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0419B -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0419B
CN102830419B CN201210281549.3A CN201210281549A CN102830419B CN 102830419 B CN102830419 B CN 102830419B CN 201210281549 A CN201210281549 A CN 201210281549A CN 102830419 B CN102830419 B CN 1028304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intillation crystal
position sensitive
multiplier tube
sensitive photo
det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15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0419A (zh
Inventor
刘亚强
王石
刘迈
孙剑
江年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ongx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NGX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NGX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NGX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815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04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0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0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包括:安装座;闪烁晶体,所述闪烁晶体设在所述安装座上;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设在所述闪烁晶体的后表面上,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闪烁晶体光耦合以接收所述闪烁晶体在吸收伽马射线能量后发出的可见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可透射伽马射线的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设在所述安装座的前侧;电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电信号处理单元连接在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的后侧以接收所述电信号。所述探测器组件可用于探测伽马放射源发出的伽马射线,探测精度高,结构合理、简单,装配方便,且成本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造探测器组件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探测伽马射线的探测器结构复杂,且探测器的一些核心部件价格高昂,而这些核心部件往往得不到充分有效的支撑保护不易于集成到现有系统中,且在探测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增加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探测器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所述探测器组件结构简单、探测精度高且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造上述探测器组件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包括:安装座;闪烁晶体,所述闪烁晶体设在所述安装座上;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设在所述闪烁晶体的后表面上,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闪烁晶体光耦合以接收所述闪烁晶体在吸收伽马射线能量后发出的可见光并将所述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可透射伽马射线的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设在所述安装座的前侧且覆盖所述闪烁晶体的前表面;电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电信号处理单元连接在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的后侧以接收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发出的电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可用于探测伽马放射源发出的伽马射线,不仅探测精度高,而且结构合理、简单,装配方便,同时通过设置遮光件,可进一步提高探测器组件的探测精度,防止外界可见光的干扰。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电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信号转换板,所述信号转换板连接在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的后侧;前放板,所述前放板连接在所述信号转换板的后侧;和模数转换板,所述模数转换板连接在所述前放板的后侧。
所述安装座构造成前后贯通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任意相邻的两个边框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探测器组件还包括多个紧固螺钉,所述多个紧固螺钉分别对应地通过所述两个边框上的通孔以将位于所述矩形框内的闪烁晶体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定位所述矩形框的内壁上。
所述闪烁晶体和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之间涂敷有光耦合剂。
所述光耦合剂为硅脂或光学水泥。
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所述闪烁晶体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填充有热熔胶以将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所述闪烁晶体固定在所述安装座内。
所述遮光件为不透明的塑料板。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可用于探测伽马放射源发出的伽马射线,不仅探测精度高,而且构造紧凑合理,且对探测器组件中的核心部件例如闪烁晶体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进行充分地支撑和保护,防止这些核心部件损坏,降低设备成本,另外,闪烁晶体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采用螺钉定位、热熔胶粘连的方式固定在安装座内,从而可方便地从安装座上整体取下闪烁晶体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用于回收或更换闪烁晶体或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进一步降低使用维护成本,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探测器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闪烁晶体与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之间涂敷光耦合剂;
S2、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的前端外周沿与闪烁晶体的后表面之间涂抹可固化的粘结剂;
S3、在所述粘结剂固化前将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所述闪烁晶体预定位;
S4、在所述粘结剂固化后,将步骤S3中得到的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闪烁晶体定位在所述安装座上;
S5、向安装座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闪烁晶体之间的缝隙填充热熔胶;
S6、将所述遮光件装配至所述安装座的前侧,将所述电信号处理单元装配至所述安装座的后侧。
所述光耦合剂为硅脂或光学水泥。
所述粘结剂为硅橡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伽马相机的主视图;
图2是伽马相机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伽马相机的后视图;
图5是图4中沿B-B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沿C-C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伽马相机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准直器的后视图;
图9是图8中沿D-D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沿E-E的剖视图;
图11是屏蔽板的主视图;
图12是准直器的主视图;
图13是准直器的侧视图;
图14是第一固定板的后视图;
图15是第一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16是第二固定板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中圈示F部的放大图;
图18是第二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19是多个屏蔽块按照预定排列方式排列后的示意图;
图20是屏蔽块的一种安装结构;
图21是屏蔽块的另一种安装机构;
图22是图5中所示的探测器组件的放大图;
图23是探测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24是闪烁晶体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与安装座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4中圈示G部的放大图;
图26是图24中沿H-H的剖视图;
图27是制造探测器组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28是定位组件的剖视图;
图29是图28中沿I-I的剖视图;
图30是图28中沿J-J的剖视图;
图31是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前视立体图;
图32是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后视立体图;和
图33是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30描述用于伽马射线定位仪1000的伽马相机100,伽马相机100可查找视野中的伽马放射源并对放射源进行精确定位。
伽马相机100包括伽马相机壳体1、准直器2和探测器组件3。
如图1-图4所示,伽马相机壳体1可屏蔽可见光,伽马相机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室11,伽马相机壳体1被构造成可屏蔽伽马相机壳体1左右、上下和后方的伽马射线并允许从伽马相机壳体1前侧入射的伽马射线透射伽马相机壳体1以进入到容纳腔室11内,也就是说,伽马射线只能从前侧进入伽马相机壳体1内,从其它方向入射的伽马射线均会被伽马相机壳体1屏蔽掉。
如图3、图5、图8-图21所示,准直器2可透射或屏蔽伽马射线,准直器2设在容纳腔室11的前侧,其中从伽马相机壳体1前侧透射进入到容纳腔室11内的伽马射线可透射准直器2或由准直器2屏蔽。具体地说,伽马射线只能从伽马相机壳体1的前侧进入到容纳腔室11内,这部分进入到容纳腔室11内的伽马射线全部照射在准直器2上,其中一部分伽马射线可穿透准直器2且剩余的一部分由准直器2屏蔽掉以满足辐射成像的要求。
如图22-图30所示,探测器组件3组件设在容纳腔室11内,探测器组件3位于所述准直器2的后侧且与所述准直器2隔开预定距离以探测由准直器2透射后的伽马射线。具体地说,伽马射线透射准直器2后,由位于准直器2后侧的探测器组件3接收伽马射线并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反馈给伽马放射源定位仪1000的上位机(图未示出)进行分析、运算,并最终确定放射源的位置信息。
伽马相机100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紧凑;2)可见光和伽马射线屏蔽性好,可提高定位精度;3)将准直器2和探测器组件3合理地集成在一起以更好地对环境中的放射源进行查找和定位,保障公共安全。
下面参照图1-图7详细描述伽马相机壳体1。
如图1、图4-图6所示,伽马相机壳体1包括周壁板、前盖板12和后盖板13,其中周壁板可屏蔽可见光和伽马射线,周壁板的前后两侧均敞开,也就是说,周壁板形成为前后贯通的框状结构。后盖板13可屏蔽可见光和伽马射线,后盖板13设在周壁板的后端且封闭周壁板的后侧。前盖板12可透射伽马射线且可屏蔽可见光,前盖板12设在周壁板的前端且封闭周壁板的前侧,其中容纳腔室11由前盖板12、后盖板13和周壁板共同限定出。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后盖板13包括第一后盖板131和第二后盖板132,第二后盖板132可屏蔽可见光和伽马射线且设在第一后盖板131的内表面上,即第二后盖板132设在第一后盖板131的内侧。
如图6所示,周壁板包括第一上围板141和第二上围板142、第一左侧围板151和第二左侧围板152、第一右侧围板161和第二右侧围板162以及第一下围板171和第二下围板172。
其中,第二上围板142可屏蔽可见光和伽马射线且设在第一上围板141的内表面上,即第二上围板142设在第一上围板141的内侧。第二左侧围板152可屏蔽可见光和伽马射线且设在第一左侧围板151的内表面上,即第二左侧围板152设在第一左侧围板151的内侧。第二右侧围板162可屏蔽可将光和伽马射线且设在第一右侧围板161的内表面上,即第二右侧围板162设在第一右侧围板161的内侧。第二下围板172可屏蔽可见光和伽马射线且设在第一下围板171的内表面上,即第二下围板172设在第一下围板171的内侧,其中第一上围板14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左侧围板151的上端和第一右侧围板161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多个螺钉紧固,且第一下围板17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左侧围板151的下端和第一右侧围板161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每个螺钉处均可设置有O形密封圈。更优选地,第一上围板141与第一左侧围板151和第一右侧围板161、第一下围板171与第一左侧围板151和第一右侧围板161之间可设置有橡胶垫。由此,一方面有利于填充缝隙以增加伽马相机壳体1的光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伽马相机壳体1的防水性能,使伽马相机100能够适应恶劣工作环境,提高伽马相机100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第一后盖板131、第一上围板141、第一左侧围板151、第一右侧围板161、第一下围板171为铝板。由此,在保证伽马相机壳体1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伽马相机壳体1的重量。优选地,前盖板12可为塑料板,并喷涂黑色的哑光漆。优选地,第二后盖板132、第二上围板142、第二左侧围板152、第二右侧围板162和第二下围板172为铅锑合金板。由此,可以有效屏蔽伽马相机壳体1左右、上下和后方的伽马射线,防止干扰测量结果。可选地,第二后盖板132、第二上围板142、第二左侧围板152、第二右侧围板162和第二下围板172也可为铅板。
其中第二后盖板132、第二上围板142、第二左侧围板152、第二右侧围板162和第二下围板172的内表面上可喷涂黑色的哑光漆以进一步提高伽马相机壳体1的光密封性,防止可见光进入到容纳腔室1内影响探测器组件3工作,进而影响放射源的定位精度。
其中第一上围板141与第二上围板142、第一左侧围板151和第二左侧围板152、第一右侧围板161和第二右侧围板162以及第一下围板171和第二下围板172之间优选采用粘结剂黏结,例如采用高强度金属胶黏剂,其中在金属胶黏剂固化后,可对第一上围板141、第一左侧围板151、第一右侧围板161和第一下围板171的装配面精加工,同时对第二上围板142、第二左侧围板152、第二右侧围板162和第二下围板172配合面精加工,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装配精度。其中第一后盖板131和第二后盖板132优选也采用粘结剂黏结,例如采用高强度金属胶黏剂。由此,通过黏贴的方式制造各围板可大大简化制造过程,无需模具浇铸等复杂工艺,成本低,且粘结后的各围板合成一体,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伽马相机壳体1质量轻,体积小,光密封性和伽马射线屏蔽性好,装配难度低,可有效提高伽马相机100对伽马放射源的查找精度和定位精度。
下面参考图3、图5、图7-图21详细描述准直器2,准直器2可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1000中,实现辐射成像。
准直器2包括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屏蔽板23和多个屏蔽块24。
第一固定板21可透射伽马射线,也就是说,伽马射线可穿透第一固定板21,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固定板22可透射伽马射线,也就是说,伽马射线可穿过第二固定板22,如图16和图18所示。其中,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的具体形状没有特殊要求,其可以是图14和图16中所示的矩形板。当然,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板例如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板(图未示出),其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安装需要来设置。
如图3、图10-图11所示,屏蔽板23可屏蔽伽马射线,屏蔽板23的中央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图3、图10和图1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贯通屏蔽板23的贯通部231,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贯通部231可形成为矩形,屏蔽板23可对应形成为矩形框状,其中屏蔽板23设在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换言之,第一固定板21设在屏蔽板23的前表面上,第二固定板22设在屏蔽板23的后表面上。屏蔽板23与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的尺寸大小没有特殊要求,也就是说,屏蔽板23的尺寸可大于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或者与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尺寸相等,当然也可以小于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的尺寸,其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安装需要来设置。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9所示,屏蔽板23的尺寸略大于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的尺寸。
如图3、图10和图19所示,屏蔽块24可屏蔽伽马射线且具有预定形状,例如图19中所示的正方形屏蔽块24、矩形屏蔽块24等。多个屏蔽块24按照预定排列方式被定位在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且位于屏蔽板23的贯通部231内,屏蔽块24的排列形式如图19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屏蔽块24的形状以及排列方式预先按照特定算法计算出以使准直器2符合辐射成像要求,关于计算屏蔽块24的形状以及排列方式的算法已为现有技术,并为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换言之,多个具有预定形状的屏蔽块24按照预定的排列方式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且每一个屏蔽块24均位于贯通部231内,这样屏蔽板23与多个屏蔽块24之间形成特定的空隙,如图19所示,伽马射线可穿过这些特定的空隙,而对于有屏蔽板23或有屏蔽块24的位置,伽马射线则不能通过,也就是说,射线源放射的伽马射线穿透第一固定板21后,可穿透上述中的特定空隙并从第二固定板22中穿出,或者被屏蔽块24或屏蔽板23屏蔽掉,从而实现辐射成像。
简言之,通过将具有预定形状的屏蔽块24按照预定方式排列后,其在功能上与传统的整块钨板经电火花或打孔工艺后处理后所形成的特定空隙相同,由于单个小屏蔽块24尺寸较小,因此可采用线切割工艺对屏蔽块24进行加工,不仅简化了加工工艺,方便生产,更重要的是加工这些小屏蔽块24与采用电火花工艺加工整块钨板相比,可大大降低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准直器2生产加工成本。
传统的准直器2一般由两固定板以及设在两固定板之间的整块钨板构成,其中整块钨板经电火花工艺或打孔方式形成特定的空隙以使射线通过,但打孔方式和电火花工艺成本高昂,本发明中的准直器2,通过将多个具有预定形状的屏蔽块24按照预定方式排列拼接后可形成特定的空隙以使伽马射线通过,实现辐射成像要求,由于单个小屏蔽块24加工成本低,且加工方便,工艺简单,从而大大降低了准直器2的生产制造成本。
如图7和图8所示,具体地,第一固定板21的后表面上形成有与多个屏蔽块24排列方式相同的多个第一安装槽211,第二固定板22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与多个第一安装槽211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槽221,其中每一个屏蔽块24均设在第一安装槽211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安装槽221之间。
由此,屏蔽块24可对应地设在第一安装槽211和在前后方向上与其对应的第二安装槽221之间,从而实现对屏蔽块24的定位,且采用这种前后对应的槽结构可以更有效且更牢靠地固定屏蔽块24,防止屏蔽块24在使用过程中相对于屏蔽板23移动,影响准直器2正常工作。
如图14、图16和图19所示,优选地,每一个第一安装槽211和与其对应的屏蔽块24形状相同,即当屏蔽块24成较小的正方形时,对应的第一安装槽211也为较小的正方形槽,同样地,当屏蔽块24成矩形时,对应的第一安装槽211形成为矩形槽,如图14和图19所示。每一个第二安装槽221和在前后方向上与其对应的第一安装槽211形状相同,如图14和图16所示。更优选地,每一个屏蔽块24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安装槽211的尺寸也大致相同。
换言之,第一安装槽211在与第一固定板21(或第二固定板22)平行的平面内的投影与和其对应的屏蔽块24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形状相同,且第二安装槽221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与和在前后方向上对应的第一安装槽211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形状也相同。由此,屏蔽块24可更好地与第一安装槽211的周壁以及第二安装槽221的周壁贴合,从而使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21更好、更牢靠且更加精确地对屏蔽块24进行准确定位。
优选地,每一个屏蔽块24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21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也就是说,每一个屏蔽块24的前后两端分别对应地粘结在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21内。由此,一方面提高了屏蔽块24在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的固定强度,防止屏蔽块24错位影响准直器2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21的槽深,方便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221的加工,降低加工难度,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可选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安装槽211与第一固定板21可一体形成,例如,可对第一固定板21的预定区域进行铣削工艺以加工出第一安装槽211。由于经铣削工艺加工成的第一安装槽211会形成圆角,故可在铣削工艺前在对应内角位置预先加工清根孔25,从而保证屏蔽块24安装到位,提高装配精度。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固定板21和第一安装槽211也可采用模具生产。
同样可选地,如图16-图18所示,第二安装槽221与第二固定板22可一体形成,例如,可对第二固定板22的预定区域进行铣削工艺以加工出第二安装槽221。由于经铣削工艺加工成的第二安装槽221会形成圆角,故可在铣削工艺前在对应内角位置预先加工清根孔25,从而保证屏蔽块24安装到位,进一步提高装配精度。进一步可选地,第二固定板22和第二安装槽221也可采用模具生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可由有机玻璃或塑料制成,也就是说,第一固定板21可以是有机玻璃板,当然第一固定板21也可以是塑料板,即不影响伽马射线透射即可。同样地,第二固定板22由有机玻璃或塑料制成,也就是说,第二固定板22可以是有机玻璃板,当然第二固定板22也可以是塑料板,即不影响伽马射线透射即可。
如图8、图9、图12所示,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可通过多个可透射伽马射线的螺钉26紧固,每一个螺钉26均穿过屏蔽块24按预定方式拼接后所限定出的特定空隙,用以将第一固定板21、屏蔽板23和第二固定板22装配在一起。其中螺钉26的数量以及装配排列形式没有特殊要求。可选地,螺钉26为塑料螺钉。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其它可透射伽马射线的材料均可以用来制作螺钉26,例如螺钉26也可由有机玻璃制成。
优选地,第一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2与屏蔽板23之间也可通过粘结剂粘结在一起,具体而言,第一固定板21通过粘结剂粘结在屏蔽板23的前表面上且第二固定板22通过粘结剂粘结在屏蔽板23的后表面上。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透过部分即多个屏蔽块24限定出的特定空隙部分射线透射率一致,提高伽马放射源定位仪1000的定位精度。
由于金属钨硬度高,对射线的屏蔽性好,且加工成型后精度易保持,不容易变形,因此,优选地,屏蔽块24为钨块,屏蔽板23为钨板。由此不仅方便屏蔽块24的生产加工,例如可采用线切割工艺对钨块进行加工,有效降低成本,且保证了加工精度,同时由于钨强度高不易变形,还大大方便了多个钨块的装配,且能更好地屏蔽射线,保证准直器2高效工作。当然,屏蔽块24和屏蔽板23也可采用钨合金制成,也就是说,屏蔽块24为钨合金屏蔽块,屏蔽板23为钨合金屏蔽板。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屏蔽块24和屏蔽板23也可采用铅或铅合金制成。也就是说,屏蔽块24也可以是铅块,屏蔽板23可以是铅板,或者屏蔽块24是铅合金屏蔽块,屏蔽板23对应为铅合金屏蔽板。
图21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准直器2的结构,其中具体地示出了多个屏蔽块24与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的另一装配方式。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的后表面上形成有与多个屏蔽块24排列方式相同的多个安装槽211’,多个屏蔽块24一一对应地设在多个安装槽211’和第二固定板22的前表面之间。此时为了更好地将屏蔽块24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安装槽211’的槽深可适当加深,同时在屏蔽块24的两端还可通过粘结剂粘结在安装槽211’和第二固定板22的前表面上。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只有第一固定板2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槽211’,而第二固定板22不做处理,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准直器2的结构、各部件的形状和/或材料等都可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相同的设定,例如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可以是有机玻璃板,当然也可以是塑料板,第一固定板21、屏蔽板23和第二固定板22可采用可透射伽马射线的多个螺钉紧固,当然也可采用粘结剂粘连的方式固定,对于这些相同的设定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安装槽211’也可按照预定排列方式形成在第二固定板22的后表面上,此时第一固定板21不做处理,即多个屏蔽块24此时被定位在多个安装槽211’以及第一固定板21的后表面之间,图未示出。
如图5和图7所示,为了更好地将准直器2固定在容纳腔室11内,第二上围板142的下表面设置有上固定铝板111,上固定铝板111可设在第二上围板142下表面的中前部,上固定铝板111的前表面优选与第二上围板142的前表面平齐,对应地,第二下围板172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固定铝板112,下固定铝板112可设在第二下围板172上表面的中前部,下固定铝板112的前表面优选与第二下围板172的前表面平齐,也就是说,下固定铝板112可与上固定铝板111在上下方向上对应设置。
其中,上固定铝板111优选采用粘结剂与第二上围板142固定,例如采用高强度金属胶黏剂,同样地,下固定铝板112优选采用粘结剂与第二下围板172固定,例如也可采用高强度金属胶黏剂。如图5和图7所示,上固定铝板111的下表面和下固定铝板112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上下对应的准直器定位凸台113,准直器2设在容纳腔室11的前侧且后表面止抵上固定铝板111和下固定铝板112上的准直器定位凸台113,其中前盖板12设在周壁板的前端,前盖板12的后表面压紧准直器2,由此前盖板12和准直器定位凸台113实现对准直器2轴向即前后方向的定位。另外,准直器2的外周面与周壁板的内周面可贴合即与第二上围板142、第二左侧围板152、第二右侧围板162和第二下围板172贴合,由此实现准直器2径向即上下、左右方向的定位。
此外,传统的准直器2在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装配精度,常需要采用计算机定位和实验定位,而定位实验需要放射源。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准直器定位凸台113,可以实现准直器2的精确定位,可省略计算机定位和实验定位的过程。可以理解的是,准直器2的定位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准直器2也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容纳腔室11内以实现定位。
本发明的准直器2通过将多个屏蔽块24按照预定排列方式拼接并被定位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2之间,从而形成准直器2所需的特定空隙,实现辐射成像的要求,与传统整块钨板经特定工艺处理形成所需空隙相比,单个加工小屏蔽块24有效降低成本,且加工工艺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选用钨或钨合金作为屏蔽材料能提高准直器2的屏蔽效果,且还能提高屏蔽块24加工成型后精度的保持性,不易发生变形,从而方便装配,提高装配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下面参考图5、图7、图22-图26详细描述探测器组件3。
探测器组件3包括安装座31、闪烁晶体32、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即PSPMT)、遮光件34和电信号处理单元35。
如图22和图23所示,闪烁晶体32设在安装座31上,闪烁晶体32在吸收伽马射线能量后可释放可见光,更具体地说,闪烁晶体32在吸收穿透准直器2的伽马射线后可释放出可见光。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设在闪烁晶体32的后表面上,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与闪烁晶体32光耦合以接收闪烁晶体32在吸收伽马射线能量后发出的可见光并将所述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
如图5和图7所示,遮光件34设在安装座31的前侧且覆盖闪烁晶体1的前表面,遮光件34可透射伽马射线,也就是说,从探测器组件3前侧入射的伽马射线可穿透遮光件34并射在闪烁晶体32上,而从探测器组件3前侧入射的可见光不能透过遮光件34。由于闪烁晶体32吸收伽马射线能量后发出的可见光的亮度可能较弱,因此设置遮光件34遮住前侧入射的可见光可以使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更好地接收闪烁晶体32发出的可见光,防止从前侧入射的可见光直接照射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干扰测量结果。
如图22和图23所示,电信号处理单元35连接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后侧以接收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发出的电信号。电信号处理单元35接收所述电信号后可对该电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数理以及数字化等,电信号处理单元35可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反馈给伽马放射源定位仪1000的上位机以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和处理,实现对放射源的准确定位。电信号处理单元35可通过插排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电连接(图未示出)。
探测器组件3工作时,从探测器组件3前方照射来的可见光以及经过准直器2透射后的伽马射线首先照射在遮光件34上,遮光件34可屏蔽可见光并允许伽马射线透射,伽马射线穿透遮光件34后照射在闪烁晶体32上,闪烁晶体32吸收伽马射线能量后发出可见光,位于后侧的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接收闪烁晶体32发出的可见光后可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可通过插排传输至电信号处理单元35,电信号处理单元35可对该电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反馈传输给上位机以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和处理,最终通过上位机的分析处理实现对放射源的准确定位。
本发明的探测器组件3,可用于探测伽马放射源发出的伽马射线,不仅探测精度高,而且结构合理、简单,装配方便,同时通过设置遮光件,可进一步提高探测器组件3的探测精度,防止外界可见光的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电信号处理单元35包括信号转换板351、前放板352和模数转换板351,其中信号转换板351连接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后侧,信号转换板351的主要功能是将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实现信号的模拟加权。前放板352连接在信号转换板351的后侧,前放板352的主要功能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和调制处理。模数转换板351连接在前放板352的后侧,模数转换板351的主要功能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并通过以太网传输至上位机。
如图22和图23所示,其中信号转换板351、前放板352和模数转换板351之间可通过多个六角铜柱37连接在一起,例如在图22和图23的示例中个,转换板351、前放板352和模数转换板351之间通过四个六角铜柱37连在一起。信号转换板351与前放板352之间可通过插排电连接,前放板352和模数转换板351之间也可通过插排电连接。
如图22和图23所示,由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与信号转换板351需电连接以传递信号,为了减小信号转换板351施加给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外力,优选地,电信号处理单元35整体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31上,即电信号处理单元35与安装座31机械连接。通过将电信号处理单元35整体固定安装在安装座31上,从而使信号转换板351施加给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外力近似为零,防止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与闪烁晶体32之间松脱影响两者的耦合性。另外,由于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多采用粘连的方式固定,通过将电信号处理单元35固定在安装座31上,可大大减小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粘结面受力,有效提高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抗冲击性、抗震性,以使探测器组件3可适应更恶劣的环境。
如图26所示,安装座31构造成前后贯通的矩形框,也就是说,安装座31形成为大体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矩形框中央的贯通部,即贯通部由矩形框的四个边框限定出。其中,矩形框的任意相邻的两个边框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311,进一步,探测器组件3还包括多个紧固螺钉312,多个紧固螺钉312分别对应地通过两个边框上的通孔311以将位于矩形框内的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定位在矩形框的侧壁上,即实现闪烁晶体32、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与安装座31的定位。
具体地说,如图26所示,矩形框的左边框和下边框上分别设置有两个通孔311,更具地体说,通孔311为螺纹孔,通孔311沿从外向内的方向垂直地贯穿相应的边框,紧固螺钉312分别螺纹配合在通孔311内,紧固螺钉312可向内旋入通孔311以使紧固螺钉312的尾端止抵在闪烁晶体32的侧壁上,进而将闪烁晶体32紧固在矩形框相对的内侧壁上,在图26的示例中,闪烁晶体32通过分别穿过左边框和下边框的四个紧固螺钉312被紧固在矩形框的内顶壁和内右壁上,当然,闪烁晶体32与安装座31的定位方式并不限于此。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每个边框上通孔311的数量可以是更多个例如三个或四个,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闪烁晶体32实际尺寸的大小来增设通孔311的数量以更好地对闪烁晶体32进行定位,进而实现闪烁晶体32、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与安装座31的定位。
优选地,紧固螺钉312的尾端与闪烁晶体3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晶体垫片313,晶体垫片313可由聚甲醛材料制成,即晶体垫片313为聚甲醛垫片。通过设置晶体垫片313,相当于增加了紧固螺钉312尾端与闪烁晶体32侧壁之间的表面积,大大减小闪烁晶体32侧壁受到紧固螺钉312施加的紧固力,保护闪烁晶体32,降低闪烁晶体32的损坏几率,从而有效节约成本。
为了保证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的良好的耦合性,如图24和图25所示,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可均匀地涂敷有光耦合剂38a以提高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耦合性。
其中,优选地,光耦合剂38a可以是硅脂。通过在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涂敷硅脂,可大大降低闪烁晶体32发出的可见光在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的折射损失和反射损失,从而提高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耦合性以使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更好地接收闪烁晶体32发出的可见光并转换为电信号,有效提高探测器组件3的探测精度,而且由于硅脂不具有粘结性,不能将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粘结成一体,因此在闪烁晶体32或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损坏时,可方便地将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拆开并更坏损坏的部件,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当然,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光耦合剂38a也可为光学水泥。通过在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设置光学水泥,也可提高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耦合性。由于光学水泥具有粘结性,可将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粘结在一起,因此可提高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装配强度,防止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在使用过程中松动,影响探测效果。
如图24和图25所示,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可通过可固化的粘结剂38b粘结在一起,优选地,粘结剂38b可以是硅橡胶。具体地说,闪烁晶体32的后表面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前端的外周沿处涂抹硅橡胶。由此,可将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涂敷的光耦合剂38a例如硅脂封堵在闪烁晶体32的后表面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前表面之间,保证二者的耦合性,同时在硅橡胶固化后还实现了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固定。
如图24和图25所示,探测器组件3由于震动或长时间使用后,固定在安装座31内的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可能与安装座31之间由于装配不牢靠而发生相对运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与安装座31之间的装配强度,优选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之间填充有热熔胶38c以将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更加牢靠地固定在安装座31内,如图25所示。
具体地说,如图24和图25所示,热熔胶38c填充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与安装座31的缝隙、闪烁晶体32与安装座31的缝隙处,同时热熔胶还将紧固螺钉312与闪烁晶体32粘连在一起,由此可大大提高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与安装座31之间的装配强度,防止探测器组件3震动或长时间使用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与安装座31之间相对移动影像探测效果,同时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或闪烁晶体32损坏需要更换时,或者在需要回收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或闪烁晶体32时,可融化热熔胶以将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从安装座31上取下,更换损坏的部件或回收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或闪烁晶体32,操作方便,实用性好,且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遮光件34为不透明的塑料板,例如遮光件34可以是黑色的聚甲醛塑料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遮光件34还可以由其它可透射伽马射线的材料制成,例如遮光件34可以是经涂黑处理的有机玻璃板,例如在有机玻璃的表面喷涂黑色的哑光漆。遮光件34可通过多个螺栓紧固在安装座31的前侧,优选地,遮光件34的后表面可与闪烁晶体32的前表面贴合以实现闪烁晶体32的轴向限位。更优选地,遮光件34可以是厚度不均匀的塑料板,具体地说,由于闪烁晶体32上存在对伽马射线较敏感的区域,因此遮光件34对应该敏感区域的部分可以相对其它部分被加工的更薄以最大限度地使伽马射线透过,提高探测精度。
如图22所示,探测器组件3还包括可屏蔽伽马射线的安装座屏蔽框36,安装座屏蔽框36设在安装座31的后侧,安装座屏蔽框36可以由铅锑合金制成。通过设置安装座屏蔽框36,可更充分地屏蔽掉安装座31后方的伽马射线,防止安装座31后侧的伽马射线照射在闪烁晶体32上从而影响探测效果。
如图5和图7所示,探测器组件3位于准直器2的后侧并与准直器2隔开预定距离,具体地说,探测器组件3中的闪烁晶体32与准直器2隔开特定距离,更具体地说,准直器2内的多个屏蔽块24按照特定的算法计算出形状和排列方式后,准直器2与闪烁晶体32之间的距离也是一定的,即也根据算法计算出,从而满足辐射成像的要求。
如图5和图7所示,探测器组件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固定铝板111和下固定铝板112上。具体而言,上固定板111的下表面和下固定板112的上表面上设有上下对应的探测器组件定位凸台114,探测器组件3由上固定板111和下固定板112上的探测器组件定位凸台114定位后,可由螺钉分别紧固在上固定板111和下固定板112上,例如通过螺钉将安装座31紧固在上固定板111和下固定板112上以实现探测器组件3的装配。进一步地,第二左侧围板152和第二右侧围板162的内壁面上也可设置有固定铝板,且探测器组件3的安装座31也可通过多个螺钉紧固在第二左侧围板152和第二右侧围板162内壁面的固定铝板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探测器组件3的装配强度和精度,防止探测器组件3与准直器2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影响探测器组件3正常工作。
如图4和图5所示,后盖板13上设置有探测器低压接头133、探测器高压电源插座134和探测器网络插座135,其中探测器组件3的电信号处理单元35可分别与探测器低压接头133、探测器高压电源插座134和探测器网络插座135相连。
本发明的探测器组件3,可用于探测伽马放射源发出的伽马射线,不仅探测精度高,而且构造紧凑合理,且对探测器组件3中的核心部件例如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进行充分地支撑和保护,防止这些核心部件损坏,降低设备成本,另外,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采用紧固螺钉312定位、热熔胶粘连的方式固定在安装座31内,从而可方便地从安装座31上整体取下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用于回收或更换闪烁晶体32或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进一步降低使用维护成本,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下面参考图27详细描述探测器组件3的制造方法。
如图27所示,探测器组件3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涂敷光耦合剂;
S2、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前端外周沿与闪烁晶体32的后表面之间涂抹可固化的粘结剂;
S3、在所述粘结剂固化前将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预定位;
S4、在所述粘结剂固化后,将步骤S3中得到的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定位在安装座31上;
S5、向安装座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之间的缝隙填充热熔胶;
S6、将遮光件34装配至安装座31的前侧,将电信号处理单元35装配至安装座31的后侧。
具体而言,首先,在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均匀地涂敷光耦合剂,优选地,光耦合剂可以是硅脂。涂抹硅脂可以提高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耦合性,同时由于硅脂不具有粘结性,因此在闪烁晶体32或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损坏时,可方便将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分离并更换损坏的部件。可选地,光耦合剂也可以是光学水泥,由此也可增加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耦合性,提高探测效果。
在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涂敷光耦合剂后,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前端外周沿与闪烁晶体32的后表面之间涂抹可固化的粘结剂以将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粘结在一起,优选地,粘结剂可为硅橡胶。
然后,在粘结剂固化前,将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预定位以保证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之间良好的光耦合。在粘结剂固化后,将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定位在安装座31上,并向安装座31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之间的缝隙填充热熔胶以将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闪烁晶体32固定在安装座31上。
最后,将遮光件34装配至安装座31的前侧,将电信号处理单元35装配至安装座31的后侧。
下面参考图28-图30详细描述一种实现上述步骤S3的定位组件39。
如图28-图30所示,定位组件39包括底板393、第一矩形定位框391和第二矩形定位框392,其中第一矩形定位框391设在底板393的上表面上且具有上下贯通第一矩形定位框393中央的第一贯通部,第一贯通部的水平截面大体成矩形,其中第一贯通部的相邻两侧壁面形成为第一定位面394和第二定位面395,如图29所示。第二矩形定位框392设在第一矩形定位框391的上表面上且具有上下贯通第二矩形定位框392中央的第二贯通部,第二贯通部的水平截面大体成矩形,其中第二贯通部的相邻两侧壁面形成为第三定位面396和第四定位面397,其中第一定位面394与第三定位面396平行且隔开第一预定距离,第一定位面394与第三定位面396位于同一侧,第二定位面395和第四定位面397平行且隔开第二预定距离,第二定位面395和第四定位面397位于同一侧。
如图28-图30所示,定位组件39还包括多个第一定位螺钉398和多个第二定位螺钉399,其中第一矩形定位框391上与第一定位面394和第二定位面395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形成有贯通相应边框的通孔,同样地,第二矩形定位框392上与第三定位面396和第四定位面397相对的两个边框上也形成有贯通相应边框的通孔。
在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之间的硅橡胶固化前,将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放在第一矩形定位框391和第二矩形定位框392内,此时闪烁晶体32的底面支撑在底板393的上表面上,多个第一定位螺钉398分别穿过第一矩形定位框391上两相邻边框上的通孔并向内旋入以使每一个第一定位螺钉398的尾端止抵闪烁晶体32两相邻的侧壁面上,从而将闪烁晶体32与多个第一定位螺钉398相对的两侧壁面压紧在第一定位面394和第二定位面395上,如图29所示。
然后,用多个第二定位螺钉399分别穿过第二矩形定位框392上两相邻边框上的通孔并向内旋入以使每一个第二定位螺钉399的尾端止抵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两相邻的侧壁面上,从而将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与多个第二定位螺钉399相对的两侧壁面压紧在第三定位面396和第四定位面397上,如图30所示。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为预先设定好的一个具体数值,即只要第一定位面394和第三定位面396隔开第一预定距离,且第二定位面395和第四定位面397隔开第二预定距离,再将闪烁晶体32压紧在第一定位面394和第二定位面395上,且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压紧在第三定位面396和第四定位面397上后,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即实现了预定位,也就是说,闪烁晶体32相对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处在正确的位置,从而实现闪烁晶体32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的光耦合。
最后,在硅橡胶固化了,旋出第一定位螺钉398和第二定位螺钉399,取出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
其中,优选地,为了减小第一定位螺钉398的尾端作用在闪烁晶体32上的压紧力以及第二定位螺钉399作用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上的压紧力,在闪烁晶体32和第一定位螺钉398以及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和第二定位螺钉399之间可设置有垫块,从而可有效减小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所受螺钉施加的压紧力,保护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不受损坏,提高了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使用寿命。优选地,第一矩形定位框391、第二矩形定位框392和底板393一体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实现上述步骤S3中闪烁晶体32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预定位的工装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定位组件39。
下面简要说明伽马相机100的工作过程。
当伽马相机100的视野中存在伽马放射源时,放射源放出的伽马射线可透射整机壳以及伽马相机安装壳1的前盖板12后照射在位于容纳腔室11内的准直器2上,这部分伽马射线最终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由准直器2屏蔽掉,剩余的一部分穿透准直器2照射在位于准直器2后侧的探测器组件3上,具体地说,透射后的伽马射线穿透遮光件34后照射在闪烁晶体32上,闪烁晶体32吸收伽马射线能量后发出可见光,位于闪烁晶体32后表面且与闪烁晶体32耦合的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33接收所述可见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处理单元35通过插排接收所述电信号并对其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上位机,由上位机进行最后的分析、计算和处理,以获得环境中伽马放射源的具体位置信息。
下面参考图31-图33简单描述伽马放射源定位仪1000。
如图31-33所示,伽马放射源定位仪1000包括整机壳、伽马相机100、摄像机300和上位机。
整机壳内具有腔室,伽马相机100和摄像机300均设在腔室内,上位机用于接收并处理由伽马相机100和摄像机300反馈的数据信息。
如图31-图33所示,整机壳包括壳体210、前面板组件220和后面板组件230。其中,壳体210的前侧和后侧均敞开,壳体210可由金属铝制成,这样可以降低壳体210的质量同时提高壳体210的强度。前面板组件220设在壳体210上且封闭壳体210的前侧。后面板组件230设在壳体210上且封闭壳体210的后侧,如图31和图32所示,其中壳体210、前面板组件220和后面板组件230之间限定出腔室,腔室内设有安装槽。
如图31所示,前面板组件220包括:前面板2210和前罩体2220。前罩体2220设在壳体210的前端,其中前面板2210设在前罩体2220上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罩体2220前端面的后侧。由此,可以防止壳体210上的水或滴落的水滴落在前面板2210上,从而有效保护了前面板2210及其上的部件。
其中前面板2210可由亚克力(即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成,前面板2210表面做涂黑处理,例如喷涂黑色的哑光漆以增加前面板2210对可见光的屏蔽性。由于摄像机300设在腔室内,因此在前面板2210上对应摄像机300的位置处不做涂黑处理以使光线可进入到腔室内。
如图32所示,后面板组件230包括:后面板2310和后罩体2320。后罩体2320设在壳体210的后端,其中,后面板2310设在后罩体2320上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后罩体2320后端面的前侧,后面板2310上设有安装开关、电气接口和无线传输用天线等。由于后面板231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后罩体2320后端面的前侧,因此可有效防止壳体210上的水或滴落的水滴落在后面板2310上,从而更好地保护后面板2310以及其上的电气接口及开关,防止这些部件损坏,影响伽马射线定位仪正常工作。
如图31和图32所示,前罩体2220向前突出壳体210的前沿且后罩体2320向后突出壳体210的后沿,其中前罩体2220和后罩体2320的外周面可设置成具有一定的斜度,由此一方面使得整机壳外形圆滑美观,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防止水滴落入前面板2210或后面板2310上。
如图31和图32所示,壳体210的左侧壁上形成有适于人手握持的左扣持部240且壳体210的右侧壁上形成有适于人手握持的右扣持部250。由此,通过扣持左扣持部240和右扣持部250可更加方便地搬运整机壳。
具体地,如图31和图32所示,左扣持部240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内凹入左侧壁,右扣持部250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内凹入右侧壁。优选地,左扣持部240上设有左防滑部且右扣持部250上设有右防滑部,从而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出现打滑现象。
可选地,左防滑部可形成为多个在竖向上彼此间隔开且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的左防滑筋,同样地,右防滑部可形成为多个在竖向上彼此间隔开且沿前后方向直线延伸的右防滑筋。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左防滑部也可形成为多个在竖向上彼此间隔开且沿前后方向曲线延伸的左防滑筋,同样地,右防滑部也可形成为多个在竖向上彼此间隔开且沿前后方向曲线延伸的右防滑筋。
有利地,壳体210可一体形成,也就是说,壳体210做成前后敞开的整体结构,这样可大大提高壳体210的强度,同时方便生产,简化生产工艺,成本低。
如图33所示,安装槽为直线型槽且设在所述腔室的顶壁和/或底壁上,也就是说,安装槽可只设在腔体的顶壁上,或只设在腔室的底壁上,或同时设在腔室的顶壁和底壁上。优选地,安装槽可由壳体210的顶壁和/或底壁拉伸而成,这样可提高安装槽的强度,方便对伽马放射源定位仪1000的部件例如摄像机300和伽马相机100等进行有效固定且保证装配牢靠。
本发明的伽马放射源定位仪1000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伽马放射源,例如环境中存在伽马放射源,伽马相机100检测到该放射源放出的伽马射线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且进行初步处理并将数据传输至上位机,同时摄像机将环境中的图像信息反馈给上位机,上位机对伽马相机100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处理并结合摄像机300传回的环境图像信息,最终精确地定位放射源的位置并将图像呈现在上位机的显示屏幕上。本发明的伽马放射源定位仪100可用在核电站,用于检测是否有核泄漏,当然也可用在车站或一些公共场所,用于检测这些地点中是否存在伽马放射源,保障公共安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闪烁晶体,所述闪烁晶体设在所述安装座上;
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设在所述闪烁晶体的后表面上,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闪烁晶体光耦合以接收所述闪烁晶体在吸收伽马射线能量后发出的可见光并将所述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
可透射伽马射线的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设在所述安装座的前侧且覆盖所述闪烁晶体的前表面;
电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电信号处理单元连接在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的后侧以接收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发出的电信号;所述电信号处理单元整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电信号处理单元包括:
信号转换板,所述信号转换板连接在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的后侧;
前放板,所述前放板连接在所述信号转换板的后侧;和
模数转换板,所述模数转换板连接在所述前放板的后侧;
所述安装座构造成前后贯通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任意相邻的两个边框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
所述探测器组件还包括多个紧固螺钉,所述多个紧固螺钉分别对应地通过所述两个边框上的通孔以将位于所述矩形框内的闪烁晶体和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定位所述矩形框的内壁上,所述紧固螺钉的尾端与所述闪烁晶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晶体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晶体和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之间涂敷有光耦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剂为硅脂或光学水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所述闪烁晶体分别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填充有热熔胶以将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所述闪烁晶体固定在所述安装座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为不透明的塑料板。
6.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探测器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述闪烁晶体与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之间涂敷光耦合剂;
S2、在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前端的外周沿与闪烁晶体的后表面之间涂抹可固化的粘结剂;
S3、在所述粘结剂固化前将所述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所述闪烁晶体预定位;
S4、在所述粘结剂固化后,将步骤S3中得到的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闪烁晶体定位在所述安装座上;
S5、向安装座与位置灵敏光电倍增管和闪烁晶体之间的缝隙填充热熔胶;
S6、将所述遮光件装配至所述安装座的前侧,将所述电信号处理单元装配至所述安装座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探测器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剂为硅脂或光学水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探测器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硅橡胶。
CN201210281549.3A 2012-08-08 2012-08-08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8304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1549.3A CN102830419B (zh) 2012-08-08 2012-08-08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81549.3A CN102830419B (zh) 2012-08-08 2012-08-08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0419A CN102830419A (zh) 2012-12-19
CN102830419B true CN102830419B (zh) 2015-04-22

Family

ID=47333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1549.3A Active CN102830419B (zh) 2012-08-08 2012-08-08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04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8109B (zh) * 2015-07-28 2017-08-01 济南中威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搜寻遗失放射源的定位方法
CN108445023B (zh) * 2016-11-09 2020-08-14 上海伊斯曼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x射线异物检测仪的探测盒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4002A (en) * 1977-12-02 1981-06-16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cintillation camera
CN2664004Y (zh) * 2003-09-11 2004-12-15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放射性物质监测的伽玛探测器
CN201917666U (zh) * 2010-09-14 2011-08-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基于具有辐射记忆功能的辐射光致发光图像板的辐射成像系统
CN202886613U (zh) * 2012-08-08 2013-04-17 北京辛耕普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85226B1 (fr) * 2005-05-02 2008-02-15 Centre Nat Rech Scient Gamma camera pour la localisation des ganglions sentinelles
US20120032086A1 (en) * 2010-02-08 2012-02-09 Farhad Daghighian Hand-held gamma ray scann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4002A (en) * 1977-12-02 1981-06-16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cintillation camera
CN2664004Y (zh) * 2003-09-11 2004-12-15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放射性物质监测的伽玛探测器
CN201917666U (zh) * 2010-09-14 2011-08-03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基于具有辐射记忆功能的辐射光致发光图像板的辐射成像系统
CN202886613U (zh) * 2012-08-08 2013-04-17 北京辛耕普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0419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6612U (zh)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准直器
CN102798879B (zh)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准直器
CN202886613U (zh)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
Adam et al. The DIRC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the BaBar experiment
CN202815229U (zh)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伽马相机及其伽马放射源定位仪
CN102788989B (zh)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伽马相机及其伽马放射源定位仪
CN209946405U (zh) 一种车载式放射性探测系统的性能检测装置
AU2013320016B2 (en) Photomultiplier apparatus and radiation detector incorporating such apparatus
CN208283566U (zh) 一种车载辐射监测装置
CN102830419B (zh) 用于伽马放射源定位仪的探测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9326792U (zh) 红外热像仪
CN110018510B (zh) 一种铀矿岩心β-γ自动编录与图像扫描装置
CN106772527B (zh) 固定式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现场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6501836B (zh) 一种基于双半球碲锌镉探测器及双前置放大器的剂量率仪
CN111691805A (zh) 一种辐射防护门制造方法及系统
EP1956350B1 (en) A molten steel level measuring instrument with a long scintillator
FR2759485B1 (fr) Hublot de protection contre les rayonnements
CN106371127B (zh) 一种基于双半球碲锌镉探测器的剂量率仪
Hausladen et al. A deployable fast-neutron coded-aperture imager for quantifying nuclear material
CN103809199A (zh) 一种固定式核辐射监测仪器防尘防水结构
CN102590852B (zh) 一种数字x射线成像板保护装置
JP2000321394A (ja) 耐放射線カメラ
CN114035221B (zh) 多通道宇生缪子探测系统
CN111474570B (zh) 晶体模块和包含所述晶体模块的星载空间光电探测单元
CN211669373U (zh) 表面污染测量仪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4, Beijing, Zhongguancun Tongzhou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ngzhou Jinqiao Technology Industrial base, central section road, No. 17, 17A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NOVEL MEDICAL EQUIPMENT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Beijing, Zhongguancun Tongzhou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ngzhou Jinqiao Technology Industrial base, central section road, No. 17, 17A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Nucmed Technology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BEIJING NUCMED TECHNOLOGY LTD. TO: BEIJING YONGX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219 Chengdu Tianfu 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City,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No. 618 Fenghuang Road, Shuangli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engdu Yongxin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7A, Huanke Middle Road, Jinqi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Base, Tongzhou Park,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100084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OVEL MEDICAL EQUIPMENT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