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0842A -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00842A CN102800842A CN2012103108057A CN201210310805A CN102800842A CN 102800842 A CN102800842 A CN 102800842A CN 2012103108057 A CN2012103108057 A CN 2012103108057A CN 201210310805 A CN201210310805 A CN 201210310805A CN 102800842 A CN102800842 A CN 1028008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t
- ion battery
- coating layer
- negative plate
- pole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和外壳,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一涂覆层和第二涂覆层,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分别涂覆于所述负极片两面,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是间断涂覆,中间留有间隙,涂覆材料包括碳材料和添加剂,所述第一涂覆层涂覆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层涂覆长度,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所述负极片依次叠加卷绕在一起放入到所述外壳中,其中所述负极片的第一涂覆层与所述隔膜相邻。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采用了裸露铜箔包尾的结构,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能避免热量局部聚积而造成的起火、爆炸事故,有效保证了使用上的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能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一般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在结构上主要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电解液和外壳。将石墨和其他添加剂混合在水中均匀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悬浊液,将悬浊液均匀涂覆在集流体铜箔上,干燥并裁剪成需要的尺寸得到负极片,再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依次叠加卷绕在一起,形成圆柱体,称为卷芯,将得到的卷芯装入到外壳,并注入电解液,密封即得到了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主要是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移动工作的,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中,此时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通常情况下,与外壳相接触的最外层负极片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不参与电极的化学反应,造成了石墨或近似石墨结构的碳材料的浪费,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同时锂离子电池外壳遭到破坏时,容易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利用电池空间、安全性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和外壳,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一涂覆层和第二涂覆层,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分别涂覆于所述负极片两面,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是间断涂覆,中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的涂覆材料包括碳材料和添加剂,所述第一涂覆层涂覆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层涂覆长度,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所述负极片依次叠加卷绕在一起形成电池卷芯,所述电池卷芯放入到所述外壳中,其中所述负极片的第一涂覆层与所述隔膜相邻。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覆层与所述第二涂覆层的长度差等于所述电池卷芯横截面所在圆的周长。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包括导电剂、黏结剂和增稠剂。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涂覆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碳材料 92-98%,导电剂 0.5-4.5%,黏结剂 0.5-5%,增稠剂 0.5-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新型锂离子电池,采用了裸露铜箔包尾的结构,多余出来的石墨可均匀涂覆到所述负极片的其他位置,有效利用了石墨材料,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当锂离子电池受到外界破坏时,紧邻所述外壳的负极片和正极片最先被导通到外壳,相当于变成了外部短路,金属之间的接触电阻小、热传递快,避免了热量局部聚积而造成的起火、爆炸事故,有效保证了锂离子电池使用上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负极片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负极片,2、第一涂覆层,3、第二涂覆层,4、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1和外壳。所述负极片1包括第一涂覆层2和第二涂覆层3,所述第一涂覆层2和所述第二涂覆层3分别涂覆于所述负极片1两面。所述第一涂覆层2和所述第二涂覆层3是间断涂覆,中间留有间隙4,所述间隙4用于连接所述外壳上的负极端。
所述第一涂覆层2和所述第二涂覆层3一般采用涂覆材料涂覆,所述涂覆材料包括碳材料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导电剂、黏结剂和增稠剂,所述涂覆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碳材料 92-98%,导电剂 0.5-4.5%,黏结剂 0.5-5%,增稠剂 0.5-4.5%。
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所述负极片1依次叠加卷绕在一起形成电池卷芯,所述电池卷芯放入到所述外壳中,其中所述负极片1的第一涂覆层2与所述隔膜相邻,所述正极片采用铝箔,所述负极片1采用铜箔。所述负极片1不涂覆石墨的部分即裸露的铜箔与所述外壳相邻,不参与电极的化学反应。
所述第一涂覆层2涂覆长度比所述第二涂覆层涂覆3长度长,最优的长度选择是,所述第一涂覆层2与所述第二涂覆层3的长度差是所述电池卷芯横截面所在圆的周长。
本发明揭示的新型锂离子电池,采用了裸露铜箔包尾的结构,减少了石墨在所述负极片上的涂覆,多于出来的石墨可均匀涂覆到所述负极片的其他位置,有效利用了石墨材料,且余出来的空间可增加参与化学反应的电解质的量,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当锂离子电池受到外界的针刺、挤压、重物冲击、短路等破坏时,紧邻所述外壳的负极片和正极片最先被导通到外壳,相当于变成了外部短路,金属之间的接触电阻小、热传递快,避免了热量局部聚积而造成的起火、爆炸事故,有效保证了锂离子电池使用上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和外壳,所述负极片包括第一涂覆层和第二涂覆层,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分别涂覆于所述负极片两面,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是间断涂覆,中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的涂覆材料包括碳材料和添加剂,所述第一涂覆层涂覆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层涂覆长度,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所述负极片依次叠加卷绕在一起形成电池卷芯,所述电池卷芯放入到所述外壳中,其中所述负极片的第一涂覆层与所述隔膜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层与所述第二涂覆层的长度差等于所述电池卷芯横截面所在圆的周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括导电剂、黏结剂和增稠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材料包括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碳材料 92-98%,导电剂 0.5-4.5%,黏结剂 0.5-5%,增稠剂 0.5-4.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108057A CN102800842A (zh) | 2012-08-29 | 2012-08-29 |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108057A CN102800842A (zh) | 2012-08-29 | 2012-08-29 |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00842A true CN102800842A (zh) | 2012-11-28 |
Family
ID=47199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108057A Pending CN102800842A (zh) | 2012-08-29 | 2012-08-29 |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00842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79602A (zh) * | 2014-02-13 | 2014-05-07 | 东莞市安德丰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CN104167553A (zh) * | 2014-06-19 | 2014-11-26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一种方形卷绕式电池极片及其制作工艺 |
CN107256971A (zh) * | 2017-05-23 | 2017-10-17 | 马鞍山活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软包三元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490493A (zh) * | 2021-01-19 | 2021-03-12 | 郭彬彬 | 一种安全型方形金属壳锂离子电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4685A (zh) * | 2007-10-26 | 2008-05-07 | 中南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或负极极片及其涂布方法 |
CN101212039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以及电极片芯和二次电池 |
CN102315425A (zh) * | 2011-06-13 | 2012-01-1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负极片制作方法 |
CN102334216A (zh) * | 2008-12-19 | 2012-01-25 | 株式会社Lg化学 | 高功率锂二次电池 |
US20120208055A1 (en) * | 2011-02-11 | 2012-08-16 | Samsung Sdi Co., Ltd. |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
-
2012
- 2012-08-29 CN CN2012103108057A patent/CN10280084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2039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以及电极片芯和二次电池 |
CN101174685A (zh) * | 2007-10-26 | 2008-05-07 | 中南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或负极极片及其涂布方法 |
CN102334216A (zh) * | 2008-12-19 | 2012-01-25 | 株式会社Lg化学 | 高功率锂二次电池 |
US20120208055A1 (en) * | 2011-02-11 | 2012-08-16 | Samsung Sdi Co., Ltd. |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
CN102315425A (zh) * | 2011-06-13 | 2012-01-1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负极片制作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79602A (zh) * | 2014-02-13 | 2014-05-07 | 东莞市安德丰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CN104167553A (zh) * | 2014-06-19 | 2014-11-26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一种方形卷绕式电池极片及其制作工艺 |
CN104167553B (zh) * | 2014-06-19 | 2016-08-17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方形卷绕式电池极片及其制作工艺 |
CN107256971A (zh) * | 2017-05-23 | 2017-10-17 | 马鞍山活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软包三元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490493A (zh) * | 2021-01-19 | 2021-03-12 | 郭彬彬 | 一种安全型方形金属壳锂离子电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93773B (zh) | 电池 | |
CN107305942B (zh) | 一种卷绕式负极片以及设有该负极片的电芯及锂浆料电池 | |
WO2008096834A1 (ja) | 予備ドープ前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製造方法 | |
CN101593849A (zh) | 一种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742717B (zh) | 一种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 | |
CN207542313U (zh) | 电极构件、电极组件和充电电池 | |
CN102800842A (zh) |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 | |
CN106469821A (zh) | 一种半流态锂液流电池 | |
JPWO2021060414A1 (ja) |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 |
CN209571500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
CN201536135U (zh) | 一种锂电池 | |
CN102694202A (zh) | 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 | |
CN105390298B (zh) |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 |
CN204947011U (zh) | 一种负极片及使用其的圆柱锂离子电池 | |
CN108428564A (zh) |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用负极片的制备方法 | |
CN202695639U (zh) | 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 | |
CN104332587B (zh) | 一种铝合金电极的结构及制造方法 | |
KR102568421B1 (ko) | 막전극접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아연-브롬 슈퍼커패터리 | |
CN202797162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 | |
CN207320260U (zh) | 一种磷酸铁锂电芯 | |
CN104246941A (zh) | 电极材料及采用该电极材料的电容器和二次电池 | |
CN202495524U (zh) | 一种异形锂离子电池 | |
CN202888339U (zh) |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的电芯结构 | |
CN203013867U (zh) | 一种陶瓷隔膜锂离子电池 | |
CN208781948U (zh) | 一种由两种微孔集电极组合应用的二次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