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5507B - 使用信道捆绑的发送器和接收器 - Google Patents

使用信道捆绑的发送器和接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5507B
CN107005507B CN201580067711.3A CN201580067711A CN107005507B CN 107005507 B CN107005507 B CN 107005507B CN 201580067711 A CN201580067711 A CN 201580067711A CN 107005507 B CN107005507 B CN 107005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data
modulation units
groups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77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5507A (zh
Inventor
扬·策尔纳
罗萨尔·斯塔德梅尔
纳比勒·洛金
丹尼尔·施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05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5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14Channel dividing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a single bit stream is divided between several baseband channels and reassembl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2En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generation operation, e.g.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mit distortions, jitter, or to improve signal sh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24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de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使用信道捆绑的用于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传送数据的发送器和接收器。发送器包括:数据流分割器,被配置为将待传送的数据的数据流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流分割;两个或更多个调制器,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流分割并且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调制数据;以及交织器,被配置为将通过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调制数据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

Description

使用信道捆绑的发送器和接收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传送数据的发送器和相应方法。本公开内容进一步涉及用于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接收数据的接收器和相应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的是使总服务数据速率能够超过单一RF信道的净容量的多个分离的RF信道的信道捆绑。例如,物理层上可应用信道捆绑,即,上层解决方案务必将发送器侧上的整个数据流分为适于不同单一RF信道的容量的部分中。条件可以是上层信令允许不同的RF信道以分类和流类型一致的方式的数据重组。信道捆绑对于所有包含的RF信道以透明的方式进行处理,即,接收器侧上的输出流等于发送器侧上的相应输入流。RF信道可以位于任何信道频率,不一定彼此相邻。
在ATSC3.0系统中,提出的是各个RF信道被处理为独立的ATSC3.0信号。对用于诸如其他防护频带、其他导频、同步等的捆绑信道的物理层没有要求的特殊测量。尤其RF信道捆绑的概念允许重新使用多个现有LDPC编码器和解码器以及标准的RF调谐器,这有助于减少整个复杂性并且使超过单一RF信道的容量的高数据速率服务的引入(introduction)简化。
在所有提出的方法中,发送器(Tx)侧上的流分割以及接收器(Rx)侧上的流重组(或者在一些附图中还表示为连接的BB(基带数据包)解帧)在物理层外执行。已知的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缺点:因为不同的信道被完全去耦,所以大输入流的总性能在不同的RF信道上遭受不同的信道条件。主要原因是用于每个分配的RF信道的发送器以及接收器部署自己的、独立的FEC(前向纠错)编码器和解码器。如果一个或者几个信道遭受不足的SNR或者其他信道用于纠正数据解码而减损,则整个重组流将仍然产生具有误差的混浊数据流。
本文中提供的“背景技术”描述用于整体呈现本公开内容的背景的目的。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描述的当前称为发明人的工作的程度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符合现有技术的描述的各方面既不明确地也不默示地被视为与本公开内容相对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使用尤其允许相对简单的且可扩展的实现的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传送数据的发送器和相应方法,支持远近信道的捆绑,提供其他的频率分集,提供SNR平均并且操作单一和多个数据流。另一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接收数据的相应的接收器和方法。又一目标是提供一种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和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传送数据的发送器,所述发送器包括:
-数据流分割器,被配置为将待传送的数据的数据流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流分割,
-两个或更多个调制器,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流分割并且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调制数据,以及
-交织器,被配置为将通过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调制数据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的接收数据的接收器和相应的方法,所述接收器包括:
-去交织器,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接收所接收的数据流的数据,其中,数据流的流分割的数据经由至少两个RF信道进行传输,并且将属于相同的流分割的经由不同的RF信道传输的数据分配至不同的解调器,
-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流分割的数据并且从所接收的流分割的数据产生解调数据,
-数据流组合器,被配置为将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的解调数据组合为数据流。
根据又一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手段,当在计算机上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计算机执行本文中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并且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产品,当通过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产品时,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使得执行在本文中所公开的方法。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所公开的方法、所公开的计算机程序和所公开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与所要求的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如从属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分别具有类似的和/或相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是基于多个RF信道使用信道捆绑,特别是跨不同RF信道的SNR平均。本公开内容使用从跨可用的RF信道的编码的输出数据的扩展。该扩展可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不同级发生。两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指的是OFDM符号水平上的扩展和基于PLP水平的扩展。
已经通过总体介绍的方式提供了前述段落,但不旨在限制以上权利要求的范围。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所做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和另外的优点。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将容易获得本公开内容的更完整理解及其许多附带优点,同样,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好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信道捆绑架构的当前建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不同的地面RF信道的SNR变化的示图,
图3示出了DVB-C2中的信道捆绑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DVB-S2x中的信道捆绑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多调谐器信道捆绑接收器架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单一调谐器信道捆绑接收器架构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对OFDM符号在信元水平上的信道捆绑的Tx侧处理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所提出的混合式双重调谐器架构(在OFDM符号水平上扩展)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用于完整的OFDM符号水平上的信道捆绑的Tx侧处理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用于PLP水平上的信道捆绑的Tx侧处理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所提出的混合式双重调谐器架构(在PLP水平上扩展)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具有输入和输出接口的流分割器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用于具有输入和输出接口的m=2的流组合器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用于两个RF信道的选择器/组合器级(stage,阶段)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用于在具有两个RF信道和相同的C数据的选择器/组合器级中交换OFDM符号的信元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用于在具有3个RF信道和相同的C数据的选择器/组合器级之间交换OFDM符号的信元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使调制器互相连接的两种不同方法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与单一BICM级信道捆绑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用于与单一BICM级信道捆绑的接收器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用于与多个PLP信道捆绑的架构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用于使用一个宽带频率交织器的与多个PLP信道捆绑的架构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地面广播系统中的基本TFS机构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用于TFS的Tx架构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不同模式下使用的共用(common)发送器和接收器架构的示意图,
图25示出了MIMO模式下的共用发送器和接收器架构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信道绑定模式下的共用发送器和接收器架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27示出了MRC模式下的共用发送器和接收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描述了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方法和系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内容涉及数据的广播传输和接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可以是音频/视频数据。一些实施方式基于多个RF信道描述了信道捆绑,特别是跨越不同RF信道平均的SNR。
首先,将描述背景技术和现有架构。
对即将出现的ATSC3.0标准的当前建议预见了多个独立的RF信道的信道捆绑使总服务数据速率能够超过单一RF信道的净容量。在这个提议中在物理层上应用信道捆绑,即,上层解决方案务必将发送器侧上的整个数据流分为适于不同单一RF信道的容量的部分。条件是上层信令允许不同的RF信道以分类和流类型一致的方式的数据重组。信道捆绑对于所有包含的RF信道以透明的方式进行处理,即,接收器侧上的输出流等于发送器侧上的相应输入流。RF信道可以处于任何信道频率,不一定彼此相邻。
每个RF信道被作为独立的ATSC 3.0信号处理。在用于诸如其他防护频带、其他导频、同步等的捆绑信道的物理层上没有要求的特殊测量。尤其RF信道捆绑的概念允许重新使用多个现有LDPC编码器和解码器以及标准的RF调谐器,这有助于减少整个复杂性并且使超过单一RF信道的容量的高数据速率服务的引用简单化。
在所有提出的方法中,发送器(Tx)侧上的流分割以及接收器(Rx)侧上的流重组(或者还表示为在一些附图中解帧的连接BB(基带数据包))在物理层外执行。
通常,在以下用于两个RF信道中说明不同的方法。当然,直接将原理延伸至多于两个捆绑的RF信道。
图1示出了如在通话的技术响应中所描述的当前提出的信道捆绑机制的原理。PCT专利申请PCT/EP2014/061467和基于此的优先权申请通过引证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
在发送器(Tx)侧上,流分割器10将输入流分割为m个TS/IP输入流,然后TS/IP输入流通过m个独立的调制器11、12调制为用于通过地面信道传输的m个RF流。在接收器(Rx)侧上,所接收的RF流通过m个解调器13、14被独立解调为m个解调流,这些解调流然后通过流重组器15重组为输出流。
尽管已知建议的上述解决方案实现了用于信道捆绑的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它具有显著的缺点。因为不同信道被完全去耦,所以大输入流的总性能在不同的RF信道上遭受不同的信道条件。主要原因在于用于每个分配的RF信道的发送器以及接收器部署自己的、独立的FEC(前向纠错)编码器和解码器。如果一个或者几个信道遭受不足的SNR或者其他信道用于纠正数据解码而减损,则整个重组流将仍然产生具有误差的混浊数据流。
例如,在图2中示出的曲线示出了来自瑞典操作员(Teracom)所测量的不同地面RF信道上的SNR变化。
接下来,将描述没有SNR平均的现有信道捆绑架构。具体地,将描述具有信道捆绑的现有非地面广播系统。
首先应当注意到,在诸如DVB-C2和DVB-S2x的其他广播系统中已经引入了信道捆绑概念。然而,在电缆和卫星信道中,预期没有跨所涉及RF信道或者数据片的大振幅变化。因此,不要求用于SNR平均的不同Tx信号流之间的数据信元的交换。然而,在此简要说明C2和S2x信道捆绑的原理。
DVB-C2系统允许通过不同数据片扩展单一PLP(物理层管道)连接的数据。这种操作模式旨在用于要求高于单一数据片的容量的生产速率的高级服务。
捆绑PLP连接的所有数据包通过相同的输入处理块。在模式适配块中插入ISSY时间戳允许在接收器侧上对来自不同的数据片的数据包重新排序。在输入处理块的输出端,捆绑PLP的BBFrames遍布不同的数据片。图3示出了DVB-C2中使用信道捆绑的系统的示意图。
在DVB-S2x中,如在DVB-C2中遵循类似方法(图4中示出的):在最大的3个异频雷达收发机(tansponder)上并行承载单一输入流。如在DVB-C2中,大输入PLP的数据通过相同的输入处理块40,在‘高效率模式(HEM)’下,每个BBFrame获得其自身的允许在Rx侧上重新排序的ISSY时间戳。在BBFrame生成之后,在分离器41中执行分离。图4示出了DVB-S2x中的信道捆绑。每个RF信道可以使用它自身的PHY参数,诸如,符号率、调制和编码设置。
接下来,将描述如本文中公开的用于地面信道捆绑机制的当前建议。首先,描述用于地面系统的现有信道捆绑方法。
如上关于现有架构所描述的完成发送器处理。在图5中示出了对于两个独立的RF信道相关的双重调谐器接收器架构,图5示出了多调谐器信道捆绑接收器架构50。
应当注意的是,在流组合器55中的连接流重组或者通过处理链最终端的解帧单元56的基带(BB)解帧之前,每个RF信道的解码通过独立的RF前侧51、52和独立的解调器53、54独立执行。因此,没有发生跨两个RF信道的SNR平均。
以下陈述一些实例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
·简单的且可扩展的实现
·独立的解码器(调谐器+解调器)的完全再使用
·支持远近信道的捆绑
·跨总带宽的附加统计多路复用增益
缺点是:
·没有附加频率分集或者SNR平均
·对于邻近捆绑信道没有防护频带去除可能(还参见以下)
为完整起见,应提到的是,还可以通过整个较大的、单一的RF信道实现信道捆绑。在Tx侧上,通过较高带宽输入处理、BICM和时间交织器级处理流。
在Rx侧上,可以使用单一宽带调谐器,如图6所示,示出了单一调谐器信道捆绑接收器架构60,包括RF前端61和解调器62(包括用于FFT、FDI(频域交织)、解帧和TDI(时域交织)的组合单元63、QAM解映射器64、LDPC解码器65和BB解帧单元66)。
以下列出这个方法的示例性优点和缺点。优点是:
·其他的频率分集
·类似TFS的(时间频率切片)SNR平均
·跨总带宽的附加统计多路复用增益
·可以去除邻近捆绑信道之间的防护频带
缺点是:
·复杂的实现
·远距离的信道不可能捆绑
接下来,将描述所提出的具有SNR平均的信道捆绑。提出的技术允许跨所有涉及的RF信道的SNR平均。最重要的元素是输出数据从每个FEC编码器(LDPC编码器)跨可用RF信道的扩展(spread,传播,散布)。该扩展可在TX和RX链的不同级中发生。在下文中描述两个选项,也就是OFDM符号水平上的扩展以及基于PLP水平的扩展。
首先,将描述基于OFDM符号水平的扩展。图7示出了用于OFDM符号内的信元水平上的两个RF信道上具有信道捆绑的单一PLP的Tx侧上的原理的示例性实施方式70。在PLP捆绑的情况下,大输入流在输入处理单元71中的输入处理之后,在流分割器72中被划分为不同的分割流,它们中的每一个流被分配至PLP。然后这些PLP被馈入到不同的调制器73、74中并且可以具有相同的或者不同的PLP ID。分配至单一PLP#1的至少单一分割流被提供至各个调制器。应当注意的是,在该化境下每个RF信道的PLP的数量不一定必须相同。例如,第一RF信道RF1可承载n个PLP,而第二RF信道RF2可承载p个PLP,其中,n≠p。然而,在单一PLP的情况下,图7中示出的虚线框实际上是不起作用的。
在诸如DVB-T2、DVB-NGH和最有可能的ATSC3.0的一般架构中,不同的PLP经过不同的输入处理BICM级以及个别的时间交织器。BICM(比特交织编码调制)级731、741由FEC编码器(BCH和LDPC)、比特交织器和QAM映射器组成。在通过时间交织器732、742的时间交织之后,每个PLP的时间交织QAM信元然后通过调度器733、743被调度到帧内不同的OFDM符号上。
在常规情况下,调度器733、743的输出被直接馈入至相关RF信道的频率交织器和OFDM调制器。与现有解决方案相反,提出的是跨越所选择的或者所有涉及的RF信道交换(例如,均等地)一个OFDM符号的调度信元。这通过调制器73中的选择器734、735和组合器736以及调制器74中的选择器744、745和组合器746执行。随后,执行通过频率交织器737、747的频率交织以及通过OFDM调制器738、748的OFDM调制以获得RF输出流。
应当注意的是,横跨OFDM子载波的总和或者所有RF信道的所得到的带宽的单一频率交织器(实例:例如,参见图21,单一的12MHz频率交织器而不是信元交换和两个独立的6MHz频率交织器)代替示出的信元交换级和随后的RF信道频率交织器。
通常,提出的发送器包括以下元件:
i)数据流分割器(在实施方式70中通过流分割器71实现),被配置为将待传送的数据的数据流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流分割;
ii)两个或更多个调制器(在实施方式70中通过调制器73、74实现),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流分割并且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调制数据;以及
iii)交织器(在实施方式中70通过选择器734、735、744、745、组合器736、746和频率交织器737、747实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信元交换电路实现,即,信元的交换还可被理解为在本公开内容的背景下交织的一个实施方式),被配置为将通过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调制数据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
在Rx侧上,在解码之前,明显需要颠倒从Tx侧的载波交换。图8示出了用于两个RF信道的接收器架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80,具体地,提出的混合式双重调谐器架构(OFDM符号水平上的扩展)。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两个RF信道。接收器80包括两个前侧81、82、两个解调器83、84、流组合器85和解帧单元86。每一个所述解调器83、84均包括FFT和FDI单元831、841、解帧和TDI单元832、842、QAM解映射器833、843和LDPC解码器834、844。接收器通常仅解码单一PLP。这至少是如果一个PLP表示一个服务(例如,视频流)的情况。在PLP仅承载服务分量(例如,只有视频或者只有音频)的情况下,包括该服务的所有PLP需要被解码。
通常,提出的接收器包括以下元件:
i)去交织器(在实施方式80中通过FFT和FDI单元831、841以及解帧和TDI单元832、842实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信元再交换电路实现,即,信元的再交换还可被理解为在本公开内容的背景下的去交织的一个实施方式),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接收所接收的数据流的数据,其中,数据流的流分割的数据经由至少两个RF信道传输,并且将属于相同流分割的经由不同RF信道传输的数据分配至不同的解调器,
ii)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在实施方式80中通过QAM解映射器833、843和LDPC解码器834、844实现),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流分割的数据并且从所接收的流分割的数据产生解调数据,以及
iii)数据流组合器(在实施方式80中通过流组合器82实现),被配置为将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的解调数据组合为数据流。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RF变化之间的数据交换也可以发生在完整的OFDM符号上而不是上述OFDM符号内的信元交换的机制。有效地这意味着帧的LFOFDM符号以外的单一OFDM符号(通常只有数据符号,不包括前导码和信令符号)在不同的调制器之间交换。在图9中示出了发送器的这种实施方式90的相关框图,图9示出了用于在完整的OFDM符号水平上的信道捆绑的Tx侧处理。应当注意的是,目前的信元特定选择器(在OFDM符号内)734’、735’、744’、745’现在对帧内的OFDM符号操作,即,与图7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选择器734、735、744、745相比选择器734’、735’、744’、745’的粒度不同,这由选择器中的指标(Lf而不是C数据)表示。
当然,多个OFDM符号的任何形式的交换也是可能的,但是出现较少分集。OFDM符号的交换被看作考虑到具有TFS的信道捆绑与两个调谐器的简单的结合架构的重要情形。应当注意的是,OFDM符号的交换在频率交织器之后可类似地发生。
接下来,将描述基于PLP水平的扩展。
目前假设了该扩展发生在OFDM符号水平上。这允许简单的TX和RX实现但是具有一些缺点。所扩展的OFDM符号的交换数据速率相当高,因为整个OFDM符号需要交换,即使感兴趣的PLP仅在OFDM符号的信元的子集中传输。这个缺点可以通过如图10所示的在PLP水平上扩展信元来克服,图10示出了用于PLP水平上的信道捆绑的Tx侧处理的实施方式100。
不同的选择器块1021、1022、1031、1032中的数据信元的选择例如通过流分割器101中的分割率限定,即,用于该PLP的BB帧的关系被馈入不同的调制器链102、103中。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在组合器1023、1033之后设置调度器1024、1034。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还示出了独立的输入流可以通过独立的输入处理单元和独立的流分割器进行处理。可替换地,独立的输入流可通过共用输入处理单元71和共用流分割器101进行处理。因此提出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并行处理独立的输入流。
在图11中示出了相应的接收器架构110,图11示出了包括两个解调器113、114的所提出的混合式双重调谐器架构(在PLP水平上扩展)。解调器113、114仅交换QAM解映射器833、843的LLR值,与图8中示出的接收器架构80中设置的OFDM符号的交换相比,导致更小的数据速率。应注意,在接收侧上对于数据信元的交换存在不同的可能性:上文所阐述的每比特在QAM解映射器833、843之后交换LLR值,还可以在QAM解映射器833、843之前通过用于FFT、FDI、解映射和TDI的共用单元1131、1141交换I和Q值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SI)。
在PLP水平上交换数据的另一个优点是在与不同的RF带宽的信道捆绑的情况下灵活性增加,这导致不同的OFDM符号持续时间。尽管交换OFDM符号存在难度,但是由于不同的OFDM符号定时,这使得在PLP水平上交换信元的情况下没问题。然而,应当保证的是,根据不同信道的容量适配在不同的RF信道之间交换的信元的数量。
接下来,将具有SNR平均的信道捆绑与现有技术的信道捆绑方法的状态进行比较。示例性优点是:
·相对简单的且可扩展的实现
·现有调谐器以及几乎完全现有解调器的再使用
·支持远近信道的捆绑
·附加频率分集
·类似TFS(时间频率切片)的SNR平均
·用于单一PLP以及用于跨越多个RF信道的多个PLP的操作
示例性缺点是:
·要求解调器芯片之间的高数据速率(所接收的QAM信元+信道状态信息或者在感兴趣的PLP的QAM解映射之后的LLR值)
·对于邻近捆绑信道无去除防护频带可能
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一些系统中,从不同的接收天线和调谐器接收的信号被组合到单一解码器芯片内。
接下来,将提供流分割器、流组合器和选择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
如示出具有输入和输出接口的流分割器120的实施方式的图12中所描述的,流分割器120的输入流由n个不同的PLP的基带帧(BB帧)组成。每个PLP可具有不同的输入流格式,诸如,TS、IP或者GSE。相应的输入流数据包在流分割器120之前在输入处理块121、122中被封包为具有合适的时间戳(诸如,ISSY时间戳)的BB帧。流分割器120的任务是将n个PLP的BB帧分发为m个流,以此方法为m个调制器指定的流的输出数据速率与相应的RF信道的可用容量匹配。在最简单的情况下,m=2个具有相同容量的调制器,流分割器将输入流均等地分割至这两个调制器。在不同的传输参数或者m个RF信道的RF信道带宽的情况下,然而m个RF信道的容量可以不同,在流分割器输出处要求不均匀的输出流容量分布。
示出了具有输入和输出接口的m=2的流组合器130的实施方式的图13中描述的接收器中的流组合器130的任务是使流分割器的过程颠倒。对于正被解码的给定PLP,m个解调器131、132的m个流根据BB帧中可用的ISSY时间戳组合。流组合器130包括缓冲器以存储来自不同流的BB帧,该缓冲器的尺寸取决于m个解调器的最大差分解码时延。在相同的解码时延的情况下,一些BB帧的缓冲尺寸就足够了。分割器和组合器的处理是透明的,即,流组合器130的输出端的BB帧的流与流分割器的输入相同。在流结合之后,初始的TS/IP/GSE流通过BB解帧器133恢复。
在示出了用于两个RF信道的选择器/组合器级140的实施方式的图14中描述的选择器和组合器级140的任务是在跨越所有m个RF信道的m个调度器141、142的输出处均等地分发调制符号(所谓的DVB中的信元)。这样频率分集从单个信道带宽增大m倍至所有捆绑信道的总带宽。具体地,在RF信道的不同的SNR水平的情况下,跨所有的RF信道发生SNR平均。应当注意的是,每个调制器中设置的选择器143、144、145、146可实现为例如如图9中所示的独立的选择器块,即,每个调制器一个选择器块,以致对于m个调制器,每个调制器包括m个选择器块。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每个调制器包括执行选择器块的功能的单一选择器单元。从选择器143、144、145、146接收的数据通过组合器147、148组合。
应用这种分布的最简单方式是在所有涉及的RF信道之间的每个OFDM符号的每个第m信元(所有的C数据信元的)的交换。对于具有相同的RF带宽(即,对于所有RF信道C数据相同)的m=2的最简单的情况,具有偶数指数(指数2:2:C数据,根据MATLAB语法)的OFDM符号的所有信元保持在当前RF信道中,同时具有奇数指数(指数1:2:C数据,根据MATLAB语法)的OFDM符号的所有信元在这两个RF信道之间交换。图14中示出了这种选择器/组合器平台140的框图。图15中描述了对OFDM符号的影响。图15示出了用于在具有两个RF信道和相同的C数据的选择器/组合器级中交换OFDM符号的信元的实例。示出了用于在具有3个RF信道和相同C数据的选择器/组合器级之间交换OFDM符号的信元的实例的图16中示出了具有三个RF信道的类似实例。
在具有不同带宽的m个RF信道并且因此具有不同的OFDM符号持续时间和多个信元C数据的更普通的情况下,所交换的信元量不相等并且必须根据不同RF信道的C数据的比率以及不同OFDM符号持续时间进行计算。进一步地,必须限定来自不同RF信道的信元的结合操作的顺序。不得不使用取整运算以确定性的方式限定这两个数量以避免调制器和解调器实现之间的无歧义性。为了保证在组合级之后每个RF信道的信元的随机分布,频率交织器单独应用于每个RF信道。
接下来,将详述调制器/解调器之间所需要的通信链路的数量。
在m=2的情况下,四个单向通信链路或者两个双向通信链路必须在m个选择器/组合器平台之间交换数据。随着m数量的增加,所要求的通信链路的数量增长得相当快。这适用于发送器(包括m个调制器)和接收器(包括m个解调器)这两者。为了避免大量专用传输链路或者更好的逻辑表示,可使用m个解调器之间的通信总线。图17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使用专用链路或者通信总线的两种方法。图17示出了使几个调制器171、172、173、174互相连接的两种不同方法(图17的(a)示出了专用链路,图17的(b)示出了通信总线)。为简便起见,省略了选择器/组合器级的BB帧输入和输出流。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单一BICM级的信道捆绑。
将简要地描述如何利用单一BICM编码和解码级(即,FEC编码(BCH/LDPC)、比特交织和QAM映射)实现信道捆绑。与集中于重新使用现有功能块或者甚至现有的整个解调器架构的在先解决方案相比,这个选择要求BICM级能够处理超出单一RF信道的容量的数据速率,然而,用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架构变得更简单。
对于两个RF信道的示例性配置,在图18中示出了具有单一BICM级和多个捆绑RF信道的发送器侧架构180的实施方式。对于具有单一BICM级的信道捆绑,在图19中示出了相关接收器框图190的实施方式。
发送器180包括两个调制器181、182,其中,调制器181包括分离器183而不是如图10中示出的发送器100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的选择器和组合器。因此,不是使用相同的完整BICM链,提供的是另一选择:如果在相同的FEC(LDPC)编码器之后定位分离器,则可以通过独立的QAM调制器调制不同的调制器链中的每个部分的比特流,因此允许不同的RF信道上的不同的鲁棒水平。在接收器侧上,然后在通过独立的QAM解映射器之后发生组合。为了这个目的,接收器190包括独立的前端81、82、用于FFT、FDI和解帧的独立的单元191、192和单一组合器193、单一时间去交织器194、单一QAM解映射器195、单一LDPC解码器196和单一解帧单元86。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多个PLP的通用架构和时间频率切片的关系。
提出的增强集中于极高数据速率单一PLP的信道捆绑。然而,通常,来自不同的编码链的子载波的交换还适用于多个PLP情形。当然,几乎全部容量分配的高数据速率PLP和填充剩余容量的其他PLP的混合情形是可能的。描述了具有多个(即,n)PLP的信道捆绑的发送器架构200的图20中示出了具有n个PLP和m个RF信道的M-PLP的Tx结构。与图7中示出的发送器架构70相比,设置输入处理单元71a、......、71n用于n个PLP的单独输入处理。进一步地,m个调制器73a、......、73m中的每一个包括n个BICM单元731a、......、731n和741a、......、741n、n个时间交织器732a、......、732n和742a、......、742n、调度器733、743、选择器734、735、744、745、组合器736、746、频率交织器737、747和OFDM调制器738、748。
可以使用跨越所有RF信道的合成带宽的单一频率交织器代替信元交换级以及随后的RF信道频率交织器,显然仍然需要m个调制器之间的接口。这在描述了使用所有调制器211a、......、211n的一个宽带频率交织器212以及用于所述调制器211a、......、211n中的每个PLP的独立的输入处理单元213a、......、213n、214a、......、214n的多个PLP信道捆绑的发送器架构210的图21中被示出。
所提出的信道捆绑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几个调谐器的强制性使用。应该提到的是,在考虑到几个RF信道的单一调谐器接收的DVB和ATSC3.0中存在所谓的“时间频率切片(TFS)”的另一建议。TFS还将数据从不同的PLP扩展至不同的RF信道(高达6个频率)以使单一‘虚拟的’信道允许有效的统计式多路复用。PLP被调度为它们仅在一个时间点出现在一个RF信道处。不同的RF信道上不同的PLP部分之间的一些防护频带被设置为使信道能够变换。图22示出了地面广播系统(DVB、ATSC3.0)中的基本TFS机构。
然而,在使用TFS中还存在确定和限制因素,诸如,为了允许用于RF信道跳动的足够时间强制性使用足够数量的PLP。此外,PLP不可能因为这将不允许使该PLP在所有可能的时间调度单一RF信道而分配大多数可用容量。这造成关于一个PLP明显低于单一RF信道的容量的最大容量的限制因素。图23示出了可与图18中示出的信道捆绑的Tx结构180相比的用于TFS的Tx结构230。这个发送器230包括用于处理n个PLP的n个处理链,每个处理链包括输入处理单元231a、......、231n、BICM232a、......、232n和时间交织器233a、......、233n。进一步地,提供了共用调度器234。调度器234的输出被提供至m个单独的OFDM单元235a、......、235m,各自包括频率交织器和OFDM调制器。
一般来说,TFS不可以高于单一信道的容量的数据速率传输。这使用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和设备通过信道捆绑扩展。
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器结构中使用两个调谐器的其他情形下,使用所提出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结构并且可体现为总体结构。这种其他情形包括-除了使用信道捆绑(还称为信道绑定)的上述说明情形之外-分集接收器中使用的MIMO结构和MRC(最大比值合并)结构。这不排除使用其他情形的适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应该重新使用来自标准SISO接收器的包括BICM平台的标准块。所提出的结构使用分别跨越两个(或者更多个)发送器组件和跨越两个(或者更多个)接收器组件的连接处理/信元交换平台。所提出的结构提供的优点在于较低的实现和开发计划、因为重新使用的块的较低成本,并且因此在市场上的较高的成功机会。应当注意的是,作为接收器的最复杂元件的LDPC解码器同时实现结构:逻辑上,具有处理速度x的两个单独的LDPC解码器还可以通过以处理速度2x操作的单一LDPC解码器处理。换言之:利用两个标准速度的LDPC解码器或者双速的单一解码器的实现功能等效。
图24中示出了发送器300和接收器400的共用结构。以上参考其他实施方式已经说明的元件将设置有与那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在发送器300中,设置有统一的预编码和信元交换单元301;在接收器400中,设置有统一的解码和信元再交换单元401。进一步地,在接收器400中,设置有OFDM解调器402、404以及用于FDI、PLP选择和TDI的共用单元403、405。
如从示意图可以获得的,将在与这个共用结构的所有应用共用的符号水平上(例如,在QAM符号的水平上)进行处理。进一步地,可基于相同的处理水平设置用于请求和/或获得冗余数据(例如,经由单独信道要求的冗余数据)的接口。
因为发送器可以在不同模式(即,MRC模式、MIMO模式和信道绑定模式)下操作,所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控制单元302以控制统一的预编码和信元交换单元301,因此以在所希望的模式下操作。这个控制单元302可通过发送器的操作员进行操作。如果发送器配备有几个天线或者可在用于其他两个RF频率的信道绑定模式下操作,则控制单元可选择用于某个RF信道的MIMO操作。该操作可取决于网络设计和预期的接收器能力并且通过网络操作员选择。进一步地,一些信令被包括在识别其中发送器300被操作用于接收器400的相应模式的所发送的数据流中,以致接收器400可以在相同模式下操作统一的解码和信元再交换单元401。该信令可嵌入例如第1层信令中,第1层信令可在限定操作模式的每个帧的开始的前导码或者信令符号中承载,并且由接收器用来解码取决于操作模式的随后数据部分。
图25示出了当在MIMO模式下操作时对应于发送器300的发送器310以及对应于接收器400的接收器410。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的预编码和信元交换单元301用作MIMO编码器311并且统一的解码和信元再交换单元401用作MIMO解码器411。
在MIMO编码器311中,可使用线性预编码矩阵。进一步地,每个子载波k可应用不同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可使用每个子载波k可具有以下预编码矩阵的eSM(增强的空间多路复用)和PH(跳相)
Figure GDA0001319393980000191
此外可使用其他的预编码元件、类似功率分配或者基于流的跳相。发送器处的预编码增加多样性并且提高总体系统性能。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应用平坦的空间多路复用
Figure GDA0001319393980000192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应用预编码并且预编码器可认为是透明的。
RF信道RF1和RF2在空间域中限定,并且两个调谐器连接至两个天线。至于执行MIMO传输,设置至少两个发送天线和至少两个接收天线,即,第一发送天线发送RF1上的数据并且第二发送天线发送RF2上的数据。在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可能存在干扰。信道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GDA0001319393980000193
在接收器410中,迫零(ZF)或者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可用于使两个所接收的数据流去耦。可替换地,可使用最大似然(ML)解映射器,例如,连接的MIMO解码器和QAM解映射器412。
图26示出了当在信道绑定模式下操作时对应于发送器300的发送器320以及对应于接收器400的接收器420。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的预编码和信元交换单元301用作信元交换单元321,表示所公开的交织器的另一实施方式,并且统一的解码和信元再交换单元401用作信元再交换单元421,表示所公开的去交织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这种情况在功能上还可看作MIMO情况的子集。
在信元交换单元321中,可在矩阵记号中描述SNR平均以强调MIMO描述的类推
Figure GDA0001319393980000201
Figure GDA0001319393980000202
在此,偶数和奇数指的是OFDM载波数量,但是还可映射至其他颗粒度(OFDM符号......)。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应用任何预编码(与MIMO相似)提供增加的分集。然而,与上述MIMO预编码相似,优选单一的预编码,但是对于本公开内容来说是不必要的。与通过以上矩阵描述的简单的信元交换相比,预编码更能提高该性能。如果预编码块已经可用于MIMO操作模式,则预编码块在没有额外复杂性的情况下可用于信道绑定模式。通过应用预编码改善的性能可进行如下说明:预编码与通过两个BICM链产生的两个符号重叠,即,两个符号的重合在每个RF信道中发送。如果两个RF信道经历完全不同的减弱或者衰减,则两个符号的信息在接收器处可恢复得更可靠(在极端情形下,这两个符号的信息可仅从RF信道恢复;如果没有应用预编码,如果两个RF信道中的一个非常强烈地减弱,则第二符号可能丢失)。
在频域中描述RF信道RF1和RF2。不存在共用信道干扰。信道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GDA0001319393980000203
其中,h11和h22分别对应于RF信道RF1和RF2的衰退系数。这个描述旨在强调对以上MIMO模式的类推。
在接收器420执行信元再交换中,例如,通过使用SNR平均或者逆向预编码的重新排序。
图27示出了当在提供分集接收器的MRC结合模式下操作时的对应于发送器300的发送器330以及对应于接收器400的接收器430。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器330仅使用单一路径(调制器),即,仅存在处理的单一数据流。统一的预编码和信元交换单元301停用。在接收器中统一的解码和信元再交换单元401用作信元再交换单元431(表示所公开的去交织器的又一实施方式),但是也产生单一数据流,以致在信元再交换单元431激活之后只有一个路径。这种情况还可看作MIMO情况的子集。
传输路径与每个接收路径之间的RF信道可以表示为
Figure GDA0001319393980000211
在接收器430中可执行最大比值合并,例如,通过使用跟随最大比值合并(MRC)的算法的两个接收信号的相干加法。也可使用更先进的合并算法,例如,最佳合并。
总之,在以上参考图24至图27说明的所结合的发送器和接收器架构中,发送器和接收器通常可分别进行如下定义:
一种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传送数据的发送器,该发送器包括:
-数据流分割器,被配置为将待传送的数据的数据流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流分割,
-两个或更多个调制器,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流分割并且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调制数据,以及
-统一的预编码和信元交换单元,被配置为在不同模式下操作,以及
-可选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统一的预编码和信元交换单元在期望模式下操作。
所述模式可包括i)MIMO模式,在MIMO模式下,其操作为独立编码两个或更多个流分割,ii)信道绑定模式,在信道绑定模式下,其操作为将通过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调制数据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以及iii)MRC模式,在MRC模式下,数据流分割器以及统一的预编码和信元交换单元被停用并且在MRC模式下仅操作一个调制器。
一种用于经由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其在频率(信道绑定)中可以是独立的或者通过空间的或偏振分集实现)接收数据流的数据的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
-用于从所接收的数据得出模式信息的装置,
-统一的解码和信元再交换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得出的模式信息在不同模式中的一个模式下操作,
-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流分割的数据并且从所接收的流分割的数据产生解调数据,以及
-数据流组合器,被配置为将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的解调数据组合为数据流。
所述模式可包括i)MIMO模式,在MIMO模式下,其操作为独立编码经由至少两个独立天线接收的两个或更多个流分割的数据,ii)信道绑定模式,在信道绑定模式下,其操作为经由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接收数据流的数据,其中,数据流的流分割的数据经由至少两个RF信道传输,并且将属于相同流分割的经由不同的RF信道传输的数据分配至不同的解调器,以及iii)MRC模式,在MRC模式下,仅激活一个解调器以解调所接收的数据。
因此,上述讨论仅公开和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或其基本特性的情况下,本公开内容可以其他特定形式体现。因此,本公开内容的公开内容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本公开内容以及其它权利要求的范围。本公开内容包括本文中的教导的任何易辨别的变形,部分限定了前述权利要求术语的范围使得没有发明主题贡献给社会大众。
在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comprising)”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a)”或“一个(an)”不排除多个。单个元件或其他单元可实现权利要求中所列举的几项功能。某些措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单纯事实不代表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有利地使用。
在到目前为止已被描述为至少部分通过软件控制的数据处理设备实施的实施方式中,应当理解,诸如光盘、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承载这种软件的非易失性机器可读介质也被认为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地,这种软件也可以其他形式(诸如,经由互联网或其他有线或无线电信系统)来分布。
所公开的装置、设备和系统的元件可通过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元件(例如,适当的电路)实现。电路是包括传统电路元件、集成电路的电子组件的结构装配,集成电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标准集成电路、专用标准产品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此外,电路包括根据软件代码来编程或配置的中央处理单元、图形处理单元和微处理器。尽管电路包括上述执行软件的硬件,但是电路不包括纯软件。
接下来是所公开的主题的一系列另外的实施方式:
1.一种用于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传送数据的发送器,该发送器包括:
-数据流分割器,被配置为将待传送的数据的数据流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流分割,
-两个或更多个调制器,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流分割并且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调制数据,以及
-交织器,被配置为将通过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调制数据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
2.根据实施方式1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数据流分割器被配置为将数据流分割为N个流分割,并且
其中,发送器包括N个调制器,每个调制器被配置为接收单一流分割。
3.根据实施方式1或2中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数据流分割器被配置为接收待传送的数据的至少两个数据流并且将所述数据流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相应的流分割,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调制器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来自至少两个不同的数据流的至少一个流分割。
4.根据实施方式3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调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各个数据流的一个流分割。
5.根据实施方式3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交织器进一步包括组合器,该组合器被配置为对通过不同调制器从相同数据流的不同流分割产生的并且被分配通过相同RF信道传输的调制数据进行组合。
6.根据任何前述实施方式中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在OFDM符号的OFDM子载波上传送该数据,并且其中,所述交织器被配置为将调制数据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的OFDM符号的OFDM子载波。
7.根据任何前述实施方式中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调制器被配置为各自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包括多个信元的OFDM符号,并且
其中,所述交织器被配置为将通过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OFDM符号或者OFDM符号的信元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
8.根据任何前述实施方式中所限定的发送器,其中,所述交织器包括
-每个调制器的选择器,被配置为将相应调制器的调制数据选择并分配至不同RF信道,
-每个RF信道的组合器,被配置为对分配至相应RF信道的调制数据进行组合,以及
-每个RF信道的频率交织器,用于所述相应RF信道的经组合的调制数据的频率交织。
9.根据任何前述实施方式中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数据流分割器被配置为将待传送的数据的数据流均等地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流分割。
10.根据任何前述实施方式中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交织器被配置为将调制数据均等地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
11.根据任何前述实施方式中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交织器被配置为将调制数据与不同RF信道的带宽成比例地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
12.根据任何前述实施方式中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交织器包括信元交换电路。
13.根据实施方式12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信元交换电路被配置为在不同模式下操作。
14.根据实施方式12或者13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信元交换电路被配置为在信道绑定模式下操作,在信道绑定模式下,所述信元交换电路操作为将通过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调制数据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RF信道。
15.根据实施方式12、13或者14中所限定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信元交换电路被配置为应用矩阵V(偶数)和矩阵V(奇数),所述矩阵V(偶数)用于与来自两个不同的流分割的偶下标的两个OFDM载波或符号或者信元的输入向量相乘,所述矩阵V(奇数)用于与来自两个不同的流分割的奇下标的两个OFDM载波或符号或者信元的输入向量相乘,其中
Figure GDA0001319393980000261
Figure GDA0001319393980000262
16.一种用于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传送数据的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包括:
-将待传送的数据的数据流分割为两个或更多个流分割,
-通过两个或更多个调制器中的每一个接收流分割,
-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调制数据,以及
-将通过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调制数据分配至用于传输的不同的RF信道
17.一种用于经由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接收数据流的数据的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
-去交织器,被配置为经由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接收所接收的数据流的数据,其中,数据流的流分割的数据经由至少两个RF信道进行传输,并且将属于相同流分割的经由不同RF信道传输的数据分配至不同的解调器,
-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被配置为各自接收流分割的数据并且从所接收的流分割的数据产生解调数据,
-数据流组合器,被配置为将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的解调数据组合为数据流。
18.根据实施方式17所限定的接收器,
其中,接收器包括N个解调器,各个解调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N个流分割的数据,并且
其中,所述数据流组合器被配置为将来自N个解调器的解调数据组合为数据流。
19.根据实施方式17或者18所限定的接收器,
其中,所述去交织器被配置为将属于相同流分割的经由不同RF信道传输的OFDM符号或者OFDM符号的OFDM子载波分配至不同的解调器。
20.根据实施方式17至19中的任一项所限定的接收器,
进一步包括用于对所接收的数据解映射的解映射器,
其中,所述去交织器被配置为将属于相同流分割的经由不同RF信道传输的解映射之前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或经解映射的数据的LLR值或者解映射之前的数据的I和Q值分配至不同的解调器。
21.根据实施方式17至20中的任一项所限定的接收器,
其中,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OFDM符号的OFDM子载波上的数据,并且其中,所述去交织器被配置为将从经由不同RF信道传输的OFDM符号或者从OFDM符号的OFDM子载波所接收的数据分配至不同的解调器。
22.根据实施方式17至21中的任一项所限定的接收器,
其中,所述去交织器包括信元再交换电路。
23.根据实施方式22所限定的接收器,
其中,所述信元再交换电路被配置为在不同模式下操作。
24.根据实施方式22或者23所限定的接收器,
其中,所述信元再交换电路被配置为在信道绑定模式下操作,在信道绑定模式下所述信元再交换电路操作为将属于相同流分割的经由不同RF信道传输的数据分配至不同的解调器。
25.一种用于经由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接收数据流的数据的接收方法,该接收方法包括:
-经由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接收数据流的数据,其中,数据流的流分割的数据经由至少两个RF信道进行传输,
-将属于相同流分割的经由不同RF信道传输的数据分配至不同的解调器,
-通过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中的每一个接收流分割的数据
-从流分割所接收的数据产生解调数据,并且
-将两个或更多个解调器的解调数据组合为数据流。
26.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根据实施方式16或者25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7.一种用于使用至少两个独立的RF信道传送数据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根据实施方式1所限定的至少一个发送器,以及
-根据实施方式16所限定的至少一个接收器。
28.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包括程序代码手段,其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根据实施方式16或者25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Claims (18)

1.一种用于使用至少两个RF信道传送数据的发送器,所述发送器包括:
-数据流分割器(72、101、120),被配置为通过将包括在数据流中的物理层管道PLP的基带帧至少分配到多个流分割将数据流分割为多个流分割,所述流分割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PLP的基带帧的至少一个基带帧,
-多个调制器(73、74、102、103、181、182、211a、......、211n),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多个流分割并且从所接收的所述多个流分割产生多组调制单元,所述多组调制单元中的每组通过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以及
-交织器(734、735、736、737、744、745、746、747、1021、1022、1023、1031、1032、1033、140、183、212、321),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所述调制单元进行比特交织,然后调制映射所述多个流分割的各流分割,并分别通过应用矩阵V(偶数)和矩阵V(奇数)对所述多组调制单元中的两组重新排序以获得两个RF信道的两个重新排序的调制单元组,所述矩阵V(偶数)用于与来自两组调制单元的偶下标的两个调制单元的输入向量相乘,所述矩阵V(奇数)用于与来自两组调制单元的奇下标的两个调制单元的输入向量相乘,
其中
Figure FDA0002791658590000011
Figure FDA0002791658590000012
分别经由所述两个RF信道发送所述两个重新排序的调制单元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数据流分割器(72)被配置为将所述数据流分割为N个流分割,并且
其中,所述发送器包括N个调制器(211a、......、211n),每个所述调制器被配置为接收单一流分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数据流分割器(72、101、120)被配置为接收至少两个PLP的基带帧并且将所述至少两个PLP中的每个分割为多个流分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器,
其中,所述数据流分割器(72、101、120)被配置为将所述PLP的所述基带帧均等地分配为所述多个流分割。
5.一种用于使用至少两个RF信道传送数据的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包括:
-通过将包括在数据流中的物理层管道PLP的基带帧至少分配到多个流分割将数据流分割为多个流分割,所述流分割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PLP的基带帧的至少一个基带帧,
-通过多个调制器接收所述多个流分割,-从所接收的所述多个流分割产生多组调制单元,所述多组调制单元中的每组通过前向纠错FEC编码生成,以及
-将通过调制器从所接收的流分割产生的所述调制单元进行比特交织,然后调制映射所述多个流分割的各流分割,并分别通过应用矩阵V(偶数)和矩阵V(奇数)对所述多组调制单元中的两组重新排序以获得两个RF信道的两个重新排序的调制单元组,所述矩阵V(偶数)用于与来自两组调制单元的偶下标的两个调制单元的输入向量相乘,所述矩阵V(奇数)用于与来自两组调制单元的奇下标的两个调制单元的输入向量相乘
其中
Figure FDA0002791658590000031
Figure FDA0002791658590000032
分别经由所述两个RF信道发送所述两个重新排序的调制单元组。
6.一种用于经由至少两个RF信道接收数据的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包括:
-去交织器(831、832、833、834、841、842、843、844、191、192、193、421、431),被配置为经由所述两个RF信道分别接收两组接收调制单元,通过应用矩阵V(偶数)和矩阵V(奇数)对所述两组接收调制单元重新排序以获得两个重新排序的接收调制单元组,所述矩阵V(偶数)用于与来自所述两组接收调制单元的偶下标的两个调制单元的输入向量相乘,所述矩阵V(奇数)用于与来自所述两组接收调制单元的奇下标的两个调制单元的输入向量相乘
其中,
Figure FDA0002791658590000033
Figure FDA0002791658590000034
从所述两个重新排序的接收调制单元组生成解调数据的两个流分割,通过调制解映射、然后通过比特去交织、然后通过前向纠错FEC解码两个重新排序的接收调制单元组流分割的相应一个生成两个相应的流分割中的每一个,以及
-数据流组合器(85、183),被配置为将所述两个流分割组合为数据流,用于进一步处理被分配到至少两个流分割的数据流中包括的物理层管道PLP的基带帧,所述两个流分割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PLP的所述基带帧的至少一个基带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
其中,所述接收器包括N 个解调器,各个所述解调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N个流分割的数据,并且
其中,所述数据流组合器(85、183)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N个解调器的所述解调数据组合为所述数据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
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QAM解映射器所述QAM解映射器被配置为对所述两个重新排序的接收调制单元组中的一个进行解映射。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器,
其中,所述接收器为ATSC接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
其中,所述接收器为广播接收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器,
其中,所述基带帧被均等地分配到所述至少两个流分割。
12.一种用于经由至少两个RF信道接收数据流的数据的接收方法,所述接收方法包括:
-经由所述两个RF信道分别接收两组接收调制单元,其中,所述数据流的流分割的数据经由至少两个RF信道进行传输,
-通过应用矩阵V(偶数)和矩阵V(奇数)对所述两组接收调制单元重新排序以获得两个重新排序的接收调制单元组,所述矩阵V(偶数)用于与来自所述两组接收调制单元的偶下标的两个调制单元的输入向量相乘,所述矩阵V(奇数)用于与来自所述两组接收调制单元的奇下标的两个调制单元的输入向量相乘
其中,
Figure FDA0002791658590000051
Figure FDA0002791658590000052
从所述两个重新排序的接收调制单元组生成解调数据的两个流分割,通过调制解映射、然后通过比特去交织、然后通过前向纠错FEC解码两个重新排序的接收调制单元组流分割的相应一个生成两个相应的流分割中的每一个,以及
-将所述两个流分割组合为数据流,用于进一步处理被分配到至少两个流分割的数据流中包括的物理层管道PLP的基带帧,所述两个流分割中的每一个包括所述PLP的所述基带帧的至少一个基带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N个流分割的数据,以及
将来自N个解调器的所述解调数据组合为所述数据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方法,
进一步包括通过至少一个QAM解映射器对所述两个重新排序的接收调制单元组中的一个进行解映射。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方法,
其中,ATSC接收器执行所述接收方法。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方法,
其中,广播接收器执行所述接收方法。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方法,
其中,所述基带帧被均等地分配到所述至少两个流分割。
18.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所述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12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1580067711.3A 2014-12-12 2015-12-08 使用信道捆绑的发送器和接收器 Active CN107005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197731 2014-12-12
EP14197731.4 2014-12-12
EP15151717 2015-01-20
EP15151717.4 2015-01-20
EP15155607.3 2015-02-18
EP15155607 2015-02-18
PCT/EP2015/079025 WO2016091905A1 (en) 2014-12-12 2015-12-08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channel bundl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507A CN107005507A (zh) 2017-08-01
CN107005507B true CN107005507B (zh) 2021-04-20

Family

ID=54843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7711.3A Active CN107005507B (zh) 2014-12-12 2015-12-08 使用信道捆绑的发送器和接收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756938B2 (zh)
EP (1) EP3231145B1 (zh)
JP (1) JP2018503298A (zh)
KR (1) KR102511438B1 (zh)
CN (1) CN107005507B (zh)
CA (1) CA2970121C (zh)
MX (1) MX2017006101A (zh)
WO (1) WO2016091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8496A1 (ja) 2010-06-17 2011-12-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送信装置
US8842772B2 (en) 2010-06-17 2014-09-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re-coding method and transmitter
EP3301837B1 (en) 2011-02-21 2023-07-05 Sun Patent Trust Precoding method, precoding device
WO2012144205A1 (ja) 2011-04-19 2012-10-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及び信号生成装置
US9008225B2 (en) * 2011-04-19 2015-04-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re-coding method and pre-coding device
EP3573250B1 (en) 2011-04-19 2020-12-16 Sun Patent Trus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232590B1 (en) 2011-04-19 2018-12-05 Sun Patent Trus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231145B1 (en) * 2014-12-12 2021-07-07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channel bundling
GB2559554A (en) * 2017-02-07 2018-08-15 Sony Corp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channel bonding
WO2018190915A1 (en) * 2017-04-10 2018-10-18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interlea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20190050705A (ko) 2017-11-03 2019-05-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채널 본딩을 이용한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및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WO2019088706A1 (ko) * 2017-11-03 2019-05-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채널 본딩을 이용한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및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JP2020022117A (ja) * 2018-08-02 2020-02-06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0022118A (ja) * 2018-08-02 2020-02-06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1228380B2 (en) * 2019-10-29 2022-01-18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Bit error ratio (BER) measurement includ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on back channel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478A (zh) * 2007-01-18 2007-07-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降低ofdm系统峰均功率比papr的矩阵分块交织方法及装置
CN101924606A (zh) * 2010-08-16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73946B2 (en) * 2003-12-31 2009-08-11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to perform space-frequency interleaving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7848442B2 (en) * 2004-04-02 2010-12-07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ulti-input/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849380B2 (en) * 2004-05-13 2010-12-07 Thomson Licensing Interleaver mode detection in a digital video receiver
US7539261B2 (en) * 2005-08-22 2009-05-26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lti-layer coded modulation for non-ergodic block fading channels
US7756004B2 (en) 2005-12-20 2010-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er design with column swap and bit circulation for multiple convolutional encoder MIMO OFDM system
US7729447B2 (en) * 2005-12-22 2010-06-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eaver design with multiple encoders for more than two transmit antennas in high throughput WLA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6953712B (zh) * 2006-07-17 2020-07-24 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数字信号收发系统及收发方法
KR101097640B1 (ko) 2006-11-06 2011-12-22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계층 치환을 이용한 mimo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2043291B1 (en) * 2007-09-28 2011-05-1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 OFDM signal
CN101272372B (zh) * 2008-03-31 2010-10-06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fdm自动闭环发送分散导频插入控制方法
GB0810950D0 (en) 2008-06-04 2008-07-23 Sony Uk Ltd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ES2431337T3 (es) 2008-06-04 2013-11-26 Sony Corporation Nueva estructura de trama para sistemas de múltiples portadoras
US9247541B2 (en) 2010-09-16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ng frequency bands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US8514976B2 (en) 2010-09-27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and interleaving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385823B2 (en) * 2010-11-17 2016-07-05 Lg Electronics Inc. Broadcast-signal transmitter/receiver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EP2661820A1 (en) * 2011-01-07 2013-11-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elec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for transmit diversity terminals
EP2533453B1 (en) 2011-06-10 2015-08-19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 a multi 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6561226B2 (ja) 2013-06-05 2019-08-21 サター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エルエルシーSaturn Licensing LLC ペイロードデータおよび緊急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KR102103903B1 (ko) * 2013-08-13 2020-05-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그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20150069747A (ko) * 2013-12-16 2015-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회전 qam 기반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프트 디매핑 방법 및 장치
CN105075275B (zh) * 2014-01-16 2020-05-12 索尼公司 数据处理装置和数据处理方法
US20150358648A1 (en) * 2014-06-09 2015-12-10 Allen LeRoy Limberg 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using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odulation and multilevel LDPC convolutional coding
EP3231145B1 (en) * 2014-12-12 2021-07-07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channel bundl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478A (zh) * 2007-01-18 2007-07-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降低ofdm系统峰均功率比papr的矩阵分块交织方法及装置
CN101924606A (zh) * 2010-08-16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交分复用的无线传输关键技术研究;彭涛;《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05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511438B1 (ko) 2023-03-20
CN107005507A (zh) 2017-08-01
US20170366381A1 (en) 2017-12-21
BR112017011991A2 (pt) 2017-12-26
WO2016091905A1 (en) 2016-06-16
EP3231145A1 (en) 2017-10-18
CA2970121A1 (en) 2016-06-16
US11115255B2 (en) 2021-09-07
JP2018503298A (ja) 2018-02-01
CA2970121C (en) 2022-05-31
EP3231145B1 (en) 2021-07-07
MX2017006101A (es) 2017-07-27
US20200374174A1 (en) 2020-11-26
KR20170094187A (ko) 2017-08-17
US10756938B2 (en)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5507B (zh) 使用信道捆绑的发送器和接收器
US11632192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program
US9008218B2 (en)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tter/receiver, and broadcast signal transceiving method
Stadelmeier et al. Channel bonding for ATSC3. 0
US20140247828A1 (en)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tter/receiver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EP3313008B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KR102607685B1 (ko) 송신 방법, 수신 방법, 송신 장치, 및 수신 장치
JP2023166593A (ja) 受信方法
US20230163904A1 (en)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CN110380822B (zh) 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KR20180042789A (ko) 계층분할다중화 기반 이동통신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GB2559554A (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channel bonding
BR112017011991B1 (pt) Transmissor,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receptor, método de recepção e mídia de gravaçã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não transitória
HUE027464T2 (en) Broadcasting Transmitter / Receiver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 Receiving Proced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