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7535B -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7535B
CN102447535B CN201010503698.0A CN201010503698A CN102447535B CN 102447535 B CN102447535 B CN 102447535B CN 201010503698 A CN201010503698 A CN 201010503698A CN 102447535 B CN102447535 B CN 1024475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dication signaling
subscriber equipmen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36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7535A (zh
Inventor
杨红卫
吕荻
刘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036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7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7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7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基站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N等于信道矩阵的秩,每个信道信息集包括与用户设备处可用的各个数据流层数目相关的多个信道信息;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降低与信道矩阵的较高秩的传输相关的反馈开销,或者更加完全地利用上行链路的反馈信道提高反馈精度。

Description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是LTE Advanced(LTE-A)R10版本的重要技术特征。原则上,基站侧获得的诸如RI/PMI/CQI之类的信道信息越多,则MU-MIMO的整体性能越好。然而,反馈开销不允许MU-MIMO中的每个用户设备(UE)都能够反馈那么多的信道信息。
在LTE-A中,目前下行链路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信道质量索引(CQI:Channel Quality Index)、信道预编码矩阵索引(PMI:PrecodingMatrix Index)和信道秩索引(RI:Rank Index),并且这三个参数随着用户设备处可用的数据流层的数目不同而不同。例如,对于4×2的MU-MIMO系统而言,已知信道矩阵的秩为2,那么存在可用数据流层数为1的Rank-1传输模式和可用数据流层数为2的Rank-2传输模式。
目前,已经提出了两种MU-MIMO下的RI/PMI/CQI反馈方案用以进行灵活的秩自适应:
-反馈方案1,UE仅向基站反馈Rank-1相关的RI/PMI/CQI;
-反馈方案2,UE同时反馈Rank-1相关的RI/PMI/CQI和Rank-2相关的RI/PMI/CQI。
在实际应用中,反馈方案1较为简单,并且要求的下行链路反馈开销较低。但是,反馈方案1存在如下不足:
在支持针对Rank-2传输的场景下,基站缺少各个UE的Rank-2相关的RI/PMI/CQI信息,因此UE将局限于于Rank-1传输,从而使得各个UE以及整个网络的性能恶化;然而,在不具备Rank-2相关的RI/PMI/CQI信息反馈的条件下盲目地将Rank-2传输强加于UE可能引起系统性能的显著降低。
反馈方案2由于反馈了全部的RI/PMI/CQI信息集而能够提供最佳系统性能,并进一步使得基站能够将Rank-1传输或Rank-2传输灵活地分配给UE。然而,由于某些特定场景仅支持Rank-1和Rank-2传输二者之一,因此反馈方案2将不可避免地耗费过多的上行链路开销用于反馈。
图1示意了针对上述两个方案所执行的链路级仿真。
假设一个基站具有可配置数目的UE、SCM信道模型、ZF多用户预编码、基站处配置有四个发射天线,UE配置有两个接收天线,R8码本以及MU专用的CQI(即考虑了多用户之间干扰的CQI),对动态SU-MIMO和MU-MIMO切换进行建模,并且使用MU-MIMO容量来测量性能。
从图1可以看出上述链路级仿真的仿真结果,其中对应于反馈方案1的Rank1表示UE仅报告Rank-1的PMI/CQI,以及对应于反馈方案2的Rank 1/2表示UE同时报告Rank-1和Rank-2的PMI/CQI。
比较10个UE、5个UE和2个UE的三种情况,可以观察到整体性能随着UE数目的增大而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多用户分集增益的增大。在UE数目为5的情况下,与仅仅反馈Rank1相比,同时反馈Rank 1/2的方案仅能够实现很小的增益。随着UE数目的减少,来自反馈Rank1/2的增益增大,这意味着同时反馈Rank1/2将在活动UE数目较小时带来更大增益。当活动UE的数目较大时,例如为10,则来自多用户分集/调度的增益主宰了系统性能,而Rank-1和Rank-2的切换增益则较小。
下面的表1给出了反馈方案2中的Rank2报告与Rank1/2总报告之比的一些统计数据。
表1:Rank切换比的统计示例
  SNR(dB)   0dB   10dB   20dB   30dB
  10UE   0.1   6.1   16.0   18.5
  5UE   0.2   12.3   27.5   27.8
  2UE   0.1   4.2   18.5   23.8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SINR的增大,Rank-2报告的可能性增大,这与一般的理解一致,即Rank-2主要适用于高SINR范围。此外,与活动UE的数目较高的情况相比,活动UE数目处于中低范围的情况下,更经常出现秩自适应。这也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设想。
下面将参照图2进一步研究交叉极化天线是否会使得MU-MIMO的每个UE的Rank-2传输更为经常出现。
图2示出了现有的共极化天线阵列与具有0.5波长天线元件间隔的交叉极化天线阵列的比较结果。
假设存在10个活动UE,图2将共极化天线阵列与具有0.5波长天线元件间隔的交叉极化天线阵列的结果进行比较。通常,人们以为交叉极化天线下的多用户MIMO,每个用户分配两个数据流性能比分配一个数据流好。然而,从图2中并没有观察到交叉极化有益于rank2传输。这是由于多用户分集增益在这种情况下起主宰作用,使得服务于每个UE单一层的四个UE或者服务于每个UE两层的2个UE都无所谓。对于上述两种情况,数据复用增益与基站所有发射天线数相同,并且前一种情况倾向于达到多用户分集增益,这是由于10个中选择4个UE,而后一种情况倾向于以降低的的多用户分集增益为代价而将具有较好信道质量的UE的增益最大化,这是由于10中选择了2个UE。这还进一步证实了rank1/2传输仅可能用于UE数目较小的情况,以使得每个UE的rank2传输能够完全利用eNB处的空间自由度。
参照图3估计了MU-MIMO的路径损耗失衡,以使得在给定所有UE的平均SNR的情况下,实际SNR可能由于不同路径损耗而不同。这种情况在实际开发中更为现实,并且有助于对接收功率失衡的影响进行分析。这是因为,每个UErank2传输服务于2个UE由于提高的接收功率而可能更为有益。我们可以从结果观察到功率失衡提高了整体性能。这是合理的,因为较为靠近eNB的UE承受的路径损耗较小,因此更加有可能被调度。然而,我们无法观察到来自rank1/2传输的增益会高于rank1传输很多。
我们进一步进行了一些完全遵从3GPP仿真方法和假设的系统级仿真。表2所示的仿真结果完全符合我们从链路级仿真中得到的结果。
表2:仅反馈Rank1和Rank1/2秩自适应的系统级性能
如较低负载情况下所预期的,固定每个小区有2个UE,并且至多共同调度两个UE,最大容量调度器中的Rank1/2秩自适应实际上能够达到10%的小区平均吞吐量增益,而在高负载情况下,相对增益降低至5%。比例公平调度器对于增益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此可见,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折衷性能增益与用于反馈的上行链路开销的下行链路反馈方案成为了R10 FDD MU-MIMO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下行链路信令指示方法,以解决LTE-A系统的下行链路反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性能增益与上行链路反馈开销之间的矛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出了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基站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N等于信道矩阵的秩,每个信道信息集包括与用户设备处可用的各个数据流层数目相关的多个信道信息;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向基站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所述多个信道信息包括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优选地,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被编码为独立于其他信令的单个比特。
更优选地,所述比特为‘1’指示用户设备同时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两个或多个,以及所述比特为‘0’指示用户设备仅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之一。
优选地,基站将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与其他信令联合编码,以指示用户设备同时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两个或多个,或者仅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之一。
优选地,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指示的用户设备要反馈的信道信息集的数目与下行链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成反比。
优选地,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指示的用户设备应反馈的信道信息集的数目与上行链路通信负载成反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提出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N等于信道矩阵的秩,每个信道信息集包括与用户设备处可用的各个数据流层数目相关的多个信道信息;以及反馈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向基站反馈多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所述多个信道信息包括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提出了一种基站,包括:产生单元,用于产生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N等于信道矩阵的秩,每个信道信息集包括与用户设备处可用的各个数据流层数目相关的多个信道信息;编码单元,用于对产生单元所产生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进行编码;以及发射单元,用于将编码后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发送至用户设备。
利用上述方案,本发明能够降低与信道矩阵的较高秩的传输相关的反馈开销,或者更加完全地利用上行链路的反馈信道提高反馈精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活动用户设备数目对于仅反馈Rank-1和同时反馈Rank-1和Rank-2的系统性能的影响的仿真图;
图2示出了天线极化对于仅反馈Rank-1和同时反馈Rank-1和Rank-2的系统性能的影响的仿真图;
图3示出了路径损耗对于仅反馈Rank-1和同时反馈Rank-1和Rank-2的系统性能的影响的仿真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可应用于其中的MU-MIMO系统的基础架构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的信号流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户设备的示意结构方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的示意结构方框图。现有技术方案的传输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楚详细的阐述本发明的实现步骤,下面给出了一些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适用于支持MU-MIMO的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LTE-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应用,而是可适用于更多其它相关的无线通信系统。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描述过程中省略了对于本发明来说是不必要的细节和功能,以防止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中的MU-MIMO系统的基本架构的示意图。假设该系统包括基站10以及位于基站10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设备20、30和40,其中在基站10处具有4个天线,在用户设备20-40处具有2个天线。也就是说,图1所示的MU-MIMO系统是一个4×2的MIMO系统。
本发明针对LTE-A系统的下行链路反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性能增益与反馈开销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通过下行链路信令指示实现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下行信令指示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的信号流图。该LTE-A系统包括基站10和用户设备20。
如图5所示,基站10根据已知的信道状况产生用于指示用户设备要向基站反馈哪些信道信息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步骤S501)。
例如,在4×2的MU-MIMO场景下,该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指示用户设备仅反馈Rank-1相关的RI/PMI/CQI,或者同时反馈Rank-1相关的RI/PMI/CQI和Rank-2相关的RI/PMI/CQI。
在本发明中,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可以取决于基站的下行链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目。例如,下行链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目越大,则基站将指示用户设备反馈越少的信道信息。这是因为用户设备越大,则分集增益也就越大,而性能增益主要取决于分集增益,因而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不需要反馈太多的信道信息。备选地,基站也可以根据上行链路通信负载来产生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例如,在上行链路通信负载充裕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反馈较多信道信息,因而此时基站将指示用户设备反馈较多的信道信息。
另外,基站可以根据将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编码为单个比特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以独立于其他信令来进行发送。例如,在4×2的MU-MIMO场景下,该比特设置为‘1’时指示用户设备同时反馈Rank-1相关的RI/PMI/CQI和Rank-2相关的RI/PMI/CQI,该比特设置为‘0’时指示用户设备仅反馈Rank-1相关的RI/PMI/CQI。
备选地,基站还可以将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与其他信令进行联合编码(注意,这里所采用的是已知的联合编码,因而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例如,将用户设备缺省设置为仅反馈Rank-1相关的RI/PMI/CQI,而只有在接收到联合编码后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时用户设备才同时反馈Rank-1相关的RI/PMI/CQI和Rank-2相关的RI/PMI/CQI。由于将用户设备仅反馈Rank-1相关的RI/PMI/CQI设置为缺省,这样的联合编码方式与上述独立编码相比,能够节省半个比特的信令开销。
在步骤S503,基站将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发送至用户设备。这里,基站是通过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传输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更高层信令来进行传输,例如RNC信令。
用户设备在接收该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后,基于该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向基站反馈信道信息(步骤S505)。
例如,在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独立编码的情况下,仍然以4×2的MU-MIMO场景为例,用户设备基于值为‘1’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同时将Rank-1相关的RI/PMI/CQI和Rank-2相关的RI/PMI/CQI都反馈给基站,而在接收到值为‘0’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时仅将Rank-1相关的RI/PMI/CQI反馈给基站。
尽管以上描述是以一个用户设备为例,然而应理解,上述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图4所示的场景,唯一区别在于基站10需要向三个用户设备发送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并且接收来自三个多个用户设备的反馈。另外,尽管上述示例是以4×2MU-MIMO系统为例进行描述,然而应理解,上述信道信息反馈方法也适用于其他MU-MIMO系统。
为实现上述信道信息反馈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户设备的示意结构方框图。如图6所示,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601和反馈单元603。
接收单元603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哪些集,其中N等于信道矩阵的秩,每个信道信息集包括与基站处可用的数据流层数目相关的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在本发明中,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是基站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的。备选地,也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来传输,例如RNC信令。
反馈单元603用于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向基站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用于实现上述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的示意结构方框图。如图7所示,所述基站包括:产生单元701、编码单元703和发射单元705。
产生单元701用于产生针对用户设备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哪些集,其中N等于信道矩阵的秩,每个信道信息集包括与基站处可用的数据流层数目相关的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产生单元701可以根据下行链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来产生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通常,下行链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目越大,则基站将指示用户设备反馈越少的信道信息。另外,产生单元也可以根据上行链路通信负载来产生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例如,上行链路通信负载越小,则基站将指示用户设备反馈越多的信道信息。
编码单元703用于对产生单元所产生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进行编码。优选地,编码单元703将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编码为单个比特,以独立于其他信令来进行发送。
备选地,该编码单元703还可以将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与其他信令联合编码。
发射单元705用于将经编码单元编码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发送至基站。在本发明中,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的。备选地,也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来传输,例如RNC信令。
由此,本发明能够降低与信道矩阵的较高秩的传输相关的反馈开销,或者更加完全地利用上行链路的反馈信道提高反馈精度。
描述和附图仅示出本发明的原理。因此应该意识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建议不同的结构,虽然这些不同的结构未在此处明确描述或示出,但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并包括在其精神和范围之内。此外,所有此处提到的示例明确地主要只用于教学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以及发明人所贡献的促进本领域的构思,并应被解释为不是对这些特定提到的示例和条件的限制。此外,此处所有提到本发明的原则、方面和实施方式的陈述及其特定的示例包含其等同物在内。
上面的描述仅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均应该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来限定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基站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N等于信道矩阵的秩,每个信道信息集包括与用户设备处可用的各个数据流层数目相关的多个信道信息,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指示的用户设备要反馈的信道信息集的数目与下行链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成反比;
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向基站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信道信息包括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被编码为独立于其他信令的单个比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比特为‘1’指示用户设备同时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两个或多个,以及所述比特为‘0’指示用户设备仅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站将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与其他信令联合编码,以指示用户设备同时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两个或多个,或者仅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指示的用户设备应反馈的信道信息集的数目与上行链路通信负载成反比。
7.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指示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N等于信道矩阵的秩,每个信道信息集包括与用户设备处可用的各个数据流层数目相关的多个信道信息,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指示的用户设备应反馈的信道信息集的数目与下行链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成反比;以及
反馈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向基站反馈多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信道信息包括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指示的用户设备应反馈的信道信息集的数目与上行链路通信负载成反比。
10.一种基站,包括:
产生单元,用于产生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N等于信道矩阵的秩,每个信道信息集包括与用户设备处可用的各个数据流层数目相关的多个信道信息,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指示的用户设备应反馈的信道信息集的数目与下行链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成反比;
编码单元,用于对产生单元所产生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进行编码;以及
发射单元,用于将编码后的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发送至用户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多个信道信息包括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QI。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编码单元将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编码为单个比特,该比特为‘1’指示用户设备同时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两个或多个,以及该比特为‘0,指示用户设备仅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编码单元利用与其他信令联合编码的方式对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进行编码,以指示用户设备同时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中的两个或多个,或者仅反馈所述N个信道信息集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指示的用户设备应反馈的信道信息集的数目与下行链路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成反比。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信道信息反馈指示信令所指示的用户设备应反馈的信道信息集的数目与上行链路通信负载成反比。
CN201010503698.0A 2010-09-30 2010-09-30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Active CN102447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3698.0A CN102447535B (zh) 2010-09-30 2010-09-30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3698.0A CN102447535B (zh) 2010-09-30 2010-09-30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535A CN102447535A (zh) 2012-05-09
CN102447535B true CN102447535B (zh) 2015-04-01

Family

ID=4600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3698.0A Active CN102447535B (zh) 2010-09-30 2010-09-30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75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8265B (zh) * 2016-09-30 2019-08-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08512578A (zh) * 2017-02-24 2018-09-07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09496B (zh) * 2017-05-05 2023-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290A (zh) * 2006-03-24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装置及收发信机
WO2008115111A1 (en) * 2007-03-19 2008-09-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bearer specific cqi reporting
CN101400074A (zh) * 2007-09-28 2009-04-01 夏普株式会社 减少预编码矩阵索引号反馈量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3290A (zh) * 2006-03-24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控制方法、装置及收发信机
WO2008115111A1 (en) * 2007-03-19 2008-09-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bearer specific cqi reporting
CN101400074A (zh) * 2007-09-28 2009-04-01 夏普株式会社 减少预编码矩阵索引号反馈量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535A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5698B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CN101789849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052176B (zh) 分布式无线通信中利用信道互易性的射频校准系统和方法
US932539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precoding method
CN102742173B (zh) 具有多个协作的eNB的协同多点通信网络以及用于具有干扰抑制的波束成形协同的方法
CN101834629B (zh) 一种指示传输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2640429B (zh) 发射预编码矩阵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9077402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odebook-based precoding matrix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3548284B (zh) 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的信道反馈
CN101771505B (zh) 一种额外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指示方法和系统
CN102823177B (zh) 用于操作从站的方法
US20100027456A1 (en) Network mimo reporting, control signaling and transmission
US20120281657A1 (en) Method for downlink multi-antenna multi-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base station
CN10261153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0368354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537554B2 (en) Joint coding method based on binary tree and coder
CN105009534A (zh) 用于经由分布式输入分布式输出技术在无线蜂窝系统中利用小区间复用增益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6571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WO2012008710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41357A (zh)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85727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312392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170335A (zh)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KR101448639B1 (ko) 다중 셀 환경에서 다수의 기지국이 협력하여 데이터를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WO2013151405A1 (ko)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협력적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000 No. 388 Nanji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No. 388 Nanji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