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3807A - 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混凝土 - Google Patents

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混凝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3807A
CN102863807A CN2012103955142A CN201210395514A CN102863807A CN 102863807 A CN102863807 A CN 102863807A CN 2012103955142 A CN2012103955142 A CN 2012103955142A CN 201210395514 A CN201210395514 A CN 201210395514A CN 102863807 A CN102863807 A CN 102863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oxy
component
anhydride
parts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55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3807B (zh
Inventor
熊金平
马玉然
方坤
李依璇
邸建军
刘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ihai Yu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SS CORROSION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SS CORROSION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SS CORROSION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955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3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3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3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3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3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混凝土。其中,该环氧沥青包括质量比为1∶4~6的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份:环氧树脂80~100份,环氧树脂稀释剂0~20份;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份:酸酐改性沥青400~500份,脂环族酸酐10~50份,脂肪族二聚酸酐50~100份,聚醚多元醇10~50份,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0~5份。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沥青避免了为使得各组分良好分散所采用的特殊粉碎分散装置及昂贵的反应器,简化了工艺并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本发明的环氧沥青同时具有优良的强度、韧性及耐疲劳性。

Description

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其包括其的混凝土。
背景技术
沥青因良好的矿物附着力和粘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铺设道路。因它是一种粘性和流动性共存的材料,所以温度较高时,它倾向于流动;而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抵抗流动。正是这种特性使得沥青高温变软,低温变脆,加热易老化,以至于道路上车流量及负荷的增加,沥青路面夏天经常出现车辙,冬天出现裂缝等破坏问题。因此,必须对对沥青进行改性以改善其性能,以满足不同场合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需要。
我国现有规范给出了改性沥青的定义:基质沥青与改性剂通过合适的工艺加工形成的混合物。通常指在沥青中加入树脂、橡胶类的聚合物、胶粉以及其他填料等改性剂,使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从广义上讲,改性沥青分为聚合物改性和非聚合物改性沥青;狭义上来说改性沥青一般指聚合物改性沥青。非聚合物改性沥青又分为矿物质填料改性沥青和添加剂改性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指使用橡胶等人工合成的高聚物作为改性剂的改性沥青,主要包括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沥青、橡胶改性沥青和树脂改性沥青。
在改性沥青的中,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是应用最广泛、研究最集中的一种。用于沥青改性的聚合物主要有以下三类:(1)热塑性弹性体:主要指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聚乙烯/丁基-聚乙烯、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等嵌段共聚物。这类材料兼具橡胶和树脂两类改性剂的结构性质。(2)橡胶类:包括丁苯橡胶、天然橡胶、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氯丁橡胶、乙丙橡胶、异丁烯异戊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橡胶等。其中丁苯橡胶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改性剂之一,其主要应用方式是胶乳。(3)树脂类:包括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乙烯(PE)、无规聚丙烯(A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酰胺等,还包括乙烯乙基丙烯酸共聚物(EEA)、聚丙烯(PP)等。
其中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是将环氧树脂加入沥青中,经过与固化剂发生的固化反应后,沥青分子分散于环氧树脂形成的网状结构中,形成不可逆的固化物,从而赋予沥青以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环氧沥青从根本上改变了沥青的热塑性性质,其新的性能使得环氧沥青在路面铺装的工程中有着十分优异的特性:强度高、刚度大、韧性好;优良的抗疲劳性能;良好的层间结合能力;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它是钢桥面铺装、路面磨耗层、超重载交通道路的理想筑路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国外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环氧树脂改性石油沥青。1961年,USP3012487中用松焦油作共容剂最终形成了一种不熔不溶的材料。此后,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材料不断涌现。1967年环氧树脂沥青混合料首次成功应用于美国San Mateo.Hayward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的铺装层,至今保持良好性能。1979年,USP4139511中提出了一种双组分的环氧树脂改性沥青,其中A组分是一种环氧树脂,B组分是顺酐改性的沥青类物质加上胺类的环氧树脂固化剂。然而B组分中的顺酐和胺类会发生反应降低稳定性。
我国的一些科研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环氧沥青的配制方法和机理进行研究,主要应用于防腐涂料行业,将环氧树脂、煤焦油沥青、固化剂及其他助剂混合,涂覆于屋顶、钢桥、管道、码头等表面进行防腐。由于煤焦油沥青中含有苯、萘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从而限制其作为道路铺装材料的大规模使用。1997年开始对道桥用环氧沥青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在专利CN 1837290A中,首先制备带羧基或酸酐基的改性沥青,以脂肪族二元酸、二聚酸或醇酸树脂、脂肪酸酐为固化剂,加入固化促进剂以胶体磨高速混合制得A组分,B组分为环氧树脂。A组分与B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得环氧沥青材料。在专利CN1592012A中,A部分为沥青、甲基四氢苯酐和自制增溶剂,B部分为环氧树脂。各组分在80~90℃混合均匀,固化完全后材料拉伸强度1.5~1.8MPa,断裂伸长率190~260%,马歇尔稳定度为59~76kN。在专利CN101003688中给出了以沥青、固化剂、促进剂、消泡剂为B组分,环氧树脂为A组分的高性能环氧沥青路面材料。
环氧树脂与沥青的性能在密度、溶度参数、极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环氧树脂的密度一般为1.14~1.8g/cm3,大于石油沥青的1.03g/cm3,双酚A型环氧树脂介电常数3.9,远大于沥青的2.6-3.0,根据极性相近相容的原理可以判断相容性差。因此,环氧树脂与沥青混合物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离析。离析后沥青与环氧树脂分层的现象,密度小的沥青浮于表面而密度大的环氧树脂沉到底部,造成表面发粘并强度降低,使车辙、裂缝等问题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其包括其的混凝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环氧沥青中的环氧树脂与沥青混合物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离析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氧沥青。该环氧沥青包括质量比为1∶4~6的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份:环氧树脂80~100份,环氧树脂稀释剂0~20份;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份:酸酐改性沥青400~500份,脂环族酸酐10~50份,脂肪族二聚酸酐50~100份,聚醚多元醇10~50份,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0~5份。
进一步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进一步地,环氧树脂稀释剂为含环氧基的缩水甘油醚类活性稀释剂,选自由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2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脂环族酸酐选自由四氢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六氢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苯二甲酸酐、纳迪克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脂肪族二聚酸酐选自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十二烯基琥珀酸酐、聚壬二酸酐、聚癸二酸酐、聚戊二酸酐、聚二十碳烷二酸酸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聚醚多元醇选自由数均分子量为4000~8000的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四氢呋喃-氧化丙烯共聚二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环氧沥青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上述组分及重量份进行称量;将B组分中的各组份放于第一反应器中,升温至100~140℃并搅拌20~30分钟混合均匀;将A组分中各组份放于第二反应器中,升温至60~70℃并搅拌均匀;将A组分加入到第一反应器中,在90~130℃温度条件下搅拌保温30~60分钟,得到环氧沥青。
进一步地,B组分中的酸酐改性沥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沥青放入第三反应器,加入沥青质量4~10%的酸酐和酸酐质量0.5~1%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以10~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30~160℃,向第三反应器中通入N2,反应3~5小时后,冷却得到酸酐改性沥青。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该混凝土包括上述环氧沥青和石料。
本发明从环氧沥青的相容性出发,采用与环氧沥青相容性好的脂肪族二聚酸酐为主固化剂,由于脂肪族二聚酸酐的固化韧性极佳但强度不足,辅以脂环族酸酐增加环氧沥青的强度。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环氧沥青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性能均一稳定,不会出现环氧树脂与沥青混合物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离析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其它专利中为使各组分良好分散所使用的特殊粉碎分散装置及昂贵的反应器,简化了工艺并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本发明的环氧沥青同时具有优良的强度与韧性、耐疲劳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环氧沥青包括质量比为1∶4~6的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份:环氧树脂100份,环氧树脂稀释剂0~20份;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份:酸酐改性沥青400~500份,脂环族酸酐10~50份,脂肪族二聚酸酐50~100份,聚醚多元醇10~50份,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0~5份。本发明从环氧沥青的相容性出发,采用与沥青相容性好的脂肪族二聚酸酐为主固化剂,由于脂肪族二聚酸酐的固化韧性极佳但强度不足,辅以脂环族酸酐增加环氧沥青的强度。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的环氧沥青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性能均一稳定,不会出现环氧树脂与沥青混合物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离析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其它专利中为使各组分良好分散所使用的特殊粉碎分散装置及昂贵的反应器,简化了工艺并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本发明的环氧沥青同时具有优良的强度与韧性、耐疲劳性。
优选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因为双酚A环氧树脂与沥青的相容性均较好,配合环氧树脂稀释剂,特别是脂肪族环氧树脂稀释剂使用,可以进一步改善环氧沥青的性能指标。优选地,环氧树脂稀释剂为含环氧基的缩水甘油醚类活性稀释剂,包括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2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因为含环氧基的缩水甘油醚类活性稀释剂不同于一般稀释剂,由于其含有环氧基团,能参与固化反应使体系更加均一;而且此类稀释剂的长碳链能够使环氧树脂与沥青额相容性增加。它起到的作用是增容、增韧而并非稀释。
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脂环族酸酐选自由四氢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六氢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苯二甲酸酐、纳迪克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脂肪族二聚酸酐选自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十二烯基琥珀酸酐、聚壬二酸酐、聚癸二酸酐、聚戊二酸酐、聚二十碳烷二酸酸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聚醚多元醇选自由分数均子量为4000~8000的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四氢呋喃-氧化丙烯共聚二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上述环氧沥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按照上述组分含量的配比进行各组分称量;将B组分中的各组份放于第一反应器中,升温至100~140℃并搅拌20~30分钟混合均匀;将A组分中各组份放于第二反应器中,升温至60~70℃并搅拌均匀;将A组分加入到第一反应器中,在100~140℃温度条件下搅拌保温30~60分钟,得到环氧沥青。拌合或不拌合石料保温30-60分钟后直接摊铺。
优选地,B组分中的酸酐改性沥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沥青放入第三反应器,加入沥青质量4~10%的酸酐和酸酐质量0.5~1%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以10~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30~160℃,向第三反应器中通入N2以排除空气防止氧气阻聚,反应3~5小时后,冷却得到酸酐改性沥青。该酸酐改性沥青是由基质沥青与顺酐发生Diels-Alder反应制得。
根据本发明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混凝土包括上述环氧沥青和石料。其中,环氧沥青大约占混凝土总重量的6%。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将升温至90-130℃的酸酐改性沥青400份放入反应器中,同时混入聚戊二酸酐35份,聚壬二酸酐30份,聚二十碳烷二酸酸酐35份,四氢苯二甲酸酐5份,纳迪克酸酐5份,聚四氢呋喃二醇10份,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1份搅拌均匀直至体系粘度均一制得B组分。将加热至60-70℃的E-51环氧树脂100份放入容器,搅拌均匀并放置直到体系粘度均一,颜色透明并无气泡,制得A组分。将A组分加入到B组分中搅拌均匀即得钢箱梁桥用的环氧沥青材料。拌入石料,压实,保温5小时制备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本身性能及制备出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见表1、表2。
实施例2
将升温至90-130℃的酸酐改性沥青420份放入反应器中,同时聚戊二酸酐35份,聚壬二酸酐20份,聚二十碳烷二酸酸酐15份,聚异丁烯丁二酸酐15份,纳迪克酸酐14份,聚四氢呋喃二醇20份,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2份搅拌均匀直至体系粘度均一制得B组分。将加热至60-70℃的E-51环氧树脂90份放入容器,加入10份环氧活性稀释剂,搅拌均匀并放置直到体系粘度均一,颜色透明并无气泡,制得A组分。将A组分加入到B组分中搅拌均匀即得钢箱梁桥用的环氧沥青材料。拌入石料,压实,保温5小时制备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本身性能及制备出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见表1、表2。
实施例3
将升温至90-130℃的酸酐改性沥青450份放入反应器中,同时聚戊二酸酐35份,聚壬二酸酐20份,聚异丁烯丁二酸酐15份,纳迪克酸酐14份,聚四氢呋喃二醇30份,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1份搅拌均匀直至体系粘度均一制得B组分。将加热至60-70℃的E-51环氧树脂85份放入容器,加入15份环氧活性稀释剂,搅拌均匀并放置直到体系粘度均一,颜色透明并无气泡,制得A组分。将A组分加入到B组分中搅拌均匀即得钢箱梁桥用的环氧沥青材料。拌入石料,压实,保温5小时制备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本身性能及制备出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见表1、表2。
实施例4
将升温至90-130℃的酸酐改性沥青480份放入反应器中,同时聚戊二酸酐35份,聚壬二酸酐20份,聚二十碳烷二酸酸酐15份,聚异丁烯丁二酸酐15份,甲基六氢苯酐15份,纳迪克酸酐14份,聚四氢呋喃二醇40份,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1份搅拌均匀直至体系粘度均一制得B组分。将加热至60-70℃的E-51环氧树脂80份放入容器,加入20份环氧活性稀释剂,搅拌均匀并放置直到体系粘度均一,颜色透明并无气泡,制得A组分。将A组分加入到B组分中搅拌均匀即得钢箱梁桥用的环氧沥青材料。拌入石料,压实,保温5小时制备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本身性能及制备出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见表1、表2。
实施例5
将升温至90-130℃的酸酐改性沥青485份放入反应器中,同时混入聚癸二酸酐25份,聚壬二酸酐20份,十二烯基琥珀酸酐30份,四氢苯二甲酸酐7份,甲基六氢苯酐8份,纳迪克酸酐4份,聚氧化丙烯二醇50份,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5份搅拌均匀直至体系粘度均一制得B组分。将加热至60-70℃的E-51环氧树脂85份放入容器,加入15份环氧活性稀释剂,搅拌均匀并放置直到体系粘度均一,颜色透明并无气泡,制得A组分。将A组分加入到B组分中搅拌均匀即得钢箱梁桥用的环氧沥青材料。拌入石料,压实,保温5小时制备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本身性能及制备出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见表1、表2。
实施例6:
将升温至90-130℃的酸酐改性沥青500份放入反应器中,同时混入聚壬二酸酐20份,聚二十碳烷二酸酸酐30份,四氢苯二甲酸酐17份,甲基六氢苯酐18份,纳迪克酸酐15份,聚四氢呋喃二醇10份,搅拌均匀直至体系粘度均一制得B组分。将加热至60-70℃的E-51环氧树脂85份放入容器,加入15份环氧活性稀释剂,搅拌均匀并放置直到体系粘度均一,颜色透明并无气泡,制得A组分。将A组分加入到B组分中搅拌均匀即得钢箱梁桥用的环氧沥青材料。拌入石料,压实,保温5小时制备环氧沥青混凝土。材料本身性能及制备出的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见表1、表2。
按照实施例1-6的配比进行实验,A、B组分混合均匀后常温放置自然冷却,30天后观察表面,固化情况良好、表面光滑,沥青未与环氧树脂离析。
附表1环氧沥青材料性能
 实施例   1   2   3   4   5   6
 拉伸强度(MPa)   1.6   1.9   2.2   1.8   2.3   1.9
 断裂伸长率(%)   205   211   224   245   200   240
 粘度增加至1000cp的时间(min)   60   59   62   55   44   40
附表2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实施例   1   2   3   4   5   6
  马歇尔稳定度(KN)   45   52   66   46   60   64
  流值(0.1mm)   3.79   4.02   4.12   3.98   4.00   4.01
  孔隙率(%)   2.6   2.4   2.9   2.7   2.7   2.9
目前国产环氧沥青拉伸强度为1.5~1.8MPa,从表1、2的数据看以看出,本发明环氧沥青的拉伸强度与马歇尔稳定度较高,平均拉伸强度为1.95MPa。
本发明的宗旨是以简单的工艺及原料制备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环氧沥青材料。目前美国环氧沥青为60000~70000元一吨,日本环氧沥青为60000~80000元一吨,国产环氧沥青为40000~50000元一吨;本发明生产的环氧沥青成本仅为20000元每吨。说明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的原料价格较低,不需特殊的生产设备,不但简化了生产工艺,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环氧沥青,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比为1∶4~6的A组分和B组分,
其中,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份:
环氧树脂          80~100份,
环氧树脂稀释剂    0~20份;
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份:
Figure FDA000022691899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稀释剂为含环氧基的缩水甘油醚类活性稀释剂,所述含环氧基的缩水甘油醚类活性稀释剂选自由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2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脂环族酸酐选自由四氢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六氢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苯二甲酸酐、纳迪克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二聚酸酐选自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十二烯基琥珀酸酐、聚壬二酸酐、聚癸二酸酐、聚戊二酸酐、聚二十碳烷二酸酸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选自由数均分子量为4000~8000的聚氧化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四氢呋喃-氧化丙烯共聚二醇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7.一种环氧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环氧沥青的组分及重量份进行称量;
将所述B组分中的各组份放于第一反应器中,升温至100~140℃并搅拌20~30分钟混合均匀;
将所述A组分中各组份放于第二反应器中,升温至60~70℃并搅拌均匀;
将所述A组分加入到所述第一反应器中,在90~130℃温度条件下搅拌保温30~60分钟,得到所述环氧沥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中的酸酐改性沥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将沥青原料放入第三反应器,加入所述沥青质量4~10%的酸酐和酸酐质量0.5~1%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以10~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30~160℃,向所述第三反应器中通入N2,反应3~5小时后,冷却得到所述酸酐改性沥青。
9.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环氧沥青和石料。
CN201210395514.2A 2012-10-17 2012-10-17 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混凝土 Active CN102863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5514.2A CN102863807B (zh) 2012-10-17 2012-10-17 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混凝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5514.2A CN102863807B (zh) 2012-10-17 2012-10-17 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混凝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3807A true CN102863807A (zh) 2013-01-09
CN102863807B CN102863807B (zh) 2015-07-01

Family

ID=47442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5514.2A Active CN102863807B (zh) 2012-10-17 2012-10-17 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混凝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380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0902A (zh) * 2013-07-22 2013-10-23 天长市银狐漆业有限公司 一种耐超低温的环氧沥青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3038A (zh) * 2014-01-21 2014-05-07 南通东南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环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7787A (zh) * 2015-06-29 2015-11-04 江苏大学 一种低成本长容留时间高性能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4987A (zh) * 2018-06-20 2018-11-13 深圳博元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增韧的环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4411A (zh) * 2018-07-26 2018-12-21 江苏增光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环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946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环氧沥青颗粒、全油基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774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环氧沥青、水基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34116A (zh) * 2020-05-22 2020-08-14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用于重载交通公路的环氧沥青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9511A (en) * 1976-11-19 1979-02-13 Nippon Oil Company, Ltd. Asphalt compositions
CN100348668C (zh) * 2006-04-28 2007-11-14 黄卫 道桥用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5623A (zh) * 2009-12-30 2010-06-16 同济大学 一种温拌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1109956A1 (zh) * 2010-03-09 2011-09-15 东南大学 宽温度域高性能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9511A (en) * 1976-11-19 1979-02-13 Nippon Oil Company, Ltd. Asphalt compositions
CN100348668C (zh) * 2006-04-28 2007-11-14 黄卫 道桥用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5623A (zh) * 2009-12-30 2010-06-16 同济大学 一种温拌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1109956A1 (zh) * 2010-03-09 2011-09-15 东南大学 宽温度域高性能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0902A (zh) * 2013-07-22 2013-10-23 天长市银狐漆业有限公司 一种耐超低温的环氧沥青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3038A (zh) * 2014-01-21 2014-05-07 南通东南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环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3038B (zh) * 2014-01-21 2015-11-18 南通东南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环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7787A (zh) * 2015-06-29 2015-11-04 江苏大学 一种低成本长容留时间高性能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4987A (zh) * 2018-06-20 2018-11-13 深圳博元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增韧的环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4987B (zh) * 2018-06-20 2021-04-20 深圳博元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增韧的环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4411A (zh) * 2018-07-26 2018-12-21 江苏增光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环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4411B (zh) * 2018-07-26 2021-05-18 江苏增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环氧沥青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946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环氧沥青颗粒、全油基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774A (zh) * 2018-09-20 2020-03-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环氧沥青、水基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34116A (zh) * 2020-05-22 2020-08-14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用于重载交通公路的环氧沥青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3807B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3807B (zh) 环氧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混凝土
KR101239399B1 (ko) 개질 아스팔트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WO2014129758A1 (ko) 새로운 중온 고점탄성 개질제의 조성물과 그 제조방법 그리고 중온 개질 신규 및 재생 아스팔트콘크리트 혼합물의 조성물과 그 제조방법
CN109777134B (zh) 一种高模量温拌沥青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91964B (zh) 一种彩色铺面用胶结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85871B (zh) 一种采用环氧树脂和橡胶粉改性的沥青
CN101767957B (zh) 沥青混合料改性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1967286B (zh) 改性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2190A (zh) 一种有机蒙脱土改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8876B (zh) 一种路桥用环氧沥青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0769A (zh) 一种高强型冷铺沥青混合料用常温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79879A (zh) 一种改性沥青组合物及其生产工艺
CN103483834A (zh) 一种环氧化物改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2993757B (zh) 一种稳定型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04910812A (zh) 一种防水涂料
CN104403333A (zh) 改性沥青胶结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19718A (zh) 一种高模量沥青添加剂
CN114873953B (zh) 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冷拌钢渣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55673B (zh) 一种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6927A (zh) 反应型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及其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880576A (zh) 一种改性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Meng et al. Review of emulsified asphalt modification mechanisms and perform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CN108676372A (zh) 一种高速铁路防水封闭层用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07726B1 (ko) Sis 및 sbs를 포함하는 불투수성 방수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 조성물과 믹싱 시스템 투입 장비를 이용한 일체형 불투수성 방수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시공방법
CN105130256B (zh) 一种节能降耗型沥青混凝土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ong Jinping

Inventor after: Di Jianjun

Inventor after: Ma Yuran

Inventor after: Fang Kun

Inventor after: Li Yixuan

Inventor after: Liu Xiaoping

Inventor before: Xiong Jinping

Inventor before: Ma Yuran

Inventor before: Fang Kun

Inventor before: Li Yixuan

Inventor before: Di Jianjun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p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XIONG JINPING MA YURAN FANG KUN LI YIXUAN DI JIANJUN LIU XIAOPING TO: XIONG JINPING DI JIANJUN MA YURAN FANG KUN LI YIXUAN LIU XIAOP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7

Address after: 100191 915, Haitai building, 229 Beisihuan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ihai Yunz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Court Road, No. 20 century Xingyuan building, 14 floo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SS Corrosion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ixuan

Inventor after: Xiong Jinping

Inventor after: Di Jianjun

Inventor after: Ma Yuran

Inventor after: Fang Kun

Inventor after: Liu Xiaoping

Inventor before: Xiong Jinping

Inventor before: Di Jianjun

Inventor before: Ma Yuran

Inventor before: Fang Kun

Inventor before: Li Yixuan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