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4098B - 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4098B
CN102734098B CN201110101971.1A CN201110101971A CN102734098B CN 102734098 B CN102734098 B CN 102734098B CN 201110101971 A CN201110101971 A CN 201110101971A CN 102734098 B CN102734098 B CN 1027340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double
electric motor
linear electric
row rip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19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4098A (zh
Inventor
罗二仓
戴巍
胡剑英
吴张华
余国瑶
李海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ke Lihan Thermoacoustic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ke Lihan Thermoacoustic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ke Lihan Thermoacoustic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019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34098B/zh
Priority to EP12765656.9A priority patent/EP272818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73390 priority patent/WO201213017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734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4098A/zh
Priority to US14/190,076 priority patent/US2014020217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4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4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 F25B9/14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pulse-tub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2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the energy of vibration of fluid colum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001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a linear configuration or a linear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 F25B2309/1403Pulse-tube cycles with heat input into acoustic driv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9/00Gas cycl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 F25B230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 F25B2309/1426Pulse tubes with basic schematic including at the pulse tube warm end a so called warm end expan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6Several compression cyc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具有至少三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包括直线电机和热声转换装置,直线电机包括气缸和活塞,活塞能够在气缸内作直线往复运动,热声转换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器、回热器、第二换热器、热缓冲管和第三换热器;每个热声转换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分别与不同直线电机的气缸内腔连通,形成气体工质流动的环路结构。该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具有热缓冲管和第三换热器,使得反馈至另一个直线电机气缸内腔中的气体工质的温度接近于室温因而可以保证活塞和气缸工作在室温环境下,从而减少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能源动力以及低温制冷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背景技术
声波在气体中传播时,会使传播介质气体产生压力、位移和温度的波动。当该气体与固定边界相作用时,会引发声波能量与热能之间的转换,这就是热声效应。
热声系统就是利用热声效应原理设计的一种能量转换系统,可以将热能转化为声波能量,或者将声波能量转换成热能,热声系统包括热声发动机和热声制冷机,其中,热声发动机包括行波热声发动机和斯特林发动机,热声制冷机包括行波热声制冷机、脉冲管制冷机和斯特林制冷机。
在上述热声系统中,行波热声发动机和制冷机,是以空气、氦气或氮气等惰性气体作为工作介质,具有高效、安全、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采用行波热声发动机发电,以及采用行波热声制冷机实现低温制冷已经取得成功。
参考图1,图1为现有的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行波热声系统包括三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包括直线电机1a和热声转换装置2a。
直线电机1a包括气缸11a、活塞12a、活塞杆13a、电机外壳14a、静子15a、动子16a和板簧17a。
静子15a与电机外壳14a的内壁固定连接,动子16a与静子15a间隙配合,活塞杆13a与动子16a固定连接,活塞杆13a与板簧17a固定连接,直线电机1a工作时,动子16a通过活塞杆13a带动活塞12a在气缸11a内作直线往复运动。
热声转换装置2a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器21a、回热器22a和第二换热器23a。第一换热器21a与一个直线电机1a的气缸内腔,即压缩腔18a连通,第二换热器23a与另一个直线电机1a的气缸内腔,即膨胀腔19a连通,各热声转换装置2a与各直线电机1a顺序相连,这样,该行波热声系统就组成了一个工质流动的环路。
该行波热声系统作为制冷机工作时,接通直线电机1a的电源,动子16a带动活塞12a在气缸11a内往复运动,产生声波能量进入第一换热器21a,通过回热器22a,在回热器内声波能量被消耗掉大部分,产生制冷效应,使非常温换热器降温,剩余声波能量再从第二换热器23a出来,反馈给另一个直线电机1a的膨胀腔19a,再传递给第二个直线电机1a的活塞12a。
该行波热声系统作为发动机工作时,声波在回热器22a和第二换热器23a内吸收热能转换为声波能量,声波能量被放大再从第二换热器23a出来,进入直线电机1a的膨胀腔19a,推动活塞12a运动,声波能量在活塞12a处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压缩腔18a,反馈进入另一个回热器22a,剩余部分通过直线电机1a转换为输出电功。
在进行本发明的研究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如下技术缺陷:在该行波热声系统中,由于与回热器22a连通的第二换热器23a出来的气体工质的温度相对较高,反馈到膨胀腔19a的气体工质的温度较高,因此,气缸11a和活塞12a工作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对活塞12a的加工制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会增加行波热声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并且会减少直线电机1a的使用寿命。
另外,该热声系统的采用环路结构,容易造成气体工质在压缩腔18a和膨胀腔19a之间产生直流损失,能够造成能量损失,降低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因而会降低该行波热声系统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能够提高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并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具有至少三个基本单元,每个所述基本单元包括直线电机和热声转换装置,所述直线电机包括气缸和活塞,所述活塞能够在所述气缸内作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热声转换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器、回热器、第二换热器、热缓冲管和第三换热器;
每个所述热声转换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分别与不同直线电机的气缸内腔连通,形成气体工质流动的环路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热缓冲管和第三换热器,使得反馈至另一个直线电机气缸内腔内的气体工质的温度接近于室温因而可以保证活塞和气缸工作在室温环境下,从而减少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使用寿命。
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优选是在环路结构中安装直流抑制器,通过该直流抑制器可以避免环路结构中气体工质产生直流损失,能够提高该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高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提高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直线电机    11-气缸         12-活塞
13-活塞杆     14-电机外壳     15-静子
16-动子       17-板簧         18-压缩腔
19-膨胀腔     2-热声转换装置  21-第一换热器
22-回热器     23-第二换热器   24-热缓冲管
25-第三换热器 189-压缩膨胀腔  3-直流抑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具有至少三个基本单元,每个所述基本单元包括直线电机和热声转换装置,所述直线电机包括气缸和活塞,所述活塞能够在所述气缸内作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热声转换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器、回热器、第二换热器、热缓冲管和第三换热器;每个所述热声转换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分别与不同直线电机的气缸内腔连通,形成气体工质流动的环路结构。
该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由于热声转换装置具有热缓冲管和第三换热器,使得反馈至直线电机气缸内腔内的气体工质的温度接近于室温,因而可以保证活塞和气缸工作在室温环境下,能够提高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并且能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在环路结构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直流抑制器。通过该直流抑制器可以避免环路结构中气体工质产生直流损失,能够提高该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提高工作性能。直流抑制器可安装在第一换热器与气缸内腔的连接管路上,或也可以安装在第三换热器与气缸内腔的连接管路上。直流抑制器优选采用喷射泵或弹性膜盒。
直线电机气缸内腔的设计形式按照相对位置的不同可以有多种,热声转换装置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与直线电机气缸内腔的连接方式多样,能够形成路径不同的多种环路结构。例如:
每个直线电机可以包括两个气缸内腔,两个气缸内腔按照其所连接的换热器不同而分别记为压缩腔和膨胀腔,压缩腔与第一换热器连通,膨胀腔与第三换热器连通。
实现两个气缸内腔的手段可以为:直线电机的活塞数量为一个,两个气缸内腔形成在活塞的两侧。或者,直线电机的活塞数量为一个,气缸和活塞的形状为相互匹配的阶梯结构;两个气缸内腔形成在活塞同侧的不同阶梯层处。再或者,直线电机的活塞数量为两个,两个活塞分别设置在直线电机的两端,两个气缸内腔分别位于直线电机的两端。
每个直线电机也可以包括一个气缸内腔,分别连接至不同热声转换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
实现一个气缸内腔的手段可以为:直线电机的活塞数量为一个,一个气缸内腔形成在活塞的一侧。或者气缸内腔可以有多个,但实际与换热器相连的为一个汽缸内腔。
气缸内腔与换热器的连接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环路结构与气体工质的工作相位相关,环路结构配合适当的基本单元的数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可设置各气缸内腔中活塞的工作表面平行且反向,对应基本单元的数量为三个或四个。或者,各气缸内腔中活塞的工作表面平行且同向,对应基本单元的数量为四个、五个或六个。
气缸内腔的数量和位置、环路结构以及基本单元的数量等各种设计因素的结合可以获得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包括三个基本单元,图2中只标示出了图中最右端的基本单元中的各个部件的标号,由于其他两个基本单元的部件与该基本单元完全相同,为了简化附图,在图2中没有标示出其他相同的部件。
每个基本单元包括直线电机1和热声转换装置2。每个基本单元中,热声转换装置2安装在直线电机1右侧(如图2),直线电机1包括气缸11、活塞12、活塞杆13、电机外壳14、静子15、动子16和板簧17。
活塞12与气缸11之间微小间隙配合,配合间隙可以为0.01-0.1mm,活塞12能够在气缸11内作直线往复运动,静子15固定安装在电机外壳14的内壁,动子16与活塞杆13固定连接,动子16与静子15配合,动子16与静子15之间具有适当的间隙,活塞杆13与电机外壳14的缩颈处为微小间隙配合,动子16可以带动活塞12在气缸11内作直线往复运动。
热声转换装置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器21、回热器22、第二换热器23、热缓冲管24和第三换热器25。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直线电机1的气缸11和活塞12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气缸内腔形成在活塞12的两侧。优选是各气缸内腔中活塞12的工作表面相互平行且反向,这里所述的活塞12的工作表面是指活塞12在运动时,能够与气缸11内的气体工质直接发生作用的表面。活塞12将气缸11的气缸内腔分隔成压缩腔18和膨胀腔19。
在每个基本单元中,气缸11的压缩腔18与同一基本单元中热声转换装置2的第一换热器21连通,气缸11的膨胀腔19与另一个基本单元中热声转换装置2的第三换热器25连通,形成气体工质流动的环路结构。
当各气缸内腔中活塞12的工作表面相互平行且反向时,优选设置基本单元的数量为三个或四个。本实施例中的三个直线电机1采用三角形接法接入三相交流电,三个直线电机1的电流相位差是120度,因此,与每个热声转换装置2的第一换热器21和第三换热器25相连通的压缩腔18和膨胀腔19内的气体工质体积流相位差也是120度。
在第三换热器25与膨胀腔19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一个直流抑制器3,直流抑制器3具体可以为弹性膜盒,弹性膜盒中具有一个弹性的膜片,在气流的推动下,膜片只允许气体工质在膜片的弹性范围内往复运动,不允许气体工质直接流过膜片,造成直流损失。因而可以提高该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热声能量转换的效率,提高工作性能。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为串联的环路结构,因而,也可以在第一换热器21与压缩腔18的连接管路上安装一个直流抑制器3。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各个部件也可以采用如下的连接方式:
在每个基本单元中,气缸11的膨胀腔19与同一基本单元中热声转换装置2的第一换热器21连通,气缸11的压缩腔18与另一个基本单元中热声转换装置2的第三换热器25连通,形成气体工质流动的环路结构。
下面分别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热声转换装置分别作为热声发动机和热声制冷机的工作过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当热声转换装置2两端的体积流相位差在90度至150度的范围内时,热声转换装置2的热声转换效率较高。
当热声转换装置2作为热声发动机使用时,第一换热器21和第三换热器25处于室温状态,此时,通过加热的方式使第二换热器23处于高温状态。
当第二换热器23的温度达到临界值后,气体工质的声功由压缩腔18进入热声转换装置2。首先进入第一换热器21,然后进入回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23,回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23内的气体工质吸收热量,将热量转化为声功,声功被放大气体工质再通过热缓冲管24和第三换热器25进入另一个直线电机1的膨胀腔19,活塞12吸收膨胀腔19的声功后,将声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声功反馈给压缩腔18,进入另一个热声转换装置2中,其余部分通过直线电机1转化为输出电功。
本实施例中的三个直线电机1输出的电流相位差为120度,通过适当的变压后即可以接入三相交流电网,整个发电过程非常简便。
当热声转换装置2为热声制冷机时,第一换热器21和第三换热器25处于室温状态。三相电源向三个直线电机1输入电功,驱动活塞12做往复运动将电功转换为声功,声功自气缸11的压缩腔18进入热声转换装置2,绝大部分声波能量在回热器22内被消耗掉,同时产生制冷效应,使第二换热器23的温度降低,剩余的声功穿过热缓冲管24从第三换热器25出来进入另一个直线电机1的膨胀腔19,反馈给活塞12。
使用三相交流电作为输入电源,直接可以使活塞12之间获得理想的相位差,非常便于实际应用。
通过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第二换热器23不是工作在常温状态,但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热声装换装置2安装有热缓冲管24和第三换热器25,通过热缓冲管24和第三换热器25对气体工质的降温冷却作用,使得进入到膨胀腔19内气体工质接近于室温,因此,活塞12可以工作在室温环境下,进而降低了活塞12加工难度,减少了加工成本,同时提高了直线电机1的使用寿命。
同时,本实施例中,在环路结构上安装有直流抑制器3,截断了直流通道,抑制环路结构中直流而带来的能量损失,提高了热声转换装置2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工作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配合气体工质相位关系以达到最高工作效率,当基本单元的数量均为三个时,优选要保证活塞12的一个工作表面与其他的工作表面反向。在本实施例中,压缩腔18内的工作表面与膨胀腔19的工作表面反向。也就是说每个直线电机中,必须保证压缩腔18处于被压缩状态时,膨胀腔19处于膨胀状态。如果压缩腔18处于被压缩状态时,膨胀腔19也处于被压缩状态,那么热声转换装置2两端的体积流相位差为60度,进而会导致热声装换装置2的热声转换效率会大大降低。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基本单元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采用上述的环路结构,同样具有很好的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结构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具有四个基本单元,每个直线电机1的具有两个气缸11和活塞12,两个活塞12分别设置在直线电机1的两端,两个气缸11的气缸内腔分别位于所述直线电机的两端。
具体地,活塞12的工作表面平行,分别位于直线电机1的两端,压缩腔18和膨胀腔19位于直线电机1的两端,第一换热器21直接与压缩腔18连通,第三换热器25分别与另外一个基本单元的膨胀腔19连通,节省了整体的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中,在第三换热器25与膨胀腔19的连接线路上安装有直流抑制器3。
显然,本实施例中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也具有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基本单元的数量为四个时,活塞12的工作表面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就是说,直线电机1中压缩腔18被压缩时,膨胀腔19可以同时被压缩或被膨胀。
理由是,如果压缩腔18被压缩时,膨胀腔19也被压缩,热声转换装置2两端的相位差是90度。如果压缩腔18被压缩时,膨胀腔19也被压缩,热声转换装置2两端的体积流相位差也是90度,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布置压缩腔18和膨胀腔19,热声转换装置2两端的体积流相位差都是90度,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工作性能相同。
当热声转换装置为热声制冷机时,四个直线电机的电流相位差是90度,因此驱动电流不能再直接使用三相交流电,电流必须通过调相装置将相位差调整为90度时,才能再驱动直线电机。当热声转换装置2为热声发动机机时,四个直线电机1输出的电流相位差是90度,因此必须经过一定的调相装置调相后,才能接入电网。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基本单元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采用上述的环路结构,同样具有很好的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
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具有五个基本单元,气缸11和活塞12的形状为相互匹配阶梯结构;膨胀腔19为活塞12与气缸11的第一阶梯层处形成的密封腔,压缩腔18为活塞12与气缸11的第二阶梯层处形成的密封腔,压缩腔18与第一换热器21连通,膨胀腔19与第三换热器25连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回热器22为环状结构,热缓冲管24安装在回热器22的内侧,第一换热器21为环状结构,连接在回热器的22一端,第二换热器23连接在回热器22和热缓冲管24另一端,第三换热器25嵌设在第一换热器21环状结构的内侧。可以节省安装空间。本实施例的环状结构设计还可以适用于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
在本实施例中,热声转换装置2两端的体积流相位为108度,有利于其获得较高的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
直流抑制器3可以采用喷射泵结构,喷射泵利用流道的非对称性,产生与直流相反的压差,从而抑制气体工质产生直流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当基本单元的数量为五个或者大于五个时,优选活塞12的工作表面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压缩腔18和膨胀腔19必须同时被压缩或同时被膨胀,如果一个被压缩另一个被膨胀,就会降低热声转换装置2的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
当热声转换装置2作为热声制冷机时,五个直线电机1的电流相位差是72度,因此驱动电流不能直接使用三相交流电,电流必须进调相装置调相,将电流的相位差调整为72度时,才能再驱动直线电机1。当热声转换装置2作为热声发动机机时,五个直线电机1输出的电流相位差是72度,因此必须经过调相装置将电流调相后,才能接入电网。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基本单元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采用上述的环路结构,同样具有很好的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
同样,本实施例中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也具有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基本单元为六个,每个直线电机1只具有一个活塞12,气缸11内具有一个气缸内腔。本发明提供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将本发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的压缩腔18和膨胀腔19合为一个压缩膨胀腔189。
压缩膨胀腔189分别依次与第一换热器21和第三换热器25连通,可以看出,这种结构的直线电机1的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在该实施例中,热声转换装置2两端的体积流相位差为120度,有利于热声转换装置2获得较高的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同样,在环路结构中安装有直流抑制器3抑制直流的产生。
当热声转换装置2作为热声制冷机时,六个直线电机1的电流相位差是60度,因此驱动电流不能直接使用三相交流电,电流必须经过调相装置调整相位,将电流的相位差调整为60度时才能再驱动直线电机1。当热声转换装置2作为热声发动机机时,六个直线电机1输出的电流相位差是60度,因此必须经过调相装置调整相位,才能接入电网。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基本单元的数量也可以为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采用上述的环路结构,同样具有很好的热声能量的转换效率。
显然,本实施例中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也具有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上述四个实施例中的直流抑制器3具体可以选用弹性膜盒,弹性膜盒中具有一个弹性的膜片,在气流的推动下,膜片只允许气体工质在膜片的弹性范围内往复运动,不允许气体工质直接流过膜片,造成直流损失。另外直流抑制器3也可以选用喷射泵,喷射泵利用流道的非对称性,产生与直流相反的压差,从而抑制气体工质产生直流损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具有至少三个基本单元,每个所述基本单元包括直线电机和热声转换装置,所述直线电机包括气缸和活塞,所述活塞能够在所述气缸内作直线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转换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器、回热器、第二换热器、热缓冲管和第三换热器;
每个所述热声转换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分别与不同直线电机的气缸内腔连通,形成气体工质流动的环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路结构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直流抑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直线电机包括两个气缸内腔,所述两个气缸内腔为压缩腔和膨胀腔,所述压缩腔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膨胀腔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的活塞数量为一个,所述两个气缸内腔形成在所述活塞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的活塞数量为一个,所述气缸和活塞的形状为相互匹配的阶梯结构;所述两个气缸内腔形成在所述活塞同侧的不同阶梯层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的活塞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活塞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电机的两端,所述两个气缸内腔分别位于所述直线电机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直线电机包括一个气缸内腔,分别连接至不同热声转换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的活塞数量为一个,所述一个气缸内腔形成在活塞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气缸内腔中活塞的工作表面平行且反向,所述基本单元的数量为三个或四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8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气缸内腔中活塞的工作表面平行且同向,所述基本单元的数量为四至十二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为环状结构,所述热缓冲管安装在所述回热器环状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一换热器为环状结构,连接在所述回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在所述回热器和热缓冲管另一端,所述第三换热器嵌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环状结构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抑制器安装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气缸内腔的连接管路上,或安装在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气缸内腔的连接管路上。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12所述的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抑制器为喷射泵或弹性膜盒。
CN201110101971.1A 2011-04-01 2011-04-22 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Active CN102734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1971.1A CN102734098B (zh) 2011-04-01 2011-04-22 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EP12765656.9A EP2728181B1 (en) 2011-04-01 2012-03-31 Double-action single-stage traveling wave thermoacoustic system
PCT/CN2012/073390 WO2012130172A1 (zh) 2011-04-01 2012-03-31 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US14/190,076 US20140202175A1 (en) 2011-04-01 2014-02-25 Single-stage double-acting traveling-wave thermoacoustic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82230 2011-04-01
CN201110082230.3 2011-04-01
CN201110101971.1A CN102734098B (zh) 2011-04-01 2011-04-22 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4098A CN102734098A (zh) 2012-10-17
CN102734098B true CN102734098B (zh) 2014-11-05

Family

ID=4692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1971.1A Active CN102734098B (zh) 2011-04-01 2011-04-22 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02175A1 (zh)
EP (1) EP2728181B1 (zh)
CN (1) CN102734098B (zh)
WO (1) WO20121301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1359B (zh) * 2013-08-16 2015-11-0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可调式双作用行波热声系统
CN103759464B (zh) * 2014-02-20 2016-05-1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直线压缩机驱动的环路型行波热声制冷系统
CN103835903B (zh) * 2014-03-14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行波热声冷热电联供系统
JPWO2020045675A1 (ja) * 2018-08-31 2020-09-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熱音響装置
CN112576405B (zh) * 2019-09-29 2022-07-1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热声热机系统
CN113864144B (zh) * 2020-06-30 2023-06-2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热声系统
CN113864143B (zh) * 2020-06-30 2023-06-2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热声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8512A (zh) * 2006-03-14 2006-08-1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消除双向进气脉管制冷机直流的装置
JP2007237020A (ja) * 2006-03-06 2007-09-20 Denso Corp 熱音響装置
CN101294554A (zh) * 2007-04-25 2008-10-2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利用变温热源的热声发动机系统
CN101726131A (zh) * 2009-12-23 2010-06-09 深圳市中科力函热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低温热声制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2159B2 (ja) * 1991-06-26 1999-06-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パルス管式冷凍機
US6032464A (en) * 1999-01-20 2000-03-07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raveling-wave device with mass flux suppression
US6732515B1 (en) * 2002-03-13 2004-05-11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Traveling-wave thermoacoustic engines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CN100340823C (zh) * 2004-10-26 2007-10-0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电驱动的行波热声制冷机系统
CN100458147C (zh) * 2004-10-26 2009-02-0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行波热声驱动的发电系统
CN101440791B (zh) * 2008-12-29 2011-05-04 浙江大学 多级热声压缩系统
CN101865554A (zh) * 2009-04-15 2010-10-2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多用途脉管系统
DE102009048324A1 (de) * 2009-10-05 2011-04-21 Institut für Luft- und Kältetechnik gGmbH Compound-Pulse-Tube-Kühl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7020A (ja) * 2006-03-06 2007-09-20 Denso Corp 熱音響装置
CN1818512A (zh) * 2006-03-14 2006-08-16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消除双向进气脉管制冷机直流的装置
CN101294554A (zh) * 2007-04-25 2008-10-29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利用变温热源的热声发动机系统
CN101726131A (zh) * 2009-12-23 2010-06-09 深圳市中科力函热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低温热声制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02175A1 (en) 2014-07-24
EP2728181A1 (en) 2014-05-07
EP2728181A4 (en) 2015-03-25
EP2728181B1 (en) 2017-08-30
WO2012130172A1 (zh) 2012-10-04
CN102734098A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4097B (zh) 一种双作用多级行波热声系统
CN102734098B (zh) 一种双作用单级行波热声系统
CN102734975B (zh) 一种双作用热驱动行波热声制冷系统
CN103114941B (zh) 一种同时利用高低温热源的自由活塞斯特林发动机系统
CN101275541B (zh) 热声行波发动机及其应用
CN103353184B (zh) 一种直线型双作用制冷系统
CN103758657B (zh) 一种声学共振型行波热声发电系统
CN103047789B (zh) 一种带动质量模块调相装置的斯特林型脉冲管制冷机
CN103808063A (zh) 一种声学共振型热驱动行波热声制冷系统
CN102506513B (zh) 用排出器连接的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
CN103089480A (zh) 自由活塞斯特林热机
CN104006564A (zh) 一种脉管制冷机
CN103225570B (zh) 一种发电机与制冷机耦合的双斯特林机
CN103808064A (zh) 一种环形声学共振型热驱动热声制冷系统
CN103759464B (zh) 一种直线压缩机驱动的环路型行波热声制冷系统
CN109974324B (zh) 一种可用作发电、制冷或热泵的热声环路系统
CN112303953A (zh) 一种余热驱动制冷机
CN104895751A (zh) 一种单一输出的多级行波热声发动机系统
CN103411359B (zh) 一种可调式双作用行波热声系统
CN103670975A (zh) 一种同时利用冷源和热源的热声发电系统
CN202770041U (zh) 一种用排出器连接的斯特林型脉管制冷机
CN103758715B (zh) 热声热机系统
CN103790802A (zh) 一种环路声学共振型压缩机系统
CN107560227B (zh) 一种热驱动斯特林热泵
CN218895542U (zh) 阶梯活塞分流型热驱动热声制冷机/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0

Address after: No. 29 East Zhongguanc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0

Patentee after: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518055, No. 505, Pioneer Park, University Town, Taoyuan Li Shan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LIHAN THERMO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 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