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7748B - 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7748B
CN102747748B CN201210215630.1A CN201210215630A CN102747748B CN 102747748 B CN102747748 B CN 102747748B CN 201210215630 A CN201210215630 A CN 201210215630A CN 102747748 B CN102747748 B CN 102747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ied
locker room
storage battery
top cover
buried lo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56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7748A (zh
Inventor
龚恒翔
朱新才
黄伟九
谢瑛珂
巫江
郭蕾
刘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102156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7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7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7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7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7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利用该地埋装置存储蓄电池的方法,在顶盖的顶面设有两个与地埋存储室内腔相通的开口,其中小门的一侧与小口的外壁相铰接,小门的另一侧装有锁具,锁具的锁芯设有与之联动的L型锁止块;大门的一侧与大口的外壁相铰接;在大门的内表面竖直设有锁止柱,小口与大口之间的顶盖底面对应锁止柱设有锁止块。本发明能不仅创造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便于很好地存储蓄电池,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大幅能大幅减少设备成本、电能消耗及施工时的运输量,因此特别适于在交通不便的地区采用,还具有很好的防盗性能,可较好地防止蓄电池被盗,不仅能用于存储大容量蓄电池,还可推广运用至存储小容量蓄电池,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存储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其地埋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储能器件,它通过化学能和电能的可逆转化来实现电能的存储与提取。目前,蓄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力、军事、航空航天、通信和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和部门,且蓄电池的种类繁多,功能特色各异,现在使用量最大的是铅酸蓄电池。
以离网光伏系统、离网风光保护发电系统等新能源系统为例,蓄电池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据粗略的统计表明,蓄电池在上述系统中的成本占系统总成本的20~30%,且主要是铅酸蓄电池。由于这类系统除去蓄电池外其它部分使用寿命在20~25年,而当前铅酸蓄电池标称使用寿命不超过15年,实际使用寿命只有标称使用寿命的50~80%的时间,不少场合蓄电池使用3年就报废。因此可以说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成为光伏和风力新能源系统推广使用的瓶颈问题。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蓄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远低于其标称寿命不是蓄电池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使用方法不得当和存储环境过于恶劣造成的,尤其是存储环境的恶劣,因为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与存储环境的温度和深度变化都很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蓄电池的存储环境,创造出恒温、恒湿的环境对于大幅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对于小容量蓄电池而言,目前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储存,一种是直接将蓄电池埋在地下,另一种是先将蓄电池密闭在地埋箱里面,然后将地埋箱埋在地下,维修时再将其挖出来。根据实践表明,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创造一个恒温、恒温的环境,这样就无法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对于大容量蓄电池而言,目前一般先在地面建一个存储间,然后通过在存储间内配置空调等一系列设备创造一个恒温、恒温的环境,最后将蓄电池放置在存储间里。采用以上方法虽然能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但由于需要采用空调等一系列设备,这样就使得制造成本比较高,并且因为需要运输这些设备也导致上述方式只适用于交通方便的地区;然而,离网光伏系统、离网风光保护发电系统等新能源系统往往设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在这些地区采用上述方法来存储蓄电池就不大适用。另外,空调等设备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这样就会加大使用成本,并且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电能的来源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造价低廉,且适用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的蓄电池地埋装置,它能创造恒温、恒湿的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埋存储室(1)和存储架(12),其中地埋存储室(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该地埋存储室的内壁覆盖有防水胶,且地埋存储室(1)的顶部敞口,该敞口由顶盖(2)封闭;在所述顶盖(2)的顶面设有两个与地埋存储室(1)内腔相通的开口,这两个开口一大一小,其中小口(2a)的上方设有小门(3),该小门的一侧与小口(2a)的外壁相铰接,小门(3)的另一侧装有锁具(4),锁具(4)的锁芯设有与之联动的L型锁止块(5),该L型锁止块的水平段位于所述顶盖(2)内表面的下方;所述小口(2a)位于大口(2b)的旁边,在大口的上方设有大门(6),该大门的一侧与大口(2b)的外壁相铰接;在所述大门(6)的内表面竖直设有锁止柱(7),所述顶盖(2)的内表面对应该锁止柱设有锁止块(8),且锁止柱(7)和锁止块(8)上对应开有供开启栓(9)穿过的过孔;
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腔的上部由至少一个隔热箱(10)封闭,该隔热箱的外形轮廓比所述大口(2b)的内腔小,从而能从该大口(2b)中通过,且隔热箱(10)支撑在支撑件(11)上,该支撑件固设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内壁上,且地埋存储室(1)的内表面设有用于摆放蓄电池(XDC)的所述存储架(12)。
施工时,先在地上挖一个地埋坑,地埋坑的深度要挖到地下的恒温层处,具体的深度因各地的地理情况稍有差异,一般为0.8到2.5m;然后在地埋坑中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所述地埋存储室(1),且地埋存储室(1)的上部露出地表面。
存储蓄电池时,先将蓄电池存放在所述存储架(12)上,然后放入所述隔热箱(10),最后关上小门(3)和大门(6)。需要将蓄电池取出维修时,先打开小门(3),其次通过拉掉开启栓(9)来打开所述大门(6),防盗性能非常好,然后从顶盖(2)的大口(3b)处将所述隔热箱(10)拿到地埋存储室(1)外,最后维修人员进到地埋存储室(1)内,将蓄电池取出。
由于存放蓄电池的地埋存储室(1)地埋部分位于地下的恒温层处,且地埋存储室(1)通过隔热箱(10)与外界隔热,这样就能保证地埋存储室(1)内的温度基本恒定;同时,隔热箱(10)与地埋存储室(1)内壁的防水胶相配合,又能保证地埋存储室(1)内的湿度基本恒定,这样就能创造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便于很好地存储蓄电池,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巧妙地综合利用了地埋存储室(1)、隔热箱(10)、防水胶及恒温层的恒温特性来创造恒温、恒湿的环境,虽然没有像以前那样采用空调等一些列设备,但却达到了通过空调等设备达到的同样技术效果,能够很好地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蓄电池的存储技术中属于另辟蹊径。由于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采用空调等一些列设备,这样既能大幅减少设备成本和电力消耗,又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运输很多设备,大幅减小了运输量,因此特别适于在交通不便的地区采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能不仅创造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便于很好地存储蓄电池,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大幅能大幅减少设备成本、电能消耗及施工时的运输量,因此特别适于在交通不便的地区采用,还具有很好的防盗性能,可较好地防止蓄电池被盗,不仅能用于存储大容量蓄电池,还可推广运用至存储小容量蓄电池,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
所述地埋存储室(1)和隔热箱(10)均为矩形结构,且地埋存储室内腔的上部由3块隔热箱(10)封闭,该隔热箱(10)内装有聚氨酯泡沫材料;所述支撑件(11)为矩形框,并由4根角铁焊接而成。
矩形结构的地埋存储室(1)不仅便于施工,而且便于将矩形的隔热箱(10)取出,且矩形的隔热箱(10)能更严密地密封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腔的上部。同时,聚氨酯泡沫材料选材容易,造价低廉,且重量轻,便于在交通不便的地区运输。而支撑件(11)的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易于制作,并能牢靠地支撑所述隔热箱(10),并且该支撑件(11)还可充当一个支点,方便维修人员进到地埋存储室(1)内。
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表面的右侧挖有蓄水槽(1a),该蓄水槽的顶部设有水位传感器(13)和排水泵(14),其中排水泵(14)与紧急排水管(15)的下端相连,该紧急排水管除上、下部外均与所述地埋存储室(1)右侧的内壁贴合,且紧急排水管(15)的上部为水平管段,其上管口从所述顶盖(2)的右侧壁伸到地埋存储室(1)外。
当蓄水槽(1a)内的积水达到一定深度后,所述水位传感器(13)就会检测到水位信号,并使排水泵(14)开启,以便通过紧急排水管(15)将蓄水槽(1a)内的积水排到地埋存储室(1)外,这样就能可靠地防止地蓄水槽(1a)内的积水过多,进而避免将蓄电池打湿,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腔的左上部竖直设有排气管(16),该排气管的下管口装有排气扇(17),排气管(16)的上端穿过最左边的隔热箱(10)后,从所述顶盖(2)的左侧壁伸到地埋存储室(1)外,且排气管(16)的上管口朝下,并在该上管口设有防虫网(18)。
因为蓄电池工作时会产生氢气等有害气体,所以排气扇(17)能够及时地将地埋存储室(1)内的氢气等有害气体排到外面,既能消除安全隐患,又能防止维修人员进到地埋存储室(1)内时中毒。同时,防虫网(18)可有效防止外面的小虫子等通过排气管(16)进到地埋存储室(1)内。
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左侧的内壁上固设有配电箱(19),该配电箱(19)位于所述支撑件(11)和存储架(12)之间,且配电箱(19)可对所述排水泵(14)和排气扇(17)等设备供电。
做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内表面前后并排设有两个存储架(12),该存储架(12)由平板和立柱构成框架结构,其中平板至少为3块,并呈上下并排设置,且各个平板通过所述立柱连接在一起。当然,存储架(12)的数目及平板的块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
所述小门(3)的左侧与小口(2a)的左侧壁相铰接,该小门(3)的右侧装有所述锁具(4);所述大口(2b)位于小口(2a)的右边,且大门(6)的右侧与大口(2b)的右侧壁相铰接;所述锁止块(8)设在小口(2a)与大口(2b)之间的顶盖(2)上,其数目为2块,并呈前后并排设置,且每一块锁止块(8)对应两根所述锁止柱(7)。
以上结构中锁止块(8)及锁止柱(7)的数目适中,既能可靠地保证本发明的防盗性能,又可避免设置过多的锁止块(8)及锁止柱(7)而造成浪费,进而降低本发明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在交通不便的地区采用的蓄电池地埋方法,其步骤在于如下:
a、在地上挖一个地埋坑,该地埋坑的深度要达到地下的恒温层处,并在该地埋坑内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地埋存储室(1),在地埋存储室(1)的内壁覆盖防水胶;在地埋存储室(1)的内表面设置所述存储架(12),并在该地埋存储室的内表面挖设所述蓄水槽(1a),且蓄水槽(1a)的顶部设置所述水位传感器(13)和排水泵(14);
b、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上部露出地面,在该地埋存储室(1)内壁的上部设置所述支撑件(11),且该支撑件(11)与存储架(12)之间的地埋存储室(1)内壁上固设所述配电箱(19);在地埋存储室(1)顶部的敞口处设置所述顶盖(2),在该顶盖(2)上设置所述小门(3)和大门(6);
c、通过所述顶盖(2)的大口(2b)将最左边的一个所述隔热箱(10)放到地埋存储室(1)内,再设置所述紧急排水管(15)和排气管(16);
d、通过顶盖(2)的大口(2b)将蓄电池(XDC)搬运到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并摆放在所述存储架(12)上,再通过顶盖(2)的大口(2b)将其余的隔热箱(10)运到该地埋存储室(1)内,并支撑在所述支撑件(11)上,最后关上大门(6),插上所述开启栓(9),并锁上所述小门(3)。
采用以上地埋方法来存储蓄电池,本方法巧妙地综合利用了地埋存储室(1)、隔热箱(10)、防水胶及恒温层的恒温特性来创造恒温、恒湿的环境,虽然没有像以前那样采用空调等一些列设备,但却达到了通过空调等设备达到的同样技术效果,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由于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采用空调等一些列设备,这样既能大幅减少设备成本和电力消耗,又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运输很多设备,大幅减小了施工时的运输量,因此特别适于在交通不便的地区采用,既可用于存储大容量蓄电池,又可推广至存储小容量蓄电池。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不仅创造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便于很好地存储蓄电池,保证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大幅能大幅减少设备成本、电能消耗及施工时的运输量,因此特别适于在交通不便的地区采用,还具有很好的防盗性能,可较好地防止蓄电池被盗,不仅能用于存储大容量蓄电池,还可推广运用至存储小容量蓄电池,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小门3和大门6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发明中,各个部件对应的附图标记:
地埋存储室-1、顶盖-2、小门-3、锁具-4、L型锁止块-5;大门-6、锁止柱-7、锁止块-8、开启栓-9、隔热箱-10;支撑件-11、存储架-12、水位传感器-13、排水泵-14、紧急排水管-15;排气管-16、排气扇-17、防虫网-18、配电箱-19、提把手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由地埋存储室1、顶盖2、小门3、锁具4、L型锁止块5、大门6、锁止柱7、锁止块8、开启栓9、隔热箱10、支撑件11、存储架12、水位传感器13、排水泵14、紧急排水管15、排气管16、排气扇17、防虫网18、配电箱19和提把手20构成,其中地埋存储室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并可为圆型、矩形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该地埋存储室1为矩形结构。所述地埋存储室1具有封闭的底部和侧壁,且地埋存储室1的内壁做过防水处理,并覆盖有防水胶,而地埋存储室1的顶部敞口,该敞口由所述顶盖2封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2也为矩形结构,该顶盖2的四条侧边均向下弯折形成翻边,且顶盖2的横截面为“п”形。
在所述顶盖2的顶面设有两个与地埋存储室1内腔相通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这两个开口均为矩形开口,且该开口的侧壁高于顶盖2的顶面,这样就能较好地防止雨水从此处流到顶盖2内。上述两个开口一大一小,其中小口2a的上方设有小门3,该小门3的一侧与小口2a的外壁相铰接,在本实施例中小门3的左侧与小口2a的外壁相铰接,当小门3绕该铰接点转动时可将该小门3打开或关闭。
为了将小门3锁上,特在上述小门3的另一侧装有外购的锁具4,在本实施例中,该锁具4装在小门3的右侧,且锁具4的锁芯设有与之联动的L型锁止块5,该L型锁止块5的水平段位于所述顶盖2内内表面的下方。钥匙(图中未画出)插入锁具4的锁孔内转动时,可通过锁芯带动L型锁止块5一起转动;当L型锁止块5的水平段由所述顶盖2的底面限位时,小门3处于锁止状态,否则小门3处于解锁状态。
如图1~4可看出,所述小口2a位于大口2b的旁边,在本实施例中,小口2a位于大口2b的左边。在所述大口2b的上方设有大门6,该大门6的一侧与大口2b的外壁相铰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大门6的右侧与大口2b的外壁相铰接,当大门6绕该铰接点转动时可将该大门6打开或关闭。
为了将大门6锁上,在所述大门6的内表面竖直设有锁止柱7,所述小口2a与大口2b之间的顶盖2底面对应该锁止柱7设有锁止块8,且锁止柱7和锁止块8上对应开有供开启栓9穿过的过孔,当开启栓9穿设在锁止柱7和锁止块8上的过孔中时,所述大门6处于锁止状态。
作为优化,所述锁止块8的数目为2块,这两块锁止块8前后并排设置,且每一块锁止块8对应两根所述锁止柱7。只有打开所述小门3后,抽掉所述开启栓9才能使大门6处于解锁状态,防盗性能很好,可有效防止盗贼将地埋存储室1内的蓄电池盗走。
如图1~4可进一步看出,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腔的上部由至少一个隔热箱10封闭,该隔热箱10的外形轮廓比所述大口2b的内腔小,但该隔热箱10的外形轮廓比所述大口2b的内腔大,从而使隔热箱10能从大口2b中通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箱10为矩形结构,并在隔热箱10内装有隔热材料,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取材容易、重量较轻、价格低廉的聚氨酯泡沫材料。为了便于将隔热箱10提出,特在隔热箱10的顶面设有所述提把手20。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箱10的数目为3个,但实际数目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3个。上述3个隔热箱10紧密接触在一起,并呈左右并排设置。并且,上述隔热箱10支撑在支撑件11上,该支撑件11固设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1为矩形框,并由4根角铁焊接而成。
如图1~4可更进一步看出,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内表面设有用于摆放蓄电池XDC的所述存储架12,在本实施例中该存储架12的数目为2个,并呈前后并排设置。所述存储架12为框架结构,并由平板和立柱构成,其中平板至少为3块,并呈上下并排设置,且各个平板通过所述立柱连接在一起。同时,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表面的右侧挖有蓄水槽1a,该蓄水槽1a的顶部设有水位传感器13和排水泵14,其中排水泵14与紧急排水管15的下端相连,该紧急排水管15除上、下部外均与所述地埋存储室1右侧的内壁贴合,且紧急排水管15的上部为水平管段,其上管口从所述顶盖2的右侧壁伸到地埋存储室1外。
从图1~4最后还能看出,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腔的左上部竖直设有排气管16,该排气管16的下管口装有排气扇17,蓄电池XDC工作时产生的氢气等有害气体可通过该排气扇17排到地埋存储室1外。上述排气管16的上端穿过最左边的隔热箱10后,从所述顶盖2的左侧壁伸到地埋存储室1外,且排气管16的上部位水平管段。所述排气管16的上管口朝下,并位于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上方,并在排气管16的上管口装有所述防虫网18,该防虫网18靠近地面。为了对排水泵14和排气扇17等供电,特在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左侧的内壁上固设配电箱19,该配电箱19位于所述支撑件11和存储架12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其步骤在于如下:
a、在地上挖一个地埋坑,该地埋坑的深度要达到地下的恒温层处,该恒温层的位置介于冻土层与地下水层之间,并在该地埋坑内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地埋存储室1,在地埋存储室1的内壁覆盖防水胶;在地埋存储室1的内表面设置所述存储架12,并在该地埋存储室的内表面挖设所述蓄水槽1a,且蓄水槽1a的顶部设置所述水位传感器13和排水泵14;
b、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上部露出地面,在该地埋存储室1内壁的上部设置所述支撑件11,且该支撑件11与存储架12之间的地埋存储室1内壁上固设所述配电箱19;在地埋存储室1顶部的敞口处设置所述顶盖2,在该顶盖2上设置所述小门3和大门6;
c、通过所述顶盖2的大口2b将最左边的一个所述隔热箱10放到地埋存储室1内,再设置所述紧急排水管15和排气管16;
d、通过顶盖2的大口2b将蓄电池XDC搬运到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并摆放在所述存储架12上,再通过顶盖2的大口2b将其余的隔热箱10运到该地埋存储室1内,并支撑在所述支撑件11上,最后关上大门6,插上所述开启栓9,并锁上所述小门3。
需要维修蓄电池XDC时,先通过钥匙打开所述小门3上的锁具4,将小门3打开,其次拉掉所述开启栓9,从而将大门6打开,其次将右边的2个隔热箱10从顶盖2的大口2b处提到地埋存储室1外,最后维修人员从顶盖2的大口2b处进到地埋存储室1内,对蓄电池XDC进行维修,或者将蓄电池XDC运到地埋存储室1外排除故障或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埋存储室(1)和存储架(12),其中地埋存储室(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该地埋存储室的内壁覆盖有防水胶,且地埋存储室(1)的顶部敞口,该敞口由顶盖(2)封闭;在所述顶盖(2)的顶面设有两个与地埋存储室(1)内腔相通的开口,这两个开口一大一小,其中小口(2a)的上方设有小门(3),该小门的一侧与小口(2a)的外壁相铰接,小门(3)的另一侧装有锁具(4),锁具(4)的锁芯设有与之联动的L型锁止块(5),该L型锁止块的水平段位于所述顶盖(2)内表面的下方;所述小口(2a)位于大口(2b)的旁边,在大口的上方设有大门(6),该大门的一侧与大口(2b)的外壁相铰接;在所述大门(6)的内表面竖直设有锁止柱(7),所述顶盖(2)的内表面对应该锁止柱设有锁止块(8),且锁止柱(7)和锁止块(8)上对应开有供开启栓(9)穿过的过孔;
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腔的上部由至少一个隔热箱(10)封闭,该隔热箱的外形轮廓比所述大口(2b)的内腔小,从而能从该大口(2b)中通过,且隔热箱(10)支撑在支撑件(11)上,该支撑件固设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内壁上,且地埋存储室(1)的内表面设有用于摆放蓄电池(XDC)的所述存储架(12);
所述地埋存储室(1)和隔热箱(10)均为矩形结构,且地埋存储室内腔的上部由3块隔热箱(10)封闭,该隔热箱(10)内装有聚氨酯泡沫材料;所述支撑件(11)为矩形框,并由4根角铁焊接而成;
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表面的右侧挖有蓄水槽(1a),该蓄水槽的顶部设有水位传感器(13)和排水泵(14),其中排水泵(14)与紧急排水管(15)的下端相连,该紧急排水管除上、下部外均与所述地埋存储室(1)右侧的内壁贴合,且紧急排水管(15)的上部为水平管段,其上管口从所述顶盖(2)的右侧壁伸到地埋存储室(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地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腔的左上部竖直设有排气管(16),该排气管的下管口装有排气扇(17),排气管(16)的上端穿过最左边的隔热箱(10)后,从所述顶盖(2)的左侧壁伸到地埋存储室(1)外,且排气管(16)的上管口朝下,并在该上管口设有防虫网(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地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左侧的内壁上固设有配电箱(19),该配电箱(19)位于所述支撑件(11)和存储架(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地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内表面前后并排设有两个存储架(12),该存储架(12)由平板和立柱构成框架结构,其中平板至少为3块,并呈上下并排设置,且各个平板通过所述立柱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地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门(3)的左侧与小口(2a)的左侧壁相铰接,该小门(3)的右侧装有所述锁具(4);所述大口(2b)位于小口(2a)的右边,且大门(6)的右侧与大口(2b)的右侧壁相铰接;所述锁止块(8)设在小口(2a)与大口(2b)之间的顶盖(2)上,其数目为2块,并呈前后并排设置,且每一块锁止块(8)对应两根所述锁止柱(7)。
6.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蓄电池地埋装置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其步骤在于如下:
a、在地上挖一个地埋坑,该地埋坑的深度要达到地下的恒温层处,并在该地埋坑内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所述地埋存储室(1),在地埋存储室(1)的内壁覆盖防水胶;在地埋存储室(1)的内表面设置所述存储架(12),并在该地埋存储室的内表面挖设所述蓄水槽(1a),且蓄水槽(1a)的顶部设置所述水位传感器(13)和排水泵(14);
b、所述地埋存储室(1)的上部露出地面,在该地埋存储室(1)内壁的上部设置所述支撑件(11),且该支撑件(11)与存储架(12)之间的地埋存储室(1)内壁上固设所述配电箱(19);在地埋存储室(1)顶部的敞口处设置所述顶盖(2),在该顶盖(2)上设置所述小门(3)和大门(6);
c、通过所述顶盖(2)的大口(2b)将最左边的一个所述隔热箱(10)放到地埋存储室(1)内,再设置所述紧急排水管(15)和排气管(16);
d、通过顶盖(2)的大口(2b)将蓄电池(XDC)搬运到所述地埋存储室(1)内,并摆放在所述存储架(12)上,再通过顶盖(2)的大口(2b)将其余的隔热箱(10)运到该地埋存储室(1)内,并支撑在所述支撑件(11)上,最后关上大门(6),插上所述开启栓(9),并锁上所述小门(3)。
CN201210215630.1A 2012-06-27 2012-06-27 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 Active CN102747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5630.1A CN102747748B (zh) 2012-06-27 2012-06-27 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5630.1A CN102747748B (zh) 2012-06-27 2012-06-27 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7748A CN102747748A (zh) 2012-10-24
CN102747748B true CN102747748B (zh) 2014-10-08

Family

ID=47028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5630.1A Active CN102747748B (zh) 2012-06-27 2012-06-27 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7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6223A (zh) * 2016-04-19 2016-06-2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太阳能室外雾霾净化器
CN105895974A (zh) * 2016-04-21 2016-08-24 姜守强 新能源地下储电池
CN116220440B (zh) * 2023-03-15 2024-01-30 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电站及储能电站建设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2930Y (zh) * 2008-07-19 2009-05-06 黄石东贝机电集团太阳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路灯埋地式蓄电池恒温箱
CN202642531U (zh) * 2012-06-27 2013-01-02 重庆理工大学 蓄电池地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2930Y (zh) * 2008-07-19 2009-05-06 黄石东贝机电集团太阳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路灯埋地式蓄电池恒温箱
CN202642531U (zh) * 2012-06-27 2013-01-02 重庆理工大学 蓄电池地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户外电源的蓄电池地埋的可行性分析;邱文杰;《电源世界》;20090131(第01期);53-54 *
邱文杰.户外电源的蓄电池地埋的可行性分析.《电源世界》.2009,(第01期),53-5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7748A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7748B (zh) 一种蓄电池地埋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存储蓄电池的地埋方法
CA2776106C (en) Dwelling assembly
CN109477333A (zh) 联运集装箱建筑物
CN202642531U (zh) 蓄电池地埋装置
CA3053430A1 (en) Semi-mobile self-standing building superstructure with self-insulating and electricity-accumulating volume under vacuum
CN105863030B (zh) 一种检查井井盖及用于综合管廊内排水管道的检查井
KR102051009B1 (ko) 배터리 모듈을 수납하는 컨테이너
CN106894743B (zh) 一种防汛门
Zhao et al.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ock caverns in Singapore Part B: Development costs and utilization
CN206571396U (zh) 一种防汛门
WO2002056411A2 (en) Installatio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201087670Y (zh) 散粮气密门
CN202645872U (zh) 风光柴蓄一体化离网供电系统
CN216201059U (zh) 一种供暖管道的防盗气装置
CN204463985U (zh) 一种基于地埋式变压器的预制型地坑组件
CN202598918U (zh) 一种地埋储热集装箱
CN214994107U (zh) 一种平推滑道式污水处理容器盖
CN205370035U (zh) 一种便拆模块化箱式智能提灌泵房
CN203411942U (zh) 自卸式防汛沙箱
CN211554400U (zh) 一种人井地埋式光缆交接箱
CN205752302U (zh) 一种防盗防水电池舱
CN103414276B (zh) 一种地下防水通信设备舱
CN209603666U (zh) 一种锁具
CN217924187U (zh) 一种钢丝网架复合外墙保温板
CN219840442U (zh) 一种岗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