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4885A -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04885A CN102804885A CN2009801599192A CN200980159919A CN102804885A CN 102804885 A CN102804885 A CN 102804885A CN 2009801599192 A CN2009801599192 A CN 2009801599192A CN 200980159919 A CN200980159919 A CN 200980159919A CN 102804885 A CN102804885 A CN 1028048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or
- obtaining
- carrier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5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第一通信装置(110)能够将数据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进行发送。此外,第一通信装置(110)具有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并根据通信状态切换通信模式。第二通信装置(120)能够接收由第一通信装置(110)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发送来的数据,具有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并根据通信状态切换通信模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为标准化协会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一Advanced的标准化正在进行。在LTE-Advanced中,讨论了如下情况:将LTE的系统载波(例如最大20MHz)定义为成员载波,通过聚集多个成员载波来得到更高的吞吐量。
此外,为了提供无论是怎样的线路状态都能够保证最佳的通信速度的通信的无线数据通信方法以及装置,公开了利用多链路方法使用多个线路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无线数据通信装置,且公开了具有稳定部的无线数据通信方法,该稳定部利用监视线路状态而得到的监视信息切换数据总线来进行线路选择(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此外,公开了如下的分组传送方法:连接基站装置与交换站的有线线路由所述多个终端可共同使用信道的共用信道、和仅一个终端可使用的专用信道构成,在从终端传送的数据量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分配专用信道,在使用了该专用信道的数据传送时,从所述终端传送的数据由于传送数据量过多而被等待,在该等待数据的量为预先确定的延迟数据量产生值以上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重新分配其他专用信道,在等待数据的量变为预先确定的延迟数据量恢复值以下之前,使用所述专用信道和所述追加专用信道传送数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747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0247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高效使用物理资源的问题。例如,在不存在待传送的数据的情况、或者在待传送的数据较少的情况下也收发多个成员载波时,产生功耗的浪费。
尤其是,在接收侧的通信装置中,在不存在待传送的数据的情况、或者在待传送的数据较少的情况下,为了确认是否存储有数据而接收多个成员载波,因此功耗的浪费较大。此外,不限于在LTE-Advanced中规定的成员载波,在将数据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并传送的通信方式全体中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目的在于高效使用物理资源。
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第一方式中,使用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接收部,其能够接收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发送来的数据,具有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取得部,其取得表示所述接收部的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以及切换部,其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信息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高效使用物理资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载波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动作一例的序列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通信系统的动作一例的序列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动作具体例的图。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变形例1的框图。
图28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变形例2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该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100包含第一通信装置110和第二通信装置120。此处,在第一通信装置110和第二通信装置120中,对用于从第一通信装置110向第二通信装置120发送数据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第一通信装置110和第二通信装置120也可以具有用于从第二通信装置120向第一通信装置110发送数据的结构。
第一通信装置110具有发送部111、取得部112和切换部113。发送部111能够将数据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进行发送,具有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例如,发送部111具有多载波模式和单载波模式作为通信模式。
多载波模式是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为多个的通信模式。发送部111在多载波模式时,将数据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进行发送。单载波模式是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为单个的通信模式。发送部111在单载波模式时,通过单个载波发送数据。
取得部112取得表示发送部111的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发送部111的通信状态的变化例如是指发送部111发送的数据量的变化。或者,发送部111的通信状态的变化也可以是指发送部111发送的数据有无变化。取得部112将所取得的信息输出到切换部113。
切换部113根据由取得部112取得的信息切换发送部111的通信模式。例如,切换部113在从取得部112输出发送部111待发送的数据量大于预定量的信息时,将发送部11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切换部113在从取得部112输出发送部111待发送的数据量在预定量以下的信息时,将发送部11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或者,也可以是切换部113在从取得部112输出存在发送部111待发送的数据的信息时,将发送部11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并且,还可以是切换部113在从取得部112输出不存在发送部111待发送的数据的信息时,将发送部11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第二通信装置120具有接收部121、取得部122和切换部123。接收部121能够接收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发送来的数据,具有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例如,接收部121具有多载波模式和单载波模式作为通信模式。
多载波模式是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为多个的通信模式。接收部121在多载波模式时,接收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发送来的数据。单载波模式是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为单个的通信模式。接收部121在单载波模式时,接收通过单个通信载波发送来的数据。
取得部122取得表示接收部121的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接收部121的通信状态的变化例如是指接收部121接收的数据量的变化。或者,接收部121的通信状态的变化也可以是指接收部121接收的数据有无变化。取得部122将所取得的信息输出到切换部123。
切换部123根据由取得部122取得的信息切换接收部121的通信模式。例如,切换部123在从取得部122输出接收部121接收的数据量大于预定量的信息时,将接收部12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切换部123在从取得部122输出接收部121接收的数据量在预定量以下的信息时,将接收部12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或者,也可以是切换部123在从取得部122输出存在接收部121待接收的数据的信息时,将接收部12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时,切换部123在从取得部122输出不存在接收部121待接收的数据的信息时,将接收部12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各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
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发送部110例如通过天线或通信控制电路等无线通信接口实现。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取得部112例如通过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信息处理单元实现。取得部112将所取得的信息存储到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存储器。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切换部113例如通过DSP等信息处理单元实现。切换部113通过取得部112读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信息,并根据所读出的信息切换通信模式。
第二通信装置120的接收部121例如通过天线或通信控制电路等无线通信接口实现。第二通信装置120的取得部122例如通过DSP等信息处理单元实现。取得部122将所取得的信息存储到第二通信装置120的存储器中。第二通信装置120的切换部123例如通过DSP等信息处理单元实现。切换部123通过取得部122读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信息,并根据所读出的信息切换通信模式。
(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载波)
图2是示出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载波的图。在图2中,横轴表示频率。通信载波201~203分别表示根据频率分割的系统载波。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发送部111在多载波模式时,例如将数据分别分割到通信载波201~203进行发送。此外,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发送部111在单载波模式时,例如通过通信载波201发送数据。
第二通信装置120的接收部121在多载波模式时,接收例如分割到通信载波201~203发送来的数据。此外,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发送部111在单载波模式时,接收例如通过通信载波201发送来的数据。
这样,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100根据通信状态,切换成员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由此,在待传送的数据量较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切换为成员载波数较多的通信模式(例如多载波模式)来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
此外,在没有待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或待传送的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切换为成员载波数较少的通信模式(例如单载波模式)来抑制第一通信装置110和第二通信装置120的功耗。由此,根据通信系统100,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的结构)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300具有天线301、RF处理部302、解调部303、解码部304、逻辑信道分析部305、发送定时控制部306、载波数切换部307、Ack/Nack生成部308、编码部309和调制部310。
终端装置300例如是与图1所示的第二通信装置120对应的结构。此外,终端装置300例如是与LTE-Advanced对应的终端装置。终端装置300能够接收分割到多个成员载波(通信载波)发送来的数据,具有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例如,终端装置300具有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为多个的多载波模式、和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为单个的单载波模式作为通信模式。
天线301、RF处理部302、解调部303和解码部304例如是与图1所示的接收部121对应的结构。逻辑信道分析部305例如是与图1所示的取得部122对应的结构。载波数切换部307例如是与图1所示的切换部123对应的结构。
天线301是用于与基站装置(例如图4的基站装置4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具体而言,天线301接收从基站装置发送来的信号并输出到RF处理部302。并且,天线301将从RF处理部302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Ack或Nack)发送到基站装置。
RF处理部302将从天线301输出的信号频率从高频(RF:Radio Frequency:射频)转换为基带,并将转换频率后的信号输出到解调部303。此外,RF处理部302将从调制部310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的频率从基带转换为高频,并将转换频率后的送达确认信号输出到天线301。
解调部303对从RF处理部302输出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到解码部304。解码部304对从解调部303输出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通过解码得到的数据输出到逻辑信道分析部305。例如,解码部304进行信号的纠错解码(FEC:Forward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并将纠错解码的结果通知到Ack/Nack生成部308。
逻辑信道分析部305进行从解码部304输出的数据的逻辑信道分析。例如,逻辑信道分析部305取得数据中所包含的二进制数据,并将所取得的二进制数据输出到后级。二进制数据例如是从基站装置发送的用户数据。此外,逻辑信道分析部305取得数据中所包含的定时命令,作为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
具体而言,逻辑信道分析部305从存储有数据的逻辑信道ID的区域检测表示定时命令的ID,并从与检测到的ID对应的区域取得定时命令。定时命令是表示从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发送数据的定时的命令。
例如,定时命令利用距终端装置300的上次发送定时的差分来表示。此外,在定时命令中设置了有效期限。有效期限的长度例如在终端装置300最初连接到基站装置时由基站装置设定。逻辑信道分析部305将所取得的定时命令输出到发送定时控制部306。
发送定时控制部306根据从逻辑信道分析部305输出的定时命令控制终端装置300的数据(用户数据)的发送定时。但是,在图3中,关于从终端装置300发送数据的结构,省略了图示。此外,发送定时控制部306将取得了定时命令的情况通知到载波数切换部307。
载波数切换部307具有对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进行计时的同步定时器的功能。载波数切换部307在从发送定时控制部306通知了已取得定时命令的情况时,开始同步定时器进行的有效期限的计时。并且,载波数切换部307根据由同步定时器计时的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切换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
具体而言,载波数切换部307在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内将通信模式设定为多载波模式。并且,载波数切换部307在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以外,将通信模式设定为单载波模式。
例如,载波数切换部307通过对RF处理部302和解调部303进行执行利用多个成员载波的接收动作的设定,从而将通信模式设定为多载波模式。此外,载波数切换部307通过对RF处理部302和解调部303进行执行利用单个成员载波的接收动作的设定,从而将通信模式设定为单载波模式。
Ack/Nack生成部308根据从解码部304通知的纠错解码的结果生成送达确认信号。例如,Ack/Nack生成部308在从解码部304通知了不存在错误或纠错成功时生成Ack,在通知了纠错失败时生成Nack。Ack/Nack生成部308将所生成的送达确认信号输出到编码部309。
编码部309对从Ack/Nack生成部308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行编码。编码部309将编码后的送达确认信号输出到调制部310。调制部310对从编码部309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行调制。调制部310将调制后的送达确认信号输出到RF处理部302。
(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400具有调度部401、发送定时控制部402、二进制数据缓冲部403、编码部404、调制部405、RF处理部406、天线407、解调部408、Ack/Nack判定部409和载波数切换部410。
基站装置400例如是与图1所示的第一通信装置110对应的结构。此外,基站装置400例如是与LTE-Advanced对应的基站装置。基站装置400能够将数据分割到多个成员载波(通信载波)进行发送,具有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例如,基站装置400具有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为多个的多载波模式、和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为单个的单载波模式作为通信模式。
调度部401、发送定时控制部402、编码部404、调制部405、RF处理部406和天线407例如是与图1所示的发送部111对应的结构。解调部408和Ack/Nack判定部409例如是与图1所示的取得部112对应的结构。载波数切换部410例如是与图1所示的切换部113对应的结构。
调度部401进行终端装置300与基站装置400之间的通信调度。例如,调度部401决定从基站装置400发送到各终端装置的数据的比特数等。此外,调度部401根据由载波数切换部410设定的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决定在各通信中使用的成员载波。
例如,调度部401在由载波数切换部410设定为多载波模式时,进行调度以使用多个成员载波来发送数据。此外,调度部401在由载波数切换部410设定为单载波模式时,进行调度以使用单个成员载波来发送数据。
调度部401将调度结果通知到发送定时控制部402和调制部405。此外,调度部401根据调度结果向二进制数据缓冲部403输出数据的输出指示。在二进制数据缓冲部403中,存储有用于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数据(二进制数据)。二进制数据缓冲部403在从调度部401输出了输出指示时,将所存储的数据输出到编码部404。
发送定时控制部402根据从调度部401通知的调度结果,生成定时命令,该定时命令表示终端装置300发送针对从基站装置400发送的数据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定时。发送定时控制部402将所生成的定时命令输出到编码部404。
编码部404将从发送定时控制部402输出的定时命令存储到从二进制数据缓冲部403输出的数据中。并且,编码部404对存储了定时命令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出到调制部405。调制部405对从编码部404输出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将通过调制得到的信号输出到RF处理部406。
此外,调制部405通过与从调度部401通知的调度结果所表示的成员载波对应的通信资源(物理资源)来调制数据。例如,调制部405在被通知了分割到多个成员载波来发送数据的情况时,通过与多个成员载波对应的各通信资源进行数据的调制。此外,调制部405在被通知了通过单个成员载波来发送数据的情况时,通过与单个成员载波对应的通信资源进行数据的调制。
RF处理部406将从调制部405输出的信号的频率从基带转换为高频,并将转换频率后的信号输出到天线407。此外,RF处理部406将从天线407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的频率从高频转换为基带,并将转换频率后的送达确认信号输出到解调部408。
天线407是用于与终端装置3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具体而言,天线407接收从终端装置300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并输出到RF处理部406。此外,天线407将从RF处理部406输出的信号发送到终端装置300。
解调部408对从RF处理部406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送达确认信号输出到Ack/Nack判定部409。Ack/Nack判定部409对从解调部408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行判定。例如,Ack/Nack判定部409进行送达确认信号是针对哪一个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判定、和送达确认信号是Ack还是Nack的判定。Ack/Nack判定部409将判定结果通知到载波数切换部410。
载波数切换部410根据从Ack/Nack判定部409通知的判定结果切换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具体而言,载波数切换部410在从Ack/Nack判定部409通知了接收到针对定时命令的Ack的判定结果时,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
此外,载波数切换部410具有同步定时器的功能,对从基站装置400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进行计时。载波数切换部410根据同步定时器,在变为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以外时,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具体而言,载波数切换部410通过对调度部401进行执行利用多个成员载波的调度的设定,从而将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设定为多载波模式。此外,载波数切换部410通过对调度部401进行执行利用单个成员载波的调度的设定,从而将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设定为单载波模式。
(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的动作)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300(参照图3)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5所示,首先,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基站装置400的定时命令(步骤S501)。在没有接收到定时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501:否),转移到步骤S504。
在步骤S501中接收到定时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501:是),载波数切换部307开始对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进行计时的同步定时器的动作(步骤S502)。接着,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503)。接着,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通过步骤S502开始了动作的同步定时器的期限是否届满(步骤S504)。
在步骤S504中同步定时器的期限尚未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504:否),返回步骤S501继续进行处理。在同步定时器的期限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504:是),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505),并返回步骤S501继续进行处理。通过进行以上动作,终端装置300能够根据所取得的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切换通信模式。
(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动作)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基站装置400(参照图4)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6所示,首先,Ack/Nack判定部409判断是否接收到针对发送至终端装置300的定时命令的Ack(步骤S601)。在没有接收到Ack的情况下(步骤S601:否),转移到步骤S604。
在步骤S601中接收到针对定时命令的Ack的情况下(步骤S601:是),载波数切换部410开始对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进行计时的同步定时器的动作(步骤S602)。接着,载波数切换部410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603)。接着,载波数切换部410判断通过步骤S602开始了动作的同步定时器的期限是否届满(步骤S604)。
在步骤S604中同步定时器的期限尚未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604:否),返回步骤S601继续进行处理。在同步定时器的期限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604:是),载波数切换部410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605),并返回步骤S601继续进行处理。通过进行以上动作,基站装置400能够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定时命令的送达确认信号,并根据所取得的送达确认信号切换通信模式。
(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动作)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通信系统的动作一例的序列图。首先,在基站装置400中产生发送数据后(步骤S701),基站装置400向终端装置300发送定时命令(步骤S702)。期限t1表示通过步骤S702发送的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接着,基站装置400将通过步骤S701产生的发送数据的一部分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300(步骤S703)。
接着,终端装置300将针对通过步骤S703发送的数据的Ack发送到基站装置400(步骤S704)。接着,基站装置400向终端装置300发送定时命令(步骤S705)。期限t2表示通过步骤S705发送的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接着,基站装置400将通过步骤S701产生的发送数据中的未发送的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300(步骤S706)。
接着,终端装置300将针对通过步骤S706发送的数据的Ack发送到基站装置400(步骤S707)。设为通过以上的步骤,在步骤S701中产生的发送数据全部被终端装置300接收。接着,基站装置400结束发送处理(步骤S708),从而结束一系列的动作。
在以上的步骤中,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在期限t1和期限t2中的至少一方为计时中的期间T中,通信模式为多载波模式。此外,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在期间T以外的期间中,通信模式为单载波模式。
另外,在图7中,说明通过步骤S703和步骤S706发送的数据被终端装置300正常接收,从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400发送Ack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数据没有被终端装置300正常接收,从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400发送了Nack的情况下,基站装置400将已发送的数据再次向终端装置300进行发送。
此外,在基站装置400中,也可以从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已发送的定时命令的Ack(未图示)起开始期限t1的计时。此时,例如能够在步骤S703和步骤S706中发送数据时,将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
如图7所示,基站装置400在数据的发送处理中,将定时命令定期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由此,在数据的发送处理中,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能够切换为多载波模式,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
此外,基站装置400在结束了数据的发送处理时,停止定时命令的发送。由此,在数据的发送处理后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届满,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切换为单载波模式。因此,能够抑制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的功耗。
这样,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300取得表示终端装置300发送信号的定时的定时命令,作为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定时命令例如是表示终端装置300发送针对终端装置300接收的数据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定时的定时命令。
终端装置300根据所取得的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切换通信模式。由此,能够将已有的定时命令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基站装置4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在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内从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高,因此终端装置300能够通过在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内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来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此外,在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外从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低,因此终端装置300能够通过在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外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来抑制功耗。
此外,也可以不收发新的控制信息,因此即使不进行大的设计变更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此外,还能够抑制由于收发新的控制信息而引起的通信资源的压制。此外,还能够避免由于收发新的控制信息而使得通信模式的切换延迟的情况。
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400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定时命令的送达确认信号,作为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并根据送达确认信号切换通信模式。由此,能够将已有的定时命令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终端装置3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基站装置400在取得了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定时命令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在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内切换为多载波模式,在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外切换为单载波模式。由此,能够在确认了定时命令被终端装置300正常接收后切换通信模式,因此能够与终端装置300进行的通信模式的切换结合来切换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
此外,在不收发送达确认信号的通信中,基站装置400不向终端装置300发送用于发送送达确认信号的定时命令,因此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为单载波模式。在不收发送达确认信号的通信中大部分情况下数据量较少,因此此时,即使是单载波模式也能够得到足够的吞吐量,并且能够抑制功耗。
例如,LTE中的PCCH(Paging Control Channel:寻呼控制信道)或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不收发送达确认信号,但是数据率较低。在实施方式2中,在PCCH或BCCH中通信模式保持单载波模式,因此能够得到足够的吞吐量,并且能够抑制功耗。
此外,定时命令也可以是表示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用户数据)的定时的定时命令。例如,终端装置300在产生了针对基站装置400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对基站装置400进行随机存取,从基站装置400取得用于发送数据的定时命令。
此时,基站装置400也能够通过根据所取得的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来切换通信模式,来高效使用通信资源。另外,多载波模式中的成员载波数在从基站装置400向终端装置300的下行链路、和从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400的上行链路中也可以不同。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的结构)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8中,针对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300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替代发送定时控制部306和Ack/Nack生成部308而具有RRC信息分析部801和RRC完成信号生成部802。
解码部304将纠错解码的结果输出到RRC完成信号生成部802。逻辑信道分析部305取得从解码部304输出的数据所包含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消息。逻辑信道分析部305将所取得的RRC消息输出到RRC信息分析部801。
RRC信息分析部801根据从逻辑信道分析部305输出的RRC消息检测DRX(间歇接收)信息。在DRX信息中,包含对终端装置300(自身装置)请求DRX循环的设定的DRX设定信号、和对终端装置300请求DRX循环的设定解除的DRX解除信号。RRC信息分析部801将检测到的DRX信息输出到解调部303和载波数切换部307。
解调部303根据从RRC信息分析部801输出的DRX信息进行间歇接收。具体而言,当从RRC信息分析部801输出了DRX设定信号时,解调部303根据DRX设定信号设定DRX循环进行间歇接收。此外,当从RRC信息分析部801输出了DRX解除信号时,解调部303解除DRX循环并结束间歇接收。
载波数切换部307根据从RRC信息分析部801输出的DRX信息切换通信模式。具体而言,当从RRC信息分析部801输出了DRX设定信号时,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当从RRC信息分析部801输出了DRX解除信号时,解调部303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RRC完成信号生成部802根据从解码部304通知的纠错解码的结果生成RRC完成信号。具体而言,RRC完成信号生成部802在从解码部304通知了纠错成功时,生成RRC完成信号。RRC完成信号生成部802将所生成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编码部309。
编码部309对从RRC完成信号生成部802输出的RRC完成信号进行编码。编码部309将编码后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调制部310。调制部310对从编码部309输出的RRC完成信号进行调制。调制部310将调制后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RF处理部302。RF处理部302将从调制部310输出的RRC完成信号的频率从基带转换为高频,并将转换频率后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天线301。天线301将从RF处理部302输出的RRC完成信号发送到基站装置400。
(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9中,针对与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400替代图4所示的发送定时控制部402和Ack/Nack判定部409,具有DRX循环设定控制部901、解码部902和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
调度部401在调度中,进行终端装置300的DRX循环的设定和设定解除的决定。例如,调度部401在没有待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数据的情况或待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数据较少的情况下,决定对终端装置300设定DRX循环。此外,调度部401在待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数据较多的情况下,决定解除对终端装置300设定的DRX循环。
调度部401将调度结果通知到DRX循环设定控制部901和调制部405。DRX循环设定控制部901根据从调度部401通知的调度结果生成DRX信息。DRX信息例如是对终端装置300请求DRX循环的设定的设定信号、或对终端装置300请求DRX循环的设定解除的解除信号。
DRX循环设定控制部901将包含所生成的DRX信息的RRC消息输出到编码部404。编码部404将从DRX循环设定控制部901输出的RRC消息存储到从二进制数据缓冲部403输出的数据中。编码部404对存储了RRC消息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出到调制部405。
天线407接收从终端装置300发送来的RRC完成信号并输出到RF处理部406。RF处理部406将从天线407输出的RRC完成信号的频率从高频转换为基带,并将转换频率后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解调部408。解调部408对从RF处理部406输出的RRC完成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解码部902。
解码部902对从解调部408输出的RRC完成信号进行解码。解码部902将解码后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进行从解码部902输出的RRC完成信号的判定。例如,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判定RRC完成信号是针对DRX设定信号的RRC完成信号,还是针对DRX解除信号的RRC完成信号。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将判定结果通知到载波数切换部410。
载波数切换部410根据从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通知的判定结果切换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具体而言,当从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通知了已取得针对DRX设定信号的RRC完成信号时,载波数切换部410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此外,当从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通知了已取得针对DRX解除信号的RRC完成信号时,载波数切换部410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
(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的动作)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300(参照图8)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10所示,首先,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基站装置400的DRX设定信号(步骤S1001)。在没有接收到DRX设定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01:否),转移到步骤S1003。
在步骤S1001中接收到来自基站装置400的DRX设定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01:是),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1002)。接着,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基站装置400的DRX解除信号(步骤S1003)。
在步骤S1003中没有接收到DRX解除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03:否),返回步骤S1001继续进行处理。在接收到DRX解除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03:是),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1004),并返回步骤S1001继续进行处理。通过进行以上动作,终端装置300能够根据所取得的设定信号和解除信号切换通信模式。
(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动作)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基站装置400(参照图9)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11所示,首先,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判断是否接收到针对发送至终端装置300的DRX设定信号的RRC完成信号(步骤S1101)。在没有接收到针对DRX设定信号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01:否),转移到步骤S1103。
在步骤S1101中接收到针对DRX设定信号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01:是),载波数切换部410将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1102)。接着,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判断是否接收到针对发送至终端装置300的DRX解除信号的RRC完成信号(步骤S1103)。
在步骤S1103中没有接收到针对DRX解除信号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03:否),返回步骤S1101继续进行处理。在接收到针对DRX解除信号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03:是),载波数切换部410将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1104),并返回步骤S1101继续进行处理。通过进行以上动作,基站装置400能够根据针对DRX设定信号和DRX解除信号的RRC完成信号切换通信模式。
由此,实施方式3的终端装置300取得对终端装置300请求DRX循环的设定的DRX设定信号、和对终端装置300请求DRX循环的设定解除的DRX解除信号。并且,终端装置300根据所取得的DRX设定信号和DRX解除信号切换通信模式。
由此,能够将已有的DRX设定信号和DRX解除信号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基站装置4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在DRX循环的解除时从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高,因此终端装置300在接收到DRX解除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切换为多载波模式能够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此外,在DRX循环的设定时从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低,因此终端装置300在接收到DRX设定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切换为单载波模式能够抑制功耗。
实施方式3的基站装置400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DRX设定信号或DRX解除信号的RRC完成信号,并根据所取得的RRC完成信号切换通信模式。由此,能够将已有的RRC完成信号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终端装置3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基站装置400在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DRX解除信号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基站装置400在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DRX设定信号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切换为单载波模式。由此,能够在确认了DRX解除信号或DRX设定信号被终端装置300正常接收后切换通信模式,因此能够与终端装置300进行的通信模式切换结合来切换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的终端装置的结构)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2中,针对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实施方式4的终端装置300替代图3所示的解码部304、逻辑信道分析部305和发送定时控制部306,而具有数据信道解码部1201、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和二进制数据缓冲部1203。
解调部303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到数据信道解码部1201和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数据信道解码部1201根据从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输出的接收分配信息,对从解调部303输出的信号所包含的数据信道进行解码。例如,数据信道解码部1201进行信号的纠错解码,并将纠错解码的结果通知到Ack/Nack生成部308。并且,数据信道解码部1201将解码后的数据输出到后级。
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对从解调部303输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控制信道进行解码。在从解调部303输出的信号所包含的控制信道中,包含表示对终端装置300分配的通信资源的分配信息。分配信息例如是表示对终端装置300的数据接收分配的通信资源的接收分配信息,或对终端装置300的数据发送分配的通信资源的发送分配信息。
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取得控制信道所包含的接收分配信息和发送分配信息作为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在取得接收分配信息时,将所取得的接收分配信息输出到数据信道解码部1201,并且向载波数切换部307通知已取得了接收分配信息。当取得了发送分配信息时,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向载波数切换部307通知已取得了发送分配信息。
此外,当取得了发送分配信息时,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向二进制数据缓冲部1203输出使输出与发送分配信息所表示的通信资源对应的量的数据的输出指示。在二进制数据缓冲部1203中,存储有用于发送到基站装置400的数据(二进制数据)。当从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输出了输出指示时,二进制数据缓冲部1203将所存储的数据中的由输出指示所表示的量的数据输出到编码部309。
载波数切换部307根据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的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的取得通知,切换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具体而言,当从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通知了已取得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时,载波数切换部307将通信模式设定为多载波模式。
此外,载波数切换部307具有定时器的功能,在从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通知了已取得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起对一定时间(例如几秒期间)进行计时。载波数切换部307根据定时器的计时,在从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通知取得了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起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将通信模式设定为单载波模式。
此外,当在定时器的计时过程中还从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通知了已取得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时,载波数切换部307也可以重置定时器。此时,在从重置定时器起又经过了一定时间后,载波数切换部307将通信模式设定为单载波模式。
Ack/Nack生成部308根据从数据信道解码部1201通知的纠错解码的结果生成送达确认信号。编码部309对从Ack/Nack生成部308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送达确认信号输出到调制部310。并且,编码部309对从二进制数据缓冲部1203输出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出到调制部310。
调制部310对从编码部309输出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输出到RF处理部302。天线301将从RF处理部302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和数据发送到基站装置400。RF处理部302将从调制部310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和数据的频率从基带转换为高频,并将转换频率后的送达确认信号和数据输出到天线301。
(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的结构)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3中,针对与图4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400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替代发送定时控制部402和解调部408而具有控制信号生成部1301、Ack/Nack解调部1302和数据解调部1303。
调度部401将调度结果通知到控制信号生成部1301和调制部405。控制信号生成部1301根据从调度部401通知的调度结果生成控制信号。例如,控制信号生成部1301生成表示对终端装置300的数据接收分配的通信资源的接收分配信息。此外,控制信号生成部1301生成表示对终端装置300的数据发送分配的通信资源的发送分配信息。
调度部401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作为控制信道输出到编码部404。编码部404对从发送定时控制部402输出的控制信道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出到调制部405。调制部405对从编码部404输出的控制信道进行调制。
RF处理部406将从天线407输出的送达确认信号的频率从高频转换为基带,并将转换频率后的送达确认信号输出到Ack/Nack解调部1302和数据解调部1303。天线407接收从终端装置300发送来的信号并输出到RF处理部406。
Ack/Nack解调部1302对从RF处理部406输出的信号所包含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送达确认信号输出到Ack/Nack判定部409。数据解调部1303对从RF处理部406输出的信号所包含的数据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数据输出到载波数切换部410。载波数切换部410根据从Ack/Nack判定部409通知的判定结果和从数据解调部1303输出的数据,切换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
具体而言,当从Ack/Nack判定部409通知了接收到针对从基站装置400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接收分配信息的Ack的判定结果时,载波数切换部410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当从数据解调部1303输出了由终端装置300发送的数据时,载波数切换部410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
此外,载波数切换部410具有定时器的功能,从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后起对一定时间进行计时。载波数切换部410根据定时器,在从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起经过了恒定时间后,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实施方式4的终端装置的动作)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300(参照图12)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14所示,首先,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基站装置400的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步骤S1401)。
在步骤S1401中没有接收到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401:否),转移到步骤S1404。在接收到来自基站装置400的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401:是),载波数切换部307使对一定时间进行计时的定时器开始动作(步骤S1402)。接着,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1403)。
接着,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通过步骤S1402开始了动作的定时器的期限是否届满(步骤S1404)。在定时器的期限尚未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1404:否),返回步骤S1401继续进行处理。在定时器的期限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1404:是),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1405),并返回步骤S1401继续进行处理。通过进行以上动作,终端装置300能够根据表示对终端装置300的通信资源的分配的分配信息来切换通信模式。
(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的动作)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基站装置400(参照图13)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15所示,首先,载波数切换部410判断是否接收到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的Ack、或者从终端装置300发送来的数据(步骤S1501)。
在步骤S1501中没有接收到Ack或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501:否),转移到步骤S1504。在接收到Ack或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501:是),载波数切换部410使对一定时间进行计时的定时器开始动作(步骤S1502)。
接着,载波数切换部410将调度部40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1503)。接着,载波数切换部410判断通过步骤S1502开始了动作的定时器的期限是否届满(步骤S1504)。
在步骤S1504中定时器的期限尚未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1504:否),返回步骤S1501继续进行处理。在定时器的期限届满的情况下(步骤S1504:是),载波数切换部410将调度部401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1505),并返回步骤S1501继续进行处理。
通过进行以上动作,基站装置400能够根据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的送达确认信号来切换通信模式。此外,基站装置400能够根据基于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发送分配信息而从终端装置300发送的数据来切换通信模式。
(实施方式4的通信系统的动作)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通信系统的动作一例的序列图。首先,当在基站装置400中产生了发送数据时(步骤S1601),基站装置400向终端装置300发送控制信道(步骤S1602)。在通过步骤S1602发送的控制信道中包含接收分配信息。
期限t1表示从通过步骤S1602发送的接收分配信息被终端装置300接收后起的一定时间。接着,基站装置400将通过步骤S1601产生的发送数据的一部分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300(步骤S1603)。接着,终端装置300将针对通过步骤S1603发送的数据的Ack发送到基站装置400(步骤S1604)。
接着,基站装置400向终端装置300发送控制信道(步骤S1605)。在通过步骤S1605发送的控制信道中包含接收分配信息。期限t2表示从通过步骤S1605发送的接收分配信息被终端装置300接收后起的一定时间。接着,基站装置400将通过步骤S1601产生的发送数据中的未发送的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300(步骤S1606)。
接着,终端装置300将针对通过步骤S1606发送的数据的Ack发送到基站装置400(步骤S1607)。设为通过以上的步骤,在步骤S1601中产生的发送数据全部被终端装置300接收。接着,基站装置400结束发送处理(步骤S1608),从而结束一系列的动作。
在以上的步骤中,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在期限t1和期限t2中的至少一方被计时中的期间T中,通信模式为多载波模式。此外,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在期间T以外的期间中,通信模式为单载波模式。
另外,在图16中,说明了通过步骤S1603和步骤S1606发送的数据被终端装置300正常接收,从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400发送Ack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数据没有被终端装置300正常接收,从终端装置300向基站装置400发送了Nack的情况下,基站装置400将已发送的数据再次向终端装置300进行发送。
此外,在基站装置400中,也可以从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已发送的控制信道的Ack(未图示)后起再开始期限t1的计时。此时,例如能够在步骤S1603和步骤S1606中发送数据时,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
此外,在基站装置400中,也可以从接收到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通过步骤S1603发送的数据的Ack(步骤S1604)后起再开始期限t1的计时。此时,例如能够在步骤S1606中发送数据时,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
如图16所示,基站装置400在数据的发送处理中,将控制信道定期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由此,在数据的发送处理中,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能够切换为多载波模式,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
此外,在结束了数据的发送处理时,基站装置400停止控制信道的发送。由此,在数据的发送处理后控制信道的有效期限届满,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切换为单载波模式。因此,能够抑制终端装置300和基站装置400的功耗。
由此,实施方式4的终端装置300取得表示对终端装置300的通信资源的分配的分配信息(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分配信息切换通信模式。由此,能够将已有的分配信息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基站装置4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在接收到接收分配信息后从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高,因此终端装置300在接收到接收分配信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来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此外,在接收到发送分配信息后从终端装置3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高,因此终端装置300在接收到发送分配信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来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
此外,在接收到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的一定期间内,进行重复通信的可能性高。例如,在通过终端装置300进行网页的阅览等时,在访问了特定页面后,从页面内的链接进一步访问其他页面的可能性高。
因此,终端装置300能够通过在接收到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起的一定期间内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来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此外,终端装置300能够通过在接收到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起经过一定期间后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来抑制功耗。
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400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分配信息(接收分配信息或发送分配信息)的送达确认信号,并根据所取得的送达确认信号切换通信模式。由此,能够将已有的送达确认信号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终端装置3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基站装置400在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分配信息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基站装置400在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分配信息的送达确认信号起经过一定时间后切换为单载波模式。由此,能够在确认了分配信息被终端装置300正常接收后切换通信模式,因此能够与终端装置300进行的通信模式的切换结合来切换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
此外,实施方式4的基站装置400根据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发送分配信息取得从终端装置300发送来的数据,并根据所取得的数据切换通信模式。由此,能够将已有的数据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终端装置3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基站装置400在取得根据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发送分配信息而从终端装置300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基站装置400在从取得根据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发送分配信息而从终端装置300发送的数据起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切换为单载波模式。由此,能够在确认了分配信息被终端装置300正常接收后切换通信模式,因此能够与终端装置300进行的通信模式的切换结合来切换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5的终端装置的结构)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7中,针对与图12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17所示,实施方式5的终端装置300除了图12所示的终端装置300的结构以外,还具有DRX控制部1701。
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将解码后的控制信道输出到DRX控制部1701。DRX控制部1701具有根据从控制信道解码部1202输出的控制信道进行动作的DRX停止定时器(间歇接收停止定时器)的功能。DRX停止定时器是对终端装置300的DRX的停止期间进行计时的定时器,例如是在LTE中规定的DRX Inactivity timer(DRX非激活定时器)。
DRX控制部1701控制解调部303,以便在DRX停止定时器的动作过程中,停止DRX并始终接收控制信道。此外,DRX控制部1701控制解调部303,以便在DRX停止定时器的动作结束时,进行DRX。并且,DRX控制部1701取得表示DRX停止定时器的动作状态的定时器信息,作为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DRX控制部1701将所取得的定时器信息输出到载波数切换部307。
载波数切换部307根据从DRX控制部1701通知的定时器信息切换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例如,载波数切换部307根据定时器信息,在由DRX控制部1701的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DRX停止期间的计时开始后,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载波数切换部307根据定时器信息,在由DRX停止定时器的DRX停止期间的计时结束后,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实施方式5的基站装置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5的基站装置400的结构中,例如能够使用图9所示的基站装置400的结构。此时,基站装置400例如能够通过向终端装置300发送DRX解除信号,开始终端装置300的DRX停止定时器的计时。
(实施方式5的终端装置的动作)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300(参照图17)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18所示,首先,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是否开始了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DRX停止期间的计时(步骤S1801)。在没有开始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的情况下(步骤S1801:否),转移到步骤S1803。
在步骤S1801中开始了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的情况下(步骤S1801:是),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1802)。接着,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DRX停止期间的计时是否已结束(步骤S1803)。
在步骤S1803中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803:否),返回步骤S1801继续进行处理。在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已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803:是),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1804),并返回步骤S1801继续进行处理。通过进行以上动作,终端装置300能够根据定时器信息切换通信模式。
(实施方式5的基站装置的动作)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实施方式5的基站装置400(例如参照图9)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19所示,首先,载波数切换部410判断是否开始了终端装置300中的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DRX停止期间的计时(步骤S1901)。在没有开始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的情况下(步骤S1901:否),转移到步骤S1903。
在步骤S1901中开始了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的情况下(步骤S1901:是),载波数切换部410将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1902)。接着,载波数切换部410判断终端装置300中的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DRX停止期间的计时是否已结束(步骤S1903)。
在步骤S1903中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903:否),返回步骤S1901继续进行处理。在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已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903:是),载波数切换部410将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1904),并返回步骤S1901继续进行处理。
在步骤S1901中,基站装置400例如根据是否接收到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DRX设定信号的Ack,判断是否开始了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此外,在步骤S1903中,基站装置400例如根据从接收到针对DRX设定信号的Ack起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来判断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是否已结束。
由此,实施方式5的终端装置300取得表示对终端装置300的DRX停止期间进行计时的DRX停止定时器的动作状态的定时器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定时器信息切换通信模式。由此,能够将已有的定时器信息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基站装置4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在DRX停止定时器的计时过程中从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高,因此终端装置300在开始了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来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此外,在DRX停止定时器的计时过程中以外的时间,从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低,因此终端装置300在由DRX停止定时器进行的计时已结束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来抑制功耗。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的终端装置的结构)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0中,针对与图8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RRC信息分析部801根据从逻辑信道分析部305输出的RRC消息,检测连接模式与空闲模式的切换信息。
连接模式例如是在LTE中规定的connected mode。空闲模式例如是在LTE中规定的idle mode。RRC信息分析部801将检测到的切换信息输出到解调部303和载波数切换部307。解调部303根据从RRC信息分析部801输出的切换信息对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进行切换。
载波数切换部307根据从RRC信息分析部801输出的切换信息切换通信模式。具体而言,载波数切换部307在终端装置300为连接模式时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载波数切换部307在终端装置300为空闲模式时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
(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的结构)
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1中,针对与图9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21所示,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400替代图9所示的DRX循环设定控制部901而具有RRC消息生成部2101。
调度部401在调度中,进行终端装置300的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的切换决定。调度部401将调度结果通知到RRC消息生成部2101和调制部405。RRC消息生成部2101根据从调度部401通知的调度结果,生成表示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的切换的切换信息。
RRC消息生成部2101将包含所生成的切换信息的RRC消息输出到编码部404。编码部404将从RRC消息生成部2101输出的RRC消息存储到从二进制数据缓冲部403输出的数据中。编码部404对存储了RRC消息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出到调制部405。
RF处理部406将从天线407输出的RRC完成信号的频率从高频转换为基带,并将转换频率后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解调部408。解调部408对从RF处理部406输出的RRC完成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解码部902。
解码部902对从解调部408输出的RRC完成信号进行解码。解码部902将解码后的RRC完成信号输出到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进行从解码部902输出的RRC完成信号的判定。例如,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判定RRC完成信号是针对请求切换到连接模式的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还是针对请求切换到空闲模式的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将判定结果通知到载波数切换部410。
载波数切换部410根据从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通知的判定结果切换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具体而言,在从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通知了已取得针对请求切换到连接模式的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时,载波数切换部410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在从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通知了已取得针对请求切换到空闲模式的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时,载波数切换部410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实施方式6的终端装置的动作)
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300(参照图20)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22所示,首先,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终端装置300是否为连接模式(步骤S2201)。在终端装置300不是连接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201:否),转移到步骤S2203。
在步骤S2201中终端装置300是连接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201:是),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2202)。接着,载波数切换部307判断终端装置300是否为空闲模式(步骤S2203)。
在步骤S2203中终端装置300不是空闲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203:否),返回步骤S2201继续进行处理。在终端装置300是空闲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203:是),载波数切换部307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2204),并返回步骤S2201继续进行处理。通过进行以上动作,终端装置300能够根据切换信息对通信模式进行切换。
(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的动作)
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基站装置400(参照图21)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23所示,首先,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判断是否从终端装置300接收到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请求切换到连接模式的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步骤S2301)。
在步骤S2301中没有接收到针对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301:否),转移到步骤S2303。在接收到针对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301:是),调度部401将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步骤S2302)。
接着,RRC完成信号判定部903判断是否从终端装置300接收到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请求切换到空闲模式的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步骤S2303)。在没有接收到针对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303:否),返回步骤S2301继续进行处理。
在步骤S2303中接收到针对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303:是),载波数切换部410将通信模式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步骤S2304),并返回步骤S2301继续进行处理。通过进行以上动作,基站装置400能够根据基于切换信息而从终端装置300发送来的RRC完成信号来切换通信模式。
由此,实施方式6的终端装置300取得表示终端装置300的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的切换的切换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切换信息对通信模式进行切换。由此,能够将已有的切换信息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基站装置4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在终端装置300为连接模式时从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高,因此终端装置300能够通过在连接模式时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来进行高吞吐量的通信。此外,在终端装置300为空闲模式时从基站装置400发送数据的可能性低,因此终端装置300能够通过在空闲模式时切换为单载波模式来抑制功耗。
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400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并根据所取得的RRC完成信号切换通信模式。由此,能够将已有的RRC完成信号用作表示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因此即使不与终端装置300之间收发新的控制信息也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
例如,基站装置400在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请求切换到连接模式的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切换为多载波模式。此外,基站装置400在取得来自终端装置300的针对发送到终端装置300的请求切换到空闲模式的切换信息的RRC完成信号的情况下切换为单载波模式。
由此,能够在确认了各切换信息被终端装置300正常接收后切换通信模式,因此能够与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的切换结合来切换基站装置400的通信模式。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结构)
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4中,针对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300除了图3所示的结构以外,还具有小区搜索部2401、电平测量部2402、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和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
天线301接收从包含基站装置400在内的多个基站装置发送来的各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同步信道)并输出到RF处理部302。RF处理部302将从天线301输出的各SCH的频率从高频转换为基带,并将转换频率后的各SCH输出到解调部303、小区搜索部2401和电平测量部2402。
小区搜索部2401进行根据从RF处理部302输出的各SCH检测终端装置300的周围基站装置的小区搜索。小区搜索部2401将通过小区搜索检测到的基站装置通知到电平测量部2402。电平测量部2402针对从小区搜索部2401通知的各基站装置,测量从RF处理部302输出的各SCH的电平。电平测量部2402将所测量的每个基站装置的SCH的电平通知到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
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根据从电平测量部2402通知的每个基站装置的SCH的电平进行小区重选。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例如进行在LTE中规定的小区重选。例如,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对终端装置300正在等待的基站装置的SCH电平、和其他基站装置的SCH电平进行比较。
并且,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在终端装置300正在等待的基站装置的SCH电平比其他基站装置的SCH电平低时,进行向其他基站装置的小区重选。此时,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控制解调部303以便解调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并且将小区重选的决定结果通知到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
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根据从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通知的小区重选的决定结果,决定在终端装置300的接收中使用的成员载波。此外,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依照由载波数切换部307切换的通信模式,决定在终端装置300的接收中使用的成员载波。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控制解调部303以解调所决定的成员载波。
此处,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决定与在小区重选前使用的频率相同频率的成员载波,作为在小区重选后使用的成员载波。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决定在小区重选后使用的成员载波。
接着,针对在小区重选后,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设为单载波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此时,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决定与在小区重选前使用的频率相同频率的成员载波,作为待使用的成员载波。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决定在单载波模式的情况下使用的成员载波。
此处,对实施方式2的终端装置300的结构(参照图3)设置小区搜索部2401、电平测量部2402、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和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而作为实施方式7。与此相对,也可以对实施方式3~6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装置300的结构设置小区搜索部2401、电平测量部2402、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和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来作为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动作)
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终端装置300(参照图24)例如进行如下的动作。如图25所示,首先,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判断是否满足作为用于进行小区重选的基准的小区重选基准(步骤S2501),并进行等待直到满足小区重选基准为止(步骤S2501:否的循环)。
在步骤S2501中满足小区重选基准的情况下(步骤S2501:是),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进行向其他基站装置的切换(步骤S2502),并结束一系列的动作。在步骤S2501中,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例如对终端装置300正在等待的基站装置的SCH电平、和其他基站装置的SCH电平进行比较。
并且,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在终端装置300正在等待的基站装置的SCH电平比其他基站装置的SCH电平低时,判断为满足了小区重选基准。通过以上步骤,终端装置300能够在满足小区重选基准的情况下进行小区重选。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动作具体例的图。在图26中,通信资源2610表示小区重选前的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300的通信中的通信资源。通信资源2620表示小区重选后的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300的通信中的通信资源。在通信资源2610和通信资源2620中,横轴表示频率。
如标号2601所示,设为在进行小区重选前,终端装置300通过与通信资源2610的频率f1对应的成员载波2611与基站装置进行了通信。接着,当终端装置300进行了小区重选时,如标号2602所示,终端装置300利用与在进行小区重选前使用的频率f1相同的频率f1对应的成员载波2621,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接着,当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切换为了多载波模式时,如标号2603所示,终端装置300使用包含成员载波2621在内的多个成员载波(成员载波2621~2623)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接着,当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从多载波模式切换为了单载波模式时,如标号2604所示,终端装置300使用成员载波2621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由此,图24所示的终端装置300将在小区重选后以单载波模式接收的成员载波决定为与在小区重选前接收到的成员载波的频率相同频率的成员载波。由此,能够简化小区重选后的成员载波的决定、和单载波模式时的成员载波的决定处理。
(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变形例)
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变形例1的框图。在图27中,针对与图24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27所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300也可以替代图24所示的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而具有越区切换控制部2701。
电平测量部2402将所测量的每个基站装置的SCH的电平通知到越区切换控制部2701。越区切换控制部2701根据从电平测量部2402通知的每个基站装置的SCH的电平进行越区切换。越区切换控制部2701例如进行在LTE中规定的越区切换。例如,越区切换控制部2701对终端装置300为通信中的基站装置的SCH电平、和其他基站装置的SCH电平进行比较。
并且,越区切换控制部2701在终端装置300为通信中(例如连接模式)的基站装置的SCH电平比其他基站装置的SCH电平低时,进行向其他基站装置的越区切换。此时,越区切换控制部2701控制解调部303以解调其他基站装置的信号,并且将越区切换的决定结果通知到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
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根据从越区切换控制部2701通知的越区切换的决定结果,决定在终端装置300的接收中使用的成员载波。此外,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依照由载波数切换部307切换的通信模式,决定在终端装置300的接收中使用的成员载波。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控制解调部303以解调所决定的成员载波。
此处,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决定与在越区切换前使用的频率相同频率的成员载波,作为在越区切换后使用的成员载波。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决定在越区切换后使用的成员载波。
接着,针对在越区切换后,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设为单载波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此时,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决定与在越区切换前使用的频率相同频率的成员载波,作为待使用的成员载波。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决定在单载波模式的情况下使用的成员载波。
由此,图27所示的终端装置300将在越区切换后以单载波模式接收的成员载波决定为与在越区切换前接收到的成员载波的频率相同频率的成员载波。由此,能够简化越区切换后的成员载波的决定、和单载波模式时的成员载波的决定处理。
图28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的变形例2的框图。在图27中,针对与图24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27所示,实施方式7的终端装置300替代图24所示的小区重选控制部2403而具有重新连接控制部2801。
电平测量部2402按照每个基站装置将所测量的电平通知到重新连接控制部2801。重新连接控制部2801根据从电平测量部2402输出的、通信中的基站装置的SCH电平进行向通信中的小区的重新连接。重新连接控制部2801例如进行在LTE中规定的重新连接。例如,重新连接控制部2801将终端装置300为通信中的基站装置的SCH电平和预定阈值进行比较。
并且,重新连接控制部2801在终端装置300为通信中的基站装置的SCH电平低于预定阈值时,进行向基站装置的重新连接。此时,重新连接控制部2801对解调部303进行重新连接的处理,并且将重新连接的决定结果通知到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
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根据从重新连接控制部2801通知的重新连接的决定结果,决定在终端装置300的接收中使用的成员载波。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决定与在重新连接前使用的频率相同频率的成员载波,作为在重新连接后使用的成员载波。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决定在重新连接后使用的成员载波。
接着,针对在重新连接控制部2801中将终端装置300的通信模式设为单载波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此时,成员载波决定部2404决定与在重新连接前使用的频率相同频率的成员载波,作为待使用的成员载波。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处理决定在单载波模式的情况下使用的成员载波。
由此,图28所示的终端装置300将在重新连接后以单载波模式接收的成员载波决定为与在重新连接前接收到的成员载波的频率相同频率的成员载波。由此,能够简化重新连接后的成员载波的决定、和单载波模式时的成员载波的决定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能够高效使用通信资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7中,将在LTE-Advanced中规定的成员载波例示为通信载波进行了说明。但是,在通信载波中,不限于成员载波,能够应用将物理资源分割后的通信载波全体。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针对各通信装置具有多载波模式和单载波模式作为通信模式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各通信装置具有的多个通信模式不限于多载波模式和单载波模式,只要是使用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即可。例如,上述各通信装置也可以替代多载波模式而具有使用预定数量的通信载波的第一通信模式,替代单载波模式而具有使用数量比上述预定数量少的通信载波的第二通信模式。
此外,公开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例如能够应用于LTE-Advanced的通信方式。但是,公开的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不限于LTE-Advanced的通信方式,还能够应用于可将数据分割到多个物理资源进行传送的通信方式全体。
标号说明
100:通信系统
201~203:通信载波
301、407:天线
2610、2620:通信资源
2611、2621~2623:成员载波
t1、t2:期限
f1~f4:频率
Claims (29)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部,其能够接收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中进行发送的数据,具有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
取得部,其取得表示所述接收部的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以及
切换部,其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信息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具有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为多个的多载波模式、和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为单个的单载波模式作为所述通信模式,
所述切换部对所述多载波模式和所述单载波模式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表示自身装置发送信号的定时的带有效期限的定时命令,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表示自身装置发送信号的定时的带有效期限的定时命令,
所述切换部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内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在所述定时命令的有效期限外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对自身装置请求间歇接收循环的设定的设定信号、和对自身装置请求间歇接收循环的设定解除的解除信号,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设定信号和解除信号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对自身装置请求间歇接收循环的设定的设定信号、和对自身装置请求间歇接收循环的设定解除的解除信号,
所述切换部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设定信号时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解除信号时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表示对自身装置的通信资源分配的分配信息,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分配信息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表示对自身装置的通信资源分配的分配信息,
所述切换部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所述分配信息时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在从取得所述分配信息起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定时器信息,该定时器信息表示对自身装置的间歇接收的停止期间进行计时的间歇接收停止定时器的动作状态,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定时器信息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定时器信息,该定时器信息表示对自身装置的间歇接收的停止期间进行计时的间歇接收停止定时器的动作状态,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定时器信息,在所述间歇接收停止定时器开始了所述停止期间的计时时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当结束了所述计时时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表示自身装置的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的切换的切换信息,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切换信息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部取得表示自身装置的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的切换的切换信息,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切换信息,在自身装置为连接模式时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在自身装置为空闲模式时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具有:
控制部,其进行使所述接收部进行通信的小区转移的小区重选;以及
决定部,其将在所述控制部进行小区重选后所述接收部以所述单载波模式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决定为与在所述控制部进行小区重选前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通信载波的频率相同频率的通信载波。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具有:
控制部,其进行在所述接收部的通信中转移小区的越区切换;以及
决定部,其将在所述控制部进行越区切换后所述接收部以所述单载波模式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决定为与在所述控制部进行越区切换前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通信载波的频率相同频率的通信载波。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具有:
控制部,其进行向所述接收部进行通信的小区的重新连接;以及
决定部,其将在所述控制部进行重新连接后所述接收部以所述单载波模式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决定为与在所述控制部进行重新连接前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通信载波的频率相同频率的通信载波。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部,其能够将数据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中进行发送,具有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
取得部,其取得表示所述发送部的通信状态的变化的信息;以及
切换部,其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信息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具有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为多个的多载波模式、和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为单个的单载波模式作为所述通信模式,
所述切换部对所述多载波模式和所述单载波模式进行切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表示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定时的带有效期限的定时命令发送到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取得部取得来自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针对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定时命令的送达确认信号,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送达确认信号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表示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定时的带有效期限的定时命令发送到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取得部取得来自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针对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定时命令的送达确认信号,
所述切换部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了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在所述有效期限内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在所述有效期限外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请求间歇接收循环的设定的设定信号、和对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请求间歇接收循环的设定解除的解除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取得部取得来自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针对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设定信号或解除信号的完成信号,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完成信号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请求间歇接收循环的设定的设定信号、和对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请求间歇接收循环的设定解除的解除信号发送到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取得部取得来自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针对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设定信号或解除信号的完成信号,
所述切换部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了针对所述设定信号的完成信号时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了针对所述解除信号的完成信号时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表示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通信资源分配的分配信息发送到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取得部取得来自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针对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分配信息的送达确认信号,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送达确认信号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表示对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通信资源分配的分配信息发送到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取得部取得来自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针对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分配信息的送达确认信号,
所述切换部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了送达确认信号时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了送达确认信号起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发送分配信息发送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该发送分配信息表示对由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进行的数据发送的通信资源分配,
所述取得部取得根据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发送分配信息而从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发送来的数据,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数据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发送分配信息发送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该发送分配信息表示对由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进行的数据发送的通信资源分配,
所述取得部取得根据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发送分配信息而从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发送来的数据,
所述切换部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了数据时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数据起经过了一定时间后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表示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的切换的切换信息发送到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取得部取得根据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切换信息而从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发送来的完成信号,
所述切换部根据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完成信号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将表示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的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的切换的切换信息发送到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
所述取得部取得根据由所述发送部发送的切换信息而从所述通信目的地的通信装置发送来的完成信号,
所述切换部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了请求切换到连接模式的切换信息时切换为所述多载波模式,在由所述取得部取得了请求切换到空闲模式的切换信息时切换为所述单载波模式。
2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通信装置,其能够将数据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中进行发送,具有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并根据通信状态切换所述通信模式;以及
第二通信装置,其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中进行发送的数据,具有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并根据通信状态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2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通信步骤,能够将数据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中进行发送,具有进行发送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并根据通信状态切换所述通信模式;以及
第二通信步骤,能够接收利用所述第一通信步骤分割到多个通信载波中进行发送的数据,具有进行接收的通信载波数不同的多个通信模式,并根据通信状态切换所述通信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9/061034 WO2010146673A1 (ja) | 2009-06-17 | 2009-06-17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04885A true CN102804885A (zh) | 2012-11-28 |
CN102804885B CN102804885B (zh) | 2015-12-16 |
Family
ID=43356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5991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4885B (zh) | 2009-06-17 | 2009-06-17 |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74483B2 (zh) |
EP (1) | EP2445287A4 (zh) |
JP (1) | JPWO2010146673A1 (zh) |
KR (1) | KR101335868B1 (zh) |
CN (1) | CN102804885B (zh) |
WO (1) | WO201014667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52275A (zh) * | 2015-07-31 | 2018-03-27 | 索尼公司 |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程序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99860B1 (ko) * | 2009-10-01 | 2017-01-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셀룰러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반송파 결합 활성화 여부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111805B (zh) * | 2010-06-18 | 2016-12-2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多载波系统的测量配置和上报方法及设备 |
JP5438046B2 (ja) | 2011-02-18 | 2014-03-1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EP2695477A1 (en) | 2011-04-01 | 2014-02-1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nnectivity to a network |
CN103379626A (zh) * | 2012-04-16 | 2013-10-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版本兼容的无线资源存储方法和装置 |
CN104335520B (zh) * | 2012-04-17 | 2017-12-2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在分量载波接收机中单载波模式切换 |
KR101947543B1 (ko) * | 2013-02-22 | 2019-02-13 |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국, 무선 단말, 통신 제어 방법, 및 비일시적인 컴퓨터 가독 매체 |
JP2014204345A (ja) * | 2013-04-05 | 2014-10-2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9348400B2 (en) * | 2013-04-15 | 2016-05-2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on multi-channel devices |
GB2514174B (en) * | 2013-05-17 | 2015-12-02 | Cambium Networks Ltd | Improvements to adaptive modulation |
JP6189949B2 (ja) * | 2013-05-29 | 2017-08-3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被制御装置、制御装置、装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74770A (ja) | 1998-12-09 | 2000-06-23 | Nec Corp | 無線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3546765B2 (ja) | 1999-07-09 | 2004-07-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転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US6535739B1 (en) * | 2000-04-07 | 2003-03-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handoff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ontaining digital base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capabilities |
EP1277317A2 (en) * | 2000-04-22 | 2003-01-22 |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employing variable ofdm-symbol rates and number of carriers |
US7274679B2 (en) * | 2000-06-22 | 2007-09-25 | Mati Amit | Scalable virtual channel |
US7428224B2 (en) * | 2000-12-27 | 2008-09-23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Radio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ous burst |
JP4272006B2 (ja) * | 2002-12-10 | 2009-06-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端末、サーバ、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KR20060098360A (ko) * | 2003-08-19 | 2006-09-18 | 각고호우징 게이오기주크 | 무선 통신 장치, ad hoc 시스템 및 통신 시스템 |
US20060116123A1 (en) * | 2004-11-29 | 2006-06-0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ptimize paging in a flexible multi-carrier system |
JP4527067B2 (ja) * | 2005-03-31 | 2010-08-1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7957351B2 (en) * | 2005-04-04 | 2011-06-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981305B1 (en) * | 2005-10-04 | 2013-06-2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 paging method, a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device for executing the same |
CN101047951B (zh) | 2006-03-27 | 2010-06-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媒体接入控制状态迁移方法 |
JP2008244771A (ja) * | 2007-03-27 | 2008-10-09 | Kyocera Corp | 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US7734859B2 (en) * | 2007-04-20 | 2010-06-08 | Nuon, Inc | Virtualization of a host computer's native I/O system architecture via the internet and LANs |
AU2008273368B2 (en) * | 2007-07-09 | 2013-12-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cheduling method and control station apparatus |
JP5196931B2 (ja) * | 2007-09-25 | 2013-05-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無線装置 |
JP2009088818A (ja) * | 2007-09-28 | 2009-04-23 | Rohm Co Ltd | 情報通信端末、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
US8681711B2 (en) * | 2007-10-05 | 2014-03-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activity-based multi-carri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165026B2 (en) * | 2008-03-25 | 2012-04-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port and manage cells in a multi carrier system |
US8509161B2 (en) * | 2008-08-11 | 2013-08-1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A and SC-FDMA switching |
US9839001B2 (en) * | 2009-03-23 | 2017-12-05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aging mechanisms and publication of dynamic paging mechanisms |
-
2009
- 2009-06-17 JP JP2011519352A patent/JPWO2010146673A1/ja active Pending
- 2009-06-17 CN CN200980159919.2A patent/CN10280488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6-17 KR KR1020117029976A patent/KR10133586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6-17 EP EP09846166.8A patent/EP244528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6-17 WO PCT/JP2009/061034 patent/WO201014667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
- 2011-12-12 US US13/323,374 patent/US9774483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52275A (zh) * | 2015-07-31 | 2018-03-27 | 索尼公司 |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程序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
CN107852275B (zh) * | 2015-07-31 | 2020-10-23 | 索尼公司 |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45287A4 (en) | 2017-04-12 |
US20120082137A1 (en) | 2012-04-05 |
EP2445287A1 (en) | 2012-04-25 |
US9774483B2 (en) | 2017-09-26 |
CN102804885B (zh) | 2015-12-16 |
WO2010146673A1 (ja) | 2010-12-23 |
KR20120023793A (ko) | 2012-03-13 |
KR101335868B1 (ko) | 2013-12-02 |
JPWO2010146673A1 (ja) | 2012-1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04885A (zh) |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1064943B (zh) | 移动通讯系统基站间上行随机信道或共享信道的切换方法 | |
CN102088775B (zh) | 竞争资源的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1444133B (zh) | 断定上行链路同步参数的有效性 | |
US10021647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network | |
CN111817835B (zh) | 一种波束切换指示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7889263B (zh) | 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8340028B2 (en) | Mobile st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 |
CN101848485A (zh) | 一种指示终端上报测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139832A (zh) | 移动性测量方法及用户设备、演进网络基站 | |
CN102301786A (zh) | 电信方法及设备 | |
RU2770462C1 (ru) | Сигнал энергосбережения и разработка процедуры | |
CN104054296A (zh) | 具有对宏蜂窝小区最小干扰的短消息传输 | |
CN101370246A (zh) | 一种系统信息的广播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11328130B (zh) |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WO2014043105A1 (en) | Reuse of an idle paging slot of a frame in a machine-to-machine (m2m)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an) | |
CN101635998A (zh) | 无线电基站、移动站、无线电通信系统及无线电通信方法 | |
CN103327610B (zh) | 一种控制信道的资源信息的通知、确定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CN101873667A (zh) | 一种主载波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2170677B (zh) | 一种传输请求消息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KR102514738B1 (ko) | 디스커버리 시그널링, 관련된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관련된 무선 전자 장치를 위한 방법 | |
CN101651887B (zh) | 一种在切换过程中确定目标基站的方法 | |
CN114025380B (zh) | 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KR20230041050A (ko) | 페이징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8282797B (zh) | 非专用资源的调整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