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2837B - 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2837B
CN102752837B CN201210209712.5A CN201210209712A CN102752837B CN 102752837 B CN102752837 B CN 102752837B CN 201210209712 A CN201210209712 A CN 201210209712A CN 102752837 B CN102752837 B CN 102752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dicated pilot
cqi
data layer
physical channel
transmitt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97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2837A (zh
Inventor
吴更石
花梦
杨毅
焦淑蓉
铁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ANG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097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2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2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2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2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2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对专用导频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处理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与HS-PDSCH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接收UE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所述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和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以使对所述专用导频的调整量与对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调整量相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为DPCH或F-DPCH;采用调整后的所述发射功率,发送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专用导频。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专用导频的功控处理。

Description

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计划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下行引入4分支(branch)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在4分支MIMO讨论过程中,倾向于在公共导频之外引入专用导频。在引入专用导频之后,为了使得专用导频的接收信噪比尽量满足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解调需求,并且对其他UE的干扰达到最小,需要对专用导频进行功控。现有技术中,公共导频是不需要功控的,因此不能将公共导频的功控方案应用到专用导频上,需要研究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用以实现对专用导频的功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包括:
对专用导频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处理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与HS-PDSCH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接收UE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所述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和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以使对所述专用导频的调整量与对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调整量相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为DPCH或F-DPCH;
采用调整后的所述发射功率,发送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专用导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专用导频的功控设备,包括:
预编码模块,用于对专用导频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处理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与HS-PDSCH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功控模块,用于接收UE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所述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和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以使对所述专用导频的调整量与对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调整量相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为DPCH或F-DPCH;
发送模块,用于采用调整后的所述发射功率,发送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专用导频。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专用导频采用与HS-PDSCH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处理,可以利用专用导频提高MIMO解调性能;通过对专用导频进行与DPCH或F-DPCH等量的功控,可以简化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案,实现快速功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对专用导频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处理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与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PDSCH)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其中,专用导频(dedicated pilot)是相对于公共导频(common pilot)而言的概念,公共导频是发送给所有UE的导频,而专用导频是专门发送给某个UE的导频,该UE可以根据对应的专用导频进行较精确的信道估计,以及进行数据解调等。专用导频的具体概念可以参见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协议中的规定。
HS-PDSCH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是指HS-PDSCH所承载的数据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
在下行链路传输过程中,调制后的数据可以经过层映射、预编码等处理后经由天线发送。在预编码时,基站(NodeB)可以根据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的反馈信息选择预编码矩阵。对于高速分组下行链路接入(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PDA)业务,NodeB采用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对HS-PDSCH进行预编码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UE的解调性能,在引入专用导频后,对该专用导频也进行预编码处理,且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与HS-PDSCH的预编码矩阵相同。假设HS-PDSCH对应的数据层数为N,那么专用导频的个数也为N,预编码矩阵每一列的预编码矢量是每一层对应的专用导频使用的预编码矢量。各层的专用导频是用来辅助HS-PDSCH的各数据层的数据解调。而且专用导频是分配给一个UE使用的,只要专用导频在该UE侧的接收信噪比足够高,能够满足数据解调所要求的性能就可以了,因此可以对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通过功控环路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该UE的专用导频对其他UE的干扰达到最小。
步骤12:接收UE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所述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和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以使对所述专用导频的调整量与对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调整量相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为专用物理信道(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DPCH)或分数专用物理信道(Fractional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F-DPCH);
其中,HSPDA业务中,不仅存在HS-PDSCH,还存在与HS-PDSCH关联的DPCH或者F-DPCH(以下简称为DPCH/F-DPCH)。具体而言,如果不同时存在DCH业务,那么与HS-PDSCH关联的是F-DPCH;如果同时存在DCH业务,那么与HS-PDSCH关联的是DPCH。
DPCH/F-DPCH在发送过程中需要进行功率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专用导频和DPCH/F-DPCH进行等量的功控调整,可以尽量保证与现有协议的一致性,兼容现有方案,简化对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案,实现快速功控。
步骤13:采用调整后的所述发射功率,发送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专用导频。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专用导频采用与HS-PDSCH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处理,可以利用专用导频提高MIMO解调性能;通过对专用导频进行与DPCH或F-DPCH等量的功控,可以简化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案,实现快速功控。
从上一实施例中可以看出,专用导频的个数与HS-PDSCH的层数相同。在具体实施时,每个专用导频可以承载在一个专用导频信道中,专用导频信道是新增的信道,每个专用导频信道对应一个数据层,因此在假设HS-PDSCH的层数为N时,下行信道包括N个专用导频信道和一个DPCH/F-DPCH。或者,也可以将一个专用导频承载在DPCH/F-DPCH中,其余的专用导频承载在与数据层对应的专用信道中,此时的专用信道的信道帧结构可以与DPCH/F-DPCH的信道帧结构相同或者具有自定义的信道帧结构。假设将承载上述其余的专用导频的专用信道称为类DPCH/F-DPCH,那么此时的下行信道包括N-1个类DPCH/F-DPCH和一个DPCH/F-DPCH。下面分别给出这两种情况下的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专用导频承载在专用导频信道中为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21:NodeB将DPCH/F-DPCH配置成闭环发射分集模式。
现有技术中,DPCH/F-DPCH可以使用两种发射分集模式:空时发射分集(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STTD)和闭环发射分集(Closed LoopDiversity,CLD),STTD属于开环模式,CLD属于闭环模式,在闭环模式时需要采用预编码矢量对DPCH/F-DPCH进行预编码处理。
本实施例中,将DPCH/F-DPCH配置成CLD模式,且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HS-PDSCH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的某一列,也就是与HS-PDSCH的某一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又由于专用导频与HS-PDSCH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那么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某一层的专用导频使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具体实施例时,初始时可以设定或随机选择预编码矩阵的一列作为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之后在UE存在反馈信息时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
步骤22:NodeB设置每个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DPCH/F-DPCH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
其中,偏置值是指两个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假设专用导频的个数为N,那么需要设置N个偏置值,该N个偏置值可以都是固定值,并且,这N个偏置值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或者,该N个偏置值可以分为两类,分别称为第一偏置值和第二偏置值,第一偏置值为固定值,第二偏置值为动态调整的值。第一偏置值是第一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DPCH/F-DPCH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所述第二偏置值为除所述第一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之外的每个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DPCH/F-DPCH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第一数据层是指与DPCH/F-DPCH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的HS-PDSCH的一层。例如,假设HS-PDSCH共为4层,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HS-PDSCH的第2层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则第2层上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DPCH/F-DPCH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为预设的固定值,而第1、3、4层上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DPCH/F-DPCH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可以动态调整。
偏置值的动态调整可以是根据UE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值确定,例如,CQI越低,该层对应的发射功率越高,以保证各层上的信道估计。可选的,CQI可以在每层上发送,那么可以根据每层的CQI值进行偏置调整,例如,CQI在第1、2、3、4层上均反馈,那么就根据第1层上反馈的CQI值调整第1层对应的偏置值等;或者,如果CQI是采用绑定方式反馈的,例如将多层绑定为一组反馈一个CQI,那么绑定的层采用相同的偏置量调整,例如,第1、2层绑定反馈一个CQI,则根据该一个CQI调整第1、2层的偏置量,且调整值相同。
步骤23:NodeB将专用导频承载在专用导频信道中发送,以及发送DPCH/F-DPCH,且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DPCH/F-DPCH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为上述设定的偏置值。
步骤24:NodeB接收UE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专用导频和DPCH/F-DPCH的发射功率,且两者的调整量相同。
UE可以检测DPCH/F-DPCH的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SINR),并根据该SINR跟目标信干噪比相比较得到反馈发射功率控制(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TPC)命令字。
现有技术中,可以直接根据TPC命令字调整发射功率,例如,如果TPC命令字为+1,则增大发射功率,如果TPC命令字为-1,则减小发射功率,如果TPC命令字为0,则保持发射功率不变。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预编码指示(Precoding Indication,PCI)和CQI进行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的调整。可选的,如果每层都反馈一个CQI,且最高的CQI出现在一层上,则将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调整为最高的CQI出现的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例如,初始选择的预编码矢量为第2层的预编码矢量相同,经过UE的反馈,第4层上的CQI最大,那么可以将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调整为与第4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或者,如果最高的CQI出现在多层上,则可以调整到最高的CQI出现的层对应的PCI排序小的预编码矢量上。例如,第3、4层上的CQI相同且最大,且第3层上的PCI的序号小于第4层的PCI的序号,则可以将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调整为第3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
可选的,CQI同样可能采用绑定的方式反馈,此时可以将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调整到最高的CQI出现的绑定的层对应的PCI排序最小的预编码矢量。例如,第3、4层绑定为一组反馈一个CQI,且该CQI最大,进一步的,如果第3层的PCI的序号小于第4层的PCI的序号,那么调整后的预编码矢量就是第3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
可选的,如果在没有本UE的HS-PDSCH发送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内,DPCH/F-DPCH可以沿用最后一次使用的预编码矢量,或者,也可以切换到一个预先设定的固定的预编码矢量。
由于预编码矢量发生切换时,可能导致信道条件的突变,而TPC命令字不能很快跟踪这种突变,因此,在发射功率调整时,需要结合TPC命令字、调整前后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可以首先调整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之后根据调整前后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并结合TPC命令字调整发射功率。例如,调整后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高于调整前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也就表明调整后的信道条件较好,那么在TPC为+1时,由于已经切换到信道条件较好的信道中,就可以保持发射功率不变。具体策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另外,当HSPDA业务和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DCH)业务共存时,DCH是承载在DPCH上的,而DPCH包含DPDCH和DPCCH。此时,DPDCH和DPCCH都使用CLD模式,且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并且可以设定DPCCH的各个域(如TFCI、TPC、pilot)相对于DPDCH的功率偏置,这些功率偏置可以随时间变化,但变化的频率相对于功控来说是缓慢的。进一步的,功控时可以对DPCCH和DPDCH进行等量调整。
步骤25:NodeB采用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分别发送对应的专用导频以及DPCH/F-DPCH。
本实施例通过对应每个数据层增加一个用于承载专用导频的专用导频信道,通过对专用导频进行预编码可以辅助数据解调,提高UE的解调性能;通过对专用导频和DPCH/F-DPCH进行等量的功率调整,可以尽量保证兼容现有协议,并且简化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案,实现快速功控,减小对其他UE的干扰;通过对DPCCH和DPSCH进行等量功率调整,由于现有技术中这两者也是等量调整的,因此可以在同时存在DCH业务时,尽量减少对DCH业务造成的影响。
图3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一个专用导频承载在DPCH/F-DPCH中为例。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31:NodeB将DPCH/F-DPCH配置成闭环发射分集模式。
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一实施例。
步骤32:NodeB设置第二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第一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
其中,本实施例将专用导频分为两类,分别为第一专用导频和第二专用导频,第一专用导频是指与DPCH/F-DPCH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的专用导频,第二专用导频是指除第一专用导频之外的专用导频。
专用导频的个数与HS-PDSCH的层数相同,每个层对应一个专用导频。上一实施例是通过在每一层增加一个专用导频信道以承载专用导频,而本实施例中,第一专用导频承载在DPCH/F-DPCH中,因此,在第一专用导频对应的数据层上不需要增加信道,只需要在第二专用导频对应的数据层上增加信道。承载第二专用导频的信道可以称为类DPCH/F-DPCH,该类DPCH/F-DPCH可以具有与F-DPCH相同的信道帧结构或者可以具有自定义的信道帧结构。
上述的第一专用导频和第二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可以根据UE反馈的CQI以及承载第一专用导频的信道时隙格式和承载第二专用导频的信道时隙格式设置。上一实施例中,偏置值可以是当CQI越低则调整偏置越大,而本实施例中,不仅需要考虑CQI,还需要考虑两种信道的时隙格式。假设专用导频都是分别携带在不同的DPCH中,也就是说第一专用导频承载在DPCH中,同时承载第二专用导频的信道具有与DPCH相同的信道帧结构,由于DPCH包含pilot域,那么在同一扩频因子下可以根据pilot的值调整偏置值,使得发射功率与pilot值成反比。例如,参见表1,在扩频因子SF为256时,时隙格式0B对应的pilot值为8,时隙格式3A对应的pilot值为2,假设两个第二专用导频分别携带在时隙格式为0B的DPCH中和时隙格式为3A的DPCH中,那么可以分别调整上述的偏置值,使得承载在0B中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小于承载在3A中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
表1
步骤33:NodeB将第一专用导频承载在DPCH/F-DPCH中发送,以及将第二专用导频承载在每个层对应的类DPCH/F-DPCH中发送,且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为上述设定的偏置值。
承载专用导频的信道可以占用尽量少的信道化码,具体可以将第二专用导频分别承载在同一扩频因子对应的不同时隙格式对应的信道中。例如,在扩频因子为256时,F-DPCH具有10种时隙格式,那么第二专用导频可以在这10种中选择互不相同的格式,例如,承载第一个第二专用导频的信道的时隙格式与时隙格式序号为0的F-DPCH的时隙格式相同,承载第二个第二专用导频的信道的时隙格式与时隙格式序号为1的F-DPCH的时隙格式相同。
另外,如果承载第二专用导频的信道具有与DPCH/F-DPCH相同的信道帧结构,那么客观上系统下行信道包括N个DPCH/F-DPCH,N为HS-PDSCH的层数,那么多个DPCH/F-DPCH与层之间的关系可以如下:假设DPCH/F-DPCH的编号用n表示,n=0,…,N,数据层的编号为m,m==0,…,N,那么假设序号为0的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序号为m0的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那么序号为n的DPCH/F-DP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的序号为:(m0+n)%N。
步骤34:NodeB接收UE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对第二专用导频和第一专用导频进行等量的发射功率的调整。
如上一实施例,功率调整时可以根据UE反馈的TPC、切换前后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进行,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上一实施例。
步骤35:NodeB采用调整后的发射功率分别发送第一专用导频和第二专用导频。
另外,当HSPDA业务和DCH业务共存时,DCH是承载在DPCH上的,而DPCH包含DPDCH和DPCCH。此时,DPDCH和DPCCH都使用CLD模式,且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并且可以设定DPCCH的各个域(TFCI、TPC、pilot)相对于DPDCH的功率偏置,这些功率偏置可以随时间变化,但变化的频率相对于功控来说是缓慢的。进一步的,功控时可以对DPCCH和DPDCH进行等量调整。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专用导频,通过对专用导频进行预编码可以辅助数据解调,提高UE的解调性能;通过将部分专用导频承载在DPCH/F-DPCH中且此时对应的数据层中可以不增加信道,可以减少资源占用;通过尽量占用同一个信道化码对应的信道,可以减少占用的码道数;通过对第二专用导频和承载在DPCH/F-DPCH中的第一专用导频进行等量的功率调整,可以尽量保证兼容现有协议,并且简化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案,实现快速功控,减小对其他UE的干扰;通过对DPCCH和DPSCH进行等量功率调整,由于现有技术中这两者也是等量调整的,因此可以在同时存在DCH业务时,尽量减少对DCH业务造成的影响。
图4为本发明专用导频的功控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位于基站侧,该设备包括预编码模块41、功控模块42和发送模块43;预编码模块41用于对专用导频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处理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与HS-PDSCH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功控模块42用于接收UE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所述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和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以使对所述专用导频的调整量与对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调整量相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为DPCH或F-DPCH;发送模块43用于采用调整后的所述发射功率,发送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专用导频。
可选的,参见图5,所述DPCH或F-DPCH采用闭环发射分集模式,且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第一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所述第一数据层为所述HS-PDSCH的一个数据层,所述专用导频承载在新增的专用导频信道中,所述专用导频信道分别与所述HS-PDSCH的数据层对应,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一设置模块51,用于设置每个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DPCH或F-DPCH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所述偏置值包括第一偏置值和第二偏置值,其中,所述第一偏置值设置为固定值,所述第二偏置值根据UE反馈的CQI调整,所述第一偏置值为所述第一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所述第二偏置值为除所述第一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之外的每个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置模块51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CQI在HS-PDSCH的每个数据层上都反馈,则根据每个数据层上的CQI调整所述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或者,
如果所述CQI采用绑定方式在HS-PDSCH的数据层上反馈,则根据绑定方式反馈的CQI,将绑定的HS-PDSCH的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设置为相同。
可选的,参见图6,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闭环发射分集模式,且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第一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所述第一数据层为所述HS-PDSCH的一个数据层,所述专用导频包括第一专用导频和第二专用导频,所述第一专用导频承载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中,所述第二专用导频分别承载在第二数据层对应的专用信道中,所述第二数据层为除所述第一数据层之外的HS-PDSCH的数据层,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61,用于根据第二专用导频所在的专用信道的时隙格式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时隙格式,以及UE反馈的CQI,设置第二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第一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专用导频所在的信道与F-DPCH具有相同的信道帧结构,当第二专用导频为至少两个时,不同的第二专用导频所在的信道的时隙格式为同一个信道化码的不同时隙格式。
可选的,序号为n的专用导频采用的HS-PDS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序号为m的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且n和m的关系为:m=(m0+n)%N,其中,m0为与序号为0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的数据层的序号,N为HS-PDSCH的数据层的个数,%表示取余运算。
可选的,参见图7,所述反馈信息包括PCI、CQI和TPC,所述CQI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调整前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和最高的CQI,所述功控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71,用于根据所述PCI和CQI,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使得调整后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为所述CQI中最高的CQI;
第二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TPC、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调整前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和所述最高的CQI,对所述专用导频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进行等量的发射功率调整。
可选的,所述第一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最高的CQI只存在HS-PDSCH的一个数据层上,则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所述最高的CQI存在的HS-PDSCH的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或者,
如果最高的CQI存在HS-PDSCH的至少两个数据层上,则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所述最高的CQI存在的HS-PDSCH的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中PCI排序最小的预编码矢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专用导频采用与HS-PDSCH相同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处理,可以利用专用导频提高MIMO解调性能;通过对专用导频进行与DPCH或F-DPCH等量的功控,可以简化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案,实现快速功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专用导频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处理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与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接收用户设备UE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所述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和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以使对所述专用导频的调整量与对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调整量相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为专用物理信道DPCH或分数专用物理信道F-DPCH;
采用调整后的所述发射功率,发送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专用导频;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闭环发射分集模式,且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第一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所述第一数据层为所述HS-PDSCH的一个数据层;
所述专用导频承载在新增的专用导频信道中,所述专用导频信道分别与所述HS-PDSCH的数据层对应,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置每个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所述偏置值包括第一偏置值和第二偏置值,其中,所述第一偏置值设置为固定值,所述第二偏置值根据UE反馈的信道质量指示CQI调整,所述第一偏置值为所述第一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所述第二偏置值为除所述第一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之外的每个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置值根据UE反馈的CQI调整,包括:
如果所述CQI在HS-PDSCH的每个数据层上都反馈,则根据每个数据层上的CQI调整所述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或者,
如果所述CQI采用绑定方式在HS-PDSCH的数据层上反馈,则根据绑定方式反馈的CQI,将绑定的HS-PDSCH的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设置为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导频包括第一专用导频和第二专用导频,所述第一专用导频承载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中,所述第二专用导频分别承载在第二数据层对应的专用信道中,所述第二数据层为除所述第一数据层之外的HS-PDSCH的数据层,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专用导频所在的专用信道的时隙格式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时隙格式,以及UE反馈的CQI,设置第二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第一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专用导频所在的专用信道与F-DPCH具有相同的信道帧结构,当第二专用导频为至少两个时,不同的第二专用导频所在的信道使用同一个信道化码的不同时隙格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序号为n的专用导频采用的HS-PDSCH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序号为m的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且n和m的关系为:m=(m0+n)%N,其中,m0为与序号为0的专用导频采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的数据层的序号,N为HS-PDSCH的数据层的个数,%表示取余运算。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息包括预编码指示PCI、CQI和发射功率控制TPC,所述CQI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调整前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和最高的CQI,所述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调整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和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PCI和CQI,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使得调整后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为所述CQI中最高的CQI;
根据所述TPC、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调整前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和所述最高的CQI,对所述专用导频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进行等量的发射功率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PCI和CQI,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包括:
如果最高的CQI只存在HS-PDSCH的一个数据层上,则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所述最高的CQI存在的HS-PDSCH的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或者,
如果最高的CQI存在HS-PDSCH的至少两个数据层上,则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所述最高的CQI存在的HS-PDSCH的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中PCI排序最小的预编码矢量。
8.一种专用导频的功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编码模块,用于对专用导频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处理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与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HS-PDSCH所采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功控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E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述反馈信息调整所述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和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以使对所述专用导频的调整量与对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调整量相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为专用物理信道DPCH或分数专用物理信道F-DPCH;
发送模块,用于采用调整后的所述发射功率,发送预编码处理后的所述专用导频;
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闭环发射分集模式,且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第一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所述第一数据层为所述HS-PDSCH的一个数据层,所述专用导频承载在新增的专用导频信道中,所述专用导频信道分别与所述HS-PDSCH的数据层对应,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每个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所述偏置值包括第一偏置值和第二偏置值,其中,所述第一偏置值设置为固定值,所述第二偏置值根据UE反馈的CQI调整,所述第一偏置值为所述第一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所述第二偏置值为除所述第一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之外的每个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信道质量指示CQI在HS-PDSCH的每个数据层上都反馈,则根据每个数据层上的CQI调整所述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或者,
如果所述CQI采用绑定方式在HS-PDSCH的数据层上反馈,则根据绑定方式反馈的CQI,将绑定的HS-PDSCH的数据层对应的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设置为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闭环发射分集模式,且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与第一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同,所述第一数据层为所述HS-PDSCH的一个数据层,所述专用导频包括第一专用导频和第二专用导频,所述第一专用导频承载在所述第一物理信道中,所述第二专用导频分别承载在第二数据层对应的专用信道中,所述第二数据层为除所述第一数据层之外的HS-PDSCH的数据层,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第二专用导频所在的专用信道的时隙格式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的时隙格式,以及UE反馈的CQI,设置第二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与第一专用导频的发射功率之间的偏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息包括预编码指示PCI、CQI和发射功率控制TPC,所述CQI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调整前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和最高的CQI,所述功控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根据所述PCI和CQI,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使得调整后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为所述CQI中最高的CQI;
第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TPC、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调整前的预编码矢量对应的CQI和所述最高的CQI,对所述专用导频和所述第一物理信道进行等量的发射功率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最高的CQI只存在HS-PDSCH的一个数据层上,则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所述最高的CQI存在的HS-PDSCH的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或者,
如果最高的CQI存在HS-PDSCH的至少两个数据层上,则调整所述第一物理信道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为所述最高的CQI存在的HS-PDSCH的数据层采用的预编码矢量中PCI排序最小的预编码矢量。
CN201210209712.5A 2012-06-25 2012-06-25 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752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9712.5A CN102752837B (zh) 2012-06-25 2012-06-25 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9712.5A CN102752837B (zh) 2012-06-25 2012-06-25 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2837A CN102752837A (zh) 2012-10-24
CN102752837B true CN102752837B (zh) 2015-04-29

Family

ID=47032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9712.5A Active CN102752837B (zh) 2012-06-25 2012-06-25 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2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1511B (zh) * 2013-12-06 2017-03-29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lte 系统下行mimo 技术的查表实现系统及方法
EP3128692B1 (en) * 2014-04-25 2019-08-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transmitting
JP6164547B2 (ja) * 2014-08-05 2017-07-19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電力制御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305A (zh) * 2007-06-21 2008-12-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站以及移动站中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305A (zh) * 2007-06-21 2008-12-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站以及移动站中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Dedicated Pilot Performance in Four branch MIMO System.《3GPP TSG-RAN WG1 #69 R1-122809》.2012,第2部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2837A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1053B (zh) 用于在多个天线上传送导频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63463B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多天线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EP202878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processing in MIMO system
US200701958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ignaling Information via Channel IDS
CN102083181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US9461860B2 (en) Pilot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1695009B (zh) 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系统及方法
CN10261153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035584A (zh) 确定上行链路发射分集方式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3384161A (zh) Mimo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684705A (zh) 传输harq应答信息以及csi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754338A (zh) 基站、用户设备、上行多载波系统中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10038295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of Multiple Downlink Carriers
CN103458489B (zh) 移动通信装置及功率控制方法
CN103095420B (zh) 预编码控制指示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2752837B (zh) 专用导频的功控方法和设备
US9380544B2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related t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N101753193B (zh) 一种区分多用户信道估计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71028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1790228A (zh) 一种td-scdma增强演进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
CN102447535B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CN102265525A (zh) 用于控制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设备及方法
CN102098138B (zh) 处理信道状态的反馈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40056236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plink MIMO Operation
Apilo et al. Energy-efficient dynamic point selection and scheduling method for intra-cell CoMP in LTE-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8

Address after: Room 302, No. 8319, Yanshan Road,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ngbu Lich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2

Address after: 226000 No. 998 Century Avenue, hi tech Zone, Jiangsu, Nantong

Patentee after: NANTONG HANG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2, No. 8319, Yanshan Road,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ngbu Lich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