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0665A - 一种锅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0665A
CN102840665A CN2012103396779A CN201210339677A CN102840665A CN 102840665 A CN102840665 A CN 102840665A CN 2012103396779 A CN2012103396779 A CN 2012103396779A CN 201210339677 A CN201210339677 A CN 201210339677A CN 102840665 A CN102840665 A CN 102840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drum
shell
boil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96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艳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3396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06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0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06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包括外壳、燃烧进料口、出烟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中部设置有隔墙,隔墙的中间位置设有开口;所述外壳的后部设置有余热回收箱;所述外壳下部设置有集水管,集水管与余热回收箱连通;所述燃烧室的上部设有锅筒,锅筒与集水管之间设置有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所述锅筒和余热回收箱中设置有烟管,并且锅筒的后端与余热回收箱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锅筒的前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开口的前方设置有U形管排。本发明烟气中的余热被吸收,实现了余热的高效吸收,更加的增加了热能的利用效率,而长距离的烟道会使氧气的进入量大大的增加,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避免了浪费,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锅炉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现有的锅炉,大部分采用的是煤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利用高温烟气提供热能。然而,目前的蒸汽锅炉都是设有燃烧室,通过烟道将燃烧室与锅炉外部连通排烟,主要是通过燃烧室壁与冷水壁内的水等介质进行热交换,烟道也辅之进行热交换。燃烧室内的火焰燃烧的时候,燃烧室中心温度要高于周围温度,并且火焰在随着烟排出时,会带有大量的热量,这样就会造成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大量的浪费,并且热交换效率较低。况且这样的情况会造成能耗大,烟尘污染大。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也尝试做出了一些的改进。现在的改进中,通常的做法是增设燃烧室,或者采用蛇形盘管式的热交换管,但是这些措施也只是提高了锅炉的热交换效率,可是同样也增加了锅炉结构的复杂程度,使得锅炉加工难度和使用难度增加了很多,不利于普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锅炉热交换率、降低能耗并且结构简单的锅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锅炉,包括外壳,外壳的前端设置有燃烧进料口,后端设置有出烟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中部设置有竖直的隔墙,隔墙与燃烧进料口之间为燃烧室;隔墙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开口,并且隔墙与外壳间留有若干通孔外,其余的部分完全封闭;
所述外壳的后部设置有余热回收箱,余热回收箱的后端下部设置有进水管;
所述外壳下部对称设置有水平安装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后部通过管路与余热回收箱连通;
所述燃烧室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安装的锅筒,锅筒与集水管之间设置有若干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
所述锅筒和余热回收箱中设置有若干烟管,并且锅筒的后端与余热回收箱的上端密封连接,锅筒、余热回收箱以及相对应的外壳形成密闭的过烟腔;
所述锅筒的前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开口的前方设置有U形管排,出水管与U形管排连通,并且U形管排连通出水口。
进一步地说:
所述U形管排包括两根管路,两根管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分别连通出水管和出水口;两根管路的封闭端部之间设置有若干U形管,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两根管路。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锅筒与集水管;所述上升水管密封在外壳中,并且连通锅筒的中部;所述下降水管不在外壳中,并且连通锅筒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集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贯穿外壳。
所述烟管内设置有螺旋压痕。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燃烧室的上部设置一个锅筒,燃烧室的下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集水管,锅筒和集水管之间设置了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上升水管是直管和弯曲管相间排列的,这样的设计,是首先在燃烧室中对锅筒、集水管水等介质进行一个预热,而锅筒、集水管的设计能够对这部分的热能进行一个充分的吸收。同时,锅筒内的冷水从下降水管内重新流出到集水管中,重新加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加热的循环,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隔断中设置有三个开口,烟气会从开口进入,同时带有大量的热量,对U形管内的水进行加热。管排增大了热交换的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率。同时,锅筒与后面的余热回收箱以及外壳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烟气只能从锅筒前端的热管中流出,进入到过烟腔,再从余热回收箱中的热管流出,最后从出烟口冒出。这样一系列的流动,烟气中的余热被吸收,实现了余热的高效吸收,更加的增加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同时,上述设计增加了烟道的距离,而长距离的烟道会使氧气的进入量大大的增加,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避免了浪费,降低了能耗。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筒;2-烟管;3-出水管;4-过烟腔;5-外壳;6-烟管;7-出水口;8-出烟口;9-进水管;10-余热回收箱;11-出水管路;12-U形管排;13-隔墙;14-开口;15-集水管;16-风口;17-排污口。18-上升水管;19-下降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一种锅炉,包括外壳5,外壳5的前端设置有燃烧进料口,后端设置有出烟口8和出水口7。通常情况下,在出烟口8上连接风机,增加烟气流动的速度。在本发明中,所述外壳5内中部设置有竖直的隔墙13,隔墙13与燃烧进料口之间为燃烧室。燃烧室是煤等燃料燃烧的地方。隔墙1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开口14。在本发明中,开口的数目为三个,三个开口是经过实际试验得到的最佳方案。同时,隔墙13与外壳5间留有若干通孔外,其余的部分完全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5的后部设置有余热回收箱10,余热回收箱10的后端下部设置有进水管9。
外壳5下部对称设置有水平安装的集水管15,集水管15的后部通过管路与余热回收箱10连通。
燃烧室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安装的锅筒1,锅筒1与集水管15之间设置有若干上升水管18和下降水管19。
所述锅筒1和余热回收箱10中设置有若干烟管2、6,并且锅筒1的后端与余热回收箱10的上端密封连接。锅筒1、余热回收箱10以及相对应的外壳5形成密闭的过烟腔4。
所述锅筒1的前端连通有出水管3,所述开口3的前方设置有U形管排12,出水管3与U形管排12连通,并且U形管排12连通出水口。
在本实施例中,U形管排12包括两根管路,两根管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分别连通出水管3和出水口7,并且U形管排通过出水管路11连通出水口7。两根管路的封闭端部之间设置有若干U形管,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两根管路。
所述上升水管18和下降水管19的两端分别连接锅筒1与集水管15。在本实施例中,上升水管18密封在外壳5中,并且连通锅筒1的中部。所述下降水管19不在外壳中,并且连通锅筒1的底部。
另外,为了能排出集水管内的污物,集水管的两端设置有排污口17,排污口17贯穿外壳5。所述烟管2、6内设置有螺旋压痕。螺旋压痕的作用是增加热交换面积,同时增加烟气的流速,减少了烟灰的形成。
本实施例中,在燃烧室的上部设置一个锅筒,燃烧室的下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集水管,锅筒和集水管之间设置了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上升水管是直管和弯曲管相间排列的,同时,锅筒前端与外壳密封连接,在两者间留有若干出烟小口。这样的设计,是首先在燃烧室中对锅筒、集水管水等介质进行一个预热,而锅筒、集水管的设计能够对这部分的热能进行一个充分的吸收。同时,锅筒内的冷水从下降水管内重新流出到集水管中,重新加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加热的循环,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隔断中设置有三个开口,烟气会从开口进入,同时带有大量的热量,对U形管内的水进行加热。管排增大了热交换的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率。同时,锅筒与后面的余热回收箱以及外壳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烟气只能从锅筒前端的热管中流出,进入到过烟腔,再从余热回收箱中的热管流出,最后从出烟口冒出。这样一系列的流动,烟气中的余热被吸收,实现了余热的高效吸收,更加的增加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同时,上述设计增加了烟道的距离,而长距离的烟道会使氧气的进入量大大的增加,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避免了浪费,降低了能耗。
另外,在左右两侧的外壳下部,可以设置风口16,增加燃烧室内进风效率。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锅炉,包括外壳(5),外壳(5)的前端设置有燃烧进料口,后端设置有出烟口(8)和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内中部设置有竖直的隔墙(13),隔墙(13)与燃烧进料口之间为燃烧室;隔墙(1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开口(14),并且隔墙(13)与外壳(5)间留有若干通孔外,其余的部分完全封闭;
所述外壳(5)的后部设置有余热回收箱(10),余热回收箱(10)的后端下部设置有进水管(9);
所述外壳(5)下部对称设置有水平安装的集水管(15),集水管(15)的后部通过管路与余热回收箱(10)连通;
所述燃烧室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安装的锅筒(1),锅筒(1)与集水管(15)之间设置有若干上升水管(18)和下降水管(19);
所述锅筒(1)和余热回收箱(10)中设置有若干烟管(2、6),并且锅筒(1)的后端与余热回收箱(10)的上端密封连接,锅筒(1)、余热回收箱(10)以及相对应的外壳(5)形成密闭的过烟腔(4);
所述锅筒(1)的前端连通有出水管(3),所述开口(14)的前方设置有U形管排(12),出水管(3)与U形管排(12)连通,并且U形管排(12)连通出水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排(12)包括两根管路,两根管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分别连通出水管(3)和出水口(7);两根管路的封闭端部之间设置有若干U形管,U形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两根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水管(18)和下降水管(19)的两端分别连接锅筒(1)与集水管(15);所述上升水管(18)密封在外壳(5)中,并且连通锅筒(1)的中部;所述下降水管(19)不在外壳(5)中,并且连通锅筒(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污口(17),排污口(17)贯穿外壳(5)。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管(2、6)内设置有螺旋压痕。
CN2012103396779A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锅炉 Pending CN1028406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96779A CN102840665A (zh)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396779A CN102840665A (zh)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0665A true CN102840665A (zh) 2012-12-26

Family

ID=47368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96779A Pending CN102840665A (zh)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066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3403U (zh) * 1991-11-06 1992-08-19 大连轻工机械总厂 一种小型立式水管锅炉
CN2126901Y (zh) * 1992-06-20 1993-02-10 鲁自力 卧式水管热水锅炉
CN2847051Y (zh) * 2005-08-11 2006-12-13 凤城市丰宇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单锅筒纵置式旁烟道分段燃烧常压热水锅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3403U (zh) * 1991-11-06 1992-08-19 大连轻工机械总厂 一种小型立式水管锅炉
CN2126901Y (zh) * 1992-06-20 1993-02-10 鲁自力 卧式水管热水锅炉
CN2847051Y (zh) * 2005-08-11 2006-12-13 凤城市丰宇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单锅筒纵置式旁烟道分段燃烧常压热水锅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5744U (zh) 燃气锅炉空气和补水循环预热系统
CN105547011A (zh) 一种具有自清灰作用的锅炉烟管换热器
CN202133096U (zh) 节能低压热水锅炉
CN205537206U (zh) 一种具有自清灰作用的锅炉烟管换热器
CN204006649U (zh) 一种多管式高温热风炉
CN203454099U (zh) 生物质蒸汽锅炉
CN103398467B (zh) 一种高热效的多段式加热热水锅炉
CN209672903U (zh) 油田集输两用换热器
CN102840665A (zh) 一种锅炉
CN202792545U (zh) 一种带废热回收装置的燃气热水器
CN207849339U (zh) 一种蒸汽锅炉的三回程单本体换热结构
CN201476072U (zh) 一种采暖炉
CN201104012Y (zh) 立式民用采暖锅炉
CN209131129U (zh) 一种带紊流凸起的高效燃烧锅炉
CN104132452A (zh) 一种燃煤供热采暖炉
CN204648207U (zh) 多功能卧式水暖炉
CN204574068U (zh) 燃气采暖炉烟囱
CN217899833U (zh) 一种高效受热的生物质锅炉
CN203454385U (zh) 一种多段式加热热水锅炉
CN202254241U (zh) 负压反烧智能化热水机组
CN216716575U (zh) 一种燃生物质纯净风热风炉
CN212409076U (zh) 水加热模块和具有该水加热模块的水加热设备
CN220355730U (zh) 双系统多功能蓄热锅炉
CN209605389U (zh) 低氮开水锅炉
CN208846755U (zh) 一种节能燃烧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