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4304A - 螺钉扣环 - Google Patents
螺钉扣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34304A CN102734304A CN201210054845XA CN201210054845A CN102734304A CN 102734304 A CN102734304 A CN 102734304A CN 201210054845X A CN201210054845X A CN 201210054845XA CN 201210054845 A CN201210054845 A CN 201210054845A CN 102734304 A CN102734304 A CN 1027343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etal
- screw
- scheme
- lip part
- pack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wel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螺钉扣环,通过使用金属板,不仅能够较高地设定轴向力,还能够抑制由蠕变导致的轴向力的下降及由面板等被安装部件的板厚不均导致的轴向力的变化。螺钉扣环(10)包括:具有凸缘部(60)及轴部(70)的垫圈(30);以及金属板(40),其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垫圈(30)上,具有在与插入孔(80)同轴上形成有螺纹孔(43)的基部、及向凸缘部(60)延伸且与凸缘部(60)的背面相对的支脚部(42)。通过将轴部(70)插入面板等被安装部件(20)的安装孔(21),将自攻螺钉(50)螺入螺纹孔(43),使金属板(40)转动且沿轴向移动,从而利用凸缘部(60)的背面和支脚部(42)夹持该被安装部件(2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钉扣环,通过使用金属板,不仅能够较高地设定轴向力,还能够抑制由蠕变导致的轴向力的下降、及由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的板厚的不均导致的轴向力的变化。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螺钉的紧固,使前端部分进入支脚部的内侧,从而扩开支脚部的第一螺钉扣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0018段,图4及图5)。
以往,已知有以通过螺钉紧固,使支柱突出的方式变形的第二螺钉扣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第0010段,图10及图11)。
以往,已知有当插入螺栓时,使旋转螺母旋转,通过螺栓紧固使旋转螺母上升的防松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的第0017段,及图1~图3)。
以往,已知有在金属板的上下具有卡爪,通过螺钉的紧固而通电的不穿孔螺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的第0009段,图1及图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437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408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474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72323号公报
但是,由于上述现有的第一螺钉扣环(日本特开2010-43728号公报)采用通过螺钉的紧固,使前端部分进入支脚部的内侧,从而扩开支脚部的结构,因此存在由于蠕变导致轴向力下降、由面板的板厚不均导致轴向力的变化、安装后的拆卸困难之类的第一问题点。
由于上述现有的第二螺钉扣环(日本特开2001-140825号公报)采用通过螺钉紧固使支柱突出的结构,因此存在无法较高地设定抗扭转性,保持力及轴向力下降之类的第二问题点。
由于上述现有的防松件(日本特开2002-147422号公报)使用旋转螺母,因此存在需要旋转螺母用于旋转的大的空间之类的第三问题点。
由于上述现有的旋转螺母(日本特开平09-72323号公报)在金属板的上下具有卡爪,因此存在难以安装金属板,且容易脱落之类的第四问题点。
发明内容
因此,各方案记载的各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第一~第四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以下方面。
说明方案一。
方案一记载的发明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用金属板,不仅能够较高地设定轴向力,还能够抑制由蠕变导致的轴向力的下降、及由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的板厚的不均导致的轴向力的变化。
说明方案二。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二记载的发明通过在金属板的转动时,在该金属板和安装孔的背面之间形成接合量,能够提高螺钉扣环的拔去力。
说明方案三。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三记载的发明能够使金属板的操作部沿垫圈的凸缘部的凹部转动。
根据方案三记载的发明,由于不使金属板沿垫圈的轴部的轴向旋转,通过只在凸缘部的圆周方向上旋转来连接,因此具有能够减少向面板等被安装部件的背侧方向的突出量的优点。
说明方案四。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三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四记载的发明能够使金属板的操作部通过垫圈的凸缘部的狭缝容易地嵌入贯通孔中。
根据方案四的发明,能够通过凸缘部的贯通孔提起金属板。
说明方案五。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三或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五记载的发明通过使垫圈的凹部的抵接部与金属板的操作部抵接,能够限制金属板的转动。
说明方案六。
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利用垫圈的凹部的暂时保持爪,不仅能够将金属板的操作部容易地暂时保持在凹部内,还能够难以脱离,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
说明方案七。
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利用垫圈的狭缝的一侧的暂时安装爪,金属板的操作部不仅能够容易地通过狭缝,通过后还难以脱离,并且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
说明方案八。
方案八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方案七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目的之外,其目的如下。
即,方案八记载的发明在螺钉连接时能够使作为金属板的锐角的通电部切入金属制的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的背面,从而能够进行通电。
各方案分别记载的各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各目的而完成的,使用以附图表示各发明的特征点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以下说明。
另外,符号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号,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说明方案一。
方案一记载的发明其特征如下。
第一,例如如图1~6所示,螺钉扣环10由以下部件构成。
(1)垫圈30
垫圈体30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具有设置了使自攻螺钉50通过的插入孔80的凸缘部60、及从凸缘部60延伸的轴部70。
(2)金属板40
金属板40例如如图2、图5及图6所示,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垫圈30上,具有在与插入孔80同轴上形成有螺纹孔43的基部、及向凸缘部60延伸并与凸缘部60的背面相对的支脚部42。
第二,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通过将轴部70插入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20的安装孔21中,将自攻螺钉50螺入螺纹孔43,并且通过使金属板40转动,且沿轴向移动,利用凸缘部60的背面和支脚部42夹持该被安装部件20。
说明方案二。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如下。
第一,例如如图2所示,金属板40的基部41与被安装部件20的安装孔21是大致相同形状。
第二,当使金属板40转动时,例如如图19所示,在金属板40和被安装部件20的背面形成有接合量。
说明方案三。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如下。
第一,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在金属板40的支脚部42上形成有从其前端部沿螺纹孔43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的操作部44。
第二,例如如图2及图3所示,在垫圈30的凸缘部60上形成有从其外周面凹入,使操作部44能转动的凹部61。
说明方案四。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三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如下。
即,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在垫圈30的凸缘部60上形成有从凹部61的底部沿轴部70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62、和从凸缘部60的外周面直到贯通孔62,操作部44能够通过的狭缝63。
说明方案五。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三或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如下。
即,例如如图3所示,在凹部61的内侧面设有通过与金属板40的操作部44抵接而限制转动的抵接部64。
说明方案六。
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如下。
即,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在垫圈30的凹部61上设有位于在凸缘部60的圆周方向与抵接部64相对,且能在轴向上挠曲的暂时保持爪65。
说明方案七。
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如下。
即,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在垫圈30的凸缘部60上设有至少位于狭缝63的一侧,且能在轴向上挠曲的暂时安装爪66。
说明方案八。
方案八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方案七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如下。
即,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在金属板40的支脚部42上设置在螺钉连接时与被安装部件20的背面以锐角抵接的通电部45。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由于本发明如上那样构成,因此起到以下所述的效果。
说明方案一。
根据方案一记载的本发明,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方案一记载的发明,通过使用金属板,不仅能够较高地设定轴向力,且能够抑制由蠕变导致的轴向力的下降、及由面板等被安装部件的板厚的不均导致的轴向力的变化。
说明方案二。
根据方案二记载的本发明,在上述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方案二记载的发明,通过在金属板转动时,在该金属板与安装孔的背面之间形成接合量,能够提高螺钉扣环的拔去力。
说明方案三。
根据方案三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或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方案三记载的发明,能够使金属板的操作部沿着垫圈的凸缘部的凹部转动。
根据方案三记载的发明,由于不会使金属板沿垫圈的轴部的轴向旋转,通过只沿凸缘部的圆周方向旋转而能够连接,因此具有能够减小向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的背侧方向的突出量的优点。
说明方案四。
根据方案四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三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方案四记载的发明,能够将金属板的操作部通过垫圈的凸缘部的狭缝容易地嵌入到贯通孔中。
根据方案四记载的发明,能够通过凸缘部的贯通孔提起金属板。
说明方案五。
根据方案五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三或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方案五记载的发明,通过使垫圈的凹部的抵接部与金属板的操作部抵接,能够限制金属板的转动。
说明方案六。
根据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方案六记载的发明,利用垫圈的凹部的暂时保持爪,不仅能够容易地将金属板的操作部暂时保持在凹部内,还能够难以脱离,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
说明方案七。
根据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方案七记载的发明,利用垫圈的狭缝的一侧的暂时安装爪,金属板的操作部不仅能够容易地通过狭缝,通过后能够难以脱离,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
说明方案八。
根据方案八记载的发明,在上述方案一~方案七任一项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起到如下的效果。
即,根据方案八记载的发明,能够使作为金属板的锐角的通电部在螺钉连接时切入金属制的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的背面,从而进行通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沿着图14的A-A线的剖视图。
图2是向被安装部件安装时的螺钉扣环的立体图。
图3是垫圈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侧观察图3的垫圈的立体图。
图5是金属板的立体图。
图6是从另一视点观察图5的金属板的立体图。
图7是组装垫圈和金属板时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金属板的旋转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的立体图。
图12是螺入自攻螺钉(未图示)的状态,是用于说明螺钉扣环和被安装部件的配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从下侧观察图12的立体图。
图14是螺入自攻螺钉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将螺钉扣环插入被安装部件的安装孔中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6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18与图16对应,是螺入自攻螺钉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8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20是使金属板反转时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中:
第一实施方式
10-螺钉扣环,20-被安装部件,21-安装孔,30-垫圈,40-金属板,41-基部,42-支脚部,43-螺纹孔,44-操作部,45-通电部(接合量),50-自攻螺钉,60-凸缘部,61-凹部,62-贯通孔,63-狭缝,64-抵接部,65-暂时保持爪,66-暂时安装爪,70-轴部,80-插入孔。
第二实施方式
100-安装部件(部件),110-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0是螺钉扣环,如图2所示,插入被安装部件20的安装孔21中而安装。
被安装部件20是汽车等的金属制的面板,具有通电性,对其至少一面实施了涂饰。如图2所示,安装孔21贯通被安装部件20的表里面,形成为大致方形。
另外,作为被安装部件20,例示了汽车等的金属制的面板,但不限定于汽车或金属制。另外,将安装孔21形成为方形,但未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
如图1~6所示,螺钉扣环10大致由以下部件构成。
另外,下面的(1)~(3)将于后述。
(1)垫圈30
(2)金属板40
(3)自攻螺钉50
另外,螺钉扣环10的部件未局限于上述的(1)~(3)。
说明垫圈30。
如图3及图4所示,垫圈30具有设有使后述的自攻螺钉50通过的插入孔80的凸缘部60、及从凸缘部60延伸的轴部70。
垫圈30由具有适当的刚性的热可塑性合成树脂、例如POM(聚缩醛)树脂一体地形成。
另外,凸缘部60、轴部70及插入孔80将于后述。
说明金属板40。
如图2、图5及图6所示,金属板40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垫圈30上,具有在与插入孔80同轴上形成螺纹孔43的基部41、及向凸缘部60延伸且与凸缘部60的背面相对的支脚部42。
金属板40对具有导电性、具有适当的刚性的例如碳素钢进行冲压加工并淬火后,实施镀镍。另外,金属板40未局限于碳素钢、冲压加工、淬火及镀镍。
基部41形成为方形,将其外形形成为与被安装部件20相同的方形的安装孔21的外形以下的大小,例如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当转动金属板40时,如图13及图19所示,在金属板40的基部41和被安装部件20的背面,接合量、即分别位于支脚部4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后述的四个通电部45作为接合量起作用。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在基部41的中央以贯通其表里面的方式形成能使后述的自攻螺钉50螺入的螺纹孔43。
一对支脚部42从方形的基部41的相对的两边朝向上方相对地延伸为槽形。
另外,支脚部42突出为槽形,但未局限于此,且未局限于一对,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
如图5及图6所示,在金属板40上除了基部41、支脚部42、螺纹孔43外,还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金属板40的各部未局限于以下的(1)及(2)。
(1)操作部44
如图5及图6所示,操作部44从支脚部42的前端部沿螺纹孔43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
操作部44从支脚部4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上方延伸为细板状,其前端部向外折弯为大致L字形。
(2)通电部45
如图5及图6所示,通电部45位于支脚部42的前端部,在螺钉连接时与被安装部件20的背面以锐角抵接。
通电部45分别位于支脚部4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共计形成四个。各通电部45如锐角那样尖。
说明自攻螺钉50。
如图1及图2所示,自攻螺钉50通过垫圈30的插入孔80,从轴部70贯通,螺入安装在该轴部70的下侧的金属板40的螺纹孔43中。
通过将垫圈30的轴部70插入被安装部件20的安装孔21中,将自攻螺钉50螺入螺纹孔43,并通过使金属板40转动并且沿轴向移动,利用凸缘部60的背面和支脚部42夹持该被安装部件20。
说明凸缘部60。
如图3及图4所示,凸缘部60形成为以后述的插入孔80为中心的大致环形,将其圆形的外周设定为比方形的安装孔21的外形大。
另外,将凸缘部60形成为大致环形,但未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其外形形成为多边形。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凸缘部60上大致具备以下各部。
另外,凸缘部60的各部未局限于以下的(1)~(6)。
(1)凹部61
如图3所示,凹部61从凸缘部60的外周面凹入,使金属板40的操作部44能转动。
(2)贯通孔62
如图3所示,贯通孔62从凹部61的底部沿轴部70的轴向贯通,金属板40的操作部44能在内部移动。
(3)狭缝63
如图3及图4所示,狭缝63从凸缘部60的外周面直到贯通孔62,操作部44能通过。狭缝63的槽宽设定为比操作部44的横宽窄。
(4)抵接部64
如图3所示,抵接部64位于凹部61的内侧面,通过与金属板40的操作部44抵接来限制转动。
(5)暂时保持爪65
如图3及图4所示,暂时保持爪65在凸缘部60的圆周方向与抵接部64相对地位于凹部61内,能在轴向上挠曲。
(6)暂时安装爪66
如图3及图4所示,暂时安装爪66至少位于狭缝63的一侧,能在轴向上挠曲。
说明轴部70。
如图4所示,轴部70从凸缘部60的下表面延伸为大致圆筒形。
说明插入孔80。
如图3及图4所示,插入孔80从凸缘部60的上表面贯通到轴部70的前端部的端面,形成为大致圆形。
另外,将插入孔80形成为大致圆形,但未局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多边形。
说明安装方法。
接着,对具有上述结构的螺钉扣环1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组装垫圈30和金属板40。
如图7所示,通过金属板40的操作部44,推起垫圈30的暂时安装爪66。
若推起暂时安装爪66,则如图7所示,凸缘部60的狭缝63扩开,操作部44嵌入凹部61。
若操作部44嵌入凹部61,则如图9~图11所示,暂时安装爪66利用树脂的弹性恢复力复原,狭缝63复位,操作部44无法通过狭缝63。
另外,若利用金属板40的操作部44一边推起垫圈30的暂时保持爪65一边使金属板40旋转45度,则如图9~图11所示,金属板40嵌入暂时保持爪65的下侧,被暂时保持爪65弹性地保持。
接着,如图2所示,使金属板40的方形的基部41与被安装部件20的大致相同形状的安装孔21一致地嵌入(参照图16及图17)。
接着,使自攻螺钉50通过垫圈30的插入孔80,如图18及图19所示,螺入金属板40的螺纹孔43。
若螺入自攻螺钉50,则金属板40的操作部44在轴向上被垫圈30的暂时保持爪65推压,因此产生使金属板40沿水平方向旋转的转矩。
由于该转矩,操作部44从暂时保持爪65脱离,如图19所示,金属板40旋转45度。
若金属板40旋转45度,则如图19所示,利用方形的基部41的对角线的长度,其四个通电部45与被安装部件20的背面重合,作为接合量起作用。
此时,金属板40的操作部44在凹部61中转动,通过与抵接部64抵接,限制转动。
另外,当紧固自攻螺钉50时,金属板40在非旋转状态下向接近垫圈30的方向移动。
通过金属板40移动,如图1所示,通过在与凸缘部60的背面之间夹持被安装部件20,螺钉扣环10安装在被安装部件20的安装孔21中。
另外,通过金属板40移动,如图13及图15所示,其锐角的通电部45切入被安装部件20的背面。此时,由于锐角的通电部45顶破或削掉形成在被安装部件20的的背面的涂饰面(未图示),能进行与被安装部件20之间的通电。因此,能够使流经金属板40的电流流向被安装部件20而接地,或通过将接地线连接在金属板40上,并借助于金属板40使流经被安装部件20的电接地。
说明拆卸方法。
接着,对螺钉扣环10的拆卸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松开自攻螺钉50,把持金属板40的操作部44,如图20所示,反转45度。
若反转金属板40,则如图16及图17所示,其方形的基部41的四个角部和被安装部件20的大致相同形状的安装孔21的四个角部的位置一致。
在金属板40的旋转状态下,通过将金属板40及凸缘部60的轴部70从被安装部件20的安装孔21中拔出,能够从被安装部件20拆卸螺钉扣环10。
拆卸的螺钉扣环10能再次利用。
另外,使金属板40相对于垫圈30反转,但也能反转螺钉扣环10整体而进行拆卸。
说明图21的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21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能够通过螺钉扣环10将部件等安装部件100安装在被安装部件20上。
即,在安装部件100上形成贯通表里面,并且与被安装部件20的安装孔21连通的连通孔110。连通孔110形成为与金属板40的基部41大致相同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使用图1~20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被安装部件20和安装部件100重合的状态下,能通过螺钉扣环10进行固定。
另外,如图21所示,使安装部件100位于螺钉扣环10和被安装部件20之间,但未局限于此,在该图中也可以使安装部件100位于被安装部件20的下侧。
Claims (10)
1.一种螺钉扣环,其包括:
垫圈,其具有设置了使自攻螺钉通过的插入孔的凸缘部、及从该凸缘部延伸的轴部;以及
金属板,其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该垫圈上,具有在与该插入孔同轴上形成有螺纹孔的基部、及向该凸缘部延伸并与该凸缘部的背面相对的支脚部,
该螺钉扣环的特征在于,
通过将该轴部插入面板等的被安装部件的安装孔中,将该自攻螺钉螺入该螺纹孔,并且通过使该金属板转动且沿轴向移动,从而利用该凸缘部的背面和该支脚部夹持该被安装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钉扣环,其特征在于,
该金属板的该基部与该被安装部件的该安装孔是大致相同形状,
当使该金属板转动时,在该金属板和该被安装部件的背面形成有接合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钉扣环,其特征在于,
在该金属板的该支脚部上形成有从该支脚部的前端部沿该螺纹孔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的操作部,
在该垫圈的该凸缘部上形成有从其外周面凹入,使该操作部能转动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钉扣环,其特征在于,
在该垫圈的该凸缘部上形成有从该凹部的底部沿该轴部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和从该凸缘部的外周面直到该贯通孔、且该操作部能够通过的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钉扣环,其特征在于,
在该凹部的内侧面设有通过与该金属板的操作部抵接而限制转动的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钉扣环,其特征在于,
在该垫圈的该凹部上设有位于在该凸缘部的圆周方向与该抵接部相对,且能在轴向上挠曲的暂时保持爪。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钉扣环,其特征在于,
在该凹部的内侧面设有通过与该金属板的操作部抵接而限制转动的抵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钉扣环,其特征在于,
在该垫圈的该凸缘部上设有至少位于该狭缝的一侧,且能在轴向上挠曲的暂时安装爪。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钉扣环,其特征在于,
在该金属板的该支脚部上设置在螺钉连接时与该被安装部件的背面以锐角抵接的通电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2及4~9任一项所述的螺钉扣环,其特征在于,
在该金属板的该支脚部上设置在螺钉连接时与该被安装部件的背面以锐角抵接的通电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82651A JP2012219823A (ja) | 2011-04-04 | 2011-04-04 | スクリュグロメット |
JP2011-082651 | 2011-04-0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34304A true CN102734304A (zh) | 2012-10-17 |
Family
ID=46990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54845XA Pending CN102734304A (zh) | 2011-04-04 | 2012-03-05 | 螺钉扣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2219823A (zh) |
CN (1) | CN102734304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5618A (zh) * | 2018-06-05 | 2018-11-16 | 宿州学院 | 一种装饰连接用锁紧装置 |
CN110872985A (zh) * | 2018-09-04 | 2020-03-10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涡轮发动机的扣环 |
CN111287342A (zh) * | 2020-01-22 | 2020-06-16 |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屋面防冷桥方法及防冷桥钉套组件 |
WO2021078843A1 (de) * | 2019-10-24 | 2021-04-29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Kunststoffgehäusevorrichtung zur indirekten verschraub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1365B (zh) * | 2019-03-01 | 2020-12-15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电缆端子的转接工装 |
CN110474223B (zh) * | 2019-07-31 | 2020-12-01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一种接地线操作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025A (ja) * | 1996-07-02 | 1998-01-20 | Hideo Koo | 足付き座金によるハンドル固定機構 |
CN2569525Y (zh) * | 2002-08-30 | 2003-08-27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板固定结构 |
CN1479841A (zh) * | 2001-01-12 | 2004-03-03 | 中上辉夫 | 防松动用紧固构造及该紧固构造用的螺母及垫圈 |
JP2005076694A (ja) * | 2003-08-29 | 2005-03-24 | Piolax Inc | ターンクリップ |
CN1641231A (zh) * | 2003-10-31 | 2005-07-20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汽车的连接螺栓和夹具的结构 |
CN2913715Y (zh) * | 2006-02-16 | 2007-06-20 | 精法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螺丝垫片 |
-
2011
- 2011-04-04 JP JP2011082651A patent/JP2012219823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3-05 CN CN201210054845XA patent/CN10273430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025A (ja) * | 1996-07-02 | 1998-01-20 | Hideo Koo | 足付き座金によるハンドル固定機構 |
CN1479841A (zh) * | 2001-01-12 | 2004-03-03 | 中上辉夫 | 防松动用紧固构造及该紧固构造用的螺母及垫圈 |
CN2569525Y (zh) * | 2002-08-30 | 2003-08-27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板固定结构 |
JP2005076694A (ja) * | 2003-08-29 | 2005-03-24 | Piolax Inc | ターンクリップ |
CN1641231A (zh) * | 2003-10-31 | 2005-07-20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汽车的连接螺栓和夹具的结构 |
CN2913715Y (zh) * | 2006-02-16 | 2007-06-20 | 精法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螺丝垫片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5618A (zh) * | 2018-06-05 | 2018-11-16 | 宿州学院 | 一种装饰连接用锁紧装置 |
CN110872985A (zh) * | 2018-09-04 | 2020-03-10 | 通用电气公司 | 用于涡轮发动机的扣环 |
WO2021078843A1 (de) * | 2019-10-24 | 2021-04-29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Kunststoffgehäusevorrichtung zur indirekten verschraub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CN114616401A (zh) * | 2019-10-24 | 2022-06-10 |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间接螺钉连接的塑料壳体装置 |
CN111287342A (zh) * | 2020-01-22 | 2020-06-16 |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屋面防冷桥方法及防冷桥钉套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219823A (ja) | 2012-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34304A (zh) | 螺钉扣环 | |
CN204755668U (zh) | 制动衬片保持装置、制动衬片和衬片支架 | |
CN102537411B (zh) | 一种旋转多通阀 | |
JP5917295B2 (ja) | 吊り金具 | |
CN203570805U (zh) | 紧固螺栓结构 | |
CN202922171U (zh) | 一种油压机 | |
CN103635700A (zh) | 导电螺钉连接结构以及用于这种螺钉连接结构的专用衬套 | |
CN104791553A (zh) | 一种安装龙骨 | |
EP2643598B1 (en) | Retaining ring | |
CN203797157U (zh) | 汽车空调管路固定管夹 | |
EP3192606B1 (en)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4326014A (zh) | 转向器及具有该转向器的车辆 | |
CN104428495A (zh) | 反作用板以及包括反作用板的涡轮机 | |
CN202719036U (zh) | 一种主轴后盖轴承调心机构 | |
CN211995409U (zh) | 车顶支撑平台及智能驾驶车辆 | |
CN102644715A (zh) | 一种可调整丝杆螺母的左右螺旋装置 | |
CN204554057U (zh) | 一种安装龙骨 | |
CN209323660U (zh) | 一种方便拆装的地漏固定装置 | |
CN103711781A (zh) | 螺柱铆接结构 | |
CN217808602U (zh) | 一种叉车及其驱动组件 | |
CN218411336U (zh) | 一种流量传感器的固定装置 | |
CN214275253U (zh) | 一种线面式定位壁挂装置 | |
CN216312584U (zh) | 一种护线圈 | |
CN208961832U (zh) | 一种防松动紧固夹具 | |
CN219158646U (zh) | 一种组合型门把手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