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0658B - 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0658B
CN102790658B CN201210241552.2A CN201210241552A CN102790658B CN 102790658 B CN102790658 B CN 102790658B CN 201210241552 A CN201210241552 A CN 201210241552A CN 102790658 B CN102790658 B CN 102790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relay
sigma
signal
rel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15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0658A (zh
Inventor
秦熠
张萌
黄剑
骆喆
罗汉文
俞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4155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0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0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0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0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06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源端向中继发射训练序列,中继进行后向信道估计处理,得到源端与中继间的估计信道;中继端根据后向信道信息迭代计算源端和中继端的功率分配,以及中继端预编码;中继端将前向信道信息、功率分配方案以及预编码方案反馈给源端;源端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后同时发射给中继;中继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预处理后广播给源端;源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干扰去除和检测处理,得到相互之间需要传输的信息。本发明采用双向中继的信息传输模式,考虑不受信任的中继端,设计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功率分配,并且在中继端使用预编码处理方案,提高了系统安全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无线通信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基于安全速率的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系统容量和抵抗障碍物影响,当今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中继技术,并且成为了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项目)LTE—A(Long Term Evolation-Advanced,长期演进—高级)标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中继方式主要有DF(Decode-and-Forward,解码转发)、AF(Amplify-and-Forward,放大转发)和CF(Compress-and-Forward,压缩转发)等。其中采用AF方式时,中继端不需要进行解码等操作,而只进行一定的预编码操作即可将信号发射,因此实现复杂度相对较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传统的中继系统中,两源端需要通过中继信息互传,需要4个时隙。而双向中继系统则只需要2个时隙,因此,采用双向中继系统可以提高一倍的系统容量。在双向中继系统中,有时会存在一些窃听者,他们通过接收用系统泄漏的信号获得源端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源端的速率与窃听者的窃听速率差值被定义为安全速率。通过设计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速率,已被广泛研究。其中的一种情况为窃听者没有无线接收装置,只可以从某些不受信任的中继处获得中继接收的信号,通过将这些信号获得源端数据。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多中继的分集、空间复用等优点,需要进一步地设计源端和中继端的信号处理方法。
经对现有文献检索发现,Wang,H.-M.;Yin,Q.;Xia,X.-G.“DistributedBeamforming for Physical-Layer Security of Two-Way Relay Networks”,In IEEESignal Processing,vol.60,no,7,pp.3532-3545,2012(“双向中继系统中基于物理层安全性的分布式波束成形设计”,IEEE信号处理,第7期,第60卷,2012),该文章的窃听者可接收无线信号,但无法从中继获得数据。并且该文作者只给出了两种简化的优化设计方案,这两种方案都无法解决窃听者可以获得中继接收的信号的情况下的安全速率优化问题。
又经检索发现,Jing Huang;Swindlehurst,A.L.,“Robust Secure Transmission inMISO Channels Based on Worst-Case Optimization”,In IEEE Signal Processing,vol.60,no.4,pp.1696-1707,2012(“基于最差情况的MISO信道安全传输最优化的鲁棒性设计”,IEEE信号处理,第4期,第60卷,2012),该文章考虑MISO信道的安全速率问题,窃听者可以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引入帮助者干扰窃听者。通过预编码和功率分配的设计,实现最大化安全速率。该方案无法解决双向中继系统中窃听者可以获得中继接收信号的情况下的安全速率优化问题。
经检索还发现,Cheol Jeong;Il-Min Kim;Dong In Kim;,"Joint SecureBeamforming Design at the Source and the Relay for an Amplify-and-ForwardMIMO Untrusted Relay System,"IEEE Signal Processing,vol.60,no.1,pp.310-325,2012(“AF MIMO非受信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安全波束成形设计”,IEEE信号处理,第1期,第60卷,2012),该文章认为有直传链路的单向中继系统中中继为不受信任的,通过联合设计源端和中继端的预编码方案,达到最大化系统安全速率的目的。该方案仅适用于有直传链路的单向中继,无法解决无直传链路的双向中继系统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针对窃听者没有无线接收装置,只可以从某些不受信任的中继处获得中继接收的信号的情况,提供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的源端和中继端信号处理方法。系统为多中继的双向中继系统,源端和中继均为单天线。本发明以最大化系统安全速率为目标,联合设计了源端和中继端的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多中继双向中继系统的优点,能有效改善系统的比特误码率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第一源端向中继发射训练序列中继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后向信道估计,得到第一源端和中继间的后向信道f,同时第二源端向中继发射训练序列中继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后向信道估计,得到第二源端和中继间的后向信道g;
第二步,中继根据所有的信道信息迭代计算第一源端的发射功率P1、第二源端的发射功率P2、所有中继的预编码矢量w;
第三步,采用时分双工方式,前向信道为后向信道的转置,中继将前向信道信息fT第一源端的功率P1以及中继预编码矢量w反馈给第一源端,中继再将前向信道信息gT,第二源端的功率P2以及中继预编码矢量w反馈给第二源端;
第四步,第一源端预发射信号s1进行调制处理,得到发射信号x1,并将x1发射给中继,同时第二源端对预发射信号s2进行调制处理,得到发射信号x2,并将x2发射给中继;
第五步,中继对接收到的信号yr进行线性处理,得到信号并将广播给第一源端和第二源端;
第六步,第一源端接收到信号y1,将y1中第一源端的干扰去除得到并对其进行检测处理,得到信号并解调得到同时,第二源端接收到信号y2,将y2中第二源端的干扰去除得到并对其进行检测处理,得到信号并解调得到
所述第一步中的后向信道估计处理方法是:
f 1 ρ τ 1 x 1 s 1 * ( 1 ρ τ 1 + s 1 s 1 * ) - 1
g = 1 ρ τ 2 x 2 s 2 * ( 1 ρ τ 2 + s 2 s 2 * ) - 1
其中:ρτ1是训练序列s1的信噪比,ρτ2是训练序列s2的信噪比,s1,s2∈C1×1,x1∈CN×1和x2∈CN×1是中继接收到的信号,N是中继的天线数。
所述第二步中的迭代计算具体是:
引入变量P3,给定P1,P2,P3和w的初始值。满足源端中继端总功率限制:
P 1 + P 2 + P 3 ( P 1 w H ff H w + P 2 w H gg H w + σ r 2 w H w ) = P
其中P为系统总功率,为中继端接收噪声功率。其中表示共轭转置
迭代一:根据已知的P1,P2,P3计算w。
采用外点法求解预编码矢量w,具体步骤如下:
计算下一步方向
d = ( W ^ A W B + W ^ B W A ) W C W D - ( W ^ D W C + W ^ C W D ) W A W B ( W C W D ) 2 - 2 σ W ^ L ( W L - σ r 2 - P + P 1 + P 2 )
其中 W ^ K = 2 real ( K - imag ( K ) imag ( K ) K ) w ‾ , W K = w ‾ H K w ‾ + σ k 2 , w ‾ = real ( w ) imag ( w ) , K∈{A,B,C,D,L}, A = P 3 σ r 2 ff H + P 2 P 3 F gg H F H , B = P 3 σ r 2 g g H + P 1 P 3 F gg H F H , C = P 3 σ r 2 ff H , D = P 3 σ r 2 gg H , L=P1ffH+P2ggH+IN,F=diag(f),为k端噪声功率,当K∈{A,C}时k为第一源端,当K∈{B,D}时k为第二源端,当K=L时k为中继端,σ为任意确定的较大正数,IN表示N×N的单位阵,表示取实部,表示取虚部,表示对角化运算。
取步长则w的实部为的前N项,虚部为的后N项。反复进行迭代,每次迭代按下式计算对应的安全速率的惩函数
R sum = - W A W B W C W D + σ ( W L - σ r 2 - P + P 1 + P 2 ) 2
直到两步的惩函数Rsum的差值小于某个较小的固定正值ε,此时的w为所需的预编码矢量。
迭代二:根据已知的w计算P1,P2,P3
这里考虑最差情况,即窃听者可以从所有不信任的中继端获得信号并且进行最大比合并,定义函数
f ( P 1 , P 2 , P 3 ) = ( σ 1 2 + P 3 a 2 + P 2 P 3 a 1 ) ( σ 2 2 + P 3 a 3 + P 1 P 3 a 1 ) ( σ r 2 + P 1 a 4 + P 2 a 5 ) ( σ 1 2 + P 3 a 2 ) ( σ 2 2 + P 3 a 3 )
其中a1=wHFggHFHw, a 2 = σ r 2 w H ff H w , a 2 = σ r 2 w H gg H w , a 4 = f n H f n , n为不受信任的中继数目,fn为第一源端到不受信任的中继的信道,gn为第二源端到不受信任的中继的信道。
带入f(P1,P2,P3),得到不含P1的表达式由于实际情况下P1,P2,P3必须大于0,因此,P2,P3可以由下面方程组解得
∂ f ^ ( P 2 , P 3 ) ∂ P 2 = 0
∂ f ^ ( P 2 , P 3 ) ∂ P 3 = 0
由于上述方程组为有限次数的代数方程,因此解的个数是有限组,可以将满足P1,P2,P3大于0的实数解带入f(P1,P2,P3),比较每组对应的f(P1,P2,P3),取最大的f(P1,P2,P3)对应的P1,P2,P3为最优的P1,P2,P3值。
所述第四步中的预处理和发送方法是:
第一源端产生需要发送的信号s1,对其进行调制(如QPSK调制,但不限于QPSK调制),得到发射信号x1,x1满足其中表示求期望,表示x1的共轭。第二源端产生需要发送的信号s2,对其进行调制(如QPSK调制,但不限于QPSK调制),得到发射信号x2,x2满足
随后,第一源端和第二源端同时发射x1和x2
具体地,第一源端发射信号为:
第二源端发射信号为:
所述第五步中的接收、线性处理以及发送方法是:
中继端收到的信号yr可以表示为:
y r = P 1 f x 1 + P 2 g x 2 + n r
其中nr为中继端接收噪声,满足N为中继总数。对yr进行线性处理,得到发射信号其中线性处理方法如下式
y ~ r = P 3 Wy r
其中W=diag(w)。随后,中继端广播信号
所述第六步中的接收、干扰去除以及检测方法是:
第一源端收到的信号为:
第二源端收到的信号为:
其中n1和n2分别为第一源端和第二源端的噪声,满足 随后第一源端对接收到的信号y1按下式进行干扰去除,得到
y ^ 1 = y 1 - P 1 f T Wf x 1
第二源端对接收到的信号y2按下式进行干扰去除,得到
y ^ 2 = y 2 - P 2 g T Wg x 2
随后,第一源端对进行检测处理
x ~ 2 = arg min x ^ ∈ C | x ^ - y ^ 1 ( P 2 f T Wg ) - 1 |
第二源端对进行检测处理
x ~ 1 = arg min x ^ ∈ C | x ^ - y ^ 2 ( P 1 g T Wf ) - 1 |
其中表示求中使最小的C为该系统调制方式下的所有星座点组成的集合。最后,第一源端对解调,得到第二源端对解调,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双向中继的信息传输模式,能极大地提高信道容量,同时在源端和中继端之间进行了功率分配,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并且在中继端采用了线性的信号处理方法,有效地改善了系统的安全速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系统模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安全速率性能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模型图,本实施例中中继数为N=6,其中不受信任的中继数为n=2。待互相传输的符号为{0,1,2,3}中随机生成的信号,调制方式为QPSK调制,后向和前向信道均为瑞丽(Rayleigh)平坦衰落,中继和两接收端的接收噪声均为零均值单位方差的复高斯白噪声,系统信噪比为其中k∈{1,2,r}。第一源端的发射功率为P1,第二源端的发射功率为P2,中继的发射功率为Pr=P3(P1wHffHw+P2wHggHw+wHw)。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第一源端向中继发射训练序列中继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后向信道估计,得到第一源端和中继间的后向信道f,同时第二源端向中继发射训练序列中继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后向信道估计,得到第二源端和中继间的后向信道g。
其中后向信道估计处理方法是:
f 1 ρ τ 1 x 1 s 1 * ( 1 ρ τ 1 + s 1 s 1 * ) - 1
g = 1 ρ τ 2 x 2 s 2 * ( 1 ρ τ 2 + s 2 s 2 * ) - 1
其中:ρτ1是训练序列s1的信噪比,ρτ2是训练序列s2的信噪比,s1,s2∈C1×1,x1∈CN×1和x2∈CN×1是中继接收到的信号,N是中继的天线数。
本实施例中中继天线数N=6,训练序列的信噪比为ρτ1τ2=199。
第二步,中继根据所有的信道信息迭代计算第一源端的发射功率P1,第二源端的发射功率P2,所有中继的预编码矢量w。
其中的迭代算法方法是:
引入变量P3,给定P1,P2,P3和w的初始值。满足源端中继端总功率限制:
P 1 + P 2 + P 3 ( P 1 w H ff H w + P 2 w H gg H w + σ r 2 w H w ) = P
其中P为系统总功率,为中继端接收噪声功率。其中表示共轭转置
迭代一:根据已知的P1,P2,P3计算w:
采用外点法求解预编码矢量w,具体步骤如下:
计算下一步方向
d = ( W ^ A W B + W ^ B W A ) W C W D - ( W ^ D W C + W ^ C W D ) W A W B ( W C W D ) 2 - 2 σ W ^ L ( W L - σ r 2 - P + P 1 + P 2 )
其中 W ^ K = 2 real ( K - imag ( K ) imag ( K ) K ) w ‾ , W K = w ‾ H K w ‾ + σ k 2 , w ‾ = real ( w ) imag ( w ) , K∈{A,B,C,D,L}, A = P 3 σ r 2 ff H + P 2 P 3 F gg H F H , B = P 3 σ r 2 g g H + P 1 P 3 F gg H F H , C = P 3 σ r 2 ff H , D = P 3 σ r 2 gg H , L=P1ffH+P2ggH+IN,F=diag(f),为k端噪声功率,当K∈{A,C}时k为第一源端,当K∈{B,D}时k为第二源端,当K=L时k为中继端,σ为任意确定的较大正数,IN表示N×N的单位阵,表示取实部,表示取虚部,表示对角化运算。
取步长则w的实部为的前N项,虚部为的后N项。反复进行迭代,每次迭代按下式计算对应的安全速率的惩函数
R sum = - W A W B W C W D + σ ( W L - σ r 2 - P + P 1 + P 2 ) 2
直到两步的惩函数Rsum的差值小于某个较小的固定正值ε,此时的w为所需的预编码矢量。
本实施例中σ=104 σ 1 2 = σ 2 2 = σ r 2 = 1 .
迭代二:根据已知的w计算P1,P2,P3
这里考虑最差情况,即窃听者可以从所有不信任的中继端获得信号并且进行最大比合并,定义函数
f ( P 1 , P 2 , P 3 ) = ( σ 1 2 + P 3 a 2 + P 2 P 3 a 1 ) ( σ 2 2 + P 3 a 3 + P 1 P 3 a 1 ) ( σ r 2 + P 1 a 4 + P 2 a 5 ) ( σ 1 2 + P 3 a 2 ) ( σ 2 2 + P 3 a 3 )
其中a1=wHFggHFHw, a 2 = σ r 2 w H ff H w , a 2 = σ r 2 w H gg H w , a 4 = f n H f n , n=2为不受信任的中继数目,fn为第一源端到不受信任的中继的信道,gn为第二源端到不受信任的中继的信道。
带入f(P1,P2,P3),得到不含P1的表达式由于实际情况下P1,P2,P3必须大于0,因此,P2,P3可以由下面方程组解得
∂ f ^ ( P 2 , P 3 ) ∂ P 2 = 0
∂ f ^ ( P 2 , P 3 ) ∂ P 3 = 0
由于上述方程组为有限次数的代数方程,因此解的个数是有限组,可以将满足P1,P2,P3大于0的实数解带入f(P1,P2,P3),比较每组对应的f(P1,P2,P3),取最大的f(P1,P2,P3)对应的P1,P2,P3为最优的P1,P2,P3值。
本实施例中, σ 1 2 = σ 2 2 = σ r 2 = 1 .
第三步,本发明中采用TDD技术,因此前向信道为后向信道的转置,中继将前向信道信息fT,第一源端的功率P1以及中继预编码矢量w反馈给第一源端,中继再将前向信道信息gT,第二源端的功率P2以及中继预编码矢量w反馈给第二源端。
第四步,第一源端预发射信号s1进行调制处理,得到发射信号x1,并将x1发射给中继,同时第二源端对预发射信号s2进行调制处理,得到发射信号x2,并将x2发射给中继。
其中的预处理和发送方法是:
第一源端产生需要发送的信号s1,对其进行QPSK调制,得到发射信号x1,x1满足其中表示求期望,表示x1的共轭。第二源端产生需要发送的信号s2,对其进行QPSK调制,得到发射信号x2,x2满足
随后,第一源端和第二源端同时发射x1和x2
具体地,第一源端发射信号为:
第二源端发射信号为:
第五步,中继对接收到的信号yr进行线性处理,得到信号并将广播给第一源端和第二源端。
其中的接收、线性处理以及发送方法是:
中继端收到信号yr可以表示为:
y r = P 1 f x 1 + P 2 g x 2 + n r
其中nr为中继端接收噪声,满足N为中继总数。对yr进行线性处理,得到发射信号其中线性处理方法如下式
y ~ r = P 3 W y r
其中W=diag(w)。随后,中继端广播信号
本实施例中N=6。
第六步,第一源端接收到信号y1,将y1中第一源端的干扰去除得到并对其进行检测处理,得到信号并解调得到同时,第二源端接收到信号y2,将y2中第二源端的干扰去除得到并对其进行检测处理,得到信号并解调得到
其中的接收、干扰去除以及检测方法是:
第一源端收到信号为:
第二源端收到信号为:
其中n1和n2分别为第一源端和第二源端的噪声,满足 随后第一源端对接收到的信号y1按下式进行干扰去除,得到
y ^ 1 = y 1 - P 1 f T Wf x 1
第二源端对接收到的信号y2按下式进行干扰去除,得到
y ^ 2 = y 2 - P 2 g T Wg x 2
随后,第一源端对进行检测处理
x ~ 2 = arg min x ^ ∈ C | x ^ - y ^ 1 ( P 2 f T Wg ) - 1 |
第二源端对进行检测处理
x ~ 1 = arg min x ^ ∈ C | x ^ - y ^ 2 ( P 1 g T Wf ) - 1 |
其中表示求中使最小的C为该系统调制方式下的所有星座点组成的集合。最后,第一源端对解调,得到第二源端对解调,得到
图2是本实施例的安全速率性能比较示意图,其中中继数为N=6,不受信任的中继数为n=2。采用QPSK调制,噪声功率信道的每一项元素均根据分布独立生成,一共随机生成了10000次信道实现,每次信道实现中,都互传1000个QPSK符号。把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两种处理方法做一比较:
1.采用平均功率分配,不采用预编码的方案;
2.采用平均功率分配,在中继端采用预编码处理的方案。
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安全速率比平均分配功率,不采用预编码的方式有较大改善,相比单独进行预编码处理的方式也有一定改善,并且在低信噪比时这种优势较为明显。

Claims (4)

1.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第一源端向中继发射训练序列中继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后向信道估计,得到第一源端和中继间的后向信道f,同时第二源端向中继发射训练序列中继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后向信道估计,得到第二源端和中继间的后向信道g;
第二步,中继根据所有的信道信息迭代计算第一源端的发射功率P1、第二源端的发射功率P2、所有中继的预编码矢量w;
第三步,采用时分双工方式,前向信道为后向信道的转置,中继将前向信道信息fT、第一源端的功率P1以及中继预编码矢量w反馈给第一源端,中继再将前向信道信息gT,第二源端的功率P2以及中继预编码矢量w反馈给第二源端;
第四步,第一源端预发射信号s1进行调制处理,得到发射信号x1,并将x1发射给中继,同时第二源端对预发射信号s2进行调制处理,得到发射信号x2,并将x2发射给中继;
第五步,中继对接收到的信号yr进行线性处理,得到信号并将广播给第一源端和第二源端;
第六步,第一源端接收到信号y1,将y1中第一源端的干扰去除得到并对其进行检测处理,得到信号并解调得到同时,第二源端接收到信号y2,将y2中第二源端的干扰去除得到并对其进行检测处理,得到信号并解调得到
第二步中的迭代计算具体是:
引入变量P3,给定P1,P2,P3和w的初始值;满足源端中继端总功率限制:
P 1 + P 2 + P 3 ( P 1 w H ff H w + P 2 w H gg H w + σ r 2 w H w ) = P
其中P为系统总功率,为中继端接收噪声功率;其中(□)H表示共轭转置;
迭代一:根据已知的P1,P2,P3计算w:
采用外点法求解预编码矢量w,具体步骤如下:
计算下一步方向
d = ( W ^ A W B + W ^ B W A ) W C W D - ( W ^ D W C + W ^ C W D ) W A W B ( W C W D ) 2 - 2 σ W ^ L ( W L - σ r 2 - P + P 1 + P 2 )
其中 W ^ K = 2 real ( K - imag ( K ) imag ( K ) K ) w ‾ , W K = w ‾ H K w ‾ + σ k 2 , w ‾ = real ( w ) imag ( w ) , K∈{A,B,C,D,L}, A = P 3 σ r 2 ff H + P 2 P 3 Fgg H F H , B = P 3 σ r 2 gg H + P 1 P 3 Fgg H F H , C = P 3 σ r 2 ff H , D = P 3 σ r 2 gg H , L=P1ffH+P2ggH+IN,F=diag(f),为k端噪声功率,当K∈{A,C}时k为第一源端,当K∈{B,D}时k为第二源端,当K=L时k为中继端,σ为在范围σ>0内选择的确定实数,IN表示N×N的单位阵,real(□)表示取实部,imag(□)表示取虚部,diag(□)表示对角化运算;
取步长则w的实部为的前N项,虚部为的后N项;反复进行迭代,每次迭代按下式计算对应的安全速率的惩函数
R sum = - W A W B W C W D + σ ( W L - σ r 2 - P + P 1 + P 2 ) 2
直到两步的惩函数Rsum的较大项减去较小项的差值小于ε,其中ε为在范围ε>0内选择的确定实数,此时的w为所需的预编码矢量;
迭代二:根据已知的w计算P1,P2,P3
定义函数
( P 1 , P 2 , P 3 ) = ( σ 1 2 + P 3 a 2 + P 2 P 3 a 1 ) ( σ 2 2 + P 3 a 3 + P 1 P 3 a 1 ) ( σ r 2 + P 1 a 4 + P 2 a 5 ) ( σ 1 2 + P 3 a 2 ) ( σ 2 2 + P 3 a 3 )
其中a1=wHFggHFHw, a 2 = σ r 2 w H ff H w , a 3 = σ r 2 w H gg H w , a 4 = f n H f n , n为不受信任的中继数目,fn为第一源端到不受信任的中继的信道,gn为第二源端到不受信任的中继的信道;
带入f(P1,P2,P3),得到不含P1的表达式由于实际情况下P1,P2,P3必须大于0,因此,P2,P3由下面方程组解得
∂ f ^ ( P 2 , P 3 ) ∂ P 2 = 0
∂ f ^ ( P 2 , P 3 ) ∂ P 3 = 0
由于上述方程组为有限次数的代数方程,因此解的个数是有限组,将满足P1,P2,P3大于0的实数解带入f(P1,P2,P3),比较每组对应的f(P1,P2,P3),取最大的f(P1,P2,P3)对应的P1,P2,P3为最优的P1,P2,P3值;
N是中继的天线数;
为第一源端噪声功率,为第二源端噪声功率;
σ 1 2 = σ 2 2 = σ r 2 = 1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的后向信道估计处理是:
f = 1 ρ τ 1 x 1 s 1 * ( 1 ρ τ 1 + s 1 s 1 * ) - 1
g = 1 ρ τ 2 x 2 s 2 * ( 1 ρ τ 2 + s 2 s 2 * ) - 1
其中:ρτ1是训练序列s1的信噪比,ρτ2是训练序列s2的信噪比,s1,s2∈C1×1,x1∈CN×1和x2∈CN×1是中继接收到的信号,N是中继的天线数;
C为QPSK调制方式下的所有星座点组成的集合;
表示s1的共轭,表示s2的共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是,预处理和发送方法是:
第一源端产生需要发送的信号s1,对其进行调制,得到发射信号x1,x1满足其中表示求期望,表示x1的共轭;第二源端产生需要发送的信号s2,对其进行调制,得到发射信号x2,x2满足
随后,第一源端和第二源端同时发射x1和x2
其中,具体地,第一源端发射信号为:
第二源端发射信号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接收、线性处理以及发送方法是:
中继端收到的信号yr表示为:
y r = P 1 f x 1 + P 2 g x 2 + n r
其中nr为中继端接收噪声,满足N为中继总数;对yr进行线性处理,得到发射信号其中线性处理方法如下式
y ~ r = P 3 W y r
其中W=diag(w);随后,中继端广播信号
为中继端接收噪声功率。
CN201210241552.2A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0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1552.2A CN102790658B (zh)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1552.2A CN102790658B (zh)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0658A CN102790658A (zh) 2012-11-21
CN102790658B true CN102790658B (zh) 2015-04-01

Family

ID=4715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155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0658B (zh)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06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949B (zh) * 2013-01-04 2017-05-24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无线认知网络中双向中继传输的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259577B (zh) * 2013-04-27 2016-01-1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中继系统源端和中继端鲁棒性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4540124B (zh) * 2014-12-19 2018-05-01 山东大学 一种已知窃听端信道信息的多中继物理层安全方法
CN105634541B (zh) * 2015-12-29 2018-11-27 北京邮电大学 全双工携能通信方法及节点
CN106413099B (zh) * 2016-09-18 2019-05-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全双工协作中继网络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CN110784866A (zh) * 2019-09-23 2020-02-11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阻塞式容错解码转发的不可信中继网络安全传输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129A (zh) * 2011-08-12 2011-12-14 上海交通大学 Mimo双向中继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2571279A (zh) * 2012-01-06 2012-07-11 上海交通大学 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129A (zh) * 2011-08-12 2011-12-14 上海交通大学 Mimo双向中继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2571279A (zh) * 2012-01-06 2012-07-11 上海交通大学 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tributed Beamforming for Physical-Layer Security of Two-Way Relay Networks;Hui-Ming Wang,et al;《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120320;第60卷(第7期);第3532-3545页 *
基于中继OFDM系统的成比例公平分配算法;吴幼龙等;《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0930;第44卷(第9期);第1256-126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0658A (zh)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0658B (zh) 一种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2571279B (zh) 双向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的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2724027B (zh) 全双工协作通信系统中异步空时码编解码系统和方法
CN102549935B (zh) 在第一信号源与第二信号源之间传输信号的方法、中继站和系统
CN102281129A (zh) Mimo双向中继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2724145B (zh) 双向多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鲁棒性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5933040A (zh) 一种信源中继联合发送天线选择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2104445A (zh) 中继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模拟网络编码方法
CN103199962B (zh) CoMP系统中安全容量信号处理方法
CN101848070B (zh) Mimo中继广播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2811188B (zh) 双向中继系统中中继端鲁棒性信号处理方法
CN102769486A (zh) 双向多跳中继系统中的中继端信号处理方法
CN102055564B (zh) 一种用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空间复用方法
CN102158891B (zh) 一种网络编码的接收检测方法
CN103259577B (zh) 一种中继系统源端和中继端鲁棒性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2546127B (zh) Mimo中继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Feteiha et a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for broadband vehicular networks over doubl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
CN102684771A (zh) 多用户双向多中继系统中源端和中继端联合信号处理方法
CN103117757B (zh)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及终端
CN102857292B (zh) 多用户双向中继传输系统及方法
Ibrahim et al. Multiway distributed wireless relay network with projected binary quantization
Seyfi et al. Outage probability of selection cooperation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rrors
CN103414668B (zh) 基于训练序列估计双向中继协作系统的信道系数的方法
CN104935410A (zh) 基于中继协作空时块码传输的三用户信息共享方法
CN102340380A (zh) 一种基于有限反馈预编码的协作中继传输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