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1126A - 电机械式开关 - Google Patents

电机械式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1126A
CN102751126A CN2012101207575A CN201210120757A CN102751126A CN 102751126 A CN102751126 A CN 102751126A CN 2012101207575 A CN2012101207575 A CN 2012101207575A CN 201210120757 A CN201210120757 A CN 201210120757A CN 102751126 A CN102751126 A CN 102751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pivot axis
operating element
pivotal part
electromechanical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07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1126B (zh
Inventor
沃尔夫冈·库内尔
斯特凡·席美尔
维克托·沃尔姆斯贝歇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lag Electronic GmbH
Original Assignee
Helag Electronic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lag Electronic GmbH filed Critical Helag Electronic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751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1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1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1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021/225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with push-pull operation, e.g. which can be pivoted in both directions by pushing or pulling on the same extremity of the operating member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尤其是用于汽车的电机械式开关,其具有:能绕主枢转轴线来回枢转的操纵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能通过操纵元件绕主枢转轴线的枢转依赖于枢转方向地被操作。为了以如下方式改进所述开关,即:使开关具有紧凑的结构形式并且能以尽量垂直的操作力加载开关顶帽,按照本发明提出:在操纵元件与开关顶帽之间布置有枢转件,该枢转件能依赖于操纵元件的枢转方向地绕第一副枢转轴线或绕第二副枢转轴线枢转,其中,枢转件为了操作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或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而能分别绕距该开关顶帽相距更大间距的那个副枢转轴线枢转。

Description

电机械式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汽车的电机械式开关,其带有能绕主枢转轴线来回枢转的操纵元件以及带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Schaltdom)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能通过操纵元件绕主枢转轴线的枢转依赖于枢转方向被操作。
背景技术
这种电机械式开关尤其适用在汽车中,例如形式为锁闭开关、滑动顶棚开关或车窗玻璃升降器开关。该电机械式开关包括操纵元件,操纵元件可以沿两个枢转方向枢转,以便分别使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或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从断路位置运动进入接触位置。在接触位置中闭合电接触,从而可以提供控制信号,例如以便将用于滑动顶棚或用于车窗的驱动马达激活。开关顶帽的操纵尽量在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因为否则的话会损坏开关顶帽并且无法在任何情况下均确保可靠的开关过程。另一方面,这种电机械式开关应当具有尽量小的结构尺寸。但这使得以垂直作用的操作力加载开关顶帽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该进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电机械式开关,使该电机械式开关具有紧凑的结构形式,并且开关顶帽还能被以尽量垂直的操作力来加载。
该任务在按此类型的电机械式开关中依照本发明以如下方式解决,即:在操纵元件与开关顶帽之间布置有枢转件,该枢转件能依赖于操纵元件的枢转方向绕第一副枢转轴线或第二副枢转轴线枢转,其中,枢转件为了操作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或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而能分别绕与那个开关顶帽相距较大间距的那条副枢转轴线枢转。
在按本发明的开关中,操纵元件的枢转运动通过枢转件传递给开关顶帽。在此情况下,枢转件的各枢转轴线以与各个待操作的开关顶帽相距尽可能大的间距的方式来布置,从而使由枢转件施加的操作力实际上垂直于开关顶帽地取向。为此,枢转件包括第一副枢转轴线和第二副枢转轴线,并且枢转件在操纵元件枢转时,依赖于操纵元件的枢转方向分别绕与那个开关顶帽相距较大间距的那条副枢转轴线枢转。副枢转轴线距各待操作的开关顶帽的较大的间距实现了:从枢转件朝开关顶帽取向的操作力基本上垂直于开关顶帽取向。按本发明的开关的特征在于紧凑的构造形式,并且尽管如此还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因为由于倾斜作用到开关顶帽上的操作力对开关顶帽引起损伤的风险非常小。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两个副枢转轴线布置在主枢转轴线的彼此相对置的侧上。主枢转轴线尤其可以与开关的俯视图相关地居中定位在两个副枢转轴线之间。
有利的是,副枢转轴线彼此平行地取向。
副枢转轴线优选平行于主枢转轴线地走向。
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实现,即: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与开关的俯视图相关地布置在副枢转轴线之间。尤其可以设置为:副枢转轴线布置在枢转件的彼此相背的第一端部区域和第二端部区域中。
有利的是,枢转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被不可推移地保持。枢转件的推移因而是不可行的,而是枢转件仅能绕第一副枢转轴线和第二副枢转轴线枢转。
为了将枢转件不可推移的支承,电机械式开关的壳体可以构成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限制枢转件的运动。
特别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以朝向操纵元件指向的回复力加载枢转件。弹簧弹性的回复力是特别有利的。若使用者释放操纵元件,那么操纵元件可以从开关顶帽经由枢转件枢转进入起始位置,在起始位置中,整个开关顶帽占据其相应的断路位置。
副枢转轴线在操纵元件的起始位置中优选布置在一个平行于电机械式开关的印制电路板取向的共同的平面中。在印制电路板上可以布置开关的开关垫片,开关垫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
为了将操纵元件的运动传递给枢转件,优选使用滑动面,枢转件在主枢转轴线的两侧上具有滑动面,并且操纵元件具有贴靠在滑动面上的滑动件。如果操纵元件绕主枢转轴线枢转,那么至少一个滑动件依赖于操纵元件的枢转方向沿着枢转件的滑动面滑动。这使得:枢转件绕副枢转轴线枢转,从而开关顶帽占据其接触位置。
有利的是,枢转件具有两个垂直于主枢转轴线取向的纵梁,纵梁通过两根横梁彼此连接,其中,横梁布置在主枢转轴线的彼此对置的侧上。枢转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形成一框架。开关顶帽可以与开关的俯视图相关地定位在该框架内部。
枢转件的横梁优选分别安置在开关顶帽上。由此,对开关顶帽的操作在枢转操纵元件时通过枢转件的横梁来进行。
可以设置为,在朝向第一枢转方向枢转操纵元件时,仅惟一一个第一开关顶帽或仅惟一一个第二开关顶帽转移进入其接触位置。特别有利的是,开关具有两个开关级,方式为:开关包括两个第一开关顶帽和两个第二开关顶帽,其中,通过操纵元件的枢转,能相继操作该两个第一开关顶帽或该两个第二开关顶帽。以此方式可以例如沿所期望的方向以及以所期望的运行模式驱控用于滑动顶棚的驱动马达。在第一开关级中,其中,仅一个开关顶帽占据其基础位置,驱动马达能以如下时长沿开启或关闭方向被手动驱控,直至使用者再次释放操纵元件,在第二开关级中,其中,两个开关顶帽都占据其接触位置,驱动马达则可以自主地完全开启或完全关闭滑动顶棚。
若分别使用两个第一开关顶帽和两个第二开关顶帽,那么有利的是,为该两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该两个第二开关顶帽分别配设有开关摇杆,开关摇杆通过操纵元件的枢转而能被枢转件以非居中地作用到开关摇杆上的操作力加载。视使用者将操纵元件沿枢转方向枢转的程度而定地,要么仅一个开关顶帽、而要么接着还有一个第二开关顶帽被开关摇杆转移进入其接触位置。
枢转件有利地平放在开关摇杆上,开关摇杆在其那方面可以安置在开关顶帽上。开关顶帽通过开关摇杆向枢转件施加回复力,只要使用者释放操纵元件,操纵元件通过该枢转件转移进入起始位置。
为了实现按本发明的开关的尽量紧凑的结构形式,有利的是,开关摇杆倾斜于主枢转轴线地取向。
尤其可以设置为,两个开关摇杆彼此平行地取向。
为了能可靠地触发各一个所期望的开关过程,有利的是,枢转件具有垂直于开关摇杆地取向并且平放在开关摇杆上的接触部段。
在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操纵元件能从零位置出发沿垂直于主枢转轴线的推移方向来回推移,并且开关具有接触元件,接触元件能通过操纵元件的推移而在接触位置与断路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在这种设计方案中,使用者可以将操纵元件不仅绕主枢转轴线来回枢转,以便触发一定的开关过程,使用者还可以垂直于主枢转轴线地推移操纵元件,以便激活其它的开关过程。视使用者朝哪个方向来推移操纵元件而定,使各至少一个接触元件运动进入接触位置,从而可以触发所期望的控制信号。这在按本发明的开关作为滑动顶棚开关的设计方案中给使用者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即:不仅能开启或关闭推移顶棚,使用者还能附加地将滑动顶棚转移进入倾斜位置。还可以设置为,使用者除了滑动顶棚外还能开启或关闭遮阳卷帘。
为通过操纵元件的推移而能运动的接触元件有利地配设有加压点生成元件,这些加压点生成元件与接触元件相距地布置,并且能沿操纵元件的推移方向被以推移力加载。通过加压点生成元件可以在操纵元件推移时,向使用者发出触觉上能获取的反馈。这简化了对电机械式开关的操纵,而使用者不必盯着开关。
加压点生成元件能够以与开关顶帽形似的形式构造,与开关顶帽不同的是,加压点生成元件不具有开关触点。基于机械上稳定的形状,加压点生成元件在被以推移力加载时,只要这个推移力超过预定的值就转变为第二机械形状。若使用者再次释放操纵元件,那么加压点生成元件自主地再次转变为其第一机械上稳定的形状。
操纵元件有利地以能绕主枢转轴线推移的方式支承在推移部件上,推移部件能相对于枢转件推移。
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推移部件和枢转件具有彼此配合作用的引导元件。引导元件实现了推移部件相对于枢转件的引导。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推移部件由电机械式开关的壳体的止挡元件来支撑。止挡元件可以限制枢转件的运动并且同时形成对于推移部件的支撑件,从而使推移部件仅能沿推移方向推移,但不能附加地枢转。
有利的是,推移部件在主枢转轴线的两侧具有引导切槽,引导切槽分别被枢转件的引导接片贯穿。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引导接片在其突出于推移部件的端部上分别具有滑动面,操纵元件的滑动件贴靠在滑动面上。操纵元件可以通过引导接片由此机械地接触连接枢转件,方式为:操纵元件的滑动件滑动式地贴靠在引导接片的滑动面上。若操纵元件绕主枢转轴线枢转,那么各至少一个滑动件依赖于枢转方向沿着引导接片滑动,并且在此情况下向引导接片施加操作力,从而使滑动件绕副枢转轴线枢转,并且在此操作至少一个开关顶帽。若操纵元件并非发生枢转而是发生推移的话,那么推移部件可以相对于枢转件的引导接片移位,以便将电接触元件转移进入接触位置。同时可以操作至少一个加压点生成元件,使用者通过该加压点生成元件获得触觉的反馈。
操纵元件的枢转运动优选在零位置以外被阻止。在这种设计方案中,操纵元件在其零位置中如前所述那样枢转。但在零位置以外,操纵元件就无法枢转。
例如可以设置为,推移部件对在零位置以外操纵元件的枢转运动加以阻止。
附图说明
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下列说明用于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释。其中:
图1示出按本发明的电机械式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带有能枢转的操纵元件和枢转件;
图2示出图1中的开关的透视图,不带操纵元件;
图3示出图1中的开关的透视图,不带操纵元件和枢转件;
图4示出按本发明的电机械式开关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带有操纵元件和枢转件,其中,开关可以分两级地切换;
图5示出图4中的开关的透视图,不带操纵元件;
图6示出图4中的开关的透视图,不带操纵元件和枢转件;
图7示出按本发明的电机械式开关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带有操纵元件和枢转件,其中,操纵元件可以绕主枢转轴线枢转并且沿推移方向推移;
图8示出图7中的开关的透视图,不带操纵元件;
图9示出图7中的开关的透视图,不带操纵元件和推移部件;以及
图10示出图7中的开关的透视图,不带操纵元件、推移部件和枢转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中示意性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电机械式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电机械式开关整体上用附图标记10标注。电机械式开关10可以例如构成汽车的锁闭开关。通过操作开关10,可以选择性地锁闭或解锁车门。开关10包括操纵元件12,该操纵元件12可以绕主枢转轴线14来回枢转。操纵元件12可枢转地支承在开关10的壳体上。壳体仅概要示出。壳体包括底壁16,在底壁16的底侧上成型有电缆槽18。壳体的顶壁及侧壁在图1至图3中为清楚起见没有示出。在底壁16上平面式地平放有印制电路板20并且在印制电路板20上布置有技术人员公知的开关垫片22,开关垫片22包括第一开关顶帽23和第二开关顶帽24。开关顶帽23、24通常呈截锥形地构造,并且在内侧具有电接触元件,该电接触元件通过用垂直作用的操作力来加载开关顶帽而能以如下程度朝印制电路板20方向移位,即:接触元件在布置于印制电路板上的接触区上接触连接,从而可以触发控制信号。这种开关顶帽23、24为技术人员公知,因此当前不作详细阐释。
在开关顶帽23、24上平放有框架形的枢转件26,该枢转件26具有两个纵梁28、29和两个横梁30、31。两个纵梁28、29通过两个横梁30、31一体地彼此连接。横梁30平放在第一开关顶帽23上,并且横梁31平放在第二开关顶帽24上。
纵梁28在其端部上具有各一个轴头33、34,并且纵梁29相应地在其端部上具有各一个轴头36、37。纵梁28的轴头33与纵梁29的轴头36对准地取向,并且纵梁28的轴头34与纵梁29的轴头37对准地取向。轴头34和37限定出枢转件26的第一副枢转轴线38,并且轴头33和36限定出枢转件26第二副枢转轴线40。对此下文还将作详细探讨。开关顶帽23和24布置在两个副枢转轴线38和40之间。副枢转轴线38和40平行于主枢转轴线14地分布。
电机械式开关10的壳体与轴头33、34、36和37相邻地构成各一个L形的止挡元件。止挡元件相同地构造。在图1中可以看到三个止挡元件42、43、44。这三个止挡元件42、43、44包括各一个垂直于印制电路板20取向的第一止挡臂46和一个平行于印制电路板20取向的第二止挡臂47。框架形的枢转件26布置在止挡元件的第一止挡臂46之间,其中,轴头33、34、36和37分别被第二止挡臂47叠盖。枢转件26被开关顶帽23和24以相对于印制电路板20垂直向上取向的回复力加载,从而使轴头33、34、36和37贴靠在第二止挡臂47的底侧上。
在横梁30、31的端部处,枢转件26具有各一个相对于印制电路板20垂直向上取向的引导接片48、49、50、51。引导接片48、49、50、51相同地构造,并且在其背向印制电路板20的上侧上具有各一个平行于印制电路板20取向的平坦的滑动面53。在滑动面53上安置着操纵元件12,操纵元件12分别带有呈滑动凸轮54形式的滑动件。
若操纵元件12绕主枢转轴线14朝向第一开关顶帽23的方向枢转,那么滑动凸轮54沿着引导接片48和50的滑动面53滑动,引导接片48和50被成型到布置于第一开关顶帽23上的横梁30的端部处。这使得:枢转件26绕第一副枢转轴线38枢转。第一副枢转轴线38布置在主枢转轴线14的与第一开关顶帽23对置的侧上并且距第一开关顶帽23的间距大于距第二副枢转轴线40的间距。由此,横梁30向第一开关顶帽23施加基本上垂直于开关垫片22并且垂直于印制电路板20取向的操作力,在该操作力的作用下,第一开关顶帽23突然性地从其在图纸中示出的断路位置转移进入其接触位置,从而可以触发第一控制信号。若操纵元件12接下来被使用者再次释放,那么第一开关顶帽23向横梁30施加回复力,从而使枢转件26绕第一副枢转轴线38向上枢转,直至轴头33和36再次贴靠在止挡元件42和43的第二止挡臂47的底侧上。在此情况下,操纵元件12通过引导接片48和50再次枢转回到在图1中示出的起始位置。
若操纵元件12从其在图1中示出的起始位置出发,绕主枢转轴线14朝向第二开关顶帽24的方向枢转,那么滑动凸轮54沿着引导接片49和51的滑动面53滑动,其中,枢转件26绕第二副枢转轴线40枢转。第二副枢转轴线40布置在主枢转轴线14的与第二开关顶帽24对置的侧上,并且距第二开关顶帽24的间距大于距第一副枢转轴线38的间距。这使得,横梁31向第二开关顶帽24施加基本上垂直于开关垫片22并且垂直于印制电路板20取向的操作力,在该操作力的作用下,第二开关顶帽24突然性地转移进入其接触位置,从而可以发出第二控制信号。
框架形的枢转件26在图中未示出的壳体的止挡元件42、43、44之间相对于开关顶帽23、24不可推移地保持,但枢转件可以视操纵元件12的枢转方向而定地绕第一副枢转轴线38或绕第二副枢转轴线40枢转,第一副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分别与各自待操作的开关顶帽23、24相距很大的间距地布置。第一副枢转轴线38距第一开关顶帽23有很大间距,并且相应地第二副枢转轴线40距第二开关顶帽24有很大间距,尽管电机械式开关10总体上具有十分紧凑的结构形式。对开关顶帽23和24的加载可以基本上仅垂直于印制电路板20和开关垫片22地进行,从而可以即使在开关10长时间持续运行后仍能避免开关顶帽23、24的损伤。因此开关10的特征在于很长的使用寿命。
在图4、图5和图6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电机械式开关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电机械式开关总体用附图标记60标注。开关60尽量与前述参考图1、图2和图3所述的开关10相同地构造。因此,图4、图5和图6中相同的构件使用与图1至图3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避免重复,对这些构件可以参考前述解释。
在开关60中也使用框架形的枢转件26,枢转件26具有两个纵梁28、29和两个横梁30、31。开关60的枢转件26可以同样绕第一副枢转轴线38枢转以及绕第二副枢转轴线40枢转。为此,使用操纵元件12,操纵元件12可以绕平行于副枢转轴线38、40取向的主枢转轴线14枢转。对于开关60而言,操纵元件12也可枢转地支承在于图4、图5和图6中仅概要示出的壳体上,并且包括滑动凸轮54,滑动凸轮54滑动式地贴靠在枢转件26的滑动面53上。
与前述开关10有所区别的是,在图4、图5和图6中示出的开关60包括两个第一开关顶帽60、61和两个第二开关顶帽63、64。为两个第一开关顶帽61、62配设有第一开关摇杆66,开关摇杆66安置在第一开关顶帽61、62上,并且为第二开关顶帽63、64配设有第二摇杆68,该开关摇杆68安置在第二开关顶帽63、64上。两个开关摇杆66、68彼此平行地而倾斜于第一主枢转轴线14地取向。由此,可以实现一种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沿第一开关摇杆66的纵向非居中地平放有带接触部段69的横梁30。以相应的方式在第二摇杆68上非居中地平放有横梁31的接触部段70。接触部段69和70垂直于开关摇杆66或68取向。
通过提供两个第一开关顶帽61、62和两个第二开关顶帽63、64,开关60可以在操纵元件12的每个枢转方向上被分两级地切换。若操纵元件12朝向第一开关顶帽61、62的方向绕主枢转轴线14的方向枢转,那么横梁30以其接触部段69非居中地将操作力施加到第一开关摇杆66上。这使得:两个第一开关顶帽61和62相继占据其接触位置中,以便触发所期望的控制信号。在此,枢转件26的枢转运动绕第一副枢转轴线38进行,第一副枢转轴线38布置在主枢转轴线14的背向第一开关顶帽61、62的侧上。
若操纵元件12朝向第二开关顶帽63、64的方向绕主枢转轴线14枢转,那么横梁31通过其接触部段70非居中地向第二开关摇杆68施加操作力。这使得:两个第二开关顶帽63、64相继转移进入其接触位置。在此,枢转件26的枢转运动绕第二副枢转轴线40进行,第二副枢转轴线40布置在主枢转轴线14的背向第二开关顶帽63、64的侧上。
因此,在图4、图5和图6中示出的电机械式开关的特征也在于极高的使用寿命和紧凑的结构形式。在操作开关60时第一开关顶帽61、62或第二开关顶帽63、64受损伤的风险很小,这是因为这些开关顶帽基于副枢转轴线38和40的布置而在实际上被以垂直取向的操作力加载。
在图7至图10中示意性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电机械式开关的第三实施方式,该电机械式开关总体上用附图标记80标注。开关80尽量与前述参考附图4至图6示出的开关60相同地地构造。因此,相同的构件在图4至图10中使用与图4、图5和图6中同样附图标记,并且为避免重复对这些构件的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实施方式。
开关80具有两个第一开关顶帽81、82和两个第二开关顶帽83、84,这些开关顶帽通过枢转件26绕第一副枢转轴线38或第二副枢转轴线40的枢转可以相继转移进入其接触位置。在此,副枢转轴线38和40以与在前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应的方式布置在枢转件26的彼此相背的端部区域上。主枢转轴线14在开关80中同样与在开关60和10中一样居中地定位在副枢转轴线38、40之间,并且平行于副枢转轴线取向。
在开关80中,为第一开关顶帽81、82配设有第一开关摇杆86以及为第二开关顶帽83、83配设第二开关摇杆88。开关摇杆86、88又彼此平行并且倾斜于主枢转轴线14取向,并且开关摇杆86、88可以借助横梁30或31的接触部段89、90非居中地被以基本上垂直于印制电路板20和垂直于开关垫片22取向的操作力加载。
前述开关10和60的操纵元件12可以仅绕主枢转轴线14枢转,但操纵元件12的附加的运动在这些开关中是不行的。与之相对照的是,开关80的操纵元件12可以额外从在图7中示出的零位置或中间位置朝向垂直于主枢转轴线14取向的推移方向92来回推移。为此目的,开关80的操纵元件12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推移部件96的轴承元件93、94上。推移部件96包括推移板98,轴承元件93、94垂直向上突出于推移板,并且推移板滑动式地平放在开关80的壳体的止挡元件42、43、44的第二止挡臂47上。推移板98具有引导切槽100、101、102和103,这些引导切槽100、101、102和103被枢转件26的引导接片48、49、50、51贯穿。引导接片48、49、50、51的滑动面53超出推移板98,并且能够以与如前在开关10和60中所阐述那样相同的方式由操纵元件12的滑动凸轮54接触连接。因此,开关80的枢转件26可以在操纵元件12的零位置中以与开关60的枢转件26相同的方式绕两个副枢转轴线38和40枢转,而不会妨碍推移部件96的枢转运动。但在推移部件96连同操纵元件12一起推移时,枢转件26的枢转运动被阻止。阻止通过推移部件96的推移板98来进行。若推移板98占据相对于零位置已被推移的位置,那么推移板在下方作用于引导接片48、49、50、51的向上伸出的T形端部,从而使引导接片不再能运动并且枢转件26因此借助引导接片48、49、50、51也不再能枢转。推移部件96可以相对于枢转件26沿推移方向92来回推移,以便能触发其它的控制信号。推移部件98具有关于推移方向92彼此相背的前端面105和后端面106,前突起部108及后突起部109非居中地成型在所述端面105、106上。前突起部108贴靠在前开关桥式部112上,该前开关桥式部112沿推移方向92被由第一加压点生成元件114和第二加压点生成元件116支撑。两个加压点生成元件114、116依照开关顶帽的类型来构造,其中,两个加压点生成元件114、116不包括电接触元件。两个加压点生成元件114、116仅用于当操纵元件12沿推移方向92推移时向使用者发出触觉上可获取的反馈,即:操纵元件12已到达一定的开关位置。加压点生成元件114和116支撑在开关80的在图7至图10中仅部分示出的壳体的端壁118上。
前开关桥式部112在其面对印制电路板20的下边缘120上彼此间隔地承载有形式为滑动触点121、122的第一接触元件和第二接触元件,当使用者沿推移方向92推移操纵元件12时,这些滑动触点121、122沿着印制电路板20的背向底壁16的上侧124滑动。在上侧124上,印制电路板20具有公知的而且因而在图中未示出的导电的接触区,该导电的接触区能由滑动触点121、122电接触连接,以便触发控制信号。
后突起部109非居中地贴靠在后开关桥式部126上,该后开关桥式部126被由第三加压点生成元件128和第四加压点生成元件130支撑。第三加压点生成元件128和第四加压点生成元件130与第一加压点和第二加压点生成元件114、116相同地构造,并且用于当操纵元件12逆着推移方向92推移时,向用户提供触觉上能获取到的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向用户用信号告知的是:操纵元件12也已占据一定的开关位置。
后开关桥式部126在其面对印制电路板20的下边缘132上承载有呈滑动触点133、134形式的第三接触元件和第四接触元件,滑动触点133、134与后开关桥式部126一体地连接,并且沿着印制电路板20的上侧124滑动,以便在所期望的开关位置中对印制电路板20的所配设的接触区接触连接。
若开关80的操纵元件沿推移方向92向前推移,那么第一加压点生成元件114从其在图7至图10中示出的在机械上稳定的形状突然性地转变为其在机械上不稳定的形状,在该不稳定的形状中,该第一加压点生成元件114朝向端壁118的方向折弯。在此,第一滑动触点121运动进入接触位置,从而可以由开关80触发一控制信号。若操纵元件12接下来进一步朝推移方向92运动,那么第二加压点生成元件116也由此突然性地从其在图7至图10中示出的在机械上稳定的形状转变为其在机械上不稳定的形状,即,该第二加压点生成元件116朝向端壁118的方向折弯。在此,第二滑动触点122运动进入接触位置,从而可以发出一控制信号。若使用者接下来释放操纵元件12,那么加压点生成元件114、116通过前开关桥式部112和前突起部108将回复力施加到推移部件96上,从而使推移部件96连同支承于其上的操纵元件12一起再次运动返回其在图7中示出的起始位置。
若开关80的操纵元件12被逆着推移方向92推移,那么第三加压点生成元件128和第四加压点生成元件130由此从它们在图7至图10中示出的机械上稳定的形式相继地突然性地转移进入它们在机械上不稳定的形式,即,它们朝向开关80的壳体的后壁138的方向折弯。在此,第三滑动触点133和第四滑动触点134相继转移进入它们的接触位置,从而可以由开关80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若使用者接下来再次释放操纵元件12,那么第三加压点生成元件128和第四加压点生成元件130通过后开关桥式部126和后突起部109向推移部件96和支承在推移部件96上的操纵元件12施加回复力,从而使其再次占据其在图7中示出的起始位置。

Claims (20)

1.尤其是用于汽车的电机械式开关,所述电机械式开关具有:能绕主枢转轴线来回枢转的操纵元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能通过所述操纵元件绕所述主枢转轴线的枢转依赖于枢转方向地被操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纵元件(12)与开关顶帽(23、24、61、62、63、64、81、82、83、84)之间布置有枢转件(26),所述枢转件(26)能依赖于所述操纵元件(12)的枢转方向地绕第一副枢转轴线(38)或绕第二副枢转轴线(40)枢转,其中,所述枢转件(26)为了操作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23、24、61、62、63、64、81、82、83、84)而能分别绕与该开关顶帽(23、24、61、62、63、64、81、82、83、84)相距更大间距的那个所述副枢转轴线(38、40)枢转。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副枢转轴线(38、40)布置在所述主枢转轴线(14)的彼此对置的侧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23、24、61、62、63、64、81、82、83、84)与所述开关(10、60、80)的俯视图相关地布置在所述副枢转轴线(38、40)之间。
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26)被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23、24、61、62、63、64、81、82、83、84)不能推移地保持。
5.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关顶帽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关顶帽(23、24、61、62、63、64、81、82、83、84)以指向所述操纵元件(12)的回复力来加载所述枢转件(26)。
6.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26)在所述主枢转轴线(14)的两侧上具有滑动面(53),以及所述操纵元件(12)具有滑动件(54),所述滑动件(54)贴靠在所述滑动面(53)上。
7.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26)具有两个垂直于所述主枢转轴线(14)取向的纵梁(28、29),所述纵梁(28、29)通过两个横梁(30、31)彼此连接,其中,所述横梁(30、31)布置在所述主枢转轴线(14)的彼此对置的侧上。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0、31)分别安置在开关顶帽(23、24)上。
9.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60、80)具有两个第一开关顶帽和两个第二开关顶帽(61、62、63、64、81、82、83、84),该两个第一开关顶帽和该两个第二开关顶帽能分别通过所述操纵元件(12)的枢转而被相继操作。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为该两个第一开关顶帽(61、62、81、82)和该两个第二开关顶帽(63、64、83、84)分别配设开关摇杆(66、68、86、88),所述开关摇杆(66、68、86、88)通过所述操纵元件(12)的枢转而能由所述枢转件(26)以非居中地作用在所述开关摇杆(66、68、86、88)上的操作力来加载。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26)平放在所述开关摇杆(66、68、86、88)上。
12.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摇杆(66、68、86、88)倾斜于所述主枢转轴线(14)地取向。
13.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件(26)具有垂直于所述开关摇杆(66、68、86、88)取向的而且平放在所述开关摇杆(66、68、86、88)上的接触部段(69、70、89、90)。
1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12)能从零位置出发沿垂直于所述主枢转轴线(14)的推移方向(92)来回推移,并且所述电机械式开关(80)具有接触元件(121、122、133、134),所述接触元件(121、122、133、134)能通过所述操纵元件(12)的推移而在接触位置与断路位置之间来回运动。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为所述接触元件(121、122、133、134)配设有加压点生成元件(114、116、128、130),所述加压点生成元件(114、116、128、130)与所述接触元件(121、122、133、134)相距地布置,并且能沿着所述操纵元件(12)的所述推移方向(92)或逆着所述操纵元件(12)的所述推移方向(92)被以推移力加载。
16.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12)以能绕所述主枢转轴线(14)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推移部件(96)上,所述推移部件(96)能相对于所述枢转件(26)推移。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部件(96)和所述枢转件(26)具有彼此配合作用的引导元件(48、49、50、51、100、101、102、103)。
18.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部件(96)在所述主枢转轴线(14)的两侧上具有引导切槽(100、101、102、103),所述引导切槽(100、101、102、103)分别被所述枢转件(26)的引导接片(48、49、50、51)贯穿。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接片(48、49、50、51)在所述引导接片(48、49、50、51)突出于所述推移部件(96)的端部上具有滑动面(53),所述操纵元件(12)的滑动件(54)贴靠在所述滑动面(53)上。
20.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械式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12)的枢转运动在零位置以外被阻止。
CN201210120757.5A 2011-04-21 2012-04-23 电机械式开关 Active CN102751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1110007915 DE102011007915B4 (de) 2011-04-21 2011-04-21 Elektromechanischer Schalter
DE102011007915.7 2011-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1126A true CN102751126A (zh) 2012-10-24
CN102751126B CN102751126B (zh) 2015-03-04

Family

ID=4696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0757.5A Active CN102751126B (zh) 2011-04-21 2012-04-23 电机械式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1126B (zh)
DE (1) DE10201100791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5955B (zh) 2016-03-30 2020-03-27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台组件的机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1807A (ja) * 1998-06-25 2000-01-14 Tokai Rika Co Ltd 2段操作スイッチ装置
DE10027484C1 (de) * 2000-06-02 2001-12-20 Kostal Leopold Gmbh & Co Kg Kipp-Schiebe-Schalter
CN1926604A (zh) * 2003-08-18 2007-03-07 苹果电脑公司 具有附加的功能性的可移动触摸板
DE102006040304A1 (de) * 2006-08-29 2008-03-13 Teetronic Gmbh Elektrischer Bedienschalter mit zumindest zwei Schaltkontakt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5665A1 (de) * 1994-05-04 1995-11-09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Bedienteil für ein elektrisches Gerät
JP4113798B2 (ja) * 2003-03-28 2008-07-0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2段操作スイッチ装置及び車両用ウインドウ駆動装置
JP4395035B2 (ja) * 2004-09-14 2010-01-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揺動操作型電気部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1807A (ja) * 1998-06-25 2000-01-14 Tokai Rika Co Ltd 2段操作スイッチ装置
DE10027484C1 (de) * 2000-06-02 2001-12-20 Kostal Leopold Gmbh & Co Kg Kipp-Schiebe-Schalter
CN1926604A (zh) * 2003-08-18 2007-03-07 苹果电脑公司 具有附加的功能性的可移动触摸板
DE102006040304A1 (de) * 2006-08-29 2008-03-13 Teetronic Gmbh Elektrischer Bedienschalter mit zumindest zwei Schaltkontak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1126B (zh) 2015-03-04
DE102011007915A1 (de) 2012-10-25
DE102011007915B4 (de) 201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5678B2 (ja) 小型スイッチ
US7585183B2 (en) Switch with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odules
EP2638552B1 (en) Switch with pivoting actuator
JP2000512072A (ja) 二次的スイッチ機能を有するスイッチ装置
CN101211698B (zh) 电气开关
CN103493164B (zh) 按钮开关
CN103295821B (zh) 开关装置
CN106133866A (zh) 电按键开关和具有电按键开关的操作元件
EP2817216A1 (en) Reten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removeably supporting a portable flight controller
CN102751126A (zh) 电机械式开关
US9336972B2 (en) Switch device
JP2004235132A (ja) キーボード
US7714245B2 (en) Keyswitch with balance member
US11087935B2 (en) Key switch structur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2007035461A (ja) 電気部品
KR102193126B1 (ko) 슬라이드 스위치 유니트
CN102683082A (zh) 开关装置
JP452869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101839820B1 (ko) 푸시버튼 스위치
EP3166125B1 (en) A switch assembly
CN110189949B (zh) 按键结构
EP3312863B1 (en) Switch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use in a push pull window lifter mechanism
JP7097992B2 (ja) 入力装置
KR20180062216A (ko) 차량용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모듈
JP452869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