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2746A -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2746A
CN102732746A CN2012102491282A CN201210249128A CN102732746A CN 102732746 A CN102732746 A CN 102732746A CN 2012102491282 A CN2012102491282 A CN 2012102491282A CN 201210249128 A CN201210249128 A CN 201210249128A CN 102732746 A CN102732746 A CN 102732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
copper
temperature
melting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91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万军
马吉苗
王建立
苑和锋
史久华
汪德强
彭丽军
黄国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GYE SHENGTA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GYE SHENGTA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GYE SHENGTA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GYE SHENGTA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491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327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32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27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加工领域。它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Ni:11~13%,Fe:0.5~2.0%,Mn:0.5~2%,其余为Cu,其中,1.0≤Fe+Mn≤3。经过熔铸、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工序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可达550~650MPa,伸长率为18~30%,是一种可以替代市场上B30合金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可应用于仪表、造船、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领域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产品可以替代现有的B30合金材料,可应用于仪器、石油化工、医疗器件及造船等领域当中,属于有色金属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用白铜可分为结构白铜和精密电阻合金用白铜两大类。其中结构白铜主要以B30为主,具有延展性好、硬度高、色泽美观、耐腐蚀、富有深冲性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造船、石油化工、电器、仪表、医疗器械、日用品、工艺品等领域。
由于镍属于稀缺的战略物资,价格比较昂贵,从而很大程度的限制了B30合金的使用。近年来用户也迫切要求一种价格廉价、性能优于B30的新材料,于是开发一种新型的白铜合金成为大势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耐蚀白铜合金,降低了镍的消耗,使其能够替代市场所用的B30合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它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Ni:11~13%,Fe:0.5~2.0%,Mn:0.5~2%,其余为Cu,所述白铜合金中的成分满足:1.0≤Fe+Mn≤3。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白铜合金中还包含选自Sn和Y中的至少一种微合金化附带元素,其含量分别为Sn:0.2~0.5%,Y:0.05~0.1%。
所添加元素的作用:
Fe:加入一定量的Fe可以改变Cu-Ni合金在322℃下形成的亚稳分解的成分-温度区域的大小和位置。并且,有利于改善合金耐海水的腐蚀性能,特别是抗流动海水冲击腐蚀性能。由于Fe在Cu-Ni合金中的溶解度有限,所以Fe含量不应太高。
Mn:加入一定量的Mn同样可以改变Cu-Ni合金在322℃下形成的亚稳分解的成分-温度区域的大小和位置。同时可以显著提高Cu-Ni合金抗冲击腐蚀性能,并且当Fe含量比较低时,Mn能起到替代Fe的作用。此外,Mn还能消除Cu-Ni合金中过剩C的影响。
Sn和Y:少量的Sn和Y通过在合金表面上形成稳定的氧化膜而改进合金的耐季节性开裂的性能。另外,它们具有通过其固然强化效应而改进合金的机械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新型的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流程:a.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投料、熔炼及浇铸,b.铣面,c.一次冷轧,d.中间退火,e.二次冷轧,f.成品退火,g.成品硬化。
步骤a中,所述的投料为:加入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熔化后,再选择加入纯锡和/或铜钇中间合金。具体步骤为:加入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130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再加入纯锡和/或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5-10min出炉浇铸。
步骤a中,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所述熔炼的温度为1250~1300℃,所述浇铸的温度控制在1150~1200℃,铸锭的出口温度应控制在320~370℃,出水温度应控制在50~60℃。
步骤c中,所示的一次冷轧总加工率应控制为60%~80%。
步骤d中,所述的中间退火的温度为600~700℃,时间为1~8h,冷却方式为炉冷。
步骤e中,所述的二次冷轧总加工率应控制为50%~70%。
步骤f中,所述的成品退火的温度为400~500℃,时间为1~8h,冷却方式为炉冷。
步骤g中,所述成品硬化的加工率为30~5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相对于现有的B30白铜合金而言,本发明的白铜合金是在其基础上,降低Ni含量的同时,加入其它合金元素,有效的改善了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与此同时,合金的制备流程非常简易,降低合金的生产难度,为合金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发明的白铜合金的抗拉强度σb可达到550~650MPa,塑性伸长率δ为18~30%,此外还具有优良的耐蚀和耐磨性能,是一种可以替代市场上B30合金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可应用于仪表、造船、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领域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1。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先加入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纯锡和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5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5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20℃,出水温度为50℃。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6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5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00℃,保温时间为4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3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1。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2。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7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纯锡和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5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7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40℃,出水温度为52℃。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20℃,保温时间为6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4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4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2。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3。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6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纯锡和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5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 8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50℃,出水温度为55℃。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8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40℃,保温时间为6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2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4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3。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4。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纯锡和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5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8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70℃,出水温度为55℃。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8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700℃,保温时间为1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5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1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45%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4。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5。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纯锡和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5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20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50℃,出水温度为52℃。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50℃,保温时间为4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00℃,保温时间为8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5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5。
实施例6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6。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纯锡和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5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8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40℃,出水温度为60℃。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8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2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4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6。
实施例7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7。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纯锡和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8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5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70℃,出水温度为50℃。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50℃,保温时间为4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6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5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7。
实施例8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8。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纯锡和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7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 5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70℃,出水温度为54℃。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80℃,保温时间为6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8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8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3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8。
实施例9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9。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9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20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50℃,出水温度为56℃。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50℃,保温时间为2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8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35%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9。
实施例10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及铜钇中间合金。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10。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铜钇中间合金,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10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70℃,铸坯出口温度为340℃,出水温度为52℃。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6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6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4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10。
实施例11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11。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加入纯锡,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5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5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60℃,出水温度为60℃。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50℃,保温时间为2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5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6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45%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11。
实施例12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纯锡。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12。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30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5min,加入纯锡,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5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20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20℃,出水温度为50℃。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8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2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3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12。
实施例13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13。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5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10min,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7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7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60℃,出水温度为55℃。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80℃,保温时间为8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5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8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4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13。
实施例14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14。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28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7min,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7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7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20℃,出水温度为55℃。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6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700℃,保温时间为4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20℃,保温时间为8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40%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14。
实施例15
本发明的合金采用以下原料熔炼:电解铜、纯镍、铜铁、铜锰。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15。
1.熔炼: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合金的加入顺序为: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到1300℃,至熔体完全熔化后,加木炭覆盖,保温5min,再覆盖灼烧木炭。转炉倒入到保温炉。经充分搅拌、除气后,静置7min出炉浇铸,铸造温度为1170℃,铸坯出口温度为350℃,出水温度为60℃。
2.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1mm。
3.一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80%。
4.中间退火:板坯在加热炉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5h,冷却方式为炉冷。
5.二次冷轧:冷轧的加工率为70%。
6.成品退火:带坯在加热炉中进行成品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6h,冷却方式为炉冷。
7.成品硬化:将经过成品退火处理的合金带材进行45%的变形处理。
经过以上熔炼、铣面、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成品硬化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中的实施例1 5。
表1实施例1-15的合金成分配方(wt%)
注“—”标记为未添加合金量
对比合金 Ni  Fe  Mn  Sn  Y  Cu
 B30  30   -    -   -    - 余量
实施例1  11  0.5  0.5  0.2  0.05 余量
实施例2  11.2  0.7  1.0  0.3  0.07 余量
实施例3  11.5  1.0  1.2  0.28  0.06 余量
实施例4  12  0.6  1.6  0.39  0.08 余量
实施例5  12.3  1.62  0.5  0.38  0.1 余量
实施例6  11.4  1.7  0.62  0.41  0.06 余量
实施例7  12  2  0.55  0.5  0.07 余量
实施例8  11.4  0.5  2  0.3  0.08 余量
实施例9  13  0.8  1.7    -  0.05 余量
实施例10  12.5  1.0  1.0    -  0.08 余量
实施例11  12.6  0.9  1.2  0.4    - 余量
实施例12  11.3  1.6  0.6  0.5    - 余量
实施例13  11  1 .3  1.7   -    - 余量
实施例14  1 3  0.52  1.8    -     - 余量
实施例15  12.6  1.9  0.5     -     - 余量
表2实施例1-15的合金性能表
注:腐蚀速率*:选自杭州湾海域的天然海水,将不同状态的合金放到盛有海水的烧杯中,30天后对其腐蚀速率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1)式所示:
V=(m1-m2)/h×S    (单位:g/m2h)    (1)
式(1)中:S—样品与溶解接触的总面积,单位m2
h—总的腐蚀时间,单位h;
m1、m2—腐蚀前后样品的重量,单位g。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其特征在于它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Ni:11~13%,Fe:0.5~2.0%,Mn:0.5~2%,其余为Cu,其中,1.0≤Fe+Mn≤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其特征在于:还包含Sn和/或Y,其重量百分比分别为:Sn:0.2~0.5%,Y:0.05~0.1%。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a.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投料、熔炼及浇铸,b.铣面,c.一次冷轧,d.中间退火,e.二次冷轧,f.成品退火,g.成品硬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料为:加入电解铜、纯镍、铜铁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熔化后,再选择加入纯锡和/或铜钇中间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非真空感应电炉进行熔炼,所述熔炼的温度为1250~1300℃,所述浇铸的温度为1150~1200℃,铸锭的出口温度为320~370℃,出水温度为50~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冷轧的加工率为60%~8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退火的温度为600~700℃,时间为1~8h,冷却方式为炉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冷轧的加工率为50%~7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品退火的温度为400~500℃,时间为1~8h,冷却方式为炉冷。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耐蚀白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硬化的加工率为30~50%。
CN2012102491282A 2012-07-18 2012-07-18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7327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91282A CN102732746A (zh) 2012-07-18 2012-07-18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91282A CN102732746A (zh) 2012-07-18 2012-07-18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2746A true CN102732746A (zh) 2012-10-17

Family

ID=46989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91282A Pending CN102732746A (zh) 2012-07-18 2012-07-18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32746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1251A (zh) * 2014-11-18 2015-03-2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铁白铜合金管材及其短流程生产方法
CN104988352A (zh) * 2015-07-06 2015-10-21 浙江海帆机械有限公司 镍白铜合金及其组份
CN106756227A (zh) * 2017-02-21 2017-05-31 江阴华瑞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性、耐海水腐蚀的铜合金
CN106834795A (zh) * 2017-02-21 2017-06-13 江阴华瑞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性、耐腐蚀、耐磨Cu‑Ni‑Sn合金制备方法
CN107604207A (zh) * 2017-11-16 2018-01-19 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电高强度的铝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8555A (zh) * 2017-11-09 2018-03-3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海洋工程用高强高耐蚀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93648A (zh) * 2018-07-20 2018-11-27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钇基重稀土铜镍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2195362A (zh) * 2020-09-17 2021-01-08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舰船发动机热交换用白铜带材的制备方法
CN114032417A (zh) * 2021-12-07 2022-02-1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耐冲刷腐蚀的铜镍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7732A (zh) * 2021-12-24 2022-03-01 中铜华中铜业有限公司 高镍铁白铜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715A (zh) * 2007-07-20 2008-01-09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用耐蚀白铜合金材料及加工工艺
CN101717969A (zh) * 2009-12-18 2010-06-02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金属熔盐电解槽惰性阳极的合金材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0715A (zh) * 2007-07-20 2008-01-09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用耐蚀白铜合金材料及加工工艺
CN101717969A (zh) * 2009-12-18 2010-06-02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金属熔盐电解槽惰性阳极的合金材料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1251A (zh) * 2014-11-18 2015-03-2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铁白铜合金管材及其短流程生产方法
CN104451251B (zh) * 2014-11-18 2016-08-17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铁白铜合金管材及其短流程生产方法
CN104988352A (zh) * 2015-07-06 2015-10-21 浙江海帆机械有限公司 镍白铜合金及其组份
CN106756227A (zh) * 2017-02-21 2017-05-31 江阴华瑞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性、耐海水腐蚀的铜合金
CN106834795A (zh) * 2017-02-21 2017-06-13 江阴华瑞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性、耐腐蚀、耐磨Cu‑Ni‑Sn合金制备方法
CN107858555A (zh) * 2017-11-09 2018-03-3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海洋工程用高强高耐蚀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04207A (zh) * 2017-11-16 2018-01-19 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导电高强度的铝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93648A (zh) * 2018-07-20 2018-11-27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钇基重稀土铜镍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2195362A (zh) * 2020-09-17 2021-01-08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舰船发动机热交换用白铜带材的制备方法
CN114032417A (zh) * 2021-12-07 2022-02-11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耐冲刷腐蚀的铜镍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7732A (zh) * 2021-12-24 2022-03-01 中铜华中铜业有限公司 高镍铁白铜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2746A (zh) 一种新型耐蚀白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53421B (zh) 一种耐海水腐蚀的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CN101864538B (zh) 一种无镍耐候钢及其热轧板制备方法
CN101435032B (zh) 管用耐蚀多元铝青铜合金材料
CN103088229B (zh) 一种低成本接插件用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
CN100366772C (zh) 耐腐蚀热交换器用无缝铜合金管的制备方法
CN102776409B (zh) 一种耐蚀铜合金的制备工艺
CN101696476B (zh) 一种耐蚀多元铝青铜合金材料
CN106399748A (zh)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6394A (zh) 一种Cu-Ni-Sn铜合金箔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9699A (zh) 一种新型高弹性低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0443A (zh) 一种耐脱锌腐蚀的低锑铝黄铜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74386A (zh) 一种高性能复杂多元磷青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3211B (zh) 一种高碳马氏体不锈钢带的制造方法
CN103789677A (zh) 一种具有高耐腐蚀性的高强钢筋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06557A (zh) 一种超低温焊接合金钢及其生产方法
CN104120356A (zh) 一种管式换热器用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JP6916882B2 (ja) マグネシウム合金板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921711A (zh) 一种q620级高耐蚀高强度近海结构钢的生产方法
CN114892090A (zh) 一种q550级高耐蚀高强度近海结构钢的生产方法
CN112848552B (zh) 一种海洋工程用铜钢固液复合双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7565B (zh) 一种铜钢固液双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9266A (zh) 一种低温韧性优异的耐酸腐蚀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13789468A (zh) 一种泥沙输送管道用耐磨耐蚀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6686B (zh) 一种洁净的耐腐蚀的海洋工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7