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7574A - 荧光显示器以及该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荧光显示器以及该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7574A
CN102737574A CN2012100863168A CN201210086316A CN102737574A CN 102737574 A CN102737574 A CN 102737574A CN 2012100863168 A CN2012100863168 A CN 2012100863168A CN 201210086316 A CN201210086316 A CN 201210086316A CN 102737574 A CN102737574 A CN 102737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electrode
anode
anode segment
segme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63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7574B (zh
Inventor
梅津伊喜
西冈利浩
六车雄
高山胜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a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ta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ba Corp filed Critical Futa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37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7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7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75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01J31/125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 H01J31/127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using large area or array sources, i.e. essentially a source for each pixel group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5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with ray or beam selectively directed to luminescent anode seg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Abstract

在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中,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选自待导通的Q个阳极段,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包括如下像素的总共Q/2个阳极段形成: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R为范围从1到(Q/2-1)的整数。

Description

荧光显示器以及该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荧光显示器以及该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与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相关的技术,在现有技术(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306532和2003-228334,以及由Sangyo Tosho出版有限公司在1990年10月31日出版、Takao Kishino所著的“真空荧光显示器”第170-183页和第226-248页)中,已经知道了通过多矩阵驱动方法正确操作的VFD、用于VFD的多矩阵驱动方法以及其中安装有驱动电路的玻璃上芯片(CIG)VFD。与单矩阵方法相比,传统的多矩阵驱动方法改善了占空因数且还实现了出色的显示质量。
尽管传统的多矩阵驱动方法相比于单矩阵方法能够实现高显示质量,然而对于比传统方法更高的显示质量仍然具有强烈需求。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荧光显示器以及该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其能够获得比传统方法更出色的显示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所述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驱动电路;多行阳极段(segment),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M个阳极段以及M条阳极插入线(inlet line),所述M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所形成,M为由2K表示的整数并且K为3或更大的整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M/2个阳极段。
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M个阳极段中的M/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三种所选择的像素之一,所述三种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所形成的像素;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J为范围从1到2(k-3)的整数;以及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驱动电路,所述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M个阳极段以及M条阳极插入线,所述M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M为由2K表示的整数并且K为3或更大的整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M/2个阳极段。
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M个阳极段中的M/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三种所选择的像素之一,所述三种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所形成的像素;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J为范围从1到2(k-3)的整数;以及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驱动一种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方法,所述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M个阳极段段以及M条阳极插入线,所述M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相同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M为由2K表示的整数并且K为3或更大的整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M/2个阳极段。
所述方法包括: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M个阳极段中的M/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三种所选择的像素之一,所述三种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形成的像素;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J为范围从1到2(k-3)的整数;以及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所述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驱动电路;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Q个阳极段以及Q条阳极插入线,所述Q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Q为8或更大的偶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Q/2个阳极段。
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Q个阳极段中的Q/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所述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R为范围从1到(Q/2-1)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驱动电路,所述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Q个阳极段以及Q条阳极插入线,所述Q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Q为8或更大的偶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Q/2个阳极段。
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Q个阳极段中的Q/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所述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R为范围从1到(Q/2-1)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驱动电路,所述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Q个阳极段以及Q条阳极插入线,所述Q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相同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Q为8或更大的偶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Q/2个阳极段,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Q个阳极段的Q/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
其中所述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R为范围从1到(Q/2-1)的整数。
在根据本发明的多方面的VFD中,逐个导通面对两个个栅格电极的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从而降低了在所选择的像素的相对端部出现暗线的可能性并且提高了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示出了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8-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显示表面观看到的电极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了来自阳极段的插入线的部分的图1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了与根据本实施例的8-元阳极矩阵VFD的显示表面垂直的电极结构的截面的概念图;
图4A到图4C示出了图1的VFD的显示模式;
图5示意性示出了包括阳极段显示亮度差的区域的缺陷显示区域(缺陷显示或暗线);
图6示意性示出了缺陷显示的起因;
图7A到图7C示意性示出了驱动根据本实施例的VFD的方法;
图8A到图8C示意性示出驱动根据本实施例的VFD的方法;
图9为驱动根据本实施例的VFD的驱动电路的方框图;
图10为第一帧的时序图;
图11为第二帧的时序图;
图12为第三帧的时序图;
图13A到图13E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16-元阳极矩阵VFD的概念图;
图14为玻璃上芯片(CIG)VFD的立体截面图,所述玻璃上芯片(CIG)VFD为安装有驱动电路的VFD;以及
图15A到图15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12-元阳极矩阵VFD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以及所述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VFD包括多行阳极段;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从而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每行阳极段中的M/2个阳极段。每行阳极段包括被分成若干组的阳极段,每组具有M个阳极段以及通过横向连接在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所形成的M条阳极插入线,其中M为由2K表示的整数,K为3或更大的整数。栅格电极在与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多个栅格插入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M个阳极段的M/2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一被选像素、一个或多个第二被选像素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被选像素。所述第一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形成。
每个第二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形成,J为范围从1到2(k-3)的整数。每个第三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形成。
在下文中,参考图1到图12以及图1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8-元阳极矩阵VFD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图1到图12以及图14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
图1是示出了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8-元阳极矩阵VFD的显示表面观看到的电极结构的概念图。在图1中,纵向方向上的竖直线定义为列,并且横向方向上的水平线定义为行。
栅格电极G1纵向延伸,以面对第一行中的阳极段A、B、C以及D;第二行中的阳极段A、B、C以及D;...;第(m-1)行中的阳极段A、B、C以及D;以及第m行中的阳极段A、B、C以及D。栅格电极G2纵向延伸,以面对第一行中的阳极段E、F、G以及H;第二行中的阳极段E、F、G以及H;...;第(m-1)行中的阳极段E、F、G以及H;以及第m行中的阳极段E、F、G以及H。同样地,栅格电极G3(图1中未示出)到栅格电极Gn-1和栅格电极Gn纵向延伸。
如上所述,栅格电极G1到Gn中的每一个纵向延伸,并且与纵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横向。在纵向上延伸的栅格电极在横向上以栅格电极G1、栅格电极G2、...、栅格电极Gn-1以及栅格电极Gn的次序顺序排列。
在图1的示例中,在8-元阳极矩阵VFD中,m行阳极段和n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其中每个栅格电极被设置为面对每行阳极段中的4个阳极段。此外,一行阳极段包括4xn个阳极段。栅格电极G1连接到栅格插入线DG1。同样地,栅格电极G2连接到栅格插入线DG2,...,以及栅格电极Gn连接到栅格插入线DGn。通过这种方式,n条栅格电极插入线从相应n个栅格电极拉出。
在横向上面对栅格电极重复地并顺序地设置8个阳极段构成的组,所述8个阳极段包括阳极段A(由图1中的框中的A所表示的阳极段)到阳极段H(由图1中的框中的H所表示的阳极段)。
被设置在同一行并且由同一字符表示以面对相应栅格电极的阳极段彼此连接。例如,面对栅格电极G1的第一行中的阳极段A、面对栅格电极G3的第一行中的阳极段A、...、以及面对栅格电极Gn-1的第一行中的阳极段A彼此连接。同样地,对于阳极段B到H,由同一字符表示的阳极段彼此连接。即,在图1的横向上,阳极段被分为多个组,每组具有8个阳极段,其中在各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阳极段彼此横向连接,从而形成具有八条阳极插入线的一行阳极段。
通过这种,VFD在第1行到第m行的每一行中包括彼此连接的多个阳极段A、彼此连接的多个阳极段B、彼此连接的多个阳极段C、彼此连接的多个阳极段D、彼此连接的多个阳极段E、彼此连接的多个阳极段F、彼此连接的多个阳极段G以及彼此连接的多个阳极段H,其被称为8-元阳极矩阵VFD。通常,以如下模式运行的VFD被称为8-元阳极矩阵VFD:其中在一条线中阳极段被分为若干组,每组具有M(整数)个阳极段,在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阳极段彼此横向连接。
图2是示出了图1中从阳极段开始的插入线的某些部分的放大图。阳极插入线DA1是从第一行中的阳极段开始的插入线。阳极插入线DA2是从第二行中的阳极段开始的插入线。阳极插入线DAm是从第m行中的阳极段开始的插入线。
阳极插入线DA1包括从第一行中排列的阳极段A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1A;从第一行中(排列)的阳极段B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1B;从第一行中(排列)的阳极段C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1C;从第一行中(排列)的阳极段D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1D;从第一行中(排列)的阳极段E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1E;从第一行中(排列)的阳极段F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1F;从第一行中(排列)的阳极段G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1G;以及从第一行中(排列)的阳极段H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1H
同样地,阳极插入线DA2包括从第二行中排列的阳极段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2A到DA2H,并且阳极插入线DAm包括从第m行中排列的阳极段开始的阳极插入线DAmA到DAmH。通过这种方式,8xm条阳极插入线从第1行到第m行中的所有阳极段拉出。
图3是示出了与8-元阳极矩阵VFD的显示表面垂直的电极结构的截面的概念图。图3示出在阳极段A到H、栅格电极以及阴极之间的排列的关系。栅格电极为金属网的形式并且控制是否允许在阴极中生成的电子通过栅格电极。当通过将正电压供应到栅格插入线以将正电压施加到栅格电极从而允许电子通过栅格电极时,被限定为“栅格插入线导通”。另一方面,当没有将正电压供应到栅格插入线从而正电压未施加到栅格电极从而不允许电子通过栅格电极时,被限定为“栅格插入线截止”。
阳极段A到H涂覆有荧光物质并且通过使电子与之碰撞而发光。在这里,仅当相对于阴极被施加到相应栅格电极的正电压高到足以允许电子通过栅格电极并且使电子加速到达面对栅格电极的阳极段时,阳极段发光。即,从VFD的显示表面看,面对正电压被施加到(导通)被布置成在图1的纵向(纵向)上延伸的多个栅格电极中的栅格电极的阳极段导通,从而发光。简言之,在能够发光的8个阳极段之间,仅被施加了正电压的阳极段导通以实际发光。
图4A到图4C示出了图1所示的VFD的显示模式。在VFD的显示操作中,同时选择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并且正电压被施加到所述2个栅格电极。例如,图4A示出了正电压被施加到栅格电极G1和G2从而电子从中通过。图4B示出了正电压被施加到栅格电极G2和G3从而电子从中通过。图4C示出了正电压被施加到栅格电极G3和G4从而电子从中通过。
在根据本实施例发光的基本模式中,正电压被施加到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然后,在每行阳极段中面对所述2个栅格电极的8个阳极段中,仅与从与距离其它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的2x2(4个)阳极段对应的部分(其在阳极段和阴极之间的空间中具有最均匀的电场强度分布)导通发光。
参考图4,利用图示示例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发光模式。例如,发光部分从左向右移动。为了观察发光部分的移动,发光部分的移动速度通常低于一帧的扫描速度,在下文中将对其进行描述。
正电压被施加到栅格电极G1和G2,,并且正电压被施加到分别连接到阳极段C、D、E以及F的阳极插入线,从而相应阳极段发光(参考图4A)。正电压被施加到栅格电极G2和G3,因此正电压被施加到分别连接到阳极段G、H、A以及B的阳极插入线,从而相应阳极段发光(参考图4B)。正电压被施加到栅格电极G3和G4,因此正电压被施加到分别连接到阳极段C、D、E以及F的阳极插入线,从而相应阳极段发光(参考图4C)。
结果,能够使得划上阴影线的阳极段如图4A到图4C所示顺序发光,从而用裸眼观察到发光部分从左移动到右。然而,由于栅格电极的扫描速度快,从而难以用裸眼从图4A到图4C的横向上观察到发光部分的实际移动。图4A到图4C中示出的示例分别示出了不同帧中的显示图案。
在如下描述中,当正电压被施加到阳极段时,其被定义为“阳极段导通”。另一方面,当正电压没有被施加到阳极段时,其被定义为“阳极段截止”。
如上所述,在控制栅格电极时,横向上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被顺序选择为导通。例如,首先选择左侧的栅格电极G1和G2,并且被选择的栅格电极位置顺序移动到右侧,并且最后选择栅格电极Gn-1和Gn。这种一系列处理被称为一帧的处理。此外,尽管上述示例描述了可视地移动发光部分的情况,然而与即使当发光部分没有可视地变化时如何处理阳极段无关,总是执行其中顺序选择2个栅格电极的一帧的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2个栅格电极导通,因此仅特定相继阳极段导通,以在面对导通的栅格电极的多个阳极段中发光。同时发光的相继段定义为像素。即,阳极段基于像素发光。如果具有与2个栅格电极对应的多种像素,从而选自多种像素的一个像素被称为所选择的像素。
在本实施例的8-元阳极矩阵VFD中,一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8个阳极段的4个阳极段(如图4A到图4C所示相邻设置)形成。不同组的4个相邻阳极段构成不同像素。上述所选择的像素为选自不同位置处的多个组4个阳极段所形成的多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如在下文中将要详细描述的,在根据显示信号所指示的显示内容来控制所选择的像素导通或截止、并且根据在显示信号中包括的同步信号顺序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从而显示一帧的同时,本实施例的多个阳极矩阵VFD根据显示信号选择特定像素(参考图9)。
参考图4A到图4C,将详细描述8-元阳极矩阵VFD的像素。选自面对同时导通的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的8个阳极段中的4个相继阳极段所形成的一个像素具有八种组合。所述组合包括:阳极段A、B、C和D构成的像素;B、C、D以及E构成的像素;阳极段C、D、E以及F构成的像素;阳极段D、E、F以及G构成的像素;阳极段E、F、G以及H构成的像素;阳极段F、G、H以及A构成的像素;阳极段G、H、A以及B构成的像素;以及阳极段H、A、B以及C构成的像素。此外,4个相继阳极段(其中所述4个阳极段的至少一个面对栅格电极之一并且另一个或另外多个阳极段面对另一栅格电极)所形成的像素具有除了阳极段A、B、C以及D构成的像素和阳极段E、F、G以及H构成的像素之外的六种组合。
参考图4A到4C,将详细描述8-元阳极矩阵VFD的被选像素的示例。图4A示出了包括阳极段C、D、E以及F的被选像素。图4B示出了包括阳极段G、H、A以及B的被选像素。图4C示出包括阳极段C、D、E以及F的被选像素。在图4A到4C中,在面对通过同时对其施加正电压导通的相邻栅格电极之一的每组4个阳极段中,选择与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的另一个接近的2个阳极段,从而在被选像素中包括4个被选阳极段,并且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发光,从而使得显示器亮度均匀。
在控制阳极段中,与选择栅格电极同步地,同时控制每行中的所有阳极段。选择性地进行控制,以允许阳极段根据是否导通或截止每行的阳极插入线来发光。即,所选择的像素由连接到导通的阳极插入线的阳极段形成,其中未被选择的像素是由连接到截止的阳极插入线的阳极段形成。如上所述,逐行控制所选择的像素。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负责所选择的像素的这种控制的驱动电路。
参考图4A到图4C,将详细描述如何选择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首先,将描述在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阳极段之间的亮度差。例如,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截止栅格电极G3并且导通包括阳极段G和F的被选像素以发光(图4A到图4C中未示出这些发光状态)时,阳极段G的亮度低于阳极段F的亮度。此外,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截止栅格电极G3并且导通包括阳极段H和G的被选像素以发光(图4A到图4C中未示出这些发光状态)时,阳极段H的亮度低于阳极段G的亮度。这种亮度差是由截止的栅格电极G3的效果导致的,对阳极段的效果从距离栅格电极G3最近的位置开始变强,从而截止的栅格电极G3对阳极段H、阳极段G以及阳极段F的效果依次变弱。
此外,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截止栅格电极G3并且导通包括阳极段C和D的被选像素以发光(图4(a))时,阳极段F的亮度低于阳极段E的亮度,并且在本申请描述了发明人已经观察到了在阳极段F的区域内生成亮度差。同样地,阳极段C的亮度变得低于阳极段D的亮度,并且在阳极段C的区域内生成亮度差。
图5示意性示出了具有缺陷的显示区域,其包括:阳极段C的区域,其中生成亮度差(显示不均匀或暗线);以及阳极段F的区域,其中生成亮度差(显示不均匀或暗线)。在所选择的像素(包括图4A中的阳极段C、D、E以及F)的相对端部上生成这种显示缺陷。在这里,与所选择的像素的相对端部相邻的阳极段截止。分别通过与所选择的像素的端部相邻的、影响阳极段C和F的截止的阳极段B和G导致这种亮度差。
作为这种显示不均匀的结果,在纵向上形成暗线(通过亮度降低了一级的发光部分所形成的线),导致显示质量变差。暗线在纵向上的长度依据显示的内容(图像)而改变。当亮部分和暗部分之间的边界线在纵向上延伸时,在环绕边界线的亮部分中人眼可看到不期望的垂直的长暗线,导致显示质量显著变差。
图6示意性示出如何形成显示不均匀。通过导通的阳极段使电子加速。当等势面与其上设置有阳极段的表面平行时,电子与导通的阳极段垂直地碰撞,并且阳极段C、D、E以及F以相同亮度水平发光。然而,由于阳极段B和G截止,从而等势面不与其上阳极段设置在所选择的像素的相对端部周围的表面平行。因而,电子在所选择的像素的相对端部周围的阳极段C和F中向内弯曲(参考图6中的角度α)。这种现象被称为渐晕效应。
由于渐晕效应,通过截止的阳极段G使电子弯曲,因而在阳极段G附近的阳极段F外周处出现暗线。同样地,通过截止的阳极段B使电子弯曲,因而在阳极段B附近的阳极段C外周处出现暗线。
图7A到图8C示意性示出了驱动根据本实施例的VFD的方法。在图7A到图7C中,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在图8A到图8C中,导通的栅格电极分别变为作为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的栅格电极G2和G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每帧中的被选发光像素与栅格电极的相对位置来防止形成暗线。图7A和图8A示出了第一帧中的显示模式,图7B和图8B示出了第二帧中的显示模式,并且图7C和图8C示出了第三帧中的显示模式。即,重复第一到第三帧中的显示模式,并且三帧显示为VFD上的一组。在这里,一帧指的是VFD的整个表面上的一次显示。
以下描述针对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的情况。如图7A所示,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一帧中的阳极段C、D、E以及F。为了允许所选择的像素发光,正电压被施加到阳极段以将其导通。为了允许所选择的像素不发光,正电压没有被施加到阳极段以将其截止。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参考图9)中所包括的内容来执行此导通和截止控制。如图7B所示,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二帧中的阳极段B、C、D以及E。如图7C所示,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三帧中的阳极段D、E、F以及G。
以下描述针对导通栅格电极G2和G3的情况。如图8A所示,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一帧中的阳极段G、H、A以及B。如图8B所示,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二帧中的阳极段F、G、H以及A。如图8C所示,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三帧中的阳极段H、A、B以及C。
通过这种方式,发光阳极段在每帧中被设置成不同,从而防止出现暗线。此外,在一组(三帧)期间所显示的内容迅速改变,并且所述一组期间比残留影像的持续时间短。因而,即使在每帧的纵向上产生暗线,然而暗线出现在每帧的不同位置处,从而暗线作为残余图像的一条线对于人眼不可视。
图9是驱动根据本实施例的VFD的驱动电路10的方框图。所述驱动电路10被编程为具有控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VFD驱动方法的指令,并且包括外部接口11、RAM 12、计数器13、帧计数器14以及定时发生器15。驱动电路10的虚线部分为用于防止暗线出现的防止单元。所述防止单元包括帧计数器14和部分定时发生器15。
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时序信号通过外部接口11输入到RAM 12。RAM12在其每个预置区域存储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以基于所述显示信号在VFD上显示二维图像。定时发生器15通过将定时发生器时钟信号(通过执行时钟信号的分频作为主时钟所获得)用作参考时钟信号,读出存储在RAM 12的每个预置区域中所存储的显示信号。此外,用于重复地选择第一帧、第二帧、第三帧中的任一个的信号从帧计数器14输出到定时发生器15。定时发生器15总共输出m个阳极信号到各阳极插入线DA1到DAm。此外,定时发生器15总共输出n个栅格信号到各栅格插入线DG1到DGn
图10到图12是输出到阳极插入线DA1的阳极信号和分别输出到各栅格插入线DG1到DGn的栅格信号的时序图。在这里,帧周期指的是在VFD的整个表面上更新一次显示的周期,即当栅格电极被顺序导通时从起始点到终点的时间段,其中起始点被定义为第一栅格电极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时的时间点并且终点被定义为最后一个栅格电极从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时的时间点。此外,一个段的周期指的是阳极段从截止状态变为导通状态的最小周期。一个段的周期还指栅格电极在导通和截止之间切换的最小周期,并且在2个段的周期期间导通每个栅格电极。
图10到图12分别是第一帧、第二帧以及第三帧的时序图。图10到图12没有示出栅格插入线DG4到DGn-2以及阳极插入线DA2到DAm
如图10所示,当导通栅格电极插入线DG1和DG2,从而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在第一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C、D、E以及F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地导通(处于图10中的高电平),并且除了所选择的像素之外其它阳极段截止。
当导通栅格电极插入线DG2和DG3,从而导通栅格电极G2和G3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在第一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G、H、A以及B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并且除了所选择的像素之外其它阳极段所选择的像素截止。
如图11所示,当导通栅格电极插入线DG1和DG2,从而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在第二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B、C、D以及E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处于图11中的高电平),并且除了所选择的像素之外其它阳极段截止。
此外,当导通栅格电极插入线DG2和DG3,从而导通栅格电极G2和G3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在第二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F、G、H以及A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并且除了所选择的像素之外其它阳极段截止。
如图12所示,当导通栅格电极插入线DG1和DG2,从而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在第三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D、E、F以及G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处于图12中的高电平),并且除了所选择的像素之外其它阳极段截止。
此外,当导通栅格电极插入线DG2和DG3,从而导通栅格电极G2和G3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在第三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H、A、B以及C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并且除了所选择的像素之外其它阳极段截止。
这里,一次通过2个相邻栅格电极将栅格电极G1到栅格电极Gn顺序导通的周期(一帧的周期)例如大约为20毫秒。通过以这种方式来驱动VFD,每帧中的平均亮度对人眼可视,因而暗线变的对人眼不可视。
除了图10到图12中示出的像素之外,对于一帧中的一个像素还可具有如下组合。在如下描述中,栅格电极G1和G3被示出为奇数栅格电极并且栅格电极G2被示出为偶数栅格电极。
如果导通栅格电极G1(奇数)和栅格电极G2(偶数)并且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C、D、E以及F(参考图10),则当导通栅格电极G2(偶数)和栅格电极G3(奇数)时,所选择的像素可包括阳极段F、G、H以及A(参考图11)或阳极段H、A、B以及C(参考图12)。
如果导通栅格电极G1(奇数)和栅格电极G2(偶数)并且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B、C、D以及E(参考图11),则当导通栅格电极G2(偶数)和栅格电极G3(奇数)时,所选择的像素可包括阳极段G、H、A以及B(参考图10)或阳极段H、A、B以及C(参考图12)。
如果导通栅格电极G1(奇数)和栅格电极G2(偶数)并且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D、E、F以及G(参考图12),则当导通栅格电极G2(偶数)和栅格电极G3(奇数)时,所选择的像素可包括阳极段G、H、A以及B(参考图10)或阳极段F、G、H以及A(参考图11)。
此外,如上所述不仅在每个帧中导通所选择的像素,而且可以在下一个帧中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当导通栅格电极G1(奇数)和栅格电极G2(偶数)时,可以导通所选择的像素作为如下像素中的任一个:包括阳极段C、D、E以及F的像素;包括阳极段B、C、D以及E的像素;以及包括阳极段D、E、F以及G的像素。当导通栅格电极G2(偶数)和栅格电极G3(奇数)时,所选择的像素可以变为如下像素中的任一个:包括阳极段G、H、A以及B的像素;包括阳极段F、G、H以及A的像素;以及包括阳极段H、A、B以及C的像素。
通过上述驱动方法来驱动本实施例的8-元阳极矩阵VFD,从而提供了以下效果。
首先,由于在一个段周期中同时导通四段,从而8-元阳极矩阵VFD具有单个矩阵VFD四倍高的功率因数。结果,本实施例VFD获得比单矩阵型四倍高的亮度。换言之,本实施例VFD可比具有相同数量段的单矩阵VFD使用更低电压的栅格电极,以获得相同亮度水平。由于栅格电极的电压降低了,从而可以降低电源电路的电压,因此可以扩大VFD能够用于图像显示的环境。此外,具有耐压的驱动元件可以用于驱动栅格电极,因而,不仅可以降低用于驱动元件的成本还可以降低用于驱动设备的成本。
此外,通过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发光,能够降低通过分别与导通的栅格电极相邻的截止的栅格电极的电势所引起的显示质量恶化,其中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待导通的4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发光(参考图10到图12),所述4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X(1到3)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Y(4-X)个阳极段。
通过以适当顺序重复如下三帧作为一组,还能够降低分别与导通的阳极段相邻的截止的栅格电极的电势所引起的显示质量恶化(即,显示不均匀)。通过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发光,获得图10中示出的第一帧,所选择的像素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
通过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发光,获得图11中示出的第二帧,所选择的像素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一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通过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发光,获得图12中示出的第三帧,所选择的像素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一个阳极段。
将在下文中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示例。
以如下顺序代替重复第一帧、第二帧和第三帧,可以通过随机顺序选择并且重复第一到第三帧作为一组。例如,可以顺序重复第三帧、第二帧以及第一帧,从而降低通过分别与导通的栅格电极相邻的截止的栅格电极的电势所引起的显示质量的恶化、显示的不均匀性,即,有缺陷的显示。
图13A到图13E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另一示例的16-元阳极矩阵VFD的概念图。16-元阳极矩阵VFD也可以采用与上述8-元阳极矩阵VFD所使用的相同驱动方法。图13A到图13E分别示出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第一帧到第五帧的状态。在16-元阳极矩阵VFD中,一组包括16个阳极段A、B、C、D、E、F、G、H、I、J、K、L、M、N、O以及P。
如图13A所示,在第一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E、F、G、H、I、J、K以及L,这些阳极段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地导通,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其它阳极段截止。
如图13B所示,在第二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D、E、F、G、H、I、J以及K,这些阳极段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地导通,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其它阳极段截止。
如图13C所示,在第三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C、D、E、F、G、H、I以及J,这些阳极段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地导通,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其它阳极段截止。
如图13D所示,在第四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F、G、H、I、J、K、L以及M,这些阳极段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地导通,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其它阳极段截止。
如图13E所示,在第五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G、H、I、J、K、L、M以及N,这些阳极段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地导通,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其它阳极段截止。
此外,当导通栅格电极G2和G3(与栅格电极G2相邻,未示出在图13A到13E中)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按照如下方式形成所选择的像素。在第一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M、N、O、P、A、B、C以及D。在第二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L、M、N、O、P、A、B以及C。在第三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K、L、M、N、O、P、A以及B。在第四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N、O、P、A、B、C、D以及E。在第五帧中,所选择的像素包括阳极段O、P、A、B、C、D、E以及F。
换言之,在第一帧中,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发光,其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16个阳极段的总共8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所述8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4个阳极段。
在第一帧中,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发光,其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16个阳极段中的总共8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所述8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5个阳极段。
在第三帧中,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发光,其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16个阳极段中的总共8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所述8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6个阳极段。
在第四帧中,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发光,其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16个阳极段中的总共8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所述8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5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
在第五帧中,导通所选择的像素发光,其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16个阳极段中的总共8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所述8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6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
本实施例的M-元阳极矩阵VFD的技术概念可被归纳如下,其中M为由2K表示的整数并且K为3或更大的整数。
M-元阳极矩阵VFD具有如下配置:包括多行阳极段;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行阳极段和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每行阳极段中的M/2个阳极段。每行阳极段包括被分成若干组的阳极段,每组具有M个阳极段以及通过横向连接在各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阳极段所形成的M条阳极插入线。所述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并且包括栅格插入线。
在这里,驱动电路可以设置在M-元阳极矩阵VFD的内部或外部。当驱动电路设置在VFD外部时,具有图1中示出的配置的VFD通过多条线连接到图9中示出的驱动电路10。另一方面,当驱动电路设置在VFD内部时,VFD和驱动电路通过数条线(引线)彼此连接。
图14是其中安装有驱动电路的玻璃上芯片(CIG)VFD 30的立体截面图。CIGVFD 30主要包括阴极31、栅格电极32、阳极段33、基板34、阴极引线35、驱动器芯片引线36以及驱动电路10。
通过用Ba、Sr或Ca氧化物涂覆钨芯线(细丝(filament))来形成阴极31。在细丝两端施加电压,从而生成电子(热电子)。栅格电极32与上述G1到Gn相同。阳极段33与阳极段A到H相同。基板34是采用钠钙玻璃的玻璃基板,并且内部具有真空。阴极引线35连接到阴极31的细丝。驱动器芯片引线36包括通过其输入显示信号(参考图9)的端子以及通过其输入时钟信号(参考图9)的端子。驱动电路10可由集成电路(IC)形成。
阴极31、栅格电极32、阳极段33、阴极引线35、驱动器芯片引线36以及驱动电路10固定在基板34上,并且其上形成连接这些组件的图案。通过这种方式,驱动电路10组装在CIGVFD 30中,因此包括阴极引线35和驱动器芯片引线36的电源线可以用于用来驱动CIGVFD 30的电极,并且外部引线的数量可以显著减少。
由设置在VFD内部或外部的驱动电路按照如下方式来控制M-元阳极矩阵VFD。
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M阳极段的M/2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
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一被选像素、一个或多个第二被选像素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被选像素。第一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所形成。
第二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来形成,其中J为范围从1到2(k-3)的整数。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像素的数量为2(k-3)
第三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所形成,其中J为范围从1到2(k-3)的整数。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像素的数量为2(k-3)
因而,所选择的像素的总数量为1+2(k-3)+2(k-3),并且在所有所选择的像素中每帧导通一个所选择的像素。
接下来,将描述在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阳极段的数量。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通2个相邻栅格电极来导通以共同发光的阳极段的数量(即,在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阳极段的数量)在8-元阳极矩阵型中为4个,并且在16-元阳极矩阵型中为8个。在本实施例的M-元阳极矩阵型中,在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阳极段数量为M/2。
导通以同时发光的阳极段的数量为M/2的原因是为了平衡降低被分别设置在同时导通的2个栅格电极的右侧和左侧上的2个截止的栅格电极的影响的效果和改善功率因数的效果。为了进一步降低被分别设置在同时导通的2个栅格电极的右侧和左侧上的2个截止的栅格电极的影响,所选择的像素需要具有较少数量的阳极段。同时,由于较少数量的阳极段构成所选择的像素,从而功率因数变低。
下面将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8-元阳极矩阵型应用于上述概括的情况进行描述。在8-元阳极矩阵型中,M=8,K=3,2(K-3)=1,并且J=1。
多个所选择的像素被逐个导通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8个(M个)阳极段中的4个(M/2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
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一被选像素、一个或多个第二被选像素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被选像素。在待导通以通过导通相邻的2个栅格电极(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的4个(M/4个)阳极段中,第一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2个(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M/4个)来形成(参考图7A)。
第二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一个(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M/4+J个)来形成(参考图7B)。
第三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3个(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一个阳极段(M/4-J个)来形成(参考图7C)。
下面将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16-元阳极矩阵型应用于上述概括的情况进行描述。在16-元阳极矩阵型中,M=16,K=4,2(K-3)=2,并且J=1和2。
多个所选择的像素被逐个导通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16个阳极段中的8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
所选择的像素包括第一被选像素、一个或多个第二被选像素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被选像素。在待导通以通过导通相邻的2个栅格电极(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的8个(M/4个)阳极段中,第一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4个(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4个阳极段(M/4个)来形成(参考图13A)。
当J=1时,第二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3个(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5个阳极段(M/4+J个)来形成(参考图13B)。
当J=2时,第二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2个(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6个阳极段(M/4+J个)来形成(参考图13C)。
当J=1时,第三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5个阳极段(M/4+J个)、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3个(M/4-J个)阳极段来形成(参考图13D)。
当J=2时,第三被选像素由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6个阳极段(M/4+J个)、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2个(M/4-J个)阳极段来形成(参考图13E)。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出现暗线,可以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M-元阳极矩阵型,其中M为代替由2K表示的整数的正整数Q。在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阳极段的数量为小于Q的正整数R,并且至少一个阳极段面对2个相邻电极之一并且其它一个或多个阳极段面对另一电极。具有满足上述条件的不同设置的阳极段的多个所选择的像素逐个导通,从而防止暗线出现。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Q-元阳极矩阵VFD,及其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所述Q-元阳极矩阵VFD包括多行阳极段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每行阳极段中的Q/2个阳极段。每行阳极段包括被分成多个组的阳极段,每组具有Q个阳极段以及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所形成的Q条阳极插入线,Q为8或更大的偶数。所述栅格电极在与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并且包括栅格插入线。
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的Q/2个阳极段形成,R的范围从1到(Q/2-1),每个所选择的像素选自待导通的Q阳极段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
图15A到15E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12元阳极矩阵VFD的概念图。
图15A到图15E分别示出了当分别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第一帧到第五帧的状态。
在12-元阳极矩阵型中,一组包括12个阳极段,例如阳极段A、B、C、D、E、F、G、H、I、J、K以及L。
如图15A所示,在第一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D、E、F、G、H以及I,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截止其它阳极段。
如图15B所示,在第二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C、D、E、F、G以及H,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截止其它阳极段。
如图15C所示,在第三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B、C、D、E、F以及G,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截止其它阳极段。
如图15D所示,在第四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E、F、G、H、I以及J,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截止其它阳极段。
如图15E所示,在第五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在一个段周期中独立地并且同时导通包括在所选择的像素中的阳极段F、G、H、I、J以及K,并且当导通栅格电极G1和G2作为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时截止其它阳极段。
此外,当导通栅格电极G2和栅格电极和G3(与栅格电极G2相邻,在图15A到15E中未示出)时,按照如下方式形成所选择的像素。
在第一帧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阳极段J、K、L、A、B以及C形成。在第二帧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阳极段I、J、K、L、A以及B形成。在第三帧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阳极段H、I、J、K、L以及A形成。
在第四帧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阳极段K、L、A、B、C以及D形成。在第五帧中,所选择的像素由阳极段L、A、B、C、D以及E形成。
换言之,在第一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全部6个阳极段在一个段周期中同时导通或截止,其中6个阳极段选自待导通的12个阳极段,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
在第二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全部6个阳极段在一个段周期中同时导通或截止,其中6个阳极段选自待导通的12个阳极段,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4个阳极段。
在第三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全部6个阳极段在一个段周期中同时导通或截止,其中6个阳极段选自待导通的12个阳极段,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1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5个阳极段。
在第四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全部6个阳极段在一个段周期中同时导通或截止,其中6个阳极段选自待导通的12个阳极段,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
在第五帧中,根据来自外部的显示信号,所选择的像素中包括的全部6个阳极段在一个段周期中同时导通或截止,其中6个阳极段选自待导通的12个阳极段,以通过导通2个相邻的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5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1个阳极段。
下面概括了包括12-元型、8-元型以及16元型的Q-元阳极矩阵型。Q-元阳极矩阵VFD包括:多行阳极段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每行阳极段中的Q/2个阳极段。每行阳极段包括被分成多个组的阳极段,每组具有Q个阳极段段以及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所形成的Q条阳极插入线,Q为8或更大的偶数。所述栅格电极在与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并且包括栅格插入线。
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其中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Q个阳极段中的Q/2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Q/2-R)阳极段,R为范围从1到(Q/2-1)的整数。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8-元阳极矩阵型中,Q=8并且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的每一个被设置为面对4个(Q/2)阳极段。此外,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三种所选择的像素之一。所选择的像素由总共4个(Q/2)个阳极段所形成,所述4个(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在1、2以及3的范围内)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在3、2以及1的范围内)阳极段,R的范围从1到(Q/2-1)。
在这里,第一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形成。此外,第二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1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形成。第三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1个阳极段形成。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12-元阳极矩阵型中,Q=12并且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的每一个被设置为面对6个(Q/2个)阳极段。此外,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五种所选择的像素之一。所选择的像素由总共6个(Q/2个)阳极段所形成,所述6个(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在1、2、3、4以及5的范围内)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在5、4、3、2以及1的范围内)阳极段,R的范围从1到(Q/2-1)。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16-元阳极矩阵型中,Q=16并且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的每一个被设置为面对8个(Q/2个)阳极段。此外,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7种所选择的像素之一。所选择的像素由总共8个(Q/2)个阳极段所形成,所述8个(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R(在1、2、3、4、5、6以及7的范围内)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在7、6、5、3、3、2以及1的范围内)阳极段,R的范围从1到(Q/2-1)。
在这里,第一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4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4个阳极段形成。此外,第二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5个阳极段形成。第三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6个阳极段形成。第四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1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7个阳极段形成。
第五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5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形成。第六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6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形成。第七被选像素由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7个阳极段和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1个阳极段形成。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16-元阳极矩阵VFD具有7种所选择的像素,其多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16-元阳极矩阵VFD中的5种所选择的像素。因此,可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暗线的出现。
此外,在Q=16的16-元阳极矩阵VFD中,可以从1到(Q/2-1)中选择R作为面对2个相邻栅格电极(第一和第二栅格电极)之一的阳极段的数量。当所选择的像素由总共(Q/2)个阳极段(所述(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R的范围从2到(Q/2-2))所形成时,获得与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5种所选择的像素的16-元阳极矩阵VFD的配置相同的配置。
在Q-元阳极矩阵VFD中,如果Q由2K表示并且所选择的像素由包括从距离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的总共(Q/2)个阳极段(R的范围从2(k-3)到(Q/2-2(k-3)))所形成,通常根据上述实施例配置Q-元阳极矩阵VFD。
在本实施例中,VFD可被配置为CIGVFD,所述CIGVFD为其中安装有驱动电路的VFD,如图14所示。
上述实施例可被配置为新的实施例。例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8-元阳极矩阵型具有3种所选择的像素,并且根据第一实施例的16-元阳极矩阵型具有5种所选择的像素。在这里,可以导通所有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可替代地,在8-元阳极矩阵型中,可以导通3种所选择的像素中的任意数量的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在16-元阳极矩阵型中,可以导通5种所选择的像素中的任意数量的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
在第二实施例中,8-元阳极矩阵型具有3种所选择的像素,12-元阳极矩阵型具有5种所选择的像素,并且16-元阳极矩阵型具有7种所选择的像素。在这里,可以导通所有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
可替代地,在8-元阳极矩阵型中,可以导通3种所选择的像素中的任意数量的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在12-元阳极矩阵型中,可以导通5种所选择的像素中的任意数量的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在16元阳极矩阵型中,可以导通7种所选择的像素中的任意数量的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
尽管参考实施例示出并且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
驱动电路;
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Q个阳极段以及Q条阳极插入线,所述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Q为8或更大的偶数;以及
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
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所述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Q/2个阳极段,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Q个阳极段中的Q/2个阳极段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
其中所述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R为范围从1到(Q/2-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FD,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VFD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FD,其中在一帧中导通一个所选择的像素。
4.一种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驱动电路,所述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Q个阳极段以及Q条阳极插入线,所述Q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Q为8或更大的偶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Q/2个阳极段,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Q个阳极段中的Q/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
其中所述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R为范围从1到(Q/2-1)的整数。
5.一种驱动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方法,所述Q-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Q个阳极段以及Q条阳极插入线,所述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多个组中位于相同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Q为8或更大的偶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
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所述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Q/2个阳极段,
所述方法包括:
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Q个阳极段的Q/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
其中所述Q/2个阳极段包括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R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Q/2-R)个阳极段,R为范围从1到(Q/2-1)的整数。
6.一种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
驱动电路;
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M个阳极段以及M条阳极插入线,所述M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M为由2K表示的整数并且K为3或更大的整数;以及
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
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所述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M/2个阳极段,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M个阳极段的M/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
其中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包括如下像素中的所选择的像素之一: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形成的像素;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J为范围从1到2(k-3)的整数;以及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FD,其中所述VFD形成为8-元阳极矩阵型,其中当M为8并且J为1时,每个所述栅格电极被设置为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4个阳极段,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8个阳极段中的4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
其中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包括如下像素中的所选择的像素之一: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2个阳极段形成的像素;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1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形成的像素;以及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3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1个阳极段形成的像素。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VFD,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VFD中。
9.一种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驱动电路,所述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M个阳极段以及M条阳极插入线,所述M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同一相对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M为由2K表示的整数并且K为3或更大的整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所述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M/2个阳极段,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M个阳极段中的M/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
其中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包括如下像素中的所选择的像素之一: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形成的像素;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J为范围从1到2(k-3)的整数;以及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
10.一种驱动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的方法,所述M-元阳极矩阵真空荧光显示器(VFD)包括多行阳极段,其中每行阳极段被分成多个组,每组具有M个阳极段段以及M条阳极插入线,所述M条阳极插入线通过横向连接在所述多个组中位于相同位置的多个阳极段来形成,M为由2K表示的整数并且K为3或更大的整数;以及多列栅格电极,所述多列栅格电极在与所述多行阳极段垂直的纵向上延伸,每列栅格电极具有栅格插入线,其中所述多行阳极段和所述多列栅格电极以矩阵形式设置,使得每个所述栅格电极面对所述多行阳极段的每一行中的M/2个阳极段,
所述方法包括:
逐个导通多个所选择的像素,以根据显示信号顺序发光,每个所选择的像素由选自待导通的M个阳极段中的M/2个阳极段来形成,以通过导通位置彼此相邻的第一栅格电极和第二栅格电极来发光,并且
其中每个所选择的像素属于包括如下像素中的所选择的像素之一: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个阳极段形成的像素;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J为范围从1到2(k-3)的整数;以及由从距离所述第一栅格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以及从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最近的位置开始顺序设置并且面对所述第一栅格电极的(M/4-J个)阳极段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像素。
CN201210086316.8A 2011-03-29 2012-03-28 荧光显示器以及该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7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2871/2011 2011-03-29
JP2011072871A JP5612524B2 (ja) 2011-03-29 2011-03-29 蛍光表示管、蛍光表示管の駆動回路、および蛍光表示管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7574A true CN102737574A (zh) 2012-10-17
CN102737574B CN102737574B (zh) 2015-07-08

Family

ID=4692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631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7574B (zh) 2011-03-29 2012-03-28 荧光显示器以及该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94616B2 (zh)
JP (1) JP5612524B2 (zh)
KR (1) KR101312145B1 (zh)
CN (1) CN102737574B (zh)
TW (1) TWI5025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0446B2 (en) 2014-06-16 2016-11-08 Apple Inc.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split anod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1794A1 (en) * 2000-06-01 2002-01-31 Futaba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Graphic fluorescent display device
JP2003263966A (ja) * 2002-03-11 2003-09-19 Noritake Co Ltd 蛍光表示管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030193455A1 (en) * 1999-04-22 2003-10-16 Tadashi Mizohata Multiplex anode matrix 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 and the driving device therefor
CN1532792A (zh) * 2003-03-26 2004-09-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真空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CN1534569A (zh) * 2003-03-26 2004-10-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真空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JP2009087663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taba Corp 蛍光表示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8109A (ja) 2001-08-08 2003-02-28 Noritake Itron Corp 蛍光表示管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636141B2 (ja) * 2002-02-06 2005-04-06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蛍光表示管用多重アノードドライバ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蛍光表示管
JP2003263967A (ja) * 2002-03-11 2003-09-19 Noritake Co Ltd 蛍光表示管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3979373B2 (ja) * 2003-10-01 2007-09-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3455A1 (en) * 1999-04-22 2003-10-16 Tadashi Mizohata Multiplex anode matrix 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 and the driving device therefor
US20020011794A1 (en) * 2000-06-01 2002-01-31 Futaba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Graphic fluorescent display device
JP2003263966A (ja) * 2002-03-11 2003-09-19 Noritake Co Ltd 蛍光表示管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532792A (zh) * 2003-03-26 2004-09-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真空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CN1534569A (zh) * 2003-03-26 2004-10-0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真空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JP2009087663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taba Corp 蛍光表示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94616B2 (en) 2015-03-31
KR101312145B1 (ko) 2013-09-26
TW201248591A (en) 2012-12-01
US20120249494A1 (en) 2012-10-04
KR20120112190A (ko) 2012-10-11
CN102737574B (zh) 2015-07-08
JP5612524B2 (ja) 2014-10-22
JP2012208245A (ja) 2012-10-25
TWI502569B (zh)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7254B (zh) 显示装置和布置显示装置的图像数据的方法
CN103247256B (zh) 像素和使用该像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1572058B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4347029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TWI508044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及顯示面板之驅動方法
CN106502019B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528997A (zh) 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US1033985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lighting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of light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10517633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CN103778888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881061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mory arranging method for image data thereof
CN102479485A (zh) 显示设备
CN109949740A (zh) 显示装置
CN106328031A (zh) 显示面板和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4361858A (zh) 电压驱动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2855846A (zh) 显示装置
CN101345021B (zh) 应用于大屏幕的场致发射显示器的图像灰度调制方法及驱动电路
JP2728740B2 (ja) 蛍光性マイクロドットスクリーンとそのアドレッシング方法
CN101800022A (zh) 基于子行驱动技术场致发射显示的低灰度增强方法
CN101266747A (zh) 驱动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
CN103517023A (zh) 显示器、图像处理单元以及显示方法
CN102737574B (zh) 荧光显示器以及该荧光显示器的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02339567B (zh) Led电光板及其驱动方法
KR10020136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4117565U (zh) 电压驱动像素电路及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