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1576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15769U CN204315769U CN201420827352.XU CN201420827352U CN204315769U CN 204315769 U CN204315769 U CN 204315769U CN 201420827352 U CN201420827352 U CN 201420827352U CN 204315769 U CN204315769 U CN 2043157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arm
- contact site
- host cavity
- electric connector
- insul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凹设有贯穿一侧具有插入口的收容腔,导电端子具有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且第二弹臂相对第一弹臂更靠近收容腔中心,第一弹臂具有位于末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弹臂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第二接触部,且第二接触部相对第一接触部更凸伸入收容腔内。相对现有技术,可实现与对接物先后间隔接触,改善导电端子的弹性形变,解决降服问题,同时,在第一弹臂发生形变后,第二弹臂也有支撑对接物的作用,以缩短导电端子的形变行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插接对接物实现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2010年9月1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570633U号专利,该专利揭示了一种SIM卡座连接器,其可焊接至电路板上并用以插接SIM卡,该SIM卡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SIM卡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延伸的尾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延伸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所述本体部,其另一端为自由末端并向上弯折延伸入收容腔内以与SIM卡相对接。
然而,由于所述弹性臂直接向上弯折延伸入收容腔内以与SIM卡对接,所述SIM卡座连接器伴随着SIM卡插拔次数的增加,所述弹性臂容易因频繁发生弹性变形而导致永久变形,进而使电子卡连接器无法与SIM卡实现可靠对接。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端子降服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凹设有贯穿一侧具有插入口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焊接脚,至少一导电端子具有第一 弹臂及第二弹臂,且第二弹臂相对第一弹臂更靠近收容腔中心,第一弹臂具有位于末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弹臂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第二接触部,且第二接触部相对第一接触部更凸伸入收容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一体相连,且第二弹臂相对第一弹臂折叠180度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最少部分重叠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臂具有开口,第二弹臂的第二接触部凸伸出该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臂的开口为通孔,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侦测端子及一对卡扣,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侧壁,侦测端子具有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弹性端子及固定端子,该弹性端子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弹性臂及位于弹性臂末端的抵靠部,该抵靠部与固定端子可分离或接触实现侦测;且一对卡扣分别位于两侧壁上,每一卡扣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突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弹臂的第一接触部周围为倾斜导引面,且该倾斜导引面的面积比第二弹臂的第二接触部的面积宽。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对接物插接,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凹设有贯穿一侧具有插入口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焊接脚,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导电端子具有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第二弹臂位于第一弹臂的下侧,第一弹臂具有位于末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弹臂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第二接触部,对接物插入电连接器的收容腔时,该对接物先与第二接触部接触,且第二弹臂变形,使对接物与第一弹臂的第一接触部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最少部分叠合在 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臂具有开口,第二弹臂的第二接触部凸伸出该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遮蔽壳体、退卡机构及一对卡扣,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侧壁,所述遮蔽壳体遮覆在绝缘本体上,以形成上述收容腔,退卡机构位于其中一侧壁上,且一对卡扣分别位于两侧壁上,每一卡扣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突起。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第二接触部相对第一接触部更凸伸入收容腔内,相对现有技术,可实现与对接物先后间隔接触,改善导电端子的弹性形变,解决降服问题,同时,在第一弹臂发生形变后,第二弹臂也有支撑对接物的作用,以缩短导电端子的形变行程,提供低构型的电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去掉遮蔽壳体且插入对接物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中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另一角度视图;
图7为图4所示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4所示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线圈内的放大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在插入对接物后导电端子变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电连接器为电子卡连接器,可以插接如SIM卡,Micro SIM卡, SD卡及Micro SD卡等可存储及通信的电子卡(当然也可为对接连接器,即称对接物200),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遮覆在绝缘本体10外的遮蔽壳体20、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侦测端子30、导电端子40、一对卡扣50及退卡机构60。
请再参阅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凹设有贯穿一侧具有插入口11的收容腔101(请参图1所示),由此,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底板12、连接底板的后壁13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侧壁14,以共同形成具有U型框的收容腔101,上述对接物自该插入口11进入收容腔101内;所述遮蔽壳体20遮覆在绝缘本体10上,以形成上述封闭的收容腔101。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侦测端子30包括固持在绝缘本体10的后壁13的弹性端子31及固定底板12的固定端子32,该弹性端子31具有固持在后壁13的固持部310、凸伸入收容腔101内的弹性臂311及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焊脚312,该弹性臂311的末端具有抵靠部313;所述固定端子32具有固定底板12的固定部321、凸伸底板12且可与弹性臂311的抵靠部313相互分离或接触的被抵靠部322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脚323,以实现侦测功能,即在对接物200插入之前,该弹性端子31的抵靠部313抵接在固定端子32的被抵靠部322上,实现信号导通;当对接物插入时,对接物会挤压弹性端子31发生变形,且抵靠部313与固定端子32的被抵靠部322相互分离,两者信号断开,以侦测有对接物插入,在对接拔出收容腔之前,该抵靠部313与被抵靠部322又相互接触,起提醒作用,并可防止数据丢失。
一对卡扣50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0的两侧壁14上,每一卡扣50具有凸伸入收容腔101内的突起51,该突起可导引对接物插入收容腔内,且该突起51与对接物的凹槽201接触,提供对接物与电连接器结合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所述导电端子40包括固定在绝缘本体10上的固持部41、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焊接脚42,所述底板12具有多个对应导电端子40的接触部42的凹口15,在对接物插入时,该接触部会 收容在凹口内,降低电连接器的高度,也增加端子的弹性变形空间,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容后详述。
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导电端子40具有第一弹臂43及第二弹臂44,该第一弹臂43与第二弹臂44一体相连,且第二弹臂44相对第一弹臂43折叠180度而成,以如图7所示方式水平安装电连接器为例,第二弹臂44位于第一弹臂43的下侧,即该第一弹臂43相对第二弹臂44更靠近收容腔101的中心,第一弹臂43末端具有第一接触部431,第二弹臂44具有凸伸入收容腔101内的第二接触部441,且第二接触部441相对第一接触部431更凸伸入收容腔内101,即以底板12为基准面,第二接触部441相对第一接触部431更远离基准面。即当对接物插入电连接器的收容腔时,该对接物先与第二接触部441接触,且第二弹臂44朝下发生形变,第一弹臂43与第二弹臂44相互分开,此时,对接物与第一弹臂44的第一接触部431接触。
所述第一弹臂43与第二弹臂44最少部分重叠而成,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图中示意的方式,第一弹臂43与第二弹臂44相互叠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弹臂43具有开口432(在图中该开口展示的是通孔结构),第二弹臂44的第二接触部441凸伸出该开口432。第一弹臂43的第一接触部431周围为倾斜导引面433,方便对接物的插入或拔出,不会顶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而损害导电端子,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倾斜导引面的面积比第二弹臂44的第二接触部441的面积宽(当然,两者面积也可一样宽)。
请再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退卡机构60位于绝缘本体10上,该退卡机构具有位于绝缘本体的侧壁的顶板61及后壁的推压杆62,顶板具有支撑在绝缘本体的圆柱16上的旋转孔63,以作为旋转支点,且顶板的一端与推压杆62的一端连接,而推压杆的另一端凸伸出绝缘本体的插入口外,以便操作者顶推推压杆,从而,顶板以圆柱16为支点,且另一端可顶推对接物脱离收容腔101。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因导电端子40具有间隔发生形变的第一弹臂43 及第二弹臂44,即第一弹臂的第一接触部431与第二弹臂的第二接触部441高低不同,相对现有技术,可实现与对接物先后间隔接触,改善导电端子的弹性形变,解决降服问题,同时,在第一弹臂43发生形变后,第二弹臂44也有支撑对接物的作用,以缩短导电端子的形变行程。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凹设有贯穿一侧具有插入口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凸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焊接脚,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导电端子具有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且第二弹臂相对第一弹臂更靠近收容腔中心,第一弹臂具有位于末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弹臂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第二接触部,且第二接触部相对第一接触部更凸伸入收容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一体相连,且第二弹臂相对第一弹臂折叠180度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最少部分重叠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具有开口,第二弹臂的第二接触部凸伸出该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的开口为通孔,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侦测端子及一对卡扣,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侧壁,侦测端子具有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弹性端子及固定端子,该弹性端子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弹性臂及位于弹性臂末端的抵靠部,该抵靠部与固定端子可分离或接触实现侦测;且一对卡扣分别位于两侧壁上,每一卡扣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弹臂的第一接触部周围为倾斜导引面,且该倾斜导引面的面积比第二弹臂的第二接触部的面积宽。
7.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对接物插接,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凹设有贯穿一侧具有插入口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凸 伸入收容腔内的接触部及焊接脚,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导电端子具有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第二弹臂位于第一弹臂的下侧,第一弹臂具有位于末端的第一接触部,第二弹臂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第二接触部,对接物插入电连接器的收容腔时,该对接物先与第二接触部接触,且第二弹臂变形,使对接物与第一弹臂的第一接触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最少部分叠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具有开口,第二弹臂的第二接触部凸伸出该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遮蔽壳体、退卡机构及一对卡扣,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底板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侧壁,所述遮蔽壳体遮覆在绝缘本体上,以形成上述收容腔,退卡机构位于其中一侧壁上,且一对卡扣分别位于两侧壁上,每一卡扣具有凸伸入收容腔内的突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27352.XU CN204315769U (zh) | 2014-12-23 | 2014-12-23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27352.XU CN204315769U (zh) | 2014-12-23 | 2014-12-23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15769U true CN204315769U (zh) | 2015-05-06 |
Family
ID=53138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27352.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15769U (zh) | 2014-12-23 | 2014-12-23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1576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7416A (zh) * | 2014-12-23 | 2015-04-29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4
- 2014-12-23 CN CN201420827352.XU patent/CN20431576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77416A (zh) * | 2014-12-23 | 2015-04-29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24970C (zh) | Usb连接器 | |
CN201060978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4376051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333327U (zh) |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卡托 | |
CN205264940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1130736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19002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485532A (zh) |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卡托 | |
CN20431576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76639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4577416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832504B (zh) | 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 |
CN203218651U (zh) | 二合一接口装置 | |
CN202042739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497437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1421901Y (zh) | 卡连接器 | |
CN104425921A (zh) | 抽屉座及具有该抽屉座的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1196986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3579807A (zh) | 端子、电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 |
CN204243278U (zh) | 卡连接器 | |
CN204243343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800556Y (zh) | 卡连接器 | |
CN201117916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0536252C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190033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