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0652B -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0652B
CN102770652B CN201180010643.9A CN201180010643A CN102770652B CN 102770652 B CN102770652 B CN 102770652B CN 201180010643 A CN201180010643 A CN 201180010643A CN 102770652 B CN102770652 B CN 1027706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ylinder
injection
crankangle
str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06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0652A (zh
Inventor
辻完太
三井淳
原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70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0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9/00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 F02D29/02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ehicles;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9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us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position or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 F02D41/04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operating conditions
    • F02D41/06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engine starting or warming up
    • F02D41/062Introducing corrections for particular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engine starting or warming up f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14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ompris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idle-start-sto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9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us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position or synchronisation signals
    • F02D2041/0092Synchronisation of the cylinders at engine st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内燃机起动时的排放特性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在发动机控制ECU中,在对口喷射式内燃机进行排气冲程喷射控制的情况下,在发动机起动时的判别实际冲程前的燃料喷射定时处,例如如图12的(b)所示,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t1)~(t2)期间的初次燃料喷射,喷射的燃料在实际冲程中被导入到气缸内。假设在下一排气冲程的(t1N)~(t3N)期间不如实线所示那样喷射燃料,则该气缸会失火,发动机起动时的发动机的旋转无法顺畅地进行。因此,在发动机控制ECU中,进行控制,使得在判定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的定时(tJUD)处,如单点划线所示那样去掉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 INJ),使得能够进行燃料喷射。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内燃机起动时的燃料喷射的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用于良好地进行内燃机起动时的气缸判别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使在内燃机停止中也监视曲柄角的位置,并根据其结果算出内燃机起动时的曲柄角,从而进行用于进行燃料喷射的气缸判别。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技术:具有:第一判别单元,其根据内燃机停止时的曲柄角位置的信息进行气缸判别;和第二判别单元,其组合凸轮角传感器(对应于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TDC传感器”)的高/低不同的逻辑信号,来进行气缸判别,该技术进行内燃机起动时的燃料喷射控制。并且,在第一判别单元的气缸判别与第二判别单元的气缸判别的结果产生不匹配、并且已根据第一判别单元的气缸判别进行燃料喷射的情况下,向减法侧校正针对该气缸的下次燃料喷射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0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在第一判别单元的气缸判别与第二判别单元的气缸判别的结果产生不匹配、并且已根据第一判别单元的气缸判别进行燃料喷射的情况下,未进行该燃料喷射是否已向气缸内导入的判定。其结果是,即使先前进行燃料喷射的燃料全部被导入到气缸内,也有可能由于始终减去下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而在下一循环中产生燃料不足,并引起失火或排放气体变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内燃机起动时的排放特性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权利要求书第1项所述的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气缸判别信息存储单元,其在内燃机停止时存储气缸判别信息;实际冲程判别单元,其判别所述内燃机的各气缸的实际冲程;燃料喷射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预定气缸喷射燃料,并且在所述实际冲程判别单元判别实际冲程后,在与实际冲程相应的燃料喷射定时喷射与运转状态相应的燃料喷射量而起动所述内燃机;以及喷射定时判别单元,其判别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是否在与所述实际冲程判别单元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所述燃料喷射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的所述判别的结果来进行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的燃料喷射控制。
根据权利要求书第1项所述的发明,在根据前次停止时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预定气缸喷射燃料而起动内燃机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能够在判别实际冲程前判别根据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是否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其结果是,由于根据该判别结果进行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的燃料的喷射控制,因此能够防止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中的错误的燃料喷射,能够防止内燃机的起动特性变差或排放特性变差。
权利要求书第2项所述的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除了权利要求书第1项所述的发明的结构以外,在通过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判别为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不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的情况下,所述燃料喷射控制单元使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的燃料喷射成为与所述运转状态相应的燃料喷射量,并且在通过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判别为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的情况下,所述燃料喷射控制单元不进行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的燃料喷射。
根据权利要求书第2项所述的发明,在判别为在判别实际冲程前根据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不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的情况下,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执行燃料喷射,在判别为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的情况下,不进行燃料喷射。其结果是,在前者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失火,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过剩的燃料导致的排放变差。
权利要求书第3项所述的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除了权利要求书第1项所述的发明的结构以外,所述内燃机为燃料喷射阀配设在进气通道中的口喷射式内燃机,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根据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时的冲程是否是吸气冲程中的下止点前,来判别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是否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正时起作用。
权利要求书第4项所述的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除了权利要求书第2项所述的发明的结构以外,所述内燃机为燃料喷射阀配设在进气通道中的口喷射式内燃机,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根据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时的冲程是否是吸气冲程中的下止点前,来判别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是否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
根据权利要求书第3项或权利要求书第4项所述的发明,在口喷射式内燃机中,根据基于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而在判别实际冲程前被喷射燃料的气缸的实际冲程时的冲程是否是吸气冲程中的下止点前,来判别根据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而在判别实际冲程前喷射的燃料与判别下述的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是否在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因此对于在判别实际冲程前喷射的燃料,能够可靠地把握燃料的燃烧作用状态,其中,上述的气缸在判别所述实际冲程前被喷射。此外,由于能够在现有的内燃机及其周边设备和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中实现,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内燃机的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
具体而言,在口喷射式内燃机中,在判定为,根据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在判别实际冲程前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的燃烧定时以前,未向气缸内导入燃料的情况下,停止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再次喷射燃料。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以往技术中的如下情况:在判别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再次进行燃料喷射而过于成为富余的燃烧,从而使排放特性变差。相反地,在口喷射式内燃机中,在判定为根据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在判别实际冲程前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时向气缸内导入燃料的情况下,在判别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再次使燃料喷射。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以往技术中的如下情况:减去喷射量而过于缺乏,从而失火或使排放特性变差。
权利要求书第5项所述的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除了权利要求书第1项所述的发明的结构以外,所述内燃机为燃料喷射阀配设成朝向燃烧室的直喷式内燃机,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根据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时的冲程是否是排气冲程中的上止点前,来判别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是否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正时起作用。
权利要求书第6项所述的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除了权利要求书第2项所述的发明的结构以外,所述内燃机为燃料喷射阀配设成朝向燃烧室的直喷式内燃机,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根据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时的冲程是否是排气冲程中的上止点前,来判别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是否在与判别所述预定的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
根据权利要求书第5项或权利要求书第6项所述的发明,在直喷式内燃机中,根据判别基于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而在判别实际冲程前被喷射的气缸的实际冲程时的冲程是否是排气冲程中的上止点前,来判断是否在与判别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因此对于在判别实际冲程前喷射的燃料,能够可靠地把握燃料的燃烧作用状态。此外,由于能够在现有的内燃机及其周边设备和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中实现,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内燃机的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
具体而言,在直喷式内燃机中,在判定为根据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在判别实际冲程前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的燃烧定时以前,未在气缸内爆发或未被排出到气缸外的情况下,停止在判别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再次喷射燃料。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以往技术中的如下情况:在判别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再次进行燃料喷射而过于成为富余的燃烧,从而使排放特性变差。相反地,在直喷式内燃机中,在判定为根据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在判别实际冲程前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在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时,在气缸内爆发或被排出到气缸外的情况下,在判别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再次使燃料喷射。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以往技术中的如下情况:减去喷射量而过于缺乏,从而失火或使排放特性变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提高内燃机起动时的排放特性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控制ECU的结构框图。
图2是示出TDC脉冲、CRK脉冲和各气缸的冲程的时间图。
图3是示出发动机控制ECU的从发动机起动时起到停止时为止的燃料喷射控制的流程的整体流程图。
图4是示出发动机控制ECU的从发动机起动时起到停止时为止的燃料喷射控制的流程的整体流程图。
图5是基于TDC脉冲形状和CRK脉冲形状判别实际冲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初始化处理的控制的流程的详细流程图。
图7是示出燃料喷射执行处理的控制的流程的详细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燃料喷射的气缸的燃料喷射正时的存储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燃料喷射的气缸的从该燃料喷射开始到判别实际冲程为止前进的曲柄角的计算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
图11是用于校正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的实际燃料喷射正时FIINJAGLCR(i)(表示曲柄角)和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的设定的说明图。
图12是在口喷射式发动机的排气冲程喷射时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1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
图13是在口喷射式发动机的吸气冲程喷射时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2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
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在口喷射式发动机的排气冲程喷射时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3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控制ECU的结构框图。
图16是示出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初始化处理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
图17是示出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
图18是用于校正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的实际燃料喷射正时FIINJAGLCR(i)(表示曲柄角)和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的设定的说明图。
图19是在直喷式发动机的压缩冲程喷射时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1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
图20是在直喷式发动机的爆发冲程喷射时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2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为前提的内燃机简单地进行说明。
(内燃机的概要)
内燃机(口喷射式内燃机)具备例如四气缸串联型的发动机主体(未图示)。在发动机主体的进气管设有检测吸入空气的温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11(参照图1)和检测吸入空气的流量即吸入空气量的空气流量计14(参照图1)。在该进气管的空气流量计14的下游侧设有通过节气门驱动马达10(参照图1)来调节开度的节气门(省略图示)和检测节气门开度的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6(参照图1)。
并且,在进气管的节气门的下游侧设有缓冲罐(未图示),在该缓冲罐设有检测进气压力(也称为“进气歧管压”)的进气压传感器18(参照图1)。此外,在缓冲罐与发动机主体的气缸盖之间设有进气歧管,以便将空气导入到发动机主体的各气缸中。此外,在发动机主体的气缸盖安装有向进气阀、排气阀和各气缸的进气口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20A(参照图1)和火花塞21(参照图1)。各火花塞21经由配电盘29而利用火花放电来点着燃烧室内的混合气。
这里,配电盘29例如是电子式的配电盘。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主体的排气管(省略图示)设有催化装置(省略图示),所述催化装置包括对排放气体中的CO、HC、NOx等进行净化的三元催化剂等催化剂,在该催化装置的上游侧设有检测排放气体的空燃比或缺乏/富余(lean/rich)等的排放气体传感器(空燃比传感器、氧传感器等)24(参照图1)。
此外,在发动机主体的气缸体安装有检测冷却水温度的水温传感器25(参照图1)、或每当发动机主体的曲柄轴旋转一定曲柄角、例如6度.时就输出脉冲信号的曲柄传感器26(参照图1)。除此以外,在凸轮轴(未图示)设有TDC(TopDeadCenter:上止点)传感器28(参照图1),在各气缸中,活塞在每个与上止点对应的曲柄角输出TDC脉冲。根据该曲柄传感器26的输出信号和TDC传感器28的输出信号,通过发动机控制ECU(Electr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27A(参照图1)算出曲柄角,并且,根据曲柄传感器26的输出信号算出发动机旋转速度Ne。
这里,发动机控制ECU27A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燃料供给系统)
下面,对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简单地进行说明。
在内燃机中,将燃料从燃油箱(未图示)通过内置有燃油泵马达4(参照图1)的燃油泵经由送油管(未图示)而提供到输出管(未图示)。从输出管经由四根燃料管道(未图示)而将燃料提供到配置于各气缸的进气口的燃料喷射阀20A、20A、20A、20A(参照图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喷射阀20A通过作为发动机控制ECU27A的CPU所执行的功能的后述的燃料喷射控制部(燃料喷射控制单元)215A而被控制成例如进行排气冲程喷射。
燃油泵的燃油泵马达4通过由发动机控制ECU27A控制的开关电路131(参照图1)而被接通、断开。
《发动机控制ECU的功能》
参照图1对发动机控制ECU的功能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控制ECU的结构框图。
除了向发动机控制ECU27A输入来自传感器11、14、16、18、24、25、26、28的输出以外,来自检测对油门踏板的踩踏量的油门位置传感器43的输出以及根据车轮速度等检测车速并进行输出的车速传感器45等的输出也被输入到发动机控制ECU27A。
该发动机控制ECU27A构成为以微型计算机27a作为主体。微型计算机27a由未图示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贮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能够高速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输入接口电路27b和输出接口电路27c等构成。
并且,在微型计算机27a中,CPU执行例如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并根据驾驶者对油门踏板的踩踏量及发动机运转状态来进行节气门(未图示)的开度控制、或燃料喷射阀20A的燃料喷射量的控制、或火花塞21的点火正时的控制。
另外,发动机控制ECU27A中包括ECU电源电路110,所述ECU电源电路110将电力提供给驱动电路120和驱动电路121等,所述驱动电路120用于接受来自蓄电池B的电源来驱动发动机控制ECU27A内的微型计算机27a和控制节气门的开度的节气门驱动马达10,所述驱动电路121驱动燃料喷射阀20A。
ECU电源电路110通过点火开关111(下面,称为“IG-SW111”)成为接通状态,对产生高电压并提供给配电盘29的未图示的点火器的供电也成为接通状态。
微型计算机27a构成为包括通过读取并执行内置于ROM中的程序来实现的功能部,即:发动机旋转速度运算部210、定时控制部211A、要求输出运算部212、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4A、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点火正时控制部216等。
(发动机旋转速度运算部)
定时控制部211A为了进行发动机控制的整体控制而检测IG-SW111的操作位置信号,并对与该操作位置信号对应的操作位置检测标志FLAGIGSW进行设定处理。此外,发动机旋转速度运算部210根据来自曲柄传感器26的信号算出发动机旋转速度Ne并输入到要求输出运算部212、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4A和点火正时控制部216。
(定时控制部)
定时控制部211A读入来自曲柄传感器26的信号(下面,称为“CRK脉冲”)和来自TDC传感器28的信号(下面,称为“TDC脉冲”),并根据这些信号检测出各气缸的吸气冲程的开始的TDC定时作为基准曲柄角(=0度.)。并且,从基准曲柄角0度开始,每当重新接收CRK脉冲时,就减去例如6度来计算当前的各气缸的曲柄角,并将其存储到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中。
再者,在曲柄角为-180度时,将该值改读为540度,接着,每当重新接收CRK脉冲时进行减算。
该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具体由前述的能够高速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这里,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气缸判别信息存储单元”。
图2是示出TDC脉冲、CRK脉冲和各气缸的冲程的时间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中的最上层的表示为“TDC”的TDC脉冲和在第二层表示为“CRK”的CRK脉冲的各自的时间图的A部、B部、C部和D部所示,在定时控制部211A中,判定在预定的BTDC(BeforeTDC:TDC之前)角的期间中是否已输入CRK脉冲的形状与TDC脉冲的形状的组合中的任一个,并判定是哪个气缸的排气冲程的TDC。
在图2所示的CRK脉冲的形状与TDC脉冲的形状的组合的示例中,成为按四气缸的各排气冲程的每个TDC定时而不同的CRK脉冲的形状与TDC脉冲的形状的组合,通过定时控制部211A检测出一个气缸的排气冲程的TDC定时,从而能够进行哪个气缸进入到吸气冲程的气缸判别,并能够计算出针对于各气缸的相对于前述的基准曲柄角0的当前的曲柄角。
另外,图2中的倒三角符号和用“#N”(N=1~4)表示的标号表示在带有该符号的定时哪个气缸进入到爆发冲程。
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内燃机的各气缸的一个燃烧周期的四个冲程称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爆发冲程”和“排气冲程”。
再者,“吸气冲程”也被称为“进气冲程”,“爆发冲程”也被称为“膨胀冲程”。
另外,在发动机控制ECU27A中,当IG-SW111被转到点火装置接通的位置时,该微型计算机27a被起动而开始初始化处理。此外,当IG-SW111被转到起动器驱动的位置时,起动器开始使发动机旋转,当微型计算机27a的初始化处理结束时,定时控制部211A开始以固定的周期读入来自曲柄传感器26的CRK脉冲和来自TDC传感器28的TDC脉冲。并且,在初始化处理刚结束后,定时控制部211A在每次检测出CRK脉冲时,对前次发动机停止时存储于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和211d中的曲柄角,从各气缸的曲柄角减去6度而计算出各气缸的曲柄角。将这样计算出的曲柄角称为“基于存储的曲柄角”或“基于第一单元的曲柄角”。
并且,在微型计算机27a的初始化处理结束后,判定在定时控制部211A检测出最初的TDC脉冲的定时,基于存储的曲柄角与基于CRK脉冲的形状与TDC脉冲的形状的组合来确定的各气缸的曲柄角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直接更新计算出各气缸的曲柄角,且存储到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和211d中,进行更新。下面,将基于CRK脉冲的形状与TDC脉冲的形状的组合而确定的各气缸的曲柄角称为“基于硬件的曲柄角”或“基于第二单元的曲柄角”。
作为基于存储的曲柄角与基于硬件的曲柄角变得不一致的原因,可以举出:在发动机控制ECU27A起动前或停止的状态下,曲柄轴转动。具体而言,是如下情况:在起动发动机时,在发动机控制ECU27A起动前,起动器进行驱动;或在维修服务工厂修理时,曲柄轴转动;或在轮胎与发动机连接的状态(挂上档的状态)下,车辆在坡道上开动等。在基于存储的曲柄角与基于硬件的曲柄角不一致的情况下,校正各气缸的曲柄角之间的偏差,然后,基于校正后的曲柄角而在每次检测出CRK脉冲时减去6度来更新计算各气缸的曲柄角,且存储到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中,进行更新。
再者,如图2中的A部、C部所示,在检测出比CRK脉冲为6度的基准脉冲宽幅的脉冲的情况下,由于与其前后的CRK脉冲间隔不同,因此定时控制部211A能够容易地判别,例如,宽幅的脉冲的一个周期对应于18度,则作为3个6度的曲柄角的量来进行计算。
此外,定时控制部211A在每次计算每6度的曲柄角时将曲柄角接收信号输出到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
在定时控制部211A中,在发动机起动时的最初阶段,将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输出到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点火正时控制部216,然后,用基于硬件的曲柄角对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校对。在基于存储的曲柄角与基于硬件的曲柄角之间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判定为基于存储的曲柄角有误,在该时刻校正成基于硬件的曲柄角,然后,将校正后的曲柄角输出到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点火正时控制部216。
(要求输出运算部)
要求输出运算部212主要根据来自油门位置传感器43的信号或来自车速传感器45的信号、通过发动机旋转速度运算部210计算出的发动机旋转速度Ne等来推定变速器的减速档,推定当前的发动机输出转矩,并算出要求转矩,或算出与之相应的进气量,并控制基于节气门驱动马达10的节气门(未图示)的开度。通过要求输出运算部212推定出的当前的发动机输出转矩被输入到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4A和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
再者,在要求输出运算部212计算与要求转矩相应的进气量时,例如采用来自水温传感器25的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温、来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6的节气门开度、来自进气温度传感器11的进气空气的温度、来自空气流量计14的进气流量和来自进气压传感器18的进气压等。
这里,发动机旋转速度Ne、车速、通过要求输出运算部212计算出的当前的推定转矩和要求转矩、来自油门位置传感器43的信号等是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运转状态”,曲柄传感器26、油门位置传感器43、车速传感器45、发动机旋转速度运算部210和要求输出运算部212等是用于检测“运转状态”的“运转状态检测单元”。
(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
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4A控制燃油泵马达4。
(燃料喷射控制部)
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根据在要求输出运算部212中计算出的要求转矩、发动机旋转速度Ne来设定燃料喷射量,具体而言是设定燃料喷射时间,根据按照来自定时控制部211A的各气缸的曲柄角信号预先设定的喷射开始的时间映射图(未图示)来对各气缸的燃料喷射阀20A进行燃料喷射的控制。
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根据来自排放气体传感器24的排放气体中的氧浓度的信号来调节燃料喷射量,并调节到适合排放气体规定的那样的燃烧状态。
(点火正时控制部)
点火正时控制部216根据发动机旋转速度Ne、来自定时控制部211A的所述各气缸的曲柄角信号,从输出转矩控制和排放气体控制的角度出发,进行点火正时控制。该点火正时控制的方法是已知的技术,省略详细的说明。
《燃料喷射控制的整体流程图》
下面,参照图3、图4对发动机控制ECU27A的微型计算机27a的CPU的在发动机起动时、发动机通常运转时和发动机停止时的燃料喷射控制的概要进行说明。图3、图4是示出发动机控制ECU的从发动机起动时起到停止时为止的燃料喷射控制的流程的整体流程图。
这里,“开始”是指通过驾驶者操作IG-SW111而使发动机控制ECU27A的微型计算机27a起动,在步骤S01中,将IG-SW111的操作位置检测标志设定为意味着点火装置接通的省略图示的“FLAGIGSW=1”。
在步骤S02中,在CPU中开始初始化处理,在该处理中,在定时控制部211A、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中进行“初次燃料喷射的标志的初始化处理”。具体而言,例如对下面的标志和数据进行清零处理。
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对表示进行了在发动机起动时的各气缸的初次的燃料喷射的初次燃料喷射标志F_FIRSTINJ(i)进行清零(F_FIRSTINJ(i)=0,i=1~N)。这里,i为表示在气缸数量N(在本实施方式中N=4)个中的气缸号码的参数。
此外,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对表示初次燃料喷射定时存储完毕(存储完毕)的标志F_FIRSTINJSET(i)进行清零(F_FIRSTINJSET(i)=0,i=1~N),所述的初次燃料喷射定时存储完毕表示存储了进行上述初次燃料喷射后的曲柄角。
并且,定时控制部211A对标志F_CRKAGLCR进行清零(F_CRKAGLCR=0),或对CYLJUDAGL(i)进行清零(CYLJUDAGL(i)=0,i=1~N),所述标志F_CRKAGLCR表示在判别实际冲程后根据需要完成了对曲柄角的校正、或用于控制继初次燃料喷射之后的下次燃料喷射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所述CYLJUDAGL(i)为从基于所存储的曲柄角CA(i)的初次燃料喷射起进行到判别实际冲程为止的曲柄角。
并且,从微型计算机27a的CPU刚结束步骤S02中的所述初始化处理后、即发动机ECU27A刚结束起动后起,定时控制部211A读入CRK脉冲和TDC脉冲。每当输入CRK脉冲时或每隔一定脉冲间隔,反复读入该CRK脉冲和TDC脉冲。
并且,在步骤S03中,定时控制部211A检查是否已检测出CRK脉冲。在检测出CRK脉冲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04,在未检测出CRK脉冲的情况下(否),根据连接符(A)进入到图4中的步骤S17。在步骤S04中,每当检测出CRK脉冲时,定时控制部211A将各气缸的曲柄角CA(i)存储到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中,进行更新。具体而言,每当读入CRK脉冲时,定时控制部211A就读取存储于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中的曲柄角,对读取的曲柄角CA(i)减去例如6度而作为新的曲柄角CA(i)进行存储。这里,i为表示在气缸数量N(在本实施方式中N=4)个中的气缸号码的参数。
再者,在减去6度后的新的曲柄角CA(i)成为-180度时,将其改读为540度并存储到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中。
在步骤S05中,每当检测出CRK脉冲时,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就进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初始化处理。关于该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初始化处理,后面将在图6所示的详细的流程图的说明中进行描述。
在步骤S06中,定时控制部211A检查是否为标志F_CRKAGLCR=1。在标志F_CRKAGLCR=1的情况下(是),根据连接符(B),进入到图4中的步骤S13,在标志F_CRKAGLCR≠1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07。
在步骤S07中,定时控制部211A检查是否已根据CRK脉冲、TDC脉冲判别实际曲柄角。具体而言,检查能否根据CRK脉冲形状与TDC脉冲形状的组合来判别各气缸的实际曲柄角。在已根据CRK脉冲、TDC脉冲判别实际曲柄角的情况下(是),根据连接符(C),进入到图4中的步骤S08,在未判别实际曲柄角的情况下(否),根据连接符(B),进入到图4中的步骤S13。
另外,根据CRK脉冲形状与TDC脉冲形状的组合分别唯一地确定各气缸的实际曲柄角。
在步骤S08中,定时控制部211A算出在图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04中被存储而更新的曲柄角CA(i)与在步骤S07中判定的实际曲柄角之间的偏差幅度DCRKAGL(0~720度)。
在步骤S09中,定时控制部211A检查是否偏差幅度DCRKAGL=0。在偏差幅度DCRKAGL=0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12,在偏差幅度DCRKAGL≠0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定时控制部211A用偏差幅度DCRKAGL来校正各气缸的曲柄角CA(i),并将其存储到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中。
在步骤S11中,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进行在过去的控制周期中随着在后述的步骤S13的处理中执行燃料喷射控制而建立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关于该步骤S11的详细的处理,后面将在图10所示的详细流程图的说明中进行描述。
并且,在步骤S12中,定时控制部211A建立标志F_CRKAGLCR(“F_CRKAGLCR=1”),所述标志F_CRKAGLCR表示利用“基于硬件的曲柄角”根据需要完成了对曲柄角CA(i)的校正及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
在步骤S13中,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进行燃料喷射执行处理。关于该步骤S13的详细的处理,后面将在图7所示的详细流程图的说明中进行描述。
在步骤S14中,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存储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CA(i)进行燃料喷射的气缸的燃料喷射正时(“存储按存储所喷射的气缸的喷射正时”)。关于该步骤S14的详细的处理,后面将在图8所示的详细流程图的说明中进行描述。
在步骤S15中,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进行下述处理:计算从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对该气缸喷射燃料时起进行到判别实际冲程(对“基于硬件的曲柄角”的检查结束)为止的曲柄角(“计算出从喷射起进展的角度”),关于该步骤S15的详细处理,后面将在图9所示的详细流程图的说明中进行描述。
在步骤S16中,点火正时控制部216在根据从定时控制部211A输入的曲柄角CA(i)检测出预定曲柄角时,对各气缸进行点火(“点火”)。
在步骤S17中,定时控制部211A检查IG-SW111是否被操作到发动机停止的操作位置。即,检查IG-SW111是否被断开(“IG-SW断开?”)。从发动机ECU27A的起动刚结束后起在预定的周期内完成该检查。在IG-SW111被断开的情况下(是),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4A、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和点火正时控制部216进行发动机停止控制,定时控制部211A开始一连串的结束发动机控制的步骤。在IG-SW111未被断开的情况下(否),根据连接符(D),返回到图3中的步骤S03。
这里,在步骤S07中,在判别实际曲柄角并成为“是”之前,不经过步骤S08~S12,基本上变为这样的重复:返回到步骤S03~S07,接着,到步骤S13~S17,然后,再次返回到步骤S03。在该重复的期间,在步骤S14中,存储按存储喷射的气缸的喷射正时,计算出从喷射起进展的角度。
并且,当在步骤S07中判别实际曲柄角并成为“是”的情况下,仅通过一次步骤S08~S12,在图3、图4的整个流程图的其下一重复中,成为这样的控制:在步骤S06中成为“是”,不会再次通过步骤S08~S12。
因此,当在步骤S07中判别实际曲柄角并成为“是”的情况下,在仅通过一次步骤S08~S12后,也可以在步骤S13之后跳过步骤S14、S15而进入到步骤S16。
在步骤S17中成为“是”,在定时控制部211A的一连串的结束发动机控制的步骤中,使IG-SW111的操作位置检测标志为意味着发动机停止的FLAGIGSW=0,监视CRK脉冲,判定发动机的旋转是否已停止,在判定为发动机的旋转已停止时,将各气缸的曲柄角CA(i)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一连串的结束发动机控制的步骤结束。
如上述那样,即使IG-SW111被断开,发动机控制ECU27A也暂且处于动作状态,定时控制部211A检测出CRK脉冲直至发动机的旋转停止为止,并进行对各气缸的曲柄角CA(i)的存储更新。
这里,在发动机的旋转停止时最终存储的各气缸的曲柄角CA(i)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在内燃机停止时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
在图3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07中,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实际冲程判别单元”,步骤S07中的在检测出TDC脉冲的情况下的、根据CRK脉冲形状与TDC脉冲形状的组合判别各气缸的实际曲柄角的定时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判别实际冲程”的定时。
图5是基于TDC脉冲形状和CRK脉冲形状判别实际冲程的说明图。图5的(a)为如下情况:在发动机控制ECU27A的CPU在起动开始后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识别的冲程中,示出了#3的气缸是压缩冲程、且接近于爆发冲程的状态(在图5的(a)中,表示为“存储气缸#3”),发动机控制ECU27A的CPU判定为在起动结束后才根据TDC脉冲形状与CRK脉冲形状的组合检测出#3气缸接着进入到爆发冲程的TDC脉冲。在该情况下,根据在发动机停止时存储的曲柄角计算出当前的曲柄角,在下一爆发冲程的气缸中,在预定曲柄角的范围内,TDC脉冲为在下降后示出上升的基准脉冲,并且在TDC脉冲前后的CRK脉冲仅由6度的基准脉冲组构成,因此,如图2中的B部所示,#3气缸接着进入到爆发冲程是正确的判定,因此爆发气缸的气缸判别正确,判定为曲柄角的存储正确。
再者,即使气缸判别正确,在基于存储的曲柄角与实际曲柄角之间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判定为曲柄角的存储错误。
图5的(b)为如下情况:在发动机控制ECU27A的CPU在起动开始后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识别的冲程中,示出了#3的气缸是压缩冲程、且接近于爆发冲程的状态(在图5的(b)中,表示为“存储气缸#3”),发动机控制ECU27A的CPU判定为在起动结束后才根据TDC脉冲形状与CRK脉冲形状的组合检测出#4气缸接着进入到爆发冲程的TDC脉冲。在该情况下,根据在发动机停止时存储的曲柄角计算出当前的曲柄角,在下一爆发冲程的气缸中,在预定曲柄角的范围内,TDC脉冲为只下降的单一边缘的脉冲形状,并且在TDC脉冲前后的CRK脉冲构成为包括超过6度的宽幅脉冲,因此,如图2中的C部所示,#4气缸接着进入到爆发冲程是正确的判定,因此爆发气缸的气缸判别错误,判定为曲柄角的存储错误。
《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初始化处理》
下面,参照图6对图3所示的整个流程图中的步骤S05中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初始化处理”的详细的控制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初始化处理的控制的流程的详细流程图。在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中,每当检测出从定时控制部211A输入的CRK脉冲时进行该处理。
步骤S35是这样的步骤:示出采用作为编程语言之一的C语言表示的循环计数器,意味着开始从参数i的1至N为止的重复。
在步骤S36中,根据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d中的与#i气缸对应的曲柄角存储部中存储的曲柄角CA(i)判定是否已检测出#i气缸的压缩冲程开始(“#i气缸的压缩冲程开始?”)。在检测出#i气缸的压缩冲程开始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37,将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清零(“F_INJ(i)=0”)。在步骤S36中,在未检测出#i气缸的压缩冲程开始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38。
在步骤S38中,示出了采用C语言表示的重复的范围的最后。在上述的参数i不足N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35,相对于下一参数i进行重复,在参数i在N以上的情况下,返回到图3中的整个流程图。
另外,步骤S05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初始化处理意味着在发动机的运转中以与CRK脉冲的检测同步的周期反复进行处理,不是指相对于参数i从1至N将步骤S35~S38重复一周后结束。
《燃料喷射执行处理》
下面,参照图7对图4所示的整个流程图中的步骤S13中的“燃料喷射执行处理”的详细的控制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燃料喷射执行处理的控制的流程的详细流程图。在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中执行该处理。
步骤S41是这样的步骤:示出采用作为编程语言之一的C语言表示的循环计数器,意味着开始从参数i的1至N为止的重复。
在步骤S42中,根据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d中的与#i气缸对应的曲柄角存储部中存储的曲柄角CA(i)判定是否是#i气缸的燃料喷射正时(“CA(i)=INJOB?”)。在#i气缸是燃料喷射正时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43,在#i气缸不是燃料喷射正时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48。这里,INJOB表示示出燃料喷射正时的预定曲柄角的值,在排气冲程喷射的情况下,INJOB的值被设定为0~不足180度的值。
另外,当发动机控制ECU27A起动时,由于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仅相对于最初喷射燃料的#i气缸促进提前起动发动机,因此在发动机的起动开始并接收最初的CRK脉冲的输入的定时执行燃料喷射。然后,接着的各气缸的燃料喷射在基于曲柄角CA(i)的预定的燃料喷射定时使燃料喷射。具体而言,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进行排气冲程喷射的情况下,根据被存储而更新后的曲柄角CA(i),在排气冲程的定时的例如曲柄角90度使燃料喷射。
在步骤S43中,根据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是否建立来检查#i气缸的燃料喷射是否完毕(“F_INJ(i)=1?”)。在#i气缸的燃料喷射完毕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48,在#i气缸的燃料喷射未完毕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44。在步骤S44中,对#i气缸执行燃料喷射。当然,该步骤S44中的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的燃料喷射控制是与要求输出运算部212算出的要求转矩对应的喷射时间,在该情况下是与发动机起动时的要求转矩相应的燃料喷射量。
在步骤S45中,对#i气缸建立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F_INJ(i)=1”)。
在步骤S46中,根据初次燃料喷射标志F_FIRSTINJ(i)是否建立来检查初次燃料喷射是否完毕(“F_FIRSTINJ(i)=1?”)。在初次燃料喷射完毕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48,在初次燃料喷射未完毕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47。
并且,在步骤S47中,建立初次燃料喷射标志F_FIRSTINJ(i)(“F_FIRSTINJ(i)=1”)。然后,进入到步骤S48。在步骤S48中,示出采用C语言表示的重复的范围的最后。在上述的参数i不足N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1,相对于下一参数i进行重复,在参数i在N以上的情况下,返回到图4中的整个流程图。
《对按存储来喷射的气缸的喷射正时的存储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8,对图4所示的整个流程图中的步骤S14中的“存储按存储来喷射的气缸的喷射正时”的处理的详细控制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燃料喷射的气缸的燃料喷射正时的存储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在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中执行该处理。
步骤S51是这样的步骤:示出采用作为编程语言之一的C语言表示的循环计数器,意味着开始从参数i的1至N为止的重复。在步骤S52中,根据初次燃料喷射定时的存储完毕标志F_FIRSTINJSET(i)是否成立来检查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存储是否完毕(存储完毕)(“F_FIRSTINJSET(i)=1?”)。在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存储完毕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56,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53。在步骤S53中,检查是否是初次燃料喷射(“F_FIRSTINJ(i)=1?”)。在是初次燃料喷射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54,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56。
在步骤S54中,存储该喷射燃料时的曲柄角CA(i)作为初次燃料喷射正时(“作为初次燃料喷射正时进行存储,FIINJAGL(i)=CA(i)”)。
在步骤S55中,建立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存储完毕的标志(“F_FIRSTINJSET(i)=1”)。然后,进入到步骤S56。
在步骤S56中,示出了采用C语言表示的重复的范围的最后。在上述的参数i不足N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51,相对于下一参数i进行重复,在参数i在N以上的情况下,返回到图4中的整个流程图。
《计算出从喷射起进展的角度》
下面,参照图9,对图4所示的整个流程图中的步骤S15中的“计算出从喷射起进展的角度”的处理的详细控制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燃料喷射的气缸的从该燃料喷射起进行到判别实际冲程为止的曲柄角的计算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在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中执行该处理。
步骤S61是这样的步骤:示出采用作为编程语言之一的C语言表示的循环计数器,意味着开始从参数i的1至N为止的重复。
在步骤S62中,检查初次燃料喷射标志F_FIRSTINJ(i)是否建立(“初次燃料喷射?F_FIRSTINJ(i)=1?”)。在初次燃料喷射标志F_FIRSTINJ(i)建立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63,在未建立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64。
在步骤S63中,对用于计算出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燃料喷射的气缸的从该燃料喷射起进行到判别实际冲程为止的曲柄角CYLJUDAGL(i)进行累计并存储(“计算出从喷射起进展的角度并进行存储,CYLJUDAGL(i)=CYLJUDAGL(i)+6度”)。
每当检测出CRK脉冲时,在图3所示的整个流程图的步骤S06中,在直至成为“是”为止的期间内反复进行该角度的计算。在步骤S64中,示出了采用C语言表示的重复的范围的最后。在前述的参数i不足N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61,相对于下一参数i进行重复,在参数i在N以上的情况下,返回到图4中的整个流程图。
《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
下面,参照图10,对图4所示的整个流程图中的步骤S11中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详细控制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该处理是在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中按每个预定曲柄角执行的控制。
步骤S71是这样的步骤:示出采用作为编程语言之一的C语言表示的循环计数器,意味着开始从参数i的1至N为止的重复。
在步骤S72中,检查初次燃料喷射是否完毕(F_FIRSTINJ(i)=1)。在初次燃料喷射完毕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73,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78。
在步骤S73中,进行对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校正。具体而言,进行FIINJAGLCR(i)=FIINJAGL(i)-DCRKAGL的计算。这里,FIINJAGL(i)是在图8所示的详细流程图的步骤S54中所存储的,DCRKAGL是在图4所示的整个流程图的步骤S08中计算出的偏差幅度DCRKAGL。并且,与曲柄角CA(i)同样地在540度~-174度的范围内计算出表示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实际曲柄角FIINJAGLCR(i)。另外,将-180度改读成540度。
在步骤S74中,计算出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具体而言,计算出INTKJUDAGL(i)=FIINJAGLCR(i)-CYLJUDAGL(i)。这里,CYLJUDAGL(i)是从在图9所示的详细流程图的步骤S63中存储的初次燃料喷射正时起的曲柄角的进展CYLJUDAGL(i)。并且,关于这里计算出的INTKJUDAGL(i)的值,最大值为540度,是表示这以下的曲柄角的值,对负值侧的最低值不设限制。
图11是用于校正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的实际燃料喷射正时FIINJAGLCR(i)(表示曲柄角)和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的设定的说明图。
由于CYLJUDAGL(i)一定是正的值,因此图11所示的INTKJUDAGL(i)的值不会取大于FIINJAGLCR(i)的值。并且,允许INTKJUDAGL(i)的值为例如到-720为止的负值。
在步骤S75中,检查INTKJUDAGL(i)是否大于-180度(“INTKJUDAGL(i)>-180度”)。在“INTKJUDAGL(i)大于-180度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76,燃料喷射完毕。即,在已是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1的情况下,保持该状态,在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0的情况下,建立该标志(“F_INJ(i)=1”)。在INTKJUDAGL(i)在-180度以下的情况下(否),进入到步骤S77,燃料未喷射。即,在已是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0的情况下,保持该状态,在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1的情况下,去掉该标志(“F_INJ(i)=0”)。
这是指,在如图11所示那样INTKJUDAGL(i)>-180度的区域X的情况下,判定为当前的实际曲柄角处于与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的#i气缸的初次燃料喷射相同的周期,即,判定为初次燃料喷射的燃料尚未对燃烧起作用,在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保持建立的状态,在该标志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此外,在如图11所示那样INTKJUDAGL(i)≦-180度的区域Y的情况下,判定为当前的实际曲柄角处于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的#i气缸的初次燃料喷射的下一周期,即,判定为初次燃料喷射的燃料被导入到气缸内并成为下一周期,在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去掉,在该标志未建立的情况下保持该状态。
在步骤S76或步骤S77之后,进入到步骤S78。在步骤S78中,示出了采用C语言表示的重复的范围的最后。在上述的参数i不足N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71,相对于下一参数i进行重复,在参数i在N以上的情况下,返回到图4中的整个流程图。
关于这样的根据发动机起动时的基于存储的曲柄角与实际曲柄角之间的偏差校正而进行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在图3所示的整个流程图的步骤S07中的成为“是”的实际冲程判别定时(也称为“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参照图12)之前,根据需要仅针对初次燃料喷射进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的校正,上述初次燃料喷射是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如下情况:由于能够如图2所示那样,每隔180度,根据TDC脉冲形状和CRK脉冲形状判定实际曲柄角,因此不限于在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之前完成各气缸的所有的初次燃料喷射。
这里,图10所示的表示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中的步骤S73~S77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喷射定时判别单元”。
接下来,参照图12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起动时的各气缸的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的初次燃料喷射后的下次燃料喷射的控制结果进行说明。
图12是在口喷射式发动机的排气冲程喷射的情况下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1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
图12的(a)中示出了表示实际冲程的条线图、从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相对于各气缸的燃料喷射阀20A(参照图1)输出的表示开阀期间的控制信号(下面,称为“INJ信号”)、以及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流程图中,加入表示气缸号码的参数i而表示为F_INJ(i))。如图12的(a)所示,在通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下,INJ信号以排气冲程的预定曲柄角INJOB的定时t1作为起点,仅在预定期间t1~t2成为接通(在图12中,用“1”来表示)状态。预定期间t1~t2根据与要求转矩和发动机的机器温度等环境条件等相应的燃料喷射量而变化。
当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INJ信号成为接通的例如定时t1建立(=1)并迎来压缩冲程时,则在时刻t3清零(=0),使得能够进行下一燃料喷射。
接着,在图12的(b)中示出了表示实际冲程的条线图、发动机控制ECU27A的CPU识别的冲程(在图中,表示为“ECU识别的冲程”)、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图12的(b)示出了如下情况下的示例:根据发动机起动时的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初次燃料喷射,然后,在按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识别为是吸气冲程的冲程中途、例如-90度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根据TDC脉冲形状和CRK脉冲形状判定实际曲柄角为已进入到压缩冲程。在图12的(b)中,用实线表示的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表示以往技术的情况,用单点划线表示的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以往技术不同的部分。
如INJ信号所示,初次燃料喷射以基于存储的曲柄角的排气冲程的预定曲柄角INJOB的定时t1为起点,仅在预定期间t1~t2(燃料喷射定时)接通。并且,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INJ信号成为接通的定时t1建立(=1),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中,按基于存储的曲柄角(在这里是吸气冲程中)进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初始化处理(图3中的步骤S05),因此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成为保持建立的状态,在其后的处理中进行基于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的对曲柄角的校正(图4中的步骤S10)。并且,由于在下次的处理周期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的初始化处理中已过了压缩冲程的开始,因此不会去掉燃料喷射完毕标志,如实线所示,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定时tJUD之后也保持建立的状态。因此,在下一排气冲程的预定期间t1N~t2N中无法进行执行燃料喷射的控制。具体而言,这是因为,如图7的燃料喷射执行处理的详细流程图中的步骤S43所示,在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不是1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到步骤S44,并能够执行燃料喷射。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的(b)所示,在定时tJUD中进行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对ECU识别的冲程进行校正,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使表示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实际曲柄角FIINJAGLCR(i)如图11所示为0度,从初次燃料喷射定时起的曲柄角的进展CYLJUDAGL(i)为180度。并且,ITKJUDAGL=0-180=-180度,即,成为-180度以下。因此,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之后,如单点划线所示,去掉在图4的步骤S11中建立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0)。其结果是,由于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将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清零,因此,如单点划线所示,下一燃料喷射按实际曲柄角在排气冲程的t1N~t2N的期间输出INJ信号。随之,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单点划线所示的t1N~t3N的期间建立。
如图12的(b)所示,当按实际曲柄角来追溯换算时,则初次燃料喷射(t1~t2的期间的INJ信号)在吸气冲程中进行,当然,喷射的燃料被导入到气缸内,假设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的实际冲程判别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即下一排气冲程的t1N~t2N的期间不进行燃料喷射,则会由于在该燃烧周期中,燃料未被导入到缸内而失火,无法使发动机起动时的发动机的旋转顺畅地进行。因此,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按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来判定在实际冲程判别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预定的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喷射是否与实际冲程判别前的根据所存储的曲柄角CA(i)进行初次燃料喷射的燃料的燃烧定时相同,进行是否执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喷射的控制。
此外,由于不进行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技术那样、初次燃料喷射的量减去下次的燃料喷射量那样的控制,因此还能够防止因下次燃料喷射量不足而失火。即,能够防止起动性变差。
再者,该按照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的判定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判别是否在与实际冲程判别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
《第一实施方式应用于吸气冲程喷射的示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进行控制,使得在各气缸的排气冲程的预定期间从燃料喷射阀20A进行燃料喷射,但不限于此。同样也应用于口喷射式发动机的吸气冲程喷射的情况。
图13是在口喷射式发动机的吸气冲程喷射的情况下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2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
图13的(a)中示出了表示实际冲程的条线图、从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相对于各气缸的燃料喷射阀20A(参照图1)输出的INJ信号、以及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流程图中,加入表示气缸号码的参数i而表示为F_INJ(i))。如图13的(a)所示,在通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下,INJ信号以排气冲程的预定曲柄角INJOB的定时t1作为起点,仅在预定期间t1~t2成为接通(在图13中,用“1”来表示)状态。预定期间t1~t2根据与要求转矩和发动机的机器温度等环境条件等相应的燃料喷射量而变化。
当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INJ信号成为接通的例如定时t1建立(=1)并迎来压缩冲程时,则在定时t2清零(=0),使得能够进行下一燃料喷射。
在图13的(b)中示出了表示实际冲程的条线图、发动机控制ECU27A的CPU识别的冲程(在图中,表示为“ECU识别的冲程”)、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图13的(b)示出了如下情况下的示例:根据发动机起动时的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初次燃料喷射,然后,在按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识别为是压缩冲程的冲程中途、例如450度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根据TDC脉冲形状和CRK脉冲形状判定实际曲柄角为已进入到爆发冲程。在图13的(b)中,用实线表示的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表示以往技术的情况,用单点划线表示的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以往技术不同的部分。
如INJ信号所示,初次燃料喷射以基于存储的曲柄角的吸气冲程的预定曲柄角INJOB的定时t1为起点,仅在预定期间t1~t2(燃料喷射定时)接通。并且,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INJ信号成为接通的定时t1建立(=1),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之前,每当检测出CRK脉冲时,按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的初始化处理(参照图3中的步骤S05),因此识别为已经迎来压缩冲程的开始,在定时t2如实线那样,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被清零。因此,在以往技术中,即使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后的下一吸气冲程的预定期间t1N~t2N中,也进行执行燃料喷射的控制。具体而言,这是因为,如图7的燃料喷射执行处理的详细流程图中的步骤S43所示,在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不是1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到步骤S44,并能够执行燃料喷射。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的(b)所示,在定时tJUD处进行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对ECU识别的冲程进行校正,表示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实际曲柄角FIINJAGLCR(i)如图11所示为540度,从初次燃料喷射正时起的曲柄角的进展CYLJUDAGL(i)为180度。并且,ITKJUDAGL=540-180=360度,即,大于-180度。因此,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之后,如单点划线所示,建立被清零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1)。其结果是,由于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使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建立,因此,如单点划线所示,下一燃料喷射不能按实际曲柄角在吸气冲程的t1N~t2N期间输出INJ信号。
如图13的(b)所示,当按实际曲柄角来追溯换算时,则初次燃料喷射(t1~t2的期间的INJ信号)在压缩冲程的大致开始正时进行,与下一吸气冲程的t1N~t2N的期间的燃料喷射成为同周期。如果如实线所示的以往技术那样在t1N~t2N的期间进行燃料喷射,则该气缸在吸气冲程导入两次量的燃料,产生成为富余状态并排出未燃气体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这样的排放变差。
由此可见,即使针对于口喷射式的吸气冲程喷射,只要改变燃料喷射定时INJOB的设定就能够容易地应用第一实施方式。
另外,在口喷射式的排气冲程喷射的情况下、以及在口喷射式的吸气冲程喷射的情况下,均在发动机起动时,发动机控制ECU27A的微型计算机27a的初始化处理刚结束后,定时控制部211A与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进行协调控制,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CA(i),仅将判定为是初爆的气缸的气缸中的最初燃料喷射设定成在输入CRK脉冲时进行燃料喷射,以便将发动机起动提前。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下面,参照图1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TDC脉冲形状与CRK脉冲形状的组合的对实际曲柄角的判定在间隔180度的TDC脉冲的定时进行,但不限于此。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构成为:使各气缸的爆发冲程的开始位置、即报知TDC的TDC脉冲的形状为简单的预定角度宽度的单脉冲,使与其组合的CRK脉冲的形状为例如一个气缸的TDC脉冲的位置缺齿的脉冲,通过判别四个气缸中的代表气缸的TDC来判定实际曲柄角。在该情况下,有可能成为从依照该气缸的基于存储的曲柄角的最初燃料喷射到判定实际曲柄角为止进展了最大的720度的CYLJUDAGL(i),但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应用。
参照图14,对与前面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如图2所示的通过按每180度将TDC脉冲形状与CRK脉冲形状进行组合而能够判定实际曲柄角的情况不同、例如按曲柄角720度对代表气缸进行一次实际气缸判别的情况下的口喷射式发动机的排气冲程喷射的示例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方法进行说明。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变形例的在口喷射式发动机的排气冲程喷射时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3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
图14的(a)与图12的(a)相同,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14的(b)中示出了表示实际冲程的条线图、发动机控制ECU27A的CPU识别的冲程(在图中,表示为“ECU识别的冲程”)、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图14的(b)示出了如下情况下的示例:根据发动机起动时的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初次燃料喷射,然后,在按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识别为是压缩冲程的冲程中途、例如450度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根据TDC脉冲形状和CRK脉冲形状判定实际曲柄角已进入到排气冲程。在图14的(b)中,用实线表示的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表示以往技术的情况,用单点划线表示的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以往技术不同的部分。
如INJ信号所示,初次燃料喷射以基于存储的曲柄角的排气冲程的预定曲柄角INJOB的定时t1为起点,仅在预定期间t1~t2(燃料喷射定时)接通。并且,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INJ信号成为接通的定时t1建立(=1),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之前、即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前,识别为已经迎来压缩冲程的开始,在定时t3如实线那样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被清零。因此,在以往技术中,即使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后的下一排气冲程的预定期间t1N~t2N中,也进行执行燃料喷射的控制。具体而言,这是因为,如图7的燃料喷射执行处理的详细流程图中的步骤S43所示,在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不是1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到步骤S44,并能够执行燃料喷射。
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4的(b)所示,在定时tJUD中进行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对ECU识别的冲程进行校正,在图14的(b)的气缸中,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使表示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实际曲柄角FIINJAGLCR(i)如图11所示为540度,从初次燃料喷射正时起的曲柄角的进展CYLJUDAGL(i)为360度。并且,ITKJUDAGL=540-360=180度,即,大于-180度。因此,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之后,如单点划线所示,建立被清零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1)。其结果是,由于燃料喷射控制部215A使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建立,因此,如单点划线所示,下一燃料喷射不按实际曲柄角在排气冲程的t1N~t2N期间输出INJ信号。
如图14的(b)所示,当按实际曲柄角来追溯换算时,则初次燃料喷射(t1~t2期间的INJ信号)在压缩冲程的大致开始正时进行,与作为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的实际冲程判别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的下一排气冲程的t1N~t2N期间的燃料喷射成为同周期。如果在t1N~t2N期间进行燃料喷射,则该气缸在吸气冲程导入两次量的燃料,产生成为富余状态并排出未燃气体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这样的排放变差。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5针对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为前提的内燃机,简单地说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前提的内燃机不同的燃料供给系统。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前提的内燃机相同的结构,省略重复的说明。
(内燃机的概要)
以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为前提的内燃机是所谓的直喷发动机(直喷式内燃机)。因此,发动机主体的气缸盖安装有吸气阀、排气阀、向各气缸的燃烧室内直接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20B(参照图15)和火花塞21(参照图15)。
在内燃机中,从燃料箱(未图示)通过内置有燃油泵马达4(参照图15)的燃油泵经由送油管(未图示)而送到高压泵(未图示)的燃料,通过分别被发动机主体的凸轮轴(未图示)驱动的高压泵(未图示)而进一步升压并被送到输出管(未图示)。输出管内的燃料的压力通过与连接于输出管并由发动机控制ECU27B控制的调节器7而被调压,多余的燃料经由回油管(未图示)而返回到燃料箱中。
燃料从输出管分别经由四根高压燃料供给管(未图示)而被提供到各气缸的燃料喷射阀20B、20B、20B、20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喷射阀20B通过作为发动机控制ECU27B的CPU所执行的功能的后述燃料喷射控制部(燃料喷射控制单元)215B而被控制成例如进行压缩冲程喷射或爆发冲程喷射。
输出管设有检测输出管的内压(下面,称为“燃料压力”)的燃料压力传感器41。
燃油泵通过发动机控制ECU27B而对提供给燃油泵马达4的电力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并且被切换到低负载(Low)和高负载(Hi)。
高压泵内置有被发动机控制ECU27B控制的高压泵电磁阀5,能够对排出状态和非排出状态进行切换。并且,高压泵被发动机控制ECU27B控制而在低负载(Low)时和高负载(Hi)时均动作到排出状态。另外,在高压泵的排出侧设有止回阀,在非排出状态时,防止从输出管回流至送油管。
《发动机控制ECU的功能》
下面,参照图15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控制ECU的功能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控制ECU的结构框图。
除了向发动机控制ECU27B输入来自传感器11、14、16、18、24、25、26、28的输出、来自油门位置传感器43的输出和来自车速传感器45的输出以外,燃料压力传感器41、燃料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等的输出也被输入到发动机控制ECU27B。
该发动机控制ECU27B构成为以微型计算机27a作为主体。并且,在微型计算机27a中,CPU执行例如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并根据驾驶者对油门踏板的踩踏量及发动机运转状态来进行节气门(未图示)的开度控制、或燃料喷射阀20B的燃料喷射量的控制、或火花塞21的点火正时的控制、以及通过高压泵电磁阀5及调节器7的动作控制而进行的对输出管的燃料压力的控制等。
另外,发动机控制ECU27B中包括:驱动燃料喷射阀20B的驱动电路121、驱动高压泵电磁阀5的驱动电路122以及驱动调节器7中所包括的电磁阀的驱动电路124。
ECU电源电路110通过IG-SW111而成为接通状态,对产生高电压并提供给配电盘29的未图示的点火器的供电也成为接通状态。
微型计算机27a构成为包括通过读取并执行内置于ROM中的程序来实现的功能部,即:发动机旋转速度运算部210、定时控制部211B、要求输出运算部212、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4B、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点火正时控制部216等。
发动机旋转速度运算部210和要求输出运算部212以及点火正时控制部216的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定时控制部211B、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4B、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的功能存在一部分差异。
(定时控制部)
定时控制部211B为了进行发动机控制的整体控制而检测IG-SW111的操作位置信号,并且对与该操作位置信号对应的操作位置检测标志FLAGIGSW进行设定处理。此外,定时控制部211B根据CRK脉冲和TDC脉冲来检测各气缸的吸气冲程的开始的TDC定时作为基准曲柄角(=0度)。并且,将基准曲柄角0度改读为720度,从720度起,每当重新接收CRK脉冲时便减去例如6度,来计算当前的各气缸的曲柄角,并将其存储到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中。即,使起点为0度,沿着曲柄轴的正旋转的方向与6度的CRK脉冲对应地减去而定义为714、708……12、6、0度。
该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具体由前述的能够高速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这里,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气缸判别信息存储单元”。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那样的情况下的示例来进行说明,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那样,例如使各气缸的爆发冲程的开始位置、即报知TDC的TDC脉冲的形状为简单的预定角度宽度的单脉冲,使与其组合的CRK脉冲的形状为一个气缸的TDC脉冲的位置缺齿的脉冲,通过判别四个气缸中的代表气缸的TDC来判定实际曲柄角。
另外,在发动机控制ECU27B中,当IG-SW111被转到点火装置接通的位置时,该微型计算机27a被起动而开始初始化处理。此外,当IG-SW111被转到起动器驱动的位置时,起动器开始使发动机旋转,当微型计算机27a的初始化处理结束时,定时控制部211B开始以一定的周期读入CRK脉冲和TDC脉冲。并且,在发动机起动时的初始化处理刚结束后,定时控制部211B在每次检测出CRK脉冲时对前次发动机停止时存储于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和211d中的曲柄角从各气缸的曲柄角减去6度而计算出各气缸的曲柄角。将这样计算出的曲柄角称为“基于存储的曲柄角”或“基于第一单元的曲柄角”。
并且,在微型计算机27a的初始化处理结束后,判定在定时控制部211B检测出最初的TDC脉冲的定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同样地基于存储的曲柄角与基于CRK脉冲的形状与TDC脉冲的形状的组合而确定的各气缸的曲柄角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直接更新计算出各气缸的曲柄角,并存储到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和211d中,进行更新。下面,将基于CRK脉冲的形状与TDC脉冲的形状的组合而确定的各气缸的曲柄角称为“基于硬件的曲柄角”或“基于第二单元的曲柄角”。
在基于存储的曲柄角与基于硬件的曲柄角不一致的情况下,校正各气缸的曲柄角之间的偏差,然后,基于校正后的曲柄角而在每次检测出CRK脉冲时减去6度来更新计算各气缸的曲柄角,并存储到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b、211c、211d中,进行更新。
在定时控制部211B中,在发动机起动时的最初,将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输出到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点火正时控制部216,然后,用基于硬件的曲柄角对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校对。在基于存储的曲柄角与基于硬件的曲柄角之间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判定为基于存储的曲柄角有误,在该时刻校正成基于硬件的曲柄角,然后,将校正后的曲柄角输出到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点火正时控制部216。
(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
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4B进行对燃油泵马达4的旋转速度的控制、基于来自燃料压力传感器41的信号的对高压泵的高压泵电磁阀5的控制、以及对调节器7的控制,根据以发动机旋转速度Ne、要求转矩为参数的预先设定的目标燃料压力映射图进行对燃料压力的调节。
例如,根据以发动机旋转速度Ne为参数的预先设定的燃油泵控制映射图将燃油泵马达4的旋转速度切换控制为低状态和高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此外,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4B例如以发动机旋转速度Ne、要求转矩为参数而对高压泵的高压泵电磁阀5进行控制,并控制来自高压泵的排出量。
(燃料喷射控制部)
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根据在要求输出运算部212中计算出的要求转矩、发动机旋转速度Ne来设定燃料喷射量,具体而言是设定以根据来自输出管的燃料压力传感器41的燃料压力而预先设定的燃料压力为参数的燃料喷射时间,根据按照来自定时控制部211B的各气缸的曲柄角信号而预先设定的喷射开始的定时映射图(未图示)来对各气缸的燃料喷射阀20B进行燃料喷射的控制。
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根据来自排放气体传感器24的排放气体中的氧浓度的信号来调节燃料喷射量,并调节到适合排放气体规定的那样的燃烧状态。
《燃料喷射控制的整体流程图和详细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整体流程图也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3、图4中的整体流程图相同,但步骤S05中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初始化处理”的详细流程图和步骤S11中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详细流程图有一部分不同。对本实施方式的步骤S05中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初始化处理”和步骤S11中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详细流程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6所示,将图6中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初始化处理的详细流程图中的步骤S36改读为步骤S36A中的“#i气缸的吸气冲程开始?”。
此外,在图10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详细流程图中,如图17所示,在步骤S73与步骤S74之间插入有步骤S73A。在步骤S73A中,检查在步骤S73中计算出的FIINJAGLCR(i)是否大于预定的实际曲柄角X0度(“FIINJAGLCR(i)>X0度?”)。在FIINJAGLCR(i)大于预定的实际曲柄角X0度的情况下(是),进入到步骤S74,在FIINJAGLCR(i)在预定的实际曲柄角X0度以下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8。
这里,X0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10度。关于该X0的值,预先通过实验来求出当在排气冲程中开始向燃烧室内喷射燃料的情况下燃料不向排气系统排出而残存在燃烧室内的角度,从而进行设定。
当在步骤S73A中为否的情况下,是实际冲程中的进行了初次燃料喷射的燃料不向排气系统排出而残存在燃烧室内的情况,由于在实际冲程判别前进行了初次燃料喷射的燃料与实际冲程判别后的下次燃料喷射重复,因此不对已经建立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进行校正处理,进入到步骤S78。
此外,如图17所示,将图10中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详细流程图的步骤S75中的“INTKJUDAGL(i)>-180度?”置换成步骤S75A中的“INTKJUDAGL(i)>0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采用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表示的初次燃料喷射时间FIINJAGL(i)、在图3的流程图的步骤S04中对其进行存储更新的曲柄角CA(i)、以及在图17的详细流程图的步骤S73中进行运算的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实际曲柄角FIINJAGLCR(i),均使吸气冲程的最初为0度,在从0度减去时改读为720度,沿着曲柄轴的正旋转的方向与6度的CRK脉冲对应地减去而定义为714、708……12、6、0度。
这里,图17所示的表示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处理的控制流程的详细流程图中的步骤S73~S77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喷射定时判别单元”。
图18是用于校正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的实际燃料喷射正时FIINJAGLCR(i)(表示曲柄角)和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的设定的说明图。
如图18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的值,使最大值为540度,是表示其以下的曲柄角的值,对负值侧的最低值不设限制。
接下来,参照图19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起动时的各气缸的根据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的初次燃料喷射后的下次燃料喷射的控制结果进行说明。
图19是在直喷式发动机的压缩冲程喷射时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1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
图19的(a)中示出了表示实际冲程的条线图、从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相对于各气缸的燃料喷射阀20B(参照图15)输出的INJ信号、以及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流程图中,加入表示气缸号码的参数i而表示为F_INJ(i))。如图19的(a)所示,在通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下,INJ信号以压缩冲程的预定曲柄角INJOB的定时t1作为起点,仅在预定期间t1~t2成为接通(在图19中,用“1”来表示)状态。预定期间t1~t2根据与要求转矩和发动机的机器温度等环境条件等相应的燃料喷射量而变化。
当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INJ信号成为接通的例如定时t1建立(=1)并迎来吸气冲程时,则在定时t3清零(=0),使得能够进行下一燃料喷射。
接着,在图19的(b)中示出了表示实际冲程的条线图、发动机控制ECU27B的CPU识别的冲程(在图中,表示为“ECU识别的冲程”)、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图19的(b)示出了如下情况下的示例:根据发动机起动时的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初次燃料喷射,然后,在按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识别为是爆发冲程的冲程中途、例如252度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根据TDC脉冲形状和CRK脉冲形状判定实际曲柄角为已进入到压缩冲程。在图19的(b)中,用实线表示的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表示以往技术的情况,用单点划线表示的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以往技术不同的部分。
如INJ信号所示,初次燃料喷射以基于存储的曲柄角的压缩冲程的预定曲柄角INJOB的定时t1为起点,仅在预定期间t1~t2(燃料喷射定时)接通。并且,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INJ信号成为接通的定时t1建立(=1),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即判定曲柄角的存储错误时,由于已过了吸气冲程的开始,因此,如实线所示,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保持建立的状态。因此,在以往技术中,在下一压缩冲程的预定期间t1N~t2N中无法进行执行燃料喷射的控制。具体而言,这是因为,如图7的燃料喷射执行处理的详细流程图中的步骤S43所示,在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不是1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到步骤S44,并能够执行燃料喷射。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的(b)所示,在定时tJUD中进行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对ECU识别的冲程进行校正,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使表示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实际曲柄角FIINJAGLCR(i)如图18所示为60度,从初次燃料喷射正时起的曲柄角的进展CYLJUDAGL(i)为240度。并且,ITKJUDAGL=60-240=-180度,即,不超过0度。因此,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之后,如单点划线所示,去掉建立的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0)。其结果是,由于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将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清零,因此,如单点划线所示,下一燃料喷射按实际曲柄角在压缩冲程的t1N~t2N期间输出INJ信号。随之,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单点划线所示的t1N~t3N期间建立。
如图19的(b)所示,当按实际曲柄角来追溯换算时,则初次燃料喷射(t1~t2期间的INJ信号)在排气冲程中进行,直接进行排气,假设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的实际冲程判别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即下一压缩冲程的t1N~t2N期间不进行燃料喷射,则该气缸会失火,无法使发动机起动时的发动机的旋转顺畅地进行。因此,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按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来判定在实际冲程判别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预定的下次#i气缸的燃料喷射、实际冲程判别前的根据所存储的曲柄角CA(i)进行初次燃料喷射的燃料的喷射在实际冲程中是否未在气缸内爆发、或者未被排出到气缸外,并进行是否执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喷射的控制。
此外,由于不进行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技术那样的、初次燃料喷射的量减去下次的燃料喷射量那样的控制,因此还能够防止下次燃料喷射量不足而失火。即,能够防止起动性变差。
另外,该按照用于判定可否进行下次的#i气缸的燃料的燃料喷射的角度INTKJUDAGL(i)的判定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判别是否在与实际冲程判别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
图20是在直喷式发动机的爆发冲程喷射时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方法的说明图,(a)是通常运转状态的说明图,(b)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示例2的对燃料喷射完毕标志的校正的说明图。如图20的(a)所示,在通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下,INJ信号以爆发冲程的预定曲柄角INJOB的定时t1作为起点,仅在预定期间t1~t2成为接通(在图20中,用“1”来表示)状态。预定期间t1~t2根据与要求转矩和发动机的机器温度等环境条件等相应的燃料喷射量而变化。
当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INJ信号成为接通的例如定时t1建立(=1)并迎来吸气冲程时,则在定时t3清零(=0),使得能够进行下一燃料喷射。
接着,在图20的(b)中示出了表示实际冲程的条线图、发动机控制ECU27B的CPU识别的冲程(在图中,表示为“ECU识别的冲程”)、INJ信号和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图20的(b)示出了如下情况下的示例:根据发动机起动时的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进行初次燃料喷射,然后,在按基于存储的曲柄角识别为是吸气冲程的冲程中途、例如660度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根据TDC脉冲形状和CRK脉冲形状判定实际曲柄角为已进入到爆发冲程。
如INJ信号所示,初次燃料喷射以基于存储的曲柄角的压缩冲程的预定曲柄角INJOB的定时t1为起点,仅在预定期间t1~t2(燃料喷射定时)接通。并且,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INJ信号成为接通的定时t1建立(=1),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之前、即判定曲柄角的存储错误之前,识别为已迎来吸气冲程的开始,如实线所示,在定时t3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被清零。因此,即使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后的下一爆发冲程的预定期间t1N~t2N中,也进行执行燃料喷射的控制。具体而言,这是因为,如图7的燃料喷射执行处理的详细流程图中的步骤S43所示,在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i)不是1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到步骤S44,并能够执行燃料喷射。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的(b)所示,在定时tJUD中进行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对ECU识别的冲程进行校正,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使表示初次燃料喷射正时的实际曲柄角FIINJAGLCR(i)如图18所示为60度,从初次燃料喷射正时起的曲柄角的进展CYLJUDAGL(i)为420度。并且,ITKJUDAGL=60-420=-360度,即,不超过0度。因此,在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定时tJUD之后,不建立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其结果是,由于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未建立,因此,如实线所示,燃料喷射控制部215B使下一燃料喷射按实际曲柄角在爆发冲程的t1N~t2N期间输出INJ信号。随之,燃料喷射完毕标志F_INJ在单点划线所示的t1N~t3N期间建立。
如图20的(b)所示,当按实际曲柄角来追溯换算时,则初次燃料喷射(t1~t2期间的INJ信号)在排气冲程中结束,所喷射的燃料直接被排放。假设在下一爆发冲程的t1N~t2N期间不进行燃料喷射,则该气缸会失火,无法使发动机起动时的发动机的旋转顺畅地进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直喷式发动机中的燃料的压缩冲程喷射、爆发冲程喷射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继依照基于存储的曲柄角的初次燃料喷射之后的曲柄角的存储错误判定tJUD后的相同气缸的下次燃料喷射,能够防止由于失火或重复喷射而造成的排放变差。
再者,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通过IG-SW111的接通操作而使发动机控制ECU27A、27B起动结束后,始终将各气缸#i的曲柄角CA(i)存储于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d中,进行更新,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IG-SW111断开时,将各气缸#i的曲柄角CA(i)存储于曲柄角存储部211a~211d中进行更新,直至发动机停止为止,在发动机起动后进行临时存储。
再者,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串联四气缸发动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串联六气缸、串联八气缸和V型六气缸的发动机等。
标号说明
7:调节器;10:节气门驱动马达;11:进气温度传感器;14:空气流量计;16:节气门开度传感器;18:进气压传感器;20A、20B:燃料喷射阀;24:排放气体传感器;25:水温传感器;26:曲柄传感器(运转状态检测单元、实际冲程判别单元);27A、27B:发动机控制ECU(内燃机的控制装置);27a:微型计算机;28:TDC传感器(实际冲程判别单元);41:燃料压力传感器;43:油门位置传感器(运转状态检测单元);45:车速传感器(运转状态检测单元);210:发动机旋转速度运算部(运转状态检测单元);211A、211B:定时控制部(实际冲程判别单元);211a、211b、211c、211d:曲柄角存储部(气缸判别信息存储单元);212:要求输出运算部(运转状态检测单元);214A、214B:燃料供给系统控制部;215A、215B:燃料喷射控制部(燃料喷射控制单元);216:点火正时控制部。

Claims (5)

1.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
气缸判别信息存储单元,其在内燃机停止时存储气缸判别信息;
实际冲程判别单元,其判别所述内燃机的各气缸的实际冲程;
燃料喷射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预定气缸喷射燃料,并且在所述实际冲程判别单元判别实际冲程后,在与实际冲程相应的燃料喷射定时喷射与运转状态相应的燃料喷射量而起动所述内燃机;以及
喷射定时判别单元,其判别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向所述预定气缸喷射的燃料是否在与所述实际冲程判别单元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
所述燃料喷射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的所述判别的结果来进行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的燃料喷射控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判别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所述内燃机停止时的各气缸的实际曲柄角作为所述气缸判别信息,
所述实际冲程判别单元分别读入来自所述内燃机的曲柄传感器和TDC传感器的信号,根据存储于所述气缸判别信息存储单元中的停止时的实际曲柄角和从所述曲柄传感器读入的信号,推定各气缸的当前的实际曲柄角,基于从所述曲柄传感器读入的信号和从所述TDC传感器读入的信号,判别各气缸的当前的实际曲柄角,由此判别所述各气缸的实际冲程,并且计算出所述推定出的实际曲柄角与所述判别出的实际曲柄角之间的偏差幅度,
所述燃料喷射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推定出的实际曲柄角执行向所述预定气缸的初次燃料喷射作为根据所述存储的气缸判别信息执行的向预定气缸的所述燃料喷射,并且计算出从所述初次燃料喷射至所述实际冲程判别单元判别所述实际冲程为止进展的曲柄角,
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根据对所述预定气缸执行所述初次燃料喷射的时刻的所述推定出的实际曲柄角和由所述实际冲程判别单元计算出的偏差幅度,计算出对所述预定气缸执行所述初次燃料喷射的时刻的实际曲柄角,根据所述计算出的实际曲柄角、和由所述燃料喷射控制单元计算出的从对所述预定气缸的所述初次燃料喷射至所述实际冲程判别单元判别所述实际冲程为止进展的曲柄角,计算出对所述预定气缸的下次燃料喷射的可否判定用角度,通过对计算出的所述可否判定用角度与预定角度进行比较,来实施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的所述判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预定气缸的所述初次燃料喷射是在促进提前起动发动机的定时执行燃料喷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判别为向所述预定气缸通过所述初次燃料喷射而喷射的燃料不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的情况下,所述燃料喷射控制单元使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的燃料喷射成为与所述运转状态相应的燃料喷射量,并且
在由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判别为向所述预定气缸通过所述初次燃料喷射而喷射的燃料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的情况下,所述燃料喷射控制单元不进行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的燃料喷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为燃料喷射阀配设在进气通道的口喷射式内燃机,
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根据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时的冲程是否是吸气冲程中的下止点前,来判别向所述预定气缸通过所述初次燃料喷射而喷射的燃料是否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燃机为燃料喷射阀朝向燃烧室设置的直喷式内燃机,
所述喷射定时判别单元根据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时的冲程是否是排气冲程中的上止点前,来判别通过所述初次燃料喷射而喷射的燃料是否在与判别所述预定气缸的实际冲程后的最初燃料喷射定时处喷射的燃料相同的燃烧定时起作用。
CN201180010643.9A 2010-02-23 2011-02-14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770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6980 2010-02-23
JP2010036980 2010-02-23
PCT/JP2011/053033 WO2011105244A1 (ja) 2010-02-23 2011-02-14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0652A CN102770652A (zh) 2012-11-07
CN102770652B true CN102770652B (zh) 2016-07-06

Family

ID=44506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0643.9A Active CN102770652B (zh) 2010-02-23 2011-02-14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39022B2 (zh)
EP (1) EP2541026B1 (zh)
JP (1) JP5615897B2 (zh)
CN (1) CN102770652B (zh)
WO (1) WO2011105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09538B2 (ja) * 2010-07-22 2014-0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US9371786B2 (en) * 2011-08-24 2016-06-21 Walbro Llc Fuel injected engine system
TWI476320B (zh) * 2012-03-21 2015-03-11 Kwang Yang Motor Co Reduce the engine starting torque control method
JP6036494B2 (ja) * 2013-04-04 2016-1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ポンプの制御装置
TWI630314B (zh) * 2016-01-14 2018-07-2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熄火制動控制方法
US11002238B2 (en) * 2019-02-13 2021-05-11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arting an engine
JP7327342B2 (ja) * 2020-10-08 2023-08-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0641A (en) * 1992-12-09 1995-02-21 Nippondenso Co., Ltd.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7103025A (ja) * 1993-10-06 1995-04-1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始動時燃料噴射装置
US5934259A (en) * 1997-03-31 1999-08-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Fuel injection control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218799B1 (en) * 1998-12-28 2001-04-17 Hitachi, Ltd. Control apparatus for engine driving motor
JP4276190B2 (ja) * 2005-02-07 2009-06-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310744B2 (ja) * 2004-05-11 2009-08-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62277B2 (ja) * 1997-12-05 2004-09-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始動制御装置
CN100445540C (zh) 2002-06-13 2008-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
US7051693B2 (en) * 2003-11-21 2006-05-3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Engine starting system
JP4239868B2 (ja) * 2004-03-25 2009-03-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気筒判別装置
DE102007014322A1 (de) * 2007-03-26 2008-10-02 Audi Ag Verfahren zum Durchführen eines Start-Stopp-Betriebs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eines Fahrzeug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0641A (en) * 1992-12-09 1995-02-21 Nippondenso Co., Ltd.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7103025A (ja) * 1993-10-06 1995-04-1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始動時燃料噴射装置
US5934259A (en) * 1997-03-31 1999-08-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Fuel injection control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218799B1 (en) * 1998-12-28 2001-04-17 Hitachi, Ltd. Control apparatus for engine driving motor
JP4310744B2 (ja) * 2004-05-11 2009-08-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JP4276190B2 (ja) * 2005-02-07 2009-06-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15897B2 (ja) 2014-10-29
US20120330535A1 (en) 2012-12-27
US9239022B2 (en) 2016-01-19
CN102770652A (zh) 2012-11-07
EP2541026A4 (en) 2013-12-18
JPWO2011105244A1 (ja) 2013-06-20
EP2541026B1 (en) 2016-07-20
WO2011105244A1 (ja) 2011-09-01
EP2541026A1 (en) 2013-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0652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JP5131396B2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種類判別装置及び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CN102477909B (zh) 判断喷油器的方法
EP0984147B1 (en) Startup control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0165864B1 (ko) 내연기관용 연구분사제어장치 및 내연기관의 연료분사제어방법
CN102278221B (zh) 缸内燃料喷射式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301119B (zh) 多气缸内燃机的空燃比气缸间失调判定装置
CN104797801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852659B (zh) 缸内喷射式发动机的控制装置
EP2151567B1 (en) Cetane number estimat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2027222A (zh) 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
CN102444492A (zh) 发动机运转方法
CN101438040A (zh) 用于操作内燃机的控制系统
CN101900050B (zh) 用于发动机燃料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EP2541030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6460686A (zh) 用于内燃引擎的燃料喷射装置
CN101903626A (zh) 用于将燃料喷射到压缩点火发动机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20562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US6904890B2 (en) Start-up control of in-cylinder fuel injection spark igni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541826A (zh) 差别燃料喷射
US20090271098A1 (en) Post-start controller for diesel engine
CN108730053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654085A (zh) 用于高效稀燃操作发动机的热管理系统
CN1989328A (zh) 内燃机控制系统
CN110185544A (zh) 用于调整发动机气缸空气充气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