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432A - 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3432A
CN102833432A CN2012102966629A CN201210296662A CN102833432A CN 102833432 A CN102833432 A CN 102833432A CN 2012102966629 A CN2012102966629 A CN 2012102966629A CN 201210296662 A CN201210296662 A CN 201210296662A CN 102833432 A CN102833432 A CN 102833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gnal
network
calling party
incoming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66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3432B (zh
Inventor
姚沛延
郭伟
郝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966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3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3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3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4Arrangements for diverting calls for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predetermined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08Indicating faults in circuits or apparatus
    • H04M3/14Signalling existence of persistent "off-hook"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将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当第二终端摘机后,接收第二终端的摘机信号,将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呼叫的主叫方终端;将接收的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并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主叫方终端,以实现第二终端和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本发明实现固定电话与任意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的来电相互接听,方便了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相对于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来说,固定电话的信号稳定,通话质量好,其仍然被多数企业或者家庭所广泛使用。然而,固定电话有一定的接听范围限制,当固定电话振铃且用户不在固定电话旁时,往往就会错过接听,造成沟通的不便利。因此,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用户往往会有利用固定电话来接听拨打到手机的来电,或者利用手机来接听拨打到固定电话的来电的需求。
现有技术通过将手机与固定电话一同绑定在应用服务器上来实现固定电话业务与移动电话业务的并网接听,该方案需要主叫终端通过应用服务器发起呼叫,绑定的手机及固定电话同时振铃,由应用服务器判断摘机终端并建立主叫终端与摘机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以完成通话。然而,上述方案必须基于在应用服务器侧对固定电话与手机进行绑定配置,构建环境比较复杂,无法实现手机与固定电话之间的相互任意自由接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手机与固定电话之间相互任意自由接听的问题。
第一方面,所述来电转发方法包括: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所述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振铃;当所述第二终端摘机后,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摘机信号;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所述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所述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接收的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并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主叫方终端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之后,所述第二终端摘机之前,还包括:所述来电转发装置获取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呼叫号码;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包含所述呼叫号码的显示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显示所述呼叫号码。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的挂机信号;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所述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所述挂机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或者,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所述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所述挂机信号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固定终端,所述第二网络包括无线相容认证WiFi网络,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之后,所述第二终端摘机之前,还包括: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固定电话,以使所述固定电话振铃。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网络包括PSTN,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固定终端。
第二方面,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包括:来电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第一转换单元,用于从所述来电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来电信号,将所述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接收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振铃;摘机信号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摘机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摘机信号;第二转换单元,用于从所述摘机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摘机信号,将所述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第二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转换单元接收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将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所述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声音信号转发单元,用于将接收的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呼叫号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呼叫号码;第三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呼叫号码获取单元获取所述呼叫号码,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包含所述呼叫号码的显示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显示所述呼叫号码。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挂机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或者,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第三转换单元,当所述挂机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时,用于将所述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所述挂机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或者,当所述挂机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时,用于将所述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所述挂机信号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固定终端,所述第二网络包括无线相容认证WiFi网络,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四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来电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来电信号,将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固定电话,以使所述固定电话振铃。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网络包括PSTN,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固定终端。
第三方面,所述来电转发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来电转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的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的终端;所述来电转发装置用于接收呼叫所述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并将所述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使所述第二终端振铃;所述第二终端摘机后,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给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并发送给所述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接收的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固定终端,所述第二网络包括无线相容认证WiFi网络,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网络包括PSTN,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固定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主叫方终端呼叫第一终端时,以来电转发装置作为桥梁,主叫方终端和第二终端无需在通信链路上进行直接连接,也无需在应用服务器侧进行绑定,即可以使用户利用第二终端来替代第一终端,实现与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具体地,可以实现固定电话与WiFi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意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的来电相互接听,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方法利用手机接听拨打至固定电话的来电的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方法利用固定电话接听拨打至手机的来电的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装置的硬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无线相容认证(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实现,通过将公用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信令与AT(Attention)命令进行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固定电话与WiFi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意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的来电相互接听,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系统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1,该系统包括了固定终端11、至少一个手机12和来电转发装置13,其中,固定终端11可以为固定电话等接入PSTN进行通信的终端,手机12可以为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而来电转发装置13一端接入PSTN,另一端与固定终端11通过连接,可以基于PSTN与固定终端11进行数据传输。同时,来电转发装置13作为WiFi网络中的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具备其自身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可以通过WiFi网络与该WiFi网络范围内的手机12进行数据传输。优选地,来电转发装置13可以对其SSID对外隐藏,只允许经过预先设置的手机12获取其SSID,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来电转发装置13,可以将呼叫固定终端11的来电转发到手机12中,以使手机12通过来电转发装置13替代固定终端11与主叫方终端进行通话,也可以将呼叫手机12的来电转发到固定终端11中,以使固定终端11通过来电转发装置13替代手机12与主叫方终端进行通话。接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接听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1中,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
当有呼叫位于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产生时,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此时,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到的是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即该来电信号的信令格式为能够在第一网络进行传输的信令格式。
在步骤S202中,来电转发装置将该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将步骤S201接收到的来电信号由符合第一网络的格式转换成符合第二网络的格式,以使得转换后的来电信号能够在第二网络中进行传输。
在步骤S203中,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振铃。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转换后的来电信号符合第二网络格式,因此,可以将转换后的来电信号在第二网络中进行传输并发送至位于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接收到该来电信号,产生振铃。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将来电信号转发至第二终端的同时,来电转发装置还可以从原始的来电信号中获取主叫方终端的呼叫号码,通过另一路信号,将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包含主叫方终端的呼叫号码的显示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能够显示主叫方终端的呼叫号码,方便用户在第二终端上查看来电信息。
在步骤S204中,当第二终端摘机后,来电转发装置接收第二终端的摘机信号。
在步骤S205中,来电转发装置将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
在步骤S206中,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来电转发装置和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在本实施例中,来电转发装置接收的第二终端的摘机信号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其将接收到的的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的格式,以使该摘机信号能够通过第一网络传输至呼叫第一终端的主叫方终端,使主叫方终端获知第二终端的接听行为。
在步骤S207中,来电转发装置将接收的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主叫方终端,以实现第二终端和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在本实施例中,来电转发装置在主叫方与第二终端的通话过程中执行声音信号转发的动作,以将来自主叫方终端的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与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能够相互转换,以使声音信号能够在第一网络及第二网络中传递,由此实现主叫方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话。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主叫方与第二终端完成通话之后,即在步骤S207之后,还包括:
步骤S208,来电转发装置接收来自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
步骤S209,来电转发装置将来自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挂机信号发送至第二终端。
或者,在步骤S207之后,还包括:
步骤S210,来电转发装置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
步骤S211,来电转发装置将来自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挂机信号发送至主叫方终端。
由此,在通话结束后,当主叫方终端首先执行挂机动作时,来电转发装置可以将来自主叫方终端的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后发送给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获知主叫方终端的挂机行为,执行挂机动作,以此结束主叫方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话;
当第二终端首先执行挂机动作时,来电转发装置可以将来自第二终端的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后发送给主叫方终端,以使主叫方终端获知第二终端的挂机行为,执行挂机动作,以此结束主叫方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话。
通过本发明图2及图3所示实施例,当主叫方终端呼叫第一终端时,以来电转发装置作为桥梁,主叫方终端和第二终端无需在通信链路上进行直接连接,也无需在应用服务器侧进行绑定,即可以使用户利用第二终端来替代第一终端,实现与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方便了用户的接听。
下面,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图1所示的系统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图2及图3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2及图3实施例所示的来电转发方法中,第一网络可以包括PSTN,第一终端可以包括固定终端,第二网络可以包括WiFi网络,第二终端可以包括该WiFi网络覆盖范围中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在此场景下,以图4为例,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手机接听主叫方终端拨打到固定电话的来电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401中,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固定电话的来电信号。
在步骤S402中,来电转发装置将来电信号转换为AT命令格式的来电信号。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来电转发装置与手机之间基于WiFi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且手机均具备AT命令功能,能够将相应的通信指令转换为AT命令,并能够将接收到的AT命令转换为相应的通信指令,因此,符合WiFi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即为AT命令格式的来电信号,当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到主叫方终端呼叫固定电话的PSTN信令格式的来电信号时,由于PSTN信令会对应不同的电平高低,因此,根据不同的电平高低,来电转发装置即可以将来电信号由PSTN信令格式转换为AT命令格式。
在步骤S403中,来电转发装置将AT命令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WiFi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手机,以使该手机振铃。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来电转发装置可以预设手机的SSID,直接根据手机的SSID将来电信号发送给该手机。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来电转发装置还可以通过WiFi网络将AT命令格式的来电信号进行广播,以使手机振铃,且在本实施例中,只要是位于该WiFi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在接收到广播后均可以产生振铃。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接收到主叫方的来电信号之后,手机的摘机行为发生之前,来电转发装置还可以将PSTN信令格式的来电信号也发送至固定电话,以使固定电话也同时振铃,由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就近或者自由地选择该固定电话或者手机进行来电接听,且一旦固定电话或者手机中的任一方发生了接听行为,则来电转发装置停止向另一终端发送来电信号,以使另一终端停止振铃。
在步骤S404中,当手机摘机后,来电转发装置接收手机的摘机信号,该摘机信号为AT命令格式。
在步骤S405中,来电转发装置将摘机信号转换为PSTN信令格式的摘机信号。
在步骤S406中,来电转发装置将PSTN信令格式的摘机信号通过PSTN发送至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来电转发装置和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在步骤S407中,来电转发装置将接收的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流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手机,以及将接收的手机的声音信号转换为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格式后发送至主叫方终端,以实现手机和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其中,PCM格式为符合PSTN传输格式的声音信号格式,二进制码流格式为符合WiFi网络传输格式的声音信号格式。
具体地,以将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传送至手机为例,在接收到来自主叫方终端的PCM格式的声音信号之后,将该声音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流格式并通过WiFi网络建立的链路传送给选择接听来电的手机;而手机将接收到的声音信号重新转换成PCM格式的声音信号后,采用内置的声卡进行解码后生成声音信号,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放。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实现由手机接听拨打至固定电话的来电,从而实现主叫方终端与手机的语音通话,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所处环境、位置自由地选择合适的手机进行来电接听,从而避免了漏接电话的情况发生。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图2及图3实施例所示的来电转发方法中,第一网络还可以包括WiFi网络,第一终端还可以包括该WiFi网络覆盖范围中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其中,平板电脑为具备无线电话业务功能的平板电脑,第二网络还可以包括PSTN,第二终端还可以包括固定终端。在此场景下,以图5为例,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固定电话接听主叫方终端拨打到手机的来电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501中,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手机的来电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机接收到来电时,其可以将来电信号转换成AT命令格式,通过WiFi网络发送给来电转发装置,以使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手机的来电信号。
在步骤S502中,来电转发装置将来电信号转换为PSTN信令格式的来电信号。
在步骤S503中,来电转发装置将PSTN信令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固定电话,以使固定电话振铃。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执行步骤S503的同时,来电转发装置也可以通过WiFi网络将手机发送的AT命令格式的来电信号进行广播,以使该WiFi网络内的其他手机振铃,由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就近或者自由地选择该固定电话或者手机进行来电接听,且一旦固定电话或者手机中的任一方发生了接听行为,则来电转发装置停止向另一终端发送来电信号,以使另一终端停止振铃。
在步骤S504中,当固定电话摘机后,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固定电话的摘机信号,该摘机信号为PSTN信令格式。
在步骤S505中,来电转发装置将摘机信号转换为AT命令格式的摘机信号。
在步骤S506中,来电转发装置将AT命令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来电转发装置和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具体地,来电转发装置先将AT命令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主叫方终端呼叫的手机,再由手机将AT命令格式的摘机信号转换成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信令,以发送至主叫方终端,从而在来电转发装置和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在步骤S507中,来电转发装置将接收的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流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手机,以及将接收的手机的声音信号转换为PCM格式后发送至主叫方终端,以实现手机和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具体地,以将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传送至固定电话为例,在接收到来自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之后,手机将该声音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流格式并通过WiFi网络建立的链路传送给来电转发装置,以使来电转发装置将该声音信号转换成PCM格式,通过PSTN发送给固定电话,固定电话采用内置的声卡对声音信号进行解码后生成声音信号,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放。
本实施例基于WiFi网络实现固定电话接听拨打至手机的来电,以提供用户的通话质量,同时避免用户受到射频信号的辐射,有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位于如图1实施例所示的来电转发系统中,用于运行本发明图2至图3所示实施例的来电接听方法,且该来电转发装置可以位于独立的通信实体中,也可以集成在图1所示的固定电话11中,在此不作限定。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6,该装置包括:
来电信号接收单元601,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
第一转换单元602,从来电信号接收单元601接收来电信号,将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
第一发送单元603,从第一转换单元602接收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将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振铃。
摘机信号接收单元604,当第二终端摘机后,接收第二终端的摘机信号。
第二转换单元605,从摘机信号接收单元604接收摘机信号,将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
第二发送单元606,从第二转换单元605接收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将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来电转发装置和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声音信号转发单元607,将接收的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主叫方终端,以实现第二终端和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可选地,如图7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呼叫号码获取单元608,获取主叫方终端的呼叫号码。
第三发送单元609,从呼叫号码获取单元608获取呼叫号码,将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包含呼叫号码的显示指令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显示呼叫号码。
可选地,还包括:
挂机信号接收单元610,接收来自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或者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
第三转换单元611,当挂机信号接收单元610接收到来自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时,将来自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该挂机信号发送至第二终端;或者
当挂机信号接收单元610接收到来自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时,将来自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该挂机信号发送至主叫方终端。
可选地,上述第一网络包括PSTN,第一终端包括接入PSTN的固定终端,第二网络包括WiFi网络,第二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从来电信号接收单元601接收来电信号,将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固定电话,以使固定电话振铃。
可选地,上述第一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所述第二网络包括PSTN,所述第二终端包括接入PSTN的固定终端。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来电转发装置的硬件结构框图,该装置位于如图1实施例所示的来电转发系统中,用于运行本发明图2至图3所示实施例的来电接听方法,且该来电转发装置可以位于独立的通信实体中,也可以集成在图1所示的固定电话11中,在此不作限定。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8,该来电转发装置包括:
第一收发器801,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
处理器802,从接收器801接收来电信号,将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
第二收发器803,从处理器802接收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将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振铃。
第二收发器803还用于当第二终端摘机后,接收第二终端的摘机信号。
处理器802还用于从第二收发器803接收摘机信号,将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
第一收发器801还用于从处理器802接收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将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来电转发装置和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处理器802还用于将接收的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通过第二收发器803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通过第一收发器801发送至主叫方终端,以实现第二终端和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可选地:
第一收发器801还用于获取主叫方终端的呼叫号码。
处理器802还用于从第一收发器801获取呼叫号码,将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包含呼叫号码的显示指令通过第二收发器802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使第二终端显示呼叫号码。
可选地:
第一收发器801还用于接收来自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处理器802还用于将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后通过第二收发器801发送至第二终端;或者
第二收发器803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处理器802还用于将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后通过第一收发器802发送至主叫方终端。
可选地,上述第一网络包括PSTN,第一终端包括接入PSTN的固定终端,第二网络包括WiFi网络,第二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发器801还用于将符合第一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固定终端,以使固定终端振铃。
此时,图8中的第一收发器801为PSTN网络中的信号收发装置,第二收发器803为WiFi模块,具体包括WiFi模块中用于收发数据的天线。
可选地,上述第一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所述第二网络包括PSTN,所述第二终端包括接入PSTN的固定电话。
此时,图8中的第一收发器801为WiFi模块,具体包括WiFi模块中用于收发数据的天线,第二收发器803为PSTN网络中的信号收发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主叫方终端呼叫第一终端时,以来电转发装置作为桥梁,主叫方终端和第二终端无需在通信链路上进行直接连接,也无需在应用服务器侧进行绑定,即可以使用户利用第二终端来替代第一终端,实现与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方便了用户的接听。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WiFi网络实现,通过将PSTN信令与AT命令进行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固定电话与WiFi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任意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的来电相互接听,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来电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所述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振铃;
当所述第二终端摘机后,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摘机信号;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所述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所述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接收的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主叫方终端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之后,所述第二终端摘机之前,还包括: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获取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呼叫号码;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包含所述呼叫号码的显示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显示所述呼叫号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的挂机信号;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所述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所述挂机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或者,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所述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所述挂机信号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固定终端,所述第二网络包括无线相容认证WiFi网络,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之后,所述第二终端摘机之前,还包括: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固定电话,以使所述固定电话振铃。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网络包括PSTN,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固定终端。
7.一种来电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来电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呼叫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
第一转换单元,用于从所述来电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来电信号,将所述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接收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振铃;
摘机信号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摘机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的摘机信号;
第二转换单元,用于从所述摘机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摘机信号,将所述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转换单元接收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将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至所述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声音信号转发单元,用于将接收的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呼叫号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呼叫号码;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呼叫号码获取单元获取所述呼叫号码,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包含所述呼叫号码的显示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显示所述呼叫号码。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挂机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
或者,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
第三转换单元,当所述挂机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时,用于将所述来自所述主叫方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所述挂机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或者,当所述挂机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时,用于将所述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挂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挂机信号并将所述挂机信号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固定终端,所述第二网络包括无线相容认证WiFi网络,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从所述来电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来电信号,将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至所述固定电话,以使所述固定电话振铃。
12.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网络包括PSTN,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固定终端。
13.一种来电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来电转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网络制式的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网络制式的终端;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用于接收呼叫所述第一终端的来电信号,并将所述来电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来电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使所述第二终端振铃;
所述第二终端摘机后,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发送给所述来电转发装置;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摘机信号,并发送给所述呼叫的主叫方终端,以在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建立通话;
所述来电转发装置将接收的所述主叫方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二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接收的所述第二终端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符合所述第一网络格式的声音信号后发送至所述主叫方终端,以实现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主叫方终端之间的通话。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固定终端,所述第二网络包括无线相容认证WiFi网络,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包括WiFi网络,所述第一终端包括具备WiFi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第二网络包括PSTN,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固定终端。
CN201210296662.9A 2012-08-20 2012-08-20 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2833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6662.9A CN102833432B (zh) 2012-08-20 2012-08-20 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6662.9A CN102833432B (zh) 2012-08-20 2012-08-20 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432A true CN102833432A (zh) 2012-12-19
CN102833432B CN102833432B (zh) 2016-06-22

Family

ID=47336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6662.9A Active CN102833432B (zh) 2012-08-20 2012-08-20 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3432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178A (zh) * 2013-01-16 2013-05-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将移动终端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58961A (zh) * 2014-07-30 2014-11-19 陈德展 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639778A (zh) * 2015-01-20 2015-05-20 陈建波 一种固话连接隧道装置及其呼入呼出控制方法
CN105101131A (zh) * 2015-06-18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CN105376435A (zh) * 2014-08-13 2016-03-02 广东世纪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与手机绑定的固网放号方法及系统
CN105578438A (zh) * 2015-06-19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电话的共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657533A (zh) * 2016-12-16 2017-05-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91239A (zh) * 2016-12-15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呼叫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451184A (zh) * 2018-08-14 2019-03-08 陈立新 指定转接的系统与方法
CN109640280A (zh) * 2019-01-10 2019-04-16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3657A1 (en) * 2004-07-29 2006-02-02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cellular-PBX integration service
CN101867669A (zh) * 2009-04-20 2010-10-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媒体终端适配器及其自动转移呼叫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3657A1 (en) * 2004-07-29 2006-02-02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cellular-PBX integration service
CN101867669A (zh) * 2009-04-20 2010-10-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媒体终端适配器及其自动转移呼叫的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178B (zh) * 2013-01-16 2015-10-2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将移动终端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18178A (zh) * 2013-01-16 2013-05-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将移动终端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58961A (zh) * 2014-07-30 2014-11-19 陈德展 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376435B (zh) * 2014-08-13 2019-03-05 广东世纪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与手机绑定的固网放号方法及系统
CN105376435A (zh) * 2014-08-13 2016-03-02 广东世纪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与手机绑定的固网放号方法及系统
CN104639778A (zh) * 2015-01-20 2015-05-20 陈建波 一种固话连接隧道装置及其呼入呼出控制方法
CN105101131A (zh) * 2015-06-18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CN105578438A (zh) * 2015-06-19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电话的共享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791239A (zh) * 2016-12-15 2017-05-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呼叫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657533A (zh) * 2016-12-16 2017-05-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657533B (zh) * 2016-12-16 2019-10-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51184A (zh) * 2018-08-14 2019-03-08 陈立新 指定转接的系统与方法
CN109640280A (zh) * 2019-01-10 2019-04-16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43086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9640280B (zh) * 2019-01-10 2020-12-22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432B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3432B (zh) 一种来电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31305B (zh) 一种语音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1420663A (zh) 一种预知通话主题的通信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1288291A (zh) 无需讲话就响应语音连接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CN101534489A (zh) 一种带有无声接听模式的移动终端及其处理方法
US9936058B2 (en) Cordless telephone equipment and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JP2002247144A (ja) 携帯電話装置およびその着信方法
CN101958957A (zh) 一种实现留言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1834940A (zh) 语音业务的控制方法和语音业务系统
CN102695139A (zh) 一种留言提醒系统和方法
US20050119014A1 (en) Home cellular phone system
JP4558635B2 (ja) 携帯電話機
US20080298352A1 (en) Method for portable fixed line
JP5548245B2 (ja) 電話交換機能を有するドッキング装置
US8385962B1 (en) Push-to-talk voice messages
CN10353313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KR100724928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PTT(Push―To―Talk)방식의 통화 알림 장치및 방법
WO2010134271A1 (ja) 電話中継装置、電話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546951A (zh)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1980551A (zh) 语音短信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201383834Y (zh) 一种3g电话通信系统
CN201414155Y (zh) 一种具有蓝牙功能的多功能电话
KR20060071241A (ko) 단문메시지 필터링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그를 이용한무선통신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JP5492422B2 (ja) 呼制御システム、内線電話接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0353790C (zh) 具备发布接收失败警报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机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4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