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587A - 多载波传输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载波传输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3587A
CN102833587A CN2012101952188A CN201210195218A CN102833587A CN 102833587 A CN102833587 A CN 102833587A CN 2012101952188 A CN2012101952188 A CN 2012101952188A CN 201210195218 A CN201210195218 A CN 201210195218A CN 102833587 A CN102833587 A CN 102833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tuned
breath
message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52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3587B (zh
Inventor
罗萨尔·斯塔德梅尔
拉赫兰·迈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33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3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5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28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broadcast of plur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 H04H20/33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broadcast of plural pieces of information by plural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3Channel coding or modulation of digital bit-stream, e.g. QPSK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2Demodulation or channel decoding, e.g. QPSK de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18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cable transmission, e.g. using a cable mod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载波传输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发送信号的发送装置(400)及方法,包括:将多个数据流的每个调制到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的调制器(410),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生成带信息的带信息生成器(420),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带信息包括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类型是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以及发送器(430),其发送数据流以及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本发明还涉及相应的接收装置和方法。

Description

多载波传输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发送信号的发送装置及对应的发送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接收信号的接收装置及对应的接收方法。另外,本发明涉及多载波信号传输系统、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可读非暂时性介质。
背景技术
数据信号在诸如数字电视广播之类的应用中被发送。诸如所谓的DVB标准之类的标准自1990年代以来就存在,并且提供用于广播服务的诸如正交幅度调制(QAM)或正交频分复用(OFDM)制式之类的一系列不同调制制式,以及用于传输伴随的控制数据和元数据的格式。这些标准定义了用来承载数据的射频技术以及用于将表示不同广播服务的数据组织成分组和流以供传输的方式两者。
DVB标准在其它地方被广泛描述,因此现在参考与广播有线服务有关的标准仅给出简要概述,然而当然,将理解,类似考虑也可适用于(例如)数字卫星服务和地面广播服务。
简单而言,与广播节目相对应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伴随数据被复用到MPEG-2广播流(PS)中。一个或多个PS被复用以形成传输流(TS),传输流被形成为固定长度数据分组的序列。TS的比特速率可取决于诸如所使用的调制制式(例如,16QAM至4096QAM)和将用来承载TS的广播信道带宽之类的参数而具有大约6Mb/s与84Mb/s之间的范围。
利用当前的技术,一个广播信道(具有几MHz-直到8MHz的带宽)承载一个TS。该TS包括分组化节目数据(视频、音频等)以及定义由该TS承载的不同节目的分组化控制数据(所谓的PSI/SI数据)。作为PSI/SI数据的基本部分,所谓的网络信息表(NIT)也被承载,该表提供关于物理网络的信息,例如信道频率、服务源发者和服务名称。这些细节在“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Specification for Service Information(SI)in DVB system-DVB Document A38,January 2011”中有具体描述。诸如DVB-C2(如“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ImplementationGuidelines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DVB-C2)-DVB documents A147,November 2010”中所描述的)和DVB-T2之类的DVB的第二代物理标准的最近成员通过利用所谓的PLP(物理层管道)方法克服了将一个TS映射到一个物理层的限制,即,一个物理层信号通常包含多于一个数据流(TS)。
EP 2131521A1和EP 2131522A1公开了数字信号发送器,其中,多个数据流的每个通过将相应频带调制到一组频率信道之一内而被发送,每个频带占据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该预定最大带宽小于等于信道宽度。该发送器包含用于在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发送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的装置,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一个或多个实例被布置为使得在扩展度方面等于预定最大带宽的频率信道的任何部分包括带信息的至少一个实例。此外,还公开了对应的数字信号接收器。
存在不仅对于更多数字电视服务以及还对于更高质量(在图片和视频分辨率方面)服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该需求对每个信道所承载的数字净荷施加了压力。高效且灵活地使用可用广播频谱是一个不变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发送装置和对应的发送方法以及接收装置和对应的接收方法,其使得接收装置的接收器能够获得用于调谐的所需信息并且更快地调谐到所希望的调谐频率,并且其消耗较少的用于用信号表示使得接收器能够调谐到所希望调谐频率的所需信息的存储空间,但依然提供用于用信号表示不同情形的充分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发送信号的发送装置,包括:
-调制器,该调制器将多个数据流的每个调制到一组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
-带信息生成器,该带信息生成器生成带信息,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以及
-发送器,该发送器发送被调制到频率载波上的所述数据流以及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接收信号的对应的接收装置,其中,多个数据流的每个被调制到一组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器,该接收器将其接收器带宽与频率信道对齐以便从该频率信道内接收带信息的实例,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以及
-带信息读取器,该带信息读取器读取所述带信息并且通过评估所述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和对应调谐频率指示符来检索所希望频带的频带调谐频率,
其中,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如果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一类型的调谐频率,则调谐到由所读取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或者如果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二类型的调谐频率,则使用用于调谐的附加调谐信息。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是基于如下想法的:通过利用向接收器指示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什么类型的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来减少信令开销并使能接收器的更快速调谐。因此,调谐频率指示符可灵活被使用,即,不同调谐频率可被记录在该调谐频率指示符(其也被当作多个描述符之一)中,并且仅需要短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来向接收器传达有关于接收器实际从所述调谐频率指示符读取哪个调谐频率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发送信号的发送装置,包括:
-调制器,该调制器将多个数据流的每个调制到一组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
-带信息生成器,该带信息生成器生成带信息,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具有第一标志值或第二标志值的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该第一标志值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能直接由接收装置用于调谐,该第二标志值指示附加调谐信息将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以及
-发送器,该发送器发送被调制到频率载波上的所述数据流、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以及所述附加调谐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接收信号的对应的接收装置,其中,多个数据流的每个被调制到一组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器,该接收器将其接收器带宽与频率信道对齐以便从该频率信道内接收带信息的实例,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具有第一标志值或第二标志值的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该第一标志值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能直接由接收装置用于调谐,该第二标志值指示附加调谐信息将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以及
-带信息读取器,该带信息读取器读取所述带信息并且通过评估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和对应调谐频率指示符来检索所希望频带的频带调谐频率,并且在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二标志值的情况中读取包括附加调谐信息的另外的信令数据,
其中,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如果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一标志值则调谐到所希望频带中由所读取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或者如果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二标志值,则使用用于调谐的附加调谐信息。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是基于如下想法的:通过利用向接收器指示是调谐频率指示符所指示的调谐频率可直接由接收器使用还是例如存储在另外的信令数据中(例如,存储在L1信令中)的附加调谐信息被需要的调谐频率使用标志,来减少信令开销并使能接收器的更快速调谐。因此,调谐频率指示符可灵活被使用,即,不同调谐频率可被记录在该调谐频率指示符(其也被当作多个描述符之一)中,并且仅需要短的标志来向接收器传达有关于其可直接调谐到该调谐频率还是需要附加调谐信息的信息。
本发明的所有这些方面因此都具有如下共同发明思想:灵活使用调谐频率指示符,而不是在其中存储固定类型的信息,并且使用附加描述符元素,即,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或调谐频率使用标志来向接收器传达与存储在此调谐频率指示符中的调谐频率的类型或所需应用有关的信息。
根据另外的方面,提供了包含程序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在其上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非暂时性介质,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被运行时程序代码装置用于使计算机分别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的步骤,并且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分别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来限定。应明白,要求保护的装置、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与从属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并且如这里所描述的类似和/或相同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合适的信令机制,该信令机制优选地可被用在第二代DVB系统的MPEG-2-TS内,尤其是与具有特定帧(framing)结构的DVB-C2系统。当然,该信令机制也可用来在使用其它帧结构或数据流到频率信道的其它映射方式的其它传输系统中获益。在这样的帧结构中,一个或多个传输流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数据片段(在此一般也称为频带)上,每个数据片段(在多于一个数据片段的情况中)仅覆盖频率信道的总带宽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已知系统的实施例中,带信息也被称为递送系统描述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被用在经由分离的有线或无线通信信道,特别是经由电缆和/或光缆信道来传输所述带信息的传输系统中,例如有线TV广播系统或VoD(视频点播)系统。
附图说明
参考下面描述的实施例将清楚并且将在下面更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在以下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图示出数字信号传输系统;
图2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发明所使用的数据传输帧的第一实施例;
图3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发明所使用的数据传输帧的第二实施例;
图4示意性地图示出L1数据分组;
图5示意性地图示出网络信息表;
图6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发送装置;
图7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接收装置;
图8示意性地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图9至图11示意性地图示出本发明覆盖的不同调制情形;
图12示意性地图示出发送方法;
图13示意性地图示出接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以及
图14示意性地图示出接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数字信号传输系统包含通过传输链路30链接起来的发送装置10和接收装置20。在此示例中,传输链路是有线链路(该术语包含电导线和光纤),并且图1的系统被布置来提供有线电视服务。一般而言,除了描述不同点的情况以外,装置根据DVB-C2标准操作,这在此将被称为示例性实施例。
还提供了可选返回信道40,通过该信道,诸如购买数据或观看统计之类的数据可以从接收装置被承载到发送装置。返回信道是传统的并且在此不进一步描述。
本技术不限于有线电视系统。相应技术还可用在诸如地面或卫星系统之类的其它传输系统中。
发送装置包括多个节目复用器100,将被发送的每个节目数据流都有一个节目复用器100。这些复用器将与节目有关的视频、音频和数据流复用成MPEG-2节目流(PS)。PS通过传输复用器110被与其它节目的PS复用在一起以形成MPEG-2传输流(TS)。TS是由系统承载的基本数字流,并且可具有一般在约6Mbit/s至约84Mbit/s的范围内的比特速率。
TS通过复用器120被与其它TS(或者其它输入流,例如所谓的普通封装流、普通连续流或普通固定长度分组化流)以及网络信息复用在一起,得到的数据被传递给编码器和调制器130。
编码器和调制器130包含如下功能,例如,分组化、信道编码、数据交织(根据时间和/或频率)、字长转换、差分编码、QAM编码、帧生成、基带滤波和射频(RF)调制,射频调制例如是每个净荷流由经调制的一组相邻子载波承载的OFDM调制。出了进行描述的情况以外,这些功能对应于DVB-C2发送装置的已知功能。在实际系统中,可能适当地存在耦合到组合器的多个发送装置以生成相组合的调制RF信号。该调制RF信号被传递给线缆30以用于发送给一个或多个(并且一般地,大量)接收装置20。
发送装置10在控制器140的控制下操作。由控制器140实现的功能(例如,NIT和带信息数据的准备)将在下面描述。在下面将具体参考图7更详细地描述接收装置20。现在,注意到接收装置根据控制信息从被发送信号中解调并解码出所需数据流(例如,特定TS)就足够了。
操作时,发送装置10在多个频率信道处操作。一般地,这些频率信道位于大约47MHz到大约862MHz的范围。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只有一个频率信道的布置。在每个信道内,通过对多个子载波进行OFDM调制来发送数据。
虽然在先前的系统中,信道具有固定宽度(例如,8MHz),其中每个信道在频率上与下一信道相邻(具有小的保护带),然而在较新系统中,不同宽度(例如,7.61MHz以上的任意宽度,例如,8、16或32MHz)的信道允许被使用。但是,接收器带宽(并且相应地,可用于承载诸如TS之类的单个净荷数据流的最大允许带宽)保持与先前系统相同,例如8MHz。换言之,预定接收器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本技术还允许多个TS或其它类型的净荷在单个信道内被承载。图示出了先前提出的数据传输帧的图2将被用来说明此技术是如何操作的。
再次,向下的垂直方向上表示时间,水平方向上表示频率。数据帧300为(在此示例中)32MHz宽并且以前导码数据310开始。在前导码310中,L1数据的多个实例被包括在该信道内的不同频率位置处。L1数据的具体内容将在下面描述,但是参考图2的示例,应当注意,作为一个示例,八个这样的实例被提供在32MHz信道内。换言之,L1数据的每个实例由一组相邻OFDM子载波来提供,被当作一个组的该组相邻OFDM子载波占用4MHz带宽(在其它系统中为7.61MHz,等于最大数据片段带宽),但是更一般地每个实例可小于接收器带宽,并且要是每个实例的带宽更低的话,则相应地可存在更高数目的实例。在其它实施例中,L1数据的实例还可以占用更大带宽,甚至8MHz以上的带宽。
优选地,单个32MHz信道内的L1数据的的八个实例(在此示例中)相等,并且为了方便,优选地被同时发送。L1数据在不大于接收器带宽的带宽中被发送的原因在于:无论8MHz接收器带宽被排列在32MHz信道内的什么地方,接收器带宽必然包含L1数据的至少一个完整实例。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可在其中被使用的如根据DVB-C2标准所使用的帧结构或模式300’的时频域表示的示意示例。帧结构300’覆盖了频率方向上的整个发送带宽24并且包括在频率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至少一个(或至少两个、或至少三个,等等)信令模式31(其对应于上述L1数据的实例),每个信令模式承载被映射到相应频率载波上且具有相同长度的相等或几乎相等的信令数据。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整个发送带宽24的第一时隙被再划分成四个信令模式31,但是任何其它更高或更低数目的信令模式也是合适的。
有利地,导频带的长度(分配给导频带的频率载波数目)对于每个信令模式相同。每个信令模式31的长度或带宽39可与接收装置的调谐器可被调谐到的带宽38相同。然而,发送带宽中接收装置的调谐器可被调谐到的部分可大于信令模式31的长度。信令数据和导频信号到频率载波的映射通过频率到时间变换装置在从频率到时间域的变换期间被执行。
每个信令模式31例如包括信令模式31在该帧内的位置。例如,每个帧300’中的每个信令模式31具有并且承载相等的信令数据。该信令数据例如是L1信令数据,其包含接收装置解码所接收信号所需的所有物理层信息。然而,任何其它合适的信令数据可被包含在信令模式31中。信令模式31例如可能包含各个数据段32、33、34、35、36的位置,以使得接收装置知道想要的数据段位于哪里,从而接收装置的调谐器可被调谐到相应位置,以便接收想要的数据段。替代地,如上所述,帧的每个信令模式可能包含相等的信令数据,并且各信令模式在该帧内的位置以不同方式被用信号传输,例如,借助于信令模式的导频信号序列或者借助于编码在保护带中的信息等。如上所述,每个信令模式31可包含与帧中所包含的每个数据模式有关的信息。该信息可包括数据模式长度、数据模式中所包含的导频信号的数目和/或位置、和/或调谐位置(例如,调谐带宽的中心、调谐带宽的开始等)、和/或任何其它合适信息。据此,与数据模式的长度有关的信息例如根据或者参考最小数据模式长度来表达。然而,为了减少开销,每个信令模式31可包含例如仅与数据模式中的一部分或一些有关的信息,但不限于位于信令模式31所在的频带内(或者,位于并与之相邻)的那些数据模式。在图3的示例中,该帧中的第一信令模式31可包含关于数据模式32和33(以及按时间方向的随后数据模式32’,32”...33’,33”等)的信息。该帧中的第二信令模式可包含关于数据模式34和35(以及按时间方向的随后数据模式33’,33”...34’,34”...35’,35”等)的信息。
如上所述,第一信令模式31还可包含调谐位置,即,诸如接收装置63之类的接收器将调谐到以便接收相应数据模式的频带。该调谐位置例如可作为调谐带宽的中心、调谐带宽的开始或任何其它合适频率位置而被用信号传输。这具有如下优点:数据模式的长度(频率方向上)可在当前调谐带宽内随着帧被改变而无需或不必随着帧来调谐接收装置。换言之,通过在第一信令模式31中用信号传输调谐位置,接收装置可容易地应对当前调谐带宽内的各种长度的数据模式。此外,这种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不必在相邻发送信道带宽之间提供保护带(频域中)。每个发送信道带宽(每个发送信道带宽例如是调谐带宽的倍数)包含信令模式,其中每个信令模式例如具有相等(或几乎相等)的信令数据。然而,相邻发送信道带宽的第一信令模式31中的信令数据可以不同。据此,通过将与每个相应接收器的调谐带宽的开始有关的信息包含在第一信令模式31的信令数据中,可以实现将第一信令数据清楚地毫无疑义地分配给相应接收器,并且因此,相邻发送信道带宽之间的保护带不再需要。此外,通过用信号传输调谐位置,可避免接收器被调谐到这样的位置,第一种信令模式的一部分和第二种信令模式的一部分在调谐带宽内的该位置中被接收到,从而由于这些部分包含不同的信令内容,因此这些部分无法被重新排序或者重新组合。另外一种可能性是如果在随后的数据模式中存在缺口(notch),则另外将信息包括在第一信令模式31的信令数据中。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该缺口总是具有最小数据模式的长度或者其倍数。在此情况中,从逻辑视角看,缺口可以总是被作为数据模式对待。包括与缺口在信令数据中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具有另一优点:接收器自动知道了例如连续导频信号存在于相邻数据模式中的缺口的边界处,从而这些数据模式的数据容量被减小。
因此,如图3所示,每个帧优选地包含在频率方向上彼此相邻的L1数据的至少两个实例(也称为信令模式)以及在如下时隙中在时间方向上的至少两个数据模式(被映射在不同频率带上的数据块),该时隙紧随所述至少两个信令模式所在的时隙之后。在信令模式之后的数据模式的每个分别跟随有在时间方向上的随后时隙中的另外的数据模式,其中,在时间方向上彼此跟随的每个数据模式具有相同频率方向结构,数据模式和至少两个信令模式的每个包含多个频率载波。这样的帧结构以及这样的帧的形式和使用在上面引用的DVB-C2标准以及同一申请人的多个专利申请(例如,US 2010/0034219A1,其说明书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中有更详细的描述。
L1数据的多个实例不必(当一起考虑时)填满整个信道宽度。在它们之间可存在频率间隙或保护带。与以前一样,存在接收器定位信道的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经由NIT(网络信息表),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扫频,如上所述。
在此实施例中NIT定义每个信道的中心频率而非定义该信道内各个TS的频率范围。由信道承载的每个TS通过该信道的中心频率来描述,而不是通过承载表示该TS的数据流的频带的中心频率来描述的。传统上,例如,如EP 2131521A1中所述的,为了找到相关TS的频带的中心频率,接收装置首先将其接收器带宽与信道的中心频率340对齐,然后检测L1数据的下一可用实例(在此情况中其是实例321的下一可用传输),然后从所接收的L1数据中检测所需TS的中心频率和其它接收器参数(例如,QAM参数、子载波流的标识、带宽等)。例如,如果特定PS的所需TS是TS 350,则用于该PS的L1数据将指定至少(a)该TS;(b)TS中心频率360;以及(c)该TS的接收参数。知道了中心频率和带宽,接收装置将对齐其接收器带宽370以确保其包含该TS所占用的带宽。
如果所需信道通过扫频被定位,则用于定位TS的机制是类似的,因为接收装置将其带宽与信道内的任何位置对齐并且检测L1数据的实例。据此,接收器可以以与刚才描述的相同方式来提取接收所需TS所需的所有信息。
净荷数据330在时间方向上跟随在L1数据之后。多个TS数据可以与诸如IP数据332之类的其它类型的数据一起通过单个信道或者甚至通过单个频带被承载,IP数据332是称为“普通流封装”或GSE的更一般性数据类型的一个示例。
图4示意性地图示了L1数据的一个实例。L1数据主要负责用于C2信号和所有PLP、所有物理层相关参数的信号传输,但是这里要描述的具体功能是对于每个PLP(物理层管道)(例如,PLP:PLP1...PLP4),LI数据定义:每个PLP的中心(或调谐)频率、PLP的带宽和数据片段id以及该PLP的接收器参数。
图5示意性地图示了网络信息表(NIT)。NIT作为具有唯一节目标识符PID的数据流被发送。如果其在每个TS中被发送至少一次,则因此其可以通过参考该PID被提取。其在DVB-CE标准中被认为是可选的且专有的,并且这样可以包含各种类型的数据。但是除了这些其它可能功能之外,在本上下文中,NIT用于标识每个TS的信道中心频率(并且可选地,标识参数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发送装置400的一个实施例在图6中被示意性地图示出。其包含调制器410,该调制器410将多个数据流的每个调制到一组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的最大带宽,预定的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此外,发送装置400包含带信息生成器420,其生成定义了与该频率信道内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的带信息,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另外,发送装置400包括发送器430,发送器430发送被调制到频率子载波上的所述数据流以及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
图7示意性地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收装置500的一个实施例。其包含接收器510,接收器510将其接收器带宽与频率信道对齐以便从该频率信道内接收带信息的实例,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此外,接收装置500包括带信息读取器520,其读取所述带信息并且通过评估所述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和对应调谐频率指示符来检索所希望频带的频带调谐频率。接收器510被配置为:如果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二类型的调谐频率,则调谐到由所读取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或者如果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一类型的调谐频率,则使用用于调谐的附加调谐信息。
图8示意性地图示出了接收装置500’的更详细实施例。进入的有线电视信号被提供给数据接收器510,数据接收器510包含调谐器(在此示例中具有8MHz带宽,但是这可以是可调节的,如下所述)、QAM解调器和信道解码器,信道解码器执行诸如差分解码、字长转换、去交织等之类的已知操作以生成输出数据。由数据接收器510输出的数据信号被传递给解码器530和与参数存储装置550相关联的参数检测器540。
参数检测器540执行从NIT或从扫描来检测信道细节以及从L1数据检测TS细节的功能,因此,优选地,包括将在图9的更一般性框图中所示的带信息读取器520。所有这些细节被存储在参数存储装置550中并被用来控制数据接收器510。一旦适当的接收器装置已被设置,解码器530就操作来解码所需PS流。
数据接收器510可具有在某个限制内的可变带宽。例如,数据接收器510可具有可在8MHz与7MHz之间进行选择的带宽-可能地允许与先前DVB-C系统的不同实例的向后兼容。这样的特征实际上可结合本技术来使用,以使得一旦L1数据定义了用于接收所需数据流的参数,数据接收器就可以将其接收器带宽设为依然包含所需数据流的最低(或简单地,低)设置(根据数据接收器可用的那些值),当然这允许所谓的衰减(roll-off),该衰减是在数据接收器的带宽的边缘处减小数据接收器的响应。在这样的特征被使用的情况中,每当L1数据特别地需要被访问,则数据接收器例如可以将其带宽设置回较高水平(在给定L1数据的每个实例的宽度的情况下,如果的确必要的话)。
现在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带信息被包括在所谓的递送系统描述符中,如下面的表1所示。该递送系统描述符被用在网络信息表的TS环路中以描述DVB-C2传输。该描述符将传输流映射到C2系统的数据片段中的数据PLP(这里也称为频带)。每一NIT的递送系统描述符(在以下示例中,也称为C2递送系统描述符(C2_delivery_system_descriptor))的数目优选地等于通过DVB-C2承载的网络中的传输流的数目。
表1:递送系统描述符
Figure BSA00000734949500141
递送系统描述符的语义如下,其中一些也在ETSI EN 302769:“DigitalVideo Broadcasting(DVB);Frame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cable systems(DVB-C2)”)以及“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Specification for Service Information(SI)in DVB system,DVB documents A38,January 2011”中被说明:
plp_id:该8比特字段唯一地标识C2系统内的数据PLP。
data_slice_id:该8比特字段唯一地标识C2系统内的数据片段。
C2_tuning_frequency:该32比特字段指示接收器应当每步1Hz地调谐到的频率值。编码范围从最小0x00000001(1Hz)直到最大0xFFFFFFFF(4294967295Hz)。该调谐频率遵循在C2_tuning_frequency_type字段中描述的语法。
C2_tuning_frequency_type:该2比特字段指示如下面的表2所示的调谐频率类型。该区分应对了C2发送信号的所有特性(specific)以及潜在的数据片段结构。一般对至少两个不同类型(由类型“00”和“01”指示)进行区分。
表2:C2调谐频率类型
  C2调谐频率类型   描述
  00   数据片段调谐频率
  01   C2系统中心频率
  10   (从属)静态数据片段的初始调谐位置
  11   预留供将来使用
数据片段调谐频率是C2系统的默认选项。C2调谐频率(C2_tuning_frequency)字段传达了plp_id所指的数据片段的调谐频率。特定数据片段的C2_tuning_frequency是L1信令参数START_FREQUENCY和DSLICE_TUNE_POS之和。注意,L1信令和C2递送系统描述符中的数据片段调谐频率信息必须同步地被更新。
C2系统中心频率供不能以同步方式更新C2递送系统描述符和L1信令中的数据片段调谐频率信息的C2头端(发送器)使用。C2_tuning_frequency是C2系统的中心频率,并且要求完整的前导码可被接收到。接收器需要评估前导码中的L1信令以获得最终调谐位置的知识。
静态数据片段(有时也称为从属数据片段)的初始调谐位置的信令蕴涵着将被解调的数据片段是(从属)静态片段(例如,如在“Digital VideoBroadcasting(DVB);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DVB-C2)-DVB documents A147,November 2010”中描述的)。在调谐到从属静态数据片段的情况中,不能保证接收器能够在其最终调谐位置处解码L1信令。因此,接收器必须首先调谐到发送了完整前导码的、被用信号传输的初始C2_tuning_frequency。该频率通常为C2系统中心频率,但可以是接收器能可靠地解码L1信号的任何调谐位置。接收器需要评估前导码中的L1信令以确定另外的参数(尤其是缺口位置)以及从属静态数据片段的最终调谐频率。
Active OFDM symbol duration(活动OFDM符号持续时间):该3比特字段指示根据下表3的活动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
表3:活动OFDM符号持续时间的信令格式
Figure BSA00000734949500161
guard_interval:该3比特字段指示根据下表4的保护间隔。
表4:保护间隔的信令格式
  guard_interval   保护间隔值
  000   1/128
  001   1/64
  010至111   预留供将来使用
下面将简要讨论根据本发明的传输系统中的上述实施例的数种不同实施方式。在仅8MHz传输系统中,C2系统中心频率(C2SF)和数据片段调谐频率(DSTF)相等,如图9所示。它们不依赖于数据片段的数目或位置,并且仅一个频率需要被用信号传输(而非两者)。优选地,DSTF被用信号传输,并且C2_tuning_frequency_type被设为“00”。
在具有大于8MHz带宽的传输系统中,C2SF通常在带的中心并且不同于DSTF,如图10所示。数据片段调谐频率(DSTF)还不同地依赖于是数据片段1还是数据片段2被需要。一般地,C2SF或DSTF可被用信号传输。用信号传输DSTF对于减少解调数据片段1或2的时间是有用的,因为接收器可以直接去往该数据片段而无需2步调谐处理。在此情况中,C2_tuning_frequency_type被设为“00”。
然而,有时,例如,在低成本头端或者具有动态数据的C2信号的情况中,头端无法以同步方式更新L1信令和递送系统描述符。于是,数据片段调谐频率无法准确地被用信号传输,因此,应当替代地用信号传输C2SF。在此情况中,C2_tuning_frequency_type被设为“01”。
在具有(从属)静态数据片段(DSDS)的传输系统中,C2系统中心频率(C2SF)通常位于8MHz(或更大)频带的中心处,如图11所示。从属静态数据片段的数据片段调谐频率(DSTF)距离带宽边缘大约4MHz。在此情况中,接收器首先解码C2系统中心频率以在调谐到数据片段调谐频率之前解码所有L1信令参数。在此情况中,C2SF(或另一调谐频率)被用信号传输并且注意,这是DSDS频率,即C2_tuning_frequency_type被设为“10”的特殊情况。
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递送系统描述符至少包括C2_tuning_frequency、plp_id和data_slice_id这些元素,以使得接收装置能够成功调谐。C2_tuning_frequency被用来避免扫描因动态或存储引起的每个时间。plp_id被用来指定唯一PLP。data_slice_id可以在解析并处理了所有L1信令之后被推断出。然而,这需要合理的软件处理量。因此,如果其不被明确地用信号传输,则无法避免2步调谐处理。如果频率被用信号传输,则C2_system_id是不必要的,因为plp_id在C2系统中是唯一的。
图12是示出发送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流程图。步骤600和610(在此示例中)由控制器140执行,其中,信道信息(对应于如上所述的NIT数据)和带信息的实例(对应于上述L1数据的实例)被生成。注意,NIT数据的生成是可选的;信道可以替代地用扫频来标识。在步骤620,这些数据被发送(由编码器和调制器130执行的步骤)。
具体地,该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600是将多个数据流的每个调制到一组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的步骤,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步骤610是生成带信息的步骤,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步骤620是发送被调制到频率子载波上的所述数据流以及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的步骤。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步骤700是将接收器带宽与频率信道对齐以从该频率信道内接收带信息的实例的步骤,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步骤710是读取所述带信息的步骤并且通过评估所述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和对应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来检索所希望频带的频带调谐频率。
接下来,在步骤715中,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被评估以查看该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是指示第一还是第二类型(或者甚至第三类型,如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的)的调谐频率。在第一类型的情况中,接收器知道其被调谐到一频带并且已经被调谐到正确频率,并且可以直接读取接收器被调谐到的频带处的(步骤720)净荷数据。在第二类型的情况中,接收器知道其被调谐到一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但是需要用于调谐的附加调谐信息,该附加调谐信息优选地随后在步骤725中从L1信令数据被获取,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该附加调谐信息,接收器在步骤730中返回,之后,接收器读取(步骤720)接收器现在被调谐到的频带处的净荷数据。在第三类型的情况中,接收器知道其将被调谐到静态频带,但首先需要用于调谐到所述静态频带的附加调谐信息,该附加调谐信息优选地随后在步骤725中从L1信令数据被获取,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该附加调谐信息,接收器在步骤730中返回,之后,接收器读取(步骤720)接收器现在被调谐到的频带处的净荷数据。
现在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带信息也被包括在递送系统描述符中,并且上面关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般性说明也适用。第二实施例的递送系统描述符在下面的表5中示出。
表5:递送系统描述符
Figure BSA00000734949500191
此递送系统描述符的语义也与上面说明的相同,但是取代元素C2_tuning_frequency_type,元素C2_final_tuning_position(C2最终调谐位置)(也称为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使用:
C2_final_tuning_position:该1比特字段指示C2_tuning_frequency是否表示最终的特定于数据片段的调谐位置。
表6:C2_final_tuning_position
  C2_final_tuning_position   保描述
  00   最终C2调谐频率
  01   基于L1信令信息所需的重新调谐
“最终C2调谐频率”是C2系统的默认选项。C2_tuning_frequency字段传达了plp_id所指的数据片段的调谐频率。特定数据片段的C2_tuning_frequency是L1信令参数START_FREQUENCY和DSLICE_TUNE_POS之和。注意,L1信令和C2递送系统描述符中的数据片段调谐频率信息必须同步地被更新。
“基于L1信令信息所需的重新调谐”信息的值指示C2接收器需要基于L1信令中的特定于数据片段的调谐位置重新调谐到其最终调谐位置。2种情况都需要该2步调谐方法。
在第一情况中,C2_tuning_frequency表示C2系统中心频率。该选项供不能以同步方式更新C2递送系统描述符和L1信令中的数据片段调谐频率信息的C2头端使用。C2_tuning_frequency是C2系统的中心频率,并且要求完整的前导码可被接收到。
在第二情况中,C2_tuning_frequency表示(从属)静态数据片段的初始调谐位置。将被调制的数据片段是(从属)静态片段(参见上面引用的DVB-C2实施指南,TS 102 991第10.2节)。在调谐到(从属)静态数据片段的情况中,不能保证接收器能够在其最终调谐位置处解码L1信令。因此,接收器必须首先调谐到发送了完整前导码的、被用信号传输的初始C2_tuning_frequency。该频率通常为C2系统中心频率,但可以是接收器能可靠地解码L1信号的任何调谐位置。接收器需要评估前导码中的L1信令以确定另外的参数(尤其是缺口位置)以及(从属)静态数据片段的最终调谐频率。
一般地,使用第二实施例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布局非常类似于使用第一实施例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布局,即,一般地,与如图6和图7所示的相同的主要单元被提供。
使用第二实施例的发送装置400因此包括调制器410、带信息生成器420和发送器430,该调制器410将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调制到一组的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的最大带宽,预定的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带信息生成器420生成定义了与该频率信道内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的带信息,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具有第一标志值或第二标志值的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该第一标志值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可直接由接收装置用于调谐,该第二标志值指示附加调谐信息将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发送器430发送被调制到频率子载波上的所述数据流、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以及所述附加调谐信息。
使用第二实施例的接收装置500因此包括接收器510和带信息读取器520,接收器510将其接收器带宽与频率信道对齐以便从该频率信道内接收带信息的实例,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具有第一标志值或第二标志值的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该第一标志值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可直接由接收装置用于调谐,该第二标志值指示附加调谐信息将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带信息读取器520读取所述带信息并且通过评估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和对应调谐频率指示符来检索所希望频带的频带调谐频率,并且在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二标志值的情况中读取包括附加调谐信息的另外的信令数据,其中,所述接收器510被配置为:如果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一标志值则调谐到所希望频带中由所读取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或者如果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二标志值,则使用用于调谐的附加调谐信息。
图14中示出了相应流程图。步骤700和710基本上与上面参考图13说明的步骤相同。在步骤755中,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评估。如果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第一标志值(表6中的值00),则接收器已经被调谐到正确频率并且可直接读取(步骤720)接收器被调谐到的频带处的净荷数据。如果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第二标志值(表6中的01),则附加调谐信息在步骤765中被使用,并且然后在步骤770中被用于重新调谐到正确的调谐频率,之后,接收器读取(步骤720)接收器现在被调谐到的频带处的净荷数据。
本发明可被用来在VoD(视频点播)系统中获益。在VoD系统中,进行扫描通常是困难且昂贵的(在流不断改变的一些情况中则不可能进行扫描)。NIT信息不在TS内被承载,而是通过特定呼叫,例如因特网(http://)呼叫(例如,通过与音频和视频数据分离且不同的IP数据;实际上,这有可能通过统一物理线缆,但可想到甚至经由另一有线或无线连接)被用信号传输。这是用信号传输DSTF使得在节省时间方面意义最大的特殊情况。对于一般的广播情况,可通过对信道扫描来获得相同信息。
在附图和前面的描述中已详细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这样的图示和描述被认为是说明性或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要求保护的发明时,通过学习附图、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能够明白和实现所公开实施例的其它变体。
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含”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单个元件或其它单元可实现权利要求中记载的若干项的功能。不过某些措施被记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的事实并不指示这些措施的组合无法被用来获益。
计算机程序可被存储/分发在与其它硬件一起提供的或者作为其它硬件一部分的合适非暂时介质上,例如,光存储介质或固态介质,但是也可以按其它形式被分发,例如经由因特网或其它有线或无线通讯系统。
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参考符号不应被解释为对范围的限制。

Claims (24)

1.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发送信号的发送装置,包括:
-调制器,该调制器将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调制到由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组成的一组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
-带信息生成器,该带信息生成器生成带信息,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以及
-发送器,该发送器发送被调制到频率子载波上的所述数据流以及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由所述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的所述类型组还包括第三类型,所述第三类型指示获得静态频带的调谐位置需要附加调谐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带信息生成器被配置为生成还包括频带指示符的带信息,所述频带指示符指示所述带信息所指的频带。
4.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发送被布置为使得在扩展度方面等于所述预定最大带宽的频率信道的任何部分包括所述带信息的至少一个实例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
5.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以定期的时间间隔发送所述带信息的每个实例。
6.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信道所承载的数据被布置为数据帧,其中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在每个数据帧中发送所述带信息的每个实例至少一次。
7.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带信息作为递送描述符的一部分来发送,所述递送描述符作为每个数据流中所包括的网络信息表的一部分被发送。
8.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发送另外的信令数据,所述另外的信令数据包括在所述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二类型的调谐频率的情况中由接收装置使用的附加调谐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将所述另外的信令数据作为L1信令数据的一部分来发送,所述L1信令数据被包括在用于将所述数据流映射到所述频率信道上的帧结构的帧的前导码中。
10.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送装置,
其中,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经由分离的有线或无线通信信道,具体地经由电缆和/或光缆信道来发送所述带信息。
11.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发送信号的、特别是如前面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发送装置,包括:
-调制器,该调制器将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调制到由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组成的一组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
-带信息生成器,该带信息生成器生成带信息,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具有第一标志值或第二标志值的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该第一标志值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能直接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该第二标志值指示附加调谐信息将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以及
-发送器,该发送器发送被调制到频率载波上的所述数据流、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以及所述附加调谐信息。
12.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发送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调制到由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组成的一组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
-生成器生成带信息,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以及
-发送被调制到频率载波上的所述数据流以及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
13.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发送信号的、特别是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调制到由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组成的一组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
-生成带信息,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具有第一标志值或第二标志值的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该第一标志值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能直接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该第二标志值指示附加调谐信息将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以及
-发送被调制到频率载波上的所述数据流、每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率位置处的所述带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实例以及所述附加调谐信息。
14.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接收信号的接收装置,其中,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被调制到由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组成的一组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器,该接收器将其接收器带宽与频率信道对齐以便从该频率信道内接收带信息的实例,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以及
-带信息读取器,该带信息读取器读取所述带信息并且通过评估所述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和对应调谐频率指示符来检索所希望频带的频带调谐频率,
其中,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如果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一类型的调谐频率,则调谐到由所读取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或者如果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二类型的调谐频率,则将附加调谐信息用于调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装置,
其中,由所述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的类型的组还包括第三类型,所述第三类型指示获得静态频带的调谐位置需要附加调谐信息,
其中,所述带信息读取器被配置为检索用于所述静态频带的所述附加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调谐到所述静态频带的所述调谐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接收装置,
其中,所述带信息读取器被配置为在所述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二类型的调谐频率的情况下读取另外的信令数据,所述另外的信令数据包括附加调谐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将所述附加调谐信息与由所读取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所指示的所述调谐频率一起用于调谐。
17.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接收信号的、特别是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被调制到由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组成的一组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器,该接收器将其接收器带宽与频率信道对齐以便从该频率信道内接收带信息的实例,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具有第一标志值或第二标志值的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该第一标志值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能直接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该第二标志值指示附加调谐信息将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以及
-带信息读取器,该带信息读取器读取所述带信息并且通过评估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和对应调谐频率指示符来检索所希望频带的频带调谐频率,并且在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二标志值的情况下读取包括附加调谐信息的另外的信令数据,
其中,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如果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一标志值则调谐到所希望频带中由所读取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或者如果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二标志值,则使用用于调谐的附加调谐信息。
18.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接收信号的接收方法,其中,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被调制到由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组成的一组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所述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接收器带宽与频率信道对齐以便从该频率信道内接收带信息的实例,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的类型的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其中所述类型是从至少包含如下类型的组中选出的:指示频带的调谐频率的第一类型以及指示频率信道的中心频率的第二类型,
-读取所述带信息并且通过评估所述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和对应调谐频率指示符来检索所希望频带的频带调谐频率,以及
-如果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一类型的调谐频率,则调谐到由所读取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或者如果调谐频率类型指示符指示第二类型的调谐频率,则将附加调谐信息用于调谐。
19.一种用于在多载波传输系统中接收信号的、特别是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被调制到由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组成的一组频率信道中的一个频率信道内的相应频带的频率子载波上,每个频带占用不多于预定最大带宽,所述预定最大带宽小于或等于信道宽度,所述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接收器带宽与频率信道对齐以便从该频率信道内接收带信息的实例,所述带信息定义与该频率信道内所承载的所有数据流相对应的频带,所述带信息包括指示调谐频率的调谐频率指示符以及具有第一标志值或第二标志值的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该第一标志值指示由该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能直接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该第二标志值指示附加调谐信息将被接收装置用于调谐,
-读取所述带信息并且通过评估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和对应调谐频率指示符来检索所希望频带的频带调谐频率,并且在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二标志值的情况下读取包括附加调谐信息的另外的信令数据,以及
-如果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一标志值则调谐到所希望频带中由所读取的调谐频率指示符指示的调谐频率,或者如果所述调谐频率使用标志被设为所述第二标志值,则使用用于调谐的附加调谐信息。
20.一种多载波信号传输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用于发送信号的发送装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4或17所述的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装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
还包括将被发送信号从所述发送装置运载到所述接收装置的有线或无线通信装置,尤其是电缆和/或光缆连接。
22.一种多载波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于发送信号的发送方法,以及
-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方法。
23.一种包含程序代码装置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被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装置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13、18或19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4.一种在其上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非暂时性介质,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13、18或19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210195218.8A 2011-06-10 2012-06-11 多载波传输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3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169476.6 2011-06-10
EP11169476 2011-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587A true CN102833587A (zh) 2012-12-19
CN102833587B CN102833587B (zh) 2017-03-01

Family

ID=46084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521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3587B (zh) 2011-06-10 2012-06-11 多载波传输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879648B2 (zh)
EP (1) EP2533453B1 (zh)
KR (1) KR20120137304A (zh)
CN (1) CN102833587B (zh)
AU (1) AU2012203169B2 (zh)
RU (1) RU2508600C1 (zh)
TW (1) TWI53018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3422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载波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0034794A (zh) * 2014-04-24 2019-07-1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11083532A (zh) * 2019-12-26 2020-04-28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系统的音视频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142971A (zh) * 2021-11-29 2022-03-04 山东恒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机器人通信系统、方法及计算机
CN115173958A (zh) * 2022-06-30 2022-10-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光ofdm实现水下多媒体数据传输不等错误保护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8215B2 (ja) * 2011-03-31 2015-1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38517B2 (en) * 2012-06-27 2017-0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carri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US10542305B2 (en) * 2012-12-03 2020-01-21 Nbcuniversal Media, Llc Flexible broadcast system and method
JP6379632B2 (ja) * 2014-04-24 2018-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WO2016091905A1 (en) 2014-12-12 2016-06-16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channel bundling
US9379918B1 (en) 2015-02-03 2016-06-28 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roughput in digital radio broadcast receiver
CN108024076A (zh) * 2016-10-25 2018-05-11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视接收端的信号处理装置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334A (zh) * 2008-05-29 2009-12-02 索尼株式会社 具有频率陷波的多载波系统中的改进导频分配
CN101599973A (zh) * 2008-06-04 2009-12-09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多载波系统的新型帧和训练模式结构
US20100221940A1 (en) * 2009-02-27 2010-09-02 Amphenol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coaxial connector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85688A2 (en) * 2003-11-18 2006-08-02 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 Coherent tracking for fm iboc receiver using a switch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CN103731924B (zh) * 2005-01-18 2017-03-01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
AU2007206548B2 (en) * 2006-01-18 2011-03-10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JP4405471B2 (ja) * 2006-01-31 2010-01-27 株式会社東芝 セルラー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無線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07111457A2 (en) * 2006-03-24 2007-10-04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configuring preamble to support transmission of data symb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07011A1 (en) * 2006-11-02 2008-05-08 Mediatek Inc.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Receiv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ignal
JP4764509B2 (ja) * 2007-06-12 2011-09-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リソース管理方法
US8363740B2 (en) 2008-05-29 2013-01-29 Sony Corporation Pilot alloc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with frequency notching
GB0810950D0 (en) 2008-06-04 2008-07-23 Sony Uk Ltd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2090117B (zh) * 2008-06-26 2015-04-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闭环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和基站装置、终端装置
US8089858B2 (en) 2008-08-14 2012-01-03 Sony Corporation Frame and signalling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194529B2 (en) 2008-09-08 2012-06-05 Sony Corporation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AU2009217407C1 (en) 2008-10-09 2015-07-23 Sony Corporation New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665691B2 (en) 2009-02-05 2014-03-04 Sony Corporation Frame and data pattern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systems
TWI536778B (zh) 2010-01-22 2016-06-01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多載波資料傳輸系統中之正交分頻多工(ofdm)產生設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334A (zh) * 2008-05-29 2009-12-02 索尼株式会社 具有频率陷波的多载波系统中的改进导频分配
CN101599973A (zh) * 2008-06-04 2009-12-09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多载波系统的新型帧和训练模式结构
US20100221940A1 (en) * 2009-02-27 2010-09-02 Amphenol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 coaxial connector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794A (zh) * 2014-04-24 2019-07-19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10034794B (zh) * 2014-04-24 2021-08-3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8243422A (zh) * 2016-12-23 2018-07-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载波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1083532A (zh) * 2019-12-26 2020-04-28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系统的音视频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083532B (zh) * 2019-12-26 2021-12-14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系统的音视频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142971A (zh) * 2021-11-29 2022-03-04 山东恒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机器人通信系统、方法及计算机
CN115173958A (zh) * 2022-06-30 2022-10-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光ofdm实现水下多媒体数据传输不等错误保护的方法
CN115173958B (zh) * 2022-06-30 2024-03-2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光ofdm实现水下多媒体数据传输不等错误保护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0185B (zh) 2016-04-11
EP2533453A2 (en) 2012-12-12
TW201316767A (zh) 2013-04-16
EP2533453A3 (en) 2014-03-12
AU2012203169A1 (en) 2013-01-10
EP2533453B1 (en) 2015-08-19
US20120314790A1 (en) 2012-12-13
US8879648B2 (en) 2014-11-04
CN102833587B (zh) 2017-03-01
RU2012124130A (ru) 2013-12-20
KR20120137304A (ko) 2012-12-20
AU2012203169B2 (en) 2015-01-22
RU2508600C1 (ru) 201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3587A (zh) 多载波传输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及方法
KR101605201B1 (ko) 디지털 신호 송신 및 수신
EP2200211B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TW201203911A (en) Dem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pt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broadcast system
EP2207282B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broadcast signal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broadcast signal
JP2015053690A (ja) 送信装置及びその送信方法、並びに、受信装置
JP2015053689A (ja) 送信装置及びその送信方法、並びに、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