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4689B - 测试网络通信链路 - Google Patents

测试网络通信链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4689B
CN102804689B CN201180008511.2A CN201180008511A CN102804689B CN 102804689 B CN102804689 B CN 102804689B CN 201180008511 A CN201180008511 A CN 201180008511A CN 102804689 B CN102804689 B CN 1028046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remote testing
local
testing devic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85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4689A (zh
Inventor
B·盖古勒
I·皮埃特
M·格勒尼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fo Inc
Original Assignee
Exf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fo Inc filed Critical Exf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04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4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4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4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用于双向地且独立地测试网络链路的方法和设备,采用链路(1105、1110、1115)的一端处的本地测试设备(1000)以及所述链路的相对的一端处的远程测试设备(1200)。本地测试设备将测试通信量传送到远程测试设备,该远程测试设备分析测试通信量以确定在本地到远程方向上的链路的特性。当正在进行分析时,也即当远程测试设备仍然在运行该测试且不中断该测试时,该远程测试设备将临时测试结果传送到本地测试设备。优选地,远程测试设备将测试通信量传送到本地测试设备,该本地测试设备分析该测试通信量以确定在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链路的特性。本地测试设备可以报告两个方向上的测试结果。该网络可以是有连接或无连接的网络。

Description

测试网络通信链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涉及提交于2010年2月5日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301,798且要求其优先权,该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方式纳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链路的方法和设备,且尤其适用于,但并非排他地,对基于分组的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公司以太网(CarrierEthernet)网络中的通信链路的测试。
背景技术
通信网络从基于时分复用(TDM)迁移到基于分组,使得适配用于测试这样的网络的方法和设备成为必需。
在基于分组的网络中,信息的传递并非基于几个通信信道的时间复用,而是基于分组的通信量的统计复用。为了将通信量数据从源地递送到目的地,网络单元依赖于在多层通信协议中建立的寻址方案,从而保证通信量数据得以递送。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头部,该头部包括一个使得具有具体消息的分组可以行进于单独的路径且在目的地处被重组的地址。迁移到基于分组的架构,意味着来自多个源的通信量数据可通过头地址而被区分,且不能通过检查不同的时隙来定位。这从测试和测量的角度来看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基于TDM的网络允许单端测试,其中测试数据在远端未做改变地仅仅“环回(loopback)”。但是,在基于分组的网络中,测试通信量或数据不能未做改变地仅仅环回。
许多专利申请都已经致力于这个课题。例如,美国专利7,085,238(McBeath)公开了在远端修改测试分组的头部信息,具体地是通过颠倒源地址和目的地地址的次序,使得测试分组可被返回到发端网络设备,由此使得它具有与在基于TDM的网络环回中可用的相同的测试能力。
US7,408,883(Deragon等人)以及相关的继续申请US2008/0304420(Deragon等人)均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基于分组的通信系统/网络中执行单端环回测试的测试设备和方法。此过程类似于在US7,085,238中所公开的,但是根据Deragon等人所公开的内容,他们的过程将颠倒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地址是诸如MAC地址的“二级”地址和/或诸如IP地址的“三级”地址。
然而,这些方法和设备均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因为通过在受测网络链路的一端处环回测试通信量而获得的测量值,将仅提供对该情形的局部视角。该测试可指示在往返期间在某处产生了一个问题,但却不能标识该问题是沿着前向路径还是沿着返回路径产生的。如今,一些网络是不对称的,因为一个网络方向上的特性不同于其相反方向上的特性,也即,下游方向和上游方向具有不同的特性。希望的是,能够在前向路径和返回路径的特性之间作出区分。
EXFO.Inc销售的PacketBlazerTMFTB-8510B以太网测试设备是一种能够在前向路径和返回路径的特性之间做出区分的工具。利用此测试设备,能够同时在两个方向上测试以太网电路,在路径的一端处使用本地测试设备,而在另一端处使用远程测试设备,其中本地测试设备至少部分地控制远程测试设备。因此,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都将测试通信量/数据传送到对方,且均分析从对方收到的测试通信量/数据。一旦测试已完成,则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将其对于在本地到远程方向上的测试结果传送给本地测试设备,而该本地测试设备将这些测试结果与它自身得到的对于在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尽管PacketBlazerTM代表了改进,但却不是完全令人满意,因为一些网络测试需要执行相对长的一段时间,例如24小时或更长。在这测试时段的一开始就变得明显的一些问题,可能会严重到足以有理由中止该测试而直到解决这些问题为止。使用上述的测试设备和方法直到漫长的测试时段结束为止才会揭示这样的问题,这导致了明显的时间浪费。
发明内容
作为待解决的目标或问题,本发明致力于:消除或至少减轻这些已知的测试设备和方法的局限和缺陷,或者至少提供一种替代方案。为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在网络链路一端处的本地测试设备将测试通信量传送到在该链路另一端处的远程测试设备。远程测试设备分析从本地测试设备接收的测试通信量,且与此同时,将临时测试结果传送给本地测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通信网络的链路中执行双向测试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本地测试设备,用于连接到所述链路的一端;以及,远程测试设备,用于连接到所述链路的相对的一端;其中,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可操作地经由所述链路将测试通信量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以及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可操作地分析所述测试通信量,且与此同时,经由所述链路将包括临时测试结果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此方面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通信网络的链路中执行双向测试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本地测试设备,用于连接到所述链路的本地端;以及,远程测试设备,用于连接到所述链路的远程端;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和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各自都可操作地在所述链路上传送和接收带内测试通信量,并且根据规定的测试规程分析所接收的测试通信量以获得测试结果;
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可操作地经由所述链路将包括测试管理信息的测试信息传送至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测试管理信息定义了待在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上执行的所述规定的测试规程,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将被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传送且被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接收;
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可操作地用于:接收所述测试管理信息;确定待在随后接收的来自所述本地测试设备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上执行的测试规程;以及,向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发送确认传送;
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可操作地检测所述确认传送,并且将进一步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进一步的测试信息包括一个头部,所述头部包含测试管理信息和用于测试在本地到远程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
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可操作地用于:接收所述进一步的测试信息和测试通信量;根据所述规定的测试规程分析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以及,当对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的分析正在进行时,将与对所接收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的分析有关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所述测试信息至少包括临时测试结果以及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所述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被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分析以测试在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
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一旦接收到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进一步的测试信息,则进一步地可操作地提取并分析所述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从而确定在所述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特性,检测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临时测试结果;并且
合并所述链路的两个方向上的测试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通信网络的链路中执行双向测试的方法,使用连接到所述链路的一端的本地测试设备以及连接到所述链路的相对的一端的远程测试设备,其中,所述本地测试设备被用于经由所述链路将测试通信量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以及所述远程测试设备被用于分析所述测试通信量,且与此同时,经由所述链路将包括临时测试结果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此第二方面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通信网络的通信链路中执行双向测试的方法,使用所述链路的本地端的本地测试设备以及所述链路的远程端的远程测试设备,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和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各自都能够在所述链路上传送和接收带内测试通信量,并且根据规定的测试规程分析所接收的测试通信量以获得测试结果,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处,经由所述链路将包括测试信息的测试数据传送至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测试信息定义了待在本地到远程测试数据上执行的所述规定的测试规程,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数据将被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传送且被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接收;
在远程测试设备处,接收所述测试数据,检测所述测试信息并确定待在随后接收的来自所述本地测试设备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上执行的所述测试规程,且向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发送确认传送;
在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处,检测所述确认传送,并且将进一步的测试数据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进一步的测试数据包括一个头部,所述头部包含测试管理信息和用于测试在本地到远程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
在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处,接收所述进一步的测试数据且根据所述规定的测试规程分析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且当对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的分析正在进行时,将包括头部的进一步的测试数据传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所述头部包含与对所接收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的分析有关的信息,所述信息至少包括临时测试结果以及用于测试在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
在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处,接收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进一步的测试数据,提取并分析所述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从而确定在所述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特性,检测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测试管理信息;并且
合并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上的所有测试结果。
这样的设备和方法有利地在测试仍然在运行时且在不中断该测试的前提下允许在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之间交换测试信息。
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可以报告其当前状态和临时测试结果。
根据下面的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仅通过实施例的方式)且结合附图,将更容易明了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目标、特征、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不同附图中的相同的或相应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
图1示出了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的示意图和逻辑图;
图2是示出如何在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在测试模式期间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流程图;
图4示出基于多层协议帧的一个测试管理和测试数据帧结构;
图5示出图4的测试管理帧的一个以太网测试帧中的测试管理头部的内容;以及
图6示出了在测试设备内和测试设备之间的主动测试管理和数据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执行对网络链路的双向测试,还独立地且基本并发地提供两个方向的结果。虽然该网络可以是基于分组的网络,且可以是不对称的,但这些实施方案也可应用于其他种类的网络。网络链路可以在相反方向上采用不同的物理路径,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双向测试”来表示测试设备可以基本并发地在两个方向上考核受测网络链路。通常,测试设备将使用专有的或标准化的测试方法(例如,RFC2544)且提供两个方向上的测试结果。不对称网络链路的一个实施例可以是数字用户线路(DSL)电路。在此类型的网络架构中,在下游方向(网络到用户)上的一些属性(例如,网络吞吐量)通常不同于上游方向(用户到网络)上的那些属性。
如图1中所示,指定为“本地”测试设备的第一测试设备1000,以及指定为“远程”测试设备的第二测试设备1200,被连接到受测网络1100(本文示为基于分组的网络)的通信链路1105、1110、1115中的相对端。为方便起见,所述通信链路被示为三个分立的平行路径,也即本地到远程方向路径1105,远程到本地方向路径1115,以及带内/测试中(in-band/intest)通信信道1110。如下文所描述,通信信道1110位于在测试设备1000和1200之间所传送的分组内。
本地测试设备1000和远程测试设备1200作为收发机运行,各自具有传送功能和接收功能。对于传送功能,本地测试设备1000包括本地生成引擎1005、多路复用器1010、传送(TX)网络接口1015以及测试/通信管理器1025。本地生成引擎1005生成测试通信量,多路复用器1010将所述测试通信量与来自测试/通信管理器1025的测试/通信管理信息相结合,并将已被多路复用的数据供应给传送(TX)网络接口1015,以便沿着网络链路在本地到远程方向1105上传送。类似地,远程测试设备1200具有远程生成引擎1235、测试/通信管理器1220、多路复用器1230和传送(TX)网络接口1225,该远程测试设备以类似方式执行,远程生成引擎1235生成测试通信量,多路复用器1230将所述测试通信量与来自测试/通信管理器1220的测试/通信管理信息相结合,并供应给传送(TX)网络接口1225,以便沿着网络链路在远程到本地方向1115上传送。
对于接收功能,本地测试设备1000具有本地分析引擎1030、通信多路分解器1030和接收机(RX)网络接口1035。接收机网络接口1035接收来自远程测试设备1200的远程到本地的传送,并将该传送供应到多路分解器1030,该多路分解器1030将测试管理信息从测试通信量中分离出来,并且将测试管理数据和测试通信量分别转发到测试通信管理器1025和本地分析引擎1030。类似地,远程测试设备1200具有远程分析引擎1215、通信多路分解器1210和接收机(RX)网络接口1205。接收机网络接口1205接收来自本地测试设备1000的本地到远程的传送,并将该传送供应到多路分解器1210,该多路分解器1210将测试管理信息从测试通信量中分离出来,并且将测试管理数据和测试通信量分别转发到测试通信管理器1220和远程分析引擎1215。
实际上,本地测试通信管理器1025和远程通信管理器1220的彼此通信是通过将测试管理信息插入经由网络接口1015/1225所发送的传输并且在另一端提取该信息。此通信在图1中表示为带内测试中通信信道1110,该通信信道1110分别将本地测试通信管理器1025和远程测试通信管理器1220互连。
在操作中,本地测试设备1000将具有比远程测试设备1200更多的功能,因为本地测试设备1000将被用于控制远程测试设备。具体地,本地测试设备1000将给远程测试设备1200提供测试管理信息,使远程测试设备能够执行所要求的双向测试中它自己的那部分,而且向本地测试设备通信的不仅有关于它自己的状态的信息,而且还有当测试仍在进行时的临时测试结果,之后是当测试结束时的最终测试结果。为此目的,本地测试设备1000具有一个报告引擎1020,该报告引擎1020接收来自测试/通信管理器1025和本地分析引擎1030的信息。报告引擎1020从本地分析引擎1030接收远程到本地方向1115的测试结果,并且从测试/通信管理器1025接收本地到远程方向1105的测试结果,且通过任何适合的物理装置诸如显示器件输出它们,如果需要则作比较。
应注意,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可以是相同的,且在测试开始之前被配置为本地(主)和远程(副),可能地是根据网络链路所处的位置,但是并非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用户是基于该用户所在的物理位置而定的。因此,在必要时将会复制图1中示出的各个模块、功能和信号流,以允许测试设备起到本地(主)或远程(副)的作用。
下面将另外参考图2到6来描述本地测试设备1000和远程测试设备1200执行对通信链路1105/1115的双向测试的操作。测试进行如下:
1.本地和远程测试设备配置
2.发现并连接到远程测试设备的方法
3.测试配置和执行
4.临时测试状态和结果
5.测试完成
1.本地和远程测试设备配置
为了让测试设备1000和1200连接到受测网络,它们各自的TX和RX接口1015、1035、1205和1225需要被配置为在该网络上通信。该具体配置将依赖于网络中所用的技术。对于基于分组的网络的情况,待配置的常用参数是:IP地址4210和4220、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4100和4110,以及VLAN(取决于网络实施方式,此参数可以是可选的)。对于测试设备的情况,物理端口特性以及MAC地址4400和4410可被修改以反映特定应用。对于物理接口,传送介质(是电气的还是光学的)、传送模式(半双工还是全双工)以及时钟模式,都是可被配置的参数。该配置的细节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因此将不在此详述。
在此通信方法中,不仅需要配置测试接口,还需要定义操作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是本地的或远程的测试模式。参见图2,对于每个测试设备来说,该方法的第一步骤是配置通信接口2005、2105。所述配置的大部分将是手动完成的,但一些项目可以是以已知方式得自测试设备的缺省项;例如,参数诸如IP地址可以通过网络(DHCP服务器)来配置。
一旦配置了通信接口,则测试模式被启用(本地测试模式2010或远程测试模式2110)。一旦测试模式被激活,则两个设备都将准备好被使用;本地测试设备将具有“未连接”2015的本地状态,而远程测试设备将处在“空闲(Free)”状态,意味着它可被连接(远程状态“空闲”2115)。
2.用于发现并且连接到远程测试设备的方法
该方法的下一个步骤是,发现该网络(或该网络中一部分)内的所有“空闲”的远程测试设备。本地测试设备1000发送“发现请求”2020到所有与该网络连接的远程设备。所有具有状态“空闲”的远程测试设备1200将返回一个其中带有它们的配置参数的“发现应答”2120。然后,本地测试设备1000将创建(2025)一个所有“空闲”远程测试设备的列表,从该列表中选择“空闲”远程测试设备来执行该测试。然后,该用户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激活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1110:从列表2030中选择一个特定的远程设备1200,或者手动输入(2035)远程设备1200的参数。连接请求2040将被从本地测试设备1000发送到所选择的远程测试设备1200,然后将建立通信信道2125、2210。然后,本地测试设备1000的状态将会是“已连接”2045,而远程测试设备1200的状态将会是“繁忙”2135。这个“繁忙”状态也将被报告给其他本地测试设备,所述其他本地测试设备将会尝试连接到所选择的远程测试设备1200,同时这个“繁忙”状态仍然受所述本地测试设备1000控制。
3.测试配置和执行
一旦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被连接,则用户可以进行一个测试。用于本地测试设备1000和远程测试设备1200的这些测试参数都是从本地测试设备1000配置的,如图3中3005处示出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当要执行RFC2544测试(吞吐量、突发脉冲、丢帧率和/或时延)时,测试配置参数可包括待要用于每次迭代的帧大小(64、128、256、512、1024、1280和/或1518字节)、测试计时器、迭代次数、测试准确度等。
在步骤3010、3105和3110中,远程测试配置被下载到远程测试设备1200,并且被应用。测试参数的应用是由远程测试/通信管理器(TCM)1220执行。TCM1220将:配置远程分析引擎1215,以便在远程测试设备1200处分析所接收的数据;配置远程生成引擎1235,从而经由其传送网络接口1225将测试数据发送到本地测试设备1000;以及,使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过程同步。这个同步是必要的,从而使得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在执行一系列测试(诸如在RFC2544实施例中所描绘的那些)时使用相同的测试配置。
测试设备现在准备好开始测试。从本地测试设备1000起,对两个测试设备3015、3115开始测试,测试状态和中间结果3120从远程测试设备传递回本地测试设备且显示3020。此信息传递是在测试仍然进行时发生的,且不会中断正在运行的测试。因此,在测试结束之前,临时测试结果对于本地测试设备1000是可获得的,且可被报告,例如,被显示。然后,用户就有干预的选项,以中止或修改该测试,或者根据临时测试结果行动。
4.临时测试状态和结果
再次参见图1,测试和通信管理器1025、1220使用带内测试中通信信道1110,以将信息从本地测试设备传递到远程测试设备。反向的路径也存在于远程测试设备和本地测试设备之间,用于将信息从远程测试设备传递到本地测试设备。管理信息被发送到通信多路复用功能元件1010,该功能元件1010将会把管理信息加到测试通信量中。如果无测试通信量正在被发送(配置阶段),则管理通信量将会被“照原来样子”发送。然后,其中带有管理信息的测试通信量将被发送到传送(TX)网络接口1015,从而经由受测电路1105、1115而被发送到远程测试设备1200。(应理解,在一些基于分组的系统中,“受测电路”可能看起来是一条离散的物理路径,但实际上却会是一条虚拟电路,根据需要,所述虚拟电路包括所分配的物理电路。)
在接收机(RX)网络接口1205处,信息被多路分解1210,且管理信息将被发送到测试和通信管理器1220。然后,测试通信量将被发送到远程分析引擎1215。在远程分析引擎1215处,测试通信量将被分析,且测试结果和状态将被保持。测试通信量信息的剩余部分不需要在测试中被保存或重新使用,且因此可被丢弃。测试结果和状态将被发送到远程测试通信管理器1220,从而被通信回至本地测试设备1000的测试和通信管理器1025。又一次,此管理信息将与由远程生成引擎1235所生成的测试通信量被多路复用1230,并且被发送到传输网络接口1225。
一旦以太网测试帧到达本地测试设备接收机(RX)网络接口1035,则测试通信量和管理信息将被多路分解1030。在管理信息内包括的测试结果和状态将被发送到本地测试和通信管理器1025,且最终被传送到本地报告引擎1020。在以太网测试帧内找到的测试通信量将被发送到本地分析引擎1030。然后,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结果和状态将被发送给报告引擎1020。
图4和图5提供了用于建立以太网测试帧的一个封装过程的视图。图4提供了需要为待从一个测试设备传送到另一测试设备的以太网测试帧配置或填充所有不同的层的详细视图。图4代表开放系统互连(OSI)七层协议栈的简化版本。图4反映出如下事实,在标准中定义的一些层在实际部署中却不被使用。
应用层位于协议栈的顶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应用层包括测试管理头部4000和测试通信量4010。测试通信量可以是伪随机比特序列(PRBS)或重复的十六进制值。因为所有不同的层均被封装到更低层的有效载荷内,所以测试管理头部和测试通信量将会变成TCP/UDP层(也称为传输层)的有效载荷。作为此层的一部分,存在多个字段被编组到一起以形成传输头部。图4示出了传输头部的一个概略化版本,该传输头部由源端口4100、目的地端口4110,以及剩余部分TCP/UDP头部4120组成。添加传输数据字段4130形成一个完整的传输段。此传输段将被放置在下层的有效载荷内。在基于分组的网络中,该下层就是网络层,也被称为IP层。又一次,此层由多个字段组成。为了说明的简便,图4示出了IP源地址4210、IP目的地地址4220,以及剩余部分IP头部4200。添加所述TCP/UDP层信息4230形成一个完整的IP分组。
在以太网测试帧可在网络上传送以前而需要形成的最后一层是数据链路层,也称为以太网层。此层包括下列字段:MAC目的地地址4400、MAC源地址4410、类型字段4420、较高层信息字段4430以及帧校验序列(FCS)4440。较高层信息字段基本上是包括所有较高层协议的已封装的IP分组。FCS被用来验证以太网帧的完整性,且有时被称为以太网尾部(trailer)。由于所有信息都被包括在以太网测试帧中,所以现在可以进行从本地测试设备到远程测试设备的通信,并且测试网络。
图5更详细地图解了图4中所示的(4000)测试管理头部5230,它被用于在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之间传递测试信息。通常从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所发送的信息是配置和测试管理命令(开始/停止测试、保持活动(keepalive)消息等)。当将信息从远程测试设备传递到本地测试设备时,该信息主要是测试状态和临时测试结果或最终测试结果。测试管理头部由多个字段组成。第一个字段是标识符字段5300,用于辨别此头部是一个测试管理字段。该字段是有用的,因为它将此测试应用与能在TCP/UDP传输层上运行的其他应用区分开。
第二字段是版本字段5310,它允许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1000/1200保证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软件可互相协作。下一个字段是通信量ID5320。此字段基于每个受测服务而使每个结果隔离。控制信息字段5330提供了如下机制:将测试管理头部用作配置工具、中间状态和结果传输字段,或最终测试结果状态和结果传输字段。该信息字段5340向该控制信息字段提供有效载荷。此字段5340被用于在测试设备之间逻辑地传递信息。最后,在不是所有的配置或状态和测试结果都能放入一个信息字段中时,带内控制/长度字段5350将提供一种方式来延长该信息字段。此字段还被用于开始或停止在远程测试设备处的测试。
测试管理头部与测试通信量结合使用,以填入在传输分组内找到的应用有效载荷。此测试层将被封装在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段内。下一步骤是将此段封装在网际协议(IP)分组内,最终封装在以太网帧内。然后此以太网帧经由受测网络电路被传送,且被其他的测试设备接收。
当在本地测试设备1000处接收到其中带有管理信息的测试通信量时,它将被多路分解为待被通信到测试通信管理器的管理信息和待被发送到本地分析引擎的测试通信量。在本地测试和通信管理器1025处,来自远程测试设备的结果和状态将被显示,且被发送到报告引擎用于最终报告。
5.测试完成
如图3和6中所示,一旦测试被完成3025、6230(或是手动地,或是由于在测试配置中所配置的计时器),则最终的测试结果和状态从远程测试设备传递回至本地测试设备3125、6330。来自本地分析引擎和远程分析引擎的结果将被组合3030、6240并被显示3035、6250。此外,将用完整的测试信息、状态和结果来创建报告。
参考图6,这是本地测试设备和远程测试设备之间的传送过程的更详细的视图,结合了通信量信息流和测试管理信息流的视图,将会看到,一旦测试在本地测试设备开始3015,则在步骤6205,“开始”消息被发送到远程测试设备3115,这在步骤6305开始。在本地测试设备处,一旦开始测试,则步骤6010开始将管理信息在测试管理头部内传送到远程测试设备。在步骤6110,测试通信量被添加到管理信息,而在步骤6210其中带有测试管理头部和测试通信量的以太网测试帧被传送到远程测试设备。
一旦以太网测试帧到达远程测试设备,则通信量将被缓存,且被多路分解(6310)。测试通信量将被远程分析引擎分析6410。所接收的测试结果和状态将被分析引擎创建6510,且将被发送到远程测试和通信管理(TCM)。TCM将缓存该信息并且将它发送回本地测试设备6520。该信息将被放置在测试管理头部内,且测试通信量将被添加6420。所形成的有效载荷将被放置在以太网测试帧内,且发送给本地测试设备6320。一旦以太网测试帧被本地测试设备1000接收6220,则测试管理头部和测试通信量将被多路分解,且测试通信量将被本地分析引擎分析6120,而测试结果和状态将被创建6020。来自本地到远程方向和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有结果都将被组合并被显示6240、6250。
在先前已知的测试方法中,仅当测试为闲(idle)时,测试信息的交换才是可能的,这意味着除非两个设备处于多个测试之间,或测试已经完成,否则将没有测试通信量。假如测试要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执行,例如24小时的测试,则本地用户将仅会在测试结束时知道测试状态和结果。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当测试仍在运行时通信测试信息)的一个优势在于,本地用户可以对在远程测试设备上测量的远程状态和中间结果进行实时的观察。从而,可以中止或修改测试而无需浪费时间等测试结束再作决定。例如,如果当测试只是部分完成时,远程测试设备检测到一个关键的测试需求还未被满足,例如,误码率已经超过了一个预设水平,则该远程测试设备可以将此信息作为一个临时测试结果(连同测试状态“仍然在运行”)返回,使得本地测试设备处的操作员可以决定是否中止该测试,也即,不等待更完整的测试结果,该更完整的测试结果可能会提供更多量化信息,诸如实际的总误码率以及错误在哪里发生。
在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中,这些功能是在运行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片上管理处理器上的软件实现的。FPGA将进行需要是线路速率的操作,而其他功能可以通过片上处理器来执行。
为简便起见,上面对优选实施方案的说明只使用了一个逻辑连接。然而,应理解,本地测试设备可以通过多个网络链路连接到多个远程测试设备。因此,在使用以太网技术的网络中,可以让多个站点(或者,在该实例中是测试设备)经过长距离而连接到一起。
工业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方案可用于在基于分组的网络中测试链路,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网络,而是还可应用于非基于分组的通信网络。例如,测试/通信管理器头部可被添加在SONET或SDH信号的测试有效载荷或未使用的超载字节中,并且经由网络传送。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和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但应该清楚地理解这只是描述和举例而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仅由下文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20)

1.用于在通信网络的链路中执行双向测试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本地测试设备(1000),用于连接到所述链路(1105、1110、1115)的一端;以及,远程测试设备(1200),用于连接到所述链路的相对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可操作地经由所述链路将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以及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可操作地分析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且与此同时,经由所述链路将包括临时测试结果和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以供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分析,其中所述临时测试结果被包括在一个测试管理头部内,同时所述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是有效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可操作地经由所述链路将测试管理信息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测试管理信息定义了待被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发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的测试通信量,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可操作地分析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测试通信量以确定在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测试信息还包括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当前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包括分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测试结果包括如下一个指示:一个关键需求已经不被满足。
6.用于在通信网络的链路中执行双向测试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本地测试设备(1000),用于连接到所述链路(1105、1110、1115)的本地端;以及,远程测试设备(1200),用于连接到所述链路的远程端;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和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各自都可操作地在所述链路上传送和接收带内测试通信量,并且根据规定的测试规程分析所接收的测试通信量以获得测试结果;
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可操作地经由所述链路将包括测试管理信息的测试信息传送至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测试管理信息定义了待在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上执行的所述规定的测试规程,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将被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传送且被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接收;
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可操作地用于:接收所述测试管理信息;确定待在随后接收的来自所述本地测试设备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上执行的测试规程;以及,向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发送确认传送;
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可操作地检测所述确认传送,并且将进一步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进一步的测试信息包括一个头部,所述头部包含测试管理信息和用于测试在本地到远程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
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可操作地用于:接收所述进一步的测试信息和测试通信量;根据所述规定的测试规程分析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以及,当对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的分析正在进行时,将与对所接收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的分析有关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所述测试信息至少包括临时测试结果以及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所述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被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分析以测试在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
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一旦接收到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进一步的测试信息,则进一步地可操作地提取并分析所述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从而确定在所述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特性,检测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临时测试结果;并且
合并所述链路的两个方向上的测试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测试信息还包括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当前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和所述远程测试设备交换传送,所述传送包括具有所述测试信息的头部和具有所述测试通信量的有效载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包括分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测试结果包括如下一个指示:一个关键需求已经不被满足。
11.用于在通信网络的链路中执行双向测试的方法,使用连接到所述链路(1105、1110、1115)的一端的本地测试设备(1000)以及连接到所述链路的相对的一端的远程测试设备(1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测试设备被用于经由所述链路将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以及所述远程测试设备被用于分析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且与此同时,经由所述链路将包括临时测试结果和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以供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分析,其中所述临时测试结果被包括在一个测试管理头部内,同时所述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是有效载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测试设备被用于经由所述链路将测试管理信息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测试管理信息定义了待被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发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的测试通信量,所述本地测试设备被用于分析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测试通信量以确定在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特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测试信息还包括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当前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包括分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测试结果包括如下一个指示:一个关键需求已经不被满足。
16.用于在通信网络的链路中执行双向测试的方法,使用所述链路(1105、1110、1115)的本地端的本地测试设备(1000)以及所述链路的远程端的远程测试设备(1200),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和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各自都能够在所述链路上传送和接收带内测试通信量,并且根据规定的测试规程分析所接收的测试通信量以获得测试结果,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处,经由所述链路将包括测试管理信息的测试信息传送至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测试管理信息定义了待在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上执行的所述规定的测试规程,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将被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传送且被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接收;
在远程测试设备处,接收所述测试管理信息,确定待在随后接收的来自所述本地测试设备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上执行的测试规程,并且向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发送确认传送;
在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处,检测所述确认传送,并且将进一步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远程测试设备,所述进一步的测试信息包括一个头部,所述头部包含测试管理信息和用于测试在本地到远程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
在所述远程测试设备处,接收所述进一步的测试信息和测试通信量,根据所述规定的测试规程分析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且当对所述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的分析正在进行时,将与对所接收的本地到远程测试通信量的分析有关的测试信息传送到所述本地测试设备,所述信息至少包括临时测试结果以及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所述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用于由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分析以测试在所述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
在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处,接收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进一步的测试信息,提取并分析所述远程到本地测试通信量,从而确定在所述远程到本地方向上的所述链路的特性,检测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临时测试结果;并且
合并所述本地测试设备上的所有测试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所述测试信息还包括所述远程测试设备的当前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测试设备和所述远程测试设备被用于交换传送,所述传送包括具有所述测试信息的头部和具有所述测试通信量的有效载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包括分组。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测试结果包括如下一个指示:一个关键需求已经不被满足。
CN201180008511.2A 2010-02-05 2011-02-04 测试网络通信链路 Active CN1028046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0179810P 2010-02-05 2010-02-05
US61/301,798 2010-02-05
PCT/CA2011/000131 WO2011094851A1 (en) 2010-02-05 2011-02-04 Test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lin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4689A CN102804689A (zh) 2012-11-28
CN102804689B true CN102804689B (zh) 2016-04-27

Family

ID=44354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8511.2A Active CN102804689B (zh) 2010-02-05 2011-02-04 测试网络通信链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32206B2 (zh)
EP (1) EP2532120B1 (zh)
JP (1) JP5823983B2 (zh)
CN (1) CN102804689B (zh)
WO (1) WO20110948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9705A (ja) * 2013-03-13 2014-09-25 Hitachi Ltd プロトコル試験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20160063381A (ko) * 2013-09-30 2016-06-03 엠티에스 시스템즈 코포레이숀 시험 장치를 모니터링하는 원격 컴퓨팅 장치를 위한 모바일 애플리케이션 인터랙티브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EP2882141A1 (en) 2013-12-04 2015-06-10 Exfo Inc. Network test system
CN104639390B (zh) * 2014-12-31 2019-05-17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5183482A (zh) * 2015-09-23 2015-12-23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仿真开发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7690165A (zh) * 2016-08-05 2018-02-1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基站、中继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13965950A (zh) * 2021-09-30 2022-01-2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支持远程无线通信链路测试的虚实协同平台
CN114338474A (zh) * 2021-12-27 2022-04-12 南京创通微新通信有限公司 空口链路免仪表测试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2573A (zh) * 2006-03-02 2006-09-13 苏州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多路射频回传监测信号远程选通系统
CN101490920A (zh) * 2006-06-01 2009-07-22 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自测试和远程通告能力的gfci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5238B2 (en) * 2003-12-11 2006-08-01 Spirent Communications Of Rockville, Inc. Smartjack for fault-testing network segments on Ethernet and other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architectures
US7408883B2 (en) 2004-09-01 2008-08-05 Nettest,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loopback tes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179152A1 (en) 2005-01-31 2006-08-10 Broadcom Corporation In-band access of management registers
US7525922B2 (en) * 2005-04-01 2009-04-28 Cisco Technology, Inc. Duplex mismatch testing
US7668107B2 (en) * 2006-03-22 2010-02-23 Marvell Israel (M.I.S.L.) Lt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testing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 a network device
EP1853003B1 (en) 2006-05-02 2011-02-02 Acterna Fran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data network segment
JP4992482B2 (ja) 2007-03-09 2012-08-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試験装置
WO2008126179A1 (ja) * 2007-03-15 2008-10-23 Fujitsu Limited ネットワーク検証システム
DE102007054648B4 (de) * 2007-11-15 2010-07-29 Siemens Ag Fehler-Identifikation in einem rechner-basierten Netzwerk
JP2009253475A (ja) 2008-04-02 2009-10-29 Fujitsu Telecom Networks Ltd 伝送装置、ネットワーク監視装置、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故障診断方法
US20090287816A1 (en) * 2008-05-14 2009-11-19 Trapeze Networks, Inc. Link layer throughput testing
US9210050B2 (en) * 2009-07-09 2015-12-08 Centurylin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testing vector and associated performance map
US8649271B2 (en) * 2010-01-25 2014-02-11 Ixia Testing network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2573A (zh) * 2006-03-02 2006-09-13 苏州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多路射频回传监测信号远程选通系统
CN101490920A (zh) * 2006-06-01 2009-07-22 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自测试和远程通告能力的gfci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07666A1 (en) 2012-12-06
CN102804689A (zh) 2012-11-28
JP5823983B2 (ja) 2015-11-25
WO2011094851A1 (en) 2011-08-11
EP2532120A4 (en) 2015-07-08
JP2013519261A (ja) 2013-05-23
EP2532120B1 (en) 2016-07-06
EP2532120A1 (en) 2012-12-12
US9432206B2 (en) 2016-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4689B (zh) 测试网络通信链路
US8649271B2 (en) Testing network equipment
KR101491260B1 (ko) 자동차용 ecu 다중 진단 시스템 및 방법
EP2398188B1 (en) Method of Remote Active Testing of a Device or Network
US9438503B2 (en) Network services testing with pluggable transceivers
KR101133800B1 (ko) Ic 아키텍처 재구성 방법, 아키텍처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네트워크
US7908130B2 (en) Modelling aggregate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traffic behaviour with feedback containing packet loss information
JP2004032725A (ja)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の試験装置
AU2014318570A1 (en) Self-healing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to achieve lower latency
CN105515816B (zh) 检测层次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812797B (zh) 传输数据分组的方法及发送和接收数据分组的通信模块
CN110034978A (zh) 一种测试网络设备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17687A (zh) 一种报文发送与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07011583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op-back and continue in packet-based network
MXPA05011578A (es) Mensajeria por eco que verifica la via de distribucion de red basada por servicio.
CN100488117C (zh) 一种电信设备自动获取拓扑关系的方法
CN1581876B (zh) 用于路由器自动配置的网络业务量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7835109B (zh) 一种测试软件定义的分组传送网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25569B (zh) 点到点的远端环回测试方法及系统及装置
CN101611393A (zh) 伪线仿真的性能监视
CN100484062C (zh) 检验基于服务网络分布路径的操作维护管理回送消息传送
CN117459435A (zh) 聚合捆绑链路质量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WO2014047359A1 (en) Network services testing with pluggable transceivers
Chathnath Challenges in testing resilient packet ring
CN117081970A (zh) 以太网物理层外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