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5801A - 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5801A
CN102775801A CN2012102991029A CN201210299102A CN102775801A CN 102775801 A CN102775801 A CN 102775801A CN 2012102991029 A CN2012102991029 A CN 2012102991029A CN 201210299102 A CN201210299102 A CN 201210299102A CN 102775801 A CN102775801 A CN 102775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bs
molten state
heated
modifying asphalt
matrix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91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忠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EIYU HIGH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EIYU HIGH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EIYU HIGH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EIYU HIGH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991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75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5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5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Working-Up Tar And Pitc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并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将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剪切机中进行剪切、混合,得到改性沥青;或者,将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胶体磨中进行研磨、混合,得到改性沥青。由于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再与基质沥青混合,则不需要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80℃,也可达到让SBS与基质沥青混合生成改性沥青的目的,从而节约了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80℃的能耗。

Description

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进沥青生产技术,尤其涉及提高改性沥青质量的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聚合物改性沥青是一种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型优质筑路材料。SBS(Styrene-butadiene block copolymer,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是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通过剪切、搅拌等方法使SBS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形成SBS共混材料,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做改性处理。它通过把聚合物掺入到道路沥青中而改善使用性能:改性沥青能显著延长路面寿命、提高路面的抗疲劳能力;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能明显改善路面遇水后的抗拉能力;粘结能力强,提高了路面的抗滑能力;增强了路面的承载能力等。
现有技术的用于生产改性沥青的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原料罐、高温罐、配料罐、溶胀罐、剪切机(或胶体磨)。生产改性沥青的具体方法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01:在原料罐中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通常原料罐中设置有导热油盘管,盘管中通入导热油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20℃-140℃。
S202:用高粘的泵将原料罐中的基质沥青泵入到高温罐。
S203:在高温罐中基质沥青被快速加热到180℃左右。
S204:180℃左右的基质沥青和固态的SBS同时输入到配料罐,并采用搅拌器进行混合搅拌。或者,也可采用桨叶式搅拌加高速分散机组成复合搅拌,目的是让SBS与沥青充分混合搅拌。搅拌后输出沥青和SBS的混合料。固态的SBS通常为颗粒状或条状的,直径大约2-3mm。
S205:沥青和SBS的混合料进入溶胀罐进行溶胀。溶胀之前还可通过预剪切机使固态SBS颗粒或者SBS条状物被初步剪细后进入溶胀罐进行溶胀。SBS在沥青中进行溶胀,使得体系与沥青相容。随着温度升高,SBS溶胀速度明显加快。
S206:将溶胀后的混合料输入到剪切机或胶体磨。
通过剪切机或胶体磨,使得SBS在沥青中的分散程度越高,从而使得改性沥青的性能越好。剪切机或胶体磨处于高温、高速运转的环境下用于使SBS在沥青中分散,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例如,胶体磨的动盘高速旋转,SBS受到强大的剪切和碰撞而不断分散,将颗粒磨细,与沥青形成混溶的稳定体系,达到均匀共混的目的。经过剪切或研磨的SBS可以粉碎至小于5μm。
从剪切机或胶体磨输出的即为改性沥青了。为了进一步提高改性沥青的质量和稳定性,还可以对其进行发育:
S207:将从剪切机或胶体磨输出的改性沥青进行发育。通常在搅拌器的作用下,将改性沥青的温度控制在170-190℃,经过1-2小时的发育过程,使改性沥青指标稳定。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生产改性沥青的方法由于需要将大量的沥青加热到180℃左右,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而且,将沥青加热到180℃容易导致沥青的老化,从而降低最终产品改性沥青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用以在生产改性沥青过程中减少能耗,并提高改性沥青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包括:
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并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
将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剪切机中进行剪切、混合,得到改性沥青;或者,将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胶体磨中进行研磨、混合,得到改性沥青。
其中,所述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具体为:
当SBS经螺杆挤出机输出时,通过所述螺杆挤出机上设置的加热装置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
所述加热装置具体为电加热装置、导热油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或电磁加热装置。
在将所述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剪切机或胶体磨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在搅拌器中进行搅拌。
在所述得到改性沥青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改性沥青放入到成品罐或发育罐,温度保持在120℃-150℃,并在搅拌器的作用下进行发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系统,包括:原料罐、螺杆挤出机和剪切机;所述原料罐中设置有导热油管,用以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所述螺杆挤出机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以在SBS经螺杆挤出机输出时,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所述剪切机用以将从所述原料罐输出的加热至120℃-140℃的基质沥青与从所述螺杆挤出机输出的熔融状态的SBS进行剪切、混合,得到改性沥青。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
搅拌器,用以将从所述原料罐输出的加热至120℃-140℃的基质沥青与从所述螺杆挤出机输出的熔融状态的SBS进行搅拌、混合;以及,搅拌、混合后的SBS和基质沥青被输出到所述剪切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系统,包括:原料罐、螺杆挤出机和胶体磨;
所述原料罐中设置有导热油管,用以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
所述螺杆挤出机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以在SBS经螺杆挤出机输出时,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
所述胶体磨用以将从所述原料罐输出的加热至120℃-140℃的基质沥青与从所述螺杆挤出机输出的熔融状态的SBS进行研磨、混合,得到改性沥青。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具体为电加热装置、导热油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或电磁加热装置。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育罐,用以将所述改性沥青保持在120-150℃,并在搅拌器的作用下进行发育。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再与基质沥青混合,则不需要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80℃,也可达到让SBS与基质沥青混合生成改性沥青的目的,从而节约了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80℃的能耗。
由于避免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80℃,不容易导致沥青老化,从而提高了改性沥青的质量。
由于熔融状态的SBS更易于与沥青混合、相容,则可以节省溶胀、搅拌等生产环节,进一步节约了能耗。
由于熔融状态的SBS与基质沥青能更好地相容,可以减少改性剂的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改性沥青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改性沥青生产系统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改性沥青生产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改性沥青生产方法流程图;
图4a、4b、4c、4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改性沥青生产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对SBS进行加热的方法,使得SBS与沥青更易于混合,而不必将沥青加热到180℃,从而大大节约了生产改性沥青过程中所耗费的能量;并且,由于沥青不用加热到180℃,也提高了改性沥青的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改性沥青生产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301: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加热基质沥青至120℃-140℃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302: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
上述步骤S301与S302并无严格的执行顺序。也就是说,可以先执行S301、或者先执行S302、或者同时执行S301与S302。
S303:将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剪切机中进行剪切、混合,得到改性沥青;或者,将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胶体磨中进行研磨、混合,得到改性沥青。
熔融状态的SBS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更易于SBS与沥青的混合。由于熔融状态的SBS更易于与沥青混合,因此,不必将沥青加热到180℃,采用120℃-140℃的沥青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混合效果。事实上,由于沥青占改性沥青中的百分比96%左右,因此现有技术中将沥青加热到180℃需要耗费的能量要远大于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大概170℃-185℃)。按生产的改性沥青量来计算,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每生产一吨改性沥青耗能大约33.3wh(瓦每小时),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每生产一吨改性沥青耗能大约11.1h。
另外,由于熔融状态的SBS更易于与沥青混合,也可省去如现有技术中的搅拌(S204步骤)和溶胀(S205步骤)步骤,从而减少了生产环节,进一步节约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较佳地,为了使熔融状态的SBS更好地与沥青混合,在步骤S303之前,还可以先用预混合器,将从所述原料罐输出的加热至140℃的基质沥青与从所述螺杆挤出机输出的熔融状态的SBS进行搅拌、混合之后,再输入到剪切机或胶体磨中。
为进一步提高改性沥青的质量和稳定性,还可以对其进行发育:
S304:将从剪切机或胶体磨输出的改性沥青进行发育。发育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的发育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的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可通过如图4a所示的改性沥青生产系统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系统包括:原料罐401、螺杆挤出机402、剪切机403。
原料罐401中设置有导热油管,用以将原料罐401中的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
螺杆挤出机402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以在固态的SBS经螺杆挤出机输出时,被加热装置加热至熔融状态。加热装置具体可以是电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导热油加热装置等。
原料罐401通过高粘度泵将加热至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出到剪切机403。剪切机403用以将从原料罐输出的加热至120℃-140℃的基质沥青与从螺杆挤出机402输出的熔融状态的SBS进行剪切、混合。
进一步,如图4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改性沥青生产系统还可以包括:预混合器404。
预混合器404设置在剪切机303之前,预混合器404的出料口与剪切机303的进料口相连。为了使SBS与沥青更好地混合,从原料罐输出的加热至120℃-140℃左右的基质沥青与从螺杆挤出机402输出的熔融状态的SBS先进入预混合器404进行预混合。预混合器404具体可以是通用的配料罐中配以搅拌器进行预混合;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它可用于材料混合的装置。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预混合器404中添加一些其它添加剂进行混合。之后,熔融状态的SBS与基质沥青从预混合器404再进入到剪切机303进行剪切、混合。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的改性沥青生产系统还可以包括:发育罐405。
改性沥青从剪切机403输出后,进入到发育罐405保持在120℃-150℃,并在搅拌器的作用下发育1-2小时,可进一步稳定改性沥青。
上述的改性沥青生产系统中的剪切机403也可用胶体磨406代替,如图4c所示的改性沥青生产系统中包括:原料罐401、螺杆挤出机402和胶体磨406。如图4d所示的改性沥青生产系统中包括:原料罐401、螺杆挤出机402、搅拌器404、胶体磨406和发育罐405。在胶体磨406中将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进行研磨、混合,也可得到改性沥青。原料罐401、螺杆挤出机402、搅拌器404和发育罐405的功能均在上述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再与基质沥青混合,则不需要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80℃,也可达到让SBS与基质沥青混合生成改性沥青的目的,从而节约了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80℃的能耗。
由于避免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80℃,不容易导致沥青老化,从而提高了改性沥青的质量。
由于熔融状态的SBS更易于与沥青混合、相容,则可以节省溶胀、搅拌等生产环节,进一步节约了能耗。
由于熔融状态的SBS与基质沥青能更好地相容,可以减少改性剂的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改性沥青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包括:
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并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
将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剪切机中进行剪切、混合,得到改性沥青;或者,将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胶体磨中进行研磨、混合,得到改性沥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具体为:
当SBS经螺杆挤出机输出时,通过所述螺杆挤出机上设置的加热装置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具体为电加热装置、导热油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或电磁加热装置。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输入到剪切机或胶体磨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熔融状态的SBS与120℃-140℃的基质沥青在预混合器中进行混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得到改性沥青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改性沥青输送到成品罐或发育罐,温度保持在120℃-150℃,并在搅拌器的作用下进行发育。
6.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系统,包括:原料罐、螺杆挤出机和剪切机;
所述原料罐中设置有导热油管,用以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
所述螺杆挤出机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以在SBS经螺杆挤出机输出时,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
所述剪切机用以将从所述原料罐输出的加热至120℃-140℃的基质沥青与从所述螺杆挤出机输出的熔融状态的SBS进行剪切、混合,得到改性沥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混合器,用以将从所述原料罐输出的加热至140℃的基质沥青与从所述螺杆挤出机输出的熔融状态的SBS进行搅拌、混合;以及,搅拌、混合后的SBS和基质沥青被输出到所述剪切机中。
8.一种改性沥青生产系统,包括:原料罐、螺杆挤出机和胶体磨;
所述原料罐中设置有导热油管,用以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20℃-140℃;
所述螺杆挤出机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以在SBS经螺杆挤出机输出时,将SBS加热至熔融状态;
所述胶体磨用以将从所述原料罐输出的加热至120℃-140℃的基质沥青与从所述螺杆挤出机输出的熔融状态的SBS进行研磨、混合,得到改性沥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具体为电加热装置、导热油加热装置、微波加热装置或电磁加热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育罐,用以将所述改性沥青保持在120-150℃,并在搅拌器的作用下进行发育。
CN2012102991029A 2012-08-21 2012-08-21 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2775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91029A CN102775801A (zh) 2012-08-21 2012-08-21 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991029A CN102775801A (zh) 2012-08-21 2012-08-21 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5801A true CN102775801A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20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91029A Pending CN102775801A (zh) 2012-08-21 2012-08-21 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7580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0277A (zh) * 2009-05-15 2009-10-07 江苏省镇江市路桥工程总公司 一种液体sbs改性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CN101885921A (zh) * 2010-05-26 2010-11-17 山东大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橡胶粉改性、sbs改性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生产一体化设备
CN101985525A (zh) * 2010-10-14 2011-03-16 北京建都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0277A (zh) * 2009-05-15 2009-10-07 江苏省镇江市路桥工程总公司 一种液体sbs改性乳化沥青及制备方法
CN101885921A (zh) * 2010-05-26 2010-11-17 山东大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橡胶粉改性、sbs改性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生产一体化设备
CN101985525A (zh) * 2010-10-14 2011-03-16 北京建都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3006B (zh) 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10604B (zh) 一种橡胶改性沥青的生产系统和制备方法
CN103435820B (zh) 一种沥青的预处理方法及使用其包覆的球形石墨负极材料
CN103756341A (zh) 一种高韧性废旧橡胶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1544B (zh) 一种全封闭零排放连续化生产改性沥青装置及方法
CN101381519B (zh) 高稳定性废胎胶粉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
CN104693819A (zh) 一种储存稳定、耐老化的复合sbs粒子沥青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2923A (zh) 一种颗粒状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92773A (zh) 一种温拌sma改性沥青混凝土改性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2257A (zh) 一种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03911009B (zh) 乳化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10327C (zh) 废旧轮胎胶粉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及其主机设备
CN102558884A (zh) 岩沥青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7790B (zh) 一种复合改性沥青的生产系统
CN203295921U (zh) 一种再生沥青拌合装置
CN102775801A (zh) 改性沥青生产方法及系统
CN100489019C (zh) 一种丁苯橡胶在稀释剂中的分散方法
CN109294251A (zh) 复合型胶粉改性沥青
CN106497100B (zh) 沥青再生剂的乳化方法
CN1928015B (zh) 彩色沥青的生产装置
CN202415460U (zh) 一种改性沥青流水线
CN101417479A (zh) 颗粒状彩色胶结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42700B (zh) 一种在后添加稳定剂的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
CN201843046U (zh) 一种复合改性沥青的生产系统
CN103102496A (zh) 一种sbs改性沥青母液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