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9639B -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9639B
CN102849639B CN201210352671.5A CN201210352671A CN102849639B CN 102849639 B CN102849639 B CN 102849639B CN 201210352671 A CN201210352671 A CN 201210352671A CN 102849639 B CN102849639 B CN 1028496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end cap
bearing
shaft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526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9639A (zh
Inventor
刘�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ELECTRIC CIRCUIT HOI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ELECTRIC CIRCUIT HOI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ELECTRIC CIRCUIT HOI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ELECTRIC CIRCUIT HOI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526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96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9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9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9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96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属于电力输变电线路施工器械技术领域。绞磨机包括底盘、绞磨盘和减速箱,摆线轮减速装置包括凸轮轴,在凸轮轴上构成左、右凸轮,在左凸轮上设置左行星齿轮,在右凸轮上设置右行星齿轮;轴盘,轴盘的中央设有凸轮轴轴承,左、右行星齿轮套置在一组行星齿轮配合轴上;齿圈,在齿圈的外壁上构成一组齿圈定位槽;左、右端盖,在左端盖的下部具有端盖支承脚,左、右端盖连接,绞磨盘连接轴支承在左端盖上且伸出左端盖与绞磨盘连接,特点:左端盖由第一板件、第一管件、第二板件、第二管件和第三板件构成。优点:增加左、右端盖的强度,避免出现油液渗漏现象;节省材料,体现快速安装;满足绞磨机的小型化要求。

Description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输变电线路施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摆线轮差速装置也称摆线轮减速装置或行星减速装置,配套在作为电力输变电线路施工、维修中作牵引、紧线、立杆、立塔、设备如变压器吊装等的专用设施的绞磨机上,介于绞磨机的动力源与绞磨盘之间,并且由其将动力源(通常使用汽油机或类似的动力)的每分钟高达上千乃至数千转的转速变为低转速并传递给绞磨盘。
关于绞磨机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略以例举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1171618Y(绞磨机)、公布号CN102249164A(机动绞磨机〈由本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并且已授权〉)、CN201180071Y(手扶双磨筒绞磨机)、CN201545644U(一种液压式绞磨机)和CN202390133U(便携式绞磨机),等等。
并不限于上面例举的绞磨机均毫不例外地配套有摆线轮差速装置,摆线轮差速装置同样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由本申请人提出的授权公告号为CN2848809Y推荐的“绞磨机的差速机构”和CN201012886Y提供的“绞磨机的差速机构”。
前述的CN2848809Y和CN201012886Y虽然各有相应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通弊:其一,由于左、右端盖(也称左、右轴端盖)为铸造件(铸造铝合金),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如气孔、砂眼之类的情形,不仅整体强度难以保障,而且渗油无法避免,尤其由于整体强度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在左、右端盖上均一体构成有端盖支承脚(业界习惯称挂脚),由端盖支承脚支承于底盘上,从而导致原材料浪费并且增加安装工作量,因为在安装时需将左右端盖上的端盖支承脚与底盘固定;其二,由于为了尽可能确保左右端盖的自身强度,因此将左右端盖的整体形状均设计成斗笠的形状,从而致使体积增大,具体而言,使摆线轮减速装置的长度不合理地增加3-5㎝左右,从而影响了绞磨机整体体积的小型化。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将铸造件作为左、右端盖而藉以杜绝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油液渗泄并且可显著增加强度、有利于减少端盖支承脚的数量而藉以节约材料并且减少安装工作量和有益于显著缩小左、右端盖的整体体积而藉以满足绞磨机的小型化要求的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所述的绞磨机包括一长方体的并且呈框架状的底盘、对应于底盘左端的绞磨盘和设置在底盘右端的减速箱,所述的摆线轮减速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减速箱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一凸轮轴,在该凸轮轴上构成有一左凸轮和一右凸轮,左、右凸轮的突起方向相反,在左凸轮上通过左行星齿轮轴承转动地设置有一左行星齿轮,而在右凸轮上通过右行星齿轮轴承转动地设置有一右行星齿轮;一轴盘,该轴盘的中央设有一凸轮轴轴承,所述的凸轮轴朝向轴盘的一端与凸轮轴轴承相配合,轴盘朝向所述绞磨盘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绞磨盘连接轴,而轴盘朝向所述左行星齿轮的一侧并且围绕该一侧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一组行星齿轮配合轴,所述的左、右行星齿轮均转动地套置在该一组行星齿轮配合轴上;具有齿圈腔并且在齿圈腔的腔壁上构成有齿圈齿的一齿圈,在齿圈的外壁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齿圈定位槽,所述的轴盘、左行星齿轮以及右行星齿轮位于所述的齿圈腔内,并且左行星齿轮以及右行星齿轮与所述齿圈齿相啮合;一左端盖和一右端盖,在左端盖的下部具有一端盖支承脚,端盖支承脚支承在所述的底盘上,左、右端盖彼此固定连接,其中:左端盖位于所述齿圈的左侧,对所述齿圈腔的左腔口封闭,而右端盖位于齿圈的右侧,对齿圈腔的右腔口封闭,所述的绞磨盘连接轴转动地支承在左端盖上并且伸出左端盖与所述绞磨盘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端盖由第一板件、第一管件、第二板件、第二管件和第三板件构成,第一板件与第一管件的左端焊接固定,第一管件的右端与第二板件焊接固定,第二管件的左端与第二板件焊接固定,而第二管件的右端与第三板件焊接固定,其中:第一板件的直径与第一管件的外径相等,第二板件的直径与第二管件的外径相等,并且第三板件的直径大于第二板件的直径,而第二板件的直径大于第一板件的直径,所述的右端盖与第三板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一管件管腔内设置有一对绞磨盘连接轴支承轴承,所述的绞磨盘连接轴转动地支承在绞磨盘连接轴支承轴承上,所述的端盖支承脚固定在所述第三板件上,在该第三板件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第一螺钉孔,在各第一螺钉孔上配设有端盖固定螺钉,所述的右端盖的形状呈圆盘形,该右端盖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螺钉孔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第一螺钉孔的数量相等的一组第二螺钉孔,所述的端盖固定螺钉穿过第二螺钉孔并且由螺母限定,所述的齿圈定位槽与第一螺钉孔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与第一螺钉孔相对应,所述端盖固定螺钉的中部抵挡在所述的齿圈定位槽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右端盖朝向所述齿圈的一侧构成有一齿圈配合凸台,而齿圈的所述齿圈腔的右腔口的部位构成有一凹腔,所述齿圈配合凸台与凹腔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速箱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转动地支承在减速箱朝向所述右端盖一侧的箱壁上并且伸展到箱壁外与所述的凸轮轴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箱壁朝向所述右端盖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的位置固定有一输出轴轴承座,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轴承座上,并且伸展到输出轴轴承座外,所述的凸轮轴朝向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轴承座上,并且在凸轮轴朝向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一端的轴向中央构成有花键孔,而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朝向凸轮轴的一端的轴体上构成有花键,花键与花键孔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右端盖朝向所述输出轴轴承座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突起于右端盖的表面的端盖支承座,而在输出轴轴承座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输出轴轴承座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端盖支承座台阶和一蔽护套配合台阶,端盖支承座与端盖支承座台阶相配合,并且在端盖支承座与蔽护套配合台阶之间设置有一蔽护套,该蔽护套的一侧与端盖支承座相配合,而另一侧与蔽护套配合台阶固定。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端盖支承座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该外壁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钢丝槽,在该钢丝槽内设置有一钢丝,并且该钢丝的表面探出钢丝槽,在所述蔽护套朝向端盖支承座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一钢丝探入凹槽,所述的钢丝探入该钢丝探入凹槽内,而在蔽护套朝向所述输出轴轴承座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蔽护套螺纹,该蔽护套螺纹与所述蔽护套配合台阶螺纹固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行星齿轮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行星齿轮配合轴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而在所述的右行星齿轮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相等的第二行星齿轮配合轴孔,所述的行星齿轮配合轴插入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和第二行星齿轮配合轴孔内。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绞磨盘连接轴上构成有绞磨盘连接轴花键,而在所述的绞磨盘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开设有一绞磨盘花键孔,绞磨盘连接轴花键与绞磨盘花键孔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板件的直径与所述右端盖的直径相等。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左端盖采用了板件与管件相互组合的结构,并且将右端盖的形状构成为圆盘形,因而可显著增加左、右端盖的强度,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使用铸造件用作左、右端盖,因而可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油液渗漏现象;由于省去了用于支承右端盖的支承脚,因而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有助于体现快速安装;由于左、右端盖的结构合理,特别是右端盖采用了扁平的圆盘体的形状,因而可以使绞磨机的整体长度缩短3-5㎝左右,有利于满足绞磨机的小型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长方体的并且为框架状构造的并且为长方体的底盘1,开设在底盘1上的底盘螺钉孔11的作用是供示意在图中的减速箱3与之固定,以及供图中未示出的动力源如汽油机安装,动力源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可以通过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CN2853745Y、CN201012886Y和CN2848809Y等的阅读得到充分理解。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左和右之类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概念均是依据目前由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此不能凭此而限制本发明方案。绞磨盘2位于底盘1的左端,而减速箱3位于底盘1的右端,本发明的摆线轮减速装置位于绞磨盘2与减速箱3之间。
在绞磨盘2的轴向中央或者称绞磨盘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开设有一绞磨盘花键孔21。减速箱3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转动地支承在减速箱3朝向摆线轮减速装置一侧的箱壁32上,具体是:在箱壁32的外壁上用螺钉固定一输出轴轴承座321,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通过第一轴承311转动地支承输出轴轴承座321上,并且伸展到输出轴轴承座321外,在该伸出输出轴轴承座321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的轴体上构成有花键312。由图所示,在输出轴轴承座321上构成有一端盖支承座台阶3211和一蔽护套配合台阶3212。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摆线轮减速装置的结构作详细说明,在示出的凸轮轴4的左端构成有一左凸轮41,而右端构成有一右凸轮42,左、右凸轮41、42的凸向相反,在左凸轮41上通过左行星齿轮轴承4111设置有一左行星齿轮411,并且在左行星齿轮411上以等距离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本实施例为六个,但不受此数量制约)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12;在右凸轮42上通过右行星齿轮轴承4211设有一右行星齿轮421,并且在右行星齿轮421上在对应于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12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12相等的第二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22。凸轮轴4的右端即朝向前述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43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轴承座321上,并且在凸轮轴4的轴向中央或者称长度方向的中央开设有一花键孔44,当前述的花键312插入花键孔44内时,便可实现凸轮轴4与减速箱3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传动连接。
在给出的轴盘5的中央设有一凸轮轴轴承51,前述的凸轮轴4的右端即朝向轴盘5的一端与凸轮轴轴承51配合,在轴盘5左侧即朝向绞磨盘2的一侧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绞磨盘连接轴52,在该绞磨盘连接轴52上构成有绞磨盘连接轴花键521,绞磨盘连接轴花键521与前述的绞磨盘花键孔21传动连接,并且绞磨盘连接轴52在穿过绞磨盘2后通过支承轴承522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底盘1左端的支架12上(图2示)。在轴盘5朝向左行星齿轮411的一侧并且围绕轴盘5的圆周方向以等距离的间隔状态延伸有一组行星齿轮配合轴53,并且在各行星齿轮配合轴53上套设有轴套531。由于上面已提及,一组第一、第二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12、422的数量各为六个,因此一组行星齿轮配合轴53的数量也为六个,各行星齿轮配合轴53连同轴套531依次穿过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12和第二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22,从而由第一、第二行星齿轮411、421的旋转而带动轴盘5旋转。
给出的齿圈6具有一齿圈腔61,在齿圈腔61的内壁上(即腔壁上)并且围绕内壁的圆周方向构成有齿圈齿611,前述的左、右行星齿轮411、421位于齿圈腔61内并且均与齿圈齿611相啮合。由图所示,在齿圈6的齿圈腔61的右腔口的部位构成有一凹腔612,而齿圈腔61的左腔口的部位构成有一配合凸台腔613,在齿圈6的外壁上以等距离间隔状态设有一组齿圈定位槽63。
请重点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给出了由板件与管件相互组合而构成的一左端盖7,该左端盖7包括第一板件71、第一管件72、第二板件73、第二管件74和第三板件75,第一板件71为圆盘形钢板,通过焊接方式与由钢管充任的第一管件72的左端焊固,第一管件72的右端与第二板件73焊接固定,第二板件73为圆盘形的钢板,第二管件74为钢管,该第二管件74的左端与第二板件73焊接固定,而右端与第三板件75焊接固定,该第三板件75为圆盘形的钢板。
前述的第一板件71的直径与第一管件72的外径相等,第二板件73的直径与第二管件74的外径相等,并且第三板件75的直径大于第二板件73的直径,而第二板件73的直径大于第一板件71的直径,从而使左端盖7具有两个台阶,第一个台阶实质上由第一管件72形成,而第二台阶由第二管件74形成,使左端盖7的直径自左向右逐渐扩大。其中:第三板件75的直径与下面还要描述的右端盖8的直径相同。由图2所示,在第一管件72的管腔内设有一对绞磨盘连接轴支承轴承721,前述的绞磨盘连接轴52转动地支承在绞磨盘连接轴支承轴承721上。又,在第三板件75上并且围绕第三板件75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第一螺钉孔751,在各第一螺钉孔751上配设(插设)一端盖固定螺钉7511。及,在第三板件75朝向前述的齿圈6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配合凸台腔613的位置构成有一齿圈座台阶752,齿圈座台阶752与配合凸台腔613相互配合。还,在第三板件75朝向底盘1的部位以焊接方式焊固有一端盖支承脚76,该端盖支承脚76固定在固定板条761上,固定板条761用紧固螺钉7611与前述的底盘螺钉孔11固定。前述的齿圈定位槽63的数量与第一螺钉孔751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
由上述对左端盖7的描述可知,整个左端盖7实质上是通过钣金加工而获得的,具体地讲,由第一、第二管件72、74以及第一、第二、第三板件71、73、75相互组合构成,就强度而言,显著高于已有技术的铝合金铸件,就密封性能而言,因不存在气孔、砂眼之类的情形,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不希望出现的油液(润滑油)渗漏现象。
给出的右端盖8的形状呈圆盘体的形状,并且是扁平的圆盘体,其由钢板担当,该右端盖8朝向前述齿圈6的一侧(左侧)并且在对应于凹腔612的位置构成有一齿圈配合凸台81,齿圈配合凸台81与凹腔612相配合,而右端盖8的右侧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突起于右端盖8的表面的端盖支承座82,该端盖支承座82支承于前述的端盖支承座台阶3211上,并且在端盖支承座82的外壁上开设有一钢丝槽821,在钢丝槽821内设置有一钢丝8211,该钢丝8211略以探出钢丝槽821。在右端盖8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第一螺钉孔751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第一螺钉孔751相等的第二螺钉孔83,前述的端盖固定螺钉7511穿过第二螺钉孔83并且用螺母75111限定。从而由左、右端盖7、8的配合而对齿圈6的齿圈腔61实施封闭。依据公知常识,在左端盖7与齿圈6的配合部位以及在右端盖8与齿圈6的配合部位均使用齿圈密封圈62(图2示)。又,前述的端盖固定螺钉7511的中部探入前述的齿圈定位槽63对齿圈6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前述的齿圈配合凸台81与蔽护套配合台阶3212之间配设有一蔽护套9,具体是:在蔽护套9朝向齿圈配合凸台81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一钢丝8211探入凹槽91,前述的钢丝8211探入凹槽91内,使齿圈配合凸台81与蔽护套9形成滑动配合关系;在蔽护套9朝向蔽护套配合台阶3212一侧的内壁上构成有蔽护套螺纹92,该蔽护套螺纹92与蔽护套配合台阶3212上的螺纹相配合,从而使蔽护套9实现与输出轴轴承座321相固定。由右端盖8的结构可知,相对于已有技术无需依赖支撑脚支在于底盘1上,既可节约材料,又可增进安装速度。
为了便于使钢丝8211引入钢丝槽821与钢丝探入凹槽91内,因此在蔽护套9上开设有一长度优选为1-3㎝的钢丝导入槽93,该钢丝导入槽93与钢丝探入凹槽91相通。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尤其在制造过程中,纵使底盘1的平整度存在极其微渺的差异,那么当减速箱3安装于底盘1上后,减速箱3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的花键312与凸轮轴4的花键孔44之间的水平程度即配合程度会受到影响,于是在使用过程中花键孔44会出现严重的磨损现象(业界称崩牙),甚至会使花键孔44渐渐磨损成光孔,导致减速箱3的动力无法通过凸轮轴4传递。而本发明方案通过设置蔽护套9将右端盖8的齿圈配合凸台81与输出轴轴承座321之间保持同心,藉以确保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与凸轮轴4的同心度,避免损及花键孔44。经本申请人在保密措施下的对比试验,由于蔽护套9的设置,使凸轮轴4的花键孔44的寿命比已有技术提高4倍以上(使用寿命延长4倍以上)。此外,蔽护套9还可起到使减速箱3与右端盖8之间的整体观瞻效果。
当动力源如前述的汽油机将动力传递给减速箱3后,由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的花键312带动凸轮轴4,由于左、右行星齿轮411、421分别设置在左、右凸轮41、42上,于是当凸轮轴4转动一圈,那么左、右行星齿轮411、421便转过一个齿位。由于轴盘5通过其上的一组行星齿轮配合轴53与左、右行星齿轮411、421相配合,又由于齿圈6由其外壁上的齿圈定位槽63被端盖固定螺钉7511限位,即齿圈6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左、右行星齿轮411、421围绕齿圈6的齿圈腔61的齿圈齿611回转,同时带动轴盘5回转一个齿位。因轴盘5的绞磨连接轴52与绞磨盘2连接因此绞磨盘2便缓慢旋转,从而实现将减速箱3的高速度回转变为低速度输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客观地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并且如实地体现了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5)

1.一种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所述的绞磨机包括一长方体的并且呈框架状的底盘(1)、对应于底盘左端的绞磨盘(2)和设置在底盘(1)右端的减速箱(3),所述的摆线轮减速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减速箱(3)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传动连接的一凸轮轴(4),在该凸轮轴(4)上构成有一左凸轮(41)和一右凸轮(42),左、右凸轮(41、42)的突起方向相反,在左凸轮(41)上通过左行星齿轮轴承(4111)转动地设置有一左行星齿轮(411),而在右凸轮(42)上通过右行星齿轮轴承(4211)转动地设置有一右行星齿轮(421);一轴盘(5),该轴盘(5)的中央设有一凸轮轴轴承(51),所述的凸轮轴(4)朝向轴盘(5)的一端与凸轮轴轴承(51)相配合,轴盘(5)朝向所述绞磨盘(2)的一侧并且位于该一侧的中央位置延伸有一绞磨盘连接轴(52),而轴盘(5)朝向所述左行星齿轮(411)的一侧并且围绕该一侧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一组行星齿轮配合轴(53),所述的左、右行星齿轮(411、421)均转动地套置在该一组行星齿轮配合轴(53)上;具有齿圈腔(61)并且在齿圈腔(61)的腔壁上构成有齿圈齿(611)的一齿圈(6),在齿圈(6)的外壁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齿圈定位槽(63),所述的轴盘(5)、左行星齿轮(411)以及右行星齿轮(421)位于所述的齿圈腔(61)内,并且左行星齿轮(411)以及右行星齿轮(421)与所述齿圈齿(611)相啮合;一左端盖(7)和一右端盖(8),在左端盖(7)的下部具有一端盖支承脚(76),端盖支承脚(76)支承在所述的底盘(1)上,左、右端盖(7、8)彼此固定连接,其中:左端盖位于所述齿圈(6)的左侧,对所述齿圈腔(61)的左腔口封闭,而右端盖(8)位于齿圈(6)的右侧,对齿圈腔(61)的右腔口封闭,所述的绞磨盘连接轴(52)转动地支承在左端盖(7)上并且伸出左端盖(7)与所述绞磨盘(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端盖(7)由第一板件(71)、第一管件(72)、第二板件(73)、第二管件(74)和第三板件(75)构成,第一板件(71)与第一管件(72)的左端焊接固定,第一管件(72)的右端与第二板件(73)焊接固定,第二管件(74)的左端与第二板件(73)焊接固定,而第二管件(74)的右端与第三板件(75)焊接固定,其中:第一板件(71)的直径与第一管件(72)的外径相等,第二板件(73)的直径与第二管件(74)的外径相等,并且第三板件(75)的直径大于第二板件(73)的直径,而第二板件(73)的直径大于第一板件(71)的直径,所述的右端盖(8)与第三板件(75)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第一管件(72)管腔内设置有一对绞磨盘连接轴支承轴承(721),所述的绞磨盘连接轴(52)转动地支承在绞磨盘连接轴支承轴承(721)上,所述的端盖支承脚(76)固定在所述第三板件(75)上,在该第三板件(75)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第一螺钉孔(751),在各第一螺钉孔(751)上配设有端盖固定螺钉(7511),所述的右端盖(8)的形状呈圆盘形,该右端盖(8)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螺钉孔(751)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第一螺钉孔(751)的数量相等的一组第二螺钉孔(83),所述的端盖固定螺钉(7511)穿过第二螺钉孔(83)并且由螺母(75111)限定,所述的齿圈定位槽(63)与第一螺钉孔(751)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与第一螺钉孔(751)相对应,所述端盖固定螺钉(7511)的中部抵挡在所述的齿圈定位槽(63)上,所述的减速箱(3)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转动地支承在减速箱(3)朝向所述右端盖(8)一侧的箱壁(32)上并且伸展到箱壁(32)外与所述的凸轮轴(4)传动连接,在所述箱壁(32)朝向所述右端盖(8)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的位置固定有一输出轴轴承座(321),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通过第一轴承(311)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轴承座(321)上,并且伸展到输出轴轴承座(321)外,所述的凸轮轴(4)朝向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43)转动地支承在输出轴轴承座(321)上,并且在凸轮轴(4)朝向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一端的轴向中央构成有花键孔(44),而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31)朝向凸轮轴(4)的一端的轴体上构成有花键(312),花键(312)与花键孔(44)相配合,在所述右端盖(8)朝向所述输出轴轴承座(321)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突起于右端盖(8)的表面的端盖支承座(82),而在输出轴轴承座(321)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输出轴轴承座(32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端盖支承座台阶(3211)和一蔽护套配合台阶(3212),端盖支承座(82)与端盖支承座台阶(3211)相配合,并且在端盖支承座(82)与蔽护套配合台阶(3212)之间设置有一蔽护套(9),该蔽护套(9)的一侧与端盖支承座(82)相配合,而另一侧与蔽护套配合台阶(3212)固定,在所述的端盖支承座(82)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该外壁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钢丝槽(821),在该钢丝槽(821)内设置有一钢丝(8211),并且该钢丝(8211)的表面探出钢丝槽(821),在所述蔽护套(9)朝向端盖支承座(82)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一钢丝探入凹槽(91),所述的钢丝(8211)探入该钢丝探入凹槽(91)内,而在蔽护套(9)朝向所述输出轴轴承座(321)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蔽护套螺纹(92),该蔽护套螺纹(92)与所述蔽护套配合台阶(3212)螺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端盖(8)朝向所述齿圈(6)的一侧构成有一齿圈配合凸台(81),而齿圈(6)的所述齿圈腔(61)的右腔口的部位构成有一凹腔(612),所述齿圈配合凸台(81)与凹腔(612)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行星齿轮(41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行星齿轮配合轴(53)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12),而在所述的右行星齿轮(421)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12)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12)相等的第二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22),所述的行星齿轮配合轴(53)插入第一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12)和第二行星齿轮配合轴孔(4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绞磨盘连接轴(52)上构成有绞磨盘连接轴花键(521),而在所述的绞磨盘(2)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开设有一绞磨盘花键孔(21),绞磨盘连接轴花键(521)与绞磨盘花键孔(21)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板件(75)的直径与所述右端盖(8)的直径相等
CN201210352671.5A 2012-09-21 2012-09-21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96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2671.5A CN102849639B (zh) 2012-09-21 2012-09-21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52671.5A CN102849639B (zh) 2012-09-21 2012-09-21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9639A CN102849639A (zh) 2013-01-02
CN102849639B true CN102849639B (zh) 2014-09-10

Family

ID=47396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5267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9639B (zh) 2012-09-21 2012-09-21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963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89763A (en) * 1986-04-21 1987-11-04 Midwest Pneumatics Limited Electric cable storage in balancer
CN2848809Y (zh) * 2005-12-19 2006-12-20 常熟市电力线路起重机有限公司 绞磨机的差速机构
CN101024473A (zh) * 2007-02-08 2007-08-29 常熟市常福电力机具有限公司 绞磨机的差速机构
CN201485209U (zh) * 2009-08-25 2010-05-26 宁波中皇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绞盘
CN102249164A (zh) * 2011-07-22 2011-11-23 常熟市电力线路起重机有限公司 机动绞磨机
CN202864781U (zh) * 2012-09-21 2013-04-10 常熟市电力线路起重机有限公司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793B2 (ja) * 1994-04-04 1996-02-28 株式会社岡本製作所 ウイン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89763A (en) * 1986-04-21 1987-11-04 Midwest Pneumatics Limited Electric cable storage in balancer
CN2848809Y (zh) * 2005-12-19 2006-12-20 常熟市电力线路起重机有限公司 绞磨机的差速机构
CN101024473A (zh) * 2007-02-08 2007-08-29 常熟市常福电力机具有限公司 绞磨机的差速机构
CN201485209U (zh) * 2009-08-25 2010-05-26 宁波中皇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绞盘
CN102249164A (zh) * 2011-07-22 2011-11-23 常熟市电力线路起重机有限公司 机动绞磨机
CN202864781U (zh) * 2012-09-21 2013-04-10 常熟市电力线路起重机有限公司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9639A (zh)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0222B (zh) 圆柱齿轮差速器
CN106195137B (zh) 一种中空型齿轮传动减速装置
CN101994782A (zh) 中空减速器
CN102249164B (zh) 机动绞磨机
CN202864781U (zh)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CN102849637B (zh) 绞磨机的摆线轮减速装置与动力源的配合结构
CN102849639B (zh) 绞磨机的摆线轮差速装置
CN102849638B (zh) 绞磨机的摆线轮减速装置
CN202864779U (zh) 绞磨机的摆线轮减速装置
CN206878639U (zh) 一种中空礼帽型刚轮输出谐波减速器的中空一体电机
CN202864780U (zh) 绞磨机的摆线轮减速装置与动力源的配合结构
CN203865913U (zh) 一种机动绞磨机
CN107489738B (zh) 一种二级行星齿轮差速减速箱结构
CN203023426U (zh) 圆柱齿轮动力分流式限滑差速器
CN203809613U (zh) 钢包回转台专用立式星轮减速机
CN202746549U (zh) 基于制砖机的双圆弧减速机
CN2591333Y (zh) 摆线针轮减速器
CN204140814U (zh) 内密封式汽车差速器
CN104179893B (zh) 一种直交轴拉绞机减速器
CN205578733U (zh) 一种天井钻机封水结构
CN104874444A (zh) 石英砂碾压装置
CN102948451A (zh) 一种套缩头
CN204477203U (zh) 一种陶瓷生产线专用减速机
CN201753743U (zh) 蜗轮蜗杆减速机
CN209488418U (zh) 一种大型永磁电动机转子定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