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0572A - 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0572A
CN102790572A CN2012101543932A CN201210154393A CN102790572A CN 102790572 A CN102790572 A CN 102790572A CN 2012101543932 A CN2012101543932 A CN 2012101543932A CN 201210154393 A CN201210154393 A CN 201210154393A CN 102790572 A CN102790572 A CN 102790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phase
generator
output
contro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43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0572B (zh
Inventor
桥本省二
室野井和文
符茂岛
山本康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05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98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05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8755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105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983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0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0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0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0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1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or by the kind of wiring
    • H02P25/22Multiple windings; Windings for more than three pha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9/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generators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desired output
    • H02P9/02Details of th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能够使多台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该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具备:第1、第2、第3逆变器,分别与缠绕于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部的3个绕组连接,并且,使用开关元件将所输出的交流电进行直流/交流转换从而输出交流电力;以及对该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的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并且,由能够与相同结构的至少1台逆变发电机(10B)并联运转来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10A)构成,当将输出端子的U相、V相、W相端子与发电机(10B)的U相、V相、W相端子连接时,对从发电机(10B)输入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进行检测,并以与检测值同步的方式对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更详细的讲是涉及能够使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的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可并联运转的逆变发电机已是众所周知,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作为该例子。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单相2线式逆变发电机中,能够通过使相位、电压振幅与对方机一致从而实现并联运转。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996542号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在单相2线式逆变发电机中,能够通过使相位、电压振幅与并联运转的对方机一致从而实现并联运转,但是,在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的情况下,因为需要分别使三相交流电的相位、电压振幅一致,所以如果采用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很难进行并联运转。
发明内容
因此,该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并且提供一种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能够使多台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该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具备:第1、第2、第3逆变器,它们分别与缠绕在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部上的第1、第2、第3绕组连接,并且,使用开关元件对从所述第1、第2、第3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进行直流/交流转换而输出交流电力;第1、第2、第3控制部,它们对所述第1、第2、第3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并且彼此自由通信地连接;以及三相输出端子,其分别与端子组和所述端子组的中性端子连接,其中,该端子组分别与所述第1、第2、第3逆变器连接,并且将所述交流电的输出作为U相、V相、W相的任意一相进行输出,该并联运转控制装置由能够与相同结构的至少1台逆变发电机B并联运转来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A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该发明的实施例的逆变发电机的框图。
图2是图1的逆变发电机的发动机的曲轴箱的平面图。
图3是详细示出图1的逆变发电机的逆变器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4是说明图1的逆变发电机的逆变器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详细示出图1的逆变发电机的滤波器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6同样是详细示出图1的逆变发电机的滤波器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7是示出图1的逆变发电机的发动机控制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更具体地示出图1的逆变发电机的逆变器部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框图。
图9是说明在图8的结构中所使用的基准信号和同步信号的时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图7的动作的从三相输出向单相输出切换时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图7的动作的从单相输出向三相输出切换时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12是示出使2台图1的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的情况的逆变发电机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当图12所示的2台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时的逆变器部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框图。
图14同样是示出当图12所示的2台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时的逆变器部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通过图14流程图的处理进行并联运转时的输出波形的时序图。
图16同样是示出通过图14流程图的处理进行并联运转时的输出波形的时序图。
图17是示出在该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当图12所示的2台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时的逆变器部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在该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当图12所示的2台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时的输出波形的时序图。
图19是示出在该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图12所示的并联运转中的用户准备工作和与其对应的由发动机控制部构成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10A,10B:逆变发电机;12:发动机(内燃机);14:电池;16:发电部;16a:定子;16b:转子;18:输出绕组(主绕组、绕组);18a:第1绕组;18b:第2绕组;18c:第3绕组;20:输出绕组(副绕组);22:逆变器部;22a:第1逆变器;22a1:电源模块;22a2:CPU(第1控制部);22a3: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b:第2逆变器;22b1:电源模块;22b2:CPU(第2控制部);22b3: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c:第3逆变器;22c1:电源模块;22c2:CPU(第3控制部);22a11、22b11、22c11:混合桥电路(其SCR(开关元件));22a12、22b12、22c12:H桥电路(其FET(开关元件));22c3: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4:滤波器部(滤波器);26:输出部;26a:U相端子;26b:V相端子;26c:W相端子;26d:O相端子;26e:三相输出端子;26f:单相输出端子;26g:切换机构;28:发动机控制部;28c:CPU;30:控制面板部;30d:KEY开关;30e:切换开关;32:负载(电气负载);34:并联运转用连接电缆;36:CANBUS;40:远程控制箱(遥控器);40a:开始开关(由用户操作的设备);40b:停止开关(由用户操作的设备);40c: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该发明涉及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整体示出该发明的实施例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的框图。
在图1中,标号10表示逆变发电机。逆变发电机10具备发动机(内燃机)12,并具有5kW(交流100V、50A)左右的额定输出。发动机12是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的火花点火式空气冷却发动机。
发动机12的吸气管12a中配置有节气阀12b和阻气阀12c。节气阀12b与步进(节气)电动机12d连接。此外,阻气阀12c与阻气电动机(同样由步进电动机构成)12e连接。
发动机12具备具有12V左右容量的电池14,并且当步进电动机12d和阻气电动机12e由电池14通电时,对节气阀12b和阻气阀12c进行驱动使其进行开闭。发动机12具备发电部(表示为“ALT”)16。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12的曲轴箱12f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发电部16由固定于曲轴箱12f的定子16a、以及被配置为可自由地绕定子16a旋转的、兼作飞轮的转子16b构成。
定子16a具备30个突起,其中的27个突起上缠绕着3组由U相、V相、W相构成的三相的输出绕组(主绕组)18,并且,在3个突起上缠绕着1组同样由U相、V相、W相构成的三相的输出绕组(副绕组)20。3组输出绕组18由18a、18b以及18c构成。
在配置于定子16a外侧的转子16b的内部,以与输出绕组18、20相对的方式安装有多对永久磁铁16b1,永久磁铁16b1使在径向上被磁化的磁极交替。
在发电部16中,通过转子16b的永久磁铁16bl围绕定子16a进行旋转,从27个三相的输出绕组18(更具体为18a、18b以及18c)输出(发电)由U相、V相、W相构成的交流电力,并且,同样地也从3个副绕组20输出各相的交流电力。
返回图1继续说明,该实施例的逆变发电机10如果大致区分的话,具备:缠绕有输出绕组18的发电部(ALT)16;逆变器部(表示为“INV”)22;滤波器部(表示为“Filter”)24;输出部(表示为“OUT”)26;发动机控制部(表示为“ECU”)28;以及控制面板部(表示为“Control Panel”)30。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表示电子控制单元,如后所述,具备CPU。
如图所示,该实施例的逆变发电机10的特征为,将3组(3个)单相逆变发电机(逆变器)并联连接,并且,能够从其输出中选择性地且可靠地输出具有所希望的电压和相位的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
即,逆变发电机10具备:并联的由第1、第2、第3输出绕组18a、18b、18c构成的3组绕组;逆变器部22,其具备由第1、第2、第3逆变器(逆变发电机)22a、22b、22c构成的3组逆变器;滤波器部24,其具备由第1、第2、第3滤波器24a、24b、24c构成的3组滤波器;输出部26,其具备三相输出端子26e和单相输出端子26f;发动机控制部28,其控制发动机12的动作;以及1个控制面板部30。
逆变器部22等具体来讲是由半导体芯片等构成,该半导体芯片安装在收纳于在发动机12的适宜位置上设置的壳体内的印刷电路板上,并且,控制面板部30由设置在发动机12的适宜位置上的半导体芯片和与其连接的面板构成。
如图所示,关于分别由3组构成的输出绕组18、逆变器部22、滤波器部24以及输出部26,标注了通用尾标a、b、c的组彼此对应地连接。
构成逆变器部22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分别由单相2线式的逆变器构成,并且具备:FET(场效应晶体管)和SCR(晶闸管)一体型的电源模块22a1、22b1、22c1;32位的CPU22a2(第1控制部)、22b2(第2控制部)、22c2(第3控制部);以及检测发电输出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的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a3、22b3、22c3。CPU22a2、22b2、22c2通过通信线22d彼此通信自由地连接。
图3是详细示出逆变器部22的结构的电路图。下面,以组a为例进行说明,因为各组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对于组a的说明也适用于组b和组c。
如图3所示,电源模块22a1由混合桥电路22a11、H桥电路22a12构成,混合桥电路22a11是3个SCR(晶闸管(直流转换用的开关元件))和DI(二极管)进行桥接而成的,H桥电路22a12是4个FET(场效应晶体管(交流转换用的开关元件))进行H桥接而成的。
从缠绕于发电部16的输出绕组18的U相绕组18a、V相绕组18b、W相绕组18c输出(发电)的三相交流电力被输入到对应的第1逆变器22a,在该电源模块22a1的混合桥电路22a11中,被输入到SCR和DI的中点。
在混合桥电路22a11中,SCR的门极(gate)经由驱动电路(未图示)与电池14连接。从电池14经由驱动电路的通电(接通。导通(触发))和通电停止(断开。非导通)由CPU22a2控制。
即,CPU22a2基于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a3的输出,以与作为目标的输出电压对应的导通角(触发角)使SCR的门极导通(触发),将从输出绕组18a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作为目标的输出电压的直流。
来自混合桥电路22a11的直流输出被输入到FET的H桥电路22a12。在H桥电路22a12中,FET连接于电池14,并且,由CPU22a2控制其通电(接通(导通))和通电停止(断开(非导通)),由此将所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预定频率(例如50Hz或者60Hz的商用频率)的交流电。
图4是说明H桥电路22a12的动作的说明图。
即,如该图所示,CPU22a2生成作为目标的输出电压波形的预定频率(即,商用频率50Hz或者60Hz)的基准正弦波(信号波。在上部用实线示出),输入所生成的基准正弦波,并且通过比较器(未图示)与载波(例如20kHz的载波)比较,生成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根据生成的PWM信号,使H桥电路22a12的FET进行导通/截止。
在图4中下部的实线示出作为目标的输出电压波形。另外,PWM信号(PWM波形)的周期T(步长)实际上极其短,为了方便理解,在该图中夸大地示出。
逆变器部22与滤波器部24连接。
滤波器部24具备去除高次谐波用的LC滤波器(低通滤波器)24a1、24b1、24c1以及去除噪声用的噪声滤波器24a2、24b2、24c2,由逆变器部22转换的交流输出被输入到LC滤波器24a1、24b1、24c1和噪声滤波器24a2、24b2、24c2中,从而去除高次谐波和噪声。
在图5中示出LC滤波器24a1的电路结构,在图6中示出噪声滤波器24a2的电路结构。虽然省略图示,但LC滤波器24b1、24c1和噪声滤波器24b2、24c2的电路结构也是相同的。
逆变器部22通过滤波器部24与输出部26连接。
如图1所示,输出部26具备:三相输出端子(输出端子)26e,其分别与端子组26a、26b、26c和上述端子组的中性端子26d串联连接,其中,该端子组26a、26b、26c分别与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连接,并且将交流电的输出作为U相、V相、W相的任意一相进行输出;以及单相输出端子(输出端子)26f,其与上述端子组并联连接,并且与上述中性端子串联连接。
更具体而言,输出部26具有与U相端子26a1、V相端子26b1、W相端子26c1以及中性的O相端子26d分别串联连接(4线的)的三相输出端子26e,其中,该U相端子26a1与第1逆变器22a连接并且将交流电的输出作为U相输出,该V相端子26b1与第2逆变器22b连接并且将交流电的输出作为V相输出,该W相端子26c1与第3逆变器22c连接并且将交流电的输出作为W相输出,该O相端子26d是连结第1、第2、第3逆变器的中性点26a2、26b2、26c2而成的。
进而,输出部26具备:(2线的)单相输出端子26f,其与U相端子26a1、V相端子26b1以及W相端子26c1并联连接,并且与上述O相端子26d串联连接;以及对三相输出端子26e和单相输出端子26f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26g。
三相输出端子26e与单相输出端子26f通过连接器(未图示)等与电气负载32连接。
发动机控制部28具备32位的CPU28c,并且在控制发动机12的动作的同时,通过CAN(ControlAreaNetwork控制局域网)BUS(总线)28a和CANI/F(Interface)28b与逆变器22a、22b、22c的CPU22a2、22b2、22c2(第1、第2、第3控制部)通信自由地连接。上述输出绕组(副绕组)20的输出作为工作电源被提供给CPU22a2、22b2、22c2、28c。
发动机控制部28具备启动器/发生器/驱动器(STG DRV)28d,该启动器/发生器/驱动器(STG DRV)28d除了使输出绕组18作为发电机(发生器)工作外,还作为发动机12的起动装置(启动器)工作。即,在该实施例中,构成为使用启动器/发生器/驱动器28d使输出绕组18a、18b、18c中的任意一个(例如输出绕组18c)工作,因此也能将发电部16作为电动机工作。
启动器/发生器/驱动器28d具备DC/DC变流器28d1。如后所述,DC/DC变流器28d1根据CPU28c的指示,将电池14的输出升压至200V左右,并向输出绕组18c通电,使发电部16的转子16b相对于定子16a旋转,从而起动发动机12。
发动机控制部28还具备:TDC电路(未图示),其从脉冲发生器(未图示)的输出中检测TDC(Time to Digital Converter:时间数字转换器),其中,该脉冲发生器由配置于定子16a和转子16b之间的磁拾取器构成;以及转速检测电路28e,其连接于输出绕组18c的U端子,并根据其输出来检测发动机12的转速。
发动机控制部28还具备:通信(COM)I/F28f;传感器(Sensor)I/F28g;显示器(DISP)I/F28h;SW(开关)I/F28i;用于驱动步进电动机12d的驱动电路28j;用于驱动阻气电动机12e的驱动电路28k;以及驱动点火装置(未图示)的点火驱动电路28l。
CPU28c根据向电气负载32供给的交流输出来确定节气阀12b的开度,以成为算出的目标转速,并通过驱动电路28供给步进电动机12d,并控制其动作。
控制面板部30具备:远程(Remote)I/F30a,其通过无线(或者有线)连接于与发动机12分体设置、可由用户携带的远程控制箱(以下称为“遥控器”)40;LED30b;LCD30c;用户可自由操作的指示逆变发电机10的运转(起动)/停止的KEY开关(主开关)30d;以及三相/单相的切换开关30e,其对逆变发电机10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之间的切换进行指示。
另外,遥控器40具有开始开关40a、停止开关40b和指示灯40c,当用户将开始开关40a接通时,经由远程(Remote)I/F30a向发动机控制部28发送起动信号,并且,当停止开关40b被接通时,通过停止发送起动信号进行停止指示。开始开关40a和停止开关40b相当于后述的遥控器/开关(由用户操作的设备(用户操作设备))。
控制面板部30和发动机控制部28通过无线(或者有线)通信自由地连接,通过开关I/F28i将控制面板部30的KEY开关30d和切换开关30e的输出向发动机控制部28输入,并通过显示器I/F28h对控制面板部30的LED30b和LCD30c的闪烁进行控制。
图7是说明发动机控制部28的动作的说明图。
如前所述,该实施例的逆变发电机10能够选择性地并且可靠地输出具有所希望的电压和相位的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使用3组单相逆变器(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构成逆变器部22,并且,发动机控制部28的CPU28c对应于切换开关30e的输出使输出部26的切换机构26g工作,从而对三相输出端子和单相输出端子进行切换。
此外,在逆变器部22中,将3组单相逆变器22a、22b、22c中的一个,例如22a设定为主逆变器,其他的设定为从逆变器,对应于来自发动机控制部28的CPU28c的通信,当逆变发电机10输出三相交流电时,3组单相逆变器22a、22b、22c的CPU22a2、22b2、22c2如图8所示,以将来自主逆变器22a侧的U相端子26a的输出作为基准、使来自从逆变器22b、22c侧的26b、26c的V相、W相输出在相位上分别相差120度的方式,控制逆变器部22的动作。
另一方面,当指示向单相交流电切换时,对应于来自CPU28c的通信,CPU22a2、22b2、22c2以将来自主逆变器侧的U相端子26a的输出作为基准、使来自从逆变器侧的26b、26c的V相、W相输出与U相同步的方式,控制逆变器部22的动作,从而从单相输出端子26f输出单相交流电。
图8是示出该3组CPU22a2、22b2、22c2的动作,更具体为发电机的独立运转控制动作的框图,图9是说明在图8的动作中所使用的基准信号和同步信号的时序图。
如图所示,主逆变器侧的第1逆变器22a的CPU22a2具备:基准信号生成部22a21,其生成预定频率的基准信号(在图9中示出);PWM控制部22a22,其根据图4的PWM信号进行PWM控制;同步信号控制部22a23,其生成用于使从逆变器侧的输出的相位与主逆变器侧的相位同步(相对于基准信号具有预定的相位差)的同步信号1、2(在图9中示出),并将其发送至CPU22b2、22c2;以及通信控制部22a24,其通过通信线22d对生成的同步信号的发送/接收(通信)进行控制。
从逆变器侧的第2、第3逆变器22b、22c除基准信号生成部外,同样具备:PWM控制部22b22、22c22;同步信号控制部22b23、22c23;以及通信控制部22b24、22c24。
当通过切换开关30e指示(切换)三相交流电时,无论在基准信号的频率为预定值的情况下(图9a),还是频率例如降低的情况下(图9b),同步信号控制部22a23都生成并发送相对于基准信号相位总是相差120度(换言之相对于基准信号具有预定的相位差)的同步信号1、2。
此外,当指示向单相交流电切换时,CPU22a2与CPU22b2、22c2进行通信,并以将来自U相端子26a的输出作为基准、使来自26b、26c的V相、W相输出在相位上一致的方式,对逆变器部22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从单相输出端子26f输出单相交流电。
即,CPU22a2在生成预定频率的基准信号的同时,生成相对于基准信号具有预定的相位差(更准确的讲是相同相位)的同步信号,并发送至CPU22b2、22c2,由此,以将来自U相端子26a的输出作为基准、使来自26b、26c的V相、W相输出在相位上一致的方式,对逆变器部22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从单相输出端子26f输出单相交流电。
图10是示出在该实施例中进行从三相向单相输出切换时的波形的时序图,图11是示出在进行与图10相反的情况的切换时的波形的时序图。通过用户对控制面板部30的切换开关30e进行操作,如图所示,选择性地输出具有所希望的电压的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
该发明的特征在于使多台上述逆变发电机10并联运转,所以,下面就此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使多台图1的逆变发电机,更具体为发电机10A和发电机10B两台发电机并联运转的情况下的逆变发电机10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当图12所示的2台逆变发电机10A、10B并联运转时的逆变器部22的控制部的动作的框图。在该实施例中,将发电机10A设定为从发电机,将发电机10B设定为主发电机。
发电机10A与发电机10B通过专用连接电缆34连接,并且通过外部通信线(CANBUS)36连接。另外,从侧发电机10A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CPU22a2、22b2、22c2作为该实施例中的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发挥作用。
如图13所示,发电机10A的U、V、W相的端子26a1、26b1、26c1和各自的中性点26a2、26b2、26c2通过连接电缆34与发电机10B的对应的U、V、W相的端子26a1、26b1、26c1和各自的中性点26a2、26b2、26c2连接,并且,发电机10A和发电机10B的各输出端子被归集在一起,构成由U、V、W相组成的输出端子(三相交流输出端子)26e。输出端子26e通过连接电缆34与电气负载32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在并列连接的发电机10A、10B中,用户使一方的发电机例如主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B的发动机12起动并开始发电后、使从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A的发动机12起动而发电机10A开始发电的情况下,发电机10A的对应的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a3、22b3、22c3检测分别从发电机10B的逆变器22a、22b、22c输出的U、V、W相交流电,并且,发电机10A的CPU22a2、22b2、22c2(第1、第2、第3控制部)根据分别检测出的相间电压/相间电流,对自身对应的逆变器的开关元件(混合桥电路22a11、22b11、22c11的SCR和H桥电路22a12、22b12、22c12的FET)的接通/断开分别进行独立控制,使从各逆变器22a、22b、22c分别输出的单相交流电与检测出的从发电机10B的逆变器22a、22b、22c输出的单相交流电在电压和相位上同步来进行并联运转。
即,发电机10A的CPU22a2、22b2、22c2根据发电机10A的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a3、22b3、22c3的输出,对分别从发电机10B的逆变器22a、22b、22c中输出的U、V、W相交流电的过零定时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出的过零定时对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桥电路22a12、22b12、22c12等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独立控制,以使与对应的从自身(发电机10A)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出的U、V、W相交流电同步。
另外,主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B进行上述独立运转控制,并通过发电机10B的CPU22a2(第1控制部)对从发电机10B输出的三相交流电进行控制,所以,从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A的第1、第2、第3控制部22a2、22b2、22c2只需进行控制使自身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输出与所对应的发电机10B的各个逆变器的输出在相位上同步,就能够可靠地使发电机10A、10B进行并联运转而输出三相交流电。
通过连接电缆34从三相交流输出端子26e将在发电机10A、10B之间对应的每个逆变器22的被同步的U、V、W各相的单相交流电输出提供给电气负载32。
如图所示,发电机10A的中性点26a2、26b2、26c2与发电机10B的对应的中性点26a2、26b2、26c2通过连接电缆34连接,并提供给电气负载32。即,并联运转的发电机10A、10B作为三相4线式的逆变发电机向电气负载32供给电力。
此外,如图所示,发电机10A和发电机10B,更具体为发电机10A和发电机10B的CPU 22a2、22b2、22c2通过CANBUS36连接,并且当并联运转时,主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B和从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A之间收发发电电压、发电电流等信息。因此,主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B和从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A在自身的输出比对方机小时,通过对H桥电路22a12、22b12、22c12等的FET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对电压振幅和电压相位量进行校正,从而抑制不平衡电流和环流。
图14是说明发电机10A的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并联运转的发电机10A的发动机12被起动后,以预定周期反复执行图示的程序。
下面,以发电机10A的CPU22a2(第1控制部)为例进行说明,因为各控制部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对于CPU22a2的说明也适用于CPU22b2、22c2(第2、第3控制部)。
如图14所示,CPU22a2在S(步骤)10中对是否正在与发电机10B并联运转进行判断。具体而言,例如,判断是否通过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a3经由连接电缆34检测出发电机10B的第1逆变器22a的输出。
当S10为否定时跳过之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当被肯定且判断为正在与发电机10B并联运转时进入S12,判断自身(发电机10A的第1逆变器22a)的输出电流值INV A和发电机10B的第1逆变器22a的输出电流值INV B是否相同或者实质上相同。
当S12为肯定时跳过之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当为否定时进入S14,判断自身的输出电流值INV_A是否比发电机10B的输出电流值INV _小。
在S14为肯定的情况下进入S16,并且对自身的H桥电路22a12、22b12、22c12的FET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从而对自身的输出电流值INV_A进行增加校正,另一方面,当S14为否定时进入S18,并且向发电机10B发送,使其执行同样地控制,对发电机10B的输出电流值INV_B进行增加校正。
图15、图16是示出使该实施例的2台发电机10A、10B并联运转时的输出波形的时序图。
在该实施例中,在图15、图16中由实线描绘的波形表示将并联运转中的发电机10A、10B的输出相加后的电压波形,由虚线描绘的波形表示相加后的电流波形。图15示出发电机10A、10B未与电气负载32连接的情况(无负载运转时),图16示出发电机10A、10B与电气负载32,该例中为与具有4kW的阻抗的电气负载32连接的情况(负载运转时)。另外,从图15看出似乎即便当无负载运转时也有电流流入负载32,该图中由虚线表示的电流是在发电机10A、10B之间流动的环流电流。
此外,如图16所示,在发电机10A、10B连接于负载32的状态中,发电机10A、10B的相加后的输出电流被提供给负载32,如该图所示,各相中的输出电压相等,此外,输出电流在各相之间被平均分配,即,对各个逆变器22a、22b、22c进行控制,以分担相同程度的负载电流。
如上所述,该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逆变发电机10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具备: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其分别与缠绕于由发动机12驱动的发电部16上的第1、第2、第3绕组(输出绕组18a、18b、18c)连接,并且,使用开关元件(混合桥电路22a11、22b11、22c11的SCR和H桥电路22a12、22b12、22c12的FET)将从上述第1、第2、第3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进行直流/交流转换从而输出交流电力;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其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并且彼此自由通信地连接;以及输出端子(三相输出端子26e,单相输出端子26f),其分别与端子组和上述端子组的中性端子26d连接,其中,该端子组分别与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连接,并且将上述交流电的输出作为U相、V相、W相的任意一相进行输出,该并联运转控制装置由能够与相同结构的至少1台逆变发电机B(10B)并联运转来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A(10A)构成,因此,能够使多台(例如2台)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10并联运转。
此外,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具备相间电压/相间电流检测单元(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a3、22b3、22c3,当上述输出端子的U相、V相、W相端子分别经由连接电缆34与上述发电机B的U相、V相、W相端子连接时,相间电压/相间电流检测单元22a3、22b3、22c3分别对从上述发电机B(10B)输出到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进行检测,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以与上述检测到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同步的方式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因此,对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各自的三相的输出进行各相间独立的控制,从而能够容易地使三相交流电的电压、相位一致,因此,能够使多台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10,例如2台并联运转。
即,构成为分别检测从发电机B(10B)输入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并且以与检测到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同步的方式对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换言之构成为独立控制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各自的三相交流电的输出,因此,即便在三相负载以外的不平衡的负载状态,例如在如向单相负载供给电力的情况那样相间输出不平衡的负载状态下,也能够在不影响其他相的输出的情况下独立进行并联运转,并且,能够可靠地避免并联运转时的不平衡电流的增加和与对方机之间的环流。
此外,上述发电机B(10B)的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以将来自构成主逆变器的第1逆变器22a的输出作为基准、使上述第2、第3逆变器22b、22c的输出的相位成为目标值的方式,对上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还能够可靠地对分别从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出的三相交流电的电压和相位进行控制。
此外,上述发电机B(10B)的第1控制部(CPU22a2)生成基准信号,并且生成相对于上述基准信号具有预定相位的同步信号并发送给上述第2、第3控制部(CPU22b2、22c2),因此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根据上述基准信号和同步信号,以将来自构成上述主逆变器的第1逆变器22a的输出作为基准、使上述第2、第3逆变器22b、22c的输出的相位成为目标值的方式,对上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还能够更可靠地对分别从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出的三相交流电的电压和相位进行控制。
此外,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端子组26a、26b、26c是由上述U相、V相、W相的任意一相的端子和上述中性端子26d构成的单相2线式,并且,上述输出端子(三相输出端子26e和单相输出端子26f)是与上述端子组和中性端子分别连接的3相4线式,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使多台三相4线式的逆变发电机10并联运转。
此外,在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输出(输出电流值INV_A、INV_B)与上述发电机B(10B)的对应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输出不同的情况下,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从S10到S18),以便对上述交流电输出的电压振幅量和电压相位量中的至少一个,更具体为对该两者进行校正,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能够可靠地使多台逆变发电机10并联运转。
[实施例2]
接着,对该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下面,以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点为焦点进行说明,在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中,需要将并联运转的逆变发电机的三相输出端子(更正确的讲是该端子组的26a、26b、26c)对应于输出的相位关系正确地连接,步骤很烦琐,并且存在在错误连接了连接端子的情况下无法获得所希望的输出的问题,在第2实施例中将解决该问题,在使多台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的情况下,即便任意地连接三相输出端子也能获得所希望的输出。
图17是示出当2台发电机10A、10B并联运转时的发电机10A的逆变器部22的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的动作的流程图。
当发电机10A和发电机10B的并联运转控制开始时,在S100中,分别对从发电机B经由连接电缆34向自身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入的主发电机侧的发电机B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单相交流电输出的相位进行判断,并且,在自身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中指定输入U相交流电的逆变器。
即,在第2实施例中,由于自身的三相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与发电机10B的三相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被任意地连接,所以具备相位判别单元,该相位判别单元分别对通过连接电缆34向自身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入的发电机10B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单相交流电输出的相位进行判别,构成为在自身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中指定输入U相交流电的逆变器。
具体而言,发电机10A的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根据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a3、22b3、22c3的输出,对通过连接电缆34分别从发电机10B的逆变器22a、22b、22c输出的U、V、W相交流电的过零定时进行检测,并且,基于检测到的过零定时分别对向自身(发电机10A)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入的发电机10B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单相交流电输出的相位进行判断,在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中指定输入U相交流电的逆变器。
接着进入S102,基于检测到的过零定时和判别的相位生成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使自身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输出,与经由连接电缆34输入的发电机10B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输出,在相位和输出顺序上同步。
具体而言,以发电机10A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输出中的任意一个输出为基准,更具体地以与发电机10B的输出U相交流电的逆变器22连接的逆变器的输出为基准,使其输出U相交流电,并且,在这之后生成包含其他2个逆变器的相位和输出顺序(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动作顺序)的输出信号,以便分别与所输入的发电机10B的U相、V相、W相的单相交流电同步。
接着进入S104,在基于在S102中生成的输出信号、并以输出U相交流电的逆变器为基准开始与发电机10B的对应的逆变器的同步运转之后,同样地对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以使输出V相、W相的逆变器也与发电机10B的对应的逆变器的单相交流电输出同步,从而实现与发电机10B的并联运转。
图18是示出在第2实施例中的发电机10A与发电机10B的输出波形的时序图。在该图中,用实线、虚线、点划线表示的交流电波形分别表示来自发电机10A、10B的第1逆变器22a、第2逆变器22b以及第3逆变器22c的输出。
在图示的例中,表示发电机10B的第1逆变器22a与发电机10A的第3逆变器22c、发电机10B的第2逆变器22b与发电机10A的第1逆变器22a、以及发电机10B的第3逆变器22c与发电机10A的第2逆变器22b连接的状态。
如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无论如何连接发电机10A与发电机10B的三相输出端子26e(更正确地讲为端子组26a、26b、26c),发电机10A的各个逆变器22a、22b、22c都能够和分别连接的发电机10B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输出在相位和输出顺序(在图示的例子中发电机10A的输出顺序是3,1,2)上同步运转,从而能够可靠地使发电机10A和发电机10B并联运转。
此外,主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B进行上述独立运转控制,通过发电机10B的CPU22a2(第1控制部)对从发电机10B输出的三相交流电进行控制,所以,从发电机侧的发电机10A的第1、第2、第3控制部22a2、22b2、22c2只需控制自身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与对应的发电机10B的各个逆变器的输出在相位上同步,就能够可靠地使发电机10A、10B进行并联运转来输出三相交流电。
如上所述,在该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的逆变发电机10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中,构成为当上述三相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通过连接电缆34与上述发电机B(10B)的三相输出端子的端子组任意连接时,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对从上述发电机B(10B)分别向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入的单相交流电的相位进行判别,以将上述所判别的单相交流电的任意一个作为基准、使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单相交流电输出成为所希望的相位和输出顺序的方式,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所以,当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与发电机B(10B)的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任意连接时,换言之即便是在U相与V相端子、V相与W相端子、W相与U相端子等错误地连接的情况下,也对所输入的单相交流电的相位进行判别,以将所判别的单相交流电的任意一个,例如输入到第1逆变器22a的单相交流电作为基准、使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单相交流电输出成为所希望的相位和输出顺序的方式,对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因此,无论如何连接三相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都能够使多台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10,例如2台并联运转。
另外,其他的结构和效果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实施例3]
下面,以与第1、第2实施例不同的点为焦点进行说明,在通过逆变器将从缠绕于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部上的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进行直流/交流转换而发出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中,用户对遥控器/开关(遥控器40的开关)等适宜的设备进行操作以便起动/停止,因此在连接多台,例如2台发电机进行并联运转的情况下,用户必须对每台发电机操作设备来起动/停止,操作十分烦琐。
因此,在第3实施例中,当使多台逆变发电机并联运转时,通过1台发电机的用户操作设备能够使其他的发电机也起动/停止。
图19是示出在第3实施例中,图12所示的并联运转中的用户的准备工作和与其对应的由发动机控制部构成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发电机10B(主机)中,在S200中用户将KEY开关30d设置到远程位置,然后处理开始。远程位置是指发电机10B处于可用遥控器40操作的状态。
接着,在S202中,当用户将遥控器40的开始开关40a接通时,通过远程(Remote)I/F30a将其指示传送到发电机10B的发动机控制部28,在S204中发动机控制部28的CPU28c将发动机12起动。其结果为,在S206中发电机10B开始发电。
接着,在S208中发电机10B生成并联起动信号,并且通过外部通信线36向发电机10A发送。
另一方面,在发电机10A(从属机)中,在S300中用户也将KEY开关30d设置到远程位置,然后处理开始。
在发电机10A中,接着,在S302中等待接收来自发电机10B的并联起动信号,接收到信号后进入S304,并且起动发电机10A的发动机12。
接着,在S306中,发电机10A的发动机控制部28的CPU28c对连接电缆34的并联输出端子电压是否在预定范围内,即是否为可以并联运转的输出电压进行判定。当S306为否定时进入S308,并且停止发电机10A的发动机12。
另一方面,当S306为肯定时进入S310,对连接电缆34的并联输出端子电压的频率是否在既定范围内,即,在如图10所示按照三相输出进行运转的情况下,输出电压的频率的相位是否一致进行判定。
当S310为否定时进入S308,另一方面,被肯定时进入S312,发电机10A的发动机控制部28的CPU28c开始发电。
接着,进入S314,发电机10A的发动机控制部28的CPU28c反复判断是否持续从发电机10B接收并联起动信号,被否定时进入S308,停止发电机10A的发动机12。
如上所述,在该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逆变发电机10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中,构成为具备:并联起动信号接收等待单元(S102),其在上述发电机B(10B)对应于从用户所操作的设备(遥控器40的遥控器/开关(开始开关40a、停止开关40b))发送的起动信号而起动发动机12并开始发电后,等待接收从上述发电机B(10B)发送的并联起动信号;发动机起动单元(S104),其在接收到从上述发电机B(10B)发送的并联起动信号后使发动机12起动;电压判定单元(S106),其对与上述发电机B(10B)之间的(并联运转用连接电缆34的)并联输出端子电压是否在预定范围内进行判定;以及发电开始单元(S112),其在判定为上述并联输出端子电压在预定范围内时开始发电,所以,当用户通过操作设备例如遥控器40的开始开关40a向发电机B(10B)发送起动信号而起动发电机B(10B)时,发电机B(10B)会起动发电机A(10A),操作变得容易,能够使操作性大幅提升。此外,在发电机A(10A)中,当并联输出端子电压在预定范围内时才开始发电,因此不会使发电机A(10A)、B(10B)错误工作,能够可靠地并联运转。
此外,在通过上述发电开始单元(S112)开始发电后,当不再接收来自上述发电机10B发送的并联起动信号时,上述发动机起动单元(S104)将上述发动机12停止从而停止发电,所以,除上述效果外,如果用户通过用户操作设备,例如遥控器40的停止开关40b停止向发电机10B发送起动信号,则发电机10A、10B将被停止,因此能够使操作变得更加简易,并且使操作性进一步提升。
此外,具备频率判定单元(S28),该频率判定单元(S28)判定与上述发电机10B之间的并联输出端子电压的频率是否在既定范围内,当判定为上述并联输出端子电压在预定范围内、且上述频率在既定范围内时,上述发电开始单元(S30)开始发电,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能够使三相输出的电压和相位一致,因此不会使发电机10A、10B错误工作,能够更加可靠地并联运转。
此外,上述发电机10A具备: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其分别与缠绕于由上述发动机12驱动的发电部16上的第1、第2、第3绕组(输出绕组18a、18b、18c)连接,并且,使用开关元件将从上述第1、第2、第3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进行直流/交流转换而输出交流电力;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其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的上述开关元件进行控制,并且彼此通信自由地连接(外部连接线38),其中,第1控制部使上述第1逆变器作为主逆变器工作,第2、第3控制部使第2、第3逆变器作为从逆变器工作;三相输出端子26e,其分别与端子组26a、26b、26c和上述端子组的中性端子26d串联连接,其中,该端子组26a、26b、26c分别与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连接,并且将上述交流电的输出作为U相、V相、W相的任意一相进行输出;单相输出端子26f,其与上述端子组并联连接,并且与上述中性端子串联连接;切换机构26g,其对上述三相输出端子和单相输出端子进行切换;被设置为可由用户自由操作的三相/单相切换开关30e;以及发动机控制部28,其控制上述发动机12的工作,并且,将上述切换开关30e的输出发送至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并且对应于上述切换开关30e的输出,使上述切换机构26g工作,从而输出上述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中的一个,并且,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以将上述第1逆变器的输出作为基准、使上述第2、第3逆变器的输出成为与从上述发动机控制部发送的上述切换开关的输出对应的三相交流电或者单相交流电的方式,对上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能够对应于(可由用户等操作的)切换开关30e的输出,选择性地并且可靠地输出具有所希望电压的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此外,将单相输出端子与构成三相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并联连接,所以,能够充分利用发电机10A(或者10B)的输出。
另外,其他的结构和效果与第1、第2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在该发明的第1至第3实施例中,具备: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其分别与缠绕于由发动机12驱动的发电部16上的第1、第2、第3绕组(输出绕组18a、18b、18c)连接,并且,使用开关元件(混合桥电路22a11、22b11、22c11的SCR和H桥电路22a12、22b12、22c12的FET)将从上述第1、第2、第3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进行直流/交流转换从而输出交流电力;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其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并且彼此自由通信地连接;以及输出端子(三相输出端子26e,单相输出端子26f),其分别与端子组和上述端子组的中性端子26d连接,其中,该端子组分别与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连接,并且将上述交流电的输出作为U相、V相、W相的任意一相进行输出,并且,由能够与相同结构的至少1台逆变发电机B(10B)并联运转来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A(10A)构成,因此,能够使多台,例如2台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10并联运转。
此外,在该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具备相间电压/相间电流检测单元(相间电压/相间电流传感器)22a3、22b3、22c3,当输出端子的U相、V相、W相端子分别经由连接电缆34连接于发电机B(10B)的U相、V相、W相端子时,相间电压/相间电流检测单元22a3、22b3、22c3分别对从上述发电机B(10B)输入到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进行检测,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以与上述检测到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同步的方式,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因此,对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各自的三相的输出进行各相间独立的控制,从而能够容易地使三相交流电的电压和相位一致,因此,能够使多台例如2台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10并联运转。
即,构成为分别检测从发电机B(10B)输入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并且以与检测到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同步的方式对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换言之构成为独立控制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各自的三相交流电的输出,因此,即便在三相负载以外的不平衡的负载状态,例如在如向单相负载供给电力的情况那样相间输出不平衡的负载状态下,也能够在不影响其他相的输出的情况下独立进行并联运转,并且,能够可靠地避免并联运转时的不平衡电流的增加和与对方机之间的环流。
此外,在该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当三相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通过连接电缆34与上述发电机B(10B)的三相输出端子的端子组连接时,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对从上述发电机B(10B)分别向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入的单相交流电的相位进行判别,以将上述所判别的单相交流电的任意一个作为基准、使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单相交流电输出成为所希望的相位和输出顺序的方式,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所以,当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与发电机B(10B)的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任意连接时,换言之即便是在U相与V相端子、V相与W相端子、W相与U相端子等错误地连接的情况下,也对所输入的单相交流电的相位进行判别,以将所判别的单相交流电的任意一个例如输入到第1逆变器22a的单相交流电作为基准、使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单相交流电输出成为所希望的相位和输出顺序的方式,对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由此,无论如何连接三相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都能够使多台例如2台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10并联运转。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例中,发电机B(10B)的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以将来自构成主逆变器的第1逆变器22a的输出作为基准、使上述第2、第3逆变器22b、22c的输出的相位成为目标值的方式,对上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还能够可靠地对分别从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出的三相交流电的电压和相位进行控制。
此外,上述发电机B(10B)的第1控制部(CPU22a2)生成基准信号,并且生成相对于上述基准信号具有预定相位的同步信号并发送给上述第2、第3控制部(CPU22b2、22c2),因此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根据上述基准信号和同步信号,以将来自构成上述主逆变器的第1逆变器22a的输出为基准、使上述第2、第3逆变器22b、22c的输出的相位成为目标值的方式,对上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还能够更可靠地对分别从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输出的三相交流电的电压和相位进行控制。
此外,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端子组26a、26b、26c是由上述U相、V相、W相的任意一相和上述中性端子26d构成的单相2线式,并且,输出端子(三相输出端子26e和单相输出端子26f)是与上述端子组和中性端子分别连接的3相4线式,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使多台三相4线式的逆变发电机10并联运转。
此外,在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输出(输出电流值INV_A、INV_B)与上述发电机B(10B)的对应的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输出不同的情况下,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从S10到S18),以便对上述交流电输出的电压振幅量和电压相位量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更具体为对该两者进行校正,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能够可靠地使多台逆变发电机10并联运转。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构成为具备:并联起动信号接收等待单元(S102),其在上述发电机B(10B)对应于从用户操作的设备(遥控器40的遥控器/开关(开始开关40a、停止开关40b))发送来的起动信号,起动发动机12并开始发电后,等待接收从上述发电机B(10B)发送来的并联起动信号;发动机起动单元(S104),其在接收到来自上述发电机B(10B)的并联起动信号后使发动机12起动;电压判定单元(S106),其对与上述发电机B(10B)之间的(并联运转用连接电缆34的)并联输出端子电压是否在预定范围内进行判定;以及发电开始单元(S112),其在判定为上述并联输出端子电压在预定范围内时开始发电,所以,当用户通过操作设备,例如遥控器40的开始开关40a向发电机B(10B)发送起动信号从而起动发电机B(10B)时,发电机B(10B)会起动发电机A(10A),操作变得容易,能够使操作性大幅提升。此外,在发电机A(10A)中,当并联输出端子电压在预定范围内时才开始发电,因此不会使发电机A(10A)、B(10B)错误工作,能够可靠地并联运转。
此外,在通过上述发电开始单元(S112)开始发电后,当不再接收从上述发电机10B发送的并联起动信号时,上述发动机起动单元(S104)将上述发动机12停止从而停止发电,所以,除上述效果外,如果用户通过用户操作设备,例如遥控器40的停止开关40b停止向发电机10B发送起动信号,则发电机10A、10B将被停止,因此能够使操作变得更加简易,并且使操作性进一步提升。
此外,具备频率判定单元(S28),该频率判定单元(S28)判定与上述发电机10B之间的并联输出端子电压的频率是否在既定范围内,当判定为上述并联输出端子电压在预定范围内、且上述频率在既定范围内时,上述发电开始单元(S30)开始发电,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能够使三相输出的电压和相位一致,因此不会使发电机10A、10B错误工作,能够更加可靠地并联运转。
此外,上述发电机10A具备:第1、第2、第3逆变器22a、22b、22c,其分别与缠绕于由上述发动机12驱动的发电部16上的第1、第2、第3绕组(输出绕组18a、18b、18c)连接,并且,使用开关元件将从上述第1、第2、第3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进行直流/交流转换从而输出交流电力;第1、第2、第3控制部(CPU22a2、22b2、22c2),其对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的上述开关元件进行控制,并且彼此通信自由地连接(外部连接线38),其中,第1控制部使上述第1逆变器作为主逆变器工作,第2、第3控制部使第2、第3逆变器作为从逆变器工作;三相输出端子26e,其分别与端子组26a、26b、26c和上述端子组的中性端子26d串联连接,其中,该端子组26a、26b、26c分别与上述第1、第2、第3逆变器连接,并且将上述交流电的输出作为U相、V相、W相的任意一相进行输出;单相输出端子26f,其与上述端子组并联连接,并且与上述中性端子串联连接;切换机构26g,其对上述三相输出端子和单相输出端子进行切换;被设置为可由用户自由操作的三相/单相切换开关30e;以及发动机控制部28,其控制上述发动机12的工作,并且,将上述切换开关30e的输出发送至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并且对应于上述切换开关30e的输出,使上述切换机构26g工作,从而输出上述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中的一个,并且,上述第1、第2、第3控制部以将上述第1逆变器的输出作为基准、使上述第2、第3逆变器的输出成为与从上述发动机控制部发送的上述切换开关的输出对应的三相交流电或者单相交流电的方式,对上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所以,除上述效果外,能够对应于(可由用户等操作的)切换开关30e的输出,选择性地并且可靠地输出具有所希望电压的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此外,将单相输出端子与构成三相输出端子26e的端子组(26a、26b、26c)并联连接,所以,能够充分利用发电机10A(或者10B)的输出。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公开了具备3组逆变器的逆变发电机,但不限于此,本发明只要是具备基于缠绕于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部上的绕组的输出来发出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可以是任意的发电机。
此外,使用FET作为逆变器部22的开关元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i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等。
此外,以发电机10A为主进行了说明,由于并联运转的发电机10B具备与发电机10A相同的结构,所以不言而喻,即便将发电机10A和发电机10B互换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对2台发电机10A、10B并联连接并进行运转控制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联运转的发电机不限于2台,可以是任意台。

Claims (12)

1.一种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具备:
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它们分别与缠绕在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部上的第1绕组、第2绕组、第3绕组连接,并且,使用开关元件对从所述第1绕组、第2绕组、第3绕组输出的交流电进行直流/交流转换而输出交流电力;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它们对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并且彼此自由通信地连接;以及三相输出端子,其分别与端子组和所述端子组的中性端子连接,其中,该端子组分别与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连接,并且将所述交流电的输出作为U相、V相、W相的任意一相进行输出,
该并联运转控制装置由能够与相同结构的至少1台逆变发电机B并联运转来输出三相交流电的逆变发电机A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具备相间电压/相间电流检测单元,该相间电压/相间电流检测单元分别对从所述发电机B向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输入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进行检测,当所述三相输出端子的U相、V相、W相端子分别经由连接电缆与所述发电机B的三相输出端子的U相、V相、W相端子连接时,所述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以与所述检测的相间电压以及相间电流同步的方式对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三相输出端子的端子组经由连接电缆与所述发电机B的三相输出端子的端子组连接时,所述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对从所述发电机B分别向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输入的单相交流电的相位进行判别,以将判别了所述相位后的单相交流电的任意一个输出作为基准、使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单相交流电输出成为既定的相位和输出顺序的方式,对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具备相间电压/相间电流检测单元,该相间电压/相间电流检测单元分别对从所述发电机B向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输入的相间电压和相间电流进行检测,所述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以与所述检测的相间电压以及相间电流同步的方式对所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机B的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以将来自第1逆变器的输出作为基准、使所述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输出的相位成为目标值的方式,对所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1逆变器构成主逆变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电机B的第1控制部生成基准信号,并且,生成相对于所述基准信号具有预定相位的同步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从而所述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根据所述同步信号,以使所述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输出的相位成为目标值的方式对所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端子组分别是由所述U相、V相、W相端子的任意一个端子和所述中性端子构成的单相2线式端子,并且,所述三相输出端子是与所述端子组以及中性端子连接的3相4线式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中的任意一个的输出与所述发电机B的对应的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输出不同的情况下,所述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对所述第1逆变器、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以校正所述交流电输出的电压振幅量和电压相位量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并联运转控制装置还具备:并联起动信号接收等待单元,其在所述发电机B根据从用户所操作的设备发送的起动信号而起动所述发动机并开始发电后,等待接收从所述发电机B发送的并联起动信号;发动机起动单元,其在接收到从所述发电机B发送的并联起动信号时,使所述发电机A的发动机起动;电压判定单元,其对与所述发电机B之间的并联输出端子电压是否在预定范围内进行判定;以及发电开始单元,其在判定为所述并联输出端子电压在预定范围内时,开始所述发电机A的发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发电开始单元开始所述发电机A的发电后,当不再接收从所述发电机B发送的并联起动信号时,所述发动机起动单元使所述发动机停止而停止发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具备频率判定单元,该频率判定单元对与所述发电机B之间的并联输出端子电压的频率是否在既定范围内进行判定,当判定为所述并联输出端子电压在预定范围内、并且所述频率在既定范围内时,所述发电开始单元开始所述发电机A的发电。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并联运转控制装置还具备:单相输出端子,其与所述端子组并联连接,并且与所述中性端子串联连接;切换机构,其对所述三相输出端子和单相输出端子进行切换;被设置为可由用户自由操作的三相/单相切换开关;以及发动机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工作,并且,将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出发送至所述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并且根据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出,使所述切换机构工作,输出所述三相交流电和单相交流电中的一个,并且,所述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第3控制部构成为,以将所述第1逆变器的输出作为基准、使所述第2逆变器、第3逆变器的输出成为与从所述发动机控制部发送的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出对应的三相交流电或者单相交流电的方式,对所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进行控制。
CN201210154393.2A 2011-05-17 2012-05-17 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7905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0568 2011-05-17
JP2011110569A JP5839835B2 (ja) 2011-05-17 2011-05-17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JP2011-110570 2011-05-17
JP2011110570A JP5687559B2 (ja) 2011-05-17 2011-05-17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JP2011110568A JP5839834B2 (ja) 2011-05-17 2011-05-17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JP2011-110569 2011-05-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0572A true CN102790572A (zh) 2012-11-21
CN102790572B CN102790572B (zh) 2016-04-06

Family

ID=47155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4393.2A Active CN102790572B (zh) 2011-05-17 2012-05-17 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25271B2 (zh)
CN (1) CN102790572B (zh)
RU (1) RU2518905C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0765A (zh) * 2015-06-23 2015-09-3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及其载波同步方法
CN108696217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电机系统
TWI736308B (zh) * 2020-06-03 2021-08-11 吉晟企業有限公司 改良型發電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5931B2 (ja) * 2011-05-17 2015-07-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制御装置
JP2012244691A (ja) * 2011-05-17 2012-12-10 Honda Motor Co Ltd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制御装置
JP5839836B2 (ja) * 2011-05-17 2016-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RU2515474C2 (ru) * 2011-05-17 2014-05-10 Хонда Мотор Ко., Лтд. Инверторный генератор
GB2512928B (en) * 2013-04-12 2016-01-06 Protean Electric Ltd A control system for an electric motor
FR3052307B1 (fr) * 2016-06-07 2019-07-12 Thales Demarreur generateur sans balais
JP6809960B2 (ja) * 2017-03-30 2021-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発電機システム
JP6875907B2 (ja) * 2017-03-30 2021-05-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発電機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959U (zh) * 1988-08-02 1989-02-22 胡萃沛 拖拉机低速高效照明器
JP2000134938A (ja) * 1998-10-23 2000-05-12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インバータ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JP2000209872A (ja) * 1999-01-13 2000-07-28 Honda Motor Co Ltd 発電機および発電機装置
CN101375224A (zh) * 2006-01-16 2009-02-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在具有多个并联设置的发电机单元的系统中分配地址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035259A (ja) * 2008-07-25 2010-02-12 Honda Motor Co Ltd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
JP2010093967A (ja) * 2008-10-09 2010-04-22 Honda Motor Co Ltd 発電機の直列接続装置
JP2010206904A (ja) * 2009-03-02 2010-09-16 Daishin Industries Ltd インバーター発電機
CN201656894U (zh) * 2010-05-06 2010-11-24 杨仕 一种中小型三相数码发电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608228A1 (ru) * 1974-07-17 1978-05-25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Г-4128 Система дл бесперабойного питани потребителей перемнного тока
SU838886A1 (ru) * 1979-09-27 1981-06-15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институт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етик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св зи двух энергосистем
JP2996542B2 (ja) 1991-07-03 2000-0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式電源装置
JP3363170B2 (ja) 1992-02-10 2003-0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制御式発電機
US5373196A (en) * 1992-10-16 1994-12-13 Vanner Weldon Inc. Combination static/dynamic inverter
JPH09331682A (ja) * 1996-06-12 1997-12-22 Meidensha Corp 電力変換器
RU2145763C1 (ru) * 1998-07-02 2000-02-20 Куб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Генератор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тока с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м возбуждением
KR100319932B1 (ko) * 1998-10-07 2002-04-22 장병우 전동기의과전압방지장치
US6483730B2 (en) * 1999-08-13 2002-11-19 Powerware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s with AC and DC operating mod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US6700802B2 (en) * 2000-02-14 2004-03-02 Aura Systems, Inc. Bi-directional power supply circuit
JP2002034160A (ja) * 2000-07-12 2002-01-31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インバータ並列運転装置
US7233129B2 (en) * 2003-05-07 2007-06-19 Clipper Windpower Technology, Inc. Generator with utility fault ride-through capability
KR101025760B1 (ko) * 2004-01-28 2011-04-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일 선택 신호를 갖는 고속 먹스 회로
US8754544B2 (en) * 2005-01-27 2014-06-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US7319307B2 (en) * 2005-12-16 2008-01-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wer balancing of multiple synchronized generators
DE102006001984A1 (de) * 2006-01-16 2007-07-19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Versorgungsspannung mittels parallel geschalteter Generatoreinheiten
US7733674B2 (en) * 2006-11-22 2010-06-08 Nissan Motor Co., Ltd.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direct current to polyphase alternating current
DE102007022879A1 (de) * 2007-05-14 2008-11-27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Wechselrichter zur Netzeinspeisung in ein Wechselstromnetz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959U (zh) * 1988-08-02 1989-02-22 胡萃沛 拖拉机低速高效照明器
JP2000134938A (ja) * 1998-10-23 2000-05-12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インバータ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JP2000209872A (ja) * 1999-01-13 2000-07-28 Honda Motor Co Ltd 発電機および発電機装置
CN101375224A (zh) * 2006-01-16 2009-02-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在具有多个并联设置的发电机单元的系统中分配地址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035259A (ja) * 2008-07-25 2010-02-12 Honda Motor Co Ltd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
JP2010093967A (ja) * 2008-10-09 2010-04-22 Honda Motor Co Ltd 発電機の直列接続装置
JP2010206904A (ja) * 2009-03-02 2010-09-16 Daishin Industries Ltd インバーター発電機
CN201656894U (zh) * 2010-05-06 2010-11-24 杨仕 一种中小型三相数码发电机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0765A (zh) * 2015-06-23 2015-09-30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及其载波同步方法
CN104950765B (zh) * 2015-06-23 2017-09-22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及其载波同步方法
CN108696217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电机系统
CN108696217B (zh) * 2017-03-30 2021-12-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电机系统
TWI736308B (zh) * 2020-06-03 2021-08-11 吉晟企業有限公司 改良型發電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94049A1 (en) 2012-11-22
RU2518905C2 (ru) 2014-06-10
US9325271B2 (en) 2016-04-26
CN102790572B (zh) 2016-04-06
RU2012119262A (ru)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0572A (zh) 逆变发电机的并联运转控制装置
CN102790573B (zh) 逆变发电机
JP5839836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JP5662870B2 (ja) エンジン発電機の始動制御装置
RU242084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зарядкой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101635558B (zh) 逆变器式发电机
JP5745931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制御装置
CN101634254B (zh) 逆变器式发电机
CN101577499B (zh) 循环换流器式发电机
CN104993580A (zh) 油电混合直流供电装置
CN101719729B (zh) 发电机的串联连接装置
JP5839834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JP5839835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JP5839837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
CN207301285U (zh) 中频发电机的测试试验系统
CN201160242Y (zh) 一种串激电机
JP5745930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
JP5687559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の並列運転制御装置
CN211086472U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电机多挡直流电压检测装置
CN204794350U (zh) 油电混合直流供电装置
JP5745929B2 (ja) インバータ発電機
RU109617U1 (ru)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CN107919826A (zh) 一种基于dsp的列车发电机励磁斩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