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8126A -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8126A
CN102788126A CN2012103050056A CN201210305005A CN102788126A CN 102788126 A CN102788126 A CN 102788126A CN 2012103050056 A CN2012103050056 A CN 2012103050056A CN 201210305005 A CN201210305005 A CN 201210305005A CN 102788126 A CN102788126 A CN 102788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gear
wheels
shaf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50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8126B (zh
Inventor
郭克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PI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郭克亚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郭克亚 filed Critical 郭克亚
Priority to CN2012103050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88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88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8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8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8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组、至少一个中间轮组以及与中间轮组数量相应的从动轮组,主动轮组、中间轮组和从动轮组依次相邻设置,上中间轮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主动轮以及相邻的两个从动轮接触传动,下中间轮也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主动轮以及相邻的两个从动轮接触传动;通过调整中间轮组在主动轮组和从动轮组之间的距离,来改变其中锥轮的工作半径,以实现无级变速传动。本发明可用于各种车辆、机械等传动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摩擦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最近的十几年中,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无级变速器技术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小功率汽车领域。无级变速器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已经在汽车上应用的有带传动式与牵引传动式,它们都是以摩擦力传递动力。流体式和电动式由于传动效率低,目前只有少量应用于特种汽车。
带传动式无级变速器主要靠可变径的主﹑从动轮和金属带来实现速比的无级变化,传动效率高﹑变速范围较宽,可以在相当宽的范围实现无级变速,从而获得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但是,目前受到金属带材料和技术的限制,使制造成本非常高。
现有技术中的行星无级变速器,多采用不同形状的行星摩擦轮及与其摩擦传动的内轮圈和太阳轮构成,通过内轮圈轴向移动,连续改变行星摩擦轮作用半径,即可得到无级变化的传动比。该类型的行星无级变速器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由于行星摩擦轮可变化的作用半径较小,且受其在行星机构中传动方式的制约,使得传动比变化范围小,传动功率小等缺点,制约了其发展及应用范围。
众所周知,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具有传动平稳、噪音小、结构简单、有过载保护效果、形式多样等优点,应用范围广泛;但是,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达到象带传动式无级变速器一样优越的性能,若采取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改进现有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来提高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和功率,使其达到甚至超越带传动式无级变速器优越的性能,在该领域一定会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改善现有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中传动方式的技术问题,在增加锥轮和被接触的传动元件之间的接触区时,又能降低长锥滚锥式无级变速传动机构中的几何滑动率,又能提高长锥滚锥式无级变速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和功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组、至少一个中间轮组以及与所述中间轮组数量相应的从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包括主动轴和至少两个主动轮,所述中间轮组包括至少一个上中间轮、与所述上中间轮数量相应的下中间轮和至少一个连接装置,所述从动轮组包括从动轴和至少两个从动轮;
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平行设置,所述两个主动轮均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两个从动轮均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上中间轮以及所述下中间轮均与所述连接装置活动连接;
所述主动轮组、所述中间轮组和所述从动轮组依次相邻设置,所述上中间轮与相邻的所述两个主动轮以及相邻的所述两个从动轮接触传动,所述下中间轮也与相邻的所述两个主动轮以及相邻的所述两个从动轮接触传动。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第一主动轮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面,第二主动轮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面,第一从动轮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面,第二从动轮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面,上中间轮上设置有两个传动面,下中间轮上设置有两个传动面。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所述主动轮组还包括第三主动轮,所述从动轮组还包括第三从动轮,所述中间轮组还包括第二上中间轮以及第二下中间轮,第三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轴连接,第三从动轮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第二上中间轮以及第二下中间轮均与所述连接装置活动连接;第二上中间轮分别与相邻的第二主动轮、第三主动轮、第二从动轮以及第三从动轮接触传动,第二下中间轮也分别与相邻的第二主动轮、第三主动轮、第二从动轮以及第三从动轮接触传动。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第二主动轮上还设置有第二个传动面,第二从动轮上还设置有第二个传动面,第三主动轮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面,第三从动轮上设置有一个传动面,第二上中间轮上设置有两个传动面,第二下中间轮上设置有两个传动面。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所述中间轮组还包括多个第二上中间轮以及与第二上中间轮数量相应的第二下中间轮,所述主动轮组还包括与第二上中间轮数量相应的第三主动轮,所述从动轮组还包括与第二上中间轮数量相应的第三从动轮,与第二上中间轮数量相应的第三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轴连接,与第二上中间轮数量相应的第三从动轮与所述从动轴连接,多个第二上中间轮以及与第二上中间轮数量相应的第二下中间轮分别与所述连接装置活动连接;每一个第二上中间轮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三主动轮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三从动轮接触传动,每一个第二下中间轮也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三主动轮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三从动轮接触传动。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每一个第三主动轮上均设置有两个传动面,每一个第三从动轮上也均设置有两个传动面。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所述中间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曲面;或者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曲面,所述中间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或者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所述中间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也均设为锥面。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所述主动轮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压装置,所述从动轮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压装置。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第二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轮套接在所述主动轴上,第一从动轮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第二从动轮套接在所述从动轴上,第一加压装置与第一主动轮以及所述主动轴连接,第二加压装置与第二从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轴连接。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第一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套接在所述主动轴上,第一加压装置与第一主动轮以及所述主动轴连接;第二从动轮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第一从动轮套接在所述从动轴上,第二加压装置与第二从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轴连接。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支架和至少一个调节装置,所述主动轴以及所述从动轴分别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中间轮组以及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所述调节装置一端与所述中间轮组中的所述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输出轴,输出齿轮,所述从动轮组还包括从动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或者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通过中间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行星轮机构,所述行星轮机构包括内齿圈、中心齿轮、行星架和多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架活动连接,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内齿圈以及所述中心齿轮啮合,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中心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作为输出元件,所述行星架作为控制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中心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作为控制元件,所述行星架作为输出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内齿圈固定连接,所述中心齿轮作为输出元件,所述行星架作为控制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内齿圈固定连接,所述中心齿轮作为控制元件,所述行星架作为输出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作为输出元件,所述中心齿轮作为控制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作为控制元件,所述中心齿轮作为输出元件。
所述的长锥滚锥式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与所述行星齿轮数量相应的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架活动连接,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内齿圈以及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中心齿轮啮合。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元件与第三传动齿轮固定连接,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二输出齿轮和差速器,第二输出齿轮通过第一离合器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第二输出齿轮还通过第二离合器与所述输出元件连接,所述差速器中的盆形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啮合。
所述的长锥滚锥式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第二输出元件,第二输出元件与第二输出齿轮连接,第二输出元件通过第一离合器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第二输出元件还通过第二离合器与所述输出元件连接,所述差速器中的盆形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啮合。
所述的长锥滚锥式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第一中间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啮合,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差速器中的盆形齿轮啮合。
 
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输入轴、制动器、第三离合器、第三输出齿轮和第二差速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元件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输出元件通过第三离合器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制动器连接,第三输出齿轮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第三输出齿轮与第二差速器中的盆形齿轮啮合。
所述的长锥滚锥式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第三输出元件,第三输出元件与第三输出齿轮以及所述主动轴连接,第二差速器中的盆形齿轮与第三输出齿轮啮合。
所述的长锥滚锥式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中还包括第三中间齿轮和第四中间齿轮,第三中间齿轮和第四中间齿轮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第三中间齿轮与第三输出齿轮啮合,第四中间齿轮与第二差速器中的盆形齿轮啮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增设中间轮传动面的数量,以及改变与锥轮接触的传动面形状,使在增加与锥轮接触传动面积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锥轮机械摩擦传动机构中的几何滑动率,提高了传动效率和功率,本发明可用于各种车辆、机械等传动领域。
附图说明
本发明包括如下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组100、至少一个中间轮组200以及与中间轮组200数量相应的从动轮组300,主动轮组100包括主动轴2、第一主动轮3和第二主动轮4,中间轮组200包括至少一个上中间轮6、与上中间轮6数量相应的下中间轮7和至少一个连接装置5,从动轮组300包括从动轴10、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9;主动轴2与从动轴10平行设置,第一主动轮3以及第二主动轮4均与主动轴2连接,第一从动轮8以及第二从动轮9均与从动轴10连接,上中间轮6以及下中间轮7均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主动轮组100、中间轮组200和从动轮组300依次相邻设置,上中间轮6与相邻的第一主动轮3、第二主动轮4、第一从动轮8以及第二从动轮9接触传动,下中间轮7也与相邻的第一主动轮3、第二主动轮4、第一从动轮8以及第二从动轮9接触传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主动轮3上设置有传动面3a,第二主动轮4上设置有传动面4a,第一从动轮8上设置有传动面8a,第二从动轮9上设置有传动面9a,上中间轮6上设置有传动面6a和传动面6b,下中间轮7上设置有传动面7a和传动面7b。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为锥面,中间轮组2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曲面,其中,传动面6a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8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6b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7a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8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7b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a的锥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传动面6a的曲面、传动面6b的曲面、传动面7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7b的曲面均为圆盘曲面。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曲面,中间轮组2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其中,传动面6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8a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6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9a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7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8a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7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9a的曲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传动面3a的曲面、传动面8a的曲面、传动面4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9a的曲面均为圆盘曲面。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中间轮组2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也均设为锥面,其中,传动面6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8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6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7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8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7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a的锥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还包括第二个从动轮组300,主动轮组100与两个中间轮组200接触传动,第一个中间轮组200与第一个从动轮组300接触传动,第二个中间轮组200与第二个从动轮组300接触传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中间轮组200在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之间的接触传动位置可任意变化。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一主动轮3和第二主动轮4在主动轴2上的距离可任意调整,同时,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9在从动轴10上的距离也可任意调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传动面3a、传动面4a、传动面8a和传动面9a均相同,传动面6a、传动面6b、传动面7a和传动面7b均相同。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上中间轮6包括左上中间轮6和右上中间轮6,传动面6a设置在左上中间轮6上,传动面6b设置在右上中间轮6上,左上中间轮6与上中间轮右6连接、并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下中间轮7包括左下中间轮7和右下中间轮7,传动面7a设置在左下中间轮7上,传动面7b设置在右下中间轮7上,左下中间轮7与下中间轮右7连接、并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一主动轮3与主动轴2固定连接,或者第一主动轮3与主动轴2为一个整体,或者第一主动轮3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主动轴2上,或者第一主动轮3与主动轴2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二主动轮4与主动轴2固定连接,或者第二主动轮4与主动轴2为一个整体,或者第二主动轮4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主动轴2上,或者第二主动轮4与主动轴2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一从动轮8与从动轴10固定连接,或者第一从动轮8与从动轴10为一个整体,或者第一从动轮8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从动轴10上,或者第一从动轮8与从动轴10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二从动轮9与从动轴10固定连接,或者第二从动轮9与从动轴10为一个整体,或者第二从动轮9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从动轴10上,或者第二从动轮9与从动轴10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上中间轮6通过第一轴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下中间轮7通过第二轴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主动轴2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输入轴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从动轴10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输出轴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所述输入轴以及输出轴与支架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连接装置5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主动轮组100还包括第三主动轮12,从动轮组300还包括第三从动轮15,中间轮组200还包括第二上中间轮13以及第二下中间轮14,第三主动轮12与主动轴2连接,第三从动轮15与从动轴10连接,第二上中间轮13以及第二下中间轮14均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第二上中间轮13和第二下中间轮14设置在第二主动轮4和第三主动轮12之间、以及第二从动轮9和第三从动轮15之间,第二上中间轮13分别与第二主动轮4、第三主动轮12、第二从动轮9以及第三从动轮15接触传动,第二下中间轮14分别与第二主动轮4、第三主动轮12、第二从动轮9以及第三从动轮15接触传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主动轮4上还设置有传动面4 b,第二从动轮9上还设置有传动面9b,第三主动轮12上设置有传动面12a,第三从动轮15上设置有传动面15a,第二上中间轮13上设置有传动面13a和传动面13b,第二下中间轮14上设置有传动面14a和传动面14b。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为锥面,中间轮组2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为曲面,其中,传动面6a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8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6b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7a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8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7b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13a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4b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b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13b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12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15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14a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4b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b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14b的曲面分别与传动面12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15a的锥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传动面6a的曲面、传动面6b的曲面、传动面7a的曲面、传动面7b的曲面、传动面13a的曲面、传动面13b的曲面、传动面14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14b的曲面均为圆盘曲面。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曲面,中间轮组2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其中,传动面6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8a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6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9a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7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8a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7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9a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13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b的曲面以及传动面9b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13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12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15a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14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b的曲面以及传动面9b的曲面相接触,传动面14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12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15a的曲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传动面3a的曲面、传动面8a的曲面、传动面4a的曲面、传动面9a的曲面、传动面4b的曲面、传动面9b的曲面、传动面12a的曲面以及传动面15a的曲面均为圆盘曲面。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中间轮组200中的每一个传动面也均设为锥面,其中,传动面6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8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6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7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3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8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7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13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b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b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13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12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15a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14a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4b的锥面以及传动面9b的锥面相接触,传动面14b的锥面分别与传动面12a的锥面以及传动面15a的锥面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传动面3a、传动面4a、传动面8a、传动面9a、传动面12a、传动面12b,传动面15a和传动面15b均相同,传动面6a、传动面6b、传动面7a、传动面7b、传动面13a、传动面13b、传动面14a和传动面14b均相同。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二上中间轮13包括左第二上中间轮13和右第二上中间轮13,传动面13a设置在左第二上中间轮13上,传动面13b设置在右第二上中间轮13上,左第二上中间轮13与第二上中间轮右13连接、并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二下中间轮14包括左第二下中间轮14和右第二下中间轮14,传动面14a设置在左第二下中间轮14上,传动面14b设置在右第二下中间轮14上,左第二下中间轮14与第二下中间轮右14连接、并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三主动轮12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主动轴2上,或者第三主动轮12活动的套接在主动轴2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三从动轮15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从动轴10上,或者第三从动轮15活动的套接在从动轴10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上中间轮6和第二上中间轮13同轴的活动连接在连接装置5上,下中间轮7和第二下中间轮14同轴的活动连接在连接装置5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中间轮组200还包括多个第二上中间轮13以及与第二上中间轮13数量相应的第二下中间轮14,主动轮组100还包括与第二上中间轮13数量相应的第三主动轮12,从动轮组300还包括与第二上中间轮13数量相应的第三从动轮15,与第二上中间轮13数量相应的第三主动轮12与主动轴2连接,与第二上中间轮13数量相应的第三从动轮15与从动轴10连接,多个第二上中间轮13以及与第二上中间轮13数量相应的第二下中间轮14分别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每一个第二上中间轮13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三主动轮12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三从动轮15接触传动,每一个第二下中间轮14也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三主动轮12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三从动轮15接触传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每一个第三主动轮12上均设置有两个传动曲面,每一个第三从动轮15上也均设置有两个传动曲面;或者每一个第三主动轮12上均设置有两个传动锥面,每一个第三从动轮15上也均设置有两个传动锥面。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多个第二上中间轮13通过第一轴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多个第二下中间轮14通过第二轴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上中间轮6和下中间轮7分别活动连接在连接装置5上,第二上中间轮13和第二下中间轮14分别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装置11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上中间轮6和下中间轮7分别通过轴与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二上中间轮13和第二下中间轮14分别通过轴与第二连接装置11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二上中间轮13包括左第二上中间轮13和右第二上中间轮13,传动面13a设置在左第二上中间轮13上,传动面13b设置在右第二上中间轮13上,左第二上中间轮13与第二上中间轮右13连接、并与第二连接装置11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二下中间轮14包括左第二下中间轮14和右第二下中间轮14,传动面14a设置在左第二下中间轮14上,传动面14b设置在右第二下中间轮14上,左第二下中间轮14与第二下中间轮右14连接、并与第二连接装置11活动连接。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主动轮组1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压装置1,从动轮组300和至少一个第二加压装置18。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主动轮4与主动轴2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轮3套接在主动轴2上,第一从动轮8与从动轴10固定连接,第二从动轮9套接在从动轴10上,第一加压装置1与第一主动轮3以及主动轴2连接,第二加压装置18与第二从动轮9以及从动轴10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一主动轮3与主动轴2固定连接,第二主动轮4套接在主动轴2上,第一加压装置1与第一主动轮3以及主动轴2连接;第二从动轮9与从动轴10固定连接,第一从动轮8套接在从动轴10上,第二加压装置18与第二从动轮9以及从动轴10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一加压装置1设为第一液压缸或者第一加压弹簧或者第一凸轮自动加压装置。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二加压装置18设为第二液压缸或者第二加压弹簧或者第二凸轮自动加压装置。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主动轴2和从动轴10作为对外界连接传动的元件,其中任意一个均可以作为输入元件,输入元件确定之后,另一个作为输出元件。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主动轴2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输入轴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从动轴10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输出轴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加压装置1和第二加压装置18同时做工加压时,第一主动轮3和第二主动轮4在主动轴2上的距离以及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9在从动轴10上的距离均保持不变,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之间的传动比也固定不变;当第一加压装置1控制主动轮组100中第一主动轮3和第二主动轮4在主动轴2上的距离由小向大连续改变,同时,第二加压装置18控制从动轮组300中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9在从动轴10上的距离由大向小连续改变时,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之间的传动比则由大向小连续的变化;当第一加压装置1控制主动轮组100中第一主动轮3和第二主动轮4在主动轴2上的距离由大向小连续改变,同时,第二加压装置18控制从动轮组300中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9在从动轴10上的距离由小向大连续改变时,主动轮组100和从动轮组300之间的传动比则由小向大连续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还包括第三加压装置和第四加压装置,第一主动轮3以及第二主动轮4分别套接在主动轴2上,第一加压装置1与第一主动轮3以及主动轴2连接、第三加压装置与第二主动轮4以及主动轴2连接;第一从动轮8以及第二从动轮9分别套接在从动轴10上,第二加压装置18与第二从动轮9以及从动轴10连接,第四加压装置与第一从动轮8以及从动轴10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第一主动轮3以及第二主动轮4分别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主动轴2上,第一从动轮8以及第二从动轮9分别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从动轴10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第一主动轮3、第二主动轮4以及第三主动轮12分别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主动轴2上,第一从动轮8、第二从动轮9以及第三从动轮15分别只能轴向滑动的套接在从动轴10上,第一加压装置1与第一主动轮3以及主动轴2连接、第三加压装置与第三主动轮12以及主动轴2连接;第二加压装置18与第三从动轮15以及从动轴10连接,第四加压装置与第一从动轮8以及从动轴10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三加压装置设为第三液压缸或者第三加压弹簧或者第三凸轮自动加压装置。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四加压装置设为第四液压缸或者第四加压弹簧或者第四凸轮自动加压装置。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支架16和至少一个调节装置17,主动轴2以及从动轴10分别与支架16活动连接,调节装置17分别与中间轮组200以及支架16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调节装置17设置为螺杆传动机构,其中,螺母设置在中间轮组200中的连接装置5上,螺杆与螺母啮合,所述螺杆与支架16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所述螺母设置在支架16上,所述螺杆与中间轮组200中的连接装置5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调节装置17设置为第三液压缸,第三液压缸与支架16以及连接装置5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连接装置5与支架16活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第二连接装置11与支架16活动连接。
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包括输出轴40,输出齿轮20,从动轮组300还包括从动齿轮19,输出齿轮20与输出轴40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从动齿轮19与从动轴10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输出齿轮20与从动齿轮19啮合,或者输出齿轮20与从动齿轮19之间通过中间齿轮啮合传动。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包括至少一个行星轮机构400,行星轮机构400包括内齿圈21、中心齿轮24、行星架23和多个行星齿轮22,行星齿轮22与行星架23活动连接,行星齿轮22与内齿圈21以及中心齿轮24啮合,从动轴10(或者主动轴2)与中心齿轮24固定连接,内齿圈21作为输出元件,行星架23作为控制元件;或者,从动轴10(或者主动轴2)与中心齿轮24固定连接,内齿圈21作为控制元件,行星架23作为输出元件;或者,从动轴10(或者主动轴2)与内齿圈21固定连接,中心齿轮24作为输出元件,行星架23作为控制元件;或者,从动轴10(或者主动轴2)与内齿圈21固定连接,中心齿轮24作为控制元件,行星架23作为输出元件;或者,从动轴10(或者主动轴2)与行星架23固定连接,内齿圈21作为输出元件,中心齿轮24作为控制元件;或者,从动轴10(或者主动轴2)与行星架23固定连接,内齿圈21作为控制元件,中心齿轮24作为输出元件。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四个行星齿轮22对称的分别活动连接在行星架23上,四个行星齿轮22分别的与内齿圈21以及中心齿轮24啮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三个行星齿轮22对称的分别活动连接在行星架23上,三个行星齿轮22分别的与内齿圈21以及中心齿轮24啮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从动轴10(或者主动轴2)与中心齿轮24为一个整体。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还包括与行星齿轮22数量相应的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与行星架23活动连接,行星齿轮22与内齿圈2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第二行星齿轮与中心齿轮24啮合。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25、第二传动齿轮26和第三传动齿轮27,主动轴2与第一传动齿轮25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元件与第三传动齿轮27固定连接,第一传动齿轮25与第二传动齿轮26啮合,第二传动齿轮26与第三传动齿轮27啮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元件为行星架23。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所述控制元件设为内齿圈21。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所述控制元件设为中心齿轮24。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25与主动轴2为一个整体,主动轴2作为输入元件与驱动力连接。
如图9所示,本发明还包括第一离合器29、第二离合器28、第二输出齿轮30和差速器500,第二输出齿轮30通过第一离合器29与从动轴10连接,第二输出齿轮30还通过第二离合器28与所述输出元件连接,差速器500中的盆形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30啮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元件为内齿圈21。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所述输出元件设为行星架23。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所述输出元件设为中心齿轮24。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还包括第二输出元件,第二输出元件与第二输出齿轮30连接,第二输出元件通过第一离合器29与从动轴10连接,第二输出元件还通过第二离合器28与所述输出元件连接,差速器500中的盆形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30啮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还包括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第一中间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30啮合,第二中间齿轮与差速器500中的盆形齿轮啮合。
如图10所示,本发明还包括输入轴33、制动器31、第三离合器32、第三输出齿轮34和第二差速器600,输入轴33与所述输出元件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输出元件通过第三离合器32与从动轴10连接,所述控制元件与制动器31连接,第三输出齿轮34与主动轴2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第三输出齿轮34与第二差速器600中的盆形齿轮啮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中心齿轮24与从动轴10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输出元件为内齿圈21,内齿圈21与输入轴33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控制元件为行星架23,行星架23与制动器31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从动轴10与中心齿轮24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输出元件设为行星架23,行星架23与输入轴33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控制元件设为内齿圈21,内齿圈21与制动器31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从动轴10与内齿圈21固定连接,所述输出元件设为中心齿轮24,中心齿轮24与输入轴33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控制元件设为行星架23,行星架23与制动器31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从动轴10与内齿圈21固定连接,所述输出元件设为行星架23,行星架23与输入轴33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控制元件设为中心齿轮24,中心齿轮24与制动器31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从动轴10与行星架22固定连接,所述输出元件设为内齿圈21,内齿圈21与输入轴33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控制元件设为中心齿轮24,中心齿轮24与制动器31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从动轴10与行星架22固定连接,所述输出元件设为中心齿轮24,中心齿轮24与输入轴33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控制元件设为内齿圈21,内齿圈21与制动器31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还包括第三输出元件,第三输出元件与第三输出齿轮34以及第一轴11连接,第二差速器600中的盆形齿轮与第三输出齿轮34啮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择还包括第三中间齿轮和第四中间齿轮,第三中间齿轮和第四中间齿轮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第三中间齿轮与第三输出齿轮34啮合,第四中间齿轮与第二差速器600中的盆形齿轮啮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发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轮组、至少一个中间轮组以及与所述中间轮组数量相应的从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包括主动轴和至少两个主动轮,所述中间轮组包括至少一个上中间轮、与所述上中间轮数量相应的下中间轮和至少一个连接装置,所述从动轮组包括从动轴和至少两个从动轮;
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平行设置,所述两个主动轮均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两个从动轮均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上中间轮以及所述下中间轮均与所述连接装置活动连接;
所述主动轮组、所述中间轮组和所述从动轮组依次相邻设置,所述上中间轮与相邻的所述两个主动轮以及相邻的所述两个从动轮接触传动,所述下中间轮也与相邻的所述两个主动轮以及相邻的所述两个从动轮接触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还包括第三主动轮,所述从动轮组还包括第三从动轮,所述中间轮组还包括第二上中间轮以及第二下中间轮,第三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轴连接,第三从动轮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第二上中间轮以及第二下中间轮均与所述连接装置活动连接;第二上中间轮分别与相邻的第二主动轮、第三主动轮、第二从动轮以及第三从动轮接触传动,第二下中间轮也分别与相邻的第二主动轮、第三主动轮、第二从动轮以及第三从动轮接触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所述中间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曲面;或者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曲面,所述中间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或者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均设为锥面,所述中间轮组中的每一个传动面也均设为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压装置,所述从动轮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和至少一个调节装置,所述主动轴以及所述从动轴分别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分别与所述中间轮组以及所述支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2、4、5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轴,输出齿轮,所述从动轮组还包括从动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或者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通过中间齿轮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1、2、4、5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行星轮机构,所述行星轮机构包括内齿圈、中心齿轮、行星架和多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架活动连接,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内齿圈以及所述中心齿轮啮合,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中心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作为输出元件,所述行星架作为控制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中心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作为控制元件,所述行星架作为输出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内齿圈固定连接,所述中心齿轮作为输出元件,所述行星架作为控制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内齿圈固定连接,所述中心齿轮作为控制元件,所述行星架作为输出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作为输出元件,所述中心齿轮作为控制元件;或者,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与所述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内齿圈作为控制元件,所述中心齿轮作为输出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元件与第三传动齿轮固定连接,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二输出齿轮和差速器,第二输出齿轮通过第一离合器与所述从动轴连接,第二输出齿轮还通过第二离合器与所述输出元件连接,所述差速器中的盆形齿轮与第二输出齿轮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轴、制动器、第三离合器、第三输出齿轮和第二差速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元件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所述输出元件通过第三离合器与所述从动轴连接,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制动器连接,第三输出齿轮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或者为一个整体,第三输出齿轮与第二差速器中的盆形齿轮啮合。
CN201210305005.6A 2012-06-23 2012-08-27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Active CN102788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5005.6A CN102788126B (zh) 2012-06-23 2012-08-27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75728A CN102705460A (zh) 2012-06-23 2012-06-23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CN201210207572.8 2012-06-23
CN201210305005.6A CN102788126B (zh) 2012-06-23 2012-08-27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8126A true CN102788126A (zh) 2012-11-21
CN102788126B CN102788126B (zh) 2014-12-17

Family

ID=468984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75728A Pending CN102705460A (zh) 2012-06-23 2012-06-23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CN201210305005.6A Active CN102788126B (zh) 2012-06-23 2012-08-27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75728A Pending CN102705460A (zh) 2012-06-23 2012-06-23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270546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1053A (zh) * 2017-04-18 2017-07-07 郭克亚 一种楔块式离合器
CN108591381A (zh) * 2018-04-12 2018-09-28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新型锥轮传动无级变速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1139A (zh) * 2019-06-13 2019-08-02 宁波东液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马达的减速机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20826A1 (fr) * 1982-01-29 1983-08-05 Renault Transmission a variateur a deux modes de fonctionnement
DE3217592A1 (de) * 1982-05-11 1983-11-17 Bischoff & Hensel GmbH & Co KG, 6800 Mannheim Getriebeanordnung
CN2182140Y (zh) * 1993-04-03 1994-11-09 蒋国升 三轮车变速传动装置
CN2212683Y (zh) * 1995-01-13 1995-11-15 高侠林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352735A (zh) * 1999-05-14 2002-06-05 马丁·费伦茨 可连续变速的传动装置及其变体
CN2900929Y (zh) * 2004-12-27 2007-05-16 福州大学 新型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
CN201731031U (zh) * 2010-08-16 2011-02-02 陈志坚 一种由磁力控制驱动装置中v形槽的无级变速器
CN102144113A (zh) * 2009-12-02 2011-08-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
CN102227577A (zh) * 2008-10-14 2011-10-26 福博科技术公司 无级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20826A1 (fr) * 1982-01-29 1983-08-05 Renault Transmission a variateur a deux modes de fonctionnement
DE3217592A1 (de) * 1982-05-11 1983-11-17 Bischoff & Hensel GmbH & Co KG, 6800 Mannheim Getriebeanordnung
CN2182140Y (zh) * 1993-04-03 1994-11-09 蒋国升 三轮车变速传动装置
CN2212683Y (zh) * 1995-01-13 1995-11-15 高侠林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352735A (zh) * 1999-05-14 2002-06-05 马丁·费伦茨 可连续变速的传动装置及其变体
CN2900929Y (zh) * 2004-12-27 2007-05-16 福州大学 新型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
CN102227577A (zh) * 2008-10-14 2011-10-26 福博科技术公司 无级变速器
CN102144113A (zh) * 2009-12-02 2011-08-0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
CN201731031U (zh) * 2010-08-16 2011-02-02 陈志坚 一种由磁力控制驱动装置中v形槽的无级变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1053A (zh) * 2017-04-18 2017-07-07 郭克亚 一种楔块式离合器
CN108591381A (zh) * 2018-04-12 2018-09-28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新型锥轮传动无级变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8126B (zh) 2014-12-17
CN102705460A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7985A (zh) 一种长锥滚锥式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CN202468867U (zh) 并联行星齿轮传动双中间轴变速器驱动桥
CN104033550B (zh) 多挡变速器
CN102943859A (zh) 一种装载机用液压机械无极变速器
CN1793702B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201827306U (zh)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2720814B (zh) 一种圆盘曲线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CN102878267B (zh) 混合式无级变速装置
CN101265961A (zh) 大型挤压造粒机组主减速器的无级变速机构
CN102788126B (zh) 一种锥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CN103322144A (zh) 行星锥环变速器
CN103410943A (zh) 定轴式齿轮传动与带式无级传动相结合的混合变速装置
CN202937755U (zh) 混合式无级变速装置
CN102562973B (zh) 一种摩擦行星式无级变速器传动机构
CN104154191A (zh) 一种外置控制的无级变速装置
CN103711846B (zh) 一种定轴与行星复合传动的十档变速器
CN105736652A (zh) 一种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2392056U (zh) 非圆锥齿轮无级变速器
CN102635674B (zh) 一种双级行星轮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CN107387703A (zh) 无极变速器
CN204004225U (zh) 一种外置控制的无级变速装置
CN2771569Y (zh) 双带或双链传动的同步装置
CN205226263U (zh) 新型无极变速装置
CN206770535U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203775723U (zh) 农作物联合收割机变速箱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5

Address after: 537200 Xishan Town, Guiping City, Guigang,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o. 122 Cheng Bei Road.

Patentee after: GUIPI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Address before: 523660 Dongguan, Guangdong, Qingxi Town, A11-3B

Patentee before: Guo Key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