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3016A - 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33016A CN102733016A CN2012102374950A CN201210237495A CN102733016A CN 102733016 A CN102733016 A CN 102733016A CN 2012102374950 A CN2012102374950 A CN 2012102374950A CN 201210237495 A CN201210237495 A CN 201210237495A CN 102733016 A CN102733016 A CN 1027330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transfer port
- inner sleeve
- gas transmission
- rotary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涉及一种落纱机的空纱管插放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使插管机构柔性载放纱管的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包括旋转外套筒和内套筒,内套筒通过轴承安装在旋转外套筒内使旋转外套筒可以相对内套筒旋转,通过设置在内套筒上的输气长孔和与其相对应的汽缸输气孔配合,在旋转外套筒旋转的过程中,间歇性的从汽缸输气孔中向汽缸供气,使汽缸带动机械手上下运动,另外通过设置在内套筒上的输气圆孔和与其相对应的气囊输气孔配合,间歇性的从气囊输气孔向机械手上的气囊供气,从而使机械手对纱管进行抓放,随着旋转外套筒以恒定的速率不断旋转,可以实现机械手载放纱管的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纱机的空纱管插放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空纱管插放动作的气体自动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细纱机的插管过程已经开始由机械设备代替了人工插放,如集体插管和机械手插管等。虽然机械式插管装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现在拥有的自动化插管装置都存在插管过程产生的冲击力过大的缺点,这个缺点直接对纱管及纱锭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纺纱企业的维护及运营成本增高,急需一种新型插管装置能够克服冲击力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够使插管机构柔性载放纱管的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包括旋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下端设置有封闭底板,所述底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辅助轴,所述内套筒上端设置有带有进气孔的顶板,所述顶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辅助轴,所述上辅助轴为空心轴且其内孔与进气孔相对应,所述上辅助轴和下辅助轴外表面上分别通过上轴承盖和下轴承盖安装有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支撑在旋转外套筒的内壁上,
所述旋转外套筒上开设有一组汽缸输气孔和一组气囊输气孔,所述两组输气孔数量相等且沿着旋转外套筒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旋转外套筒的内壁上与每个气囊输气孔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内凹槽,所述每个内凹槽沿旋转外套筒的周向延伸,内凹槽的槽底与气囊输气孔相连通,所述两组输气孔外部分别安装有输气管,
所述内套筒上沿周向开设有一段输气长孔,所述输气长孔的长度小于内套筒周长的一半,所述输气长孔与旋转外套筒上的汽缸输气孔相对应,所述内套筒上沿周向还开设有一组输气圆孔,所述输气圆孔的个数少于气囊输气孔的个数,输气圆孔沿内套筒的周向连续等间距分布且与部分气囊输气孔一一对应,
所述内套筒的外表面上位于输气长孔和输气圆孔的上、下侧分别开设有周向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分别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与旋转外套筒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旋转外套筒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其中所述汽缸输气孔和气囊输气孔的个数分别为10个,所述输气圆孔的个数为8个,所述输气长孔的长度为内套筒周长的4/10。
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圈,所述齿圈固定安装在旋转外套筒的外壁上。
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包括旋转外套筒和内套筒,内套筒通过轴承安装在旋转外套筒内使旋转外套筒可以相对内套筒旋转,通过设置在内套筒上的输气长孔和与其相对应的汽缸输气孔配合,在旋转外套筒旋转的过程中,间歇性的从汽缸输气孔中向汽缸供气,使汽缸带动机械手上下运动,另外通过设置在内套筒上的输气圆孔和与其相对应的气囊输气孔配合,间歇性的从气囊输气孔向机械手上的气囊供气,从而使机械手对纱管进行抓放,随着旋转外套筒以恒定的速率不断旋转,可以实现机械手载放纱管的动作,由于整个过程采用气动控制,可以使插管动作更加柔和,极大的降低插管设备对纱管和纱锭的损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中旋转外套筒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中内套筒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安装在循环轨道插管机上的俯视图;
图6为循环轨道插管机上机械手空间位置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包括旋转外套筒1和内套筒2,内套筒2下端设置有封闭底板3,底板3下端面焊接有下辅助轴4,内套筒2上端设置有带有进气孔5的顶板6,顶板6上端面焊接有上辅助轴7,上辅助轴7为空心轴且其内孔与进气孔5相对应,高压气体可以通过上辅助轴7进入内套筒2的内腔中。上辅助轴7和下辅助轴4外表面上分别通过上轴承盖8和下轴承盖9安装有上轴承10和下轴承11,上轴承盖8和下轴承盖9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上辅助轴7和下辅助轴4上,上轴承10和下轴承11支撑在旋转外套筒1的内壁上。旋转外套筒1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传动机构包括齿圈20,齿圈20固定安装在旋转外套筒1的外壁上。
结合图3所示,旋转外套筒1上开设有一组汽缸输气孔12和一组气囊输气孔13,两组输气孔数量相等都为10个且沿着旋转外套筒1周向均匀分布,旋转外套筒1的内壁上与每个气囊输气孔13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内凹槽14,每个内凹槽14沿旋转外套筒1的周向延伸,内凹槽14的槽底与气囊输气孔13相连通,两组输气孔外部分别安装有输气管15。
结合图4所示,内套筒2上沿周向开设有一段输气长孔16,输气长孔16的长度为内套筒2周长的4/10,输气长孔16与旋转外套筒1上的汽缸输气孔12相对应,内套筒2上沿周向还开设有一组输气圆孔17,输气圆孔17的个数少于气囊输气孔13的个数为8个,输气圆孔17沿内套筒2的周向连续等间距分布且与其中8个气囊输气孔13一一对应。内套筒2的外表面上位于输气长孔16和输气圆孔17的上、下侧分别开设有周向环形凹槽18,环形凹槽18内分别安装有密封圈19,密封圈19的外表面与旋转外套筒1的内壁紧密接触。
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可用于循环轨道插管机上,如图5所示,该循环轨道插管机包括10个机械手a~j,10个机械手a~j设置在一个环形轨道21上,机械手在动力设备的驱动下沿着环形轨道21匀速运动,机械手在汽缸22的驱动下可以实现上下运动,每个汽缸22通过换向阀与一个汽缸输气孔12上的输气管15相连通。每个机械手上的气囊与一个气囊输气孔13上的输气管15相连通。
结合图6所示,该循环轨道插管机在运行时,机械手沿环形轨道21顺时针匀速转动,旋转外套筒1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与机械手同步转动,每个机械手沿环形轨道21运动一周的时间为10t,机械手从位置b运动至位置j的时间为8t,在此过程中,旋转外套筒1上的气囊输气孔13与内套筒2上的8个输气圆孔17相对应,气体通过输气圆孔17和气囊输气孔13进入气囊中,使气囊充气能够抓住纱管;机械手从位置j运动至位置b的时间为2t,在此过程中,旋转外套筒1上的气囊输气孔13与内套筒2上的输气圆孔17相错开,气囊内没有气体充入,使机械手解除对纱管的抓握。同时,机械手从位置g运动至位置a的时间为4t,在此过程中,旋转外套筒1上的汽缸输气孔12与内套筒2上的输气长孔16相对应,气体通过输气长孔16和汽缸输气孔12进入汽缸,使汽缸驱动机械手上下运动将纱管插入纱锭上;机械手从位置a运动至位置g的时间为6t,在此过程中,旋转外套筒1上的汽缸输气孔12与内套筒2上的输气长孔16相错开,汽缸内没有控制气体进入,使机械手保持在纱锭以上的高度内。综合上述的两个过程可以看出,机械手在从位置b运动至位置g的过程中可以抓取纱管,并保持在纱锭以上的高度内,从位置g开始至位置j的过程中机械手在汽缸驱动下向下运动将纱管插入纱锭上,在位置j处时,通过控制换向阀换向使汽缸驱动机械手向上运动,到达位置a时,机械手回复到纱锭以上的高度内。同时,从位置j开始到位置b的过程中,机械手解除对纱管的抓握使纱管保持在纱锭上。本发明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上的10个汽缸输气孔和10个气囊输气孔分别对应10个机械手上的汽缸和气囊,既可以同时控制10个机械手进行插管工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外套筒(1)和内套筒(2),所述内套筒(2)下端设置有封闭底板(3),所述底板(3)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辅助轴(4),所述内套筒(2)上端设置有带有进气孔(5)的顶板(6),所述顶板(6)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辅助轴(7),所述上辅助轴(7)为空心轴且其内孔与进气孔(5)相对应,所述上辅助轴(7)和下辅助轴(4)外表面上分别通过上轴承盖(8)和下轴承盖(9)安装有上轴承(10)和下轴承(11),所述上轴承(10)和下轴承(11)支撑在旋转外套筒(1)的内壁上,
所述旋转外套筒(1)上开设有一组汽缸输气孔(12)和一组气囊输气孔(13),所述两组输气孔数量相等且沿着旋转外套筒(1)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旋转外套筒(1)的内壁上与每个气囊输气孔(13)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内凹槽(14),所述每个内凹槽(14)沿旋转外套筒(1)的周向延伸,内凹槽(14)的槽底与气囊输气孔(13)相连通,所述两组输气孔外部分别安装有输气管(15),
所述内套筒(2)上沿周向开设有一段输气长孔(16),所述输气长孔(16)的长度小于内套筒(2)周长的一半,所述输气长孔(16)与旋转外套筒(1)上的汽缸输气孔(12)相对应,所述内套筒(2)上沿周向还开设有一组输气圆孔(17),所述输气圆孔(17)的个数少于气囊输气孔(13)的个数,输气圆孔(17)沿内套筒(2)的周向连续等间距分布且与部分气囊输气孔(13)一一对应,
所述内套筒(2)的外表面上位于输气长孔(16)和输气圆孔(17)的上、下侧分别开设有周向环形凹槽(18),所述环形凹槽(18)内分别安装有密封圈(19),所述密封圈(19)的外表面与旋转外套筒(1)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旋转外套筒(1)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缸输气孔(12)和气囊输气孔(13)的个数分别为10个,所述输气圆孔(17)的个数为8个,所述输气长孔(16)的长度为内套筒(2)周长的4/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圈(20),所述齿圈(20)固定安装在旋转外套筒(1)的外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374950A CN102733016A (zh) | 2012-07-10 | 2012-07-10 | 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374950A CN102733016A (zh) | 2012-07-10 | 2012-07-10 | 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33016A true CN102733016A (zh) | 2012-10-17 |
Family
ID=46989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374950A Pending CN102733016A (zh) | 2012-07-10 | 2012-07-10 | 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33016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84075B2 (ja) * | 1990-02-21 | 2000-09-04 | チンザー・テクスティルマシイネン・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 精紡機或いは撚糸機においてボビンを玉揚げしかつチューブを挿着するための装置 |
CN101787594A (zh) * | 2009-01-23 | 2010-07-28 | 清华大学 | 细纱机落纱用凸轮顶杆式卸管装置 |
CN101818394A (zh) * | 2010-05-05 | 2010-09-01 | 清华大学 | 一种落纱机的自动化输管和排管以及插管的装置 |
CN102181974A (zh) * | 2011-05-05 | 2011-09-14 | 铜陵市松宝机械有限公司 | 纱管预松装置 |
CN202717905U (zh) * | 2012-07-10 | 2013-02-06 | 铜陵市松宝机械有限公司 | 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
-
2012
- 2012-07-10 CN CN2012102374950A patent/CN10273301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84075B2 (ja) * | 1990-02-21 | 2000-09-04 | チンザー・テクスティルマシイネン・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 精紡機或いは撚糸機においてボビンを玉揚げしかつチューブを挿着するための装置 |
CN101787594A (zh) * | 2009-01-23 | 2010-07-28 | 清华大学 | 细纱机落纱用凸轮顶杆式卸管装置 |
CN101818394A (zh) * | 2010-05-05 | 2010-09-01 | 清华大学 | 一种落纱机的自动化输管和排管以及插管的装置 |
CN102181974A (zh) * | 2011-05-05 | 2011-09-14 | 铜陵市松宝机械有限公司 | 纱管预松装置 |
CN202717905U (zh) * | 2012-07-10 | 2013-02-06 | 铜陵市松宝机械有限公司 | 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81626B (zh) | 智能化机械制造工作站 | |
CN107776943A (zh) | 一种白酒间歇式包装工作方法 | |
CN203197542U (zh) | 密封圈组件全自动装配机 | |
CN107520606B (zh) | 一种汽车轮毂轴承内组件装配机器 | |
CN106517052B (zh) | 一种自动旋盖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7444899A (zh) | 一种回转式纱管上料装置 | |
CN202717905U (zh) | 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 |
CN204150240U (zh) | 颗粒有机肥分装机 | |
CN106141663A (zh) | 一种输液器装配工艺 | |
CN207566856U (zh) | 转盘式化妆品包装瓶包装一体机 | |
CN208412214U (zh) | 间歇投料机构 | |
CN102733016A (zh) | 落纱机插管配气装置 | |
CN207142274U (zh) | 一种回转式纱管上料装置 | |
CN108941793A (zh) | 一种高效齿轮加工机床 | |
US3791125A (en) | Spinning machine yarn package tube exchanging device | |
CN104944333B (zh) | 自动旋盖机 | |
CN204737712U (zh) | 自动旋盖机 | |
CN103551354A (zh) | 一种全伺服控制驱动的回转式洗瓶机 | |
ITPR20080039A1 (it) | Macchina per ordinare ed allineare contenitori in plastica cumulati in maniera disordinata. | |
CN102423845A (zh) | 高速组盖机 | |
CN207073524U (zh) | 汽车轮毂轴承内组件装配机器 | |
CN208895770U (zh) | 一种去飞边装置 | |
CN207748133U (zh) | 一种双孔提环装配机 | |
CN207631572U (zh) | 一种粉体分料器 | |
CN211337992U (zh) | 一种废旧电路板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