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2202B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2202B
CN102742202B CN201080063117.4A CN201080063117A CN102742202B CN 102742202 B CN102742202 B CN 102742202B CN 201080063117 A CN201080063117 A CN 201080063117A CN 102742202 B CN102742202 B CN 1027422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ing
circuit self
surplus
link circuit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31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2202A (zh
Inventor
M.阿尔姆
F.阿特利
E.埃里克森
M.伦德瓦尔
A.西蒙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2742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2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22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网络实体中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的装置和方法。方法包括获得204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方法还包括测量206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实际参数。方法还包括基于在预测的与实际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之间的差别导出208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基于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从所述误差分布导出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随后用于支持无线电链路的链路自适应。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具体而言涉及链路自适应的支持。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达到频谱效率的常用惯例是使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应用AMC时,选择要传送的数据的调制和编码以匹配当前信道质量,以便实现高系统吞吐量和低延迟。例如,在LTE中在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中均使用AMC。
在LTE中,由移动终端基于对从基站传送的参考信号执行的测量来估计瞬时下行链路信道质量。从测量,导出例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等信道质量报告并在上行链路中传送到基站。随后,能够至少部分基于报告的质量在基站中选择在涉及所述移动终端时使用的调制阶数(modulationorder)和码率。
图1中示出包括网络节点102和移动终端104的典型情形。网络节点102在下行链路中传送信号108到移动终端104,并且移动终端104在上行链路中传送信号106到网络节点102。不想要的信号能量和/或热噪声(即,干扰)示为虚线箭头110。在上行链路中,能够从对接收的移动终端传送106的测量获得信道质量估计。移动终端传送106可包括常规数据或所谓的探测参考符号(soundingreferencesymbol)。探测符号是接收器已知并用于信道估计的特殊参考符号。通过在网络节点102中测量总接收功率,并且随后扣除所期望信号106的功率,能够估计在例如基站等网络节点102中经历的干扰110。由此获得的干扰估计适用于小区中的所有移动终端,甚至当前未在传送的移动终端。随后,在“准许”消息中向相应移动终端指示在上行链路中要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准许从基站102传送到移动终端104,并且指示指派的资源和选择的MCS。
由于必须在传送前选择MCS,因此,它始终基于在传送期间实际信道质量的估计或预测。在信道质量估计的过程中能够使用更高级或更低级的方案,但常用的策略是过滤历史信道质量值,并且扣除安全余量或“回退(back-off)”以补偿估计的固有不确定性。
通常,应选择MCS以给予高频谱效率和低分组延迟。经常给予误块率(BLER)目标作为在吞吐量与延迟之间良好折衷的准则。基于BLER目标的不同算法通常在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等通信系统中使用,其中,回退一般是基于经历的误块性能。基于BLER的算法一般应用为外环,基于例如CQI来调整通过相对快的内环设置的回退余量。常用的此类外环算法的示例是所谓的“跳跃算法”,其在例如专利文档US7310499中进一步描述。
以前使用的外环解决方案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它们收敛慢,并且要求大量的传送以便获得足够好的统计。这对于低BLER目标尤其是如此。在OFDM类的系统中,其中移动终端能够被指派不同大小的频带的几个部分,信道质量预测对于包括很少例如资源块的小部分或分配能够极差,但对于包括相对大量资源块的大部分或分配相当好。用所述以前已知的外环算法之一来处理此差别会甚至进一步使得其减速。
因此,链路自适应(LA)余量的上述估计和调整慢是一个问题,其对无线电链路资源利用中的效率有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低到中间的业务负载时。
发明内容
会合乎需要的是,获得用于调整链路自适应到信道或无线电链路的实际/真实质量的更快过程。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至少上面概述的一些问题。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估计链路自适应余量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在该方法内,获得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此外,获得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实际参数。随后,导出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其基于预测的与实际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之间的差别。随后,基于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从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导出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该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用于支持无线电链路的链路自适应。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获得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预测的功能单元和用于测量一个或多个参数的功能单元。该装置还包括用于基于预测的与实际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之间的差别导出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以及用于基于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从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导出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的功能单元,该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用于支持无线电链路的链路自适应。
上述方法和装置可用于快速获得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并且可应用于、位于或集成在诸如基站等网络节点中或移动终端中。此外,该方法和装置为所有用户终端使能上行链路中的干扰的联合测量,其与每用户终端进行测量时相比,给予了更准确的结果。此外,该方法和装置使能为探测信号和调度的CSI传送测量上行链路中的接收信号强度/增益,而在当前使用的解决方案中,情况不是如此。此可能性使能比在使用以前已知的解决方案时更快地更新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
上述方法和装置可在不同实施例中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确定的质量目标与BLER目标有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测的和测量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并且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预测的和测量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接收信号强度/增益和干扰。SINR的估计和测量分成接收信号强度/增益和干扰的分开估计和测量可以是有益的,这是因为一般接收信号强度/增益对于每个链路是不同的,而干扰对于多个链路可以是类似的。此外,区分与不同分量接收信号强度/增益和干扰有关的估计的更新频率可以是有益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出至少一个校正因子e的误差分布。校正因子e能够与例如一个或多个网络实体的特性有关,如干扰抑制或消除。它还能够与MIMO(多输入多输出)(诸如不同MIMO传送格式和/或MU-MIMO(多用户MIMO)的影响)、接收器方法或接收器性能建模中的误差有关。校正因子e使得该方法和装置能够在估计链路自适应余量时将例如上面提到的项目考虑在内,由此获得更准确的估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在使用的每个接收器方法和/或为在使用的每个MIMO传送格式导出不同的误差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出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时,组合来自至少两个误差分布的值。例如,信号强度/增益预测误差和对应的干扰预测误差能够相加以形成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或者在导出估计的链路自适应余量前,两个误差分布能够组合成一个误差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以频率选择性的方式执行,即,为频带的部分或子集执行,其使能为频带的不同部分导出不同的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示范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示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网络节点和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方法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在网络实体中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信号强度/增益和干扰估计误差的概率分布。
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不同移动终端速度和天线间距的SINR估计误差的概率分布。
图6示出在不同天线分隔和不同移动终端速度的适合的链路自适应余量的估计。
图7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已应用图6的链路自适应余量时对于两个不同天线间距在不同移动终端速度的BLER。
具体实施方式
简要地描述,提供了用于通过使用例如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估计误差分布等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来估计链路自适应余量的方法和装置。以备选方式可基于所期望质量目标从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导出恰当的链路自适应余量。能够使得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及由此估计的链路自适应余量是频率选择性的。链路自适应余量能够例如从SINR的估计误差分布导出,或备选地从接收信号强度和干扰的估计误差分布导出。
一些定义:
在本文档内,在论述估计链路自适应余量的过程时,将使用一些表达,此处将简要定义其中的一些。
表达“回退”和“回退余量”用于涉及安全余量,如链路自适应余量。
虽然信道增益就传送功率而言是接收信号强度的归一化,但是术语“增益”和“信号强度”在涉及估计或测量的参数时,可交换使用。在接收器中测量的参数是接收信号强度,但明确指示无线电链路对接收信号的影响的参数是增益。因此,表达“信号强度/增益”在本文档通篇中使用。
术语“网络实体”用于涉及网络节点和移动终端两者。术语“网络节点”用于涉及具有基站类功能并应用链路自适应的无线电传送网络实体。取决于功能和论述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此类网络节点也能够称为例如eNB、基站、中继节点、RBS、NodeB等。术语“移动终端”和“用户终端”用于涉及应用链路自适应的任何无线电传送无线移动装置,如用户设备(UE)、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或诸如此类。
只在一个方向上考虑本文中论述其质量的“无线电链路”,即,朝向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网络节点的方向。
通常,在决定在网络实体中应用哪个信道编码和调制时,估计SINR。随后,通过估计的链路自适应余量调整SINR估计,估计的链路自适应余量由外环基于来自接收器的ACK/NACK统计来更新。随后,基于调整的SINR估计来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换而言之,估计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参数,并且基于通过LA余量调整的估计参数来选择MCS。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内,转而是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估计中误差的概率分布,用作导出例如LA余量和MCS的基础。已知例如SINR估计误差分布的概率分布,从对应于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的SINR估计误差分布的百分位数选择LA余量以实现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例如,误块率(BLER)目标。这将在下面以后更详细地描述。
此外,有效SINR估计能够视为信号强度或增益S和干扰I的函数:
因此,作为从SINR估计的误差分布导出LA余量和MCS的备选,这些参数能够从S估计和I估计的分开误差分布导出。这可如图4中所示例如分别从S估计和I估计的误差分布直接进行,或者从SINR估计的误差分布进行,通过组合S估计和I估计的误差分布来形成该误差分布。SINR的估计和测量分成S和I的分开估计和测量可以是有益的,这是因为一般S对于每个链路是不同的,而I可对于多个链路是类似的。
此外,SIRN估计误差取决于相应分量信号强度/增益和干扰中的估计误差。这些分量可以以不同方式波动。因此,可有益的是,区分与不同分量有关的估计的更新频率,例如,使得与更改较快的分量有关的估计可与比更改较慢的分量有关的估计更新更频繁。
下面将描述LA余量估计过程的不同实施例。估计链路自适应余量的过程能够应用于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两者中(即,在网络节点和移动终端两者中)的传送。下面的示例实施例以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LTE标准为基准撰写,但可能通过一些修改以匹配相应系统实现,适用于使用AMC的任何系统,如移动WiMAX和WCDMA。
用于UL传送的一实施例(即网络节点中的一实施例)的逐步描述能够进行如下,其中,分开测量和估计增益和干扰:
●导出每小区的干扰估计误差分布。这能够以频率选择性的方式进行,例如每LTE中的资源块(RB)进行。
●基于对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传送的测量,导出每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或增益估计误差分布。取决于使用哪个系统,这也能够以频率选择性方式或不以频率选择性方式进行。
●为多个资源块中的上行链路传送调度移动终端。
●从用于调度的资源块的信号强度/增益估计误差分布和干扰估计误差分布中,提取对应于例如所期望最大HARQ(混合自动请求重发)BLER等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的误差百分位数。
●组合提取的百分位数以形成估计的SINR误差百分位数。
●例如在为所述资源块中的上行链路传送选择MCS时,使用估计的SINR误差百分位数作为链路自适应余量。
备选地,能够通过估计SINR而不是分开估计信号强度/增益和干扰,或者通过在提取对应于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的误差百分位数前将干扰估计误差分布和信号强度/增益估计误差分布组合成SINR估计误差分布,来导出SINR估计误差分布。
通常,估计误差分布能够根据以下公式来估计:
其中,Sσ(X)或用于分布i的Si是例如估计误差分布等实值变量的样本集,并且CDF(Sσ(X))是样本集Sσ(X)的经验累积分布函数。参数Q是在时间t的测量的质量,其中,质量可以是例如干扰或信号强度/增益;是在时间t-d估计的估计或预测质量,其中,d是用于某个传送的MCS的选择与传送的接收之间的延迟。例如,在LTE中,d大约为6ms;X是进行的估计针对的资源。在LTE中,X一般可以是资源块(RB)对、RB对集或在整个带宽内的RB对。
函数σ一般是对于所有X的映射σ(X)=X或σ(X)=1。在第一情况中,其中,σ(X)=X,为每个资源X导出估计误差分布,而在第二情况中,其中,σ(X)=1,只导出覆盖所有资源分配X的一个估计误差分布。在X是频率资源(如LTERB对)时,映射σ(X)=X使能频率选择性,而映射σ(X)=1暗示用于整个频带(即涉及的所有LTERB)的一个估计误差分布。在Q与信号强度/增益有关时,σ(X)=1可以是优选备选,而如果Q与干扰有关,并且由于例如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或调度器行为,因而预期频率选择性干扰,则σ(X)=X能够是用于干扰的优选备选。
等式(2)中的参数g是到集Sσ(X)的映射。例如,如果S实现为基于桶的柱状图,则g一般是到最近的桶的映射,即,量化。
此外,在网络节点中经历的干扰的统计对网络节点服务的所有移动终端是共同的。因此,能够例如在预确定间隔联合并持续测量上行链路干扰,这使能每资源块的准确和最新的误差分布,其捕获干扰变化。另一方面,在网络节点中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量为每个移动终端分开进行,并且仅在相应移动终端传送时执行。
对于在RB={j…k}内调度的移动终端,能够通过先使用接收器模型来估计用于移动终端的估计误差分布,导出适当的LA余量估计。例如,接收器模型“f”能够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组合了不同接收器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
随后,通过映射到在某个点的SINR的误差分布的CDFPerc目标,能够估计或导出适当的SINRLA余量,其中,Perc目标是取决于例如选择的BLER目标等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的函数或常数。“映射”意味着读取或计算对应于分布中的某个y值的x值。下面将参照图4进一步描述从CDF导出LA余量估计的示例。
上述函数SINR=f(S,I),等式(1),适合于不具有抑制或消除干扰的能力的接收器。对于具有抑制或消除干扰的此类能力的接收器,例如,应用所谓的MMSE(最小均方误差)接收、SIC(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InterferenceCancelation))或IRC(干扰排斥组合(InterferenceRejectionCombining))的接收器,也将有取决于接收器特性的估计误差。例如,即使以大约100%的准确度估计SINR,对于例如MMSE接收器,估计的LA余量会仍不是适当的,这是因为此类接收器可抑制干扰,并且由此在抑制后经历比实际测量和可能准确估计的干扰更低的干扰。取决于接收器特性的干扰估计误差因而是在接收干扰与干扰抑制后经历的干扰之间的差别。接收器也能够例如通过使用天线阵列或诸如此类,改进经历的接收信号强度/增益,其也将导致SINR估计误差。可引起例如SINR估计误差的接收器特性的另一示例是使用自适应量的接收器天线。
能够通过引入接收器效率误差分布项而至少部分补偿取决于接收器特性的误差。不是假设模型与实际接收器性能之间的完美符合,而是添加误差项e到原等式(1),并且用f的估计替代f。
随后,模型误差能够计算为包括干扰排斥/抑制和天线阵列增益的接收的已处理SINR与基于测量的“未处理”干扰和信号强度/增益的估计SINR之间的差别。要应用到估计SINR的安全余量的估计因而是基于信号强度/增益估计误差分布、干扰估计误差分布和建模误差分布的组合。
在上行链路中,建模误差分布能够每移动终端或每小区进行估计。可优选进行每小区估计,这是因为建模误差主要取决于干扰特性和小区天线设置,其对小区中的所有移动终端是共同的。使用每小区一个上行链路建模误差分布使得无论何时小区内调度任何移动终端就能够进行测量更新。
类似于上述接收器性能的补偿,诸如预编码/波束成形(beamforming)等性能改进传送器特性的影响能够考虑在内,并且在LA余量的估计中得到补偿。例如通过改变取决于是否调度同时传送的干扰测量,或者通过添加MU-MIMO误差分布到模型,例如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影响也能够考虑在内。
因此,能够为在某个实施例中必要和/或期望考虑在内的每个误差生成特征m添加一个误差项em,如下所示:
其中,m=(0,1,...,n)
现在将参照带有网络实体执行的步骤的图2中的流程图,描述支持链路自适应的过程的一实施例。最初,在步骤202中接收从另一网络实体传送的信号和干扰。信号能够包括例如用户数据或参考信号。备选地,信号能够包括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估计。随后,在步骤204中获得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参数(诸如SINR或分开地,接收信号强度S和干扰I)的一个或多个估计。对于包括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估计的接收信号,其在另一网络实体中进行,步骤204中的获得仅涉及例如从接收信号提取所期望参数估计,并且例如在存储器中存储它们以便以后使用。否则,即对于其它信号内容和干扰,在步骤204中的获得涉及传送接收信号所通过的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参数的估计,即,预测。为估计所述参数,获得步骤应具有对无线电链路执行的测量的访问权。
在接收通过无线电链路的传送时,在步骤206中对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例如SINR或者分开地,通过无线电链路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在网络实体经历的干扰)执行测量。在没有来自其它网络实体的传送到达时,干扰参数也存在并且因此能够例如在某些预确定的间隔持续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只能够在接收来自另一网络实体的传送时测量信号强度/增益参数。
随后,比较一个或多个测量的实际参数与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估计的参数,并且从实际与估计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之间的差别,在步骤208中导出一个或多个参数估计误差分布。从一个或多个导出的误差分布,在步骤210中导出估计的链路自适应余量。导出估计的链路自适应余量的一种方式是从在某个质量目标百分位数的估计误差分布的CDF导出它,其将在下面以后参照图4进一步描述。随后,导出的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例如提供到网络实体内的功能单元,或者提供到另一网络实体,以便在选择通过无线电链路传送时应使用哪个MCS时用作链路自适应余量。
取决于在步骤211中在该网络实体内还是在另一网络实体中执行MCS的选择,在步骤212中传送到另一网络实体的信号包括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或在通过无线电链路传送时使用哪个MCS的指示。例如,MCS的选择在该网络实体内执行时,在步骤212中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传送到另一网络实体,其通过涉及的无线电链路传送。MCS的选择在步骤211中该网络实体内执行时,选择的MCS在步骤212中传送到另一网络实体,其通过涉及的无线电链路传送。
由于例如现今在如何及何处实现信道参数的测量和报告中的差别,及当前如何及在何处选择链路自适应余量中的差别,在诸如LTE、WiMAX、WCDMA等不同系统中要如何实现上述过程中可存在变化。
下面将参照图3描述适用于在网络实体301中使能执行上述过程的示例装置300。网络实体301包括适用于接收通过无线电链路从其它网络实体传送的信号的接收单元302。接收信号能够包括例如用户数据或导频符号,如探测或解调参考符号。备选地,信号能够包括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估计。装置300包括适用于获得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一个或多个估计参数的预测单元310和适用于测量对应于一个或多个估计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实际参数的测量单元304。测量单元304也可适用于提供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参数的测量结果到预测单元310,其随后能够基于提供的结果来估计将来的无线电链路质量参数。
装置300还包括分布单元306,其适用于基于在一个或多个估计的无线电链路参数与一个或多个测量的实际无线电链路参数之间的差别,来导出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能够估计和测量的示范质量有关的参数是SINR,或备选地,干扰和信号强度/增益。装置300还包括链路自适应余量单元318,其适用于基于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从一个或多个导出的误差分布导出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一般可基于BLER目标,但也能够独立于BLER来表达。链路自适应余量单元318也适用于例如通过提供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以便在选择链路自适应中的MCS时用作余量,来支持无线电链路的链路自适应。MCS的选择例如能够在网络实体301内的MCS单元中执行,或者在另一网络实体中执行。
网络实体301还包括适用于传送信号到其它网络实体的传送单元308。信号例如能够包括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和/或信号能够包括另一网络实体在通过无线电链路传送时要使用的MCS的指示。接收单元302和传送单元308也能够涉及装置300,即视为装置300的一部分。然而,在此示例中,接收单元和传送单元302和308视为网络实体301的常规组件。
在图3中,也示出包括指令316的计算机程序产品314,其在由处理器312或类似物运行时,将分别使得单元304-306、310和318执行根据所述过程的一实施例的其任务。在处理器312与单元304-306、310和318之间的连接由虚线箭头示出。
应注意的是,图3只在逻辑意义上示出在网络实体301中的各种功能单元。然而,技术人员实际上可使用任何适合的软件和/或硬件部件(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自由实现这些功能。因此,本发明通常不限于网络实体301的所示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4,描述基于BLER目标从用于无线电链路的两个参数估计误差分布导出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图4分别示出信号强度/增益估计误差和干扰估计误差的CDF。在此示例中,分开估计和测量信号强度/增益和干扰。假设信号强度/增益估计误差和干扰估计误差的分布不相关。所期望无线电链路质量BLER目标为10%HARQBLER。因此,目标CDF级别Perc目标能够导出为Perc目标=(1-BLER目标)增益·(1-BLER目标)干扰=0.92=0.81。在图4的图形中,目标CDF级别0.81由粗虚线指示。对应于目标CDF级别0.81的信号强度/增益估计误差大约为1dB,并且对应于目标CDF级别0.81的干扰估计误差大约为4dB。这些值在图形中由垂直箭头指示。由于在此示例中假设信号强度/增益估计误差和干扰估计误差不相关,因此,通过将对应于目标CDF级别Perc目标的两个估计误差相加能够形成自适应链路余量估计,从而导致大约(1+4)dB=5dB的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此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随后能够在选择诸如MCS等用于无线电链路的传输格式时使用。
如上所述由于诸如通常在误差估计方法中的偏置、在S误差与I误差之间的相关、接收器相关误差、MIMO及其它等未明确考虑在内的其它误差因子,因而可能需要附加调整因子k以便达到所期望质量目标。例如,在以前示例中设成(1-BLER目标)2的Perc目标能够设成Perc目标=(1–BLER目标)2-k,其中,k是能够例如通过模拟和/或通过使用来自外环的统计而获取的经验调整因子。Perc目标也能够独立于BLER目标而表达,如表达为Perc目标=k,其中,k可以是BLER目标或诸如误比特率、HARQ重新传送后的残余分组误差率、延迟或HARQ重新传送的最大次数等其它质量目标的函数。下面参照图5-7,进一步描述通过模拟获取调整因子k。
图5示出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下行链路模拟集的结果。模拟已为两个不同天线间距(antennaseparation)1λ和10λ(其中,λ是载波波长)和为多个移动终端速度0、3、10、30和120kph执行。在模拟中,SINR的估计误差分布用于导出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即,不是分开的信号强度/增益估计误差分布和干扰估计误差分布,如以前示例中一样。图5中的图形示出以百分比(%)表示的SINR估计误差的CDF对以分贝(dB)表示的SINR估计误差。模拟中SINR估计误差的方差随着增大的移动终端速度而增大。
图6示出对于不同天线间距和移动终端速度的在CDF80%以dB表示的SINR估计误差,其也能够从图5的图形取出。CDF中的级别80%对应于Perc目标=80%,即实际SINR应等于或优于至少80%的传送中的估计SINR,并且百分位数80%被选择作为对应于在此模拟中大约为10%BLER的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的适合Perc目标的粗略估计。因此,图6示出分别能够适合在不同天线间距和移动终端速度使用哪个链路自适应余量的粗略估计。
图7示出在通过无线电链路的模拟传送后测量的BLER,其中,图6中所示的估计值已用为链路自适应余量。使用10%的BLER目标,在模拟中因子k的经验变化得出k=0、1是在此情形中k的良好选择。k=0、1的选择示出对两个模拟的基站天线配置和对于多个移动终端速度有效,这能在图7中看到。
上面论述的模拟的结果确认在误差分布的百分位数与HARQBLER之间的对应。
如以前所提及的一样,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中应用。当前,不存在LTE标准有关问题防止在上行链路中的不同实施例的实现。关于LTE下行链路,能够假设在LA余量的估计中利用现有包括干扰的参数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和排除干扰的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然而,用于这些参数的报告机制当前不适用于服务本发明的实施例。为实现有效的下行链路解决方案,会推荐新信道质量报告和LTE标准的一些小更改。例如,一个可能的标准更改能够是通过类比RSSI和RSRP,将CQI报告一分为二,由此使能分开的干扰估计。然而,在排除延迟对误差的影响时,即在设置等式(2)中d=0时,所述方法能够在移动终端中应用于标准内的下行链路。在d设成d=0时,等式(2)中的表示用于移动终端的CQI报告的估计算法的结果,并且Q是在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的质量。
实施例的其它可能的附加特征例如能够是测量的过滤,对新测量比旧测量加权更高,例如,通过应用某一遗忘因子。此类过滤会处理干扰和衰落模式中的统计更改,如由于增大的终端速度而增大的方差,或者由于相邻小区中的负载更改而更改的干扰。此外,能够在天线组合,捕获接收器干扰排斥能力后测量干扰。信号强度能够每天线进行测量,并且每天线的误差分布随后能够根据接收器方法进行组合。此外,到达小区的不具有能够形成误差分布的接收信号强度/增益或干扰的相关度量的移动终端最初能够转而使用小区共同误差分布。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范优点例如是与按惯例使用的常规外环算法相比,使能LA余量的估计和调整的更快收敛。此外,能够在上行链路中为所有用户终端联合测量干扰,其与每用户终端的测量相比,给予了更准确的结果。在上行链路中,能够为用户数据传送测量实际接收信号强度/增益,但也能够为例如探测和调度的CSI传送测量实际接收信号强度/增益,其不是当前使用的解决方案中的情况。此可能性使能比在使用以前已知的解决方案时更快地更新LA余量估计。对更准确的LA余量估计的访问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导致了更高的系统吞吐量、更低的传送延迟和更稳定的系统操作。又一优点是SINR测量分成SINR分量信号强度/增益和干扰的分开测量也很好地对应于现今在许多网络实体中实现的信道质量测量方式,其使能更有效的LA余量估计过程。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特定示例实施例描述,但描述一般只是打算说明发明的概念,并且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范围。上述示范实施例的不同特征可根据需要、要求或喜好以不同方式组合。虽然描述已主要按照LTE来举例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而是也能够在诸如WiMAX和WCDMA等采用链路自适应的其它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由随附独立权利要求概括地定义。

Claims (18)

1.一种在网络实体中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
-测量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实际参数,
-基于预测的与实际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之间的差别和至少一个校正因子e导出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
-基于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导出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以及
-基于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支持所述无线电链路的链路自适应,
其中,所述校正因子是基于以下的一项或多项:
-干扰抑制或消除,
-一个或多个网络实体的特性,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
-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送格式,
-接收器性能建模中的误差,
-接收器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与误块率BLER目标有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预测的和测量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包括:
-接收信号强度和干扰,或
-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为在使用的每个接收器方法和/或为在使用的每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送格式导出不同的误差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还包括:
-在导出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时,组合来自至少两个误差分布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
-在导出估计的链路自适应余量前将至少两个误差分布组合成一个误差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实体是网络节点或移动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实际参数的测量是频率选择性的,并且所述链路自适应在频带的一部分中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支持链路自适应的动作涉及提供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以在选择要用于通过所述无线电链路的传送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时用作链路自适应余量。
10.一种在网络实体中适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链路自适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预测单元,适用于获得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有关的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
-测量单元,适用于测量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实际参数,
-分布单元,适用于基于预测的与实际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之间的差别和至少一个校正因子e导出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
-链路自适应余量单元,适用于基于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导出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以及基于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支持所述无线电链路的链路自适应,
其中,所述校正因子是基于以下的一项或多项:
-干扰抑制或消除,
-一个或多个网络实体的特性,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
-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送格式,
-接收器性能建模中的误差,
-接收器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中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单元适用于基于与BLER目标有关的预确定的无线电链路质量目标,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误差分布导出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装置,适用于预测和测量接收信号强度和干扰;或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装置,其中所述分布单元适用于为在使用的每个接收器方法和/或为在使用的每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送格式导出误差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装置,其中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单元适用于在导出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时组合来自至少两个误差分布的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装置,其中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单元适用于在导出估计的链路自适应余量前将至少两个误差分布组合成一个误差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装置,其中所述网络实体是网络节点或移动终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装置,适用于以频率选择性的方式执行至少一个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测参数的一个或多个实际参数的测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适用于在所述网络实体内提供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或提供所述链路自适应余量估计到另一网络实体,以在选择要用于通过所述无线电链路的传送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时用作链路自适应余量。
CN201080063117.4A 2010-02-05 2010-02-05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22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10/050137 WO2011096862A1 (en) 2010-02-05 2010-02-05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2202A CN102742202A (zh) 2012-10-17
CN102742202B true CN102742202B (zh) 2015-12-02

Family

ID=44355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311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42202B (zh) 2010-02-05 2010-02-05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953480B2 (zh)
EP (1) EP2532108A4 (zh)
CN (1) CN102742202B (zh)
WO (1) WO20110968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63472B1 (en) * 2011-09-29 2017-02-01 Nec Corporation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method, and non-temporaril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KR20130064522A (ko) * 2011-12-08 2013-06-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형 변조 및 코딩 스킴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US9363002B2 (en) * 2012-03-08 2016-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coding with partially stale feedback
FR2996710B1 (fr) 2012-10-05 2015-12-11 Thales Sa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avec mecanisme d'adaptation des modes de codage et de modulation a marge dynamique
KR102006746B1 (ko) * 2013-01-08 2019-08-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amc 운용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23218A1 (en) * 2013-08-12 2015-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link adaptation parameters
US9578605B2 (en) * 2013-09-27 2017-02-21 Parallel Wireless, Inc.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across a network
US9246651B2 (en) * 2013-12-13 2016-0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uter-loop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adaptation
KR102157286B1 (ko) 2013-12-27 2020-09-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률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54800A1 (en) * 2014-04-08 2015-10-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60088639A1 (en) * 2014-09-22 2016-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adaptation for coordinated scheduling
JP2017017630A (ja) * 2015-07-03 2017-0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続方法、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EP3427422B1 (en) 2016-03-07 2021-05-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link adapt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568106B2 (en) * 2016-05-04 2020-0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stim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determining a signal-to-interference measure at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106400A (zh) * 2018-05-17 2020-12-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测量报告
EP3672124A1 (en) * 2018-12-21 2020-06-24 Xieon Networks S.à r.l. Link margin estimation based 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for a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EP3966974A4 (en) * 2019-05-10 2023-07-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ENABLING RANK SELECTION
WO2023169692A1 (en) * 2022-03-11 2023-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transport format for a radio transmiss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0823A (zh) * 2004-02-17 2008-05-1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中处理不可靠的反馈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4230A (en) * 1997-08-29 2000-10-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for selecting a link protocol for a transparent data service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SE9801172D0 (sv) * 1998-04-01 1998-04-0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ell selection in a system with different cell capabilities
US6823005B1 (en) * 1998-08-10 2004-11-23 At&T Corp Link adapt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for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under retransmissions
US6865233B1 (en) * 1999-02-19 2005-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signalling enabling flexible link adaptation in a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02340B1 (en) 2000-05-12 2009-03-10 At&T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ed link adaptation and power control to improve error and throughput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packet networks
FR2815795B1 (fr) * 2000-10-20 2003-02-07 Cit Alcatel Procede d'adaptation de lien dans un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mobiles
US7027420B2 (en) * 2001-07-24 2006-04-1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perform link adaptation in WCDMA communications
US20030129943A1 (en) * 2001-12-18 2003-07-10 Yunsang Par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of packet data service on satellite systems
US7577227B2 (en) * 2002-04-18 2009-08-18 Alcatel-Lucent Usa Inc. Link adaption in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networks
US7453861B2 (en) * 2002-08-02 2008-11-18 At&T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terference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network
US6804253B2 (en) * 2002-10-01 2004-10-12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obile station coding scheme adaptation capability
AU2003287399A1 (en) * 2002-11-01 2004-06-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predi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1676459B1 (en) * 2003-10-08 2009-12-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handling ip layer mobil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50170782A1 (en) * 2004-02-04 2005-08-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mpensate quantization error of channel quality report
JP4421935B2 (ja) * 2004-04-30 2010-02-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WO2006018892A1 (ja) 2004-08-20 2006-02-23 Yoshiaki Kosaka 個人情報が漏えいしても成りすましを防げる電話認証システム
US8644200B2 (en) * 2004-10-22 2014-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multiplexing of unicast and multicast signals on a downlink carrier frequ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234642A1 (en) * 2005-03-14 2006-10-19 Motorola, Inc. Low feedback scheme for link quality reporting based on the exp esm technique
US20060259781A1 (en) 2005-04-29 2006-11-16 Sony Corporation/Sony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falsification of metadata
US20060268976A1 (en) * 2005-05-03 2006-11-3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quality and performing adaptive modulation coding within a multi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80703B2 (ja) * 2006-02-10 2012-02-2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リンク品質制御の改良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873951A1 (en) * 2006-06-28 2008-01-02 Siemens S.p.A.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link adaptation, related network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080084829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link adaptation
KR20080046994A (ko) * 2006-11-24 2008-05-28 김효곤 혼잡 탄력적인 링크 적응 알고리즘
US20090116544A1 (en) * 2007-11-01 2009-05-07 Renesa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erformance-based link adaptation techniques using throughput indicator
US20090116589A1 (en) * 2007-11-01 2009-05-07 Renesa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erformance-based link adaptation techniques
JP2011507387A (ja) * 2007-12-10 2011-03-0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適応チャネル品質値に基づいた変調及び符号化方式の選択方法
WO2009142564A1 (en) * 2008-05-23 2009-1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with a signal quality margin based on the bandwidth
JPWO2011108378A1 (ja) * 2010-03-01 2013-06-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伝送方法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JP5423499B2 (ja) * 2010-03-16 2014-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US10075969B2 (en) * 2011-04-25 2018-09-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schedul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4350778A (zh) * 2012-05-31 2015-02-1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设备到设备(d2d)链路自适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0823A (zh) * 2004-02-17 2008-05-1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中处理不可靠的反馈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duction of the Feedback Delay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Scheduling in OFDMA Systems;Assaad, M.等;《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Fall (VTC 2009-Fall)》;200909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53480B2 (en) 2015-02-10
US20120287813A1 (en) 2012-11-15
EP2532108A1 (en) 2012-12-12
US20150049629A1 (en) 2015-02-19
WO2011096862A1 (en) 2011-08-11
US9871619B2 (en) 2018-01-16
EP2532108A4 (en) 2017-11-01
CN102742202A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220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07700B1 (ko) CoMP 다운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중심 링크 적응
US978744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02884856B (zh) 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网络实体
US84328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on strategy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62458B (zh) 一种用于调整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84745B (zh) 利用信道时间相关性来降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比特率
CN10245732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sinr预测方法、设备和基站
US9337906B2 (en) Feedback and schedu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joint transmission (JT)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JP5642102B2 (ja) Ofdm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CN103348603A (zh) 用于优化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WO2014106574A1 (en) Downlink power control using relative load
Mahmood et al. Interference aware inter-cell rank coordination for 5G systems
CN102244878B (zh) 一种测量信干噪比的方法及终端
Mahmood et al. A distributed interference-aware rank adaptation algorithm for local area MIMO systems with MMSE receivers
Huq et al. A novel energy efficient packet-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CoMP
US1030663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signal
Othman et al. An energy-efficient MIMO-based 4G LTE-A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high mobility scenarios
Abdulhasan et al. Review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estimation schemes for multi-user MIMO in 3GPP LTE/LTE-A systems
JP2014220776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Francis et al. Throughput-Optimal Scheduling and Rate Adaptation for Reduced Feedback Best-$ M $ Scheme in OFDM Systems
Amara et al. Channel quality prediction in LTE: How far can we look ahead under realistic assumptions?
KR20150029681A (ko) CoMP 다운링크 송신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중심 링크 적응
CN104219770A (zh) Lte系统下行调度方法和装置
W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n CQI definition for CoMP in LTE-Advanced downli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