述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对所述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进行集中式控制或分布式控制。
由此,不论是分布式控制系统还是集中式控制系统中,本发明都能适用,从而满足不同的控制方式的系统要求。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提供一种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系统,对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进行控制,包括: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彼此之间通过传输路径来连接,并且具有电路径交换负载及光路径交换负载,由上述电路径交换负载交换的多个电路径和由上述光路径交换负载交换的多个光路径构成传送网络;以及上述方案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总是全局优化所有光路,而不是要改变的一条;本发明根据实时网络状态创建光路,而不是根据预设阈值来变更;本发明判断是基于使电交换的负载最小化,而不是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附图说明
图1.根据实施例1的具有集中式控制平面的多层网络结构图。
图2.根据实施例1的电路径和光路径的映射关系以及多个可能的光路径配置方案。
图3.根据实施例1的多层路由方法。
图4.根据实施例1的多层网络中的把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中的流程图。
图5-1.根据实施例1的开始汇聚计算(S201)前的电路径表格。
图5-2.根据实施例1的S201执行后的临时的电路径表格。
图5-3.根据实施例1的第一次执行S204时的路径段表格。
图5-4.根据实施例1的第一次执行S206后的光路径表格。
图6-1.根据实施例1的第二次执行S204前的临时的电路径表格。
图6-2.根据实施例1的第二次执行S204时的路径段表格。
图6-3.根据实施例1的第二次执行S206后的和最终输出到光交换的光路径表格。
图7-1.根据实施例1的第三次执行S202前的临时的电路径表格。
图7-2.根据实施例1的第三次执行S202前的和最终输出给电交换的电路径表格。
图8.仿真拓扑图。
图9.仿真配置参数表。
图10.多层网络模型和单层网络模型链路利用率的仿真结果对比。
图11.多层网络模型和单层网络模型节点电交换的负载的仿真结果对比。
图12.根据实施例1的具有分布式控制平面的多层网络结构图。
图13.根据实施例2的网状拓扑的多层网络结构图。
图14.根据实施例2的电路径和光路径的映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具有集中式控制平面的多层网络结构图。图中的网络具有5个节点,其中每个节点包括光交换和电交换。这里,所谓的电交换是把用户电路、通信电路和(或)其他要互连的功能单元根据单个用户的请求在电层上连接起来的设备;所谓的光交换是把用户光路、通信光路和(或)其他要互连的功能单元根据单个用户的请求在光层上连接起来的设备。在这个网络中,所有的电交换,即电交换101、102、103、104、105组成了网络的电层,即客户层,而所有的光交换,即光交换106、107、108、109、110组成了网络的光层,即服务层。在电层中存在虚拟的电路径111、112、113,经过电交换101、102、103。同时还存在虚拟的电路径114和115,经过电交换102、103、104、105。存在于通信节点之外的集中式控制服务器120通过其通信接口121和控制信道122来配置电交换和光交换的输入输出间的连接,从而控制网络中的电路径、光路径以及电路径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同时,网络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例如跳数、流量带宽等)也通过通信接口121和控制信道122发送到控制服务器120,并存储在存储器123中。位于控制服务器120中的路径计算单元124根据存储器123中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来进行计算,通过使电交换的负载最小化来将电路径汇聚到光路中的方法得到一组优化的光路径以及基于此光路径的电路径,以用于前述的电交换和光交换的配置(参考图3的流程图)。
在路径计算单元124计算路径时,存在多个可能的方案将电层的电路径汇聚到光层的光路径。图2是根据实施例1的电路径和光路径的映射关系以及多个可能的光路径配置方案。比如说方案1汇聚到经过光交换106、107、108的光路径116,以及经过光交换108、109、110的光路径117。而方案2汇聚到经过光交换106、107的光路径118,以及经过光交换107、108、109、110的光路径119。在方案1中,还需要为电路径114和115从电交换102到103的路径段创建光路径120,使得光路径120和117的组合能完成电路径114和115从电交换102到105的传输。类似的,在方案2中,还需要为电路径111、112和113从电交换102到103的路径段创建光路径121,使得光路径121和118的组合能完成电路径111、112和113从电交换101到103的传输。此外,还可以有方案3,包括从电交换101到102的光路径122、从电交换102到103的光路径123、从电交换103到105的光路径124。
在将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中后,被汇聚的电路径在经过光路径的中间节点时,不经过电交换而是直接从光交换旁路(旁路就是除原定正式的通路外,再另僻一条其它的通路)。例如在方案1中电路径111、112和113不再经过电交换102,而是由光交换107旁路,同时电路径114和115不再经过电交换104,而是由光交换109旁路。
在图2的三个方案中,方案1和方案2需要在电交换102到103建立两条光路径,这有可能受限于有限的光层资源,也就是光信道数。而方案3增加了电交换102和103的电交换负载,并且有可能受限于光路径123的带宽,也就是光信道带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在考虑光层资源限制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电交换的负载,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多层网络的总体成本。
图3是根据实施例1的多层路由方法。当网络发现新的流量到达时,触发该路由算法,产生在客户层即电层创建电路径的请求(S101)。控制服务器中的路径计算单元124根据流量的参数,例如源节点、目的节点和带宽等,以及网络的物理拓扑,计算电路径(S102)。然后路径计算单元对已有的电路径和新计算得到的电路径进行汇聚,从而全局地优化所有的光路径,这其中有可能产生新的光路径、修改已有光路径或者删除已有光路径(S103)。在S103的优化完成后,网络根据计算结果的电路径和光路径来刷新电层和光层的所有路径以及从电层到光层的路径映射关系(即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的关系)(S104),并且开始传输新的流量(S105),从而完成多层路由(S106)。
其中S103的把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中的流程图在图4进一步进行描述。在开始汇聚时,首先检查所有电路径的路径,通过把多条路径上的流量带宽相加赋给其中一条路径来合并具有完全相同路径的电路径(S201)。然后检查是否所有电路径的中间跳数都等于0(S202),其中一条路径的中间跳数等于该路径的总跳数减2。如果S202的结果为是,表示所有剩余电路径的跳数都小于3,此时不再存在光交换旁路的需要,因此结束光路径的优化过程(S203)。注意剩余的这些电路径将通过节点间的默认直连光路径来传输,这些直连光路径在网络初始化时即已经配置好,用于确保节点间在电层上可以两两相连从而顺利的运行资源发现过程。如果S202的结果为否,表示剩余电路径中还有跳数大于等于3的,此时进入下一步选择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S204),即检查端点是具有电交换能力的节点的所有路径段上的电交换的负载值并选出Max(Lele)对应的路径段,其中Lele是电交换的负载,Nhop是路径段的中间跳数,Bwi是第i条电路径的流量带宽。把电路径i计入某条路径段的电交换的负载中的条件是该路径段的路径Rseg是电路径i的路径Ri的子集。
下面以图1中的网络拓扑和电路径为例,描述以上计算的详细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存在5条电路径,分别是图1中的电路径111-115,其路径、中间跳数和带宽如图5-1所示,其中电路径111,112和113的路径都为{101,102,103},中间跳数Nhop都为1,流量带宽Bw分别是100兆比特/秒、200兆比特/秒和150兆比特/秒,而电路径114和115的路径都为{102,103,104,105},中间跳数Nhop都为2,流量带宽Bw分别是300兆比特/秒和450兆比特/秒。根据步骤S201,电路径111,112和113被合并为一条流量带宽Bw为450兆比特/秒的临时电路径,而电路径114和115被合并为一条流量带宽Bw为700兆比特/秒的临时电路径。它们的路径分别是{101,102,103}和{102,103,104,105},如图5-2所示。这两条路径所包含的所有子集构成了图5-3所示的路径段的表格。其中路径段1-8的路径分别为{102,103,104,105}、{102,103,104}、{103,104,105}、{101,102,103}、{102,103}、{103,104}、{104,105}、{101,102},中间跳数Nhop分别为2、1、1、1、0、0、0、0,总流量带宽分别为700、700、700、450、1150、700、700、450兆比特/秒。因此路径段1-8的电交换的负载值Lele分别是1400、700、700、450、0、0、0、0跳*兆比特/秒,其中最大者为路径段1。
完成S204后,判断光层资源是否耗尽(S205)。如果为是,表明不能再为新的光路径分配传输信道,因此结束光路径的优化过程(S203)。如果为否,则把选出的路径段1加入光路路径列表中(S206),如图5-4所示,从现有电路径中删去和路径段1重合的部分来更新图5-1中的电路径列表和图5-2中的临时电路径列表(S207)。更新后的临时电路径列表如图6-1所示,其中电路径211保持不变,而电路径214在删去路径段1之后变成{102,105}。
此时程序转到S202进行下一个循环,判断图6-1中的路径的中间跳数不全为0,因此继续第二次执行S204。图6-1中的两条路径所包含的所有子集构成了图6-2所示的路径段的表格。其中路径段1-4的路径分别为{101,102,103}、{101,102}、{102,103}、{102,105},中间跳数Nhop分别为1、0、0、0,总流量带宽分别为450、450、450、700兆比特/秒。因此路径段1-4的电交换的负载值Lele分别是450、0、0、0跳*兆比特/秒,其中最大者为路径段1。
完成S204后,判断光层资源是否耗尽(S205)。如果为是,表明不能再为新的光路径分配传输信道,因此结束光路径的优化过程(S203)。如果为否,则把选出的路径段1加入图5-4中的光路路径列表中(S206),得到如图6-3所示的光路路径列表,并从现有电路径中删去和路径段1重合的部分来更新电路径列表(S207)。更新后的临时电路径列表如图7-1所示,其中电路径214保持不变,而电路径211在删去路径段1之后变成{101,103}。更新后的电路径列表如图7-2所示,其中电路径111,112和113的路径都为{101,103},而电路径114和115的路径都为{102,105},以上5条电路径的中间跳数都为0,表明它们在中间节点不再经过电交换而是直接通过光交换负载旁路。
此时程序转到S202进行下一个循环,判断图6-1中的路径的中间跳数全为0,因此退出程序并把图603中的光路径列表和图7-2中的电路径列表作为最终计算结果输出以配置网络节点中的电交换和光交换的交换状态。
通过如上所述的循环,在每个循环中都选出具有最大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作为光路径,也就是不断的为具有最大电交换负载的电路径段建立直通光路径,使得该路径段上的电交换被旁路,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剩余电路径的电交换的负载之和,直到消除所有可能被旁路的电交换或者是光层资源耗尽。这样的循环所优化得到的最终结果即是在光层资源的限制下能最大化降低全网电交换的负载的光路径的组合。
下面使用大规模网络仿真对本发明进行性能评估。
图8.是仿真拓扑图,其中每个子网进一步包括1个P节点和5个PE节点。仿真参数如图9所示,全网包括25个子网、25个P节点和125个PE节点。P节点之间由8信道40吉比特/秒的P-P干线相连接,P节点和PE节点之间由80吉比特/秒的P-PE支线相连接。P节点的电交换负载容量为3.2特比特/秒,具有37个电交换负载接口和112对光交换负载接口,而PE节点只具有16个电交换负载接口,电交换负载容量为80吉比特/秒。网络中有9919条业务流量,由9919条电路径承载,并进一步汇聚到184条光路径中。仿真时间长度为600秒,其中光路径在50秒时开始,电路径和业务流分别在150秒和160秒时开始。
图10为多层网络模型和单层网络模型链路利用率的仿真结果对比。图11为多层网络模型和单层网络模型节点电交换的负载的仿真结果对比。仿真表示多层网络模型中使用多层路由的结果使得链路利用率相对单层网络模型中使用单层路由的结果下降了16%。同时,节点的电交换的负载下降了34%。也就是说,使用本发明的多层路由,以降低链路利用率的代价降低了节点电交换的负载。考虑到通常节点电交换的成本高于链路和两端收发机的成本,本发明能降低跨层网络的全网总成本。
图12是根据实施例1的具有分布式控制平面的多层网络结构图。图中的网络具有和图1类似的拓扑。存在于通信节点之内的分布式控制单元130、132、134、136和138分别通过其通信接口(部分未示出)和控制信道131、133、135、137和139来配置电交换和光交换的输入输出间的连接,从而控制网络中的电路径、光路径以及电路径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其中分布式控制单元130、132、134、136和138具有相同的结构,包括通信接口121、存储器123以及路径计算单元124。通信接口除了向电交换和光交换输出控制信息并接收网络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例如跳数、流量带宽等)之外,还在不同节点的控制单元之间进行信息的交互使得它们可以互相同步。位于控制单元中的路径计算单元根据存储器中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来进行计算,通过最小化电交换的负载将电路径汇聚到光路中的方法得到一组优化的光路径以及基于此光路径的电路径以用于前述的电交换和光交换的配置(参考图3的流程图)。
图13.根据实施例2的网状拓扑的多层网络结构图。图中的网络具有9个节点,其中每个节点包括光交换和电交换。在这个网络中,所有的电交换,即电交换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组成了网络的电层,即客户层,而所有的光交换,即光交换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组成了网络的光层,即服务层。在电层中存在虚拟的电路径221,经过电交换201、202、、205、208、209。同时还存在虚拟的电路径222,经过电交换203、202、、205、208、207。网络中可以存在类似于实施例1的图1所示的集中式控制服务器或者类似于实施例1的图12所示的分布式控制单元(未示出),用于控制网络中的电路径、光路径以及电路径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并接收来自通信节点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例如跳数、流量带宽等)。和实施例1类似的,该集中式控制服务器或分布式控制单元中的路径计算单元通过最小化电交换的负载将电路径汇聚到光路中的方法得到一组优化的光路径并用于网络路径的配置。
图14说明了根据实施例2的网状拓扑中的电路径和光路径的映射关系。比如说把电路径221和222汇聚到经过光交换202、205、208的光路径226。并且还需要为电路径221从电交换201到202的路径段创建光路径223,以及从电交换208到209的路径段创建光路径224,使得光路径223、226和224的组合能完成电路径221从电交换201到209的传输。同样的,需要为电路径222从电交换203到202的路径段创建光路径228,以及从电交换208到207的路径段创建光路径229,使得光路径228、226和229的组合能完成电路径222从电交换203到207的传输。
在将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中后,被汇聚的电路径在经过光路径的中间节点时,不经过电交换而是直接从光交换旁路。例如电路径221和222不再经过电交换205,而是由光交换215旁路。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在考虑光层资源限制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电交换的负载,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多层网络的总体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容易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及变形。因此,本发明在较广的方面,不应限定于在此记载的特定的记载或代表性的方式。因此,在不脱离由附加的权利要求和其等价范围所规定的本发明所包括的概念的真正含义或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7)

1.一种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方法,通过传输路径来连接的、并且具有电交换及光交换的多个上述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位于由上述电交换交换的多个电路径和由上述光交换交换的多个光路径构成的传送网络中,该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当传送网络中发现新的流量到达时,请求创建新的电路径;
步骤2,根据上述流量的参数以及传送网络的物理拓扑,计算上述新的电路径;
步骤3,对已有的电路径和新计算得到的电路径进行汇聚,根据汇聚的结果对所有的光路径进行全局优化;以及
步骤4,根据全局优化的结果,对所有的电路径、光路径以及从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上述步骤3包括:
步骤5,通过将多条电路径上的流量带宽相加赋给其中一条电路径,来合并具有完全相同路径的电路径;
步骤6,判断所有的电路径的中间跳数是否为零,若中间跳数为零,则结束全局优化;若中间跳数不为零,则选择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来建立对应的光路径;以及
步骤7,在选择出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时,判断光层资源是否耗尽,在光层资源耗尽的情况下,结束全局优化;在光层资源没有耗尽的情况下,将选择出的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加入到光路径中;通过删除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来使电路径变短,并再次判断所有的电路径的中间跳数是否为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量的参数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和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层资源为光信道数或光信道带宽。
4.一种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对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进行控制,该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彼此之间通过传输路径来连接,并且具有电交换及光交换,由上述电交换交换的多个电路径和由上述光交换交换的多个光路径构成传送网络,该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当传送网络中发现新的流量到达时,请求创建新的电路径,根据上述流量的参数以及传送网络的物理拓扑,计算上述新的电路径,对已有的电路径和新计算得到的电路径进行汇聚,根据汇聚的结果对所有的光路径进行全局优化,根据全局优化的结果,对所有的电路径、光路径以及从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
在对已有的电路径和新计算得到的电路径进行汇聚,并对所有的光路径进行全局优化时,
通过将多条电路径上的流量带宽相加赋给其中一条电路径,来合并具有完全相同路径的电路径;判断所有的电路径的中间跳数是否为零,若中间跳数为零,则结束全局优化;若中间跳数不为零,则选择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来建立对应的光路径;在选择出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时,判断光层资源是否耗尽,在光层资源耗尽的情况下,结束全局优化;在光层资源没有耗尽的情况下,将选择出的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加入到光路径中;通过删除具有最高电交换的负载的路径段来使电路径变短,并再次判断所有的电路径的中间跳数是否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存储传送网络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
通信接口,向上述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输出控制信息并接收传送网络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以及
路径计算单元,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路径配置状态和业务状态,通过计算得到优化的光路径、基于该光路径的电路径以及从电路径汇聚到光路径的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对上述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进行集中式控制或分布式控制。
7.一种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系统,对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彼此之间通过传输路径来连接,并且具有电交换及光交换,由上述电交换交换的多个电路径和由上述光交换交换的多个光路径构成传送网络;以及
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
CN201110189420.5A 2011-07-07 2011-07-07 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8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9420.5A CN102868624B (zh) 2011-07-07 2011-07-07 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2012101492A JP5866637B2 (ja) 2011-07-07 2012-04-26 光電気複合型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の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9420.5A CN102868624B (zh) 2011-07-07 2011-07-07 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8624A CN102868624A (zh) 2013-01-09
CN102868624B true CN102868624B (zh) 2015-10-07

Family

ID=47447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942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8624B (zh) 2011-07-07 2011-07-07 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66637B2 (zh)
CN (1) CN102868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6729A1 (zh) * 2013-04-28 2014-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送网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节点
JP6097158B2 (ja) * 2013-06-19 2017-03-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故障復旧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CN104579965B (zh) * 2015-01-28 2017-09-22 清华大学 支持多种约束策略的光‑电两层路径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7295430B (zh) * 2017-06-19 2019-09-06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光电异构交换路径生成方法
JP7315271B2 (ja) * 2020-02-17 2023-07-26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CN114584868B (zh) * 2022-02-12 2023-07-18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数据中心光电混合架构升级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1759A1 (ja) * 2004-04-14 2005-10-27 Nec Corporation リンク属性設定方法、経路計算方法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システム
CN101009636A (zh) * 2006-01-26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交换光网络组播业务成员动态管理的方法
CN101447913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直达光路的方法和服务器及建立直达光路的系统
CN101465781A (zh) * 2007-12-21 2009-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层网络资源优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42989A (ja) * 1997-02-28 1998-09-11 Nec Corp 光電気複合型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制御方式
JP3782362B2 (ja) * 2002-03-01 2006-06-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スイッチ・光スイッチ統合制御装置
JP3777140B2 (ja) * 2002-05-08 2006-05-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マルチレイヤ光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ノードおよびパス設定方法
JP2004297178A (ja) * 2003-03-25 2004-10-21 Fujitsu Ltd ネットワークトラヒック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7346277B2 (en) * 2003-09-08 2008-03-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Joint-layer restoration in packet-over-optical networks
JP2006025044A (ja) * 2004-07-06 2006-0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コネクション型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ネクション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1759A1 (ja) * 2004-04-14 2005-10-27 Nec Corporation リンク属性設定方法、経路計算方法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システム
CN101009636A (zh) * 2006-01-26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交换光网络组播业务成员动态管理的方法
CN101447913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直达光路的方法和服务器及建立直达光路的系统
CN101465781A (zh) * 2007-12-21 2009-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层网络资源优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8624A (zh) 2013-01-09
JP5866637B2 (ja) 2016-02-17
JP2013021677A (ja)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8624B (zh) 光电复合型网络节点的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441942B (zh) 基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及数据通信方法
US8244127B2 (en) Quality of service in an optical network
EP2515478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joint optimizations
CN109639388B (zh) 一种基于otn/sdh融合设备的端到端业务管理方法
Dai et al. A general model for hybrid fiber-wireless (FiWi) access network virtualization
CN102281193B (zh) 一种在光纤通道网络中实现报文转发的方法和fc设备
CN105472484B (zh) 一种电力骨干光传输网波道均衡路由波长分配方法
CN101605280A (zh) 基于多层多域光网络的双路由计算单元系统
Lin et al. Light-tree configuration for multicast traffic grooming in WDM mesh networks
CN101656898B (zh) 一种多域波长路由光网络的路径建立方法
CN105007223A (zh) 一种基于光层次架构的光网络动态多播路由波长分配方法
Huang et al. Survivable multipath traffic grooming in telecom mesh networks with inverse multiplexing
CN107615722A (zh) 传输软件定义网络(sdn)——经由分组窥探的零配置邻接
ES2842446T3 (es) Método y sistema para implementar una función de SDO, y sistema de SDON
Ruan et al. A dynamic routing algorithm with load balancing heuristics for restorable connections in WDM networks
CN101222429B (zh) 一种管理传输网络设备交换能力的系统及方法
CN105007183B (zh) 一种带有生存性感知的低成本howban无线功能部署方法
CN110139173A (zh) 一种降低光传送网端到端时延的网络分域方法
CN110062301A (zh) 路由选择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842522A (zh) 通信路由资源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4284346B (zh) 基于生存性重路由的无线光宽带接入网优化部署方法
Liu et al. Overlay multicasting at a path-level granularity for multihomed service nodes
Soproni et al. Physical impairment aware multicast routing heuristics
CN101656897B (zh) 波带交换光网络中多层多粒度业务量疏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