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6049B - 假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假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6049B
CN102826049B CN201210193183.4A CN201210193183A CN102826049B CN 102826049 B CN102826049 B CN 102826049B CN 201210193183 A CN201210193183 A CN 201210193183A CN 102826049 B CN102826049 B CN 102826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erial device
plate
cover portion
dumm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31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6049A (zh
Inventor
佐藤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6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6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6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60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01Q1/327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mounted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of the vehicle, e.g. on roof, hood, trun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假天线装置,能够使不具有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天线装置的机构变得简单。假天线装置(1)具备:基体部(2);以及覆盖基体部(2)的罩部(3)。基体部(2)具有:插入作为安装对象的车体板(R)的固定用开口(H)并被固定的突起部(22);遮断罩部(3)内的空间与上述安装对象内的空间之间的遮断部(23);以及设于突起部(22)的根部且周围并堵塞该突起部(22)与固定用开口(H)的间隙的密封部(24)。

Description

假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具有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假天线(dummyantenna)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于汽车的车体板(车顶)上的天线装置,已知有无线电播放用、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用、手机用、遥控引擎启动器用等的可接收单个或者多个频带的电波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是将设于天线装置的底面的突起部插入在汽车的车体板上形成的固定用孔(固定用开口)内,并且利用适当的方法来固定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在此,参照图12对现有的天线装置1D进行说明。图12表示现有的天线装置1D的立体结构。
如图12所示,天线装置1D具备基体部2D以及罩部3D。基体部2D具备基体主体部21D、突起部22D以及密封部24。
基体部2D为天线装置1D的基体,除了密封部24以外,作为压铸锌、压铸铝等而一体铸造。基体主体部21D是形成于天线装置1D的整个底面的板状的压铸件。突起部22D是一体设于基体主体部21D上并插入汽车的车体板的固定用开口内来固定天线装置1D的突起部。在突起部22D上形成有作为螺栓的外螺纹和沿轴心方向设置的电缆用槽部22Da,突起部22D以插入汽车的车体板的固定用开口内的状态使用螺母(省略图示)进行紧固,由此天线装置1D安装在汽车的车体板上并被固定。另外,在突起部22D与基体主体部21D的连接部分,在突起部22D的轴心部分开设有电缆用孔。另外,在基体主体部21D上开设有罩部3D安装用的通孔h6。密封部24是防止水、尘埃浸入汽车的车体板的固定用开口内的密封件。
罩部3D是收放并覆盖天线主体(省略图示)、设置天线主体的天线基板(省略图示)、以及基体部2D的树脂制的天线罩。在该天线基板上电连接有电缆,该电缆与设于汽车的车体内的天线用的接收机等连接。另外,在罩部3D的内部设有具有内螺纹的凸起部(省略图示)。外螺纹通过基体部2D的通孔h6与罩部3D的凸起部的内螺纹螺纹结合,由此罩部3D被安装在基体部2D上。向汽车的车体内部引出的电缆通过基体部2D的电缆用孔及电缆用槽部22Da被引出到汽车的车体内部,并与接收机等连接。
另外,图12所示的天线装置1D在其底面具备密封垫片(省略图示)。密封垫片在天线装置1D固定安装在汽车的车体板上的状态下利用弹性压缩来填补基体部2D与汽车的车体板之间的间隙,从防止水或尘埃从该间隙浸入固定用开口内。
天线装置1D在工厂生产汽车时安装在生产中的汽车的车体的车体板上。另外,汽车的生产按照顾客的要求定制来进行。因此,根据顾客的要求,还存在不需要天线装置1D内部的天线主体的情况。在不需要天线装置1D内部的天线主体的情况下,作为假天线装置而在汽车的车体上安装有未收放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天线装置1D。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6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82663号公报
但是,在将现有的一般的天线装置1D用作假天线装置的情况下,天线装置1D在基体部2D上开设有电缆用孔。即,通过电缆用孔将罩部3D内的空间与汽车的车体内的空间连接起来。而且,为了防止来自外部的水或尘埃进入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和汽车的车体内,罩部3D的内部做成防水防尘结构。因此,天线装置1D的结构变得复杂,不容易制造,制造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使不具有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天线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方案一所记载的发明的假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基体部;以及覆盖上述基体部的罩部,
上述基体部,具有:
插入作为安装对象的板的固定用开口并被固定的突起部;
遮断上述罩部内的空间与上述安装对象内的空间之间的遮断部;以及
设于上述突起部的根部且周围并堵塞该突起部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的间隙的密封部。
方案二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一所记载的假天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配置在上述罩部的开口面上且安装在上述基体部上的板状部。
方案三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二所记载的假天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状部具有供用于与上述基体部螺纹结合的螺钉通过的通孔。
方案四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二所记载的假天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板状部具有由上述基体部与上述罩部夹住而固定的固定部。
方案五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二至四中任一个所记载的假天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上述罩部的开口面上的密封垫片,
上述密封垫片,具有:
在上述作为安装对象的板与上述罩部之间被压缩而密封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相连的空间的凸部;以及
与上述板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方案六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一至四中任一个所记载的假天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上述罩部的开口面上的密封垫片,
上述罩部具有与上述密封垫片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上述密封垫片,具有:
在上述作为安装对象的板与上述罩部之间被压缩而密封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相连的空间的凸部;以及
与上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三连接部。
方案七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一至四中任一个所记载的假天线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上述罩部的开口面上的密封垫片,
上述罩部具有:罩主体部;以及设于上述罩主体部的内部的肋,
上述密封垫片,具有:
在上述作为安装对象的板与上述罩部之间被压缩而密封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相连的空间的凸部;以及
与上述肋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本发明的发明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不具有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假天线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除了板状部及密封垫片以外的假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除了密封垫片以外的假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向汽车的车体板上安装的实施方式的假天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第一变形例的假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变形例的基体部及板状部的立体图。
图7中,图(a)是第二变形例的密封垫片安装前的假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b)是第二变形例的密封垫片安装后的假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第二变形例的罩部及密封垫片的剖视图。
图9是第三变形例的安装密封垫片前的假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三变形例的安装密封垫片之后的假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三变形例的罩部及密封垫片的剖视图。
图12是现有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
1、1A、1B、1C—假天线装置,1D—天线装置,2、2A、2D—基体部,21、21A、21D—基体主体部,22、22D—突起部,22a—槽部,22Da—电缆用槽部,23—遮断部,24—密封部,h1、h2、h6—通孔,3、3A、3B、3C、3D—罩部,31、31B—罩主体部,32a、32b—凸起,33—连接部,34—肋,4、4A—板状部,41、41A—板主体部,42、42A—孔部,43—固定部,h3、h4、h5—通孔,S1—空隙(スペ一ス),5、5B、5C—密封垫片,51—平面部,52—凸部,53、54—孔部,55、56、57—连接部,R—车体板,H—固定用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依次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第一至第三变形例。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图示的例子。
(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假天线装置1的装置结构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假天线装置1的立体结构。图2表示除了板状部4及密封垫片5以外的假天线装置1的立体结构。图3表示除了密封垫片5以外的假天线装置的立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假天线装置1是代替图12所示的现有的天线装置1D而安装在汽车等的安装对象上的假天线装置。就假天线装置1而言,安装之后的外观与天线装置1D大致相同。
天线装置1D是具备无线电播放用、GPS用、手机用、遥控引擎启动器用等的可接收单个或者多个频带的电波的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天线装置。但是,假天线装置1是不具有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即不具有天线通信功能的假的天线装置。
天线装置1D是在生产汽车时安装在其车体的车体板上。但是,在具有因顾客的要求而不需要天线装置1D的通信功能的需求的情况下,根据其需求,在所生产的汽车的车体板上安装假天线装置1。
如图1所示,假天线装置1具备基体部2、罩部3、板状部4及密封垫片5。
基体部2是假天线装置1的基体,除了下述的密封部24以外,作为压铸锌、压铸铝等而一体铸造。这是因为,由于基体部2是向汽车的车体板上安装的安装部分,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刚性(强度)。
罩部3是覆盖基体部2的树脂制的罩。罩部3的外观形状与天线装置1D的罩部3D的外观形状相同。在罩部3的内部未收放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因此,假天线装置1不具有通信功能。
板状部4是遍及假天线装置1的罩部3的大致整个开口面设置的板状部。开口面为连结开口的边缘部的面。板状部4例如由冲压成型的钢板构成。由于板状部4是冲压成型的钢板,因此与如基体部2那样作为压铸件而制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密封垫片5是设于假天线装置1的罩部3的开口面上的橡胶等的弹性体制的固定用密封件。
如图2所示,基体部2具备基体主体部21、突起部22、遮断部23(参照图4)以及密封部24。基体主体部21是形成于假天线装置1的罩部3的开口面的一部分(突起部22的周边部)的板状的压铸件。另外,在基体主体部21上开设有通孔h1和通孔h2。通孔h1是供将罩部3安装在基体主体部21上的外螺纹通过的孔。通孔h2是供将板状部4安装在基体主体部21上的外螺纹通过的孔,并且是在内部形成有螺纹牙的内螺纹。
突起部22一体形成于基体主体部21上,并且是插入汽车的车体板的固定用开口内固定假天线装置1的突起状的压铸件。突起部22形成有作为螺栓的外螺纹,具有槽部22a。槽部22a沿突起部22的轴心方向设置。
遮断部23设置在突起部22与基体主体部21的连接部分,遮断并分离罩部3内的空间与汽车的车体内的空间。也就是说,因遮断部23,在基体主体部21与突起部22的连接部分未开设孔。
密封部24设于突起部22的根部且设于突起部22的周围,是堵塞突起部22与汽车的车体板的固定用开口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弹性体制的环状的密封件。
如图2所示,罩部3具备罩主体部31和凸起32a、32b。罩主体部31是覆盖基体部2及板状部4的树脂制的罩。凸起32a是形成有内螺纹且用于将罩部3安装在基体主体部21上的凸起。凸起32a设置在与基体主体部21的通孔h1对应的位置上。凸起32b是形成内螺纹且用于将板状部4安装在基体主体部21上的凸起。凸起32b设置在与板状体4的通孔h4(参照图3)对应的位置上。
如图3所示,板状体4具备板主体部41和孔部42。板主体部41是除了孔部42且遍及罩部3的大致整个开口面而设置的钢板等的板。孔部42是为了使基体部2露出而开设在板主体部41上的孔。在板主体部41上开设有通孔h3和通孔h4。通孔h3是供将板主体部41安装在基体主体部21上的外螺纹通过的孔。通孔h3设置在与基体主体部21的通孔h2对应的位置上。通孔h4是供将板主体部41安装在罩部3上的外螺纹通过的孔。通孔h4设置在与凸起32b对应的位置上。
另外,在板主体部41上设有用于粘贴铭牌标签的空隙S1,该铭牌标签记载有假天线装置1的类型名称、制造编号等。
罩部3不收放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由于还有遮断部23,因此不需要罩部3内部的防水防尘结构。由此,板状部4也不需要密封罩部3内部等的结构。因此,板状部4也可以做成具有与罩部3的开口面的一部分对应的面积的结构。另外,还可以做成不设置板状部4的结构。在不设置板状部4的结构中,不进行铭牌标签的粘贴。
如图1所示,密封垫片5具备平面部51、凸部52、孔部53、54及连接部55(参照图4)。平面部51是除了孔部53、54且遍及罩部3的大致整个开口面而设置的平面部。凸部52是设于平面部51的外周的突起。孔部53是为了使基体部2露出而开设在平面部51上的孔。孔部54是为了使板状部4的空隙S1露出而开设在平面部51上的孔。也就是说,粘贴在空隙S1的铭牌标签从孔部54露出。连接部55是设于平面部51的外周且供板状部4嵌合并与板状部4连接的钩形状部。
其次,参照图4,对将假天线装置1向汽车的车体板R上安装的情况进行说明。图4表示已安装在汽车的车体板R上的假天线装置1的截面结构。
如图4所示,在假天线装置1中,罩部3及板状部4安装在基体部2上,再有,板状部4的板主体部41的外周嵌合在密封垫片5的连接部55上,由此密封垫片5安装在板状部4上。
而且,在汽车的车体板R的固定用开口H内插入有假天线装置1的基体部2的突起部22,并用螺母(未图示)紧固在突起部22的外螺纹上,由此假天线装置1安装并固定(设置)在车体板R上。
在已被固定设置的状态的假天线装置1中,遮断部23遮断罩部3内的空间与汽车的车体内的空间。因此,由遮断部23来防止水、尘埃等从罩部3内的空间经由基体部2而侵入汽车的车体内,从而实现车体内的防水防尘功能。
另外,在已被固定设置的状态的假天线装置1中,密封垫片5的凸部52由车体板R与罩部3的罩主体部31夹住而弹性压缩,由此,密封用车体板R、平面部51及密封部24包围的空间。这样,利用凸部52来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尘埃等侵入车体板R的固定用开口H,从而实现车体内的防水防尘功能。
再有,在已被固定设置的状态的假天线装置1中,密封部24由车体板R与罩部3的罩主体部31夹住而弹性压缩,由此,密封用车体板R、平面部51及凸部52包围的空间。因此,由密封部24来防止水、尘埃等从外部经由车体板R的固定用开口H侵入汽车的车体内,从而实现车体内的防水防尘功能。即使在凸部52损坏的情况下,密封部24也维持防水防尘功能。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假天线装置1具备罩部3、基体部2。基体部2具备:插入汽车的车体板的固定用开口H并被固定的突起部22;遮断罩部3内的空间与汽车内的空间之间的遮断部23;以及设于突起部22的根部且设置在突起部22的周围,并堵塞突起部22与固定用开口H的间隙的密封部24。因此,不必要将罩部3的内部做成防水防尘结构,能够简单地做成不具有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假天线装置1的结构,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尘埃等从固定用开口H浸入汽车内。
另外,假天线装置1具备配置在罩部3的开口面并安装在基体部2上的板状部4。因此,能够在板状部4的空隙S1上粘贴铭牌标签。另外,与一体铸造基体部2及板状部4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假天线装置1的制造变得容易,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由于能够使基体部2变小,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板状部4具备供用于与基体部2螺纹结合的螺钉通过的通孔h3。因此能够利用螺纹结合将板状部4可靠地连接在基体部2上。
另外,假天线装置1具备密封垫片5。密封垫片5具有:在将假天线装置1向汽车的车体板R上安装的状态下,在车体板R和罩部3之间被压缩来密封与固定用开口H相连的空间的凸部52;以及与板状部4连接的连接部55。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水、尘埃等从固定用开口H浸入汽车内,并且能够将密封垫片5可靠地连接在板状部4上。
(第一变形例)
参照图5及图6,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表示本变形例的假天线装置1A的立体结构。图6表示本变形例的基体部2及板状部4的立体结构。
如图5所示,本变形例的假天线装置1A具有以基体部2A、罩部3A及板状部4A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假天线装置1的基体部2、罩部3及板状部4的结构。因此,在假天线装置1A中,对与假天线装置1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主要对与假天线装置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另外,在图5中,省略密封垫片5。
如图5所示,在假天线装置1A中,基体部2A具有基体主体部21A、突起部22、遮断部23及密封部24。虽然基体主体部21A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基体主体部21相同的压铸件,却是不具有板状部4安装用通孔h2的结构。
虽然罩部3A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罩部3相同,却是不具有板状部4A固定用凸起32b的结构。
如图5及图6所示,板状部4A具有板主体部41A、孔部42A及固定部43A。板主体部41A虽然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板主体部41相同的钢板,却是为不具有通孔h3、h4的结构。孔部42A是使基体部2A露出的孔部。
固定部43是设于板主体部41A的背面(罩部3侧的面)且被基体部2A的基体主体部21A与罩部3A的凸起32a夹住而固定的固定部。在固定部43上,在与凸起32a和基体主体部21A的通孔h1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通孔h5。
外螺纹通过通孔h1、h5与凸起32a的内螺纹进行螺纹结合,从而板状部4A安装并固定在基体部2A及罩部3A上。
以上,根据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使不具有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假天线装置1A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尘埃等从固定用开口H浸入汽车内。
另外,板状部4A具有被基体部2A与罩部3A夹住而固定的固定部43。因此,能够将板状部4A可靠地安装并固定在基体部2A及罩部3A上。
(第二变形例)
参照图7及图8,对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a)表示本变形例的密封垫片5B安装前的假天线装置1B的立体结构。图7(b)表示本变形例的密封垫片5B安装后的假天线装置1B的立体结构。图8表示本变形例的罩部3B及密封垫片5B的截面结构。
如图7(a)、图7(b)所示,本变形例的假天线装置1B具有以罩部3B及密封垫片5B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假天线装置1的罩部3及密封垫片5的结构。因此,在假天线装置1B中,对与假天线装置1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主要对与假天线装置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假天线装置1B中,罩部3B具有罩主体部31B、凸起32a、32b以及连接部33。罩主体部31B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罩主体部31相同的结构。连接部33是设于罩部3B的开口面的外周部分且与密封垫片5B的连接部56嵌合而连接的凸部。
密封垫片5B具有平面部51、凸部52、孔部53、54及连接部56。连接部56是设于平面部51的外周部分且供罩部3B的连接部33嵌合并而与罩部3B(连接部33)连接的凹部。
在此,对将密封垫片5B向假天线装置1B的安装进行说明。首先,如图7(a)所示,假天线装置1B成为罩部3B及板状部4已安装在基体部2上的、密封垫片5B安装前的状态。而且,如图7(b)及图8所示,在密封垫片5B安装前的假天线装置1B中,通过将罩部3B的连接部33嵌合在密封垫片5B的连接部56上从而将密封垫片5B安装在假天线装置1B(罩部3B)上。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密封垫片5B安装在罩部3B上,因此,板状部4不是必须的结构。
以上,根据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使不具有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假天线装置1B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尘埃等从固定用开口H浸入汽车内。
另外,假天线装置1B具有罩部3B及密封垫片5B。罩部3B具备连接部33。密封垫片5B具有凸部52、与罩部3B的连接部33连接的连接部56。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水、尘埃等从固定用开口H浸入汽车内,并且即使没有板状部4,也能够将密封垫片5B可靠地连接在罩部3B上。
(第三变形例)
参照图9~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表示本变形例的密封垫片5C安装前的假天线装置1C的立体结构。图10表示密封垫片5C安装后的假天线装置1C的立体结构。图11表示本变形例的罩部3C及密封垫片5C的截面结构。
如图9~图11所示,本变形例的假天线装置1C具有如下结构:以基体部2A(第一变形例)、罩部3C及密封垫片5C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假天线装置1的基体部2、罩部3及密封垫片5,并且不具有板状部4。因此,在假天线装置1C中,对与假天线装置1、1A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主要对与假天线装置1、1A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假天线装置1C中,罩部3C具有罩主体部31、凸起32a及肋34。肋34是设于罩主体部31的内部空间的板状的突起部。肋34从内侧对罩主体部31进行加固,使罩主体部31不容易破损。
如图10及图11所示,密封垫片5C具有平面部51、凸部52、孔部53、54及连接部57。连接部57是设置在与肋34对应的位置上且供肋34嵌合并与罩部3C(肋34)连接的凹部。
如图10所示,与孔部54的空隙对应,能够将铭牌标签安装在肋34上。例如,将与用于嵌合在肋34上的连接部57相同的凹部设置在铭牌标签的背面,从而能够将该铭牌标签安装在罩部3C(肋34)上。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密封垫片5C安装在罩部3C上,因此板状部4不是必须的结构,所以假天线装置1C不具有板状部。但是,假天线装置1C也可以做成具有板状部的结构。
以上,根据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使不具有天线主体及天线基板的假天线装置1C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尘埃等从固定用开口H浸入汽车内。
另外,假天线装置1C具有密封垫片5C。密封垫片5C具有凸部52、与罩部3C的肋34连接的连接部57。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水、尘埃等从固定用开口H浸入汽车内,并且即使没有板状部4,也能够将密封垫片5C可靠地连接在罩部3C上。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叙述是本发明的假天线装置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假天线装置也可以做成不具有板状部且基体部一体具有相当于板状部的部分的结构(例如,在图12的基体部2D中,具有遮断部23的结构)。
此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假天线装置的细微部分的结构及详细动作,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Claims (7)

1.一种假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基体部;覆盖上述基体部的罩部;以及配置在上述罩部的开口面上的密封垫片,
上述基体部,具有:
插入作为安装对象的板的固定用开口并被固定的突起部;
遮断上述罩部内的空间与上述安装对象内的空间之间的遮断部;以及
设于上述突起部的根部且周围并堵塞该突起部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的间隙的密封部,
上述密封垫片具有:在上述作为安装对象的板与上述罩部之间被压缩而密封与上述固定用开口相连的空间的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上述罩部的开口面上且安装在上述基体部上的板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部具有供用于与上述基体部螺纹结合的螺钉通过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部具有由上述基体部与上述罩部夹住而固定的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密封垫片具有与上述板状部连接的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具有与上述密封垫片连接的连接部,
上述密封垫片具有与上述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假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具有:罩主体部;以及设于上述罩主体部的内部的肋,
上述密封垫片具有与上述肋连接的连接部。
CN201210193183.4A 2011-06-15 2012-06-12 假天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6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2797 2011-06-15
JP2011132797A JP5703986B2 (ja) 2011-06-15 2011-06-15 ダミーアンテ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6049A CN102826049A (zh) 2012-12-19
CN102826049B true CN102826049B (zh) 2016-06-29

Family

ID=4722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318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26049B (zh) 2011-06-15 2012-06-12 假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03986B2 (zh)
CN (1) CN102826049B (zh)
DE (1) DE1020122083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82565A (ja) * 2012-10-15 2014-05-08 Harada Ind Co Ltd 車両用アンテナカバー
WO2014136960A1 (ja) * 2013-03-08 2014-09-12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アンテナ用防水構造
JP5937147B2 (ja) * 2014-06-26 2016-06-22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
JP5989722B2 (ja) * 2014-08-04 2016-09-07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N117117485B (zh) * 2023-10-25 2024-01-02 成都迅翼卫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罩体密封结构及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801U (ja) * 1984-07-04 1986-01-2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ダミ−アンテナのプラグ保持機構
JPH1084207A (ja) * 1996-09-06 1998-03-31 Nippon Antenna Co Ltd 車両用アンテナ
JP3425108B2 (ja) * 1999-12-07 2003-07-07 日本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取付ナット
US6604634B2 (en) * 2001-07-18 2003-08-12 Fu-Long Su Receiving bag with enhanced airtight effect
JP3754680B2 (ja) 2003-06-30 2006-03-15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JP4586053B2 (ja) 2006-12-29 2010-11-24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20090152833A1 (en) * 2007-12-13 2009-06-18 Lowell Frederick Johnson Imitation police vehicle
JP5593114B2 (ja) 2009-11-27 2014-09-17 長島鋳物株式会社 テーパー嵌合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03986B2 (ja) 2015-04-22
DE102012208356A1 (de) 2012-12-20
JP2013005127A (ja) 2013-01-07
CN102826049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6049B (zh) 假天线装置
CN1877907B (zh) 天线装置
US7429958B2 (en) Vehicle-mount antenna assemblies having snap-on outer cosmetic covers with compliant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achieving zero-gap
US20190210546A1 (en) Vehicle roof struture with integrated electrical connectivity modul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170317407A1 (en) Vehicle-mount antenna assemblies having outer covers with back tension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achieving zero-gap
JP6508483B2 (ja) マイクロフォン
JP2013229813A (ja) 車載用アンテナ
US20040246196A1 (en) Antenna unit
US20090277290A1 (en) Wiper drive
EP3174157A1 (en) Antenna for motor vehicles and assembling method
US7888596B2 (en) Seal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2014082565A (ja) 車両用アンテナカバー
CN103369896A (zh) 户外型电子装置的外部结构
EP3148302B1 (en) Radio-frequency module waterproof structure and radio-frequency module having same
US7037144B2 (en) Connection terminal unit for antenna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nnection terminal unit for antenna
KR101385139B1 (ko) 차량용 도어 안테나 스위치의 수밀구조
CN205130884U (zh) 机动车尾门
US11417947B2 (en) Antenna device for vehicle
US10886721B2 (en) Wiring cover assembly and compressor
JP2014232846A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
CN104518467B (zh) 一种可旋转过孔连接器
JPH06140824A (ja)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
WO2013033894A1 (en) Antenna assembly
CN218877129U (zh) 一种密封结构及汽车
CN212571358U (zh) 车载天线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