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2504B - 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2504B
CN102832504B CN201210206504.XA CN201210206504A CN102832504B CN 102832504 B CN102832504 B CN 102832504B CN 201210206504 A CN201210206504 A CN 201210206504A CN 102832504 B CN102832504 B CN 102832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guiding elements
wall portion
describ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65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2504A (zh
Inventor
平子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w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w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w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w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32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2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2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2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93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at the end of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zero insertion force or no fri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已有的线缆的连接器相比提高了作为检查用途的耐久性的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引导构件(4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相对移动。当将主连接器(11)向对象连接器(801)按压至最后时,引导构件(40)由对象连接器(801)的基端面(814)按压,而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克服弹簧(92)的作用力相对地后退,引导壁部(41a、41b)将端子(30)的倾斜部向基板(811)侧顶起,端子(30)朝向中心倾倒而与基板(811)上的电极抵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合于与设置在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上的HDMI(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端子或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口等连接而进行检查的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HDMI是能够传送数字形式的声音信号和影像信号这两者的接口,近年来,具备HDMI端子的电视机不断增加。USB成为在个人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中最为普及的通用接口规格。
通常,在检查具备各种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电子设备时,从检查装置经由连接器向电子设备发送检查用信号,来确认是否正常地动作。例如在具备HDMI端子的电视机的情况下,将HDMI线缆向电视机侧的HDMI端子插入,从检查装置发送影像信号及声音信号,检查是否能得到正常的影像输出及声音输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0647号公报
HDMI线缆、USB线缆以及其他的通用线缆并未设想多次的插拔,通常不具有作为检查用途的耐久性。例如,每次插拔时,检查对象的连接器与检查用连接器的端子彼此相互摩擦,因此存在检查用连接器的端子卷起这样的问题。该问题会导致检查用连接器的消耗引起的成本上升或废物排出量的增大。此外,当将端子卷起后的检查用连接器向检查对象的连接器插入时,存在导致检查对象的连接器破损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认识到这种状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已有的线缆的连接器相比提高了作为检查用途的耐久性的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是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
端子;
端子保持构件,具有对所述端子的基端部进行保持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立起的支承壁部;
引导构件,对所述端子的前端侧进行引导,具有在所述支承壁部与所述端子之间延伸的引导壁部,能够沿着所述支承壁部立起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
当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而所述引导构件从基准位置向后退位置后退时,所述端子被所述引导壁部按压而相对于基准状态倾倒。
可以是所述引导壁部在存在所述端子一侧的面上具有沿着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的槽部,所述端子沿着所述槽部延伸。
可以是所述槽部的底面和所述端子的一方具有相对于所述引导构件的相对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部,
在所述引导构件从所述基准位置向所述后退位置后退时,所述倾斜部、所述槽部的底面和所述端子的另一方卡合,而所述端子相对于所述基准状态倾倒。
可以是所述端子在处于所述基准状态时,与连接对象的连接器的端子不接触,所述端子在相对于所述基准状态倾倒时,与连接对象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可以是所述端子为棒状或板状且具有弹性,在所述引导构件从所述后退位置返回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端子从倾倒状态返回所述基准状态。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也是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
端子;
端子保持构件,具有对所述端子的基端部进行保持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立起且形成有供端子压板插入的孔部的支承壁部;
引导构件,对所述端子的前端侧进行引导,具有内侧引导壁部和外侧引导壁部,所述端子在所述内侧引导壁部与所述支承壁部之间延伸,所述外侧引导壁部具有按压所述端子压板的倾斜面,且所述引导构件能够沿着所述支承壁部立起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
通过所述端子压板朝向所述内侧引导壁部按压所述端子,
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而所述引导构件从基准位置向后退位置后退时,所述端子压板向从所述内侧引导壁部离开的方向移动,所述端子向从所述内侧引导壁部离开的方向倾倒。
可以具有防止所述引导构件向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的前端侧脱落的防脱机构。
可以具有对所述引导构件施力的施力机构。
可以是在所述支承壁部设有槽部或切口部,该槽部或切口部用于避免与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具有的凸部卡合。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是中继连接器装置。该中继连接器装置具备:
所述任一形态的连接器;
基板,在一个面上固定有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端子保持构件;
另一个连接器,固定在所述基板的另一个面上,
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另一个连接器通过所述基板上的电路图案而相互电连接。
可以具备固定在所述基板的所述另一个面上的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从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观察存在于与所述连接器大致相同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结构要素的任意的组合、本发明的表现在方法或系统等之间进行转换后的形态也作为本发明的形态有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已有的线缆的连接器不同,能够防止每次连接时端子与连接对象的连接器的端子相互摩擦,因此与已有的线缆的连接器相比,能够实现提高了作为检查用途的耐久性的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中继连接器装置101的剖视图。
图2是将中继连接器装置101的局部透视的俯视图。
图3是在中继连接器装置101中,使引导构件40相对于图1的基准位置后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将主连接器11向作为检查对象的连接器(以下称为“对象连接器”)801插入至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主连接器11的前端与对象连接器801的基端面814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从图5的状态开始进一步将主连接器11向对象连接器801按压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中继连接器装置102的剖视图。
图8是将中继连接器装置102的局部透视的俯视图。
图9是将主连接器12从图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对象连接器802按压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中继连接器装置103的剖视图。
图11是将主连接器13向对象连接器803按压至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中继连接器装置104的剖视图。
图13是中继连接器装置104的俯视图。
图14是将主连接器14向对象连接器804按压至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1~14主连接器
20端子保持构件
21基部
22a、22b支承壁部
24槽部
27金属板
30端子
40引导构件
41a~41c引导壁部
70印制基板
81~84连接用连接器
90手柄部
101~104中继连接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构件等标注同一标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而且,实施方式并未限定发明而只不过是例示,实施方式所记述的全部的特征及其组合不一定是发明的本质的内容。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中继连接器装置101的剖视图。在本图中,前后上下的各方向如箭头所示那样定义。图2是将中继连接器装置101的局部透视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图的I-I剖视图相当于图1。本实施的中继连接器装置101是用于检查设置在电视机或个人计算机上的公知的HDMI端子(HDMI连接器)的检查用中继连接器装置。
中继连接器装置101具备主连接器11、印制基板70、连接用连接器81、手柄部90。主连接器11固定在印制基板70的一个面上,连接用连接器81及手柄部90固定在印制基板70的另一个面上。手柄部90在上下方向处于与主连接器11大致相同高度。主连接器11或手柄部90相对于印制基板70的固定例如通过螺钉251~253进行。螺钉紧固部位可以为任意的个数。连接用连接器81是与作为检查对象的连接器(以下称为“对象连接器”)相同种类的连接器,向印制基板70的固定例如通过钎焊等一般的方法来进行。
在使用中继连接器装置101时,将连接用连接器81与未图示的检查装置通过线缆(在此为HDMI线缆)连接后,握持手柄部90将主连接器11向对象连接器插入,实施必要的检查。设置在印制基板70上的配线图案将主连接器11与连接用连接器81电连接,通过将主连接器11向对象连接器插入而确立对象连接器与检查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
主连接器11包括例如绝缘树脂制的端子保持构件20、金属制的端子30、例如绝缘树脂制的引导构件40。端子保持构件20具有例如平板状的基部21和支承壁部22a、22b。支承壁部22a、22b从基部21向前方立起。需要说明的是,支承壁部22a、22b和同样地从基部21向前方立起的未图示的支承壁部以方筒状形成4个侧面,成为能够向对象连接器插入的尺寸(优选为无间隙地进入的尺寸)。形成在支承壁部22b上的槽部24(也可以是切口)的目的是回避对象连接器具有的用于防脱的后述的凸部(防脱无效化)。形成在支承壁部22a上的贯通孔25为了使金属板27通过而存在,该金属板27防止引导构件40从端子保持构件20脱离。
端子30中,基端部31弯曲成钩状而钩挂于基部21的背面的端子钩挂孔21b,且端子30通过基部21的端子通过孔21a以从基部21向前方立起的方式延伸。基端部31由基部21和印制基板70夹持从而被稳定地保持。端子30对应于对象连接器的电极而配置多个。需要说明的是,端子通过孔21a及端子钩挂孔21b可以对于1个端子30设置1个,也可以对于多个端子30而共通地设置1个。
引导构件40具有引导壁部41a~41c和与引导壁部41c对置的未图示的引导壁部,以方筒状形成4个侧面。引导壁部41a在支承壁部22a与端子30之间延伸,引导壁部41b在支承壁部22b与端子30之间延伸。在引导壁部41a、41b的内侧的面(支承壁部22a、22b的相反侧的面)上,存在与端子30相同个数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42。端子30沿着引导槽42延伸。引导槽42在底面的基端侧具有倾斜面43。倾斜面43的高度朝向前方呈直线性地升高。在图1中,相互对置的端子30具有沿着倾斜面43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倾斜部而进入到引导槽42内。需要说明的是,相互对置的端子30分别在前端打开的方向上具有基于自身的弹性的恢复力,与引导构件40的上下的引导壁部41a、41b的内侧进行弹性接触。
引导构件40能够沿着支承壁部22a、22b的立起方向(前后方向)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相对移动。具体而言,方筒状的引导壁部能够在端子保持构件20的方筒状的所述支承壁部的内侧相对于所述支承壁部滑动。向前方的滑动范围由作为防脱机构的金属板27来限制。
金属板27的两端部例如垂直地且彼此向相反方向地折弯。一端侧的折弯部27a位于基部21的前表面的槽部内,通过螺钉251而固定在基部21上。螺钉251贯通折弯部27a、基部21及印制基板70的贯通孔,而螺合在手柄部90的螺纹孔中。金属板27的另一端侧的折弯部271贯通支承壁部22a的贯通孔25,向引导壁部41a的凹部411内延伸。因此,引导构件40的向前方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在折弯部271与凹部411的侧面抵接为止的范围。
在引导构件40的后方,作为施力机构的推杆50及弹簧92设置在手柄部90的凹部91。推杆50由弹簧92向前方施力。推杆50例如一体地具有基部51和轴52。基部51隔着印制基板70位于引导构件40的相反侧。基部51的背面由弹簧92向前方按压。轴52从基部51的中央部向前方延伸,贯通印制基板70及端子保持构件20的基部21而与引导构件40的背面抵接。因此,如图1所示,轴52将引导构件40向前方压出到基部51的前表面与印制基板70抵接为止。将此时的引导构件40的相对位置定义为“基准位置”。而且,将引导构件40处于基准位置时的端子30的倾倒状态定义为“基准状态”。在基准状态下,各端子30进入引导槽42内。
图3是在中继连接器装置101中,使引导构件40相对于图1的基准位置后退的状态的剖视图。当使引导构件40相对于基准位置退入时,端子30的倾斜部由引导壁部41a、41b按压而端子30从图1所示的基准状态的位置朝向引导构件40的中心轴倾倒,相互对置的端子30的前端彼此的间隔变窄。
以下,说明将中继连接器装置101的主连接器11向对象连接器插入时的动作。
图4是将主连接器11向对象连接器801插入到中途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主连接器11的前端与对象连接器801的基端面814接触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从图5的状态开始进一步将主连接器11向对象连接器801按压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将主连接器11从图4所示的状态插入到图5所示的状态的阶段,引导构件40未从基准位置后退,而端子30相对于基准状态未倾倒。因此,端子30与对象连接器801的基板811及基板811上的电极未抵接。另一方面,若从图5所示的状态开始进一步将主连接器11向对象连接器801按压到端子保持构件20前端与基端面814抵接为止,则如图6所示,引导构件40被向对象连接器801的基端面814按压而引导构件40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克服弹簧92的作用力而相对地后退,引导壁部41a、41b将端子30的倾斜部向基板811侧推起,端子30朝向内侧倾倒而与基板811上的电极抵接(利用对置的端子30的前端部彼此来夹持基板811)。由此,能够检查对象连接器801。
在将主连接器11从对象连接器801拔出时,依次经历图6、图5、图4的状态。此时,端子30为棒状或板状,在对置的端子30的前端打开的方向上具有弹性,因此在从图6所示的状态向图5所示的状态变化时,引导构件40利用弹簧92的作用力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相对地前进,伴随于此,端子30自动地从基板811上的电极离开而倾倒状态返回到所述基准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形成于支承壁部22b的槽部24来避开对象连接器801的与防脱用突起812的卡合,因此主连接器11的插拔的阻力小(能够以小的力进行插拔)。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下述的效果。
(1)即便将主连接器11向对象连接器801插入,到图5所示的状态(引导构件40从基准位置相对地后退之前)为止,端子30与对象连接器801的基板811上的电极也为非接触,一直插入到图6所示的状态为止而引导构件40从基准位置相对地后退后,端子30才与基板811上的电极接触。因此与使用已有的线缆的连接器的情况(端子与电极从插入当初开始相互摩擦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或消除端子30与基板811上的电极的相互摩擦。因此,与已有的线缆的连接器相比,主连接器11的作为检查用途的耐久性高,成本便宜且废物少。而且,若为已有的线缆的连接器,则因端子的卷起而存在导致对象连接器801破损的风险,但在主连接器11中,这样的风险低。
(2)在使用已有的线缆的连接器的情况下,由于与对象连接器801具有的防脱用突起812的卡合而插拔的阻力大,不适合于检查,但在主连接器11中,通过槽部24来避免向防脱用突起812的钩挂,因此插拔的阻力小,检查的工艺性良好,而且,能够进行快速的插拔。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中继连接器装置102的剖视图。在本图中,也一并表示对象连接器802。本图所示的状态是将主连接器12向对象连接器802插入,而引导构件40即将开始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后退之前的状态。图8是将中继连接器装置102的局部透视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对象连接器802及连接用连接器82是USB口(USB连接器)。因此,在图1中,没有设置在上侧的端子30。为了使对象连接器802的凸部824能进入,引导壁部41a与图1相比后退。防脱用螺钉27b与引导壁部41a的螺纹孔螺合,通过端子保持构件20的支承壁部22a的长孔25a来限制防脱用螺钉27b的相对移动范围、即引导构件40的向前后的相对移动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端子30在前端侧从对象连接器802的电极828离开的方向上利用自身的弹性而具有恢复力,并与引导构件40的引导壁部41b的上表面进行弹性接触。
图9是将主连接器12从图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对象连接器802按压的状态的剖视图。通过如此按压,而引导构件40由对象连接器802的凸部824按压,克服弹簧92的作用力而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后退。由此,引导壁部41b的倾斜面43将端子30的倾斜部30a顶起,端子30朝向内侧倾倒而与对象连接器802的电极828抵接。由此,能够检查对象连接器802。需要说明的是,在拔出主连接器12时,依次经历图9、图7的状态。即,引导构件40借助弹簧92的作用力而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相对地前进,端子30通过自身的弹性力而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自动返回基准状态(图7的状态)。在支承壁部22a设有切口24a,在支承壁部22b设有槽部24b,避开对象连接器802的防脱用突起812(使防脱无效)。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方面与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中继连接器装置103的剖视图。在本图中,也一并表示对象连接器803。对象连接器803在内侧面829具有电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主连接器13构成为,在向对象连接器803插入时,端子30向外侧(上下)打开。
端子保持构件20在支承壁部22a、22b之间具有从基部21向前方立起的支承壁部22c。引导构件40是包围支承壁部22c的方筒形状。引导壁部41a、41b在支承壁部22c与端子30之间延伸。防脱用螺钉27c与支承壁部22c的螺纹孔螺合。通过引导壁部41b的长孔413,来限制防脱用螺钉27c的相对移动范围、即引导构件40的向前后的相对移动范围。相互对置的端子30分别在前端彼此的间隔变窄的方向上具有基于自身的弹性的恢复力,并与引导构件40的引导壁部41a、41b弹性接触。
图11是将主连接器13向对象连接器803按压至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通过如此按压,引导构件40由对象连接器803的基端面814按压,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克服弹簧92的作用力而相对地后退,引导壁部41a、41b将端子30的倾斜部顶起,端子30朝向上下倾倒(对置的端子30的前端打开)而与对象连接器803的内侧面的电极抵接。由此,能够检查对象连接器803。需要说明的是,在拔出主连接器13时,依次经历图11、图10的状态。即,引导构件40借助弹簧92的作用力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相对地前进,端子30通过自身的弹性力而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自动返回基准状态(图10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对象连接器803具备防脱用突起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支承壁部22a、22b的至少任一者设置槽部或切口部而避开所述防脱用突起。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方面与实施方式1同样。本实施方式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中继连接器装置104的剖视图。在本图中,也一并表示对象连接器804。对象连接器804及连接用连接器84是D端子(D连接器)。图13是中继连接器装置104的俯视图。
支承壁部22a、22b具有呈截面L字状延伸的延长部22d、22e。向形成于延长部22d、22e的沿着端子30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插入端子压板225,端子压板225的一方的端部与端子30抵接。引导构件40具有内侧引导壁部441和外侧引导壁部442。内侧引导壁部441是在自身与支承壁部22a、22b之间延伸有端子30的配置。外侧引导壁部442向支承壁部22a、22b的开口(图13中呈现支承壁部22a的开口222a)延伸而使倾斜面442a与端子压板225的端子30的相反侧的端部抵接。倾斜面442a分别朝向前方从内侧向外侧地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内侧引导壁部441和外侧引导壁部442在此为不同部件。内侧引导壁部441的基端部与在跨外侧引导壁部442彼此的基部443的大致中央部上设置的凹部443a嵌合。在该嵌合状态下,连结销414将基部443和内侧引导壁部441贯通连结。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设置连结销414而进行粘接。对置的端子30分别在前端彼此的间隔变大的方向上具有基于自身的弹性的恢复力,并与端子压板225弹性接触。
图14是将本实施方式的主连接器14向对象连接器804按压至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端子30在端子压板225的作用下朝向内侧引导壁部441倾斜而进入引导槽42内,但如图14所示,当将主连接器14向对象连接器804按压而使引导构件40克服弹簧92的作用力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后退时,外侧引导壁部442的倾斜面442a后退,因此在端子3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端子压板225向从内侧引导壁部441离开的方向移动,端子30向外侧(上下)打开而与对象连接器804的电极848接触。由此,能够进行对象连接器804的检查。
在拔出主连接器14时,依次经历图14、图12的状态。即,引导构件40借助弹簧92的作用力相对于端子保持构件20相对地前进,端子30在端子压板225的作用下朝向内侧引导壁部441倾斜(被按压),返回图12所示的倾倒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方面与实施方式1相同。本实施方式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以上,以实施方式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或各处理工艺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下,说明变形例。
在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主连接器上直接连接检查用线缆,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印制基板及连接用连接器。
在实施方式3、4中,根据对象连接器的电极结构,端子可以仅设置在上下任一方。

Claims (17)

1.一种连接器,具备:
端子;
端子保持构件,具有对所述端子的基端部进行保持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立起的支承壁部;
引导构件,对所述端子的前端侧进行引导,具有在所述支承壁部与所述端子之间延伸的引导壁部,能够沿着所述支承壁部立起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
施力机构,对所述引导构件进行施力,
当将所述引导构件向对象连接器按压而使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而从基准位置向后退位置后退时,所述端子被所述引导壁部按压而相对于基准状态倾倒,
当将所述引导构件向对象连接器按压的外力消失时,所述引导构件从所述后退位置返回到所述基准位置,所述端子返回到所述基准状态,
所述基准状态是所述引导构件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的所述端子的倾倒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引导壁部在存在所述端子一侧的面上具有沿着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引导槽,所述端子沿着所述引导槽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具有相对于所述引导构件的相对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部,
在所述引导构件从所述基准位置向所述后退位置后退时,通过所述倾斜部被所述引导壁部按压,而所述端子相对于所述基准状态倾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在处于所述基准状态时,与连接对象的连接器的端子不接触,所述端子在相对于所述基准状态倾倒时,与连接对象的连接器的端子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端子为棒状或板状且具有弹性,在所述引导构件从所述后退位置返回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端子从倾倒状态返回所述基准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具有防止所述引导构件向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的前端侧脱落的防脱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支承壁部设有槽部或切口部,该槽部或切口部用于避免与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具有的凸部卡合。
8.一种中继连接器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连接器;
基板,在一个面上固定有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端子保持构件;
另一个连接器,固定在所述基板的另一个面上,
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另一个连接器通过所述基板上的电路图案而相互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继连接器装置,其中,
具备固定在所述基板的所述另一个面上的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从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观察存在于与所述连接器大致相同的位置。
10.一种连接器,具备:
端子;
端子保持构件,具有对所述端子的基端部进行保持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立起且形成有供端子压板插入的孔部的支承壁部;
引导构件,对所述端子的前端侧进行引导,具有内侧引导壁部和外侧引导壁部,所述端子在所述内侧引导壁部与所述支承壁部之间延伸,所述外侧引导壁部具有按压所述端子压板的倾斜面,且所述引导构件能够沿着所述支承壁部立起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
通过所述端子压板朝向所述内侧引导壁部按压所述端子,
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而所述引导构件从基准位置向后退位置后退时,所述端子压板向从所述内侧引导壁部离开的方向移动,所述端子向从所述内侧引导壁部离开的方向倾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具有防止所述引导构件向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的前端侧脱落的防脱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具有对所述引导构件施力的施力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支承壁部设有槽部或切口部,该槽部或切口部用于避免与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具有的凸部卡合。
14.一种中继连接器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连接器;
基板,在一个面上固定有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端子保持构件;
另一个连接器,固定在所述基板的另一个面上,
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另一个连接器通过所述基板上的电路图案而相互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继连接器装置,其中,
具备固定在所述基板的所述另一个面上的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从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观察存在于与所述连接器大致相同的位置。
16.一种连接器,具备:
端子,具有弹性;
端子保持构件,以所述端子的前端侧在基准状态下从对象侧连接器的电极离开的方式保持所述端子的基端部;
引导构件,对所述端子的前端侧进行引导,具有引导壁部,且所述引导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
施力机构,对所述引导构件进行施力,
当将所述引导构件向对象连接器按压而使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移动而从基准位置向后退位置后退时,所述端子由所述引导壁部按压而相对于基准状态倾倒,
当将所述引导构件向对象连接器按压的外力消失时,所述引导构件从所述后退位置返回到所述基准位置,所述端子返回到所述基准状态。
17.一种连接器,具备:
端子,具有弹性;
端子保持构件,以所述端子的前端侧与对象侧连接器的电极接触的方式保持所述端子的基端部;
引导构件,对所述端子的前端侧进行引导,具有端子压板,且所述引导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
通过所述端子压板按压所述端子,所述端子朝向从对象侧连接器的电极离开的方向倾斜,
所述引导构件相对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相对移动而所述引导构件从基准位置向后退位置后退时,所述端子压板移动而解除对所述端子的按压,所述端子向与对象侧连接器的电极接触的方向倾倒。
CN201210206504.XA 2011-06-17 2012-06-18 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028325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5760A JP5977487B2 (ja) 2011-06-17 2011-06-17 検査用コネクタ及び検査用中継コネクタ装置
JP2011-135760 2011-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2504A CN102832504A (zh) 2012-12-19
CN102832504B true CN102832504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335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6504.XA Active CN102832504B (zh) 2011-06-17 2012-06-18 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977487B2 (zh)
KR (1) KR101860574B1 (zh)
CN (1) CN102832504B (zh)
MY (1) MY168380A (zh)
TW (1) TWI5845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2397B (zh) * 2014-06-17 2016-03-23 四川大学 一种减小插拔力且便于插拔的连接器
JP2016164825A (ja) * 2015-03-06 2016-09-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
EP3396789B1 (en) * 2017-04-27 2021-03-03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onnector for airbag restraint system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8229Y (zh) * 2004-12-22 2006-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电缆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7186U (zh) * 1980-06-13 1982-01-14
JPH0229672Y2 (zh) * 1985-06-05 1990-08-09
JPH0234772Y2 (zh) * 1986-04-07 1990-09-19
JPH0350783U (zh) * 1989-09-21 1991-05-17
JPH0545964U (ja) * 1991-11-14 1993-06-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JPH0922765A (ja) * 1995-07-06 1997-01-21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導通検査器及びコネクタ導通検査時の端子係止方法
WO2008117405A1 (ja) * 2007-03-26 2008-10-02 Fujitsu Limited 接続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試験装置及び方法
JP2009070647A (ja) * 2007-09-12 2009-04-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コネクタ
JP2010038862A (ja) * 2008-08-08 2010-02-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検査用基板体および検査装置
KR101211898B1 (ko) * 2008-11-17 2012-12-13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접속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컨트롤센터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8229Y (zh) * 2004-12-22 2006-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电缆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68380A (en) 2018-10-31
JP5977487B2 (ja) 2016-08-24
TW201306400A (zh) 2013-02-01
TWI584541B (zh) 2017-05-21
KR101860574B1 (ko) 2018-07-02
CN102832504A (zh) 2012-12-19
JP2013004382A (ja) 2013-01-07
KR20120139586A (ko)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4872B2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CN203859309U (zh) 卡用连接器
CN101944192B (zh) 电子卡
US9236678B2 (en) Contact terminal for card socket
US9478918B1 (en) USB connector having a tongue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cts on its upper and lower sides symmetrically and reversely arranged
CN202111238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178143Y (zh) 卡连接器
US20130059458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02832504B (zh) 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US782857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having two contact portions and two leaning portions extending from a base
CN100576649C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130736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90611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2117980A (zh) 电连接器
CN210668898U (zh) 连接稳定性高可靠度电子连接器
CN101083361A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315361Y (zh) 电路板连接器
CN102842818A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20150207251A1 (en)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CN202076446U (zh) 卡连接器
CN20109742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741850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577416B (zh) 电连接器
CN204315769U (zh) 电连接器
CN105098478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结合固定和解除固定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